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意识觉醒和能量修炼
认知觉醒第一章大脑读后感

认知觉醒第一章大脑读后感After reading the first chapter of "认知觉醒," I was immediately drawn in by the author's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human brain. 读完《认知觉醒》第一章后,作者对人类大脑的独特观点让我立即被吸引。
The way the author delves into the intricacies of how our brains process information and perceive the world around us is truly fascinating. 作者深入探讨了我们的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并感知周围世界的复杂性,这令人着迷。
One aspect that particularly resonated with me was the discussion on how our brains can sometimes deceive us, leading to false perceptions and beliefs. 与我共鸣的一个方面是关于我们的大脑有时会欺骗我们,导致错误的感知和信念的讨论。
The author's explanation of cognitive biases and how they can influence our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shed light on why humans often make irrational choices. 作者对认知偏见及其对我们决策过程的影响的解释揭示了为什么人类经常做出非理性选择。
Moreover, the chapter highlighted the power of mindfulness and self-awareness in overcoming these cognitive limitations and living a more fulfilling life. 此外,这一章节强调了正念和自我意识在克服这些认知限制并过上更充实生活中的力量。
意识障碍的判断

桥脑基底部病变,双侧皮质脊髓束及皮质脑干束受损,导致几乎全部运动功能丧失,桥脑及以脑神经均瘫痪。
01
表现为四肢瘫,不能讲话和吞咽,可自主睁眼或用眼球垂直活动示意,看似昏迷,实为神志清晰。
02
脑电图正常,多见于脑血管病。
03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容易与意识障碍混淆的行为状态
鉴别诊断
类别
意识
觉醒-睡眠周期
运动
听觉
视觉
交流
情感
昏迷
无
缺乏
原始反射活动 姿势反射活动
无
无
无
无
植物状态
无
存在
姿势反射活动 痛刺激回避动作 偶尔无目的动作
反射性惊觉 短暂循声
反射性惊觉 短暂注视
无
无 反射性强哭笑
最低意识状态
部分
存在
痛刺激定位 触摸握物动作 适应物体的大小形态 自主运动(如挠痒)
声源定位 间断执行指令
漫游性自动症 是意识朦胧状态的特殊形式,以不具有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为特点。 患者意识障碍期间可表现无目的、与所处环境不相适应、甚至无意义的动作。 如无目的徘徊,机械重复简单动作。 持续时间短,突发突止,清醒后对发作过程中的经历不能回忆。 如梦游症和神游症 多见于癫痫和癔病,也可见于急性应激障碍或颅脑损伤
嗜睡somnolent
昏睡Stupor
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轻度刺激后可唤醒,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后进入入睡状态。
处于较深睡眠,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唤醒后模糊地作答,停止刺激后进入入睡状态。
昏迷Coma
意识水平严重下降 是一种睡眠样状态 任何刺激不能使意识障碍程度减轻或转为清醒 在闭目的状态下,对外部的刺激和内部的需要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
大讲瑜伽第三部分瑜伽神通

大讲瑜伽第三部分瑜伽神通瑜伽神通是瑜伽的第三部分,也是瑜伽修行的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修炼者通过特定的练习和技巧,超越了物质层面,拥有了超自然的能力和力量。
瑜伽神通的目的是帮助修炼者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福祉,帮助他们迈向更高层次的意识和意识觉醒。
瑜伽神通的实践通过控制和引导身心能量,激发潜在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自身能力和意识觉醒的目的。
瑜伽神通分为六个主要的能力,即:易行术(mahima)、千里神行(laghima)、重生术(prapti)、不受物理限制(prakamya)、附身(prakasys)、控制他人心智(ishita)。
易行术是指通过集中和调整身心能量,使自己能够变得比平常人更加强大和敏锐。
这种能力可以让修炼者在物质层面实现超越,比如减少饥饿、疲劳和疾病的程度。
千里神行是指通过调整身心能量,使修炼者能够以超人的速度行走和旅行。
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修炼者跨越地理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快速移动和旅行。
重生术是指通过修炼者的控制力和能力,达到可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和在死亡之后重返现实世界的能力。
不受物理限制是指使修炼者能够超越物质限制,可以变得透明、无形或悬浮于空中等。
附身是指修炼者可以离开自己的身体,进入其他存在体内,体验其他存在的感受和经历。
