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洁净区空气洁净度划分为四个级别。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洁净级别 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微生物数最大允许值 ≥0.5μm ≥5μm 浮游菌/M3 沉降菌/皿 100级 ≤3,500 0 ≤ 5 ≤ 1 10,000级 ≤ 350,000 ≤ 2,000 ≤ 100 ≤ 3 100,000级 ≤ 3,500,000 ≤ 20,000 ≤ 500 ≤ 10 300,000级 ≤ 1050,000,000 ≤ 60,000 - ≤ 15
洁净室(区)空气换气次数 洁净级别 换气次数(次/h) 10,000级 ≥ 20 100,000级 ≥ 15 300,000级 ≥ 12
采购人员应掌握鉴别原料质量、卫生等知识和技能。
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卫生法规、卫生知识培训,并建立培训及考核档案(**)。
企业负责人及生产、品质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接受省级以上卫生监督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的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02
从业人员必须每年须进行一次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第二部分 卫生管理
本部分4项,其中:
一般项1项
关键项**0项
重点项*3项
除虫灭害的管理(*)
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除虫灭害、杀虫剂领取、使用等)
建立相应的纪录
建有必需的除虫灭害设施;
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 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纪录; 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饲养动物的管理(*) 副产品的管理 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纪录 建有专用的副产品处理设施 环境卫生管理 厂区道路通畅,路面硬化,裸露地面绿化。
保健食品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要求

质量标准中一般卫生要求
3 特殊工艺要求:有机溶剂提取工艺的,增 加溶剂残留指标。 4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须按照《食品添加剂 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相应规定补充 其用量或残留指标。
计量单位及数值的表示
• 理化指标计量单位须符合我国法定计量单 位的规定。
•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酵母均以 cfu/g(固体)或cfu/ml(液体)表示,大肠 菌群均以MPN/100g(固体)MPN/100ml (液体)表示。
味剂、着色剂、添加剂、溶解剂 及包衣材 料等。 • 1 相关标准、生产企业、批号、合同 • 2 使用剂量、限量及混合应用说明及依据 • 3 特殊辅料及可食用依据、用量、安全程度 • 4 检验包括部分或全检并留存原始检验报告
产品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 1 原、辅料前处理 • 粉碎:方法、粒度(细)、出粉率 • 炮制:方法、程度及标准(内控) • 称量:核实剂量,准确投料
• 技术要求内容 • 质量标准中一般卫生要求(理化指标及微
生物指标) • 计量单位及数值的表示 • 规范性附录 • 标准的终结线 • 编制说明
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内容
• 技术要求内容:原料要求、感官要求、功效成 分或标志性成分、理化指标、净含量及偏差
• 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 1 选择及指标值的确定:应在产品的研制基础上进行。 2 指标值确定依据:
产品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 2 生产工艺: • 制备工艺流程图(含各工艺步骤中的参数及关
键技术说明) • 详细的制备工艺描述、关键技术路线、参数及
说明 • 必要的工艺研究方法、数据及结论 • 剂型选择依据 • 成型工艺的方法及参数、结论 • 主要设备及型号、成型工序、洁净度
产品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保健食品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卫生要求

保健食品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卫生要求近年来,保健食品在国外得到迅猛发展,国内也大有流行之势,各具特色,不同种类的保健食品不断面世,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了益处。
保健食品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性文件明确指出,食品中严禁加入药物(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品除外),还明确规定了申报审批程序。
多数企业能按国家要求经审批后组织生产,给社会带来巨太的效益.但也有个别企业只顾嫌钱,盲目生产,不考虑它的安全、营养价值,配方未经充分的科学论证,投产、经营。
如食品中超量使用各种维生素的有之,滥用营养强化剂的有之,加人中草药的有之,人们食用后容易引起营养素的不平衡,无病吃药的现象发生。
造成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混乱局面,一度造成一部分人的逆反心理。
如何引导保健食品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保健食品的定义迄今为止,各国尚无对保健食品的明确定义。
一般认为保健食品是指加入营养素或其它无毒、无副作用的物质制成的,有利于健康,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甚至有治疗疾病的功效的食品。
2保健食品的分类按功能分为两类:2.1以增进人体健康和各项功能为目的,以健康人为服务对象的保健食品。
2.2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疗效食品。
2.3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2.3.1强化维生素类:主要以强化Vc、VE、VA等,强化的食品有面包、饮料、糖果等;2.3.2强化微量金属元素,有机物质等,主要有铁、锌、硒、有机锗等,强化的食品有面包,饼干、糖果等。
2.3.3添加动、植物、矿物资源:主要添加中药材,开发的新矿物资源,如桦树汁、人参、北芪、五味子、麦饭石等,添加的食品有饮料、酒、茶、酱油、醋等。
3保健食品应具备的条件综合保健食品的特点,应该具备方便、安全、目的明确、经济、卫生等方而的条件。
3.1保健食品应安全、可靠:所谓安全、可靠,即食用后不应产生不良反应,无毒、无害、无任何副作用,各项卫生指标均符合。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如重金属砷、铅、铜,农药残留,微生物(细菌、霉菌)等指标,添加某些特殊物质的食品还应有毒理学安全评价以及应用于人体的一些生物效应等资料。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3年版)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3年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食品正成为越来越多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选择。
