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族群”与“民族”概念和翻译的讨论

关于“族群”与“民族”概念和翻译的讨论
关于“族群”与“民族”概念和翻译的讨论

关于“族群”与“民族”概念和翻译的讨论

近年来,随着地区性冲突的加剧,民族关系的研究开始成为人类学、学、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上个世纪初期(1900s)传入中国的民族概念和上个世纪末期(1990s)传入中国

的族群概念因民族关系的升温逐渐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将对这个两个词汇从它们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关系作一介绍。一、族群概念与民族概念的翻译问题。 1、“族群”概

念的翻译。“族群”概念是英文ethnic group一词的译法。英文中的ethnic一词来自希腊

语ethnos。英文中的ethnic group一词来自希腊语ethnikos。[1]Ethnikos在希腊语中表

示“习惯、特点”等意义,在中表示具有、种族、和宗教特点的人们共同体。Ethnic group (族群)是上个世纪60年代(1960s)国际人类学界广泛运用起来的。学者首先把英美

流行的ethnic group翻译成中文“族群”,受台湾学者的影响,在80-90年代(1980-

90s)大陆学者开始引用“族群”这个词,现在被普遍认同并把ethnic group翻译为“族群”。早期,对ethnic group的汉译有两种观点。一是反对将ethnic group译为族群,而应翻译为“民族”。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阮西湖先生。他认为,“族群”显然是指那些尚未发展成

为民族的人们共同体,各者使用ethnic group时的涵义是指“民族”,而非“族群”。[2]而且,这一术语既不符合关于“人们共同体”演进的各个阶段的表述,也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专家们对当代社会人类学群体的划分。同时也有悖于世界各国人类学者所表述的人们共同体的原意。[3]最近他还进一步阐述了把ethnic group翻译为民族的理由:(1)美国韦

氏词典认为ethnic表示“具有表现在风俗习惯、特征、语言和共同等方面的共同文化遗产

的居民群体”,这与我国的民族定义是吻合的;(2)台湾人类学界对世界各国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不够,基本上局限于台湾省内,因而遣词不当,把ethnic group译为“族群”,并被

台独分子利用来分裂汉族,达到搞台独的目的;(3)无论是前苏联学者或俄罗斯学者都

把“ethnic group”一词作为民族来看待不是作为“族群”[4]二是对这种译法持肯定态度的学

者如石奕龙、黄泽以及国外学者,他们认为,ethnic除了指“民族的”以外,也可指“种族的、部落的、民族或国家以及某一特定文化群体”。他们认为,ethnic group含义可大可小,大指华人群体,族别,小可指民系,它有时可译为民族,有时又不能,所以该译为“族群”。[5]有关“族群”的翻译问题的讨论最近又有了新的发展。纳日碧力戈认为,中国人

类学界使用的“族群”(ethnic, ethnic group, ethnicity)是外来概念,不可与中国古代或现

在的“民族”等同[6]。因为受语义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文化作用下,受不同政治、条件的影响表达也就炯异。美国学者范可认为在中文语境中的“族群”和“民族”更接近

于英文的peoples。[7] 对于ethnic group的翻译问题,直到今天,仍没有定论,学者们

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汉语中的“民族”与英语中的“ethnic group”在没有语境支撑条件下,是不能对等翻译的,“族群”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仍需三思和商榷,

尽管已有大批学者已在使用此词汇。当然,如果我们都认为“族群”一般是从文化角度去定

义的,不具有主权要求,民族则是强调政治方面的意义也不无使用的可能性。 2、“民族”