最后,控制他人心智是指修炼者能够通过调整自身的能量和意识,影响和操纵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瑜伽神通的实践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精神准备,不能只凭一时兴起或一时冲动就去尝试。
修炼者需要有强大的自控能力和对自己的力量有正确的认识和运用。
此外,瑜伽神通的实践也需要通过正规的瑜伽教练指导,以确保修炼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瑜伽神通是瑜伽修行的高级阶段,它通过调整和引导身心能量,让修炼者超越物质层面的限制,拥有超自然的能力和力量。
但是,修炼者必须明确理解这些能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和集体的福祉,并且在实践中保持谦逊和慎重。
只有这样,瑜伽神通才能真正帮助修炼者达到更高的意识层次和意识觉醒。
认知觉醒序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9篇)

认知觉醒序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知觉醒序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9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将碎片化的经验或者感悟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睡眠与思维睡眠对思维和意识的重要性

睡眠与思维睡眠对思维和意识的重要性睡眠与思维:睡眠对思维和意识的重要性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人们通常将睡眠视为休息和恢复体力的时刻,然而,睡眠对我们的思维和意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睡眠对思维和意识的重要性,并解释为什么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我们的整体健康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一、思维过程与睡眠思维是我们进行思考、记忆和决策的一种认知活动。
它涉及大脑中的复杂神经网络,并且需要各种脑区之间的密切合作。
然而,当我们清醒时,由于外部刺激和日常事务的干扰,我们的思维可能会受到限制。
这就是为什么睡眠对思维过程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
睡眠提供了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使我们的思维能够自由发展。
在睡眠中,我们的大脑进入不同的睡眠阶段,包括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
这些睡眠阶段在思维和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是我们最活跃的睡眠阶段,也是梦境发生的时候。
科学研究表明,REM睡眠对于我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在REM睡眠期间,大脑会进行新的连接和信息整合,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迁移思维。
另一方面,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也在促进思维的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NREM睡眠期间,大脑会进行记忆的巩固和信息筛选,有助于保持我们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睡眠为我们的思维过程提供了一个优化的平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和整合新的信息,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二、睡眠对意识的影响意识是我们对内外刺激的感知和认知。
睡眠对我们的意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睡眠有助于修复和恢复我们的意识能力。
在我们清醒的状态下,大脑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资源来维持我们的意识。
然而,当我们睡觉时,大脑可以更好地调整、修复和再生这些资源,以便在清醒时期更好地运转。
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我们在清醒时期有更高的专注和集中力。
其次,睡眠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睡眠不足会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大脑中的意识探索大脑皮层与意识的关系

大脑中的意识探索大脑皮层与意识的关系大脑中的意识:探索大脑皮层与意识的关系意识是我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心智状态之一,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
而大脑皮质是大脑的外层,也是与意识密切相关的区域之一。
本文将探索大脑皮质与意识的关系,并讨论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现有的理论。
一、大脑皮质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质是大脑中最外层的一层神经组织,它覆盖在大脑的其他结构之上。
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形成了复杂的神经回路。
