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总结版)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总结版)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总结版)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本文由当代流行唱作天王朱习爱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文名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外文名

Emile Jaques-Dalcroze

1900年

一个音乐教学学说

又称

体态律动学教学法

基本情况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

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教育思想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主要特点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基本内容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基本音乐课大致相同,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就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如;"走"的练习;一般从教速度开始,让全班学生按规定速度走路或摇摆,然后加上喜、怒、悲、惧等感情,速度不能改变。还要探索不同的方向感,如向前、向后、向右等。探索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想象在水中,泥沙中划动臂和脚等。探索不同的走路方式,如并跳、跑跳等,启发学生想象。

组成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是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

音乐活动三部分内容组成。尽管体态律动由于其独创性和科学性早以被人们公认为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独立的学习领域。但是,达尔克罗兹本人更愿意把他的音乐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他在〈节奏运动、视唱练耳与即兴〉一文中指出;节奏运动,视唱练耳与即兴的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中三个重要的分支,认真研究这三者的基本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松、协调自如得节奏感为目的。

体态律动的动作一般分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类。原地动作包括;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空间动作包括;走、跑、爬、蹦、跳、滑等。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总之,身体的各个部分有如乐队中的各个乐器声部一般。但必须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并要按照预备、起奏、延续、恢复四个步骤进行练习。

视唱法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包括一系列的视唱练习,通过练习,训练耳朵,身体与语言、歌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种视唱法与一般的不同。它先采用一线谱,通过读,唱音名来认谱。后按等时值读每个唱名,再练习以不同速度或临时用教鞭指谱视唱法。

视唱最先练习c自然大调音阶,用节奏上的变化使音阶成为旋律,并要求上行时唱渐强,下行时唱渐弱。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培养方向是多方面的其内涵亦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对儿童有极为重要的启蒙作用,而且可以不受年龄限制,在各种年龄和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中都可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对全面开掘出学生们的音乐才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条件

体态律动学教师必须具有即兴创作的才能。他(她)即兴创作的音乐必须能训练、支配、指挥和促进孩子们的动作。在钢琴上即兴创作需具备六项条件;(1)准确的听觉力;(2)发明唱和演奏旋律的能力;(3)当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调(换调)为旋律伴奏时,要协调;(4)准确的视奏;(5)熟记许多童谣,民歌和作为例证的或有戏剧性效果的其他曲调;(6)用音乐的声音再现孩子们动作的节奏和为孩子们即兴设计动作、音乐的能力。

课程原则

(1)必须使孩子的身体从事工作;

(2)必须激发孩子的大脑去思考;

(3)必须运用从孩子们自己在运动中汲取的素材创造一些非常简单的音乐形式。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精心整理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 )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实际属于的传统, ??????????????????高、节奏、???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本情况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教育思想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 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主要特点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1、达尔克罗兹基本情况及影响如何?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2、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

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4、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与基本音乐课大致相同,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就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如;"走"的练习;一般从教速度开始,让全班学生按规定速度走路或摇摆,然后加上喜、怒、悲、惧等感情,速度不能改变。还要探索不同的方向感,如向前、向后、向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精修订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 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

