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现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现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2002年3月第19卷第1期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f NW In st.of A rch.Eng.(N a tu ra l Science)

 M a r.,2002

 V o l.19N o.1

现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

与城市空间特色

谢 力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摘要]通过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回顾和借鉴,从多个角度提出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塑山地城市自然生态特色,建构城市空间特色的方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以期在山地城市众多的西部大开发中找到生态平衡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的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自然生态特色;山地城市;环境空间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569(2002)0120030204

D isti ngu ish i ng fea ture of the na tura l ecology and urban space

i n m odern ized m oun ta i nous c ities

X IE L i

(Schoo l of A rch itecture&C ity P lanning,Chongqing U niversity,Chongqing400045,Ch ina)

Abstract:T h rough look ing back to the Ch inese traditi onal ph ilo sophy of nature,som e m ethods and po ints needing to be paid attenti on are put fo r w ard in m any directi ons in o rder to reconstructi on the distinguish ing feature of the natural eco logy and urban space in the new environm ent.T hus,the link po int can be expected to be ach ieved in the w estern great exp lo itati on.

Key words:distinguish ing feature of the natural eco logy;the distinguish ing feature of mountainous urban space;environm ental space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 3,山区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由于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农地与耕地不断减少,山区的开发与利用范围逐日扩大;而另一方面,由于山地生态环境的敏感脆弱性,更由于人们生态知识的贫乏,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各种连绵性长时间的灾害,使得山地的开发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而通讯和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山地城市克服了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造成了落后弊病.处在现代化今日社会的山地城市,它不可避免会引用各种新技术、新的建设方法、新的施工手段,也必然应具有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一切特色.但是,作为山地城市,它更应显示以山地为特点的许多方面的特色.笔者将集中论述其自然生态特色与变化丰富的城市环境空间两方面.

1 自然特色与生态特色

《读者》曾登载过一篇文章对我影响非常深刻.早在1910年,有人在圣保罗岛做了一个

[收稿日期]2000210225

[作者简介]谢 力(1977—),女,重庆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99级城市规划研究生.

实验,把21只雄鹿和4只雌鹿放在这个岛上驯养.岛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灌木和野生动植物,是驯鹿的天然场所.大自然恩赐的良好环境,使鹿繁殖很快,10a 之后增殖到250只,又过了10a 增殖到500只,到1938年的时候增殖到2000只.由于鹿的数量激增,岛上各类野生植物几乎被鹿吃光,鹿群没有食物,大量饿死,到1950年仅剩8只.

这就是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地球就仿佛是圣保罗岛,而人类就好比是驯鹿.对自然的保护,已是燃眉之急,对于山地城市就更是如此.由于山地城市复杂的自然用地特点,山地区域的城镇体系分布和山地城市的总体发展与布局结构,建筑物的修建与各种市政设施的建设,乃至于人们的日常活动,都较多地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就物质生存条件来看,山地城市更加贴近自然.

中国人的自然观很独特.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几乎从未把自然看作是一种需要人为改造的异己.自然与人之间一开始就建立起了和谐的关系,成为人亲和的对象.孔子、孟子就曾以山川之美喻人格之美,以山水比附人格特征,人法自然的意识已初步显现.老庄一派的哲学思想更把自然的存在上升到“道”的高度.自然成了永恒法则的体现,成了人所效法应顺的对象,而不是改造征服的对象.自然之道在老庄那里成了与人为造作,人为束缚相对抗的精神实体.老子亦有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的思想是东方哲学的精髓.建设现代化的山地城市应当深入地研究这种哲学观念.

遗憾的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渗入东方,并在很多方面占据了优势,单从解放以来中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就是明显的西风东渐的例子.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知识的无知,近10a 来,一些部门和个人仗着经济力量的雄厚、技术的先进,姿意地改变着山地的本来面貌.例如“重庆的石桥铺和小龙坎原来是间距5km 的两个城市片区,中间是风景优美的农田区,地形上也是两片区之间的分水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缺乏生态学引导的开发过程,几乎所有宝贵的环境资源(清溪、水塘、开阔的视野、天然制高点)被填平、污染、阻塞和遮挡,遭到极大的破坏;受到经济效益鼓励的乡镇企业由于环境化素质低下,在破坏其固有的乡土生态景观资源方面几乎毫无警觉;今天这一地段除小龙坎坡地公路因沿崖是滑坡,修建房屋困难而得以保持开敞空间外,两侧已充满了大多数是设计拙劣、群体关系杂乱无章的建筑

