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规定了哪些属于单位犯罪

合集下载

刑法法条分析题答案

刑法法条分析题答案

法条分析题@刑法车润海1.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请分析:(1)前半句与后半句分别体现了刑法的何种机能?【答案】前半句体现了保护机能;后半句体现了保障机能。

(2)请列举哪些情形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至少3项)?【答案】重法的溯及既往、习惯法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不明确的罪状和法定刑等。

2.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请分析:(1)“领域内”具体包括哪些情形?【答案】包括领土、领水、领空。

除此之外还包括悬挂中国国旗或国徽的船舶与航空器。

(2)“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包括哪些情形?【答案】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犯罪行为适用当地法律审判;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3.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单位犯罪的,单位及其成员应当承担什么刑事责任?【答案】原则上是两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例外是单罚制:仅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再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2)如果法律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应如何处理?【答案】构成单位犯罪,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

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对组织、策划、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

4.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成立故意犯罪需要认识到哪些客观事实?【答案】①对行为本身的认识,即对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内容及其性质的认识;②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即对行为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及其性质的认识;③对与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相联系的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④不包括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但须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2022年自考刑法学各章练习题和答案汇总

2022年自考刑法学各章练习题和答案汇总

2022年自考刑法学各章练习题和答案汇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单选题1.附属刑法是指(C)A.附带规定于单行刑法的罪行规定B.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违法规定c.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罪行规范D.刑法典的附则2.刑法的任务可以概括为(D)A.禁止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B.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C.宣示对犯罪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D.保护法益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B.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靠刑法的宣誓与适用来实现c.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D.刑法的机能包括法益保护机能和自由保障机能两个机能4.刑法解释的方法分为(D)A.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B.体系解释和历史解释c.文理解释和体系解释D.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5.狭义刑法是指(B)A.治安处罚条例B.刑法典C.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D.研究刑法的科学6.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以外,还具有(B)A.强制性B.处罚方法的严厉性C.处罚手段的强制性D.阶级性二、多选题1.刑法的分类包括(ACDE)A.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B.—般刑法与特别刑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c.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D.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E.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2.刑法保护的法益有(ABCDE)A.有关人身的法益B.有关经济的法益C.有关财产的法益D.有关婚姻家庭的法益E.有关社会秩序的法益3.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组成包括(ADE)A.总则B.犯罪C.刑罚D.附则E.分则4.下列哪些机关对刑法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ADE)A.全国人大常委会B.中国法学会c.司法部D.最高人民法院E.最高人民检察院5.下列属于论理解释的是(ABCD)A.当然解释B.反对解释C.补正解释D.比较解释E.文理解释6.根据《刑法》第2条的规定,刑法的任务可概括为(ABCDE)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E.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三、判断题1.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自1979年7月1日起实施。

2020年“法考”客观题卷一《刑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七

2020年“法考”客观题卷一《刑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七

2020年“法考”客观题卷一《刑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七1:新《刑法》规定渎职罪包括( )。

A.滥用职权罪B.行贿罪C.受贿罪D.行政执法人员构私舞弊罪答案: AD2: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 )。

A.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B.国家工作人负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D.人民团体答案: ABCD3: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 )。

A.国家工作人员B.司法工作人员C.审判工作人员D.某些国家工作人员答案: BCD4: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

A.侵犯客体相同B.主观方面都是故意C.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D.犯罪客体相同答案: BC5:适用假释,必须不是累犯以及因( )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A.杀人、抢劫B.爆炸C.强奸D.绑架答案: ABCD6:假释适用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答案: CD7: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减刑应当具备( )条件。

A.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犯罪分子必须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劳动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C.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制D.有一定的程序条件,即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答案: ABCD8: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有( )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

A.服从监管B.悔改表现C.立功表现D.积极参加劳动答案: CD9:缓刑适用的条件包括( )。

A.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有投案自首情节C.不是累犯D.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答案: ACD10:对于自首和立功的人进行处罚,正确的做法是( )。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B.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分子,可以免除处罚C.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 ABCD11: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