浅析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法

大舞台 193 摘要:达尔克罗兹创立了以他名字 命名的音乐教学体系,简称教学法。教学体系中,身体动作、听觉训练和钢琴上的即兴演奏三个方面在世界各国的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最有成效的一部分,为此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体系又被称为“体态律动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教学;律动 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是瑞士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担任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达尔克罗兹一生都在探索音乐教学课程的改革,并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音乐教学体系简称教学法。教学体系中,身体动作、听觉训练和钢琴上的即兴演奏等三个方面在世界各国的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最有成效的一部分,为此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体系又被称为“体态律动学”。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形成 在教学中,达尔克罗兹通过让学生运用身体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达尔克罗兹设计多种音乐练习,把视唱练耳、读写乐谱和肌体的反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组成各种动作来体会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用手臂的动作来表现音阶中各音级的关系,并在实践教学一年后,开设了集视唱、练耳、理论、表演、即兴伴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和高级视唱课程,并在一八九四年先后出版了两本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和《附词声乐练习曲》。这些为达尔克罗兹创立他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达尔克罗兹认为单纯的听力训练并不能让学生彻底掌握音乐的整体,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本能反应与控制、想象力与意志等内容。达尔克罗兹认为:人体自身就是音乐表现媒体之间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节奏、力度等表现可以运用身体来实现完成。为此,人体运动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这一发现为达尔克罗兹创立“体态律动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原则与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反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学生对音乐中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以及音乐中音色的明暗和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的感受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达尔克罗兹主张学生多听音乐,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尽量避免出现只传授知识技能,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注重这一点,就会出现学生生硬的模仿、照搬,这样极其不利于学生(尤其是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开发。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其它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是适应音乐艺术感受的需要,学生经过教育和实践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 (二)拓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后,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节奏 感。节奏感是指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并能感知节奏的能力。音乐能力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产生和发展。最初的音乐活动动机对儿童而言,比其它任何事物都要早。为此,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比较容易的。事实表明,像在莫扎特一类的音乐神童身上,三岁时就可以看到已经发展的相当高的旋律听觉和节奏感。这种音乐能力早期表现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儿童的先天素质,同样也取决于儿童出生后的生活环境。这就是说,和其它所有的能力发展一样,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和环境的刺激与启迪,可 以在相当程度上促进音乐能力最初发展。例如:在非洲尼日利亚的亚拿人中,母亲让孩子一生下来就接触音乐、舞蹈,父亲为孩子制作乐鼓,这样亚拿人便能掌握本民族的许多音乐文化技巧,像唱歌、舞蹈、演奏乐器等,五岁便能演唱八百多首歌曲,几种乐器和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所以,亚拿人个个都具有足够的音乐能力。显然,这既有天赋遗传的作用,更具有后天开发培养的重要因素。为此,拓展一个人的音乐感知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耳、眼、手、身体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例如:在儿童进行音乐游戏《找小猫》中,儿童首先要学会小花猫走路的动作,配合音乐时身体的协调性的锻炼,儿童学会唱儿歌后要一边做动作一边演唱,还要与其它儿童学会交流等等。这些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对儿童培养以上所说的能力都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储存由听觉和动感所获得的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最好在幼儿时期开始。幼儿对音乐的接受能力较强,为此可以让幼儿多听音乐,进行一些音乐游戏、舞蹈表演,从中让幼儿学会听便音乐,加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听辨能力,从而加强幼儿的节奏感、听力、欣赏能力,长大后的学生自然就具备了对音乐的正确判断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体态律动。达尔克罗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人的身体包含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感情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应该是钢琴等乐器,而应该是体态活动。第二,视唱练耳。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视唱练耳教学包括很多种练习,主要目的是学习音阶、调式、音程、和声、旋律、转调等。正如体态律动把耳朵和身体作为学习节奏的“乐器”一样,视唱练耳教学是将耳、口与身体,加上语言与唱歌等形式来作为理想的学习工具。他将培养绝对乐感、准确听觉与音准的练习与心理上的音乐敏感、记忆练习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和拓展读谱技巧。第三,即兴表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即兴表现教学,其目的是以一种想象的、自发的和个性表现的方式,发展使用律动材料和声音材料的技能,来培养学生创作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出现,为音乐教学理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为音乐教学的内容及方向明确了思路,这样有利于教师培养为学生制定整体的规划。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提出,明确了音乐教学理论中的总体目标,把音乐与其它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音乐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教学中,让学生自然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提高了整体的音乐素质。 浅析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法 于 艳(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122000) 王 娜(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122000)艺术教育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 J. Dalcroze),瑞士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脑子、耳朵或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受到训练。 达尔克洛兹在其音乐教育中主要围绕 3 个方面进行: ①韵律体操。将儿童的身体运动与感觉(主要是音乐的节奏感)和智力经验结合起来。 ②试唱练耳。 ③即兴表演。将音乐的即兴创作与儿童的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达尔克罗兹认为这3 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应综合运用。比如他教4 岁幼儿韵律体操,最初的活动是孩子随着钢琴伴奏,踮着脚在屋里走动,音乐一停止,孩子们就停止走动。随着孩子的进步,他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拍走路,当音乐的声音大时,孩子走路的步伐就大而且沉重,反之亦然;当音乐的节拍发生改变时,孩子的步伐也随之调整。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内容的要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①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入门训练; ②对幼儿身体各部分协调统一的训练; ③对幼儿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协作的训练; ④对幼儿放松呼吸和纠正的训练; ⑤对幼儿熟悉乐谱的训练,通过很形象的队形变化教幼儿识别乐谱。 ⑥对幼儿节奏的训练;

