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

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
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

化学3班 学号:20420102201279 姓名:林雅

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者们对资本市场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的广泛兴趣。先后有大量研究文献不仅提出了易于操作的检验方法,而且得出了简明可信的结论。本节讨论这些检验方法并给出模型。有关中国和国外有代表性国家证券市场的具体检验及结论,留待后面相关章节论述。

根据法玛的三类有效市场的划分,不同有效程度的市场是与不同类型信息即不同影响变量相关的,因此针对不同市场检验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李学等(2001)将市场有效性检验方法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可称为统计检验法,即检验超常收益率是否为零,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设定期望收益率模型*

1()t t E r +,然后检验**11()t t t t t r E r γ?ε++=++中的γ是否为零,

其中t ?是t 期可得信息,检验基于t 期可得信息是否可以获得超常收益或超常收益的期望值是否为零。这里市场有效性检验可靠的前提是期望收益率模型的正确性,显然存在联合检验问题。第二类检验可称为规则的盈利性,即利用某种特定的交易规则进行交易是否会获得超常收益率。这类检验一般把长期持有收益率看作正常收益率。如对弱型有效市场的过滤原则检验,对半强型有效市场的过度反应、功能锁定检验等。第三类检验方法源于“价格等于价值”,通常称作波动检验,如我们将在证券市场“异象”中要提到的“超常易变性”。周爱民(1998)将市场有效性检验方法归纳为另外三类:一是随机游动的模型检验:二是包括游程检验统计量在内的多种统计量检验:三是动态的随机游动检验和动态的游程检验。事实上,这三类方法都可归结为随机游动的模型检验,因为游程检验和统计量检验也是考察收益序列的相关性的。而所谓的动态检验只不过考虑了检验期的变化而已。

按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集的反映情况,将关于EMH 的实证研究工作分为三类: 1 弱型有效市场的检验

弱型有效市场指证券价格己经反映了全部历史信急,股票价格完全遵循随机游动规律的市场。股票价格随机游动也意味着股价变动(即收益率)与其历史序列无关。相应地,有以一下检验方法:

(1)序列相关检验

序列相关检验是通过计算股价变动的时间序列的自相关系数来进行检验,时间序列可以选取以交易日、周或月等为周期长度的数据。周期内的股价变动实际上就是股票的周期收益率。按此检验方法,市场是否达到弱型有效市场的判断标准是周期收益率的自相关系数是否接近于零或等于零,若显著不为零,则市场还未达到弱型有效,否则即达到弱型有效。

序列相关检验可使用多种方法,以下具体讨论其中的一些方法。

①回归法

一般通过估计以下自回归模型来进行:

0t i t i t R R θθε-=++(1,2,,)i n =

式中:t R 表示第t 周期股票的收益率,11()/t t t t R P P P --=-,

P 为股票价格(或指数);0θ为常数项,由于多数证券的收益率都为正值,因而0θ一般为正;i θ表示

第t 周期与第t-i 周期收益率的自相关系数;t ε为随机误差项,表示实际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差额。

如果市场是弱型有效,由于收益率不存在滞后效应,故随机误差项不相关,即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t ε为白噪声序列,2()0,()t t E Var εεσ==。

根据实际数据拟合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相关系数)2

r 本身已部分程度地表明本期收益率与其他期收益率的相关关系,若2r 值很小(接近于零),则不存在相关关系;若2r 值较大,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可以判断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若i θ接近于零,且D 。W 值(杜宾——瓦特森检验值)能表明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不相关(即为白噪声序列),则可接受所检验的市场达到弱型有效市场的假设,否则拒绝假设。

注:对于有k 个解释变量(包括常数项)的回归方程,若样本容量为n ,在显著水平α下,当2111n r n k k F α

->-

--+?时,方程可通过显著性检验,F α为F 检验的临界值(,1)F k n k α--。 注:关于D 。W 值判定序列相关的标准如下:根据样本容量n 和解释变量(包括常数项)数目k ,查D 。W 分布表,得到临界值l d 和u d (l u d d <),若.4u u d DW d <<-,则不存在自相关;若0.l DW d <<,存在正自相关;若4.4l d DW -<<,存在负自相关。其他情形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

为研究反映的股价波动更具连续性,应使用对数差分收益率代替简单收益率。以t R '表示对数差分收益率,则:1ln ln t t t R P P -'=-。 显然有1ln ln 11t t t R P P t t t P e

e R p -'--===+ 而1

lim(1)t R n n t n e R '→∞

'=+ 故1

1lim(1)n

n t t n R R →∞'+=+

上式表明对数差分收益率t R '表示的是连续时间收益率。

在市场实施涨跌停板制度约束下,[]0.1,0.1t R '∈-,简单收益率近似等于对数差分收益率,故也可以以前者代替后者。

②自相关系数法

自相关系数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交易日间(一般是某交易日与滞后若干日)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判定股价变动的相关性。

某交易日与滞后k 个交易日(间隔k 期)的自相关系数k ρ定义为:

121()()()

n t t k t k k n

i

t R R R R R R ρ-=+=--=-∑∑ 式中t R 为第t 期的收益率,R 为n 期(序列的总期数)的平均收益率,

[]1,1k ρ∈-+,k ρ的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两期间收益率的线性关系越密切,当k ρ为正时称为正相关,k ρ为负时称为负相关;k ρ越接近于0,说明两期间收益率越不具有线性相关性,股票价格存在随机游动的可能性越大。

进一步,当n 足够大时,如果收益率序列是白噪声,其自相关系数应以95%的

概率落入区间(内。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判定序列的自相关性。这也被称为区间检验。

③Ljung —BoxQ 统计量法

此方法也是在计算各阶自相关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Ljung —BoxQ 统计量,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序列的相关性。

Q 统计量计算式为:

221

(2)?()k i t i n n Q n i ρε=+=-∑ 式中n 为序列的总期数,22?()i t ρε为{}

2?t ε序列i 阶(即滞后i 期)自相关系数的平方,2?t ε为中心化的收益率??()t t R R εε=-的平方。 Q 服从自由度为k 的2χ分布。若21()Q k αχ-<,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可以认为序列是白噪声;反之,不能认为序列是白噪声,换言之序列不是完全随机的。

(2)游程检验

游程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它可以用来消除不正常观测数据(如极端值)的影响。它只考虑价格的涨跌,价格上升用“+”号表示,价格下降用“-”号表示。如果价格变化是正相关的,则在一个“+”号之后很可能接着另一个“+”号,或一个“-”号之后很可能接着另一个“-”号。如果价格变化是负相关的,则基本上“+”、“-”号交替出现。同一符号的一个序列为一个游程。

若样本周期(交易日或周)数为N ,股价上升的周期数为u N ,股价下降的周期数为d N ,设序列的总游程数为r ,则其均值E (r )可由下式计算:

2()u d N N N E r N

+= 标准差r σ的计算式为:

r σ=构造统计量Z : ()

r

r E r Z σ-= 当样本足够大时,Z 趋于正态分布。如果市场是弱型有效的,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Z 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 (0,1)。反之,如果计算出的Z 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假设,即Z 不服从N (0,1)分布,股市不具有弱型效率。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用游程检验对股票价格或股市指数的随机游动特性进行检验,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基期选择的不同会影响到游程检验统计量的不同。一般市场建设初期,价格往往单向变化,造成游程数较少,总游程数也不会符合标准正态分布,需要在检验时有效克服这一问题。二是在大样本下检验游程数的正态分

布特征时,会夸大统计量值,使游程检验通不过。

周爱民(1998)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提出动态游程检验,以区分股市的长期、中期和短期有效性。其基本思想是计算基于固定长度的动态数据段。按一年约240个交易日和五年约1200个交易日计,短期检验取T =240,中期检验取T =1200,长期检验则包含样本初值(市场初期)的整个时间序列。

考虑t 个交易日的情况,设股价上升和下降的天数分别为tu N 和td N 。当t T ≤时,tu N 和td N 的意义与前面介绍的u N 和d N 完全一样;当t T >时,tu N 和td N 实际上指最近T 个交易日内股价的上升日数和下降日数。于是有:

2,()()2,()tu td tu td N N t t T t E r N N T t T T

+?≤??=?+?>??