概念的翻译。最初,中国组织的英文翻译承袭前苏联的翻译方法,把“民族”统一对译为的

英文的“nation或nationality”,把“少数民族”统一翻译为minority nationality。

[8]Nation 一词来自拉丁语,表示出生。在英语里nation有双重含义,国家或民族。国家

层面的含义应用更广泛,表示拥有或者追求自己独立政府的地缘人们共同体,即多指“国

民国家”。中国学者为避免其义一直将“民族”翻译为nationality。因为语义的变化,现在nationality在西方多用此词汇表示“国籍”。如果我们继续用它来代译我们所谓的“民族”一词,不免就会导致政治术语的歧义使这个词汇具有了提出独立国家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即“国家地位”和“民族分立”。后来,受到国外学者的提醒和批评,认为中国的这种翻译不准

确后,国内学者认识到词根是nation的nationality的本义是“国民身份”、“国籍”、“国民

素质”,在西方人理念中,nationality 一词有“国家地位”、“民族分立”的涵义。[9]为了弱化具有国家内涵的民族概念对国家统一的侵蚀和威胁,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率先启用ethnicity取代具有国家内涵的民族认同概念,ethnic、ethnic group亦由原来仅表达种族

内涵转向强调历史-文化内涵。后来,随着我国学者与西方人类学界交流的增多,国内已越来越多地用ethnic group代替nationality。国家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中为避免产生歧义而

有意识地对一些相关篇章的“民族”一词翻译时用ethnic,如ethnic affairs, ethnic minority 等。 3、族群和民族概念的关系。因为上述两种概念的差异较大,还有我们对“民族”词汇

的广泛使用以及“族群”词汇的文化、政治双重性,所以当前完全互换或代替仍需商榷。学

者们为这两种概念的应用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如“置换说”、“兼用说”等。置换说主

张在中华民族这个层面上仍然使用“民族”,而对56个民族则用56个族群来代替,目的

有二:避免翻译成西文时遭遇尴尬;行之有效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兼用说主张在学术研究中使用“族群”而在制定政策时使用“民族”。上述两种建议虽可解决部分问题,但是会引

发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为避免烦杂和繁琐,有些学者建议干脆用直接的拼音“Minzu”做西

文中的音译。[10] 民族和族群两个词都来自国外,在国外,“民族”相当于英文的nation,

其基本含义是“国家和民族”;“族群”相当于英文的ethnic group,其含义在一个具有名称

的有着共同祖先和传说,共同记忆和文化因素的人群。林耀华先生曾给民族和族群划定范围,他认为族群专用于共处于同一社会体系中,以语言和文化认同为特征的群体,适用于一国之内;而民族就是“民族和国家”,适用于各国之间。张海洋教授进一步认为,在中国“族群”概念适用于民族的文化定义,“民族”概念适用于民族的政治含义。[11]纳日碧力戈

认为,从本质上说,族群是情感——文化共同体,而民族则是情感——政治共同体。二、族群和民族的定义和讨论。 1、“族群”的定义和讨论前面已经对民族和族群的翻译问题进

行了一番讨论,下面将着重分析这两个词国内外专家学者是如何定义的。来自西方的“族群”观念是多种群体分类的一种方式。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

化接触的结果,或是从小规模群体在向更大社会中所产生的涵化现象。[12] 二战后,族

群一词被用来取代英国人的“部族(Tribe)”和“种族(Race)”。20世纪60年代随着“族群”概念的广泛使用,对这一概念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也就繁衍出许多不同的含义。

最早收录“族群”词汇的是《韦氏新国际词典》(1961年第3版)当中。在《麦克米兰人

类学词典》中,对族群是如下定义的:族群,是指一群人或是自成一部分,或是从其他群

体分离而成,他们与其他共存的,或交往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区分的特征可以是语言的,种族的和文化的;族群这一概念包含着这些群体交互关系和认同的社会过程。[13]英国学者史密斯(Anthony D?Smith)也给族群下了类似的定义:一个具有名称的有

