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定位伺服系统的近似时间最优控制

合集下载

交流位置伺服系统的时间次优滑模控制器设计

交流位置伺服系统的时间次优滑模控制器设计
t — pi lc n rli c i v d fr s r o p sto n ,t e v l iy o ih i e n tae y smu ain r — i ot me ma o to sa h e e e v o i nig h ai t fwhc s d mo sr t d b i lto e o i d s i . i al , h r s n e t o s i lme t d o h e eo i g p af r o e v o tol r x e i u t F n l t e p e e td me h d i mp e n e n t e d v lp n l t m fAC s r o c n rle ,e p r— s y o me tlrs ls s o t a h e c n r l rh sb t rd n mi h rc e itc n o usn s . n a e u t h w h tt e n w o tol a et y a c c a a trsis a d r b t e s e e Ke r : e v y tm; st n n ; c ee ai n a d d c lr to o to ; r x mae tme-p i l l - y wo ds AC s ro s se po i o i g a c l r t n e ee ain c nr l p o i t i - t i o o ma;si d— i g mo e c n r l r b t e s n . d o to; o usn s
Absr c : mp o e t edy a c c a a trsi sa d r b t e sdu n e v o i o i g an w t o spr— ta t Toi r v h n mi h r c e itc n o usn s r g s r op st n n , e me h d i o i i p s d t sg r xmae tme o tma ld n — d o to lr fr AC o i o e v y tm.Fisl,s se o e o de in p o i t i — p i l si i g mo e c n r l o e p st n s r o s se i rt y y t m sae i o r mme a e n tme o tma o to ta e y i e v st n n r c s , tt spr g a d b s d o i - p i lc n r lsr tg n s r o po ii i g p o e s whih ma e u e t o c k s s r o

时间最优控制理论在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时间最优控制理论在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时间最优控 制理论在雷达伺服 系统 中的应用
・ 7・ 4 时 问最来自控制理论 在雷达伺服 系统 中的应 用
李凤俐
( 中航雷达与 电子设备研究 院, 江苏 无锡 2 4 6 ) 10 3
摘要 : 在雷达伺服 系统的 目标角度跟踪 中, 需要 天线视 线在不 同 目标 间进行 大角度跳 转 , 用传统 PD控制 器的结果是超 采 I 调量过 大、 转换时 间过 长, 于此提 出 了一种时 间最优控 制算 法, 基 结合传统 PD控制 器 , I 使得 天线大 角度转移 时 , 系统 充分
最优控制理论是从 2 纪 6 O世 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现代 控制 理论 的一个重要 分支 , 在航 空 、 航天 、 海等领域 获得广泛 的应 航 用, 时间最优控 制理论是最优控制理论 中的一种 , 要求 对被 控对 象提 出一 种 最优 控 制规 律 () 使 系统 由任 意初 态 e( t, x ) 转移 到状态空 间原 点 o( 0 o,)的时间为最短 。 雷达伺 服系 在 统 中, 这一理论具有 重要 的应 用价值 。 雷达伺服系统 的一个 主要 功能是驱动雷达天线指 向空中某个 感兴趣 的 目标 , 而完成 对 从 目标的跟踪 , 目标个数增 多时 , 当 例如需要天线在 2个 以上 的 目 标间进行切换 , 此时如 何寻 求一 个最 优控 制规 律 (), 得 t 使
Ap i a i n f Ti e Optm a nt o pl to o m - c i lCo r lThe r n d r Se v y t m o y i Ra a r o S s e
L n —i I Fe g l
( aa n v nc ntueo V C Wu i 10 3 C ia R dradA i is stt f I , x 2 4 6 , hn) o I i A

最优控制在雷达伺服电机的应用

最优控制在雷达伺服电机的应用

在相平面绘制状态轨迹如图所示
x2
γ-
R-
R+
x1
γ+
虚线γ -和实线γ +组成最优开关线γ ,最优开关线γ 将相 平面分为两部分R+和R-,设P(x1,x2)为状态空间的任一点,
• 则最优控制满足如下规律: • u*(t)=+1,当P∈R+∪γ + • u*(t)=-1,当P∈R-∪γ • 当x(0)在γ +上的时候
b atf b x 2(tf ) ( x 20 )e a a x 2(tf ) 0 1 b tf ln a b ax20
同理可得出,初始状态x(0)可能分布在γ 开关线上或者 在R+或R-区域内,计算分别在不同位置时到达相平面原点 的最优时间tf
a ( ax10 x 20 ) b
e 1 1 e
a ( ax10 x 20 ) b
a ( x 20 1) b , X 0 R a ( x 20 1) b , X 0 R
1 b 1 tf0 b)e a
(t ) Ax(t ) Bu(t ) x
• 其状态是完全能控的,使系统从已知初态x(0)=x0转移到状 态空间原点 • 的时间最短。
x(tf ) 0
J dt tf t 0
t0 tf
• 取极小值,其中A为状态转移矩阵;B为控制矩阵;t0,tf • 分别为初始时刻与终端时刻;u(t)为控制向量。 • 容许控制向量受约束: |u(t)|≦1 • 设u*(t)是时间最优控制,边界条件是 x(t0)=x0,x(tf)=0 本问题中A的特征值均为实数,时间最优控制u*(t)存在,那 么可求得最优控制在边界值的切换次数 N≦n-1=1