))r t T t T σ≤=> 同样构造统计量Z ,在假设检验0:(0,1)H Z N 之下,取置信度α=0。01,则当 2.33Z ≥时,拒绝假设0H ;否则接收假设0H ,市场达到弱型有效。

(3)延续性检验

延续性检验类似于游程检验,但检验方法更简单,而结论似乎更直观。

所谓延续性检验是指市场保持涨跌趋势的倾向。通俗地说就是,从今天涨价预测明大也涨价或者从今天跌价预测明天也跌价的可能性的大小。很显然,如果这一可能性越大,则市场越不具有弱型效率;反之,则市场越接近于或达到弱型有效。

设样本周期数为n ,记{}N ?为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且

{}

{}11|0,|0,i i i i d N i y y i n u N i y y i n --=?<∈=?≥∈

式中y 为股票价格或指数变化。d 表示整个周期中从涨变成跌或从跌变成涨的周期数,u 表示整个周期中涨跌与上一周期中相同的周期数。

构造延续性指数δ来预测整个周期内的延续性,100%u d u

δ=?+。 显然[]0,1δ∈。δ值越大表示该周期内延续性越强,因为u 值越大表示涨跌延续的周期数越多。

若50%δ<,说明根据今天股价预测明天的涨跌成功率不足一半,则基本上可以认为股市具有弱型效率,δ值越大效率程度越高。

(4)过滤原则检验

过滤原则检验是美国学者亚历山大(Alexander ,1964)首次提出的一种检验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型效率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在于:当没有新信息进场时,股价围绕“公平”价格在上下界线内随机波动。如果有新信息进场,新的均衡价格就会形成,若信息是利好的,价格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均衡价位上,投资者在越过原上界

时买入就会获利。如果市场未达到弱型效率,投资者根据“过滤原则”(filterrule )决定股票买卖时机,则所获收益将会超过简单的购买——持有策略所得到的收益。

所谓“过滤原则”即当股票价格上涨x %时,立即购买并持有这一股票直至其价格从前一次上涨达到顶峰时下跌x %卖掉,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如果股票价格的时间序列存在系统性的变动趋势,使用过滤原则将有超额收益。这时的市场也为未达到弱型有效的市场。在过滤原则中,x %被称为“过滤程度”,可取不同的值,一般取值范围在0。5%——50%。

使用过滤原则进行检验,尚需注意考虑交易费用,因为在多次重复操作中,交易费用对收益率的影响显然比简单的购买——持有策略要大得多。

(5)ADF 检验

对序列{}t y ,随机游动模型可以表示为:

1t t t y y αε-=++(1,2,,)t n =

式中t ε是随机项,()0t E ε=,2()t Var εσ=,α是常数项,当0α=时称为零漂移的随机游动模型,0α≠称为α漂移的随机游动模型。对以上模型建立统计模型如下:

1t t t y t y αβρε-=+++(1,2,,)t n =

对于上式,若1ρ=,即序列存在“单位根”(unitroot ),则序列{}t y 是一个非平稳序列,常规的t 检验和F 检验已不适用。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学者狄克和福勒(DavidA 。Dickey&WayneA 。Fuller ,1981)提出了检验时间序列回归模型中是否存在单位根的方法,被称为增强型DF (ADF ,AugmentedDickey ——Fuller )检验法。

ADF 检验的核心在于构造统计量2Φ、3Φ,建立以下回归模型组:

1011212()t t t t t t y y t y y y αβααε-----=+++-+

(1) 10212()t t t t t y y t y y αβαε----=++-+

(2) 1212()t t t t t y y t y y βαε----=+-+ (3)

方程(1)——(3)可通过OLS 法估计,求出此4个方程的残差平方和,记为i RSS ,0,1,2,3i =。统计量2Φ、3Φ的计算式如下:

31213/(4)

RSS RSS RSS n -Φ=

- 21312/(4)RSS RSS RSS n -Φ=- 狄克和福勒构造了自己独特的统计量Q 和τ,并计算了临界检验值表。判断准则为:

①若*

33Φ>Φ(上标“*”代表临界值,下同),则拒绝0:(,,)(,0,1)H αβρα=,时间序列不符合随机游动模型。

②若*33Φ<Φ,则接受0:(,,)(,0,1)H αβρα=,时间序列符合随机游动模型。 进一步,若*Φ<Φ,序列符合“零漂移随机游动模型”;若*Φ>Φ,序列符合“非零漂移随机游动模型”。 2 半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

半强型有效市场是指股票价格对所有公开可获得的有关公司前景等方面的信息,如公司收益、拆股、红利、兼并等等,都已经作了迅速、准确的反应的市场。要检验市场是否达到半强型有效,对新信息反应速度的快慢成为中心问题。由于这类信息的出现是间歇性的,有些是对整个市场起作用,如一些宏观经济变量、政策变量;有些只对个别股票产生作用,如分红消息、兼并消息等。因而半强型有效市场检验一般采用事件研究(eventstudy )的方式,即研究某些特定时间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宾德尔(Binder ,1998)认为,法玛、费希尔、简森和罗尔(Fama ,Fisher ,Jensen&Roll ,1969)引入的事件研究方法(简称为FFJR 方法)开创了方法论的革命,成为测度证券价格对新消息宣布或新事件出现的反应的标准方法。FFJR 方法的要点如下:

针对某一事件,要检验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需要检验事件发生前后该股票收益率的变化。首先利用某一数学模型(如单指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估计该股票的预期收益。如用单指数模型:

i it i mt it R R u αβ=++

式中:it R 为股票i 在t 时刻的收益率,mt R 为t 时刻市场收益率,i α、i β为常数,it u 为随机误差。根据事件发生前后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可计算出i α、i β的估

计值。这样股票i 在事件发生前后各时间的预期收益率的估计值?it

R 可由下式计算: ???it i i mt

R R αβ=+ 式中:?i α、?i

β为i α、i β的估计值。 再计算超额收益率,即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估计值的差,由下式计算:

?it it it

u R R =- 对超额收益率it u 的变化进行分析,可将事件发生前后该指标的时间件序列进行相关分析或直接对比分析,观察其上升或下降趋势。如果it u 只在事件发生前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即可认为市场对公开信息的反应是迅速的。如果在事件发生前后,尤其是事件公布前,it u 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则可能是市场未达到半强型有效的反映,当然也可能是投资者对事件公布的预期发生变化所致。需要作进一步分析。

实证检验中要在样本期选取多家发生同一事件的公司股票进行分析,且股票的选择应是随机的,以便更具代表性。

检验半强型有效市场,“过度反应”(overreact )和“功能锁定”(functionalfixation )是两类要重点研究的反例。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股票价格剧烈变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到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过度反应的市场,股票价格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异常波动,并在随后反向修止,异常波动的幅度越大,其反向调整的幅度也越大。

在过度反应下,由于存在超涨超跌现象,使得股票的实际报酬偏离理论水平。这种股票价格未能反映公开信息的市场,显然通不过半强型效率检验。德博特和撒勒(DeBondt&RichardThaler ,1985)甚至认为:“假如股票价格系统性地反应过度,那样,仅仅只要从它们过去的收益率的数据就可以预测出它们的反转,意味着违反弱式市场有效性”。

沈艺峰、吴世农(1999)认为,德博特和撒勒以及泽罗温(P 。Zarowin ,1989)

的检验方法是检验证券市场过度反应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以下简单讨论该检验方法的要点。

首先确定某一事件(如市场重大制度调整等),根据某一收益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等)选取市场上排名前若干位(共nw 位)和排名后若干位(共n1位)的公司股票分别为“赢家组合”(winnersportfolio )和“输家组合”(losersportfolio ),且nw =nl 。选取事件发生前后的长度相等的两段时期分别为组合形成期和检验期,形成期(记为10t -<)和检验期(记为10t +>)的周期数均为T 。

第i 只股票第t 周期的异常报酬率AR (AbnormalReturn )可由下式计算: it it mt AR R R =-

it R 为第i 只股票第t 周期的实际收益率(可由其价格变化计算,也可由CAPM 模型计算),mt R 为市场第t 周期的综合平均收益率(可由市场指数变化计算,如以