着共同祖先和传说、共有的记忆和文化因素的人群;一种与历史的领土或家园有关的联系;一个团结的度量[14]。这种定义没有被普遍接受。在中国,人类学界对马克思?韦伯(

平面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中英文翻译 平面设计 任何时期平面设计可以参照一些艺术和专业学科侧重于视觉传达和介绍。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创造和符号,图像和语句创建一个代表性的想法和信息。平面设计师可以使用印刷,视觉艺术和排版技术产生的最终结果。平面设计常常提到的进程,其中沟通是创造和产品设计。 共同使用的平面设计包括杂志,广告,产品包装和网页设计。例如,可能包括产品包装的标志或其他艺术作品,举办文字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形状和颜色统一件。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平面设计在使用前现有材料或不同的元素。 平面设计涵盖了人类历史上诸多领域,在此漫长的历史和在相对最近爆炸视觉传达中的第20和21世纪,人们有时是模糊的区别和重叠的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毕竟,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理论,原则,做法和语言,有时同样的客人或客户。广告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在平面

设计,“其实质是使以信息,形成以思想,言论和感觉的经验”。 在唐朝( 618-906 )之间的第4和第7世纪的木块被切断打印纺织品和后重现佛典。阿藏印在868是已知最早的印刷书籍。 在19世纪后期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平面设计开始以独立的运动从美术中分离出来。蒙德里安称为父亲的图形设计。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他在现代广告中利用现代电网系统在广告、印刷和网络布局网格。 于1849年,在大不列颠亨利科尔成为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设计教育界,该国政府通告设计在杂志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性。他组织了大型的展览作为庆祝现代工业技术和维多利亚式的设计。 从1892年至1896年威廉?莫里斯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的一些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和工艺美术运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赚钱的商机就是出版伟大文本论的图书并以高价出售给富人。莫里斯证明了市场的存在使平面设计在他们自己拥有的权利,并帮助开拓者从生产和美术分离设计。这历史相对论是,然而,重要的,因为它为第一次重大的反应对于十九世纪的陈旧的平面设计。莫里斯的工作,以及与其他私营新闻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风格和间接负责20世纪初非专业性平面设计的事态发展。 谁创造了最初的“平面设计”似乎存在争议。这被归因于英国的设计师和大学教授Richard Guyatt,但另一消息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图书设计师William Addison Dwiggins。 伦敦地铁的标志设计是爱德华约翰斯顿于1916年设计的一个经典的现代而且使用了系统字体设计。 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建构主义应用于“智能生产”在不同领域的生产。个性化的运动艺术在俄罗斯大革命是没有价值的,从而走向以创造物体的功利为目的。他们设计的建筑、剧院集、海报、面料、服装、家具、徽标、菜单等。 Jan Tschichold 在他的1928年书中编纂了新的现代印刷原则,他后来否认他在这本书的法西斯主义哲学主张,但它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 Tschichold ,包豪斯印刷专家如赫伯特拜耳和拉斯洛莫霍伊一纳吉,和El Lissitzky 是平面设计之父都被我们今天所知。 他们首创的生产技术和文体设备,主要用于整个二十世纪。随后的几年看到平面设计在现代风格获得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建立更需要平面设计,主要是广告和包装等。移居国外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37年到芝加哥带来了“大规模生产”极简到美国;引发野火的“现代”建筑和设计。值得注意的名称世纪中叶现代设计包括阿德里安Frutiger ,设计师和Frutiger字体大学;保兰德,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直到他去世于1996年,采取的原则和适用包豪斯他们受欢迎的广告和标志设计,帮助创造一个独特的办法,美国的欧洲简约而成为一个主要的先驱。平面设计称为企业形象;约瑟夫米勒,罗克曼,设计的海报严重尚未获取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时代典型。 从道路标志到技术图表,从备忘录到参考手册,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知识转让。可读性增强了文字的视觉效果。 设计还可以通过理念或有效的视觉传播帮助销售产品。将它应用到产品和公司识别系统的要素像标志、颜色和文字。连同这些被定义为品牌。品牌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提供的服务范围,许多平面设计师,企业形象和条件往往是同时交替使用。