⑦对乐谱中小节及小节中重音的训练; ⑧对幼儿智慧和表达的训练,通过指挥教给幼儿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的方法; ⑨对幼儿的练耳的训练是通过动作来进行的;⑩对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要求比较严格,教师要有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幼儿在活动中汲取素材自己创作音乐,必须使幼儿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激发幼儿的思考。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对幼儿音乐教育体系最独特的贡献。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J.Dalcroze),瑞士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脑子、耳朵或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受到训练。 达尔克洛兹在其音乐教育中主要围绕3个方面进行: ①韵律体操。将儿童的身体运动与感觉(主要是音乐的节奏感)和智力经验结合起来。 ②试唱练耳。 ③即兴表演。将音乐的即兴创作与儿童的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达尔克罗兹认为这3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应综合运用。比如他教4岁幼儿韵律体操,最初的活动是孩子随着钢琴伴奏,踮着脚在屋里走动,音乐一停止,孩子们就停止走动。随着孩子的进步,他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拍走路,当音乐的声音大时,孩子走路的步伐就大而且沉重,反之亦然;当音乐的节拍发生改变时,孩子的步伐也随之调整。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内容的要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①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入门训练; ②对幼儿身体各部分协调统一的训练; ③对幼儿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协作的训练; ④对幼儿放松呼吸和纠正的训练; ⑤对幼儿熟悉乐谱的训练,通过很形象的队形变化教幼儿识别乐谱。 ⑥对幼儿节奏的训练; ⑦对乐谱中小节及小节中重音的训练; ⑧对幼儿智慧和表达的训练,通过指挥教给幼儿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的方法; ⑨对幼儿的练耳的训练是通过动作来进行的;⑩对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要求比较严格,教师要有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幼

达尔克罗兹

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内容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体态律动、视唱练 耳和即兴创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其中,体态律动为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内 容,也是整个体系的最大特色。这一教学实践的内容主要 形式为:在特定的音乐环境内,让学生集中思想,根据音乐教师的要求,以身体为道具做出与音乐相适应的动作。这 一内容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觉、知觉、感觉和音 乐记忆力、判断力,并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内心听觉”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视唱练 耳课程的要点所在,也是达尔克罗兹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任务。其教学目的即:使学生能将运动和声音的感觉“内化”。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一 片段音乐要素在内心进行默唱,以此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能力、内心想象力和内心对音乐要素的控制能力。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即兴创作”课程是 一项对后世影响重大内容。由于达尔克罗兹一直主张学 生所具有即兴创作的能力有助其在演奏音乐作品时,感 悟并挖掘出音乐作品文本之外的价值,因此,这一内容 也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自始自终贯穿的教学 内容。其教学实践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多样,经常被采用 的形式是:学生按照指挥对和声、速度、力度和艺术处理 的要求即兴演奏乐器或又两个学生一边演奏自己的乐 器,一边轮流进行对答创作。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 的启示 1、顺应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开发体态律动课程 我国的小学生多为6—12 岁。这一阶段包括人生的 儿童期和少年期。在此阶段中,学生大多表现出天真、幼稚、单纯、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受我国教育形式和教 学环境的限制,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多采 用的是“课桌式”的形式,即:教师在钢琴旁或讲台上教课,学生坐在课桌旁听课。这一形式的最大优势是便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其最大的缺陷则 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被大大削减。而处于这一 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比较好动,而在我国的教育 体制中,音乐课一直处于非主科的地位,因此学生们常 常将音乐课当作“休息课”、“娱乐课”,甚至“课堂活动课”。如此一来,音乐课的授课形式不仅没有帮助音乐教 师开展教学活动,而因此产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反 倒是垒成了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障碍。 而合理开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 动”课程正是解决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这一状况的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讨论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讨论 引言 20 世纪以来,由于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到校外社会音乐教育的借鉴推广,其影响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领域,这些先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自发地或者有组织地推广使用。将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进行比较探究,使我们能理解和掌握一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我国的音乐教学现状,将这些理念加以运用到笔者的音乐教学方法中,使笔者的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一、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的共性 (一)注重学生对音乐情感把握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他们认识到传统的音乐教育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是特别的重视,所以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非常的重视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有没有完全的融入到音乐中和对音乐里的情感的理解和享受。他们认为一个好的音乐演奏家,不但要通过音乐技能把音乐情绪表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绪加上音乐技能表现出来,使听众听后能深深的体会到你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所要给大家带来的情绪感觉产生共鸣。他们都主张从游戏入手,教学的起点都采用律动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少涉及语言,多强调节奏、旋律的即兴活动。 (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教学 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行为动作来进行教学,只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情感是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然后经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他不强调动作有多规范和优美,只重视用自己的躯体和旋律协调体现音乐中的所蕴含的情感,他把这样的行为活动称为体态律动,他的这种肢体行为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表述,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通过躯体四肢动作来表达复杂的音乐作品情绪。例如:他让学生在上课时跟随音乐的速度快速或者慢慢的行走,同时还可以加入自己对音乐理解和感受的一些情绪表达。奥尔夫引用了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同时又增加了其他的音乐元素。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读后感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读后感 “体态律动”教学理论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的,他的这个理论主要是指把音乐的学习与身体的律动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能力的目的。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我们知道,正确地把握速度是表达音乐思想的重要前提。一般说来,快速往往跟轻快、热烈、欢腾、活泼相联系;中速跟豪迈、行进、抒情、优美相联系:而慢速则跟庄严、雄伟、沉重、忧伤相联系:音乐中的各种速度都可以通过老师用钢琴即兴伴奏的中速,快速和慢速音乐,让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器乐”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 通过体态律动可以表现音乐的力度与音乐的激动和平静的关系。比如:大幅度的指挥动作表现很强的力度,并体验这种力度表现音乐的激动、悲愤、昂扬的情绪:小幅度的指挥动作表现音乐轻柔,平静的情绪;慢速与强的力度常常表现庄严、悲壮的形象。例如:《向着新世纪诉说》的结束乐句。慢速与弱的力度常常表现安谧、宁静、抒情、沉思的形象。例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快速与强的力度往往表现坚定果敢,不屈不挠的群众形象。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快速与弱的力度,往往表现轻巧、敏捷、诙谐的情绪。这些速度与力度的结合都可以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来体验。 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在音乐中,节奏犹如音乐的骨骼,是音乐表现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音高固然重要,但音高只有节奏组合起来,才能塑造形象,表达感情。音乐的节奏也能够在人

