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2、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3、中职学校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4、问题导学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5、高中政治教学的革新与变化

全文总字数:11123 字

篇一: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想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自我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可为接下来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得体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这也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并在实际教学中感染、引导学生。这样会给学生树立学习的道德标杆,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发挥出政治课程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课时,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使学生意识到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必要性,以及师生情谊对于自我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自我定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这样才能打开更好地教育学生的大门。教师应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质量,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道德素质的提升程度。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时,教师就可针对“师生交往”这一课题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发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情感引导,实现德育渗透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全力投入,不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情感引导,在教学工作中融入更加丰富的情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感染学生,使学生意识到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于自我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发自内心地关怀学生,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教学意见、建议,而后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年龄特点,

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重视细节引导,落实德育

初中政治课程涉及的德育内容较多,政治教师必须做好自我定位,积极落实德育渗透工作。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应将德育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两者实现有机结合。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一课时,就可将与之相关的时政热点事件引入课堂。以讲解时事政治的方式加强德育渗透,能够避免教学陷入空洞的说教,会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达到以细节育人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会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愿意主动接受教师所传达的德育内容,从而大大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能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使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及成长需求。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的内容时,可将与国家发展有关的视频、图片及音频等展示给学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

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可以事先搜集相关材料,应以正面材料为主,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穿插相关图片或将其制作成幻灯片播放,结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字数:1904

篇二: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摘要:高中政治教育要在学生的思想与实际生活中凸显三观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要在鲜明的价值观教育下展现出当代高中生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先进的思想理念,与社会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关键词:高中政治;社会实践;发散思维

一、从理论到理论指导实践的跨越需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任何一种理论的学习都要有丰富的印证材料进行逻辑证明和验

证说服,任何一项理论指导都要有丰富的实践并被反复验证,才能构成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内部逻辑,从必要条件出发进行说明是常用的验证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偏重于纯粹的理论学习,就很难对理论的内部逻辑和现有体系形成较为清晰的系统认知,从而产生混淆或疑惑;学生如果偏重于对印证材料的积累而不关照完整的

理论体系,就会对课本中的理论认识产生偏差,甚至是误区,常常表现为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死钻牛角和不认同。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的实例基础上重点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引导和论证教学,这一过程也需要学生依据事实自觉提炼共同因素等进行抽象陈述和完善证理依据,并通过常用的认识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最终完成对理论的具体认知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依据就是丰富的实例和对实例的分类与比较,然后发现其固有的联系或生成规律的条件和影响要素、表现出来的特征,甚至是发挥作用的范围与制约因素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辨析和严密推理,促使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理性,同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理性思考,完成对理论和生活的再次认识和准确陈述。学生从一定实例或者一定理论出发形成对生活的再认识,是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与学习背景下展现出的发散思维的特征和魅力,即鲜活的生活实例和永远充满活力的政治理论体系。学生任何一次发散思维的展现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明证,这对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高中生形成理性认识、提高改造两个世界能力的关键途径;凡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充分的联系并活跃展现出来的验证过程就是发散思维展现的过程。

二、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必须注重学生思维潜力的拓展

任何一个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论实证过程是在已知感性材料的引导下学生对所有材料的感知、归纳与分类,这需要学生通过

联想和想象,综合分析得出验证结论和反馈认识。在大量纷繁复杂的筛选、抽象等思维拓展下,学生理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会被无限扩大并延伸下去,学生能够从最初的理解能力转变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应用能力,即分析现象、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梯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潜力会随着感性材料的不断积累和理论体系的不断增长而得到提升,以此形成独特的抽象思维习惯和思维性格。在这一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深刻构建学生的思维性格,甚至是学生人生的发展程度。1.学生心理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内涵。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在每一项活动中都有鲜明的指向性和个性化特征。教师要把政治教育与管理同时结合起来,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实现对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分层教学和过程性评价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提升效果,延展性评价和学习性格的评估能促使学生对自我思想进行改造。此外,学生富有代表性的经历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认同事实是构筑学生认识