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英文翻译

工业设计原著选读 优秀的产品设计 第一个拨号电话1897年由卡罗耳Gantz 第一个拨号电话在1897年被自动电器公司引入,成立于1891年布朗强,一名勘萨斯州承担者。在1889年,相信铃声“中央交换”将转移来电给竞争对手,强发明了被拨号系统控制的自动交换机系统。这个系统在1892年第一次在拉波特完成史端乔系统中被安装。1897年,强的模型电话,然而模型扶轮拨条的位置没有类似于轮齿约170度,以及边缘拨阀瓣。电话,当然是被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1922)在1876年发明的。第一个商业交换始建于1878(12个使用者),在1879年,多交换机系统由工程师勒罗伊B 菲尔曼发明,使电话取得商业成功,用户在1890年达到250000。 直到1894年,贝尔原批专利过期,贝尔电话公司在市场上有一个虚拟的垄断。他们已经成功侵权投诉反对至少600竞争者。该公司曾在1896年,刚刚在中央交易所推出了电源的“普通电池”制度。在那之前,一个人有手摇电话以提供足够的电力呼叫。一个连接可能仍然只能在给予该人的名义下提出要求达到一个电话接线员。这是强改变的原因。 强很快成为贝尔的强大竞争者。他在1901年引进了一个桌面拨号模型,这个模型在设计方面比贝尔的模型更加清晰。在1902年,他引进了一个带有磁盘拨号的墙面电话,这次与实际指孔,仍然只有170度左右在磁盘周围。到1905年,一个“长距离”手指孔已经被增加了。最后一个强的知名模型是在1907年。强的专利大概过期于1914年,之后他或他的公司再也没有听到过。直到1919年贝尔引进了拨号系统。当他们这样做,在拨号盘的周围手指孔被充分扩展了。 强发明的拨号系统直到1922年进入像纽约一样的大城市才成为主流。但是一旦作为规规范被确立,直到70年代它仍然是主要的电话技术。后按键式拨号在1963年被推出之后,强发明的最初的手指拨号系统作为“旋转的拨号系统”而知名。这是强怎样“让你的手指拨号”的。 埃姆斯椅LCW和DCW 1947 这些带有复合曲线座位,靠背和橡胶防震装置的成型胶合板椅是由查尔斯埃姆斯设计,在赫曼米勒家具公司生产的。 这个原始的概念是被查尔斯埃姆斯(1907—1978)和埃罗沙里宁(1910—1961)在1940年合作构想出来的。在1937年,埃姆斯成为克兰布鲁克学院实验设计部门的领头人,和沙里宁一起工作调查材料和家具。在这些努力下,埃姆斯发明了分成薄片和成型胶合板夹板,被称作埃姆斯夹板,在1941年收到了来自美国海军5000人的订单。查尔斯和他的妻子雷在他们威尼斯,钙的工作室及工厂和埃文斯产品公司的生产厂家一起生产了这批订单。 在1941年现代艺术博物馆,艾略特诺伊斯组织了一场比赛用以发现对现代生活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师。奖项颁发给了埃姆斯和沙里宁他们的椅子和存储碎片,由包括埃德加考夫曼,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阿尔弗雷德,艾略特诺伊斯,马尔塞布鲁尔,弗兰克帕里什和建筑师爱德华达雷尔斯通的陪审团裁决。 这些椅子在1946年的现代艺术展览博物馆被展出,查尔斯埃姆斯设计的新的家具。当时,椅子只有三条腿,稳定性问题气馁了大规模生产。 早期的LCW(低木椅)和DWC(就餐木椅)设计有四条木腿在1946年第一次被埃文斯产品公司(埃姆斯的战时雇主)生产出来,被赫曼米勒家具公司分配。这些工具1946年被乔治纳尔逊为赫曼米勒购买,在1949年接手制造权。后来金属脚的愿景在1951年制作,包括LCW(低金属椅)和DWC(就餐金属椅)模型。配套的餐饮和咖啡桌也产生。这条线一直

