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物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物实验报告

篇一: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实验室:实验台: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建议、质疑

篇二: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页(完整版)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实验准备时间___________ 第_____周周_____第_____节实验完成时间___________ 第_____周周_____第_____节实验名称

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实验准备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日第____周周____第____节实验名称:

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实验测量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日第____周周____第____节实验名称:

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附加页。姓名_________

篇三:大连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电计学号:学生姓名:

年月日

实验项目列表

大连理工大学(转载自:https://www.360docs.net/doc/c119068581.html, 小草范文网:大连理工大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电计1301 姓名:学号:组: ___ 实验时间: XX.6.3实验室:综412 实验台: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进程管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于进程并发执行概念的理解。实践并发进程的创建和控制方法。观察和体验进程的动态特性。进一步理解进程生命期期间创建、变换、撤销状态变换的过程。掌握进程控制的方法,了解父子进程间的控制和协作关系。练习Linux 系统中进程创建与控制有关的系统调用的编程和调试技术。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原理:(1)fork成功创建子进程后将返回子进程的进程号,不成功会返回-1(2)exec 系统调用有一组6个函数,其中示例实验中引用了 execve

系统调用语法: #include

int execve(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argv[], const char * envp[]); path 要装入的新的执行文件的绝对路径名字符串.

argv[] 要传递给新执行程序的完整的命令参数列表(可以为空).

envp[] 要传递给新执行程序的完整的环境变量参数列表(可以为空). Exec执行成功后将用一个新的程序代替原进程,但进程号不变,它绝不会再返回到调用进程了。exec调用失败,它会返回-1。

内容:

(1)每个进程都执行自己独立的程序,打印自己的pid,每个父进程打印其

子进程的pid;

(2)每个进程都执行自己独立的程序,打印自己的pid,父进程打印其子进

程的pid;

(3)编写一个命令处理程序,能处理max(m,n), min(m,n)和 average(m,n,l)

这几个命令。(使用exec函数族)三实验代码及结果

(1)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f(fork() == 0) {

printf("子进程的pid为:%d.\n",getpid());if(fork() == 0){

printf("二级子进程的pid为:%d.\n",getpid());} } else {

printf("父进程的pid为%d.\n",getpid());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2)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f(fork() == 0) {

printf("子进程的pid为 %d.\n",getpid()); } else {

if(fork() == 0)

{

printf("子进程2的pid %d.\n",getpid());

}

else{

printf("父进程的pid为 %d.\n\n",getpid()); } } return 0;

}

(3)

调用函数为: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材0701姓名:学号:组:___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金属拉伸实验 Metal Tensile Test 一、实验目的Experiment Objective 1、掌握金属拉伸性能指标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 φ的测定方法。 2、掌握金属材料屈服强度σ0.2的测定方法。 3、了解碳钢拉伸曲线的含碳量与其强度、塑性间的关系。 4、简单了解万能实验拉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概述Experiment Summary 金属拉伸实验是检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普遍采用的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用来检测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的。此种方法就是将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金属光滑试样夹持在拉力实验机上,温度、应力状态和加载速率确定的条件下,对试样逐渐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把试样拉断为止。通过拉伸实验可以解释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常见的三种失效形式,即过量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在实验过程中,试样发生屈服和条件屈服时,以及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求的该材料的屈服点σS,屈服强度σ0.2和强度极限σb。用试样断后的标距增长量及断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分别除以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及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求得该材料的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φ。 三、实验用设备The Equipment of Experiment 拉力实验的主要设备为拉力实验机和测量试样尺寸用的游标卡尺,拉力

实验机主要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该实验所用设备原东德WPM—30T液压式万能材料实验机。液压式万能实验机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机。它不仅能作拉伸试验,而且可进行压缩、剪切及弯曲实验。 (一)加载部分The Part of Applied load 这是对试样施加载荷的机构,它利用一定的动力和传动装置迫使试样产生变形,使试样受到力或能量的作用。其加载方式是液压式的。在机座上装有两根立柱,其上端有大横梁和工作油缸。油缸中的工作活塞支持着小横梁。小横梁和拉杆、工作台组成工作框架,随工作活塞生降。工作台上方装有承压板和弯曲支架,其下方为钳口座,内装夹持拉伸试样用的上夹头。下夹头安装在下钳口座中,下钳口座固定在升降丝杆上。 当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时,通过送油阀手轮打开送油阀,油液便从油箱经油管和进入工作油缸,从而推动活塞连同工作框架一起上升。于是在工作台与大横梁之间就可进行压缩、弯曲等实验,在工作台与下夹头之间就进行拉伸实验。实验完毕后,关闭送油阀、旋转手轮打开回油阀,则工作油缸中的油液便经油管泄回油箱,工作台下降到原始位置。 (二)测力部分The Part of Measuring Force 加载时,油缸中的油液推动工作活塞的力与试样所承受的力随时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用油管和将工作油缸和测力油缸连同,此油压便推动测力活塞,通过连杆框架使摆锤绕支点转动而抬起。同时,摆锤上方的推板便推动水平齿杆,使齿轮带动指针旋转。指针旋转的角度与油压亦即与试样所承受的载荷成正比,因此在测力度盘上便可读出试样受力的量值。 四、试样Sample 拉伸试样,通常加工成圆型或矩形截面试样,其平行长度L0等于5d或10d (前者为长试样,后者为短试样),本实验用短试样,即L0=5d。本实验所用的试样形状尺寸如图1—1所示。 图1-1圆柱形拉伸试样及尺寸