的基础材料,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在教学中,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和两个世界的改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使命感的感召下,学生会对政治教育这门课程进行深入研讨,最终形成自觉、主动学习和改造自己的思想基础,这是政治课教育最富有创造意义的地方,也是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2.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进一步升华。对学生来说,创新是独立思维展现出来的一种形式,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就很难在各种辨析与逻辑中理清论证思路,也很难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在政治教育中常常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思考和衡量,实质是促进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变化和思维梯度的矢量控制。没有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政治教育课堂和没有出现质疑声音的课堂是没有创

新思想的课堂,也是没有活力的教条式课堂。高中政治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哲学思维的充分辨析和内涵的丰富再现。

三、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必须源于对实际生活的体验

知识巩固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完整系统的感知与体悟能力

的提升。如果教师教学没有了生活实际作为源泉,课堂很容易变成“唯书本”的僵硬教条,没有了真实材料作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教学就是空中楼阁,学生的学习云里雾里、不辨所以,教学没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实际生活最能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意味着实际生活中有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抽象能直接提升学生认识水平,拓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反复性验证和多元化思考是最能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方法,一切实践都可以是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甚至是理性思维的工具,并在极深和极广的程度上不断验证真理的正确性与生命力。总之,教师通过延伸拓展政治课堂教学中教育思维的梯度,能够让学生不断感悟发散思维的创造力和辨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艺.让学生掌握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高中政治课教学培

养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思考和探索[J].科学咨询,2004,(12).

[2]李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3]周宁,梁海樵.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7,(01).

本文字数:2657

篇三:中职学校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职学校政治教学面临的问题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自制力及科学的学习习惯。而政治教材中的理论性、文字性内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常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低下。同时,许多政治教师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价值。这不仅不利于良好教学质量的获得,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另外,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也是中职学校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学生纸笔测试成绩仍然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依据。

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大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学习效果不佳,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面对这样的现状,中职学校政治教师需要及时优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二、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许多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之所以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热情会消失殆尽,知识基础会愈加薄弱,进而影响其整体学习效果。因此,中职学校政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政治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将教材中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和知识点以趣味十足的漫画或动画短片的形式进行阐释。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也更加轻松、高效。长此以往,学生能够感受到政治课程学习的乐趣,会尝试自主理解与学习新知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等对政治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彰显政治教学的趣味性。

2.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政治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理论知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之中。这样既能够体现政治课程学习的实用性,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实现教学生活化,可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及知识的实践应用途径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促进他们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生活实践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政治实践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科普周”“道德模范我先行”等校园活动,积极宣传思想政治理论与法律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提供助力。3.改进课程评价模式。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教与学的发展指明方向,推动教学工作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传统的政治课评价大多以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复习的,需要记忆和书写的内容较多。这样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职学校政治教师需要改进评价模式,要使评价形式、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除了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外,教师还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出勤率、课堂学习态度、日常行为规范等,特别是要突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这样才能使课程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也可以增加评价主体,让其他科任教师及学生等都参与评价,通过对多方评价的综合分析和考虑,

尽量得出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政治教学,而且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本文字数:1778

篇四:问题导学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问题导学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不断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的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本文从三个角度剖析了“问题导学”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其一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开展“问题导学”;其二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合理开展“问题导学”;其三为立足开拓学生思维,灵活开展“问题导学”,希望通过研究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并将高中生的政治学习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1.引言

“问题导学”即为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部分知识要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并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设立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开展自主思考与探索,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而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随

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问题导学”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逐步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1]。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开展“问题导学”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热潮中,学生主体地位被日益强化。在这种视角下,教师逐渐退至幕后成为“导演”,而学生逐渐登上台前成为“主角”,而在“问题导学”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则能够强有力的吸引学生自发参与政治课堂,在其中发掘问题,并踊跃解决问题。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难以界定劳动产品以及商品的概念,则可以适当的引入“问题”,避免死板的讲解名词概念造成学生的费解。具体来说,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某牧民在牧场上养殖了羊群,那么这些羊群产出的羊毛是劳动产品还是商品呢?”学生对于该问题能够清晰的回答“羊毛是劳动产品”,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该牧民家中用不完这些羊毛,所以把剩下的羊毛运至市场上销售,那么销售的这些羊毛是怎样的经济性质呢?”此时学生就会意识到后一问中的羊毛不同于前一问,它具备着商品的价值,进而通过问题清晰的认识到劳动产品和商品存在的不同[2]。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提问之后务必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使得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具备更加清晰明了的逻辑和思路。