英语写作翻译俱乐部活动方案

英语写作翻译俱乐部活动方案 英语写作翻译俱乐旨在激发师大学子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师大学子的英语文化素养,提高师大学生英语,汉语灵活应用的能力 1.宿舍英语宣传活动: 内容:制作第一期各种形式英语门贴,文字内容为自然、生活、哲理、异地文化等的英文介绍,图片为风景、动画、剪贴画,贴于本校每个学生宿舍; 目的:1.营造学生宿舍学习英语的气氛,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带动非英语专业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发挥优良的使用价值,介绍本寝室成员。 时间:九月中下旬。 2.英语俱乐部会刊: 内容: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出版一份面向在校学生的免费的英语综合刊物。 1.以英语俱乐部写作翻译的全体会员为主力,并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集稿件; 2.与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文原声电影及英语角相配合,面向全校学生征求为原声电影及口语练习而作的观后感、心得等作品;搜集整理文章;选出优秀作品分专题编辑成集;

引出作品集供全校借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颁发鼓励奖。 3.选取优秀稿件,将稿件编辑成集; 4.将刊物发到各系,并以海报形式宣传会刊活动,使同学们增加了解。 目的:1. 给在校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课外娱乐读物,增强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提供各种最新时讯,方便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真正为同学们服务; 2. 使同学们观有所得,加强电影作品印象;有利于志同道合的英语学习者交流;促进大家参与英语学习和英语实际运用中去; 3. 宣传英语俱乐部以及各协会的活动,扩大影响; 4. 为接下来的征文比赛作好准备。 时间: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底。 3.举办征文比赛 内容:1.以某一主题(外文学院出题)向全校学生统一征文。将稿件投到中。 2.请外文学院的老师及其他资深老师做评委。 3.设置一,二,三等奖及纪念奖,发荣誉证书。 4.将优秀的作品整理成集,以北师大的名义出版;也可以将部分作品投到杂志社。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熊兵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翻译》2014(3)82-88 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实际上,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课文word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Lesson1 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5,000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But there are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even now people cannot write. The only way that they can preserve their history is to recount it as sagas--legends hand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of story-tellers to another. These legends are useful because they can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migrations of people who lived long ago, but none could write down what they did. Anthropologists wondered where the remote ancestors of the Polynesian peoples now living in the Pacific Islands came from. The sagas of these people explain that some of them came from Indonesia about 2,000 years ago. But the first people who were like ourselves lived so long ago that even their sagas, if they had any, are forgotten. So archaeologists have neither history nor legends to help them to find out where the first 'modern men' came from.

设计师必看:英文字体设计

越来越多的接触英文,许多设计现在都离不开英文字体的设计,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一下一些英文设计的基础。也有很多人问,但是我也不是专业做英文字体,刚好看到这篇文章介绍的比较实用而且基础,最重要有图,直观,就翻译来,大家分了……O(∩_∩)O~哈哈,脑子有点蒙,有什么翻译不好的,大家看原作吧,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 100%实用。在工作室做字体设计的案例时,手绘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些基本的事情。在设计新字体时,手绘可以帮助我们指出一些问题所在。这里,我们就用手绘这种方式来谈一些关于字体的很基础的东西,不深谈。 .................................................................... 第一部分:视觉平衡 视觉平衡!我们把所有字母在视觉上保持水平对齐,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相同高度。比如,这个三角形比矩形要高,否则,三角形肯定会看上去比矩形要小。而创造一种字体,你当然想要所有的字母。 同样,圆形也需要超出基准线而达到视觉上的对齐。如果圆形和矩形高度相同,那肯定会看起来比矩形小。这不仅适用于三角形、圆形、矩形这些基本行状,而是可以应用在字体设计中的每一个字母,是很重要的一条法则。甚至你设计拉丁文、希腊文都可以应用。这是一条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基本法则。