I 表示指数,则11

t t mt t I I R I ---=)。 第i 只股票在形成期和检验期的累积异常报酬率CAR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分别为:

1110it it t T

CAR AR ---=-=∑1110T

it it t CAR AR +++==∑ 在两个时期中,对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分别计算的累积平均异常报酬率为:

111

nw it i wt AR CAR nw --==∑111nl it i lt AR CAR nl --==∑

111nw it i wt AR CAR nw ++==∑111nl it i lt AR CAR nl ++==∑

按照德博特和撒勒以及泽罗温的证券市场过度反应假设,当证券市场存在过度反应的现象时,“证券市场价格受某一事件影响产生剧烈变动后,应该在随后的事件里对其价格做出反向修正,反向修正的结果使原来预期较好公司股票的超常收益率出现负值,使原来预期较差公司股票的超常收益率出现正值,从而促成它们回归理论上合理的水平上来”,故此,证券市场存在过度反应时,应有10wt CAR +<,10lt CAR +>,或者110lt wt CAR CAR ++->。再具体分析计算指标值与此标准的关系

可判定证券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而未达到半强型有效。

“功能锁定”为另一类有效性市场的反证。它原本是心理学领域的概念,用来描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利用存在的某种功能性障碍。里日等(Ljirietal 。,1966)和简森(Jensen ,1966)最早将“功能锁定”引入证券市场和财务分析中。“功能锁定假说”(FunctionalFixationHypothesis ,简称FFH )认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锁定于某种特定的表面信息,不能充分理解和利用有关信息来评估证券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赵宇龙、王志台,1999)。显然,存在功能锁定的市场是未达到半强型效率的市场。典型的功能锁定现象在于,投资者对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不能“看穿”(seethrough ),不能正确鉴别其质量,对具有相同会计盈余但盈余质量不同的公司的股票不能区别定价,对股票价值做出了不充分和有偏差的估计。投资者的功能锁定意味着公司经理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公司账面利润达到蒙蔽市场的目的,从

而使证券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

我们将公司公布的会计盈余信息称为名义信息,将其背后表征公司盈余质量的信息称为实质信息。检验是否存在功能锁定的要点在于,选定事件(如年报公布)、样本期、样本观察数据,根据名义信息中的某项主要指标(如未预期盈余)对样本数据分组,并进一步根据实质信息中的某项主要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再分组,计算并考察样本期中市场对名义信息相同而实质信息存在显著差异的股票是否存在区别反应,可通过异常收益率指标变动反映。如果不存在区别反应,即对实质信息和名义信息没有区别反应,则明显存在功能锁定现象。换言之,实质信息中效益指标好的公司股票异常收益率不比名义信自、中效益指标好的公司股票高,是由于市场存在功能锁定所致。

3 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

强型有效市场假设股票价格不仅包括了弱型及半强型有效市场的内涵,而且包含了内线人(insiders,如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所知道的信息,包含了所有对特定公司以及整个经济所进行冗长而又痛苦的分析得出的信息(李昌震,1993)。因此对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比较复杂,一般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内线交易(insidertrading)的研究,即研究那些被认为可以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是否通过股票投资获得了超额收益;二是对机构投资者或专家经纪人的业绩表现的研究,即通过研究拥有实力的市场主力是否通过利用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的研究获得了超额收益,从而判断市场是否达到强型效率。

对内线交易的研究面临着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定义内线交易是不容易的,因私人信息和内幕信息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模糊的、难以分辨的。某些内幕信息也可能通过间接方式,经过多种渠道转而成为少数人的私人信息。另一方面,内线人一般属于极少数,他们通过股票交易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往往不易察觉。就整个市场而言,这种得益更是只占很小的份额。因而通过内线交易研究检验市场的强型有效性似乎无从下手。当然,从某些个股的异常表现可以判断,存在内线人与机构投资者利用内幕消息操纵市场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对新兴市场而言更是屡见不鲜,因而新兴市场与强型有效市场相距甚远。而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研究表明,就市场平均水平而言,通过内线交易赚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微乎其微。但从其不时出现的金融丑闻中不难看出,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也难以通过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

对机构投资者、专家经纪人的业绩表现的研究,旨在考察其对个股或市场所进行的基本分析是否具有获得超越市场的优异业绩表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说明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没有反映在市场价格之中,因而市场未达到强型效率。具体可通过他们发布的个股收益预测与市场实际收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或者直接比较他们的实际收益与市场平均收益,以判定市场是否具备强型效率。

4 有效市场检验的新方法——广义谱导数方法

Hong 和Lee (2002)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时间序列条件均值模型设定正确与否的统计方法,该方法基于Hong(1999)提出的广义谱。如同频谱是线性时间序列的基本分析工具一样(请参考Priestley 1981),广义谱是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基本分析工具。

(1)广义谱导数检验

假设{}t Y 是平稳过程,其边际特征函数为()()t iuY u E e

?≡,t Y 和||t j Y -的联合特征函数为||(,)()t t j iuY ivY j u v E e ?-+≡

,其中i =,(,)u v ∈-∞+∞,

0,1,2,j =±± 。广义谱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指数变换:

exp()t t Y iuY →

然后考虑变换后的序列{}t

iuY e 的频谱: 1(,,)(,),[,]2ij j j f u v u v e ωωσ

ωπππ∞-=-∞≡∈-∑ 其中ω是频率,(,)j u v σ是转换后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

(,)(,)0,1,2,t j t iuY iuY j u v Cov e e j σ-≡=±±

广义谱函数(,,)f u v ω能捕获到t Y 和||t j Y -之间的任何依赖,包含零自相关的相互依赖。频谱分析的主要优势是能将所有的时滞信息包含在单一的频谱密度函数中。

广义谱(,,)f u v ω本身并不适合于检验有效市场假说,因为它捕获的序列依赖不仅可存在于条件期望,还可存在于高阶的条件矩。比如,广义谱(,,)f u v ω能检测出ARCH 过程,该过程是鞅差分序列,满足有效市场假说。

众所周知,对特征函数求导数可以得到{}t Y 的各阶矩。同样地,对广义谱函数

(,,)f u v ω求导数可以得到描绘各阶矩的序列依赖的谱函数。

为了能够检测而且只检测条件期望的序列依赖,Hong 和 Lee (2002) 考虑使用如下的广义谱导数: (0,1,0)(1,0)1(,,)(0,),[,]2ij j j f u v v e ωωσωπππ∞-=-∞≡∈-∑

其中

||(1,0)

0(.)

(0,)(,)t j ivY j j t u u v v Cov iY e u σσ-=?≡=?

(1,0)(0,)j

v σ可以用来检验时滞为j的自回归函数(|)t t j E Y Y -是否为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任意的(,)v ∈+∞-∞,(1,0)(0,)0j v σ=成立,当且仅当

(|)..t t j E Y Y a s μ-=成立。自回归函数能捕获条件期望中的线性和非线性序列依赖,特别是零自相关过程的序列依赖,诸如非线性移动平均和双线性自回归,这些过程是白噪声,但不是鞅差分序列。因此,(|)t t j E Y Y -是检验市场有效性的天然的检验工具,而(,)t t j Cov Y Y -会漏掉零自相关的非线性依赖。然而,(|)t t j E Y Y -并没有象(,)t t j Cov Y Y -那样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检验有效市场假说,我们必须对广义谱导数(0,1,0)

(,,)f u v ω进行一致估计。我们可以使用平滑核函数估计量(smoothed kernel estimator ): 11

(0,1,0)(1,0)211||??(,,)(1)()(0,),[,]2T ij j j T j j f u v k v e T p ωωσωπππ--=-≡-∈-∑ 其中1

2||(1)j T

-是有限样本下的修正项;()k ?是一个对称的核函数,它给每个时

滞j 加权;()p p T ≡是被称为带宽(bandwidth )的平滑参数;

(1,0)

?(.)?(0,)j j u u v v u σ

σ=?≡?,????(,)(,)(,0)(0,)j j j j u v u v u v σ???=-,这里 ||||1

1?(,),0,1,(1)||t t j T iuY iuY j t j u v e j T T j ?