3.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合理开展“问题导学”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很多教学体现着“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等特征,使得学生无法客观的领悟其原理,认为政治是远离生活的,进而将政治学习看作一项必修任务。然而剖析其本质,政治却是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中的每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确保自己成为合格社会人。而高中政治教学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务必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合理开展“问题导学”,进一步使得学生感受到政治与生活的关联。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诚实守信”的内容时,可以针对现阶段出现的“疫苗事件”提问如下:“疫苗事件”为何可以在整个社会造成震惊?脱离了诚信的市场经济还能够健康发展吗?同学们,除了“疫苗事件”还有哪些不诚信事件?从“疫苗事件”来看,你觉得市场经济运行完全受控于市场调控吗?教师可以通过上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

充分讨论,通过讨论引发学生认识到市场调控具备的局限性,同时对“诚实守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总的来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开展“问题导学”,可以有效缩短政治学科和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

4.立足开拓学生思维,灵活开展“问题导学”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开拓学生思维,灵活开展“问题导学”,通过引入问题不断发散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并为传统的沉闷课堂注入活力,并基于提问强化师生互动,营造活跃学习气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依据政治教材和授课计划开展提问,利用问题将

学生逐步吸引到课堂中来,并利用步步衔接的多次提问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在多次提问中,还要注重问题之间难度和深度的递增,以“阶梯式”的提问不断开拓学生思维。同时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清晰的发现学生学习难点所在,进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5.结论

“问题导学”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思路,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工作能够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在政治教学中,问题导学可以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姜彦辰.高中政治教学应重视“问题导学”[J].新课程导

学,2015(21):39.

[2]薛佳佳,刘凤卓.“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9(03):124.

本文字数:2232

篇五:高中政治教学的革新与变化

高中政治教学的革新与变化

【摘要】为了可以有效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本文需要正确看待高考改革的重要性,寻求合理措施来推动教学改革,要求构建高质量的政治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高考选课指导

一、新高考下高中政治学科的变化

在新高考背景下,无论是学科设置、录取方式还是考试形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革,对于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提升政治学科地位。以往高考环境下,政治学科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加之填鸭式教学方法,极大的抑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逐步丧失对政治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选择理科,未来社会就业时可以获得更多选择,就业面更广。受到这种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将精力投入到理科知识学习中,政治学科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便是文科生,面对语数外三大学科总分450分带来的强大压力下,政治学科逐渐边缘化。而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只有在学业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统一的高考,并且将学业考试作为考试录取的主要参考依据。受到新高考理念影响,政治学科的地位随之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随之提升[1]。另一方面,强化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多数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知识主要是为了在高考时获得高分,考上理想大学。但是,部分教师却对知识传授缺乏足够重视,即便为了应付上级考察而开展德育教学活动,但是却很少深层次挖掘和发挥政

治学科的德育功能。新高考背景下,2017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内容中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等内容。学生的政治认同,则是公民在社会发展中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基础所在,在凝聚中国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二、新高考体系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善措施

(一)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推行选课走班制

在新高考体系下,高中政治教学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革,如何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对现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和完善是必然选择。推行选课走班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摒弃传统课堂单一教学模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便于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现自我,对于学生的素质能力显著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同一时间,可以将选择同一课程学生集中在一起授课,有助于新高考下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引入实际生活的时事政治内容,构建生活化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搜集和整理生活中政治素材,可以将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同时,结合政治学科时政性特点,借助互联网整合信息,拓宽教学空间,列举实际案例来调动学