夫兰克-赫兹 实验 实验报告——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 材料物理 班级 0705 姓 名 xxx 学号 2xxx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2019 年 03 月 16 日,第04周,星期 一 第 5-6 节 实验名称 夫兰克-赫兹 实验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2、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加深对原子结构的了解; 3、了解在微观世界中,电子与原子的碰撞几率。 主要仪器设备: DH4507智能型弗兰克-赫兹实验仪,BY4320G 示波器 实验原理和内容: 夫兰克一赫兹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阴极K ,板极A ,G 1 、G 2分别为第一、第二栅极。 K-G 1-G 2加正向电压,为电子提供能量。1G K U 的作用主要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提高发射效率。G 2-A 加反 向电压,形成拒斥电场。 电子从K 发出,在K-G 2区间获得能量,在G 2-A 区间损失能量。如果电子进入G 2-A 区域时动能大于或等于e 2G A U ,就能到达板极形成板极电流I . 电子在不同区间的情况: 1. K-G 1区间 电子迅速被电场加速而获得能量。 2. G 1-G 2区间 电子继续从电场获得能量并不断与氩原子碰撞。当其能量小于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 图1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图 灯丝电压

基态的能级差?E =E 2-E 1 时,氩原子基本不吸收电子的能量,碰撞属于弹性碰撞。当电子的能量达到 ?E ,则可能在碰撞中被氩原子吸收这部分能量,这时的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E 称为临界能量。 3. G 2-A 区间 电子受阻,被拒斥电场吸收能量。若电子进入此区间时的能量小于eU G 2 A 则不能达到板 极。 由此可见,若eU G 2K n ?E 则电子在进入G 2-A 区域之前可能n 次被氩原子碰撞而损失能量。板极电流I 随加速电压2G K U 变化曲线就形成n 个峰值,如图2所示。相邻峰值之间的电压差?U 称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级差为?E= e ?U 。 步骤与操作方法: 1. 将面板上的四对插座 (灯丝电压,2G K U :第二栅压,1G K U :第一栅压,2G A U :拒斥电压) 按 面板上的接线图与电子管测试架上的相应插座用专用连接线连好。微电流检测器已在内部连好。将仪器的“信号输出”与示波器的“CH1输入(X )”相连;仪器的“同步输出”与示波器的“外接输入”相连。 2. 打开仪器电源和示波器电源。 3. “自动/手动”挡开机时位于“手动”位置,此时“手动 ”灯点亮。 4. 仪器上电流档共有10-9A 、10-8A 、10-7A 和10-6 A 。四档开机时位于“10-9A ”, 且之后实验中保 持档位不变。 5. 按电子管测试架铭牌上给出的灯丝电压值、第一栅压1G K U 、拒斥电压2 G A U 、电流量程I 预置相应 值。更改电压时, 按下相应电压键,指示灯点亮,按下“∧”键或“∨”键,更改预置值,若按下“<” 键或“>” 键,可更改预置值的位数,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位。 6. 同时按下“set ” 键和“>” 键,则灯丝电压,第一栅压,第二栅压和拒斥电压等四组电压按预置 图2弗兰克-赫兹实验2G K U ~I 曲线 a b c I (nA) 2G K (V ) U O U 1 U 2 U 3 U 4 U 5 U 6 U 7

大连理工大学大物实验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大物实验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物理班级0705 姓名童凌炜学号201967025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2019年12月03日,第15周,星期三第5-6节 实验名称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表面张力现象。 (2)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主要仪器设备: FD-NST-I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砝码、镊子及其他相关玻璃器皿。 实验原理和内容: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它们以及它们合力的大小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和解释: 在液体和气体接触的表面有一个薄膜,叫做表面层,其宏观上就好像是一张绷紧了的橡皮膜,存在沿着表面并使表面趋于收缩的应