-+=+==±±--∑ 常用核函数()k ?的例子有Bartlett 核函数

()(1||)1(||1)k z z z =-≤

其中的1()?是指标函数(indicator function ),以及Parzen 核函数 23

3

166||f ||0.5()2(1||)if 0.5||10otherwise

z z i z k z z z ?-+≤?=-<≤??? 可以看出,这些核函数给予高阶时滞的权重比较小。

有效市场假说成立时,广义谱导数(0,1,0)(,,)f u v ω相对于频率是一条水平线: (0,1,0)(1,0)01(,0,)(0,),[,]2f v v ωσωπππ≡∈-

该函数的一致估计可以取 (0,1,0)(1,0)01??(,0,)(0,),[,]2f v v ωσωπππ≡∈- Hong 和 Lee (2002)通过比较(0,1,0)?(,0,)f v ω和(0,1,0)0

?(,0,)f v ω的加权二次方程而提出如下的统计量:

12(1,0)2111??()()()|(0,)|()()T j j j M p k T j v dW v C p p σ-=??=--??

∑? 其中::W R R +→是零对称单调递增的加权函数,

1

12221111??()(/)()|()|()T T t t j j t j C p k j p Y Y v dW v T j ψ---==+=--∑∑? 22

221

1122max(,)1?()2(/)(/)1()()()()()max(,)T T j l T t t j t l t j l D p k j p k l p Y Y v v dW v dW v T j l ψψ--==--=+=''?--∑∑∑??

?()()t ivY t v e v ψ?

=- ,11?()t T ivY t v T e ?-==∑。有效市场假说成立时,当T →∞若()p p T =→∞,依分布收敛有

1()(0,1)M p N →

该方法可以看做是Hausman (1978) 的模型设定检验从时域到频域的推广。应用1()M p 检验时可以使用标准正态分布(0,1)N 的右侧临界值(upper-tailed critical values ),比如显著水平为5%时,临界值为1.645。

在下面我们的模拟和实证研究中,加权函数()W ?取为标准正态分布(0,1)N 的

累积分布函数,中心因子(centering factor )1?()C p 和伸缩因子(scaling factor )1

?()D p 近似等于两个函数(0,1,0)?(,0,)f v ω和(0,1,0)0

?(,0,)f v ω之差的平方积分的均值和方差。这些因子已经考虑了任意形式条件异方差和其他时变高阶矩的影响。因此,统计量1()M p 适用于存在任意形式的波动群集的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量1()M p 还有其他优点。如前所述,广义谱导数(0,1,0)(,,)f u v ω只检查条件期望的序列依赖,因此特别适合检验有效市场假说,当存在波动群集或者其他更高阶条件矩的序列依赖时,它不会错误地拒绝有效市场假说。另一方面

(0,1,0)(,,)f u v ω能探测出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偏离的情况,因此,

它比基于自相关的检验更能有效地探测出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各种偏离,即使基于自相关的检验的适用范围被扩展到允许存在任意形式的条件异方差时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1()M p 检验了大量的时滞,这可以确保有效市场假说在任何未知的高阶时滞下被违背时,1()M p 检验仍有能力将其探测出来。通常情况下,现行的其他方法如果也使用大量的时滞,由于失去大量的自由度反而会造成了检验能力的丧失。值得庆幸的是,1()M p 检验方法不存在这个问题,它通过核函数()k ?的平方对高阶时滞赋予递减权重,这符合金融市场更多是受近期而非远期发生的事件的影响的情形,因此1()M p 仍然保持很好的检测能力。这是频域分析优于时域分析(如Box 和 Pierre (1970)检验)的地方。时域分析通常给每期滞后赋予同样的权重,很显然这将使它在检查大量长时滞的时候效率低下。

(2)模拟实验

在实际应用中,样本总是有限的。在将1()M p 检验应用到实际数据前,我们需要确认1()M p 检验在有限样本下是不是具有合理的渐进检验水平。为了考察1()M p 检验在市场有效时的检验水平的情况,我们考虑两个数据生成过程(data generating processes ,DGP ):

1[(0,1)]:t t DGP IID Y ε=

1221

2[(1)]:0.430.57t t t t t Y h DGP ARCH h Y ε-??=??=+?

其中{}t ε是独立同分布的标准正态(0,1)N 随机序列。对于这两个数据生成过程,有效市场假说都成立,但股票收益{}t Y 在1DGP 下存在条件同方差,而在2DGP 下存在条件异方差。

为了说明在检验有效市场假说时必须考虑波动群集的重要性,我们比较了在条件同方差下推导出来的广义谱导数检验方法。Hong (1999,第4节)在独立同分布假设下提出了如下的检验鞅差分序列的统计量:

12(1,0)2221??()(/)()|(0,)|()()T j j M p k j p T j v dW v C p σ-=??=

--????∑? 其中

1

22220

1???()|(,)|()(/)T j C p s u v dW v k j p σ-==-∑? 2

4242

01???()2|(,)|()()(/)T j D p s v v dW v dW v k j k σ-=''=∑?? 2121?()T t t s

T Y Y -==-∑,11T t t Y T Y -==∑在独立同分布的假设下,依分布收敛有2()(0,1)M p N →。该检验在1DGP 下是合适的,但在2DGP 下就无效了,因为2?()C p 和2

?()D p 是在独立同分布的假设下得到的,在2DGP 下, 2()M p 不服从渐进正态分布。

在计算1()M p 和2()M p 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标准正态(0,1)N 的累积分布函数()Φ?作为权重函数()W v ,并且使用了(4.6)式和(4.7)式的Bartlett 核函数和Parzen 核函数。实际应用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带宽p 的选择。虽然可以使用非随机的数值作为带宽p (比如选取1/5p T =),为了改善检测能力,Hong 和 Lee (2002) 提

出用一个数据驱动(data-driven )的嵌入方法(plug-in method )来选择带宽0?p 。该方法需要选取一个初始带宽1/5(10)p c T =?。为了考察初始带宽p 取值的影响,我

们考虑了取1,2,10c = 的情况,这些c 值给予p 相当宽的取值范围,比如,当样本容量250T =时,[4.78,47.82]p ∈;当500T =时,[5.49,54.93]p ∈。对于每一个样本容量T ,我们用GAUSS Windows 版本的随机数产生器为各个数据生成过程产生了1000 组数据。

表5 和表6 给出了在显著水平分别取10%、5%和1%下,根据渐进分布理论得到

的1()M p 和2()M p 检验的拒绝比率。在1DGP 下,10?()M p

和20?()M p 检验水平除了c 很小(1,2c =)时,都很适度;Bartlett 核和Parzen 核拥有相似的检验水平。在2DGP 下,允许存在条件异方差的10?()M p 检验仍然拥有合理的检验水平,而作为

对照的20?()M p

检验则过多地拒绝有效市场假设。这一结果表明,在检验市场有效假说时,如果没有考虑到波动群集的影响,会出现严重的第一类错误。

【参考文献】

1、《证券投资学》郑四华主编 / 2009.01

2、《投资学基础》彭民 / 2008.1

3、《现代证券金融:理论前沿与中国实证》杨朝军 / 2004年09月第1版

4、《当代货币金融理论》胡海鸥等著 / 2000年10月第1版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EMH: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是西方主流金融市场理论,又称为有效市场假设,该理论是预期学说在金融学或证券定价中的应用,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期权定价模型(OPT)都是在有效市场假设之上建立起来的。 一、有效市场理论(EMH)的产生 第一篇讨论有效市场问题的论述可追溯到经济学家吉布森(Gibson)于1889年出版的《伦敦、巴黎和纽约的股票市场》一书,该书对市场有效性的思想进行了描述并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真正研究市场有效性问题是法国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路易斯·巴切利尔(Louis Bachelier)对随机游走的研究。1900年巴切利尔在其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对法国商品价格走势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呈随机游走,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当前价格是其未来价格的无偏估计值,投机是种“公平游戏”,即投机者的期望利润应为零。并在该文中首先提出了“市场收益是独立同分布(IID)的随机变量”。但他并没有使用“随机游走”这一术语。而真正界定“随机游走”定义的是1905年美国《自然》杂志在关于醉汉游走的问题中提出的。 巴切利尔之后,虽然沃尔金(Working,1934)研究了随机游走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考尔斯和琼斯(Cowles & Jones,1937)对股票价格的序列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但对证券价格的行为的研究停滞了多年,直到计算机的出现。 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肯德尔(Kendall)在其《经济时间序列分析,第一篇:价格》一文中研究19种英国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和纽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棉花、小麦的价格以寻找其周期变化的规律时发现,令他惊奇的是找不到价格变化的周期性规律。通过广泛的序列相关分析后,他发现这些序列就象在随机漫步一样,下一周的价格是前一周的价格加上一个随机数构成。一系列随机有序数字构成了与美国股票价格相同的时间序列,因而提出了股票价格遵循一种随机游走(Random Walk)模式。肯德尔的实证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市场有效假说的研究。 1959年罗伯茨(Harry Roberts)揭示了这些股票市场研究和金融分析的结论所隐含的意义,并最先提出了弱势和强势检验。尽管肯德尔、沃尔金和罗伯茨提出了投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报告—手机