生学习兴趣。在分析实际案例过程中,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自觉知法、懂法、遵法,在法治意识下学习和生活,对于后续社会发展意义深远。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政治知识,赋予后续政治知识持久学习动力,享受学习中的乐趣,在提升政治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推行选课指导,彰显学生个性

新高考下尽管为学生缓解了应试压力,并且获得了自主选择权利,但是具体的选择标准和课程本身了解却不充分。对于此类问题,多数学生却未能深层次思考问题,选课过于盲目、随意。选课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这就需要做好选课指导,通过组织讲座和培训活动,促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彰显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四)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作为课题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正确看待新高考带来的挑战,正确看待政治学科教学重要性。政治教师除了讲解教材内,容同时,还要联系实际生活,分析生活和学习之间潜在的联系,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身看法和观点的同时,更加高效的学习政治学科知识。与此同时,发挥政治学科德育教育功能,

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体系下,推动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借助互联网整合教育资源,将时事热点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高效的学习政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润华.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政治教学的调整分析[J].课程教

育研究,2017(23):95.

本文字数:2277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政治学科中倡导的价值观 政治学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课程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包括民主、法治、平等、公正等。这些价值观的传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觉醒和道德素质培养。例如,在讲解法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性,进而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启发和道德教育的渗透。 二、教师的德育示范作用 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师的德育示范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示范行为,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要以身作则,强调诚信、敬业、责任等价值观,让学生知道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底线和原则。 三、教学内容整合的德育渗透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例如,在政治课堂上,讲述“道德建设”,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到维护社会道德不是单纯依靠法律和制度,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个人都有道德自觉和责任意识。 四、课外活动中德育的渗透 通过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政治教学中,可以利用政治实践、模拟联合国等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责任意识等道德素质。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教师应该通过传授正确的价值观、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政治教学中。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政治知识,也有了健康的思想和道德素质。

浅谈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工作在中学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思想道 德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在中学阶段平稳度过。如果说,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是 从宏观上开展,那么每一堂课则起到了配合和载体的作用。而思想政治课在这方 面的作用体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德育;契机;渗透 每次高考季的结束总是伴随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情景上演。尽管我们一 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但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仍旧无法摆脱“分数论英雄”的陈旧观念。于是由于整个环境中思想教育的缺失,孩子们的内心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当他们出现了问题,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时,学校、教师、班级又给予了他们什么。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德育工作在中学教育中是 多么重要。 当每个人的人生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进入到中学时代时,一切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一特殊时期,学校有责任、有义务通过 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平稳渡过,而且生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更有意义。 如果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从宏观上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那么每一堂课 上的教育过程就要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在这方面思想政治课 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对这一点的体会颇深。下面, 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责任感。教师的信念和 坚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要适时应用教材和时政热点,有效对学生进行思 想教育。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日常教学 和生活中做好学生道德的榜样,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比如: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想让你对人生、世界的看法深刻得影响到学生,那么就必须具备博学的知识,使你的课堂从此变得生动有趣,使你站在讲台的那 一刻从此变得光芒四射。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迷茫的 内心在你的引领下,能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因此,要把政治教学正 真打造成德育的平台,教师自身教育的理念和素养极其重要。 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提升课堂教学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决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和辅导资料来设计课堂 教学,而是要在知识构建的基础上,根据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挖掘 其中的德育渗透点。及时用事实来进行教育。这不仅让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而且 也更有深度,真正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比如:在讲到“劳动者就业问题”时,除了让学生领会书上所涉及的知识点外,完全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就“如何择业”这一内容展开讨论,拿出一份适合自己 的职业规划,从而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就业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再比如:哲学中提到价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即“属性”和“被需要”。这时完全可 以抓住“被需要”这一点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自己 将来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才能活出价值,生活才有意义。从而激发他们更加懂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2、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3、中职学校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4、问题导学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5、高中政治教学的革新与变化 全文总字数:11123 字 篇一: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想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自我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可为接下来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得体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这也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并在实际教学中感染、引导学生。这样会给学生树立学习的道德标杆,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发挥出政治课程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课时,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使学生意识到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必要性,以及师生情谊对于自我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自我定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这样才能打开更好地教育学生的大门。教师应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质量,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道德素质的提升程度。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时,教师就可针对“师生交往”这一课题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发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情感引导,实现德育渗透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全力投入,不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情感引导,在教学工作中融入更加丰富的情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感染学生,使学生意识到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于自我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发自内心地关怀学生,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教学意见、建议,而后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年龄特点,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课题研究报告(思想品德)