力,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 计算张力时可以做如下的假设:想象在表面层上有一条长度为L的分界线,则界限两端的表面张力方向垂直于界限,大小正比于L,即f=αL(α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中,首先吊环是浸润在水中的,能够受到表面张力的拉力作用。测定仪的吊环缓慢离开水面,将拉起一层水膜,并受到向下的拉力f拉。由于忽略水膜的重力和浮力, 吊环一共受到三个力,即重力W、液面的拉力f拉、传感器的弹力F F?f拉?W 试验中重力是常量,而与表面张力相关的拉力却随着水膜的拉伸而增大。水膜被拉断前瞬间的f拉,就是表面张力f。 圆环拉起水膜与空气接触有两个表面层,若吊环的内、外直径分别为D1、D2,则界限长度L=πD1+πD2。根据界线思想定义的张力计算式得f=αL,则有 F???(D1+D2) 水膜被拉断前传感器受力F1 F1???(D1+D2)+W 在水膜拉断后传感器受力F2 F2?W 由上面两式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大连理工大物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物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物实验报告 篇一: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实验室:实验台: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建议、质疑 篇二: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页(完整版)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实验准备时间___________ 第_____周周_____第_____节实验完成时间___________ 第_____周周_____第_____节实验名称 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实验准备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日第____周周____第____节实验名称: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实验测量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日第____周周____第____节实验名称: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附加页。姓名_________

篇三:大连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电计学号:学生姓名: 年月日 实验项目列表 大连理工大学(转载自:小草范文网:大连理工大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

大工17春《船模性能实验》实验报告.doc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实验1:船模阻力实验 一、实验知识考察 1、简述水面船舶模型阻力实验相似准则。 答:由阻力相似定律可知:如果船模和实船能实现全相似,即船模和实船同时滿足Re和Fr数相等,则可由船模试验结果直接获得实船的总阻力系数,实船的总阻力也可精确确定。但是船模和实船同时滿足Re和Fr数相等的所谓全相似条件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 船摸与实船保持几何相似; 船模试验的雷诺数Re达到临界雷诺数以上; 船摸与实船傅汝德数相等。 2、船模阻力实验结果换算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船模阻力试验结果换算方法有两种,即二因次方法和三因次方法.二因次方法亦称傅汝德方法;三因次方法(也称1+K法)为1978年ITTC性能委员会推荐的换算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对粘性阻力的处理原则不同。 二、实验后思考题 1、船模阻力实验结果换算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常用的船模阻力实验结构换算方法有两种,即二因次方法和三因次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对粘性阻力的处理原则不同。 2、实船摩擦阻力计算中,粗糙度补贴系数是根据什么选取的? 答:实船船体表面比较粗糙,故实船摩擦阻力为其中为粗糙度补贴系数,按不同船长选取。 实验2:螺旋桨敞水实验 一、实验知识考察

1、简述螺旋桨模型敞水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 答:根据敞水试验相似定理的讨论,螺旋桨模型敞水试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几何相似; 2)螺旋桨模型有足够的浸深(傅汝德数可不考虑); 为了消除自由表面对螺旋桨水动力性影响,桨模的浸深一般应满足 hs>=(0.625-1.0)Dm hs为桨轴中心线距水表面的距离(m),Dm为桨模直径。 3)试验时雷诺数应大于临界雷诺数; Re=3.0*105() 4)进速系数相等。 2、简述螺旋桨敞水实验的实验步骤。 答:(一)敞水实验准备 (1)桨模制作:敞水桨模直径为0.2-0.3m,通常用巴氏合金、铜合金、不锈钢或铝等合金。桨模精度在0.05mm; (2)将敞水动力仪固定在水池拖车上,预先应进行校验和标定; (3)将桨模安装在敞水动力仪上,叶背向前,浸没深度大于桨径。 (二)敞水实验程序 (1)零航速敞水实验,按预定转速开动敞水动力仪,测Tt,Qt。 (2)按预定转速开动敞水动力仪,同时开动拖车,使螺旋桨进速系数达到预定值。 (3)当拖车速度稳定时,记录拖车速度Va,浆转速n,推力Tt,扭矩Qt,完成一进速的实验。 (4)系列变化拖车速度,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注意各次之间应有足够的等水时间。 (5)用尺寸、重量相近的假毂代替桨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敞水动力仪自身的推力Ts,扭矩Qs,用以进行修正。 (6)扭矩修正值,测的Qs是尾轴摩擦损失,与转速有关。螺旋桨吸收的净扭矩。 Q=Qt-Qs

