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泰顺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泰顺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泰顺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1、泰顺县属于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本负面清单涉及国民经济6个门类26大类50中类75小类。其中,限制类涉及国民经济6个门类26大类44中类66小类,禁止类涉及国民经济1个门类4大类8中类9小类。

2、清单所列产业不涉及由国家规划布局的产业(如核电、航空运输、跨流域调水等)。

3、清单所列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地方性相关规划、意见、方案中已经明确的限制类和禁止类作为底线,从严提出需要限制、禁止的产业类型。

列入清单禁止类产业有:《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以及不具备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不符合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管制原则的限制类、允许类、鼓励类产业。

列入清单限制类产业有:《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以及与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不相符合的允许类、鼓励类产业。

与《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淘汰类要求一致的,所涉及的产业不再在清单中重复列出。

4、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必须遵守,有关要求不再在清单表格中复述,清单所列产业的规模(或产量)、布局(或范围)、生产工艺(或装置)、清洁生产水平等管控要求,均按照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依据《指导目录》和各行业规范条件、产业准入条件、地方相关规划和产业准入政策等,从严制定。

5、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区域的管控要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在清单表格中复述。

6、旅游开发宜合理控制强度和范围,旅游景区应依据生态资源承载力确定游客规模。

7、根据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于负面清单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制定颁布严于国家、省市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要求。本行政区域所有产业污染物排放管控均按地方污染物排放要求实施,不在清单表格中复述。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区域范围面积(平 方公里) 人口(万人)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自治旗、 阿尔山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黑龙江 省:北安市、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 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 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铁力市、通河县、甘南 县、庆安县、绥棱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 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嘉荫县、孙吴县、爱辉区、嫩江县、 五大连池市、木兰县 346997711.7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吉林省:临江市、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浑江区、江源区、 敦化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黑龙江省:方正县、 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口县、延寿县、五常市、 尚志市 111857637.3 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 能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 巴河县、青河县、吉木乃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 11769960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 能区青海省:同德县、兴海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玛沁县、 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玉树县、杂多县、 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35339472.3 若尔盖草原湿 地生态功能区 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2851418.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 功能区甘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 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3827155.5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 功能区甘肃省:永登县、永昌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不包括北部区块)、民乐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不包括北部 区块)、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中牧山丹马场、民勤县、山丹 县、古浪县青海省:天峻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185194240.7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江西省: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 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山市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 蓝山县、新田县、双牌县、桂东县、汝城县、嘉禾县、炎陵县广 东省: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兴 宁市、平远县、蕉岭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广西壮族自治 区: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 县 66772123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山西省: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乡 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中阳县、兴县、临县、柳 林县、石楼县、汾西县、神池县陕西省:子长县、安塞县、志丹 县、吴起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112050.51085.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11]428号)