在翻译考试中容易混淆的英语词汇3

在翻译考试中容易混淆的英语词汇3 principal VS principle principal:the head of a school 校长 例:The principal spoke to us today. principle:a principle is an important fact or law. 例:The principle of democracy is important to ourcountry. stationary VS stationery stationary:standing still 不动的、静止的。 例:Please remain stationary. stationery:writing materials 文具、信纸。 例:They went to the store to buy some stationery uninterested VS disinterested

uninterested:指没有兴趣,索然无味,漠不关心。 例:An unterested student will not learn anything. 缺乏兴趣的学生什么都学不到。 词组:unterested attitude 漠不关心的态度 be uninterested in 对……无兴趣。 disinterested:则表示没有获得利益的动机,进而意指没有偏见,在美语中,也可以作漠不关心解 Two disinterested parties are needed to verify these documents for us. 我们需要两个公正的团体来查证这些文件。

新概念英语4-课文

NEW CONCEPT ENGLISH (IV) (new version) 2 Lesson 1 Finding Fossil man 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5,000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But there are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even now people cannot write. The only w ay that they can preserve their history is torecount it as sagas--legends hand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of story-tellersto another. These legends are useful because they can tell us somethin g aboutmigrations of people who lived long ago, but none could write down what they did. Anthropologists wondered where the remote ancestors of the Polynesianpeoples now living in th e Pacific Islands came from. The sagas of these peopleexplain that some of them came from Indo nesia about 2,000 years ago.But the first people who were like ourselves lived so long ago that ev en theirsagas, if they had any, are forgotten. So archaeologists have neither history nor legends to help them to find out where the first 'modern men' came from.Fortunately, however, ancient me n made tools of stone, especially flint, becausethis is easier to shape than other kinds. They may also have used woodand skins, but these have rotted away. Stone does not decay, and so the tool s oflong ago have remained when even the bones of the men who made them have disappeared without trace. 3 Lesson 2 Spare that spider Why, you may wonder, should spiders be our friends ? Because they destroy somany insects, and insects include some of the greatest enemies of the humanrace. Insects would make it impossible for us to live in the world; they woulddevour all our crops and kill our flocks and herds, if it were not for the protectionwe get from insect-eating animals. We owe a lot to the birds and beasts wh o eat insects but all of them put together kill only a fraction of the number destroyed by spiders. Moreover, unlike some of the other insect eaters, spiders never dothe least harm to us or our bel ongings.Spiders are not insects, as many people think, nor even nearly related to them.One can t ell the difference almost at a glance for a spider always has eight legsand an insect never more th an six.How many spiders are engaged in this work on our behalf ? One authority on spiders made a census of the spiders in a grass field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andhe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more than 2,250,000 in one acre, that is something like 6,000,000 spiders of different kinds on a f ootball pitch. Spiders are busy for at least half the year in killing insects.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more than the wildest guess at how many they kill, but they are hungry creatures, not content wi th only three meals a day.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the weight of all the insects destroyed by spi ders in Britain in one year would be greater than the total weight of all the human beings in the c ountry.T. H. GILLESPIE Spare that Spider from The Listene Lesson 3 Matterhorn man Modern alpinists try to climb mountains by a route which will give them goodsport, and the more

毕业设计英文翻译1

Center Lathe 4.1 INTRODUCTION Lathe is the oldest machine tool invented, starting with the Egyptian tree lathes. In the Egyptian tree lathe, one end of the rope wound round the workpiece is attached to a flexible branch of a tree while the other end is pulled by the operator, thus giving the rotary motion to the workpiece. This primitive device has evolved over the last two centuri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versatile machine tool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uses in all manufacturing shops. The principal form of surface produced in a lathe is the cylindrical surface. This is achieved by rotating the workpiece while the single point cutting tool removes the material by traversing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and termed as turning as shown in Fig.4.1.The popularity of the lathe due to the fact that a large variety of surfaces can be produced. Different types of lathes are used in manufacturing shops. Some of them are: (a)Centre lathe (b)Tool room lathes (c)Special purpose lathes (d)Copying lathe (e)Gap bed lathe (f)Capstan and turret lathes (g)Automatic lathes The centre lathe is the most common lathe which derives its name from the way a workpiece is clamped by centres in a lathe, though this is not the only way in which the job is mounted. This is sometimes also called as engine lath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early lathes were driven by steam engines. This is generally used for more general applications and thu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chine tool is more rigid. The tool room lathe is generally meant for applications of tool making, where the accuracy desired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s normally required for general production