线性卷积与圆周卷积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 班级:电英1001班姓名:刘志旋学号:201081510 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二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在函数num1_OpeningFcn中定义全局变量handles.NUM 实验程序如下: 1.数字键1的代码 wl1=2*pi*697/8192; %数字1 的行频 wh1=2*pi*1209/8192; %数字1 的列频 n=[1:410]; % 每个数字用410 个采样点表示 d1=sin(wl1*n)+sin(wh1*n); % 对应行频列频叠加 space=zeros(1,410); %410 个0 模拟静音信号 phone=[handles.NUM,d1]; handles.NUM=[phone, space]; %将得到的820点存入全局变量handles.NUM中 n1=strcat(get(handles.numshow,'string'),'1'); % 获取数字号码 set(handles.numshow,'string',n1); % 显示号码 guidata(hObject, handles); %刷新 wavplay(d1,8192); %按键音 其他的数字键同1,只需要修改其中的行列频和显示数字 2.删除键(*键)的代码 wl1=2*pi*941/8192; %*键的行频 wh1=2*pi*1209/8192; %*键的列频 n=[1:410]; d1=sin(wl1*n)+sin(wh1*n); num=get(handles.numshow,'string'); %得到屏幕上的内容 l=length(num); %得到长度 n11=strrep(num,num,num(1:l-1)); %删除最后的一个字符 set(handles.numshow,'string',n11); %显示现在的结果

大连理工大学-生化实验报告——模版(新)汇编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取及酶活测定、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 摘要本实验通过从小牛肠中提取小牛肠碱性磷酸酶,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并测定酶的活性。最后通过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 关键词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提取酶活测定考马斯亮蓝法SDS-PAGE电泳法 本实验分为三部分。先通过对牛小肠内膜的刮取,离心,沉淀析出等方法,提取牛小肠碱性磷酸酶;然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与碱性磷酸酶结合,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结合物的吸收波长,根据其吸光度与蛋白质结合物的含量成正比的关系测定蛋白质含量,进而测定出蛋白质的比活力;最后,通过SDS-聚丙烯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分析所获得的电泳结果来推算出被测蛋白质分子量的近似值。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1.1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酶活测定 1、试剂 (1)正丁醇、丙酮(置-20℃冰箱保存) (2)1mol/L醋酸(HAC)、1mol/LNaOH、硫酸铵 (3)平衡缓冲液:0.01mol/LTris-HCL,PH 8.0,(含1.0×10-3mol/LMgCl2和1.0×10-5mol/LZnCl2)。 (4)底物缓冲液:1mol/L二乙醇胺-盐酸缓冲液(PH9.8,含0.5×10-3mol/LMgCl2)。 (5)酶的底物溶液:用底物缓冲液配制15×10-3mol/L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已加入底物缓冲液中) 2、仪器 匀浆机、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管、剪刀、载玻片、不锈钢盘、搪瓷盘、滤布、漏斗、分液漏斗、量筒、烧杯、移液枪、比色皿 1.1.2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试剂 考马斯亮蓝、实验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酶活测定所得酶液、生理盐水 2、仪器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玻璃比色杯、试管及试管架、移液枪 1.1.3 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1、试剂 1)30%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置棕色瓶。 2)分离胶缓冲液:1.5mol/LTris-HCL缓冲液,pH8.8,已加入10%SDS。 3)浓缩胶缓冲液:0.5mol/LTris-HCL缓冲液,pH6.8,已加入10%SDS。 4)10%过硫酸铵(AP)(小离心管装,提供驱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所必须的自由基,须新鲜配置。)5)TEMED(四甲基乙二胺)(小离心管装T,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北方民族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 美国物理学家霍尔(Hall,Edwin Herbert,1855-1938)于1879年在实验中发现,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霍尔效应此后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测量磁场的高斯计。 实验目的 1、掌握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用“异号法”消除副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实验仪器 HL—10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 测试仪包括两路直流稳定电源。±1000 mA供给电磁铁的励磁电流和±10.0mA供给霍尔元件的工作电流。全套HL—10型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由:实验装置部分和测试部分组成。 65 第三部分基本实验-----霍尔效应法测磁场 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是运动的载流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利用霍尔效应原理作出来的电子元件统称为霍尔元件,本实验所用的的霍尔元件是一个长方形的均匀半导体薄片,称为霍尔片。 如图所示,其宽为b,厚度为d。如果把元件置于垂直于元件平面的磁场B中,当通入电流I(与B方向垂直)时,载流子(N型半导体为带负电荷的电子,P型半导体为带 正电荷的空穴)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Fm的作用而偏转,从而在侧面形成电势差UH(霍尔 电压)。设载流子平均速率为vd每个载流子的电荷量为e,当载