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类型,其功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为了规范保健食品市场,保障用户权益,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推动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的指导原则的更新与完善。
本文将针对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3年版)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健康的关注,保健食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然而,由于保健食品本身的特殊性,其功效成分和功能表述多样,检验与评价技术一直是该行业的难点与痛点。
为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出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3年版)至关重要。
二、主要内容1. 保健食品功能成分分析技术(1)对保健食品中的功能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包括但不限于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提取物等。
(2)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确保功能成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保健食品功能性能评价技术(3)根据保健食品的功能性能特点,制定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功能性评价。
(4)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动物实验等手段,评价保健食品的功能性能。
3. 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5)开展保健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分析,确保保健食品的安全性。
(6)建立保健食品安全评价的技术指标和方法,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等方面的评价。
4. 保健食品标签和广告宣传技术(7)对保健食品标签和广告宣传中的功能表述和宣传内容进行监管和评估,保证其真实、准确、不误导用户。
(8)建立保健食品标签和广告宣传的技术规范和监管方法,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
5. 保健食品质量控制技术(9)建立全面的保健食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包装储存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0)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推动作用1. 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发展通过规范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有利于提高保健食品行业的整体素质,促进行业发展和创新。
保健食品试验与检验

以卫生部规定允许用于保健食品的动植物或动植物提取物(卫法监发[2002]51号附件2)或微生物(卫法监发[2001]84号附件2和5) ,应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三项致突变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必要时进行传统致畸试验和第三阶段毒性试验。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芨、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 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撄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
13、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4、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16、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7、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8、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同济医科大学 20、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山东大学卫生分析测试中心
安全性毒理学检验机构名单
稳定性试验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功能学评价
检验时限(月)
动物
人体
祛黄褐斑功能
○
○
保健食品管理法规及技术要求

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 糖、抗氧化、辅助改善 记忆、促进排铅、清咽 功能、 辅助降血压、促 进泌乳、减肥、改善生 长发育、改善营养性贫 血、调节肠道菌群、促 进消化、通便、对胃粘 膜有辅助保护、
保健食品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1. 法律 2. 部门规章 3. 规范性文件 4. 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5. 工作和审评规定
的通知(51号文件)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法规和技术标准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 (试行)》等8个相关规定
1)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 2)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 3)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 4)核算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 5)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 6)氨基酸螯合物等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 7)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
保健食品卫生学稳定性试验和质量标准要点简介课件.ppt

18
ko
保健食品中水分规定
丸剂: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15%,水蜜丸和 浓缩水蜜丸≤12%。
颗粒剂:除另有规定外, ≤超过6.0%。 胶囊剂:包括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等。除另有规定外,
硬胶囊≤ 9.0%,软胶囊对水分不做规定。 茶剂:包括袋装茶剂与煎煮茶剂等,除另有规定外,
新老产品对照。
5
ko
稳定性试验检测指标选择一般原则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 微生物指标; 在稳定性试验中易发生变化指标; 卫生学试验已检测,稳定性试验一般不发生变化的指标:
如净含量、灰份、六六六、滴滴涕、污染物、食品添加 剂等一般不用做稳定性试验。
6
ko
GB16740-1997 《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
