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

(课程代码:12340)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性及其内容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2.个体的整体性

个性的整体性指的是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社会性

个性的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调控系统

(1)个性的调节系统

个性调节系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 ,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其个性也就越成熟、越稳定。

(2)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调节系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志向、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它是以个体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3岁以前,儿童逐渐出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但是,这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是混乱而零散的,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还在逐渐发生之中。到了幼儿期,调控能力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儿童心理过程的协调者。幼儿末期,儿童开始能够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进行活动,调控能力逐渐提升。此时的儿童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过程具有了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二)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新生儿和婴儿的思维、记忆、注意等心理过程富于变化,其情绪情感也是如此。婴儿的无意想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活动不稳定、受外界影响、无目的的特性。

(三)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新生儿即存在气质类型的差异。到了幼儿期,儿童个性特征的差异更为明显了。同时,在智力和能力方面,儿童的特殊能力和智力差异也开始表现出来。

(四)心理活动能动性的发展

能动性将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兴趣和爱好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在自我意识方面,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直接受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3-6岁的儿童已经在自我评价及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差异。

三、学前儿童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

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和态度,主要包括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以及外部事物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具有分离感和同一感两个特征。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一)自我感觉的发展(0-1岁)

自我感觉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儿童自我认识最主要的方面是对自我形象的认识。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与言语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在自我意识萌芽以后,儿童了解到自己是一个简单的评价,这时的评价内容还比较单一。

三、儿童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

1.从依从性评价到独立性评价

在幼儿早期,儿童对自身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对其的评价,儿童经常是盲目相信成人的评价,自身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4岁左右的儿童大多都是从个别的方面来评价自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到5岁左右,儿童的自我评价角度更丰富了,6岁的儿童则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3-6岁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基本都是对外显行为的评价,还没有表现出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到了6岁左右,才开始出现“由外向内”评价的过渡表现,但这只是一种倾向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4.从情绪化评价到理智评价

儿童在幼儿早期的自我评价往往具有很强的情绪色彩,而不是从客观事实出发。从4岁左右开始,儿童能够初步根据某些简单的行为规则来进行比较理智的评价。

(二)自我体验

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到较强烈的内心体验

儿童自我体验的表达与其言语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幼儿早期,儿童基本上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其内心的体验。4岁以后,儿童开始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2.从暗示性体验到独立性体验

成人的暗示在儿童自我体验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暗示的影响将逐渐减少,儿童趋于产生独立性体验。

3.自尊的出现

自尊是个体基于其对自身的价值评价所产生的自我体验,它源于亲子互动。一般来讲,儿童在4岁左右开始出现自尊,此时,儿童往往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对自己的评价和描述也比较零乱。这主要是由于此时的儿童还不能对自身做出整体的评价。随着年齡的增长,儿童的自尊也处于发展之中。

(三)自我控制

1.从他人控制到自己控制

幼儿初期的儿童自我控制水平很低,往往需要成人的干预才能抵制外界诱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他人控制向自己控制转变。

2.控制策略的发展

控制策略是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使用简单的策略进行自我控制。

3.儿童自我控制与父母控制特征

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往往受到其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儿童在父母控制下所形成的自我控制特征在其后期的自我控制发展中比较稳定。

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指的是个体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个体在活动水平、情绪反应、情绪控制和注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气质主要有三个特点:

首先,气质具有天赋性。

第二,遗传性。

第三,稳定性。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传统的气质类型有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

研究者们运用统计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将儿童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

(一)容易型

大多数婴儿属于这一类型,约占托马斯、切斯等人全体研究对象的40%。

(二)困难型

这一类婴儿人数较少,约占10%。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

(三)迟缓型

约有15%的被试属于这一类型。

以上三种类观只涵盖了约65%的儿童,另有35%的儿童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

三、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一)儿童气质类型具有稳定性

很多研究证明,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气质中的些成分,比如社交性、易怒性、歌感性和活动水平等,在其整个学前期甚至成年早期,都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二)儿童气质类型的变化性