流子所受洛伦兹力与霍尔元件表面电荷产生的电场力相等时。则UH 达到稳定: e UH?evdB b若自由电子的浓度为n,则霍尔片的工作电流I可表示为 I? 所以有:UH? dQ?envdS?envdbd dt1IBIB?RH,其中, RH?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nenqdd66 北方民族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的重要参数。进一步定义霍尔灵敏度KH为:KH? 即得到:UH?KHIB或B?RH1? dnedUH IKH 值得注意的是,上式是在作了一些假定的理想情形下得到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产生上述霍尔效应的同时还伴随产生四种附加效应的影响,会产生附加电势差。 1、不等位电势 不等电势差是由于霍尔元件的材料本身不均匀,以及电压输入端引线在制作时不可能绝对对称地焊接在霍尔片的两侧或者元件内部等势面不规则而产生的附加电势差U0。而不U0的正负随工作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厄廷豪森效应 在推导霍尔电压表达式时认为载流子的平均速率是vd,而实际上,载流子的速率各不相同。霍尔电场建立后,速率大于vd得载流子所受洛伦兹力大于霍尔电场力;速率小于vd的载流子所受洛伦兹力小于霍尔电场力。结果导致两侧的载流子数目不同,元件的一侧聚集的高速载流子多,与晶格碰撞使该侧温度较高,而另一册则温度较低,结果在两侧产生附加的温差电动势UE。载流子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工作电流I和外磁场B的方向有关,所以UE得正负随I或B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3、能斯特效应 给霍尔元件焊接工作电流引线时,由于两端焊点电阻不等,当电流I通过时,在两端产生温度差,从而形成附加的温差电流,该电流在

大连理工大学《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远程网络教育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年级:2015 年春季 . 学号161586128155 . 学生:惠伟.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 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4.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答:模拟电子技术试验箱布线区:用来插接元件和导线,搭建实验电路。配有2 只8 脚集成电路插座和 1 只14 脚集成电路插座。结构及导电机制: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5.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答:NEEL-03A 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②输出频率:10Hz~1MHz 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围:0~10VP-P 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6 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注意: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 6.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应注意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2×峰值,峰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答:互为倒数,f=1/T,T=1/f。 四、实验容 1.电阻阻值的测量 表一 2.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测量

大连理工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Y型电压继电器和DL型电流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 基本特性; 2.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 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三、预习题 1.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_并联__时的额定值;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__串联__时的额定值。(串联,并联) 2. 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 在电压继电器或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上,从0逐步升压,到继电器动作,这个电压是动作电压;继电器动作后再逐步降低电压,到继电器动作返回, 这个电压是返回电压. ;继电器动作后再逐步降低电压,到继电器动作返回, 这个电压是返回电压. 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四、实验内容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整定电流I(安) 2.7A 线圈接线 方式为:5.4A 线圈接线 方式为: 测试序号 1 2 3 1 2 3 实测起动电流I dj 2.66 2.76 2.67 5.43 5.42 5.49 实测返回电流I fj 2.37 2.35 2.39 4.66 4.66 4.64 返回系数K f0.83 0.87 0.84 0.87 0.86 0.86 起动电流与整定电流 误差% 1.00 1.04 0.98 1.01 1.04 1.03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表二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整定电压U(伏)24V 线圈接线 方式为:48V 线圈接线 方式为: 测试序号 1 2 3 1 2 3 实测起动电压U dj23.2 23.4 23.3 46.3 46.5 46.6 实测返回电压U fj28.4 28.8 28.5 58.2 57.5 57.8 返回系数K f 1.24 1.28 1.20 1.24 1.27 1.23 起动电压与整定电压 误差% 0.96 0.97 0.93 0.96 0.93 0.99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材料基礎科学実験レポート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 班级:0707班 姓名:赵宇 学号:200766502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班级:0707班 姓名:赵宇学号: 200766502 组: ___ 实验时间:2010-10-9——2010-12-18实验室:材料馆111,123,117,113实验台: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基礎科学実験レポー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標と要求): (一)实验目的(目標): 1.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了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针对其应用特点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 并进行热处理操作。分析碳钢在热处理时,温度、冷却速度对其组 织与硬度的影响。 3.掌握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材料的金相组织,掌握不同的热处 理工艺中组织结构的转变。 4.了解各种硬度计的特点、原理、使用范围以及测定方法。 5.掌握定量金相的原理和测定方法。 6.了解几种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机械性能之间关系 的一般规律。 7.了解光学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要求(要求): 完成该设计性开放实验课程,要求同学独立的进行查阅资料、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等各个实践环节,在实验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以基本实验方法为主题,贯穿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实践中学习金属学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機械と設備) 砂轮机、轮盘、砂纸(200#、400#、600#、800#、1000#)、抛光机、抛光布、抛光液、腐蚀液(4%硝酸酒精)、棉球、吹风机、光学金相显微镜、数码相机、布氏硬度计HB-300、洛氏硬度计HR-150、箱式电阻炉、读数显微镜JC-10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原理と段取り) (一)原材料处理(元の材料の処理): 1.切样(切り) 2.倒角(丸め) 防止在打磨过程中由于试样边缘锋利划伤手指或划破砂纸。 3.打磨平面(平滑化) 4.制样(サンプルを作り) 5.粗磨(粗研削) 先用200#砂纸打磨,注意保持试样垂直,保证磨出水平面。到磨痕方向一致时,换400#砂纸,垂直于之前的磨痕进行打磨。注意及时用清水将