物,变成了一条缺少人行道,没有特色的街道……”[1]相反,西方人因为环境资源的不断恶

化,开始在思想意识、哲学层次上探根究源,甚至有许多学者提出以东方天人合人观念取代西方人天对立的二元论观念.虽然这些未必可行,但至少可以看出,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相传几千年的东方自然思想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其优越性来.余秋雨在《追寻东方美学》中曾说过“西方文明的优势在中间阶段,而东方文明则维系着起始和未来的梦”.近些年来兴起的风水理论对山地城市建设极有帮助,摒弃其中迷信的色彩,风水理论其实是按古人的哲学观建立的生态环境布局理论.其中许多理论,诸如关于风水宝地,风水选择;关于龙、砂、水、穴等的选择等,对于山地城市规划都有极高的价值.当人类意识到人在自然中的真正地位不是主人,而是一分子时;当人获得更大的改造社会的能力,并且屡遭挫折之后,人类开始重新投向自然的怀抱,重新秉承了先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崇尚,重新汲取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顺应自然,创造出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更加天时、地利、人和的城市.

建设优美适宜的山地城市,首先要尊重自然的原始地貌.现在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我们要避免铲平山头,拉直道路等建设平原城市的做法,而是应更加巧妙更加具有匠心地利用

13第1期 谢 力:现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23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地形的特殊情况来创造出与之完美结合的城市建筑与城市空间.往往正是很难利用的原始地形,经过精心设计后,最后总能创造出令人叹服的作品来.长江边上的石宝寨,是利用山地地形的典范.武当山的悬空寺、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等也都是大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成功例子.即便是北京的故宫,不也在后面堆起了一座景山么?这些,都是因为有山才有杰作.雅典卫城、布达拉宫,更是在山个创造建筑群奇观的颠峰之作.古代的封建者们无论是为了政治目的、权力欲望,还是为了宗教信仰,但他们总会为了营造一种王权天赋的气势而不惜花费精力,使其王城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相反,现代人急功近利地追求近期效益和个人利益而忽视大众利益与长远利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如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逼近终于使得至少是部分人有了新了认识,这或许可算是一种转机吧.而这种转机正是营造有自然与生态特色的山地城市所必需的.

山地城市精神上的自然生态特色同时转移到其物质存在的各个方面.就城市的布局结构而言,无论是组团式、带状、串联式还是星座式都应顺应自然山地特色而设计;重要的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山地城市理论也正是自然生态观的代表.不同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的布局存在一种“不得不”的情况,山地特色千变万化,使得山地城市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这都是由本身所在的山地的地质地形地貌决定的,不象平原城市规划在布局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意向与较多的可能性,一座山地城市的布局往往是唯一好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山地城市,只要是按照本身的自然特点与生态特点建设起来的,都是好的.

2 丰富变化的城市空间环境

山地城市空间环境的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它不似平原城市那般要费尽心思地人为地造出一些城市景观、一些城市空间特色来.原本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山地城市的丰富的景观与空间,规划者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扬长避短,同时不要做破坏自然景观的蠢事.

首先,山地城市的规划方法就与平原城市不同.平原城市的规划只需重视二维;山地城市则不同,它必须加入第三维空间的思考,即立体地全方位地进行空间规划:如何处理复杂的等高线,如何布置道路竖向,如何安排建筑……都必须在三维上进行思考.这也就带来了规划工作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特色.

从生态学可以知道,山地植物是呈阶层性分布的;同样的,优美的山地城市的建筑布置也应当有明显的阶层性,这是与山地等高线的分布相照应的,每一台地的建筑呈阶梯状层层跌落,从城市景观上相当感人.同时,山地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可以作到非常优美,运用顺应自然的控制点,使城市天际轮廓线与山地自然地貌起伏相呼应,能取得相当和谐的效果.特别要注意自然制高点与城市制高点的控制,按照风水理论,城市的自然制高点与江河出入口的山头都是宝地,应该注意处理,把空间视线引导向这类风水宝地,而不让高层建筑喧宾夺主.拉萨布达拉宫就是自然制高点与城市制高点的完美结合.山地城市中常常都有这样的制高点自然存在,成为山地城市的空间高潮与视野高潮,是城市的景观核心.所以在设计城市轴线时应多加重视,尽可能造就背山面水的理想景观格局.