虽然气质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基础,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首先,气质会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于神经兴奋性随年龄波动。神经兴奋性强的时候,儿童的话动水平也比较高。随着儿童的发展,儿童早期的行为也会被重新整合为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

四、气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研究表明气质对儿童认知发展情绪控制和行为调节等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不尽相同。

困难型婴儿的父母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早期教养和亲子关系的问题。

对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顺其自然”。

如前所述,婴儿的气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惯常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构成性格的特征主要有四种:

第一,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上;

第二,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行为的调节上;

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受情绪影响的程度上;

第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的认识活动上,包括感知想象、记忆和思维四个方面。

性格和气质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二、最初性格的萌芽

幼儿的性格是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在婴儿的环境中,最主要的客体是照顾他的成人。

一般来说,母婴关系在婴儿性格的萌芽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气质差异对婴儿性格的萌芽有所影响。

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对幼儿性格的最初形成有重要意义。

三、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

个性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好动

幼儿总是不停地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并不因为自己的不断活动感到疲劳,而往往会因为单调的活动而厌倦。

好动的性格特征,在幼儿期逐渐和其他品质相结合。

(二)好奇、好问

好奇心导致思考和探索的倾向。

幼儿的好奇心和成人的榜样与强化有密切的关系。

幼儿好奇、好问的特征,如果得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发展成为勤奋好学、进取心强的

良好性格特征。

(三)好模仿

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和他们的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模仿可分为动作的模仿和智力的模仿。

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

(四)好冲动

幼儿性格的情绪和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易变化,自制力不强。

幼儿的思想比较外露,喜怒形于色。

幼儿虽然有许多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是,独特性是个性的基本要素,每个幼儿仍有个人的性格特征。

随着年龄增长,性格的典型性将发生变化。

课后复习题

1.个性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个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3.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有哪些特点与规律?

4.学前儿童的气质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对早期教养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5.学前儿童的性格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与表现?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一)先天气质差异(出生-----1岁)一一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个人特点的差别,这种先天气质类型的差别作为孩子间的差别而存在,同时又影响着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成为孩子个人的特 点。b5E2RGbCAP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一一在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差异的基础上,在3岁左右,,在与父母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孩子出现了较明显的个性特征的差异。plEanqFDPw (三)个性初步形成(3---6岁)一一幼儿期,儿童心理水平逐渐向高级发展,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及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DXDiTa9E3d 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的意义 (一)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成为儿童以后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在下面 各节逐一论述。RTCrpUDGiT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基本特征: (一)界定: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其周围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两个基本特征: 1 、分离感一一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与他人不同; 2 、稳定的同一感一一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的存在的,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一一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 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德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初级形态; 5PCzVD7HxA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一一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儿童对自己的认识更重要的方面是对自己形象地认识。“镜像试验”说明, 15个月以后的孩子,他们能对着镜子直接指岀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说明他们已经明确地认岀了自己。jLBHrnAlLg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语言的发展相联系的,2---3岁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主要标志,经常会使用“我的”这个词,并逐渐地使用“我”这 个词表达自己的愿望。XHAQX74J0X