大连理工大《电机与拖动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空载与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实验项目: 1、空载实验 测取空载特性0000U =f(I ), P =f(U )。 2、负载实验 保持 11N U =U ,2cos 1 ϕ=的条件下,测取 22U =f(I ) 。 3、短路实验 测取短路特性 k k k U =f(I ), P =f(I) 。 (一)填写实验设备表

(二)空载实验 1.填写空载实验数据表格 2. 根据上面所得数据计算得到铁损耗Fe P 、励磁电阻m R 、励磁电抗m X 、电压比k

(三)短路实验 1.填写短路实验数据表格 表2 室温θ= O (四)负载实验 1. 填写负载实验数据表格 表3 (五)问题讨论 1. 什么是绕组的同名端? 答:两个有互感的线圈,在某一端通入电流时,两个线圈产生的磁通方向是相同的,那两个线头就叫“同名端”。 2. 为什么每次实验时都要强调将调压器恢复到起始零位时方可合上电源开关或断开电源开关? 答:主要是为了防止在高压下合闸产生产生较大的冲击损坏设备。其次是因为既然需要调压器对负载进行调压,那么调压器后面的负载情况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就不能事先预料在较高电压下负载可能情况。因此,就需要从低电压慢慢调

高电压,观察负载的情况。而断开电源时,如果负载时隔较大的感性负载,那么在高压状况下突然停电会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答:体会:通过此次实验学习,我对变压器的参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变压器的特性有了更具体深刻的体会,同时也学会了在实验室应根据需要正确选择各仪表量程和如何保护实验设备。 建议:如果将实验数据进行后续处理,绘制成图,结果将会更直观。

示波器实验报告总结(共8篇)

篇一: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物理班级 0705 姓名童凌炜学号 200767025 实验台号实验时间 2008 年 11 月 18 日,第13周,星期二第 5-6 节 实验名称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示波器观察各种信号波形(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的电压、频率和相位差 主要仪器设备: yb4320g 双踪示波器, ee1641b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实验原理和内容: 1. 示波器基本结构 示波器主要由示波管、放大和衰减系统、触发扫描系统和电源四部分组成,其中示波管是核心部分。 示波管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个部分组成,由外部玻璃外壳密封在真空环境中。 电子枪的作用是释放并加速电子束。其中第一阳极称为聚焦阳极,第二阳极称为加速阳极。通 过调节两者的共同作用,可以使电子束打到荧光屏上产生明亮清晰的圆点。偏转系统由x、y两对偏转板组成,通过在板上加电压来使电子束偏转,从而对应地改变屏上亮点的位置。 荧光屏上涂有荧光粉,电子打上去时能够发光形成光斑。不同荧光粉的发光颜色与余辉时间都不同。 放大和衰减系统用于对不同大小的输入信号进行适当的缩放,使其幅度适合于观测。 扫描系统的作用是产生锯齿波扫描电压(如左上图所示),使电子束在其作用下匀速地在荧光屏周期性地自左向右运动,这一过程称为扫描。扫描开始的时间由触发系统控制。 2. 示波器的显示波形的原理 如果只在竖直偏转板加上交变电压而x偏转板上五点也是,电子束在竖直方向上来回运动而形成一条亮线,如左图所示: 如果在y偏转板和x偏转板上同时分别加载正弦电压和锯齿波电压,电子受水平竖直两个方向的合理作用下,进行正弦震荡和水平扫描的合成运动,在两电压周期相等时,荧光屏上能够显示出完整周期的正弦电压波形,显像原理如右图所示: 3. 扫描同步 为了完整地显示外界输入信号的周期波形,需要调节扫描周期使其与外界信号周期相同或成合适的关系。当某些因素改变致使周期发生变化时,使用扫描同步功能,能够使扫描起点自动跟踪外界信号变化,从而稳定地显示波形。 步骤与操作方法: 1. 示波器测量信号的电压和频率 对于一个稳定显示的正弦电压波形,电压和频率可以由以下方法读出