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11]428号)的通知 财预[2011]4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功能,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绩效,特制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 财政部 二○一一年七月十九日 附件: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 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引导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项下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一、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贯彻民主理财理念,补助范围的确定、转移支付分配、资金使用与绩效考评等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并广泛征求地方意见后研究制定。转移支付办法和分配结果公开。 (二)重点突出,分类处理。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考虑中央财政承受能力,适当扩大转移支付范围,逐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三)注重激励,强化约束。实施绩效考评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和重点民生领域保障力度较大的地区给予适当奖励;对因非不可抗拒因素而生态环境状况恶化,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下降的地区予以适当处罚。 二、资金分配 (一)范围确定 1、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中部山区生态保护核心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 3、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省区。 对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其他国家生态功能区,给予引导性补助。 不享受中央均衡性转移支付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暂不纳入补助范围。 (二)分配办法 1、测算级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按县测算,下达到省,省级财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配落实到相关市县。 2、测算办法。选取影响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适当考虑人口规模、可居住面积、海拔、温度等成本差异系数,采用规范的公式化方式进行分配。用公式表示: 某省(区、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应补助数=∑该省(区、市)纳入转移支付范围的市县政府标准财政收支缺口×补助系数+纳入转移支付范围的市县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特殊支出+禁止开发区补助+省级引导性补助 其中: ①纳入转移支付范围的市县政府标准财政收支缺口,根据中央均衡性转移支付测算的该省纳入转移支付市县标准支出总额和该省(区、市)标准收支缺口率测算确定。 ②生态环境保护特殊支出,是指按照中央出台的重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规划,地方需安排的支出,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污水、垃圾处理运行费用等。 ③补助系数,根据中央财政财力状况及纳入转移支付范围市县政府标准财政收支缺口等因素计算确定。 ④禁止开发区补助,根据各地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的面积和个数分省测算。 ⑤省级引导性补助,参照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省级生态功能较为重要的县市按照其标准收支缺口给予引导性补助。 三、监督考评 省级政府要做好资金分配和监管工作。享受转移支付的基层政府要将资金重点用于环境保护以及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为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将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分配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估。 (一) 资金分配情况。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模板】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19年版) 说明 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包含禁止和许可两类事项。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包括有关资格的要求和程序、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等,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二、针对非投资经营活动的管理措施、准入后管理措施、备案类管理措施(含注册、登记)、职业资格类管理措施、只针对境外市场主体的管理措施以及针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地理区域、空间的管理措施等不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其相关规定。 三、列入清单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地方性法规设定,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临时性市场准入管理措施。个别设立依据效力层级不足且确需暂时列入清单的管理措施,应尽快完善立法程序,并以加★形式在清单中标明。

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及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或禁止限制目录)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地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制定的地方性产业结构禁止准入目录,统一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地方对两个目录有细化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因特殊原因需采取临时性准入管理措施的,经国务院同意,可实时列入清单。牵头部门应及时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变更调整工作。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多边条约、与港澳台地区达成的相关安排等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涉及跨界河流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重大水利项目和水电站、跨境电网工程、跨境输气管网等跨境事项,应征求外事部门意见。 七、为保护公共道德,维护公共利益,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对文化领域和与文化相关新产业的市场准入政策调整和规制的责任。 八、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未直接列出的地方对市场准入事项的具体实施性措施且法律依据充分的,按其规定执行。 九、本清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大西安地区生态产业园发展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2264856.html, 大西安地区生态产业园发展SWOT分析 作者:唐家琳 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27期 摘要:大西安生态产业园区顺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发展生态产业系统,构建新型 经济发展模式,为使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向着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向发展,应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加入WTO后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把大西安地区建成为一个辐射西北五省的经济、科技、生态新区域。文章对大西安地区生态产业园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据此提出促进西安生态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Comply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big Xi'an eco-industrial park area develops ecological industry system and constructs a new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mak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nterprise upgrade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the contradi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solved fundamentally. And the technology cont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should be improved especially after joining WTO, making big Xi 'an area as a new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ecological area radiating the five provinces of northwestern China. This article makes SWOT analysis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in big Xi'an area and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关键词:生态产业园;大西安;SWOT分析 Key words: eco-industrial park;big Xi'an;SWO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17-02 0 引言 在 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探讨和实 践,而大西安的生态工业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正在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管理者还没有完全把生态工业体系的建设变成指导工业发展的基本。即使大西安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却很难达到理论的高度并且有目的的实施,因而形成的产业生态链比较单一、薄弱,难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形成稳定而复杂的产业生态网。其次,从企业和消费者角度来看,社会公众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短期内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变,生态保护和绿色消费观念尚未确立。 1 优势(Strength)分析 1.1 区域特色经济优势 以杨凌生态农业、汉中现代中药及临潼旅游文化产业最为典型。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今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按照环保部、财政部《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X〕X号)、省环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函》(X环函〔X〕X 号)、《X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暂行办法》(X环发〔X〕X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我县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计算,及时汇总上报,推动我县地表水、空气质量、污染源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取得实效,确保中、省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正常拨付和奖励兑付。 二、考核范围及内容 (一)范围。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我县全境均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范围之内。 (二)内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包