大脑皮质的主要功能包括知觉、思维、记忆、语言等智力活动,是人类高级认知的基础。
二、大脑皮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到我们的主观体验、自我意识和意识内容等方面。
而近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皮质在意识生成和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与不同的意识内容相关。
比如,视觉皮质参与了我们对外界视觉信息的感知和理解;听觉皮质则负责处理听觉信息;而前额叶皮质则与我们的决策、规划和自我意识等功能相关。
这些区域之间通过丰富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回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意识网络。
此外,大脑皮质的神经元活动也与意识相关。
研究表明,当我们处于觉醒状态时,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呈现高频率的同步振荡,形成了意识的神经基础。
而在睡眠或昏迷状态下,大脑皮质的神经活动则出现异常,导致意识丧失或低下。
三、意识与大脑皮质的研究进展对于意识与大脑皮质的研究,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多的窥视大脑内部的方法。
例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用于观察大脑皮层的活动,脑电图(EEG)可以记录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这些技术使得研究者能够探索大脑皮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脑皮质的神经元活动与我们在意识状态下的主观体验之间存在相关性。
通过对志愿者进行脑电图记录,并请他们报告意识体验,研究人员发现了大脑皮质特定神经活动与不同意识内容的关联。
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意识的生成和意识内容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目前,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大脑皮质与意识的关系。
量子催眠的体验和感悟-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量子催眠的体验和感悟-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量子催眠是一种新兴的心理疗法,通过结合量子物理学和催眠技术,对人的心理和情绪进行调理和治疗。
在量子催眠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进入一种深度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从而有机会解开心理屏障、释放压抑情绪、改变负面信念。
相比传统的催眠治疗,量子催眠更注重对潜意识的影响,通过量子原理引导患者自我发现、自我疗愈。
本文将探讨量子催眠的定义、原理和实践过程,以及其在个体生命中可能带来的效果与影响。
同时也将分享个人的体验和感悟,讨论量子催眠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文中还将展望未来,提出建议,希望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家展示量子催眠的神奇之处,引发更多人对心灵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简要说明,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和内容展开。
以下是可能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量子催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量子催眠的定义与原理,然后详细描述量子催眠的实践过程,最后分析量子催眠的效果与影响。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量子催眠的体验与感受,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并提出展望和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量子催眠的相关知识,并对其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量子催眠这一新兴的心灵探究技术,通过对量子催眠的定义、原理、实践过程、效果与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将分享量子催眠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其在个人成长和心灵探索中的独特价值,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量子催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探索更多心灵的奥秘,提升个人内在成长和意识觉醒的境界。
2.正文2.1 量子催眠的定义与原理量子催眠是一种结合量子物理理论和催眠技术的疗法,通过特定的引导和引导方式,让参与者进入一种深度放松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潜意识更容易被开启和改变。
判断意识状态的标准

判断意识状态的标准意识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觉醒程度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在临床和科学研究中,判断一个人的意识状态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也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大脑和意识的相关机制。