市场营销模拟实习报告实验一(电话机)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时间:

1.实验目的 通过市场营销模拟实训,让我们对学习过的市场营销学进行回顾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市场营销的影响因素,如产品开发、定价策略、广告策略、市场开拓等。使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营销技巧和实际市场营销手段。 2 .实训内容 本次实训主要围绕创建模拟经营企业,在国内不同的七个细分市场进行一系列营销模拟计划,从产品的研发、市场的开拓、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到寻找合作渠道、配送发货的整个产品销售营销活动展开。 3.实训过程 本次实训主要进行对电话机的一系列产品设计和营销,包括公司命名、市场定位、市场开拓、产品定位、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和产品销售、配送发货等。从低档产品研发到中高档产品的研发销售,使我理解了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和和产品分销渠道。我从一开始的单一华北市场到后来拥有华北、东北、华南、西北四个市场。综合利用了超市渠道、商场渠道、自由交易市场、招投标中心多个渠道来实现产品分销。 在第一年里,按照老师的入门介绍和市场把握要求,我开拓了华北为目标市场,并在产品研发和产品技术引进上可以生产中档产品。接着利用广告策略使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达到了0.45,符合中档产品的销售知名度。然后在可销售数量上,我通过产品促销策略和市场开拓的方法使自己的可销售数量达到了13500,然后通过超市渠道和商场渠道

的分销,我把可销售数量全部卖了出去,这一年里总共生产了四次,第一次四千件低档产品,第二次四千件中档产品,第三次四千件中档产品,第四次五千五百件低档产品。到第一年低,我可销售数量全部用完可生产次数也全部用完,到第一年结算时还有六百五十万的现金流量。综合市场排名排到了我们双学号的小组第一。 第二年,大家都把中档产品定为自己的目标市场,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目标市场需求量和自己的竞争对手情况,决定放弃部分中档产品市场,改为开拓高档产品市场,花了220万产品技术引进和产品研发,我在第二年里能够生产高档产品了,在广告策略中花了三十万提升品牌知名度到0.59以后,我给高档产品做了产品包装和市场定价92.5以后就去申请高档产品的合作渠道了。当我发现华北市场还没有其他公司生产高档产品时,我知道自己发现了商机,这是一个暂时没有竞争的市场,只有我这个能生产高档产品的企业才能够弥补市场空缺,换句话说也只有我的公司能够销售高档产品。于是,我赶紧在华北市场的超市渠道和商场渠道申请合作,由于没有竞争而且我的品牌知名度达到高档产品销售要求,区域定价92.5也满足超市和商场的价格,这一年里我又实施了产品促销活动和市场开拓,可销售数量达到了37500件,到这一年年底我卖出了自己的生产的40000件产品中的36000件。可是我发现高档产品的市场需求并没有饱和,于是我去把在市场开拓里的一年、两年、三年的开拓手段全部实施。第二年年底结算的时候,我资金回笼到了五百八十多万,由于研发高档产品所花费的数额太多,我这一年并没有盈利,综合排名也下降到第二名,但

因特纳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报告 实训名称市场营销综合实训 实训日期2012 年12月29日—2013年1月3日院(系、部)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营销091 小组成员 公司名称宇文 实训地点经管A20 指导老师 2013 年1 月2 日

一、实训概述: 【目的及要求】 训练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实务,熟练掌握营销技能 【实训环境】 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软件,机房 二、实训内容: 【市场营销环境调查】 宏观市场营销环境调查 微观市场营销环境调查 【市场营销环境SWOT分析】 【市场营销STP分析】 【市场营销竞争战略分析】 三、广告截屏: 四、实训心得: 因特纳市场营销实战模拟总结 当实验年数少的时候,只能全力进军一个市场,在前期只做两年的时

候,进军两个市场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当年数多的时候最多进两个市场,当做三年的时候进军一个市场在后期很容易陷入被动,有可能遭遇激烈的竞争,还有就是订单较容易饱和。选市场应出其不意选冷门而非热门,在市场信息一栏会有产品预测,一般来讲大家会看看市场行情,看哪个市场多就蜂拥而至,这样就形成非常激烈的竞争,虽然总量不是最多但竞争力小容易形成市场垄断。研发要全开,要把影响产品等级较大的生产技术几个打开,这样保证产品高中低均有能力生产。广告投入应巨大,尤其是户外媒体,尽力提高品牌知名名都价格降低,最主要目的要成为区域老大,广告在第一年投入要巨大力争第一年获得最大品牌的知名度这样为抢占市场做准备,在运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市场第二位的时刻动态这要根据中标的结果,如多发现自己因品牌指数较低订单被对手抢去那就赶紧再投广告。3年的时间应当以高档为主中档位辅,低档可以放弃,若要想实现盈利那么从第一年开始就要生产高档产品,总之,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申请订单的数据要尽可能大。在自由交易市场,进行发布信息的和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细节譬如你要的是中档货不要选高档的,以免违约,违约的后果是信用降低,被扣除10%违约金,很不值得。仔细审核单据确保无差错,目标是零库存。努力抢单,先尽可能多抢自己生产能力不够还可以到自由市场交易。在自由交易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取一个中间价格确保双方都能获利。接单时注意看时间,尤其是在在生产时注意时间,每一年只有四次机会确保满负荷生产,保证公司运行的原则是满负荷生产,资金流不断裂。如果两个公司强强联合相信能打开更

11有效市场理论

第11章有效市场理论 11.1 有效市场假说由来 证券价格决定于“利好”或者“利空”的消息,如果一个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则该市场是“有效的”。 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 有效市场理论始于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在《商业学刊》( Journal of Business)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并由法玛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这个假说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国数学家,他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是为零。 1964年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他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休止的、无秩序的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变动的路径是不可预期的。1970年法玛也认为,股票价格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具有"记忆性",所以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的价格来预测其未来的走势。这个结论不免使许多在做股价分析的人有点沮丧,他们全力研究各家公司的会计报表与未来前景以决定其价值,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难道股价真的是如此随机,金融市场就没有经济学的规律可循吗?萨缪尔森的看法是,金融市场并非不按经济规律运作,恰恰相反,这正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率的市场。 11.2 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 (1)市场没有摩擦,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税收,信息成本为零; (2)所有资产可以无限制分割并交易; (3)市场充分竞争,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4)投资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并且具有同样的智力水平、同样的分析能力,对信息的理解也是相同的,同时每个投资者对于信息的分析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市场理论的这些假设条件是很难成立的。投资者进行投资都必须考虑以下成本: (1)交易成本。投资者每做一次交易,都要付给经纪人一定费用。 (2)税收。投资者必须按每次交易的金额或收入,以一定比例纳税。 (3)投资者为了挖掘各种信息,也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