毕业设计英文翻译资料(中文)

故障概率模型的数控车床 摘要:领域的失效分析被计算机数字化控制(CNC)车床描述。现场收集了为期两年的约80台数控车床的故障数据。编码系统代码失效数据是制定和失效分析数据库成立的数控车床。失败的位置和子系统,失效模式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显示薄弱子系统的数控车床。另外,故障的概率模型,分析了数控车床的模糊多准则综合评价。 作者关键词:数控车床;场失败;概率模型;模糊信息 文章概述 1.介绍 2. CNC车床的概述 3.收集和整理数据 3.1. 收集数据 3.2. 领域失效数据的有效性 3.3. 数据核对和数据库 4. 失效分析 4.1. 对失败位置和子系统的频率分析 4.2. 对失败形式的频率分析 5.失败机率模型 5.1. 方法学 5.2. 分布倍之间连续的失败 5.3. 修理时间的发行 6.结论 1.介绍 在过去十年中,计算机数字化控制(CNC)车床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其固有的灵活性很大,稳定的加工精度和高生产率,数控车床是能给用户巨大的利益。然而,作为一个单一的数控车床故障也许会导致整个生产车间被停止,而且维修更加困难和昂贵,当故障发生时[1],数控车床能够给用户带来很多的麻烦。 与此同时,制造商还需要持续改进数控车床的可靠性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数控车床的可靠性能使生产商和用户增加显著性和至关重要的意义。 需要改进数控车床的可靠性,使用户和制造商收集和分析领域的故障数据和采取措施减少停机时间。本文论述了研究失效模式及原因,失效的位置和薄弱的子系统,故障概率模型的数控车床。

图1 系统框图的数控车床 机械系统包括主轴及其传动链(固定在主轴箱),两根滑动轴(命名X、Z或者U,W在轮),车床拖板箱,转动架或刀架,尾座,床身等。主轴持续或加强连续变速,驱动交流或直流主轴电机直接或通过主传动,并有一个光电编码器的主轴车削螺纹。X和Z 两根轴的驱动交流或直流伺服车削螺纹和控制同时进行。该转动架或刀架可自动交换工

机械设计方案自动化英语翻译

原文: CHASSIS 1.clutch The engine produces the power to drive the vehicle . The drive line or drive train transfer the power of the engine to the wheels . The drive train consists of the parts from the back of the flywheel to the wheels . These parts inclu de the clutch , the transmission ,the drive shaft ,and the final drive assembly . The clutch which includes the flywheel ,clutch disc , pressure plate , springs , pressure plate cover and the linkage necessary to operate the clutch is a rotat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engine and the transmission . It operates through friction which comes from contact between the parts . 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 clutch is called a friction mechanism . After engagement, the clutch must continue to transmit all engine torque to transmission depending on the friction without slippage . The clutch is also used to disengage the engine from the drive train whenever the gears in the transmission are being shifted from gear ratio to another . To start the engine or shift the gears , the driver has to depress the clutch pedal with the purpose of disengagement the transmission from the engine . At that time , the driven members connected to the transmission input shaft are either stationary or rotating at a speed that is slower of faster than the driving members connected to engine crankshaft . There is no spring pressure on the clutch assembly parts . So there is no friction between the driving members and driven members . As the driver lets loose the clutch pedal , spring pressure increase on the clutch parts . Friction between the parts also increases .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springs on the driven members is controlled by the driver through the clutch pedal and linkage. The positive engagement of the driving and driven members is made possibl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surfaces of the members . When full spring pressure is applied , the speed of the driving and driven members should be the same . At the moment , the clutch must act as a coupling device and transmit all engine power to the transmission , without slipping .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二十单元课文原文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二十单元课文原文 Lesson 20 Snake poison 蛇毒How it came about that snakes manufactured poison is a mystery. Over the periods their saliva, a mild, digestive juice like our own, was converted into a poison that defies analysis even today. It was not forced upon them by the survival competition; they could have caught and lived on prey without using poison just as the thousands of non-poisonous snakes still do. Poison to a snake is merely a luxury; it enables it to get its food with very little effort, no more effort than one bite. And why only snakes ? Cats, for instance, would be greatly helped; no running rights with large, fierce rats or tussles with grown rabbits just a bite and no more effort needed. In fact it would be an assistance to all the carnivorae--though it would be a two-edged weapon -When they fought each other. But, of the vertebrates, unpredictable Nature selected only snakes (and one lizard). One wonders also why Nature, with some snakes concocted poison of such extreme potency. In the conversion of saliva into poison one might suppose that a fixed process took place. It did not; some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英文版翻译模板