括技术评价指标(自然生态考核指标、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和调节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无人机遥感抽查、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其中自然生态考核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源涵养指数、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生态保护红线等受保护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包括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运行及县域考核工作组织。 三、职责分工 财政局负责提供X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包括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表,X年生态转移支付支出明细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类专项资金下达文件) 经发局负责提供X县产业增加值指标证明材料;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表,工程明细,以及项目的文件(工程设计资料、批准实施的文件和验收文件批复或阶段性验收报告);产业负面准入清单、资料及相关文件。 住建局负责提供X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标证明材料,包括:污水处理厂信息表,照片和证明文件,照片要求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为对象,拍摄近景、远景照片(电子版和纸质版),尺寸不得小于2500*1500像素;证明文件包括污水处理厂运行、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监测报告等资料以及年度污水排放总量、收集量、达标排放量、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 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确保我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和《X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结果关系到中央财政对县域转移支付力度,对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和增强保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每年对列入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并通过奖罚并重的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的县区进行奖励,对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差的县区进行扣减转移支付资金,重在鼓励各县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主要通过地方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每年通过统计相关考核指标,编制自查报告,按时报送接受考核验收。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X年度X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副区长X任组长,区政府办主任X、环保X分局局长X任副组长,区经发、财政、统计、国土、林业、农业、水务、城管

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环保X分局,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X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X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日常工作及数据审核、自查等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指定一名业务骨干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区财政局要统筹安排资金作为开展此项考核监测的工作经费。 三、时间安排 各相关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收集资料,做好考核准备工作。环保X分局、区经济发展局、财政局、统计局、国土X分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务局、城管局等相关单位要按时间要求完成对应数据的填报工作,并报送区环境监测站汇总,证明材料一份(盖章)并附电子版。(数据表格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提供,报送时间为10月22日前) 四、职责分工 环保X分局:⑴负责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填报工作,主要包括: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强度;②污染源排放达标率;③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④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⑵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受保护区域信息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情况表;⑶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 区经发局:⑴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2)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说明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说明 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包含禁止和许可两类事项。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包括有关资格的要求和程序、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等,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二、针对非投资经营活动的管理措施、准入后管理措施、备案类管理措施(含注册、登记)、职业资格类管理措施、只针对境外市场主体的管理措施以及针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地理区域、空间的管理措施等不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其相关规定。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明确设立,且与市场准入相关的禁止性规定,在清单附件1中列出,以便市场主体参考。 三、列入清单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地方性法规设定,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临时性市场准入管理措施。个别设立依据效力层级不足且确需暂时列入清单的管理措施,应尽快完善立法程序,并以加★形式在清单中标明。 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及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或禁止限制目录)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地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制定的地方性产业结构禁止准入目录,统一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管理措施有调整,在清单附件2中列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直接在清单中列出;地方对两个目录有细化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因特殊原因需采取临时性准入管理措施的,经国务院同意,可实时列入清单。牵头部门应及时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变更调整工作。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多边条约、与港澳台地区达成的相关安排等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涉及跨界河流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重大水利项目和水电站、跨境电网工程、跨境输气管网等跨境事项,应征求外事部门意见。 七、为保护公共道德,维护公共利益,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对文化领域和与文化相关新产业的市场准入政策调整和规制的责任。 八、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未直接列出的地方对市场准入事项的具体实施性措施且法律依据充分的,按其规定执行。 九、本清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在首都生态涵养区发展生态产业