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理论 一、尤金·法玛简介 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著名经济学家、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2013年10月,因为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尤金·法玛与另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拉尔斯·彼得·汉森,以及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39年2月14日,尤金·法玛出生在美国马萨储塞州波士顿,移民家族的第三代。幼年时代法玛热爱运动,在长跑、足球和棒球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他还曾改变过规则,“我还是足球中散锋位置的发明者”。 1956年,17岁的法玛进入塔夫茨大学学习法语。法玛打算大学毕业后去做一个高中教师或者体育教练,“我就是奔着塔夫茨的体育馆去的”。两年后,法玛跟高中时代的恋人佐里安·迪美(SallyannDimeco)喜结连理。过了一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于是体育变得不太重要了。法玛在那里遇到了酷爱高尔夫球的哈里·恩斯特(Harry Ernst)教授,他是一位优秀的统计学家,被法玛称作他“一生中事业上的北极星”。 1960年修业期满,法玛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入芝加哥大学的第二年,法玛就开始在米勒的指导下做博士论文研究,主题是关于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研究。 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一)发端 1900年路易·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发表了最早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收益率的著作,他把发明来分析赌博的方法用于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认识到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过程是布朗运动。但是,巴舍利耶并没有给出多少经验证据来支持他关于市场收益率是独立的、具有相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论点。 (二)尤金·法玛与有效市场假说 法玛(Fama,1965,1970)对前人关于股票价格行为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自巴舍利耶以来关于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模式。重要的是,他对于人们的上述疑惑给出了一种经济学的解释,并首次正式提出了“有效市场”的概念:在一个资产市场上,如果资产价格完全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这个市场就称为有效的市场。因此在一个有效的资产市场上,资价格的变化是因为与资产有关的新信息的发生,由于新信息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可预测的部分已经是现在信息因此已经完全反映在现在价格中),因此资产的 未来价格不可真正预测,从而资产价格变化具有随机性和独立性。有效市场理论一个鞅,或者说是公平博弈,也就是说资产价格随机游走与市场理性和秩序本身并没有矛盾,这是有效市场假说在经济学上意义。 (三)市场有效性的基础 1.理性: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 2.独立的理性偏差: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随机独立地产生,交易相互抵消而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 3.套利: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会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将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

有效市场理论基础

有效市场理论基础 一、尤金·法玛简介 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著名经济学家、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2013年10月,因为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尤金·法玛与另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拉尔斯·彼得·汉森,以及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39年2月14日,尤金·法玛出生在美国马萨储塞州波士顿,移民家族的第三代。幼年时代法玛热爱运动,在长跑、足球和棒球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他还曾改变过规则,“我还是足球中散锋位置的发明者”。 1956年,17岁的法玛进入塔夫茨大学学习法语。法玛打算大学毕业后去做一个高中教师或者体育教练,“我就是奔着塔夫茨的体育馆去的”。两年后,法玛跟高中时代的恋人佐里安·迪美(Sallyann Dimeco)喜结连理。过了一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于是体育变得不太重要了。法玛在那里遇到了酷爱高尔夫球的哈里·恩斯特(Harry Ernst)教授,他是一位优秀的统计学家,被法玛称作他“一生中事业上的北极星”。 1960年修业期满,法玛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入芝加哥大学的第二年,法玛就开始在米勒的指导下做博士论文研究,主题是关于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研究。 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一)发端 1900年路易·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发表了最早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收益率的著作,他把发明来分析赌博的方法用于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认识到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过程是布朗运动。但是,巴舍利耶并没有给出多少经验证据来支持他关于市场收益率是独立的、具有相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论点。 (二)尤金·法玛与有效市场假说 法玛(Fama,1965,1970)对前人关于股票价格行为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自巴舍利耶以来关于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模式。重要的是,他对于人们的上述疑惑给出了一种经济学的解释,并首次正式提出了“有效市场”的概念:在一个资产市场上,如果资产价格完全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这个市场就称为有效的市场。因此在一个有效的资产市场上,资价格的变化是因为与资产有关的新信息的发生,由于新信息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可预测的部分已经是现在信息因此已经完全反映在现在价格中),因此资产的 未来价格不可真正预测,从而资产价格变化具有随机性和独立性。有效市场理论一个鞅,或者说是公平博弈,也就是说资产价格随机游走与市场理性和秩序本身并没有矛盾,这是有效市场假说在经济学上意义。 (三)市场有效性的基础 1.理性: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 2.独立的理性偏差: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随机独立地产生,交易相互抵消而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 3.套利: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会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将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 三、有效市场的类型 证券市场信息效率问题涉及到三个关键的概念:信息、价值和价格。这三个概念同时也是现代金融学理论进行无套利准则研究的基础。按照EMH 的界定,如果所有信息都充分反映于价格之中,那么市场将达到有效;反之,如果市场有效,那么价格将反映所有信息。从理论角度而言,传统金融认为只有价值相关信息才会影响价格,因为价值相关信息决定了价值,而价值是最终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价格将围绕着价值而变动。因此,EMH 实际上前提性地假定信息与价值等同,人们可以跨过价值直接讨论价格同信息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通常将证券市场效率问题等同

市场营销实训心得体会

案例分析实训心得 市场营销这个词一直给我一种感觉,就是表面上看起来这门学问好像很简单,只要掌握了它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在现实中把它应用的如鱼得水,其实不然,通过这个学期又一次的营销实训,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是纸上谈来终觉浅的,不把它应用在实际当中我们永远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与作用。就比如说这次的营销实训案例分析,在这之前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授了很多内容,我们了解了一些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认识了市场营销调查的方法与技术,见识了各种神奇的营销策略是如何让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且把企业发展的那么强大的,当然我们了解了很多的书本有关市场营销的内容,但是不经过这次实训我们无法知道市场营销真正的精华所在。这次我们小组选择了案例分析这个题目,通过查找阅读大量的营销案例并分析市场营销策略这件法宝在企业运营当中所起的作用我们仿佛找到了它的精髓所在,下面就是我们这次试训的过程以及我的心得体会。 我们小组自上次的实训课开始就一直在一起,这次的实训也不例外,我们的实训的课题要求是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分析、陈述,了解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并设计我们的实训报告。我们团体一共有七个人,当得知这次实训的主题,我们各抒己见,定好实训题目,接下来的就是大家激烈的讨论与协商。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案例,并且每个人对自己所查找的案例都给出分析和自己的看法,决定我们的分析从哪方面入手,最后根据我们团体七个人的想法和意见,最终选择了奥普浴霸这个题目,我们从他

的发展过程以及企业对产品的定位、环境分析、市场分析等方面着手考虑,做总结报告之前,我们计划好了实训每天的任务,根据计划,我们在努力,每天都认真完成任务。首先我们分析了这次营销的环境,只有先分析好营销环境,才能制定好营销战略与策略。分析奥普企业所处营销环境时,我们几个人,一起考虑,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正确与否,然后统一意见。环境分析完,我们也对这次确定的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紧接着就是营销策略组合,这步是最关键的,需要从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这些方面分析,每一个分析都要从实际出发。作报告书的时候我们齐心协力,通过询问,上网搜索,外出调研等等来计划我们的报告书,有困难大家都一起解决了。由于明确分工,我们的工作最后很好的完成了。我们终于有了些许成就感。 实训结束后我想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对奥普成功的起源有了深刻的触动,我们知道一个产品从投放市场,要经历认知、认可到购买,需要企业和商家花巨大的财力、精力。浴霸的推广受到了企业自身条件、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但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城市消费者对浴霸的认可度有了大幅提高。奥普做的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产品策略,他们根据对洗浴产品市场的分析和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为自己的产品进行的一个定位,他们对于产品不求全不求多而求精,将最专业最高端的技术应用于一种功能上,为一个企业,必须集中所有优势,在一个专业的领域上开发经营,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系统,做得细致。奥普集中了所有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定位于卫浴电器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在。另外,奥普欠缺的一点就是他