一人公司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一人公司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21 0 2年
法商 论坛
第三卷
‘ 有 人 存 惩 时 则
本 都 表 述 为 公 刊 、企 业 、 事 业 位 、 机 关 、社 会 体 , 也 就
人 身 份 丽 是 以 人 有 瞅 责 任 公 司 参 卜 诉讼 的 。 如粜 将 j 限 责 任 公 司 的 犯 行 为 律 视 为 自然 人 犯 l , £
体 所 有 制 的 公 刮 存 法 律 关 系 中 都 是 平 等 主 体 , 们 一 旦 被 民 它 法 或 者 刑 法 调 整 时 , 麻 由 于 所 有 权 的 性 质 或 者 股 东 的 人 数 不 而 获 得 某 些 特 权 或 者 失 去 某 些 权 利 。 对 丁 一 人 有 限 责 任 公 二 J
以上出资 ,实为 一人 出资 的公 司主 体认 定问题:另一方 面 ,
有一个股东 的公 司 ,不具有一 般公司的人合或 资合性,一人 公司是否构成单位犯罪主体仍有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 为,一人有 限责 任公司实施 的犯罪行为 , 应 以自然人犯罪认 定 。理 由是单位 犯罪 中的主体 与公司法 中 的主体并不完全 相 同;对一人有 限责任公司犯罪 的刑法评价
修订后的 《 公司法》承认 了一人有 限责任公 司的合法主体 资格 ,但 一人 有限责任公司犯罪应认定为单位 犯罪 还是 自然人犯罪在 ,
实践中略有争议 。
关键 词 :一人公司 ;单位犯罪 人公司是 新公司法确立 的一种新 的出资方 式,作 为只


但 笔者 以为 ,一方 面 ,该规定主要针对 的是现实中名为 二人
这 种情 况 以刑法上 个人论 的主要理 由不 在于特定一人 出资 ,
而 是其 缺乏单位犯罪 的行为归属性 、利 益归属性和单位 意志 性 ,即一 人从事经 营管 理活动和 主要利益 归属于该特定个人 。 我 们认 为 ,一人 公司在工商 、税务 等执 照上反映为有 限责任 公司也是按照有 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 限公司来履行 的,其 如 果出现 为单位利益 的犯罪行 为,应该认定 为单位犯罪 。

(规范隐退论与反教义学化)以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有罪论为例 附授权暂停法律适用的合宪性分析

(规范隐退论与反教义学化)以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有罪论为例 附授权暂停法律适用的合宪性分析

(规范隐退论与反教义学化)以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有罪论为例罪刑法定既是刑法的帝王原则,也是刑法教义学中的帝王教义。

原则理应遵守,教义必须服从「教义就是听从,根据立法者〃的意思。

对于单位犯罪,我国刑法第30条明确规定〃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成立的犯罪是为单位犯罪;其他刑法规定只能由自然人构成而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如果现实中单位实施了,比如盗窃罪、信用卡诈骗罪等,则为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

为行文简约,本文将法无明文规定而现实中单位实施了的犯罪称为非单位犯罪,必要之处,则仍然使用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之表述。

近年来,针对司法实务中出现的大量非单位犯罪的情况,我国刑法理论界出现了有罪与无罪两种论调,前者主张按照个人犯罪处理,后者主张按照无罪对待。

为了解决实务与理论上的这一争议问题,我国最高司法机关颁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数量较多且前后立场不一,它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新的问题。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以下简称《单位犯罪立法解释》),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该解释对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持有罪论的立场。

立法解释出台后,对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司法实务定罪有据,理论争议中的有罪论胜出,各方争议看似顿消。

然而,在中国法学界教义学化方兴未艾之际,尤其是刑法教义学化兴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以及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仍坚持单位犯罪法定主义的情况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以及刑法理论对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持有罪论的立场,其实问题重重。

刑法知识点整理

刑法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则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做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1.刑法的概念: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3.刑法的法律性质: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广泛,刑法的强制性最严厉。

一、刑法的任务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的任务包括惩罚与保护两个方面:只有用刑法惩罚各种犯罪,才能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刑罚有效地惩罚各种犯罪。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PS: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中得到确认,标志着我国刑法的完善工作以及我国法律建设都进入新的阶段刑法第四条: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PS:它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罪责刑相适应)三、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的效力范围,指刑法效力所及地域、人、事和刑法生效、失效时间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它包括: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1.空间效力1)属地管辖原则刑法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论挪用公款罪的有关问题(一)

论挪用公款罪的有关问题(一)

论挪用公款罪的有关问题(一)内容摘要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在学术界有很多争议,笔者认为试从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客体及犯罪的客观方面进行论述,主要有:(一)挪用公款罪犯罪对象问题;(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问题;(三)挪用公款归个使用的问题;(四)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与“非法活动”的问题;(五)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问题;通过对刑法理论中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正确掌握挪用公款罪。

一、挪用公款罪概述根据《刑法》第384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1979年《刑法》第126条规定了挪用罪。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是《刑法》第382条第2款规定中除了扶贫、移民之外其他五种特定物,即用于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等特定款物。

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对挪用公款罪进行了修改:一、增设了挪用公款罪;二、挪用的犯罪对象从五种特定物扩大到七种特定物,并将挪用特定物的行为作为挪用公款罪的从重情节处罚;三、将挪用公款罪的刑罚幅度提高至无期徒刑;四、增加了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以贪污罪论的规定。