在首都生态涵养区发展生态产业 郭 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 本文对首都生态涵养区发展生态产业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生态农业、生态 工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以及由发达城区支持生态涵养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制定生态产业扶持政策、加强生态技术推广及技能培训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涵养区;生态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054(2008)0420036206 [收稿日期]2008204216 [作者简介]郭峰(1972-),男,河北辛集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将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县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作为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观光旅游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在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生态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具备发展生态产业的现实基础 生态产业是基于生态经济学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为主要特征,把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对人、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生态产业中的“生态”具有两层含义:第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生态友好的,通过对技术工艺、生产过程实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这是生态产业的最基本要求;第二,产品的消费过程是生态友好的,主要指企业(或农户)利用生态优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提供对环境、人体更安全的产品或服务, 将产品消费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发展生态产业,其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如环境基础、消费市场、技术及工艺水平、标准化管理等,而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已经具备了发展生态产业的现实基础。 (一)环境基础 生态产业一般都对环境条件有严格要求,如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是生产基地本身无污染,对土壤、水质、大气等也有严格控制标准,而且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生态旅游首先要求旅游景点必须是保护好、干扰小、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使游客能够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身心愉悦。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保护,林木覆盖率高,空气、水质、土壤等污染程度低,是北京市环境质量最为优良的区域,为发展生态产业提供了必需的环境基础。 (二)广阔的市场前景 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是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消费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增强,绿色消费、生态消费观念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绿色食品、绿色家电、 — 63—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0年版) 说 明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0年版) 说明 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包含禁止和许可两类事项。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包括有关资格的要求和程序、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等,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二、针对非投资经营活动的管理措施、准入后管理措施、备案类管理措施(含注册、登记)、职业资格类管理措施、只针对境外市场主体的管理措施以及针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地理区域、空间的管理措施等不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其相关规定。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明确设立,且与市场准入相关的禁止性规定,在清单附件中列出,以便市场主体参考。 三、列入清单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地方性法规设定,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临时性市 —3 —

场准入管理措施。个别设立依据效力层级不足且确需暂时列入清单的管理措施,应尽快完善立法程序,并以加★形式在清单中标明。 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地方对两个目录有细化规定的,从其规定。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或禁止限制目录)及地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制定的地方性产业结构禁止准入目录,统一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五、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另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因特殊原因需采取临时性准入管理措施的,经国务院同意,可实时列入清单。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多边条约、与港澳台地区达成的相关安排等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涉及跨界河流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重大水利项目和水电站、跨境电网工程、跨境输气管网等跨境事项,以及涉界河工程、涉外海洋科考,应征求外事部门意见。 七、为保护公共道德,维护公共利益,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对文化领域和与文化相关新产业的市场准入政策调整和规制的责任。 八、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未直接列出的地方对市场准入事项的具体实施性措施且法律依据充分的,按其规定执行。 九、市场主体以告知承诺方式获得许可但未践行信用承诺,撤销原发放许可并视情节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对拒不履行司法裁判或行政处罚决定、屡犯不改、造成重大损失的市场主体及—4 —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河湖治理技术方案(主要是生物生态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河湖治理技术方案(主要是生物生态 技术)