有效市场理论的局限和主要作用

第10讲 有效市场理论的局限和主要作用 三、有效市场理论的局限性 了解 (一)实证研究中发现的“特例”现象 ●小公司效应 小规模组公司的股票具有相对高的收益率 ●时间效应 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 例如一月份、周末效应、季度波动收益较高 ●账面市值比效应 账面市值比高的股票在次年的收益率高于账面市值比低的股票 (二)对有效市场理论相关假设的不同看法 1.理性经济人 假设的内容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 股票价格波动是投资人基于完全信息集的理性预期结果现实市场的投资者并非都具有各项理性预期 投资人的智力水平、分析能力和对信息的解释不存在差异具有不同预期的投资者使得市场价格 ,在不断的随机波动中趋向均衡 金融活动当事人行为方式 及心理特质的新领域— 金融行为学 2.信息相关假设 ●市场参与者之间不存在信息占有不对称、信息加工不同步、信息解释差异; ●新信息完全随机出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和运用是自由而高效的,信息在市场中充分且 均匀分布。 ●暗含假设:信息的获取成本为零。 3.信息相关假设与实际存在的偏离 存在的偏离 ■信息获取使用存在成本 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过程实际存在成本,获取和使用信息并非完全免费。 ■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会因 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及时、全面地被投资者接受。这些条件可能包括传播的程序、途径、载体和技术等。 ■发布者干预信息发布 发布者出于利益考虑,会对信息公开的数量、规模和时间施加影响。 ■有效性受一些因素影响 投资者实施交易的时间及交易决策的有效性,可能受其所在 交易地点、交易手段、交易条件和交易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信息判断存在个体差异 受个人风险偏好、知识背景和信息掌控能力等差别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的判断存在个体差异。 四、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作用 (一)证券市场方面 1.随机游走规律 有效市场理论揭示了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股票投资期望收益率的变动模式。有效市场理论的研究者认为,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规律,并无规律可循。 2.股票市场的特点 有效市场理论以 信息为纽带,通过股票市场信息披露水平、股票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效率等,研究不同信息作用形态下股票市场的特点。 3.提供理论支持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含义及类型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含义及类型 杨长汉1法马(1970)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以理性投资者为假设前提,并吸收了前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股票价格服从随机游走特性的市场就是有效率的市场,但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率的市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通过区别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率的市场来对法马“有效市场”的含义进行界定。 一、“有效市场”的界定 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经常会提到“有效率”的市场,这里的效率是从资源的配置效率、市场的运作效率以及信息的流动效率来考察的,认为满足资源有效配置、市场有效运作以及信息有效流动和反映价格的市场才是有效率的市场,这一有效率的市场以下面的假设条件为前提: (一) 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二) 市场中不存在任何税收和交易成本,市场是完善的,所有的资产都具有可交易性,没有任何限制。 (三) 证券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市场的完全竞争指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均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证券市场的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中的投资者都是证券价格的接受者。 (四) 市场中的信息是完全流动的,所有人都可以免费的获得信息。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如果一个市场(不管是产品市场还是证券市场)能够满足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的有效运作以及信息的有效流动和反映价格这三个条件,该市场就是有效率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中,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和融资者都获得了最大的效用。对于产品市场而言,消费者以最合理的价格买到了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化效用的产品,生产者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了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化利润的产品数量;对于证券市场而言,融资者以最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了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并实现了最优的资本结构,投资者也使自己在既定的财富约束下,获得了最大的收益或承担了最小的风险。同时,所有的市场参与主体均获得了最大的效用,稀缺的资源也被配置到了最具生产投资的领域中,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此实现;信息的流动没有任何障碍,所有的价格均完全反映了信息,信息流动的有效性由此实现,并 1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杨长汉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simmarketing市场营销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市场营销模拟实验 班级学号 同组学生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得分:批改时间:年月日实验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老师对Simmarketing 的讲解,让我们熟悉Simmarketing 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软件 的具体操作和各种调查报告,进一步巩固已学的市场理论知识。 2、通过实际手操作熟悉Simmarketing 系统运行本公司,掌握Simmarketing 系统工作流 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本实验虽是以小组形式参与的,但实际操作中是个人作出自己的营销决策,锻炼了个人 的独立决策能力,提高了个人的独立完成任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容 Simmarketing系统构造了完整的企业营销环境,模拟在一个相同的宏观环境中的某个产业市场,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在本实验中,我被分在第十组织,对护肤品ORG公司进行营销决策和管理。为企业营销部门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以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及利润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宏观环境分析、消费者分析、竞争分析和选择目标市场从而形成营销战略,然后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营销计划。最后通过每个季度的模拟市场运作得到的结果,营销小组将看见其营销计划给企业及整个市场带来的后果,并可在以后营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营销策略调整,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最终达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

具体容:市场规模预测、计划市场占有率、品牌销售量、计划渠道销售量、产品研发计划、品牌组合、产品定价、广告促销、销售力量、分销渠道、生产计划、市场调研。对以上的容进行数据设置,进行营销决策。 三、实验步骤 (一)第三季度营销计划 1、市场规模预测 2、计划市场占有率 3、品牌销售量

市场营销实训报告

XX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践课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市场营销中的种种步骤以及要求,如何的做好产品营销,锻炼大家营销的能力,包括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定价以及推广等多个步骤。实训的整体目的是让大家把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二、实习时间 2012年6月18日至2012年6月21日 三、实习地点 E座202 四、实习方式 模拟软件操作,实地调查和网络查询 五、实习内容 围绕企业中常见的市场营销业务实施模拟演练,包括市场调查策划、产品开发和推广策划、促销策划、定价策划等等。主要在多媒体机房内完成。在此次实训中,我们的实训内容重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一)市场调查策划 本次市场调查我们组选择的是高校笔记本市场调查,由我们组组长陈丹带领着王欢,房跃,彭月,徐晓彤还有我共同完成此项任务。此次策划包括九个部分,具体包括策划方案的前言、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研对象及抽样、调查员的规定及培训、市场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经费据算... 我负责调查内容中的问卷的的编写,并参与问卷调查。 如下是我的制作的调查问卷(附件1): 附件1: 高校笔记本电脑市场调查研究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现在正在做一项关于高校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调查研究,耽误您一点时间帮我们做一份问卷调查,您提供的信息将对我们十分重要,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合作!谢谢! 1、您的专业: 2、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性别:□男□女 4、您的个人月生活费: A.600元以下 B.600元—900元 C.900元—1200元 D.1200元以上 填写要求:

有效市场理论对投资的意义

HUNAN UNIVERSITY 金融投资统计分析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市场理论对投资的意义 学生姓名:赵悦 学生学号: 5 专业班级:统计1401 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指导老师:刘甲求

2016年11月6日 有效市场理论对投资的意义 摘要: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其核心在于研究证券市场价格与信息利用之间的关系,是理性预期在证券定价模式中的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现已成为我国企业转换机制、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对有效市场理论额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得出有效市场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提高证券市场运行效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有效市场理论;证券投资;市场信息;中国股市

目录 绪论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发展 (1) 二、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1) 三、有效市场理论的数学模型 (3) 四、有效市场理论对投资的意义 (3) 五、总结 (5) 六、参考文献 (5)

绪论: 要想搞清楚有效市场理论对投资的意义是什么,首先就要明确有效市场理论和投资都是什么。简单来说,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于有效市场理论的综述在下文详细介绍。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发展 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s theory),又称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起源于对证券价格变化规律的研究,其最早可以追溯到路易·马舍利耶(Louis Bachelier)在1900 年撰写的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以及Coles在1933 年对有效性的经验研究。Bachelier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随机游程假说(Random Walk Hypothesis,RWH),即商品的价格走势是随机的,不能预测。他从随机过程角度研究了布朗运动以及股价变化的随机性,并且他认识到市场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过去、现在的事件,甚至将来事件的贴现值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他提出的“基本原则”是股价遵循公平游戏(fair game)模型。1933 年Coles与同事Jones在研究了美国股票价格在过去几十年中的价格走势后,正式提出了RWH,认为美国的股票价格与随机游程假设完全适应,这是有关有效市场的最早研究。在这之后的几十年内,除了1930—1940年间的Working、Cowles和Jones的研究外,没有对股价行为的经验出现。 随着电脑的使用,Kendall(1953)研究英国和美国的商品价格和证券价格,发现股价变化的随机性。后来,Roberts(1959)展示了一个从随机数列产生的序列和美国的股价是无法区分的。Osborne(1959)发现股价行为和流体中的粒子的行为差不多,并用物理方法来研究股价行为。Coonter(1964)的论文集收录了大量对随机游走模型的检验;而在这个论文集中,一些论文在解释随机游走时却通常是在暗示股价服从公平游戏过程。因为早期学者是从实证结论出发而缺乏一个理论框架。 Samuelson(1965),Mandelbrot(1966)通过数学证明澄清了公平游戏模型和随机游走的关系,从理论上论述了有效市场和公平游戏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还为有效市场假说作了理论上的铺垫。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并借助Samuelson(1965)的分析方法和Roberts(1967)提出的三种有效形式,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Fama认为,由于大量的证券分析家和交易商在积极寻找定价错误的证券并积极进行无风险套利交易,从而影响证券价格,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上,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投资者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反映了全部市场信息,那么通过传统分析就不能击败市场,即不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实训总结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实 习(实训)总结报 告学院:__工商管理学院____ 专业 班级:_市场营销班_ 学生姓名:__ _______ 学号:_ 实习(实训)地 点:_______F404_____ ___________ __ 报告 题目关于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的实训报告 报告日期:2012 年 1 月 6 日指导教师 评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习(实训)总结报告的写法及基本要求一、实习(实训)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可以采取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实习(实训)报告”。 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主要描述本次实习(实训)的目的意义、大纲的要求及接受实习(实训)任务等情况。(2)主体:实习(实训)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详述实习(实训)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内容、安排、组织、做法,以及分析通过实习(实训)经历了哪些环节,接受了哪些实践锻炼,搜集到哪些资料,并从中得出一些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可写出自己的收获、感受、体会和建议,也可就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等。 二、对实习(实训)报告的要求 1.按照大纲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习(实训)报告,报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抄袭。学生应结合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工作实际写出本行业及本专业(或课程)有关的实习(实训)报告。 2.校外实习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每周,累计实习3周及以上的不少于2000字。用 A4纸书写或打印 (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行距1.5倍。其余排版要求以美观整洁为准)。校内实习(实训)报告字数要求可适当减少,具体要求由学院依据课程特点规定。 3.实习(实训)报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报告