(完整版)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 生理成熟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 4 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 2 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 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11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主题11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简答与论述 1. 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有何表现?如何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对其进行教育? 四种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具体表现: 胆汁质: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多血质: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但不够耐心。 粘液质: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缺乏激情。 抑郁质: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沉,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独、行动缓慢。 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①幼儿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②幼儿气质具有个体差异;③幼儿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2.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有何特点?影响学前儿童性格的因素有哪些? 婴儿性格,萌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群性;②独立性;③自制力;④活动性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喜欢交往;③好奇好问; ④模仿性强;⑤好冲动。 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①遗传的作用;②家庭的影响;③幼儿园教育的作用;④社会环境的影响;⑤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3. 学前儿童能力的差异性表现在什么方面?试举例说明。 学前儿童能力的差异性表现在:①能力类型的差异,如有的儿童绘画能力强,有的儿童讲故事的言语表达能强;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如同样的言语表达能力,不同的儿童言语表达的水平是不一样的;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如有的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在早期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能力,但是随着儿童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的教育不断影响,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在后期有了出众的表现;④能力表现性别的差异,如男童在空间辨别能力明显好于女童,而女童在言语表达能力方面普遍好于男童。 4.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发展表现出何种趋势?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有哪些?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1.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去进行教育,怎样去发展儿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4.知道学前教育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时要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良好形成和发展为目的。 欢欢和园园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长相一个样。刚入园时,老师们都分不清哪个是欢欢, 哪个是园园。阳阳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眼里,阳阳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喜欢运 动,动手能力强,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可是,有一天,阳阳妈妈来接孩子时却说:“老 师,我家孩子就是好动,叫他弹琴时总是坐不住,缺乏自制力,还喜欢问东问西,不知道哪 有那么多问题,喜欢在家搞破坏,一个新玩具到他受里就被他拆开成了废品。邻居家的欢欢 可乖了,琴弹得不错,画也画得好,又文静,老师,我家阳阳是不是有问题?” 案例中,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家长却怀疑他是问题儿童。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发展?本章将分别讲述这些问题,着重分析学前儿童的构成个性的有关因素,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和培养。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她们在活动中表现还是不一样的,欢欢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自理能力强,胆子大,但是比较冲动,有脾气;园园文静,画画不错,喜欢安静的游戏,不爱说话,一遇到问题就哭着叫姐姐。双胞胎之间个性尚且有如此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每个儿童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将来的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去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差异,如何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去进行教育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个性”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诸如“城市的个性”、“这个人很有个性”等,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指的是具有特别性,与众不同。心理学上的个性则指的是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个性不是天生的,当儿童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成熟到一定阶段,再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种整体的、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时,个性就形成了。学前儿童是个性开始萌芽和形成的时期。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个性倾向性是是个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和世界观等要素。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一个人喜欢什么,憎恶什么,趋向什么,回避什么,都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与别人不一样的、本质的、比较稳定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这是个体心理差异的集中表现,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要素,特别是性格,更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因素,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就是因为作家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描写。 自我意识系统是一系列自我完善的能动结构,这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动物没有意识,更没有自我意识,因此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征。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个性尚未真正形成。本章将着重分析影响学前儿童个性构成的有关因素的发展,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气质的概述 (一)什么是气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的人脾气暴躁,鲁莽;有的人沉静稳重,不露声色;有些人反映快,比较灵活;有些人则反映迟钝,比较呆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脾气”和“禀性”,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各人气质不一。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速度(反应的快慢)、稳定性(维持时间的长短)和指向性(倾注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等方面。具有某种气质特点的人,在不同目的、不同内容的场合下,都会表现出相同方式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如一个脾气急躁的人处处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一个安静稳重的人在不同场合都能表现得心平气和,沉着冷静。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儿童气质的差异。如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孩子出生时就活泼好动,哭声响亮,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快;有的孩子则比较安静,哭声微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慢,而且孩子一出生就有的这些特征在他以后的学习和活动中都有所表现。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个性中最为稳定的因素,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指的就是气质的相对稳定,不易改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修养的加强,社会环境的变化,气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如一个抑郁质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环境里也会变得比原来更开朗活泼,但这只是外部表现的改变,要使其内部产生质的变化是很困难的,总之,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是统一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个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个性 个性是人类的核心特征之一,它是指个体在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 存在的稳定和一致的差异。个体的个性是基于其遗传背景、环境刺激和个 人经验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开始于婴 幼儿期并持续至成年。个性发展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但也会受到外界 环境的影响。下面将从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个性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重要 性等方面详细讨论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首先,个性的形成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遗传因素是 个体个性发展的基础,它通过基因的遗传方式决定了个体的基本性格特点。环境因素则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 交往等。家庭环境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家庭 氛围和家庭成员的亲子关系等都会对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学前儿童的个性具有一系列特点。学前儿童的个性较为初级和 单一,他们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意识、动机和行为等方面。例如,一些学前儿童情绪比较稳定,容易适应新环境;而另一些学前儿童情绪波 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也包括兴 趣爱好、社交能力和自主意识等方面。不同的个性特点对学前儿童的发展 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个性发展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学习非常重要。个性特点会影响 学前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效。个性发展也 会对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个性特点会决定学前儿童 在社交中的角色和表现。此外,个性发展还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