湖泊治理解决方案 河道污染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到壹定阶段后造成的,污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污染源的治理。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污水截流、废水达标排放和控制排污总量作为河道整治的首要措施。然而,由于难以根除的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即使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河道污染及其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此,各地在河道治理中,把污染源治理和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作为河道修复的重要目标。纵观国内外河道治理现状,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引人关注: 1、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 引流冲污实质上是对水体污染物和浮游藻类的稀释扩散,就局部而言常被视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相对简单、易行和代价较低的办法。如杭州西湖自钱塘江引水后对延缓水体富营养化发挥了壹定的作用。但从整体出发,这种办法实为污染转移,有以邻为壑之嫌;综合调水不同于引流冲污,主要解决水资源的再分配,利用壹定的水利设施合理调活河网水系,达到“以动制静、以清稀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对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2、曝气复氧 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壹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和黑臭物质(H2S,FeS等仍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仍原反应。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壹般需要壹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壹过程。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壹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25T09:39:22.043Z 来源:《赤子》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曹丽美 [导读] 通过上述SWOT分析,针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生态产业的自身条件和面临的发展机会与挑战 曹丽美(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大小兴安岭地区是黑龙江省最为重要的水源地,是我国东北地区抵御西伯利亚寒流的天然屏障,无论从生态保护的需要还是其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成为生态功能区使其成为必然,通过对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的具体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大小兴安岭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对应性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产业;SWOT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战略目标和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后两类区域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保护性开发区域。大小兴安岭地区是黑龙江省最为重要的水源地,是我国东北地区抵御西伯利亚寒流的天然屏障,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和黑河市行政辖区,区域总面积18.5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5万人,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亿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随着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基于生态区的自然基础,本地区的生态产业能与林业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较好的结合,突出大小兴安岭地区经济的特色,有利于发挥林区优势,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大小兴安岭由森工林区向生态功能区的转变。 1 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方法简介。SWOT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的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其中,优势和劣势是内在要素,机会与威胁则是外在要素。此方法通过调查罗列出各种因素,并依照一般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这个方法,有利于对组织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有助于制订发展战略。 1.2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发展优势(S)分析。(1)环境优势。生态产业一般都对环境条件有严格要求,如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是生产基地本身无污染,对土壤、水质、大气等也有严格控制标准,而且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大小兴安岭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覆盖率高,空气、水质、土壤等污染程度低,为发展生态产业提供了必需的环境基础。(2)生态产业优势。随着区域内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林上林下综合立体开发,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绿色特色食品、北药、林特产业、矿产开发及加工业等接续和替代产业。逐渐形成以有机麦、有机大豆、马铃薯等作物为主的生态农业体系;以狐、貂、马鹿为优势的生态畜牧养殖业;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生态工业;以人参、五味子、食用菌、山野菜等林下资源为主的林特产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也初具规模。(3)人才和技术优势。生态产业是一种需要高技术手段和高水平管理作支撑的产业模式,需要清洁生产技术、无害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作保障。黑龙江省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较多,与生态产业研究有直接关系的就有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林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在生态林业、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可以为黑龙江省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撑。 1.3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发展劣势(W)分析。(1)产品竞争力劣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尚不充分。加工能力十分薄弱,农林产品加工总量过小,加工深度不够,基本上是在出售初级产品,产品升值少。(2)企业竞争力劣势。龙头企业少,竞争力弱,当前大小兴安岭地区的生态产业缺乏龙头骨干企业,生产分散、技术落后,产品形象差,产业优势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和体系化,空间组合效益低。 1.4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O)分析。(1)国家政策支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划为限制开发区,这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亦高度重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将其确定为黑龙江省区域发展的四大“板块”之一。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可抓住一系列国家及省颁布的优恵政策,发展生态产业经济战略,在保持生态平衡不受影响环境下以生态产业作为区域的主导产业。(2)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机遇。黑龙江省正面临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等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为大小兴安岭地区生态产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3)广阔的市场前景。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是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消费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增强,绿色消费、生态消费观念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生态产品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1.5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发展面临的威胁(T)分析。(1)体制约束性风险。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大小兴安岭地区的生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该区域农村、农业管理制度和体制改革滞后,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2)标准不统一。由于没有统一的概念、标准、政策和管理,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绿色产品与国外相关产品有明显差别,生态产业缺乏基本的结构体系和科学规范。(3)认识不到位。目前,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和生产者对生态产业以及生态产业建设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重视程度不到位,破坏生态的现象时有发生。 2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策略选择 通过上述SWOT分析,针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生态产业的自身条件和面临的发展机会与挑战,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生态产业可以针对目前产业发展的态势选择不同战略。 (1)发展型战略。大小兴安岭的生态旅游业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具有良好外部机会,应该优先发展,并逐渐成为支柱产业,生态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将生态旅游的收入投入到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共生。(2)合作型战略。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食品产业、有机农业等,目前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相对弱,但有明显的特殊优势,政府应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优化资源与配置,发展生态产业。(3)扭转型战略。大小兴安岭的木材加工业,只有初级品原料优势,对于剩余物质的利用等技术和成本都没有优势,需要选择改变产业结构,重新进行市场定位。(4)防御型战略。大小兴安岭的林副特产行业,目前,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阵地。最佳的战略方案是不断创新,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使用防御战略,坚守重要的市场阵地,同时要注意扩大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产业发展机遇与威胁并存。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应利用好自身的环境、技术支持等优势,抓住主体功能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按照国务院部署和省政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第二个颁布实施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甘肃生态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格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三屏四区”生态功能区。以下是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关于“三屏四区”资料介绍。 “三屏”是指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主的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以“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为主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为主的河西内陆河上游生态屏障;“四区”是指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肃北北部荒漠生态保护区。涉及37个县市区,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2.84%。人口883.18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3.61%。 生态功能区要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供给为主要任务,增强提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的能力,引导生态脆弱地区人口有序转移。在突出生态功能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科学界定部分区域的农牧业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林下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特色产业。 1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临潭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县,总面积33031.24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6%;2008年,区域内总人口为154.1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86%。该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多属高寒阴湿气候,是省内草场、林地比较集中的区域,植被茂密,传统牧业比较发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中,黄河在玛曲境内迂回绕行433 公里,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卓尼、临潭两县林区集中,是洮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功能定位: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生态重点治理区。 发展方向: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以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重点,加快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以草定畜等制度,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草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段沙漠化防治,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培育与生态环境适宜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建设全国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全省优质畜产品供给区。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水源补给区。草地、森林和湿地构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涵养和补给着黄河水源,年提供约66 亿立方米水量,约占黄河总径流量的11%,在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区域已纳入国家限制开发生态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区,2007 年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启动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涉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农牧民生活生产、生态保护支撑体系等建设。 2 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是指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是我国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陇南市的武都区、文县、康县、宕昌县、两当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面积25060.0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88%。2008年,人口为145.3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53%。 该地区天然植被较好,是甘肃省最大的原始林区。流域内林地8838平方公里,天然草地16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40—57%,林草覆盖率最高的区域达到80%以上。既是甘肃热量和水分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林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为我国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功能定位: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区域。 发展方向: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利用、休养生息的方针,以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减少与主体功能定位不一致的开发活动。继续实施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综合治理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草地治理工程