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呢?以下是一些判断意识状态的标准。
1. 眼睛的状态。
一个人的眼睛状态可以反映其意识状态。
在清醒状态下,人的眼睛会明亮有神,能够注视外界物体,对光线和运动有反应。
而在昏迷或者意识丧失状态下,眼睛可能会闭合,或者无法对光线和运动做出反应。
2.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一个人的意识状态还可以通过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来判断。
在清醒状态下,人会对外界的声音、光线、触摸等刺激做出反应,比如眨眼、转头、握紧拳头等。
而在昏迷或者意识丧失状态下,人可能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3. 语言和行为。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也可以反映其意识状态。
在清醒状态下,人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出合理的行为反应。
而在昏迷或者意识丧失状态下,人可能无法做出合理的语言和行为反应。
4. 大脑电活动。
通过脑电图等技术,可以监测一个人的大脑电活动,从而判断其意识状态。
在清醒状态下,人的大脑电活动呈现出一定的模式和频率。
而在昏迷或者意识丧失状态下,大脑电活动可能会出现异常。
5. 生命体征。
最后,一个人的生命体征也可以反映其意识状态。
比如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在清醒状态下会保持正常,而在昏迷或者意识丧失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异常。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可以通过眼睛的状态、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语言和行为、大脑电活动以及生命体征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和科学家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意识状态,从而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脑、意识觉醒和能量修炼 一般来说,人的意识受大脑的制约很大,意识能量被压缩在大脑里,头重脚轻。修炼的第一步就是让大脑的能量流向身体的各个部分,这样身体的意识就会觉醒,身体会以一种大脑无法想像的方式工作,人们称之为“直觉”、“灵感”。 为什么有的人看一遍书就懂得内涵,有的要十遍、二十遍才能懂?关键的诀窍在于穿透,让能量穿透自己。用脑的人,是主观和暴力的,对于知识,就如同用口去吃东西,能量经过过滤和挑拣,用脑的人,征服知识,记忆一切;用心的人,是客观和和平的,对于知识,就如同醍醐灌顶,能量毫无阻挡得进入全身,用心的人,被知识征服,被知识拥抱„„这就是心传。 从意识能量角度看修炼,第一步,能量从大脑被释放到全身;第二步,全身的能量平衡,身体和头脑的能量结合成一体;第三步,这个个体的能量向周围扩大,能量不再局限于个体内;第四步,内外的能量达到一种平衡,意识超越个体而存在。如果从现象来看这几个过程,第一步是炼好身体,祛除疾病;第二步是超越大脑,身心平衡;第三步是慈爱布施,改造命运;第四步是生命自控,我命由我不由天。当然修炼不止四步,但做到这四步,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就清楚了。 修炼延缓衰老,人的衰老是“送精真气”不畅造成。衰老现象首先从皮肤开始,得不到充足精气滋养的皮肤,犹如干枯的河道,逐渐枯燥干裂,失去生命力。有两种方法可以延缓衰老,一种是加强“送精真气”,通过强有力的真气流量,疏通河道,这是比化妆品、营养 2
品高明一点的方法,但同样是治标不治本,人一旦真气量下降,很快就会发现,一下子就衰老了。第二种方法就是找到河道不畅的原因,把阻碍河流的淤泥都清除掉。淤泥是什么呢?就是人们的紧张和恐惧的日积月累,修道就是清除“淤泥”的工作,最后河道畅通,跟宇宙的能量接轨,时刻得到宇宙的滋润。不修自修,不练自炼。 身体和精神有对应关系,每一个念头,都会有相对应的紧张点。不知道是先有念头,再有紧张,还是先有紧张,再有念头。人生就是在紧张中思想,在思想中紧张,不断缩小僵硬,最后成为硬邦邦的尸体。注意观察精神和身体的对应关系,有意识放松,这就是在修炼。 古人云: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呢?世界不缺乏明师,无论是佛经道藏,都如汗牛充栋;世界上也不缺乏勤奋好学的聪明人,无论是博士研究生,都人才济济。„„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请三思而行。 佛说法,说的话就成了佛经;人朗读佛经,念出来的还是人话。说什么话,作什么事,不在于说的是什么话,作的是什么事,而在于说话的是什么人,作事的是什么人。很多人喜欢追求“更高明”的法,作“更大”的善事,可惜就是不懂得回头看看自己,照照镜子,看看到底是谁在说话干事。 没智慧的人,往往会不断彰显自己,到处卖弄自己的“智慧”,因为“智慧”是他们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清楚意识到智慧根本不属于他,他只是把它们带来,但他们没有一分一毫是出自他。智者和智慧的关系,就如同水管和水,能流出水的管子,会很明白,水不是 3