自尊心发展。因此,家庭和学校应重视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培养方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个性的发展是一个相对稳定且长期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学前儿童的个性具有一系列特点,包括情绪、意识、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个性发展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和学校应注重个性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培养方式,帮助他们健康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 (课程代码:12340)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性及其内容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2.个体的整体性 个性的整体性指的是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社会性 个性的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调控系统 (1)个性的调节系统 个性调节系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 ,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其个性也就越成熟、越稳定。 (2)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调节系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志向、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它是以个体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3岁以前,儿童逐渐出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但是,这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是混乱而零散的,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还在逐渐发生之中。到了幼儿期,调控能力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儿童心理过程的协调者。幼儿末期,儿童开始能够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进行活动,调控能力逐渐提升。此时的儿童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过程具有了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二)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新生儿和婴儿的思维、记忆、注意等心理过程富于变化,其情绪情感也是如此。婴儿的无意想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活动不稳定、受外界影响、无目的的特性。 (三)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新生儿即存在气质类型的差异。到了幼儿期,儿童个性特征的差异更为明显了。同时,在智力和能力方面,儿童的特殊能力和智力差异也开始表现出来。 (四)心理活动能动性的发展 能动性将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兴趣和爱好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在自我意识方面,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直接受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3-6岁的儿童已经在自我评价及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差异。 三、学前儿童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类_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1 . 幼儿会因成人的表扬和批评而产生不同的自我体验,说明自我体验具有 A.发展性 B.受暗示性 C.脆弱性 D.主观情绪性 答案:B 2 . 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 A.自信心的发展 B.自尊心的发展 C.主动性的发展 D.自主性的发展 答案:B 3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独特性 答案:D 4 . 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水平的是 A.自我观察 B.自我分析 C.自我感觉 D.自我评价 答案:D 5 . 不要轻易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的原因不包括 A.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 B.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方法完全与成人不同。 C.某一种行为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共有。 D.学前儿童的气质还在发展之中,具有可塑性。

6 . 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情感用事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A 7 . 以下不属于个性的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 答案:D 8 . 华华从小班开始一直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说明华华有较好的兴趣 A.广度 B.指向性 C.稳定性 D.效能 答案:C 9 . 幼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 A.能力类型的差异 B.兴趣类型的差异 C.气质类型的差异 D.性格类型的差异 答案:C 10 . 有的幼儿不随便要东西,不抢别人的玩具;有的幼儿则不能控制自己,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以哭闹为手段要挟父母,这反映了性格的