近似时间最优控制的离散域设计及其伺服应用

近似时间最优控制的离散域设计及其伺服应用

e x p e ime r n t a l t e s t o n D S P — b a s e d AC s e r v o s y s t e m h a v e b e e n c a r i r e d o u t . T h e r e s u l t s c o n f i r m t h a t t h e p r o p o s e d c o n t r o l
HU J i n — g a o
(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 u t o m a t i o n , 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 F u j i a n , C h i n a )
电气传动 2 0 1 3 年
第4 3 卷 第1 2 期 1 3 V o 1 . 4 3 N o . 1 2
近似 时间最优控制 的离散域设计及其伺服应用
胡 金高
( 福 州大 学 电 气工程 与 自动化 学 院 , 福建 福 州 3 5 0 1 0 8 )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i s c r e t e d e s i g n o f a f a s t a n d a c c u r a t e s e t - p o i n t t r a c k i n g c o n t r o l l e r u s i n g p r o x i ma t e t i me — o p t i ma l
t r a c k i n g e r r o r e n t e r s t h i s r e g i o n . A r e d u c e d - o r d e r e x t e n d e d s t a t e o b s e r v e r i s a d o p t e d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u n — me a s u r a b l e s t a t e v a r i a b l e s a n d u n k n o wn d i s t u r b a n c e ,a n d a c o mp e n s a t i o n t e r m f o r t h e u n k n o wn d i s t u r b a n c e i s i n c l u d e d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l a w. T h e c o n t r o l s c h e me w a s a p p l i e d t o a P MS M p o s i t i o n s e r v o s y s t e m. S i mu l a t i o n s i n Ma l f a b / S i mu l i n k a n d

运动控制系统填空题总结

运动控制系统填空题总结

运动控制系统填空题总结1、各种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都是通过控制电动机转速来工作的。

2、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特点是饱和非线性控制、准时间最优控制和转速超调。

3、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抵抗扰动,服从给定。

4、V-M系统中,采用三相整流电路,为抑制电流脉动,可采用的主要措施是设置平波电抗器。

5、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对给定输入信号的跟随性能指标和对扰动输入信号的抗扰性能指标、6、SPWM控制技术包括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方式。

7、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包括调速范围和静差率。

8、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方式有恒磁通控制、恒功率控制和恒电流控制三种。

9、三相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

10、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采用PI调节器,稳态运行时,转速n取决于给定电压Un* 、ASR的输出量取决于负载电流Idl 。

11、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有:旋转变流机组(G-M 系统)、静止可控整流器、直流斩波器或脉宽调制变换器。

12、衡量直流调速系统常见的指标为调速范围,静差率,额定速降。

三者的关系为:P22 。

13、直流调速系统若采用V-M调速,一般应用在_ 大功率 _场合;若采用PWM调速,一般应用在中小容量场合。

14、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系统起动过程中的三个特点为:饱和非线性控制、转速超调、准时间最优。

15、数字测速的精度指标有:分辨率、测速误差率。

16、数字PI调节器的位置式算法为_ P46 。

17、V-M可逆系统中会存在瞬时脉动环流,消除直流平均环流可采用α=β配合控制控制,抑制瞬时脉动环流可采用环流电抗器。

18、异步电机采用恒压频比控制时,随着频率的降低,n0会降低,△n会不变,Temax会不变。

19、基于稳态模型的变频调速系统有转速开环调压系统、转速闭环转差系统两类。

20、异步电动机三相模型的非线性强耦合性质主要体现在磁链方程和(电压)转矩方程。

2023年电工(技师)备考押题2卷合1带答案35

2023年电工(技师)备考押题2卷合1带答案35

2023年电工(技师)备考押题2卷合1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全能考点(共100题)1.【判断题】()电气测量仪表的安装和工作条件应符合仪表技术参数的规定,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仪表正常工作。

