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一类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

MDR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们不仅会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而且还将增加医疗成本和医院感染的风险。

因此,监测分析和防控措施对于MDR感染的管理至关重要。

一、MDR感染的监测MDR感染的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中不同来源的细菌进行筛查和分析,以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

对于MDR感染的监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细菌分离和鉴定:对患者的样本如痰、尿液、血液和伤口等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以确定细菌种类和数量。

2.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对细菌进行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以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3. 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病例监测和实验室监测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MDR 的发病率、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等数据,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MDR感染的防控措施应该涉及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包括预防、控制、卫生管理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

1. 预防措施加强患者诊疗流程的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MDR感染患者,降低感染的传播风险。

同时,要加强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卫生管理,保持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2. 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将MDR感染患者隔离在专门的区域或房间内,并限制其外出。

同时,确保医疗机构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3. 卫生管理通过加强医院环境和医疗设施管理,保证有序、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

医院应该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与卫生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应该建立合理用药制度,遵循临床用药指南和规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规定。

同时,加强抗生素的管控和监管,避免滥用和乱用抗生素。

总之,MDR感染的监测分析和防控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手段。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成本。

此外,加强对MDR感染的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也是重要的任务。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1. 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在不同类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其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目标性监测方案2.1 监测对象本次目标性监测主要以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2.2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不同医疗机构的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并采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

同时,统计不同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和流行趋势。

3. 目标性监测结果3.1 菌株分布通过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株。

3.2 耐药性分析针对不同菌株,我们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呈多重耐药。

3.3 流行趋势分析通过对多个时间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这意味着多重耐药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和感染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4. 目标性监测分析4.1 主要问题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滥用和误用抗生素、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不严格等。

4.2 风险评估通过对目标性监测分析的数据进行评估,我们发现多重耐药菌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和挑战越来越大。

这不仅会导致治疗方案受限,还可能增加临床感染的风险和死亡率。

4.3 建议和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4.3.1 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内涵培训,明确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原则,减少滥用和误用抗生素的现象。

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年)

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年)

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版)1目录第一部分现状 (1)(一)中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 (1)(二)中国细菌耐药现状 (8)(三)部分传染病耐药防治工作现状 (26)第二部分策略 (27)(一)2016年相关政策与行动 (27)(二)重点投入抗菌药物及抗耐药菌药物的研发 (28)(三)抗菌药物管理及细菌耐药防治规划 (29)(四)G20公报 (30)(五)全球健康促进大会 (31)第三部分实践 (33)(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建设 (33)(二)成立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 (35)8(三)技术支撑体系搭建与培训 (36)(四)国际化交流合作 (38)第四部分成效 (39)(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9)(二)细菌耐药情况改善 (49)第五部分问题 (52)第六部分国家行动计划相关进展 (55)(一)科研方面 (55)(二)产业化方面 (57)(三)中医药方面 (58)(四)农业方面 (60)(五)环境保护方面 (63)(六)宣传方面 (65)第七部分附录 (67)(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67)(二)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83)9(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28号 (92)10第一部分现状感染性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下面分别介绍中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和中国细菌耐药现状。

(一)中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截止至2016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共有注册入网单位2671所,较2015年增加131所,分属32个分网。

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以下简称中心成员单位)2016年增加到351所,但考虑到便于统计分析比较等原因,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统计分析中心成员单位仍以2015年的192所计,均为三甲医院,其中综合医院181所,专科医院11所。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院内出现多重耐药菌(MDR)的概率逐渐增加,这
些菌株对于普通抗生素已经产生了抗性。

因此,对于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监测方法
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主要的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扩增以及基因测序等。

在实践中,常常采用细菌培养方法来进行多重耐药菌
的监测。

监测结果
近期,我们对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和分析。

结果表明,医院内
多重耐药菌的种类非常多,包括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根据不同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我们发现针对特定的多重耐药菌,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生长。

分析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者滥用抗生素。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
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1.合理使用和配合抗生素,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2.加强手部卫生措施,避免细菌的交叉感染;
3.建立完善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

多重耐药菌对于患者的健康非常危险,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
控制。

同时,医务人员也需要引导患者正确地使用和配合抗生素,避免滥用。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为了了解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我们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一、病原菌分布情况1. 细菌分布情况:在细菌中,革兰阴性菌是主要分布菌种,占总数的66.7%;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总数的28.6%;真菌仅占总数的4.8%。

2. 革兰阴性菌中,最常检出的是肺炎克雷伯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肠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等。

二、耐药情况分析1. 抗生素耐药情况:在所有检出的病原菌中,多数对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和氨基糖苷类药物(gentamicin)等常规抗生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

另外,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和同一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carbapenems)的耐药情况也有所上升。

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情况:在肠杆菌属中,ESBLs阳性率达到40%,显示耐药状况相对严重。

3.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白金素(colistin)抗药率超过10%,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值得重视。

综上,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情况普遍存在,其中ESBLs阳性率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需要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传播的风险;同时,加强感染控制,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7年CHINET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ppt课件