Engineering C:/Program%20Files%20(x 86)/Youdao/Dict/7.2.0.0703/resultui/di ct/?keyword=Design Qualification C:/Program%20Files%20( x86)/Youdao/Dict/7.2.0.0703/resultui/ dict/?keyword=Certificate License Registration Number: 注册号 Expiry Date: 有效期至 Company Name :公司名称 Qualification Grade: Class A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vailable to undertak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building curtain wall engineering design, light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design,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design, lighting engineering design, fire control facilities engineering design,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business within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cope. Available to under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lant and general contracting business and that is related to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ervic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within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cope. 2

英语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英语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篇一:SCI论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SCI论文翻译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于SCI论文翻译的那些事 一、论文翻译的四个要点 对于国内的研究人员而言,撰写一篇SCI论文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学位,获得职称,或者是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发表到国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的研究内容。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现今,发表SCI论文已经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了。但是,当前,对于绝大数的研究人员而言,SCI论文的翻译基本是建立在中文论文的基础上,即多数研究人员都是先撰写中文论文而后再通过翻译人员或者翻译公司,才完成一篇SCI论文的撰写。但由于英语非我们的母语,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情况,诸如多数翻译工作者本身并不具备医学背景,也根本没有医学SCI论文发表及审稿经验,甚至很多时候不能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其翻译是在一片雾水的情况下进行。文章投稿后,审稿人提出manuscript的可读性差,需找Native speaker修改,这与译员的翻译直接相关。因此,评价一名译员或一个翻译公司的好坏也就取决于以下几点: 1)能否看懂文章的意思; 2)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3)必须有SCI论文发表及审稿经验; 4)理清文章的结构。 1、读懂文章意思 读懂文章才能翻译,否则就是乱翻译,势必造成译文的可读性差。在翻译时,译者不但要看懂,而且要进一步查实作者的写作,要细细地查看参考文献,从中找出其不足。下面举个例子:黄芩苷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是一种非常含糊的表述,尤其是“良好的疗效”这种字眼。不排除确实有些SCI论文会这样写,但是多数发表的SCI论文不会如此组织文章。译者要看清楚研究对象是人还是动物模型,何种研究类型(比如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患者或动物数量,治疗预后如何,有多少并发症等。这样的表述,才是科学的。当然,这需要良好的学术思维,普通翻译工作者需要常年的积累后才可达到该水平。 2、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发表SCI论文关键是内容。而内容方面关键靠理清文章结构,及主旨的强化。要准确表达文章的主旨,就要具备相当的语言驾驭能力。前面提到多数翻译工作者并不擅长中译英,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客服汉语式英语这一难题。其诀窍就是多看参考文献,力求准确表达作者的意思。经过长期的积累,力求语言的简洁及准确性。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便是要通顺。SCI论文翻译语言必须通顺易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