保温加速试验:37-40℃、75%相对湿度下保存90天, 每30天检测一次;稳定性试验报告包括:3批样品保温 前(卫生学)、保温30天、60天、90天的样品检验结果;
需要冷藏(冻)保存不能进行保温加速试验的产品如 益生菌、鲜王浆类保健食品应采用在样品声称的保存 条件下进行保存后进行稳定性试验;
酸价和过氧化值:含油脂较高的样品(如富含植物油产 品、鱼油类、植物油为稀释剂的软胶囊等)检测;
样品成分对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的干扰: 如:蜂胶产品对酸价的影响 辅酶Q10对过氧化值的影响等。
17
ko
其他与产品卫生安全相关指标
酒类产品:乙醇浓度(≤38%)、甲醇、总固 体等;
溶剂残留:根据生产工艺中所用溶剂而定(除 乙醇外);
3
ko
对样品的要求
卫生学、稳定性试验和功效(或标志性)成分检测样 品为三个不同批次的样品;
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动物和/或人体试食)、卫 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功效或标志性成分检测以及 兴奋剂检测等应使用同一批号的样品;如样品的批号 不一致,审评结论将是“建议不批准” 。
保健食品卫生学稳定性试验和质量标准要点简介

基本一致;
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检验报告的信息应当与注册检验申请表、注
册检验受理通知书或复核检验通知书的相关
信息一致。
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检验报告中的检验依据应当写明每个检验项目所用检
验方法的编号(含年号)、名称和方法序号。
例如:钙:GB/T5009.90-2003食品中钙的检验 方法(第一法) 报告时限:五年
产品的质量标准
保健食品质量标准应满足: 内容完整
格式规范
技术要求及其检测方法合理性
产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包括资料性概述要素(封面、目次、 前言)、规范性一般要素(产品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 文件)、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藏、规范性附录)以及
0.3
—
微生物指标
限 量
液态产品
项 目 蛋白质 ≥1% 蛋白质 <1.0%
固态或半固态产品
蛋白质 ≥ 4.0% 蛋白质 <4.0%
菌落总数 ≤cfu/g或mL
大肠菌群 ≤ MPN/100g或100mL 霉菌 ≤cfu/g或mL 酵母 ≤cfu/g或mL 致病菌(指肠道致病菌 和致病性球菌)
1000
口服液和饮料剂型的保健食品
应检测:
pH值
可溶性固形物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以芦荟、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等含蒽醌类成分
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在卫生学试验中要检测产品 的总蒽醌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在质量标准中增 加总蒽醌指标,以范围值标示。
对保健食品原料的要求
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 1 / 82 2 / 82 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保健食品和原料的卫生要求、功效成分和卫生指标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1.2 本规范适用于保健食品的检验受理、项目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
2 基本要求 2.1 凡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该"要求"所列的各项目必须按规定执行。附表1所列检测项目是对"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补充规定。 2.2 保健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名单。检测机构根据产品配方检测合成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及抗氧化剂的含量。 2.3 凡使用有机溶剂提取物为原料的产品,其使用的有机溶剂要符合GB2760附录D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推荐名单要求。 2.4 保健食品应具有与产品配方和申报的保健功能相适应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申报时须检测配方中主要原料所含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附表2所列原料为主的产品须检测表中规定的项目。 2.5 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可根据产品的具体配方、工艺等相关资料,要求申报单位检测指定的项目。 3 / 82
2.6 功效成分、特征成分、营养成分及卫生学指标的检测方法应根据其产品适用的方法学范围选择国家标准、卫生部部颁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上权威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2.7 在没有相应的标准方法之前,其产品中所声称(具有)的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所需的标准品对照品及特殊试剂均由申报单位提供,并说明其产品中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分析方法的来源。如属自主开发研究的分析方法,需提供方法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同时将方法学研究的资料报卫生部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备案,必要时卫生部将组织方法学验证,其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 2.8 检验机构受理保健食品检测时,申报单位应提供该产品的配方、工艺及企业标准等相关资料。 2.9 卫生部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的检测机构进行认定,检测机构的名单由卫生部门公布。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检测工作应在卫生部认定的检测机构进行。违禁成分的检测由卫生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4 / 82
附表1:下列类型的产品、或下列原料为主的产品指标检测项目表 产品类型 检测项目 1 固体 水分、灰分 2 口服液 可溶性固形物、pH 3 海产品 镉 4 鱼油类 酸价、过氧化值(降血脂类产品需检测胆固醇) 5 茶叶 有机氯农药残留(六六六、滴滴涕) 6 红曲 黄曲霉毒素B1、桔青霉素 7 中药材 汞、六六六、滴滴涕 8 9 苹果、山楂 片剂和胶囊 展青霉毒素 崩解时限 10 抗疲劳、减肥和 改善生长发育的产品 违禁药物 5 / 82
附表2:功效成分和特征成分检测项目表 1 营养素补充剂 产品中标识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2 五加科参类 皂甙 3 蕈类(灵芝、蘑菇等) 膳食纤维
4 冬虫夏草菌丝体 腺苷 5 红景天类 红景天甙 6 芦荟类 芦荟甙 7 大蒜类 大蒜素 8 螺旋藻类 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 9 茶叶类 茶多酚 10 魔芋类 膳食纤维 11 纤维素类 膳食纤维 12 磷脂类 丙酮不溶物、乙醚不溶物(原料) 13 红曲类 洛伐它丁 14 植物油类 脂肪酸、维生素E 15 动物油类 脂肪酸 16 初乳类 免疫球蛋白 17 鹿血类 蛋白质、氨基酸 18 蚂蚁类 锰、蛋白质 19 蚯蚓类 蚓激酶(溶纤酶)、蛋白质 20 蛇、蝎等 蛋白质、氨基酸 21 角鲨烯 角鲨烯 22 蜂皇浆 10-羟基癸烯酸 23 蜂花粉、蜂胶 总黄酮 6 / 82