“学—导—行”思想品德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教材融思想性与人文性、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教育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为一体,既有认识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又有能力、觉悟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特别是初中教材,尤其是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国情、法律的要求和提高其行为能力,具有针对性。但要取得更大实效性,达到真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的,在教学中没有学生以“主人”姿态积极自觉地参与,四方面品质教育是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当然更不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魏书生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利用学生脑子里上进的火花去推动他大脑机器的运转,是一种节约能源的好办法。”我们结合自身任课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学—导—行”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为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作朋友,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展开奋飞的双翼,也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开展了“学—导—行”

思想 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思想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环境下,进行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在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教学思路、方法、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贯彻落实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传达的相关精神,即思想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精神,我院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改革。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如何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全过程,需要下功夫深入挖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思想教育需要从“小思政”走向“大思政”的全新格局。结合我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运用德育的科学思维,对专业课程教育体系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的课题研究。以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协同联动的育人模式,推进《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合作,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的可循路径,实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优势叠加,实现教学与科研统一。在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教学思路、方法、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研究和探索。 1“课程思政”教学思路与方法

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讨

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研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深入推进,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如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在推行政治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忽略实践活动;等等。这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素质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落实得不够深入的问题。政治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中。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念;高中政治;教学渗透 1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如今,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文化与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越来越多,高中生身处其中,难免会受到影响,出现认知、观念或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情况。对此,教师需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展开培养,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应用立德树人理念具有以下价值。 第一,能够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说明了立德树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教师将立德树人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毫无疑问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支持和推进。 第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说到底,政治是一门教导学生“做人”和“做事”的学科,为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教会学生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各版本教材在编排时,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

师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时,带领学生探索此类文化,挖掘其“德”之内涵,是对文化的继承,能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2当前我国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忽视了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社会各界人士,甚至学生本人,都认为考入理想的大学是最终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要面临巨大压力。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但仍有部分老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政治学科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学生在缺乏实践活动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和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甚至出现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德育教育的疏忽,致使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是课堂实践内容过于理论化。从当前的政治教材来看,教学内容并没有过多地体现出时事政治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他们甚至将政治学科的学习简单地认定为背会理论知识就能取得高分。 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策略 3.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以往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然而,政治学科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从而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全面剖析教材,不能只关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最后,要丰富和优化教

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树人的渗透策略探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树人的渗透策略探 析 摘要: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每个新时代高中生都应该具备的内在能力品格,也是引领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的第一要素,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中要想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完善,必须夯实德育树人的思想根基,将政治课程与德育工作有机整合,让优质的道德思想厚植于学生的精神视域,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宏伟抱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德育树人;渗透策略 引言 教师加强落实德育树人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也能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德育修养以及实践精神,是时代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应该将立德树人思想作为教改根基,全力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加强应用信息化教学措施,全面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思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追求的正向发展,从而在政治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树人理念。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树人的渗透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师德师风,营造和谐的德育树人氛围 在将德育树人思想渗透于高中政治教改工作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虽然高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想价值观念都逐渐趋向成熟,但是其潜在的意识层面,仍然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以超高的道德标准树立师德典范,以热情洋溢的精神面貌开展政治教学工作,不但可以言传身教地向学生播撒德育的种子,也能有效唤醒学生内在的向师性,激发学生参与政治课程德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德育树人在政治教改中收获理想的渗透成果。