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通过模拟软件,构造出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营销环境,让我们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持续的营销管理过程,体验真切的市场营销工作和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对书本上的知识灵活的运用,掌握市场营销计划制定的方法,巩固学习的市场营销的理论方法,初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制定出可实施的营销计划,逐步养成从营销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注:Simmarketing是以营销理论模型为基础以情景模拟为手段的教学工具,可以让我们在复杂的模拟现实环境中演练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从市场调查、竞争企业分析、营销战略制定到具体的营销战术的决策组织的全部过程,熟悉和了解各种市场调研预测工具的应用。 实验内容 通过simmarketing软件,我经营一家化妆品公司ORG公司,通过几个季度的经营,将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虚拟的市场营销经营操作中,更深刻的体会营销决策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 制定公司营销战略决策前的准备工作, 产业经济环境及市场的宏观分析 1、登陆系统之后,认真分析研读分析网页中的各类信息,了解产业经济环境、市场调查报告以 及市场研究分析。唯有把握好市场信息,才能为制定企业的营销计划做好前景指导!。 2、通过网页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在营销刚开始时,各公司的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均在同一 水平线上,销售渠道、消费者行为调查等也是相同的,总体来说,大家具有相等的竞争实力和机会。为自己的营销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公司运作状况 在制定营销计划之前,除了要了解外部经济环境,还需要对本公司内部状况有一个全面彻底的分析。在对公司的历史营销状况、产品品牌运作和财务状况有了了解之后,开始制定公司的营销计划。 执行各季度制定的营销决策 实验结果 第一季度 通过对外部宏观市场和企业内部微观环境的分析之后,制定营销计划时,我公司初步决定,将目标市场主要定位在低收入人群。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调查,进一步确定开发能够符合消

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学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设”,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 “有效市场假说”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这就要求所有的投资者都必须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据此正确判断证券价格变动的能力。 第二,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第三,股票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这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假设,即信息成本为零,信息是充分、均匀分布的,对市场参与者而言信息是对称的,不存在诸如信息不对称、信息加工的时滞、

信息解释的差异等现象,新信息的出现完全是随机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使市场上存在部分投资者非理性时,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这种交易之间相互抵消,因此对市场上的资产价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那么资产价格也是理性的。 "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意味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唾手可得之物。在一个正常的有效率的市场上,每个人都别指望发意外之财,所以我们花时间去看路上是否有钱好拣是不明智的,我们费心去分析股票的价值也是无益的,它白费我们的心思。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成立,专业投资者的作用将非常有限,他们的全部产出是既定的,并且任何一个专业分析者的边际产出接近于零;广告将绝对不会影响公司普通股票的市场价值;股票的需求曲线具有完全的弹性,即价格的任何变化将产生无限大的需求。 有效市场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外在效率。股票市场的效率可以分为“内在效率”和“外在效率”两类:外在效率是指股票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即市场上股票的价格是否能根据有关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映,它反映了股票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内在效率是指股票市场的交易营运效率,即股票市场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以最低的交易费用为交易者完成一笔交易,它反映了股票市场的组织和服务功能的效率。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内涵及其影响(一)

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内涵及其影响(一) 摘要:围绕有效市场假说的争论与西方金融理论的发展一直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前提、经济学解释、缺陷及其延伸进行系统研究,加深了对金融理论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脉络的理解。 关键词:有效市场;理性预期均衡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前提假设 Fama对以前关于有效市场的研究作了系统总结,从实证角度重申了三种形式的市场有效性,还提出研究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完整理论框架。他提出普遍接受的效率市场定义,即“如果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相关的信息”,则市场为有效率的市场。他认为,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总是同时伴随着对市场均衡特征相关假定的检验。由此,需要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形成进行较为详细的刻画。证券价格的决定基于交易者对其未来价格的预期,定义中“t期股票价格决定于t+1期股票价格的分布特征”表达了股票的价格形成过程,“充分反映”的含义则是,f(Pt+1+φt)=f(Pt+1/φmt),即基于φt和基于φmt的股票价格向量Pt+1的分布相同。GrossmanandStiglitz(1980)则给出了一个较强的市场效率假说定义:“证券价格充分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它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信息和交易费用、价格反映信息的成本总是0。B,Malkiel(1992)提出一个更明确、基于信息揭示的有效市场定义,即如果市场中的证券价格完全准确的反映所有的相关信息,则称市场是有效的。该定义给出了检验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途径——测量基于某一信息的交易利润,检测交易者能否通过某一信息获得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这一思想几乎是所有市场有效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述各种定义都揭示了有效市场的基本特征:超常收益率的不可预测性及信息的无用性,丰富了人们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市场有效的发展与随机游走模型密切相关,但市场有效性不一定隐含随机游走,随机游走却一定隐含市场有效性。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引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尽管标准金融学理论假定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人,有效市场理论并不会因为部分非理性投资者的存在而不成立。在理性预期分析框架内讨论有效市场理论的学者们开始围绕Fama(1970)关于有效资本市场的充分条件,对有效市场理论的假定前提进行更符合现实的修订,并认识到市场有效成立存在其它条件,代表性文献是Shleifer(2000)。Shleifer指出有效市场理论的成立主要依赖于三个逐渐放松的假定条件:一是理性投资者假设。投资者被认为是完全理性的,因而能理性地评估证券的价格;二是随机交易假设。即使投资者是不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能彼此抵消对价格的影响;三是有效套利假设。即使部分投资者非理性且行为趋同,通过套利者的理性行为,仍可使价格回复理性水平。 二、有效市场的经济学解释 从均衡定价理论的角度看,有效市场说明均衡价格反映了相应的信息,如果没有新信息的到来,证券价格应保持不变,这正是理性预期均衡所要表达的状态。因此,证券市场的理性预期均衡可成为我们研究市场有效的微观理论基础。理性预期均衡又分为完全揭示的理性预期均衡和部分揭示的理性预期均衡。它的特点是,价格系统不但决定了个体的预算约束,而且还起到传递信息而影响交易者的选择偏好(期望效用)。完全揭示信息的理性预期均衡与有效市场假说一致,而且为“价格完全反映了可利用的信息”提供了度量的框架。完全揭示信息的理性预期均衡认为,证券内在价值是客观的,即均衡存在时,交易者对决定证券基本价值的相关因素有共同的确定性认识,此时证券的基本价值具有共同知识意义上的“客观性”。这就从理论上解释了有效市场假说。 根据Fama(1970)的分析,信息无成本是有效市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信息无成本意味着人们可得到任何信息,价格完全反映信息就是一个很平凡的结论。但现实中,实际存在正的信息和交易成本,只有获得的信息必须付出成本时信息才有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揭示信息的竞争性理性预期均衡虽然在理论上确实可以存在,但使用该理论揭示市场有效却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