山地城市的道路网布置非常有特色,不同于平原城市大小不一的方格网.“若按街道景观布置的要求来说,道路宽度可根据不同的前提和可能性而变通.道路宽度变化可以用来控

制车速,提供错车空间,在特殊情况下可提供停车空间,并更易于把道路周围环境或地形融

为一体.”[2]城市道路常随着地形的变化而蜿蜒起伏,它是城市空间的联系线,把一个个的城市空间串联起来.正因为道路的变化丰富,使得城市空间也丰富起来,用“步移景异”这个词来形容山地城市的街道空间最是恰当不过的,路人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山地城市的道路常有弯曲,“较为不规则的曲线布局常常采用一系列并列的矩形楼房与弯曲相凑合.这种相互离得很近的并列的楼房或相邻的室外空间,通常成为引人入胜变

化无穷的城市景观的源泉.”[1]山地城市的道路常是纵横曲线并存,当步行者或驾驶者沿着

曲线移动时,他前方的景象是不断变化着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他便能时时保持新鲜感与警觉性,对于景观欣赏和防止交通事故有好处.

作为不断变化的空间,“势”的形成自然就显得不足,对于庞大建筑等高大的景观,没有足够的尺度就无法成势,在审美效果上就不理想.因此,山地城市的空间设计特别应注重空间的渗透性,就好比中国画的留白.留白的空间产生虚空间,与建筑、树木、山势形成的实空间形成互补.当行人处在小尺度的山地空间时,他能透过虚空间看到远处的景观,使心境得以开阔,同时增强景观的层次感.重庆人民大礼堂处在地势较低的位置,以前总能从地势较高的半边街式的公路上俯瞰人民大礼堂与远的景观,视野相当开阔,让人心境为之一畅.而现在,修建了好几座高层建筑,将视线全部挡尽,使得那一段道路失去了特色和良好的心理效果.

山地特色常常使得一些较为开阔的、休闲性的空间与一些流动的、变化的空间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的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普遍联系,同时还出现了介于二者之间的空间类型——因底层架空而出现的灰色空间.各种不同品质、不同特点、营造不同场所感的空间交替出现,创造了丰富的城市心理感受,构成了变化丰富的城市人文景观.在山地城市中,步行者远比平原城市为多,那么城市的人情味自然也就更加浓了.

山地城市带有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特征.移景、挡景、透景,空间的迂回、交错、流动、渗透……在山地城市中都能见到,这可能是二者都师法山水自然的缘故.所以,优美适宜的山地城市同时也应当是一座园林城市.由此可见,山地城市空间最大的特色是不规则性,而不规则性造就了山地城市空间的丰富变化与人情味.

从以上两方面对山地城市的论述,可以看到,优美宜人的中国的现代化山地城市同时还是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与园林城市,它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1] 黄天其,邹振扬.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生态学控制[A ].黄光宇.山地城镇规划建设与环境生态

[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8;199.

[2] [英].麦克卢斯基J .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M ].张仲一,卢绍普,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168.

33第1期 谢 力:现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扬州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内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扬州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扬州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扬州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具体到扬州,就是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新扬州、文明新扬州、秀美新扬州、和谐新扬州、法治新扬州的战略任务。 城市的实力看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在经济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产业结构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一致,与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才供给能力相匹配,与市民的创业、就业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城市的环境优势支撑经济发展,构筑经济优势,提高知识、人才、信息等软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科技创新型的精致经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的内涵看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在文化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扬州的特色文化得到重点彰显和展示,“开放包容、创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完善好城市功能至关重要。客观审视x城区现状,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市政建设和管理有些滞后,一些人行道地砖破损,坑洼不平;部分x排水不畅;一遇节假日,车辆占道停放比较突出,秩序较差;一些老楼房楼顶有乱搭乱建现象,安全隐患较大,影响城市美观;部分绿化及文体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脏、乱、差现象。 管理好城市、提升其品质,是巩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宜居宜游宜业x的前提,是贯彻落实建设国家中心、打造自创自贸高地要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一、尽快完善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全面改造x人行道和路面,提升质量;提高新建小区停车场(位)的使用率,取消在主要x和部分繁华路段的停车位;取缔城区内所有洗车、修车摊点,维护城市形象。 二、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要搞好美化工程。全面拆除城区楼顶违章建筑;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加强城市主体建

筑的风貌塑造,特别是街区主体建筑的色调要统一规范;对x两旁的路灯、灯箱广告和店招,要统一设计、规范造型,形成x独有的风格。 二要搞好绿化工程。高标准、快速度打造城市公园;改造城区x绿化,注重打造“有花有绿、花绿相间”特色,突出一街一景。 三要搞好亮化工程。突出亮街、亮楼、亮河,对主要x、街面高楼统一实施亮化,打造亮点。 四要加强城市管理。对市政道路、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严厉整治流动叫卖和占道经营行为,持续开展车辆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彻底改变市民闯红灯、横穿马路、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 三、拆除城市违法建设。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拆除违法建筑责任制,对存量违法建设采取分类方式处置,对城市主次x、公共空间等影响城市风貌的违法建设要限期全部拆除,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按照景观协调和安全管理的原则,制定城市围墙拆除方案,梳理机关单位、公共设施、公园、居住区等围墙建设情况,宜拆则拆、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浅谈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研究