体的肌肉运动中找到相应的体现,因为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载体,所以按照不同节拍行走,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不同节拍行走,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不同节拍的强弱规律和基本特征,使之对音乐的节奏、韵律做出轻松的身体反应,这是把握节奏的外在表现。通过这些有节奏的动作,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引导学生感觉音乐的声音是流动的,音乐的进行是起伏变化的,使学生对节奏认识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对时值性的机械运动。 体态律动与音乐欣赏相结合。体态律动是聆听者对音乐的即时反应,不是强调音乐作品的材料和结构,而是注重情感状态及其变化,并通过动作的模仿具体地再现音乐状态。例如:旋律的高低,可用身体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当听到低音时,双手放在下方,身体微向下倾,当到中音时,双手自然运动到胸前,听到高音时,身体向上伸展,脚尖踮起,双臂向上展开,当然这种律动是非程式化的,聆听者尽可能沉浸在对音乐的体验之中,让动作自然流出,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音乐情绪的自然发展。同时,节奏的刚柔,音色的明暗及调性的变化都可体态律动以通过身体的动作反应。 体态律动教学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情感思维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既是一种学习社会交往的游戏,又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 普陀二中钟碧兰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中小学生视唱练耳中的运用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中小学生视唱练耳中的运用 摘要 作为音乐教育当中一个及其重要的教学活动,视唱练耳教学兼具理论性和技术性,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基础性和特殊性作用,它不仅仅要求掌握牢固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还应通过构建音乐思维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理解与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提高音乐的综合素质能力。它所涵盖的内容涉及音乐的多方面,对音乐各学科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学科从起源到发展再到推广应用的历史进程;接着介绍了在改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和建树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形成、组成及其特点;具体分析了视唱练耳对于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目前的教学实际探讨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视唱练耳当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中小学;视唱练耳;达尔克罗兹

目录 一、前言 (1)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概述 (1)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形成 (1)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组成及特点 (2) 三、视唱练耳对于中小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 (一)培养和训练节奏感 (2) (二)培养音乐记忆力 (3) (三)培养内心听觉 (3) 四、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视唱练耳中的实践 (4) (一) 逐步加线读谱法 (4) (二)视唱中节奏与音高的快速反应练习 (4) (三)视唱时的体态律动 (5) 五、总结 (5) 参考文献 (6)