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 号)和《中央对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15〕126 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机制,完成2015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组织开展2016年度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2015年度考核自查工作。对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试行)》(环办〔2014〕96号),各有关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提供2015年度县域自然生态指标、环境状况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相关数据及证明材料提交县环保局汇总(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见附件1)。县环保局对各部门上报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将相关资料录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填报软件”,编写自查报告,并按照要求及时将自查报告、资料光盘、相关证明材料以及监测报告等以正式文件(含电子版)报送省环保厅。 县域自然生态指标的统计数据为2014年年末数,环境状况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统计数据为2014年10月至2015 年9月。具体考核指标体系见附件1。 (二)2016年监测工作。按照环保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2016年监测工作。 1.地表水水质监测。地表水水质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监测断面为经环境保护部批准或核实认定的4个监测断面(将乐万全、水文站、积善桥、樟应)。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 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监测频次与时间为每月监测一次,每月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监测对象为经环境保护部核实认定的城区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漠村溪、龙池溪)。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化学需氧量以外的23项指标、表2的补充指标(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指标(33项),共61项;全分析指标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109项。监测频次为每季度监测1次,每年4次,每两年开展1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在县城建成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厦门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厦门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5号)精神, 以及《福建省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总体方案》(闽政办〔2016〕135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部署,为做好厦门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在福建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体现了中央对福建加快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我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继续先行先试,积极为全国相关领域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独特优势,更好地落实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我省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根据《总体方案》的要求,从2016年1月1日起,在全省

范围内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扎实推动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对各类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行为,凡涉及市场准入的领域和环节,都要建立和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到2017年12月31日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 我市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独特优势,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做好各项政策衔接和工作衔接,做好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地实施。通过试点工作,及时将调整(增加、删减或暂停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相关事项的意见建议反馈到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同时,要围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强化和创新市场监管,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二、试点任务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清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审批事项。有关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全面清理涉及市场准入、投资经营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各类行政审批文件,对应当修改、废止的及时加以修改、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