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

合集下载

一万个小时定律内容

一万个小时定律内容

一万个小时定律内容
“十万小时定律”是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理论,它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要在一个特定领域中变得优秀,他需要花费至少10000小时的时间去练习并且专注地练习。

它把成功看作是一个人通过不断实践和练习所赢得的一种结果,这种实践和练习会使一个人不断提高技能,特别是特定技能类型,而这反过来又会带来成功。

所以,它要求我们要聚集十万小时的精力和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梦想,而不是相信一些不现实的道德教诲。

如果一个人能够收集了这样的时间量,他就可以达到顶尖水平,成为真正的大师,从而赢得成功。

《天才定律》10000小时黄金定律

《天才定律》10000小时黄金定律

在1960 年到1964年之间, 甲壳虫乐队几乎每天晚上都在 德国汉堡的酒吧和俱乐部演出, 同时他们在演唱和表演的时候 又经常互换和演奏其他各种乐器, 而每个人几乎都是乐队的主场歌手。 总时间超过1万小时。 作为乐队灵魂的列侬 在12岁时就已经开始写诗和绘画。 甲壳虫乐队的著名歌曲《我是海象》 的灵感据说来源于英国诗人卡罗尔的一首诗。
他们的 10000小时 便是典型例子
莫扎特
他5岁创作乐曲, 8岁举办公开的小提琴和钢琴演奏会, 短短35年的人生里创作了上百部作品。
其中大部分得到高度赞誉, 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瑰宝。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
他3岁就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
进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
他被世人认可的第一篇杰作, 是21岁时创作的《第九钢琴协奏曲》, 至此他已经接受了18年极端艰辛的专家训练。
七年后, 他选择了新奥尔良的Mardi Gras 庆典时重出江湖。
1940年出生, 新奥尔良传奇键盘手,
素有“钢琴鬼才”之称。
从小因为家庭原因 与许多爵士乐大家相熟并随之学习, 在中学阶段就把全部精力花在嗑药和练习上。 他先是一名吉他手,
21岁那年在酒吧打架,
左手无名指被枪击中, 练了一段时间低音吉他后改练钢琴,
10000 小时黄金定律 亦称天才定律
在任何领域 小提琴、数学、国际象棋等 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
大概需要10000小时 按照每天3小时计,约10年
的专心致志练习 这个定律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 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 7500也不行 一定要10000小时
无论你是谁 或者来自哪个领域 从音乐家、足球运动员、小说家 都到外科医生,无不如此
甲壳虫乐队
帕特马蒂诺

一万小时定律作文范文

一万小时定律作文范文

一万小时定律作文范文英文回答,The 10,000-hour rule, popularized by Malcolm Gladwell in his book "Outliers," suggests that it takes 10,000 hours of practice to achieve mastery in a particular field. This idea has been widely debated, with some arguing that the amount of time required for mastery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kill and the individual. However,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importance of dedicated practice and hard work in achieving success in any endeavor.One of the key points of the 10,000-hour rule is the idea that deliberate practice is essential for skill development. This type of focused, purposeful practice involves pushing oneself beyond one's comfort zone, seeking feedback, and constantly refining one's techniques. Whether it's play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mastering a sport, or honing a craft, deliberate practice is crucial for improvement.Another aspect of the 10,000-hour rule is the conceptof perseverance. Achieving mastery in any field requires a significant investment of time and effort. There will inevitably be setbacks and challenges along the way, but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put in the hours and persist through difficulties are more likely to succeed in the long run.In addition to deliberate practice and perseverance, the 10,000-hour rule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over quantity. Simply logging 10,000 hours of practice is not enough; the focus should be on engaging in deliberate, purposeful practice that leads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Ultimately, while the 10,000-hour rule may not be a hard and fast law,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value of dedication, hard work, and perseverance in achieving mastery in any field.中文回答,《一万小时定律》是由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著作《异类》中提出的,它建议在某一领域达到精通需要花费一万小时的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区分

一万小时定律区分

一万小时定律可以区分成两种:
1. 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强调的是通过刻意
练习,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它认为,要想在
某个领域达到顶尖水平,需要投入至少一万小时的练习时间。

这种练习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有
计划的训练。

2. 低水平重复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则认为,如果只
是低水平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即使投入了一万小时的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它强调的是,要想取得进步,必须不
断地挑战自己,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
和要求。

因此,一万小时定律的区分在于是否是刻意练习和是否是
低水平重复。

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英裔加拿大人,记者、作家和演讲家,“加拿大总督功勋奖”获得者。