参考答案:√2.【判断题】A/D转换的常用方法有串行A/D转换、双微分A/D转换、逐次接近A/D转换。

参考答案:×3.【单选题】伺服系统的优化过程是先优化电流环,再优化,最后整定位置环参数。

A、功率环B、转矩环C、速度环D、电压环参考答案:C4.【判断题】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脉冲宽度宽前沿较陡可靠性较高。

参考答案:×5.【单选题】汽轮发电机转子常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A、空冷B、氢内冷C、水内冷D、油内冷参考答案:B6.【单选题】隔离开关安装时,如连动轴需延长并且延长轴较长,则从开关底座固定螺栓到延长轴每m处安放一个轴承支架。

A、0.5B、1C、1.2D、1.5参考答案:B7.【判断题】变频调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信号处理特别简单的特点。

参考答案:√8.【单选题】在进行变频器的安装时,变频器输出侧不允许接,也不允许接电容式单相电动机。

A、电感线圈B、电阻C、电容器D、三相异步电动机参考答案:C9.【判断题】微机软件可以实现模拟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的全部运算功能。

参考答案:√10.【单选题】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

A、韦伯B、法拉C、特斯拉D、亨参考答案:C11.【单选题】FX系列PLC中RST表示指令。

A、下降沿B、上升沿C、复位D、输出有效参考答案:C12.【判断题】()磁阻的大小与磁路的长度成正比,与磁路截面积和磁导率乘积成反比。

参考答案:√13.【单选题】35K以下的高压隔离开关,其三相合闸不同期性不得大于()。

A、1mmB、2mmC、3mmD、5mm参考答案:C14.【单选题】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

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

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录0.前⾔ (1)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概况 (1)1.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 (2)2.结构振动控制分类 (3)3.各类控制系统构造及性能 (4)3.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概述 (4)3.1.1 主动控制控制原理 (5)3.1.2 加⼒⽅式及加⼒位置 (7)3.1.3 控制装置 (8)3.2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概述 (8)4.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算法 (11)4.1 主动控制算法 (12)4.1.2 ⼏种算法的简单介绍 (13)4.2 半主动控制算法 (21)4.3 智能控制算法 (22)5.结构主动、半主动控制系统分析⽅法及设计⽅法 (24)5.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与分析 (25)5.1.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 (25)5.1.2 主动最优控制⼒和受控反应特征分析 (26)5.2 结构主动变阻尼和智能阻尼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与分析 (30) 5.2.1半主动最优控制⼒设计 (31)5.2.2系统反应分析 (36)5.3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与分析 (37)5.3.1主动变刚度最优控制⼒设计 (37)5.3.2系统反应分析 (40)6.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程应⽤ (41)6.1 AMD控制系统的⼯程应⽤ (41)6.2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程应⽤ (41)6.3 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的⼯程应⽤ (42)6.4 其他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程应⽤ (42)7.研究展望 (43)7.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与发展⽅向 (43)7.2 结构振动控制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43)8.结语 (43)参考⽂献 (44)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综述0.前⾔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概况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传统的依靠结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抗地震作⽤的做法不同,通过在结构中安装各种控制装置,从⽽达到减⼩结构地震反应、保障结构地震安全的⽬的。