B.自制力 C.独立性 D.活动性 答案:B 11 . 婴儿的气质类型不包括 A.容易抚养的儿童 B.缓慢型的儿童 C.抚育困难的儿童 D.安静型儿童 答案:D 12 . 洋洋说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自己吃的好,睡得好,说明其评价具有 A.具体性 B.局限于外部行动 C.细致性 D.主观情绪性 答案:B 13 . 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是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节 答案:A 14 . 让脸上抹上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的 A.自我意识 B.防御意识 C.性别意识 D.道德意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11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主题11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探寻1 个性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2.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3.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心理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的统一体。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A 6.D 7.C 8.B 9.B 三、填空题 1.个性 2.整体性 3.社会性 4. 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 5. 2岁、3~6岁 6. 共同性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 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③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④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⑤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2.个性开始萌芽,是指心理结构的各成分已经开始组织起来,并有了某种倾向性的表现,但还没有形成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 3.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它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征,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个性的社会性是指人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的社会的属性。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提供了整个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或者说生理基础,社会因素则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六、论述题 (1)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下: ①任性。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家长就得给什么。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这样的孩子是家里的“小霸王”。 ②依赖性强。在家庭中,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独立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等着父母去操办,自己却坐享其成。 ③自私。孩子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有好吃的、好玩的只想一个人独占;不懂得体谅父母,也不懂得与其他人分享。 ④不合群。不愿意、也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即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也会因为各种冲突而影响与其继续交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同伴关系。 ⑤胆小。孩子离开父母或离开家到外面时,不敢自己独立,做事情胆怯,退缩。 (2)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下: ①独生子女所面临的特有情况,即“缺失”,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缺乏儿童玩伴,缺少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机会;由于独生子女经历的特殊性,带来独生子女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独生子女父母的高焦虑影响其孩子,而父母的过多关注则影响子女的心理品质。 ②形成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独生子女家庭中典型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和过分保护。 探寻2 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名词解释 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2.气质掩蔽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并没有改变,但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了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 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他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他 经常参与大家的游戏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社交能力。然而,他有时也会表 现出一些固执和顽皮的倾向。例如,当老师要求他做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时,他会痛哭流涕,并试图逃避。在家里,他总是跳来跳去,而不愿坐下 来安静学习。此外,他还经常中断别人的话,表现出缺乏耐心和注意力不 集中的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个性发展上的一些特点。首先,他 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这表明他具有较高的社 交能力和积极主动的性格特点。他的积极表现也能够帮助他与其他孩子建 立良好的关系。其次,他有一些固执和顽皮的倾向,当遇到自己不喜欢的 事情时,他往往会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包括痛哭流涕和逃避行为。这表明 他在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此外,他的注意力 不集中和缺乏耐心可能会对他的学习和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小明的个性发展问题,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给予积极的引导: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小明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 助他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例如,在他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时,可以通过 游戏和奖励方式来引导他的参与。 2.培养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教授一些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数数、找点安静的地方等,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应对挫折和困难。

3.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为小明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有序 的学习环境,以帮助他集中注意力。同时,可以通过让他参与一些富有趣 味性的学习活动,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合作能力:鼓励小明参与集体活动,并互动合作。通过与其他 孩子一起玩耍和学习,小明可以培养合作和社交能力。 5.温和而坚决的边界:在教育小明时,老师和家长需要设立一定的规 矩和边界。他们应该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对于小明的顽皮行为给予适当 的规范和指导。 总之,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个性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特点。通过老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小明进一步发展他的情绪调节、注意力和社交能力,全面促进他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指孩子在学龄前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独特的、 稳定的特点和行为方式。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既受 遗传基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孩子逐渐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教 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深远影响。学校和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 广泛的社交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1.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3-6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快 速提高的阶段。孩子开始认识自己的名字、性别,懂得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会成为对自己情感、兴趣和能力有自我评价的主体,表现出自尊心的 形成。 2.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更加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们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表达爱意。 3.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开始 有一定的朋友圈子。他们能够适应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需求,尝试与人 分享玩具和游戏。 4.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非常喜欢进行角色扮 演和想象游戏,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丰富多样的游戏 和活动。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5.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提高:学前儿童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 够按照规则和约束进行游戏和活动。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 理的能力,学会等待、分享和尊重他人。 6.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很多新的学习和体验,开始表现出对一些领域的兴趣和喜好。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 游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 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的玩具和书籍,鼓励他们探索和尝 试新事物。 2.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满足 他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他们进行自由游戏、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情感教育: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学前儿童的情感教育。关 心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意愿。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 情感,培养他们的情商。 4.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前儿童喜欢模仿和学习,家长和教育者应 该为他们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和奖励来激发他们的 学习动力,让他们喜欢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总之,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过程。通过营造积 极的成长环境和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发展健康、积极 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 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个性倾向性系统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2、自我意识系统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成分。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性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分离感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稳定的同一感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 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 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 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案例1】 薇薇,女,5岁。活泼好动,平时她总是笑嘻嘻的,喜欢自说自话,对老师的要求没有回应,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规则及规则意识很差,有时当老师进行某项活动时她不做,当老师更涣游戏时她会玩前面的游戏。经常趁老师不注意离开自己的班级。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对任何老师不陌生,很友善。 根据案例分析该孩子已经具备的性格特点?并说明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方法? 分析: 一、薇薇虽然只有5岁,但在她身上已经有了性格的表现,在性情上她表现特别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行为上她活泼外向,热情开朗,而且为人友善;在对人对事上她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 二、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方法: 1.行为矫治法-----针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矫治,特别是要培养其规则意识和 责任感。 2.旁样教育法----树立旁样,让其效仿。 3.环境熏陶法----为孩子创造有利于个性健康发展的环境。 【案例2】 琪琪是幼儿园大班一个女孩,活泼好动,智慧好学。每次学舞蹈,总是班里学得最快的。她理解事物也快。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她对感爱好的课能集中注意听讲,但过不了多久,就做小动作,一旦被老师发现稍一提示,马上能克制自己。她对什么都感爱好,但都不稳定,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她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从不一个人单独玩,并很善于和小朋友交往相处。她做事动作快,反应灵敏,但往往粗心大意。虎头蛇尾。 请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气质?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你认为琪琪偏向于什么气质类型? 分析:

1.气质是指个体受遗传影响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一般来说,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3.琪琪的气质偏向于多血质,因为她好动、活泼但又不够稳定;兴趣广泛 但不能持久;喜欢热闹和与人玩闹;做事动作快,反应灵敏,但往往粗 心大意,虎头蛇尾等等,这些都是多血质的气质类型的表现。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学前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期间,儿童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个阶段对儿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之一。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他们开始建立基本的认知和社交技能,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身体发展方面,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他们应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支持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的发展。饮食方面,他们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适当的锻炼有助于他们的肌肉发展、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的提高。 在认知发展方面,学前儿童开始建立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来了解世界。提供给他们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如玩具、游戏和互动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一个有益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主动探索和学习。 语言发展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迅速 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学习和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与儿童进行交流、阅读故事书、唱儿歌等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同时,赋予他们良好的语言模型和语言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交和情感发展对学前儿童来说同样重要。他们开始与他人建立联系,学习如 何与他人相处。通过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互动,他们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在这个阶段,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也非常关键。他们需要感受到父母和照应者的爱和关心,以建立安全和稳定的情感基础。 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父母应提供支持和关爱,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环境和积极的学习经验。学校和幼儿教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个性的调节系统主要以()为核心。 [单选题] *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意识(正确答案) D.自我调控 答案解析: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核心。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的每个阶段都有() [单选题] * A.角色混乱 B.信仰危机 C. 新的主要冲突(正确答案) D.自我评价的混乱 答案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人的每个阶段有新的主要冲突。例如,婴儿期(0~1.5岁)处于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儿童早期(1.5~3岁)处于自主感对羞怯和疑惑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单选题] *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C.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正确答案) D.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答案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春期(12~18岁)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4.“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单选题]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正确答案)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答案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旨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儿童进行评价,使每个儿童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使他们的优势智能充分展示出来,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5.两岁半的红红还不会自己吃饭,可偏要自己吃,不会穿衣,偏要自己穿。这反映了幼儿() [单选题] * A.情绪的发展 B.动作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正确答案) D.认知的发展 答案解析: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突出表现为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题干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6.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 [单选题] * A个性形成的重要标志 B.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正确答案) C.同一感发展的最重要标志 D.自我感觉发展的重要标志 答案解析: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是掌握代名词“我”,孩子逐渐会较准确地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