大连理工 晶体的电光效应与电光调制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得分:实验时间:2010 年03 月24 日,第四周,周三,第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501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晶体的电光效应与光电调制 实验目的: 1.掌握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测量电光晶体半波电压和光电常数的试验方法 3.观察电光晶体的锥光干涉 实验仪器: 1.晶体电光调制电源 2.调制器 3.接收放大器 实验原理简述: 某些晶体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其折射率将随着外加电场的 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晶体外加电场后,如 果折射率变化与外加电场的一次方成正比,则称为一次电光 效应,如果折射率变化与外加电场的二次方成正比,则称为 二次电光效应。晶体的一次光电效应分为纵向电光效应和横 向电光效应 1.一次电光效应和晶体的折射率椭球 对于电光晶体,晶体在某一方向上的折射率为n0,外加电场 后折射率为n,实验表明 n=n0+aE0+bE02+…

其中:a,b 为常数;n0为E0=0使的折射率。由一次项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一次电光效应,也叫线性电光效应;由二次项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二次电光效应,也叫平方电光效应。 未加电场时晶体的折射率椭球方程为123 2 222212=++n z n y n x 晶体的三个主晶轴为x,y,z 坐标轴,椭球的主轴与晶体主轴重合。式中n1,n2,n3分别为晶体三个主轴方向上的主折射率。如图5-2-1所示。 当晶体加上电场后,折射率椭球的形状,大小,方位都发生变化,椭球方程变成 1222212 213223233222222 112=+++++n xy n xz n yz n z n y n x 此时,椭球主轴不在与x,y,z 轴重合。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电场在x,y,z 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对椭球方程的各个系数的影响是不同的,用以下形式表示 z y x E r E r E r n n 13121121 21111++=- z y x E r E r E r n n 2322212222211++=- z y x E r E r E r n n 33323123 23311++=- z y x E r E r E r n 434241223 1 ++= z y x E r E r E r n 535251213 1 ++= z y x E r E r E r n 636261212 1 ++= 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的普遍表达式,其中,γij 叫做电光系数,共有18个,Ex,Ey,Ez 是电场在x,y,z 方向上的分量。 本实验用的铌酸锂晶体外加电场后,晶体的一次电光系数矩阵为 ⎥⎥⎥⎥⎥⎥⎥⎥⎦ ⎤⎢⎢⎢⎢⎢ ⎢⎢⎢⎣⎡--=00 00 00000022 51613313221322r r r r r r r r r ij 带入基本式,得到铌酸锂晶体加电场后的椭球方程

大连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分析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电通1202 姓名:学号:组: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1. 学习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比较工程应用与理论实际的区别 2. 掌握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改变可变电容、中周等参数),掌握放大器某些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熟练使用实验仪器) 3. 了解部分接入电路的形式与作用 4. 掌握调谐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5. 掌握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调谐回路Q 值的影响 6. 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实验要求: 1. 工作频率f=16.455MHz 2. 输入信号Vi≤200μV(为便于示波器观察,调试时输入电压可用10mV) 3. 1KΩ负载时,谐振点的电压放大倍数A_v0≥20dB,不超过35dB 4. 1KΩ负载时,同频带B_W≈1MHz 5. 1KΩ负载时,矩形系数K_r0.1<10 6. 电源电压Vcc=12V 7. 放大器工作点连续可调(工作电流I_EQ=1~8mA)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图 1-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 部分接入 原因:①晶体管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中的电阻部分都较小,若直接接入负载谐振回路,会降低谐振回路的Q 值;②晶体管工作时会受温度等影响,参数不稳定,且有分布电容、寄生电容,并存在密勒效应(反相放大电路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分布电容或寄生电容由于放大器的放大作用,等效到输入端),会改变谐振频率(因为等效容值变化且不稳定)。原理:①采用晶体管到谐振电路的部分接入,晶体管集电极通过P1=N1/N的线圈部分接入谐振电路。一方面, 晶体管输出电阻等效到谐振回路(增为倍),另一方面,晶体管输出电 容、寄生电容、分布电容等效到谐振回路。减小晶体管对谐振回路Q 值以及谐振频率的影响。②采用负载到谐振电路的部分接入,负载R L通过的变压器耦合到谐振回路中,等效(增为倍),等效输出电容(减为倍)。减小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2. 晶体管及其工作点 由于输入信号的频率高达,选择高频低噪声管SS9014。作为第一级,使NPN 型晶体管工作在A 类状态,对小信号线性放大。、、对 分压,为晶体管提供静态工作点,可调使放大器工作点连续可调。为高频旁路电容,将晶体管发射极交流接地,增大电压增益,隔直通交保持的作用。引入串联电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是耦合电容,将信源信号耦合到晶体管放大器输入端,隔直流通交流(前级输出端直流电压和后继输入端直流电压往往不等,直接连接会改变静态工作点,加耦合电容使两级的直流偏置电路相互独立,降低设计难度)。 3. 负载 采用、构成的谐振回路作为负载,严格筛选频率为的信号进行放大,使其他频率的信号衰减。后级通过的变压器耦合到谐振回路。 4. 电源滤波 、、构成型网络,减小电源波动,去除杂频干扰。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示波器,函数发生器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最终实验电路:

(完整版)大工15秋《电机与拖动实验》学习要求及实验报告报告

《电机与拖动实验》课程学习要求 一、课程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离线作业(实验报告),无在线作业和考试。“离线作业及要求”在该课程的“离线作业”模块中下载。 二、离线作业要求 学生需要在平台离线作业中下载“大工15秋《电机与拖动实验》实验报告”,观看实验课件,根据课件中的操作及实验结果来读取实验数据、认真填写“大工15秋《电机与拖动实验》实验报告”,并提交至课程平台,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依据,未提交者无成绩。 《电机与拖动实验》的实验报告由单相变压器实验、直流发电机实验、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实验、三相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实验四个独立的部分构成,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三、离线作业提交形式及截止时间 学生需要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点“上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6年3月9日。在此之前,学生可随时提交离线作业,如需修改,可直接上传新文件,平台会自动覆盖原有文件。 四、离线作业批阅 老师会在作业关闭后集中批阅离线作业,在离线作业截止提交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阅。 注意事项: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不准抄袭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成绩以零分计!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年10月附录:实验报告

网络教育学院电机与拖动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陕西商洛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151361309865 学生:邢志勇 完成日期: 2015 年 12月 20 日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目的: 1. 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 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实验项目: 1. 空载实验 测取空载特性0000U =f(I ), P =f(U )。 2.短路实验 测取短路特性k k k U =f(I ), P =f(I)。 3.负载实验 保持11N U =U ,2cos 1ϕ=的条件下,测取22U =f(I ) (一)填写实验设备表

大连理工大学随机信号实验报告完整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 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2015.12.14 实验室:C221 实验台: 指导教师: 实验I:随机信号的产生、相关分析及其应用实验 实验1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统计特性分析及计算机仿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均匀分布随机信号的基本产生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较简单的伪随机序列产生方法是采用数论中基于数环理论的线性同余法(乘同余法、混合同余法),其迭代公式的一般形式为f(x) = (r·x+ b) Mod M,其离散形式为s(n + 1) = [r·s(n) + b] Mod M。其中,s(n)为n 时刻的随机数种子,r 为扩展因子,b 为固定扰动项,M 为循环模,Mod M 表示对M 取模。为保证s(n)的周期为M,r 的取值应满足r = 4k + 1,M 2p,k 与p的选取应满足:r < M,r(M-1) + 1< 231-1。通常公式中参数常用取值为s(0) =12357,r = 2045,b = 1,M =1048576。 三、实验步骤 1. 编程实现产生10000个在(0, 1)区间均匀分布随机数。 2. 计算生成随机数的1~4阶矩,最大值,最小值,频度直方图。 实验2 高斯分布随机数的产生,统计特性分析及计算机仿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高斯白噪声的基本产生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变换法

2.较简单的高斯白噪声产生方法是基于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即无穷多个同分布随机变量之和构成随机变量服从高斯分布。方便起见,可以使用多个均匀分布随机变量之和近似高斯分布随机变量。 三、实验步骤 1.编程实现产生10000 个N(3, 4) 高斯随机数。 2.计算生成随机数的1~4 阶矩,最大值,最小值,频度直方图。 实验3 随机信号相关函数计算、相关分析及计算机仿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随机信号相关函数计算、相关分析及实现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根据自相关和互相关的定义,自相关,互相关 计算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和互相关。 三、实验步骤 1.产生高斯随机信号。 2.计算其自相关函数。 3.计算两个高斯随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