基于最优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设计

基于最优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设计
Keywords:perm 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optimal control;sliding mode cont 价 值 。 随着 电力 电 子技 术 和 微 电子 技 术 的发展 ,自动 控制 理论 的最新 成 果 应 用于 交 流
按 照 电枢绕 组 流过 电流 的形 式 ,可 以将 永磁 同
脉动较大 ,并且逆变器开关频率不恒定 ,为解决该 问 题 ,该 文将 滑模变 结 构控 制 理 论应 用 于 交 流永 磁 同 步 电机 伺服 系统 中 ,以提 高系 统 的 响应 性 能 。通 过对 变结 构系统 进 行加 速 度 控 制 ,可 以大 大 削弱 变 结构 控制产 生 的抖 动 ,提 高运 行 的平 稳 性 和定 位 精
· 66·
工业仪表与 自动化装置
2013年第 4期
基 于最 优 控 制 的永 磁 同 步 电机 伺 服 系统 设 计
杨秀芹 ,姚海燕 ,邹开凤
(海 军航 空工程 学 院青 岛校 区 , 山东 青 岛 266041) 摘要 :建 立永磁 同步 电机位 置伺服 系统 的数 学模 型 ,基 于该模 型 ,提 出 了一 种基 于滑模 变结 构 控 制原 理的 永磁 同步 电机 伺服控 制 器 ,该控 制 器能有效 改善 永磁 同步 电机 的相 电流 波形 ,减 小转矩 脉动 ,增强伺服 系统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及抗干扰 能力,仿真结果证 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能够满 足 交流伺 服 系统 的速度控 制要 求 。 关 键词 :永磁 同步 电机 ;最优 控制 ;滑模控 制 中图分 类号 :TM30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000—0682(2013)04—0066—02
步 电动机 分为无 刷 永磁 直 流 电动 机 (电枢 绕组 的 电 流形 状 为方 波 )和 无 刷 永磁 交 流 电动 机 (电枢 绕 组 的电流形 状为 正 弦波 )两 种形 式 。永 磁 同步 电 动机 伺 服 系统 的基 本框 图如 图 1所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典 型 的双积 分伺服 系统 的定位 控制 , 并在 MA L B Sm l k中进 行 了仿 真研 究 , T A / i ui n 结果 表 明所 设计
的控 制 系统 可以对 给定 目标进行 快速 和 准确 的跟 踪 , 且对扰 动 和 系统参 数 差异 具有 较好 的 性 能鲁棒
性 。
c nrl( T ot o P OC)a d t ea b ev ri pe e td n i d ly o sr e s rsne .Th o to a c n it o T a n me e c nr llw o ss fa P OC lw a d a s
第 7期 21 0 2年 7月
组 合 机 床 与 自 动 化 加 工 技 术
M o ul r M a h ne To l& Aut m a i a f curng Te h q d a c i o o tc M nu a t i c ni ue
NO 7 .
J 1 0 2 u .2 1
文 章 编 号 :0 1— 2 5 2 1 ) 7— 0 2— 4 10 2 6 ( 0 2 0 0 4 0
精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 位 伺 服 系统 的近 似 时 问最 优 控 制
乐 宏 来 , 国 扬 程
( 州 大 学 电 气 工 程 与 自动 化 学 院 , 州 3 0 0 ) 福 福 5 18 摘 要 : 出 了一 种 近 似 时 间 最 优 控 制 与 时 间 延 迟 观 测 器 相 结 合 的 快 速 无 静 差 定 点 跟 踪 控 制 器 的 设 提
n q f tm e d l y c n r 1 A u r n b e v r i d p e o e tm a e t e u m e s r b e s a e v r a l s i ue o i e a o t o . c r e t o s r e s a o t d t s i t h n- a u a l t t a i b e . Th o to c e e i p le o a d u e i t g a o e v y t m o e - i r c i g. Si e c n r l s h m s a p i d t o bl n e r t r s r o s se f r s tpo ntta k n mul to s a e ain r
关 键 词 : 点 跟 踪 ; 似 时 间 最 优 控 制 ; 间 延 迟 控 制 ; 动 ; 态 观 测 器 定 近 时 扰 状
中 图 分 类 号 : H1 5; P 7 T 8 T 6 T 2 3; M3 1 文 献标识 码 : A
Pr x m a e Ti e o tm a nt o o e ie Po ii i g Se v y t m s o i t m - p i lCo r lf r Pr cs ston n r o S s e YUE Ho g li n —a ,CHENG o y ng Gu — a
( olg fE e tia E gn eiga d Auo t n,F z o ies y uin 3 0 0 C l eo lcr l n ie r n tmai e c n o u h uUnv ri ,F ja 5 1 8,C ia t hn )
Ab ta t sr c :Th e in o a ta d a c r t e — o ntta k n o to lrb s d o r x m ae tm e o i a e d sg fa f s n c u ae s tp i r c i g c n r le a e n p o i t i — pt m l
K e r s: s tp i tta k n y wo d e - o n r c i g;p o i ae tm e o tm a o to ; tme d ly c n r l d su b n e; sae r x m t i - p i l c n r l i ea o to ; it r a c t t
计 。控制律 以近似 时 间最优 控制 律 为 主体 , 引入 对 未知扰 动 的 补偿 , 用时 间延 迟控 制 技 术设 计 一 利
个 对 扰 动 的 观 测 器 , 时 通 过 一 个 现 值 观 测 器对 系统 的 不 可 量 测 状 态进 行 估 计 。 把 这 种 控 制 方 案 用 同
c m p ns to e m o he u k own d su b nc o e ai n tr f rt n n itr a e. An o s r e o it b n e i e i n d u i h e h b e v rf rd sur a c sd sg e sng t e t c —
c ri d o ti A TLA B/Si u i k. Th e u t o fr t a hep o o e o to c e e c n a h e e f s a re u n M m ln e r s lsc n m h tt r p s d c nr ls h m a c i v a t i a d a c r t r c i g o a g tr f r n e, a d h s g o ro m a c o u t e sw i e p c o t e d s n c u a e ta k n f tr e e ee c n a o d pef r n e r b sn s t r s e tt h i— h t b nc n a a ee a ito s ur a e a d p r m t rv rai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