因此,在德育树人思想引领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主导和表率作用,全力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德育树人氛围,这样既可以 向学生传播德育思想,也能担当政治教学的德育树人重任,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 的精神品质。具体的教学实践路径主要有以下两条。 第一,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该多向学生展现良好的师德师风,比如采用风趣 幽默的教学语言,时刻坚守教师的职责和道德底线,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政治课程以及德育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感 染下,自主模仿和学习教师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涵养学生明礼诚信、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等精神品格,充分发挥教师在渗透德育树人思想过程中的榜样和表率作用。 第二,教师以自身师德师风促进德育树人理念与政治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 还应该秉持以生为本和公平的原则,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态度,实施激励 性教学手段,比如在学生主动阐述个性化观点和思维亮点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 最大的肯定和认同,赞赏学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尤其是对德育学习兴趣低迷的 学生,教师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认可,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 识和进取精神,也能有效消除德育树人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阻力,从而 让教师成为学生德育修养与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领航人。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学资源,完善德育树人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教学之所以是渗透德育树人思想的最佳平台,主要得益于政治课程 中优渥的德育资源。但是从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未基于德 育树人理念开发整合政治课程资源,课程中潜在的德育元素无法在教学中切实表 现出来,致使德育树人思想的有效性被严重削弱,学生德育素养和政治核心素养 的培育实效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渗透德育树人理念时,应该紧 密依靠课程优势,深入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这样既可以使德育树人内容 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也能保障德育元素无缝渗透到政治教学全过程中,从而使学 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得到科学有效的构建和夯实。教师开发和利用政 治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时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五育”教育渗透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五育”教育渗透 研究 邮编:362011 摘要:“五育并举”为高中思政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构建了一个新的思想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在思想上形成强有力的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思政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思政工作的中心位置,对教学方法和育人策略进行优化,突破传统教育的缺陷,使高中生能够长期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和启发。 关键词: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五育融合;实施策略 以传统五育思想为根基,将新的五育观念与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以此为切入点,探索与中国梦的实现相适应的思政教学方式,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与我国的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必然选择。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施中,五育融合的有关教育原则也要体现出来,并与日常的教学行为相结合,才能确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五育融为一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构建协同化育人队伍,统筹推进全员育人 充分利用好老师的导向作用。在课堂中,老师是主导,引导着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主动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全面的认识,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认真、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对教学的重点和难度进行清晰的界定,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此同时,老师要以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为依据,对思政内容展开整理和融合,把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精确、具体的教学语言,把困难的东西变得简单,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一直坚持下去。教师要以学生的教育需求为依据,创造出与学生相适应

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等到发展。而这一系目标的实现需要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努力和密切配合。 一、学校德育的任务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德育目标”同样给我们这样的信息: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德育放在第一位。因为德育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为“谁”服务的问题,也就是政治方向问题。如果教育者只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而忽视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可能培养出“危险品”的。爱国主义是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党和国家兴办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接班人,能更快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初级阶段的共同奋斗目标。 《思想政治》是一门融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兼知识传播和品德感化于一身的学科。课程的内容系列,都在一点一滴地构建学生良好的品德,《思想政治》课是实现德育课堂主渠道作用的第一渠道。 二、教师应当提高对“德育渗透”的认识,使教育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整个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为适应变化发展的需要,政治教材也经常性地变化,更何况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前提。根据笔者多年在学生德育和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媒体获得的信息,认为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德育素质的某些欠缺,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一切为了孩子”是绝大多数家庭普遍的持家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许多学校的工作宗旨。这种把“孩子”、“学生”个人成才作为终极目标的思想,指导家长的教育和学校的工作势必强化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如果家庭,特别是学校能够把办学的终极目标定位到为民族的繁荣、为国家的振兴这个层次上,并经常性地用这种观点去陶冶学生,那么,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强化必定有积极意义。笔者认为,在“天下并不太平”,国际形势动荡、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青年学生对“国家”和“民族”观念的淡化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人才流失问题”已经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据“天基人才网”6月6日发布的消息说:现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毕业生的82%和76%去了美国。而从过去情况来看,学成归来的仅15%左右,其余的都成为“洋人”了。据此,有人说清华和北大是美国的预备学校!从这种现象来分析,当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就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没有得到巩固。再如,学生信仰宗教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挫折问题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