一、引言 在音乐院校之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视唱练耳了,而且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研究生阶段,他都是一门必修课程,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全面的音乐能力,包括:唱、听、读、写、同时他还会教授一些关于音乐知识的实用技巧给学生。 把视唱练耳课最早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的事是在1795年的时候,巴黎音乐学院开始的。而且,这门课程对于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引起了当时的一些音乐教育家的重视,并且,根据这门课程制定了系统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最后成为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二十世纪初清朝末年的时候,我国才开始视唱练耳教学,当时主要被用于学堂乐歌的学习,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留学热潮时期,因此,以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沈心工为代表,聘请了日本的铃木米次郎在中国的新式学堂开设乐歌课程。在1927年的时候,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成立,并且设置了视唱课程、练耳课程与默谱课程,并且把他们定位为基础课程,但是,这个时期的视唱练耳教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练耳课的训练方式是以默写的形式为主,直到新中国成立,视唱练耳课程课程内容才逐渐发展为以视唱为主,听音为辅。通常视唱上的乐曲都以单声部为主,这对于学生的多谱号视唱能力和移调能力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帮助 [6]。 这几年,在音乐核心期刊上随处可以看到关于视唱练耳训练与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然而却很少见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中小学生视唱练耳教学培养与训练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文章。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概述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形成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视唱练耳教师,在瑞士十分的有名。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思想上承袭了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Pestalozzi,JH)的教育哲学思想,因此对于子女们对学习艺术的兴趣都持以支持和引导培养的态度。达尔克罗兹在母亲的支持下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音乐天赋,并且一直在努力。他在27岁的时候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开始担任和声与视唱练耳教授,他的著作《节奏、音乐和教育》就是在这一时期撰写成功的。 在日内瓦音乐学院的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发现他的学生几乎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音乐产生情感体验的,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音乐的形式均是机械的数字化形式,学生们的内心对于音乐的节奏所带来的律动感和表现力毫无感觉,这样的教学形式之下,学生就算演奏能力极高,也很难将音乐所具有的美感表达出来。一部分学生平时走路的时候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但是在演奏乐曲时对于速度的掌握情况却不是很好;一些学生的音乐素养很好,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身体会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而不断的摇晃并且做出不同的表情,而当音乐的力度、速度出现变化的时候,他们也会下意识的随着节奏的变动改变动作并且打出节拍。对于这个发现,他总结为人的身体也可以是不同的乐器,并且是最好的。在此后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他开始对身体与音乐节奏的结合进行探索,并且以听觉、视觉为基础创造了相应的姿势和动作,设计出身体运动配套音乐各个要素的一个练习。并且在课程中引入即兴创作教学,让学生尝试将内心的音乐感受转化为可以听见的音乐。最终形成了一个主要内容是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的全新的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概念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概念 1.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内涵 体态律动这一概念最早由达尔克罗兹提出,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对于身心发育健康的幼儿来说,在听到不同的音乐后,会本能的产生有韵律的身体动作,这是幼儿在内心对音乐有一定领会后,产生的与音乐节奏相适应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身体有韵律的动作表现出来,就是体态律动。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体态律动就是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感知,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的行为。体态律动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别欣赏能力,增强幼儿的身体节奏感,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增强幼儿的信心,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2.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在20世纪的中期开始引入我国,主要以舞蹈教育和幼儿律动教学的形式进行开展,在理论研究上主要以教学实践和应用探索为主,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理论。 目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实践探索主要是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主要以幼儿和中小学生的音乐培训为主。在幼儿舞蹈教学上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较为缺乏,曹静雯在《简析律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价值体现》一文中,只是针对律动的概念、律动在幼儿舞蹈中的价值进行了简要阐述。穆田恬《体态律动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从认知基础、秩序美感和情感表现等方面对体态律动教学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分析了体态律动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从当前的推广形式和师资力量建设看,推广形式较为单一,师资力量建设不足,尤其是在高校教学中缺乏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理论的推广实践。由此不难看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实践经验和研究理论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在我国的推广发展。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总结版)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本文由当代流行唱作天王朱习爱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文名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外文名 Emile Jaques-Dalcroze 1900年 一个音乐教学学说 又称 体态律动学教学法 基本情况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

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教育思想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