)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10000不是确数,不是说你得不多不少正好10000小时。

大约可以理解成平均需要10000小时。

比如说有研究显示,要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级水平,刻意训练的时间从3000小时到25000小时不等,差不多平均6700小时。

「一万小时定律」并非适合所有领域,即使有很强意志力,也很难在3到4个领域成为世界顶级。

问题回答完毕,以下是解释。

「一万小时定律」怎么回事:正如很多知友所言,这个说法来自K. Anders Ericsson的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Performance》,所以要了解这个说法到底怎么回事儿,应该看看原始论文。

这篇论文的题目就明确指出Deliberate Practice,也就是刻意的训练。

其实,在19世纪的时候,就有说法,认为你只要是花足够时间,就能在你花时间的那个领域做得很棒,但是忽略了花时间练习的内容。

到了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其实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重复,你很可能只是达到一个平台的水平,而不是达到最棒。

所以,Ericsson提到了刻意训练这个概念。

为了能把刻意训练说清楚,Ericsson把刻意训练和另外两种活动做了对比,玩儿(play)和工作(work)。

玩儿(play)这种活动的特点,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要实现的目标,你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内心的欢愉感。

所以你每天去打篮球,玩儿的时候也是想要进球想要赢的,但是如果仅仅就是图在场上打篮球时的那份快乐而没有去“刻意训练”的话,仅仅是玩儿10000个小时,你是达不到顶级水平的。

1万个小时定律

1万个小时定律

1万个小时定律众所周知,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真正的大师,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

而1万个小时定律,正是描述了这种付出的规律。

它认为,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达到顶尖水平,需要投入至少1万个小时的练习和学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一定律,并探讨如何应用于实际。

我们来看看1万个小时定律的由来。

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他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音乐家、运动员还是科学家,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都经过了至少1万个小时的刻苦训练。

这个数字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数字是相对准确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万个小时定律的实际含义。

首先,这个数字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而是一个相对的量度。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中,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是,无论如何,坚持1万个小时的练习和学习是成为大师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坚持1万个小时的练习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

只有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领域,我们才能坚持下去。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

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专注于练习,逐渐累积起来,就能达到1万个小时的目标。

我们还需要明确一万个小时定律并不是简单地累积时间的概念,而是指在这一过程中的有效学习和反思。

单纯地练习并不能取得显著的进步,我们需要在练习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并寻找更高效的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1万个小时的时间里真正成长为大师。

除了个人努力,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寻找优秀的导师或者培训机构,他们可以为我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反馈。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切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需要认识到,1万个小时定律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成功法则。

它只是一个指导原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大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还需要考验个人的天赋、机遇和其他因素。

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

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

XX年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坚持一万小时:就是你出现奇迹的时刻,相信这句话没错。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到的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今天一个朋友打对我说,以前是没用心对孩子,但这个学期用心了,孩子还是不进步,很泄气。

问我咋办?我说你已经找到方法了,他一头雾水,再三追问我咋办,我也只好实话实说:你已经凉拌了!其实。

不止是他,经常会有朋友对我说,这段时间我对孩子很好,我尊重他、宽容他、鼓励他,感觉自己做的很好了,为啥孩子进步不明显?其实不用我答复,分析一下他们的表现,再对照一万小时定律,你就找到了孩子进步不明显的原因。

如你所说,这段时间你对孩子好了,这段时间是多久,足够长吗?1000小时还是5000小时?但现实中我们又是咋做的呢?更多的是忽冷忽热型,坚持了没多久,没看到孩子进步,马上就冷下来了。

我们都知道汽车从发动到前进再到加速都需要时间,类推到孩子身上,从接收到接纳你的积极信息、进而内心受到触动再转化为行动,是不是需要过程?遗憾地是我们很多家长,还没等到走完这个过程就放弃了。

我毫不谦虚地说,当爹以来,我是每天至少八小时,每周七天,坚持了十七年多,直到今天。

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感觉收获很大,人实际上都是平等的,从一出生下来都一样,关键是要看后天的努力。

也许我们大家都羡慕那些有钱人,科学家,运发动,那些远远高出我们的人,实际上人都是平等的,他们也是平常人,也要一日三餐,为什么他们那么出色呢?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付出精力和毅力多的多,也就提到了一万小时定律,他们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得多。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定律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风雨无阻,连续十年。

葛拉威尔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不论任何行业,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