出自管子,而是出自源头。 众生本性是佛,因此修道人要用佛心佛行来要求自己,但在行为上却不要勉强自己,通过不断观察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佛心佛行的差距,洞察这些偏颇的源头„„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和佛的距离越来越小,不和谐不应该的部分自然脱落,最后与佛心相应,心佛不二。这种修道人心灵最健康,修道最快乐,成佛最轻松。他于“无所为”中,反而成就“无不为”之功,犹如冬雪暗自消融于艳阳之下,他也成道于自然之间。 智慧和知识的关系,如同睡眠和语言。语言可以描述睡眠的种种状态,但睡眠只有在语言不在的时候发生。因此有道的人懂得沉默,沉默让他处于宇宙的极乐中,让他处于宇宙的保护中,沉默不是出自大脑的策划和设计,而是出自内心的喜悦。而有知识没智慧的人,会不断说话,说服别人相信他,通过别人的“相信”,他才对自己产生信心,这是一种自我催眠。 从前有个人,因为他的房子东面有座大山,挡住了清晨的阳光,于是他就决定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山挖掉。他挖啊挖,他觉得每天都有进展,直到有一天,有个智者经过,问他,为什么不把房子移到看得见阳光的对方,反而要挖去大山?这个人哑口无言,恍如大悟。人们总是习惯改变外在,改变世界,殊不知,自己改变了,世界也就改变了,就如同搬迁后的房子,可以见到清晨的阳光,山没有改变,水没有改变,但对于房子来说,阳光改变了! 如果有这么个人,试图把大山挖掉,我们可能会大笑他傻。但事 4
实上,每个人都在干这样的事情。我们每天不断重复的生活,就是在挖“大山”,我们每天都会感觉到生活有变化、有进步、有意义,所以我们不断在努力„„但天上的神仙可能会笑我们傻,因为他们看到这座大山,我们千千万万辈子也挖不完。看到生活的实际情况的人,就会生出离心,发菩提心,去解放自己,把自己从生生世世的愚蠢中解放出来。 每件事,每个情绪,每种心态,每个遭遇„„都有很深的原因。修道人会通过这些现象,去探寻这些问题的根源,从根底上把问题解决,这样浮现外在的表象也会慢慢消失;而普通人会紧张恐惧外在的表象,并让这些恐惧推动着前进,或者试图控制这些东西,结果无论是如何行动,都是在天罗地网中作茧自缚,挣扎不出。 要是真正深刻地领悟了“任何人的表现、事物的发展都有很深刻的原因”,就不会再抱怨或者评判外在的事物了,因为每个人、每件事都有那么深刻的根源,以至于连当事人也懵懂不知,那么还有什么好抱怨责怪的?“命运”就是在大家身不由己、在大家根本不知道的深度上发生作用的,不同人的不同命运决定于他的意识深度。但无论深浅,命运总会在你意识深度的更深度出现,除非意识已经彻悟根源。 骄傲狂妄的人根源于无知,无知带来僵硬固化。真正看清楚的人不会跟这种人计较,就如同人们不会跟石头计较一般,你踢石头一脚,疼的是自己。大道似水,懂得如何绕过石头,奔流到海。有智慧的人退一步海阔天空。 5
所有的伤害都是自己伤害自己。一句同样的话,为什么有的人听了,甘之如澧;有的人听了,暴跳如雷?这两种人都没有真正听到别人的话,他们听到的是自己的大脑的解释:顺从自己的自我、滋养自己的自我的话,就喜欢听;反之则不喜欢;本质上这两种人都是一样的。修道者超越这两种“幻知幻见”,不落两边,以中为度,所以他能听到真正的话,这些话毫无抗拒直接流入心里。 我们担心被语言思想污泥吗?用大脑生活的人会很恐惧,所以要紧张、要抵抗、要挑选。思想就像房间,放太多垃圾,就会发臭,所以它要求完美、要求芬芳。但心灵就像广阔的天地,它敞开接受,不固着,清浊并包,善恶兼容。大脑封闭着寻找“芬芳”,反而发臭了;天地容纳了“清浊善恶”,反而清新自然。放下“小房子”(大脑、思想)的人,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没有边界的“房子”(心灵)。 每个人都是“水龙头”。有道的人,把水管架设在水的源头上,这样的水特别清澈甘甜。而有的人把水管架设在自家自我的小水沟里,流出腐烂发臭的味道。有道的人没有比别人多出什么东西,只不过是个懂行的“水管工”而已,他或许还能帮别人“改造水管”,让别人也一样有甘甜的泉水饮用,但也要别人愿意才行。 人可以在地面上走很多路,绕很多圈,他自己办得到。但人无法把自己从地上举起来,他办不到。因此上乘的人,会要求帮助(发心发愿),等待帮助(放松和信任),接受帮助(万事万物都是天的安排),他们很快会离开地面,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但那些硬邦邦的,自以为博学、自以为知晓、自以为勤能补拙的、自以为人定胜天 6
的人„„都是在地面团团转的“蚂蚁”,他们可以几千年,几万年转下去,直到他们被折磨得受不了,放下这些“努力”为止。 人们讲“天人合一”、“佛我合一”、“梵我合一”、“人道合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天在哪里,佛在哪里?梵在哪里?道在哪里?人在哪里?我在哪里?只有去观察、去了解“合一”的双方到底是什么,否则根本就是无意义的。但人们往往在“合一”上下功夫,就如同结婚宴席上,没有新郎和新娘,却在办喜宴,不可笑吗?而真正的修道者,当他知道天在哪、人在哪的时候,他发现根本就已经“合一”了。上乘人寻根,下乘人求果;求根的人,在发现根的同时,也获得了果;求果的人,虚假短暂和谐,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求道者不知何谓道 谈道者不知道为何” 这句话,含义可浅可深!就看发言者是否言出内心、语出肺腑了! 没有才要求,“求者”本来就没有拥有,所以修道人不要以为自己能挑选、能鉴别,并且奇货可居,赞成一处,否定他方。求道者要认识到自己根本不知何谓“道”,因此不在内心留下任何轨迹,这样才能让“坚硬的执著”变得柔软。柔弱和顺从反而能顺流到海,直至真理。(参考《十二时颂》“只守玄,没文字,认著依前还不是”。念念觉,念念舍,片刻前的真理再拿起来就已经不是“真理”了。) 言语道断。世界上没有什么语言可以完美表达“道”的,“道”本来就是一种超越语言思想等对立观察面的“统一”,是不可言说的。言说的一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是一把“开门钥匙”。执著“手指”和“钥匙”的人,都是“不知何谓道的”。而在谈“道”的人,无法 7
沉浸在“守玄”的境界。既然“道”无法被传授、讲述,那么谈道有用吗?真正明白“道”的人,不会谈道,只会谈如何得道。 道唯心锲。试图得到“道”的,得不到;只有试图去成为道,才能得道--那时也不知道是你得了道,还是道得了你,你也不会有任何得失的念头,此刻才会发现本来如是,自身是佛。 明道者不谈道,只谈如何调整身体、思想、观念,促成他人得道。至于人们能否得道,是各家各事,自修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