现刑法继承《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成果,对挪用公款罪作了适当的修改与完善。

即缩小了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范围,把“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改为“国家工作人员”、删除了“挪用不退还的行为”以贪污罪论的规定而是作为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量刑情节。

二、挪用公款罪犯罪对象问题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主要有两类,即公款与七种特定物款。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研究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研究

作者简介 : 陈国营( 1 9 8 7 一 ) , 男, 山东临沂人 , 硕士 , 从事刑法学研 究。
--— —
3 0 4- - — —
的社会效益—— 有效地 预防和控制犯罪[ 3 1 。
都是以单位的形式实施的 , 但单 位中的 自然人并不是 为了单
位 的利 益 , 甚至直接损 害了单位 的利益 。如果将这 种情 况视 为“ 单位犯罪” , 不仅推翻 了以“ 利益归属” 作 为区分单位犯 罪 与 自然人犯罪 的标准 , 而且还导致单位陷人 “ 受害者” 身份与
在第二届中国法律实施论坛上 , 高铭喧教授提 到单位犯 罪的罚金刑 时讲道 , 中国刑法 规定 的 1 0 0多种单位犯罪 , 除 个别罪名外一概没有明确的数额规定 , 因此建议在刑法修正 时对罚金的上限和下 限作 出明确的规定。 中国《 刑法 》 对单 位犯罪 中单位 罚金刑 的规定主要采 用 了两种方式 : ( 1 ) 明确规定罚金数额的基本幅度 。 刑法 以该方
罚金刑 时各 自为政 的局面 , 造 成各地 法 院适 用 上的悬 殊现
象, 有悖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因此有必要通过修正案或者
司法解释 的形式 明确规定单位犯罪罚金刑 的数额。 刑法规范的明确性要求刑法规范应当清晰明 白、 便于执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1 3
2 0 1 4年第 3期 总第 2 2 1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S E AR CH GUI DE
No . 3, 2 01 4
S e r i a l No . 2 2 1
单 位 犯 罪 的 处 罚 原 则 , 上海 2 0 0 4 4 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中规定了哪些属于单位犯罪
资敌罪。对比:资助恐怖组织犯罪有单位犯罪规定。1、
单位犯罪单罚制: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
故罪;2、单位犯罪双罚制:资助恐怖活动罪,非法制造、
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在刑事犯罪当中,如果按照犯罪主体进行划分的话,则可以
分为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当然《刑法》中也有一些罪名,同
时可以由自然人和单位构成,这算是比较特殊的了。那在《刑法》
中规定了哪些属于单位犯罪呢?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
解吧。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1、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主体:境内外的机构、组
织或个人;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2、资助恐怖活动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
括单位;
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
物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4、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主体是一般主
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5、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建设单位、设
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
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
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
兽药、化肥、种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的
主体都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7、走私罪(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
重金属罪;走私普通货物、药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
然人,也包括单位。

8、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部分犯罪的主体可以
是单位(虚报注册资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登记的申请人,
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是特殊主体,
即公司发起人和股东,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向公司、企业
人员行贿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9、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的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主体是
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
出具金融票证罪;对违法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罪的主体是
特殊主体,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单位也可以成为
本罪的主体。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单位,即国有公
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骗购外汇罪;洗钱罪的主体是一般主
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10、金融诈骗罪的八个犯罪中除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
和有价证券诈骗罪外,单位均可成为主体。

11、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大部分犯罪(偷税罪;逃避追缴欠税
罪;骗取出口退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
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出售
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购买伪造的增
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
抵扣税款发票罪;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非法出售用
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非法出售发票罪)的主体都是
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12、侵犯知识产权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的注册商标
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
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代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
体都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13、扰乱市场秩序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一
般主体的有: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
罪;强迫交易罪;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倒卖车票、船票罪;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特殊主体的有虚假广告罪;串通投
标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4、强迫职工劳动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雇用童
工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五、侵犯财产罪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5、倒卖文物罪;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
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生动物罪;非法狞猎罪;非法占用农用地
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走私、
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
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的主体是
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16、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的主体是
特殊主体,只能是有资格从事血液制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非
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依法从事生产、
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人员。

七、贪污贿赂罪
17、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具有罚没权的司
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国
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对单位行贿罪
的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是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法条链接
《刑法》第三十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
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
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
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
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刑法》中规定的四百多个罪名进行了审查,发现只有以
上罪名属于单位犯罪,其中就包括了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和自
然人、单位同时都能构成的犯罪。而在看完了上文之后,如果还
不清楚哪些属于单位犯罪的话,不妨直接来电咨询一下我们的专
业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