2017年CHINET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ppt课件

成员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新疆医大一附院 昆明医大一附院 中国医大一附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宁波龙赛医院 上海浦东人民医院 湖北秭归县人民医院 福建晋江市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湖南湘雅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山西省儿童医院 江西省儿童医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附院 北京儿童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 宁夏医大总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CHINET)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2017年)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ppt课件
1
上海华山医院 上海瑞金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上海儿科医院 湖北同济医院 广州医学院一附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一附 浙江邵逸夫医院 甘肃省人民医院
ppt课件
9
历年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变迁
35
30
大肠埃希菌(3949~)
25
20
肺炎克雷伯菌(2136~)
15
鲍曼不动杆菌(2016~)
铜绿假单胞菌(2646~)
10
5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06年
12
33811
23062
2007年
12
36001
23637
2008年
12
36216
25184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引言:病原菌是导致人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病原菌的了解及其耐药情况分析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调查,收集了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的病原菌数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收集到了1500份病原菌样品。

通过鉴定,我们发现了多种病原菌的存在,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类型,共鉴定到了800株细菌。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57%和43%。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等常见细菌分离率较高。

真菌是另一主要的病原菌类型,共鉴定到了400株真菌。

白色念珠菌属和曲霉属真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

在真菌类病原菌的鉴定中,通过药敏试验发现了耐药菌株的存在。

病毒类病原菌中,甲型流感病毒、巴氏杆菌和腺病毒是最常见的。

在药敏试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结果显示,多种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

讨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类型,尤其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

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相对较高。

真菌类病原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药物的耐药性也需引起重视。

结论: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的病原菌分布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其中细菌的分布最为广泛。

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菌,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耐药情况的监测也十分重要,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在我院2017年第四季度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中,我们首先对该季度收集到的病原菌样本进行了分析。

本次样本共涉及到X份病原菌样本,其中包括了细菌、真菌等。

在细菌方面,我们发现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占据了整体细菌样本的30%。

其次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占据了20%。

其他常见细菌有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厌氧菌等。

而在真菌方面,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占据了真菌样本的40%。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病原菌样本进行了耐药性测试。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我们发现约20%的菌株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产生敏感。

在大肠埃希菌中,约30%的菌株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性,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

肺炎克雷伯菌中,大约15%的菌株对头孢噻肟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对氨曲南类药物敏感。

铜绿假单胞菌中,约40%的菌株对庆大霉素产生耐药性,而对美洛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敏感。

在白色念珠菌中,我们发现90%的菌株对氟康唑产生敏感。

2017年第四季度我院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而其他细菌菌株对相应药物多数敏感。

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表现出相对高的敏感性。

这项分析结果对我院制定临床用药方案和病原菌防控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提醒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临床耐药情况的监测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编辑
2017年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名称 标本来源部位
科室 菌株数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 路邓葡萄球菌 溶血性葡萄球菌 产色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克氏柠檬酸杆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奇异变形杆菌 粘质沙雷菌 阴沟肠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 痰 血 尿 咽拭子 伤口拭子 胆汁 引流液 腹腔渗液 其他

老年病科 19 2 1 9 6 1 6 6 5 2
心内科 4 1 3 2 2
-

可编辑
消化科 2 2 1 1

儿科 42 13 1 1 3 3 14 4 2 1 4 14 2
1
3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呼吸科
康复科
肿瘤科
肾内科
ICU科
-

可编辑
妇科

产科
眼科
耳鼻喉科
口腔科
泌尿外科
外一科
外二科
骨一科
骨二科
-

可编辑
神经外科

介入科
胸外科
合计
-

可编辑
2117228126111890000935422
1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菌株数
-

可编辑
41
9
26

7
2
010

19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痰血尿咽拭子伤口拭子胆汁引流液腹腔渗液其他
标本来源
-

可编辑
结果分析:
1、2017年第4季度共监测发现住院病例多重耐药菌105株,具体如下: (ESBL+)的大肠埃希菌28株,占26.67 %;
(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26株,占24.76%;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各13株,占12.38%;耐甲氧西林表
葡菌、产色葡萄球菌各5株,占4.76%;溶血性葡萄球菌3株,占2.86%肠球菌4株,占3.81%;路邓葡萄球菌、克
-

可编辑
氏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嗜麦芽窄食菌单胞菌各1株,分别占0.9%;阴沟肠杆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各2株,分
别占1.90%;本季度监测中未发现VRE。

2、检出多重耐药菌的标本:痰41份,占39.05%;血液9份,占8.57%,尿液26份,占24.76%;咽拭子7份,
占6.67%,伤口拭子2份,占1.90%;引流液1份,占0.95%;其他19份,占19.10%。

3、多重耐药菌菌种前3位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与铜
绿假单胞菌。与上季度监测结果相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有所增加。

4、除以下6例病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外,其余多重耐药菌菌株均为定植菌
附:2017年第4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