24 甲壳质产品 脱乙酰度,产品如为复方应检测原料的脱乙酰度 25 蛋白质、氨基酸制品 蛋白质、氨基酸
26 褪黑素产品 褪黑素 产品原料(褪黑素)需提供原料纯度证明并检测 7 / 82 3 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的检验方法 见附件1 8 / 82 9 / 82 附件1
目 录
1. 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的测定 2. 保健食品中大蒜素的测定 3. 保健食品中芦荟甙的测定 4. 保健食品中脱氢表雄甾酮(DHEA)的测定 5. 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的测定 6. 保健食品中盐酸硫胺、盐酸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 7. 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8. 保健食品中肉碱的测定 9. 保健食品中α—亚麻酸、γ—亚麻酸的测定 10. 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 11. 保健食品中水溶性粗多糖的测定 12. 保健食品中人参皂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13. 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的测定 14. 保健食品中核苷酸的测定 15. 保健食品中洛伐他丁的测定 16. 保健食品中中药功效成分的鉴别方法 17. 保健食品中银杏叶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18. 保健食品中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的测定 19. 保健食品中金雀异黄素的测定 20. 保健食品中茶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21. 五味子类保健食品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乙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22. 保健食品中腺苷的测定 23. 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测定
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验方法协作组提供的检验方法
1. 保健食品中人参总皂甙的测定 2. 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 3. 壳聚糖的游离氨基测定及脱乙酰度的计算 4. 蚓激酶活性的测定 5. 乙醚不溶物、丙酮不溶物的测定 6. 角鲨烯的测定 10 / 82
1.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salidroside in health food
第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以红景天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0.02μg。 本方法的线性范围:0.01~0.50μg/mL。
2 原理 将混匀的试样使用甲醇进行提取,根据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定性定量检测。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双蒸水。 3.1 乙酸钠 分析纯。 3.2 甲醇 优级纯。 3.3 石油醚 分析纯。 3.4 红景天甙标准溶液 准确称量红景天甙标准品0.0200g,加入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mL。此溶液每mL含2.0mg红景天甙。
4 仪器 4.1 高效液相色谱仪: 附紫外检测器(UV)。 4.2 超声波清洗器。 4.3 离心机。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处理 5.1.1 液体试样:准确量取摇匀后的液体试样20mL于50mL容量瓶中,先加入25mL甲醇,超声10min后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匀,经0.45m滤膜过滤后供液相色谱分析用。 5.1.2 固体试样:取20粒以上片剂或胶囊试样进行粉碎混匀,准确称取适量试样(精确至0.0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 超声提取10min。取出后加入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匀后以3000rpm/min离心3min。经0.45m滤膜过滤后供液相色谱分析用。 5.2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5.2.1 色谱柱: C18柱 4.6×250mm,5μm。 5.2.2 柱温:室温。 5.2.3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 215nm。 11 / 82
5.2.4 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钠溶液=9:91。 5.2.5 流速:1.0mL/min。 5.2.6 进样量:10L。 5.2.7色谱分析:取10μL标准溶液及试样溶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峰高或峰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5.3 标准曲线制备 分别配制浓度为0.0、0.01、0.02、0.05、0.20、0.50μg/mL红景天甙标准溶液,在给定的仪器条件下进行液相色谱分析,以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作标准曲线。 5.4 分析结果的表示 5.4.1 计算 h1× C ×V X = ——————————— h2×m×1000 式中: X - 试样中红景天甙的含量,mg/g; h1 - 试样峰高或峰面积; C - 标准溶液浓度,μg/mL; V - 试样定容体积,mL; h2 - 标准溶液峰高或峰面积; m - 试样质量,g。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 技术参数 准确度 方法的回收率在91.7%~98.6%之间。 允许差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2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第二法 极谱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以红景天甙为主要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的含量测定。 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0.05μg。若取1.00mL液体类试样,其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若取0.25g固体类试样、则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kg。 本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为0.1μg/mL~1.0μg/mL。
2 原理 保健食品中红景天甙用甲醇提取,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净化处理,经亚硝基化后,其衍生物在硼砂溶液中具有电活性,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极谱波。用峰电位定性,以试样与标准的峰电流(I"p)比较定量。
3 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