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必要性及方法探究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每一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征的特色风格,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就需要将城市特色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来。通过分析城市的经济/社会现状、确定城市特色元素,走可持续的城市特色发展之路来达到城市规划预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可持续 0概述 凡是美的事物都是独特而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城市也不例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风向标,是城市与众不同的名片,也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1]。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开始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原先的高速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高楼林立,城市景观单一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习惯。于是,反映城市特色、展现不同城市发展风貌的城市建设发展之路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因此,就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出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显示一座城市的个性特征,体现这座城市的人文、社会、自然特色就显得越发重要。 1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特色内容 城市特色不可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城市规划在展现城市特色时应该是建立在对整座城市本质内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具体而言,涉及到城市特色的主要内容有: 1.1城市地域环境特色 城市特色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这些地域环境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进而逐渐形成了各个时期的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具有显著的地域环境特色,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必须要将城市地域环境特色考虑进去。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经过长期的发展,将辖区内的小岛、河流链接起来,充分利用境内大量的河道运河,离海边浅滩较近等优势,逐渐发展成如今享誉世界的岛城(120多座)、水城(117条河道)、桥城(400多座桥梁)等极富地域环境特色的城市。 1.2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沙里宁。能够体现城市特色必然包含这座城市的人们所创造出的或者正在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集合,并将其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予以了人格化表现出来。很显然,随着过度追求GDP、经济的增长,许多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动员大会讲话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动员大会讲话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动员大会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会议,专门部署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工作,刚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交管大队、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同志部署了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工作,讲的都很好,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不择不扣落实到位。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紧迫感。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这项工作,省、市抓得很紧。国家层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工作,总书记记就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记深刻阐述了城市工作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导向。 省级层面,省委X书记对此项工作作了重要批示,X省长在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动员大会上也说到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必须深化认识,形成共识。市级层面,市委书记作了重要批示,要求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而且每年还要进行年终考核,排名靠后的,要通报、要约谈。 就我县而言,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和

省、市工作部署的需要,更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是助推新型城镇化、城市面貌提升的重要抓手,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二、要肯定成绩,顺应民意,进一步凝聚工作共识。应该说,我们的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过去的老城新县面貌已经得到很大的改观,得到了县内、县外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在外创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一方面,城区的“面子”焕然一新。自X年以来,我们共完成了X户、X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打通了多条断头路; 实施了城南大道等“五横三纵”X条主干道升级改造; 实施了高新大道等X条道路“白改黑”或改扩建,建成了城北大道东延等多条城市干道。特别是X年实施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投入X亿元,拆迁住房面积X万平方米,涉及拆迁X户。通过棚改一举打通了X条“断头路”,建设了两个的社区公园(X亩),新增免费停车场三处(X个停车位)。现在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以前的棚户区变成了现在的城市节点,碧桂园等高品质楼盘在建,面貌又会上一个层次。 另一方面,城市的“里子”更加健全。X年以来,县财政统筹资金,完成了X条约X公里的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打造了精品街巷X条、标准街巷X条。累计硬化路面X.X万平方米,白改黑X.X万平

2020物业小区品质提升方案

2020物业小区品质提升方案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居民对住区公共空间的需求不仅在量的方面不断增加,而且对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下面是有20xx物业小区品质提升方案,欢迎参阅。 20xx物业小区品质提升方案范文1 为使物业服务品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有力促进房屋销售,并实现物业服务品质的持续改进特制订如下品质提升措施: 一、公司总部: 1、在各小区前台公示公司投诉电话:2160030,并对投诉内容当日进行回复,跟踪落实; 2、在公示各小区设总经理会见业主日,收听业主的问题,解答业主疑惑。 二、销售中心: 1、调秩序队员一员在在金沙江大道十字路口处指挥引导看房车辆按顺停入车位,并开门服务指引客户进入营销中心。 2、雨天保洁增加进入大门代为擦鞋服务,使用干布替客户鞋面擦净擦干。 三、小区管理: 1、秩序: a.秩序大门岗坐岗改为站岗;

b.巡逻人员在左臂上配印有“巡逻”字样的袖章,配警棍、对讲机进行巡逻, c.秩序队员例队进行交接班; d.对进入小区人员及车辆进行盘问登记; e.在停车场对车辆停放进行指挥和问候服务; f.在大门设秩序服务,针对业主需求及时实施帮助(帮助业主拿行李、打雨伞、引领走访业主客人到业主家中)。 2、客服: a.实行站立式服务和普通话服务; b.代为业主收信件和包裹登,电话通知或送上门; c.宣传栏设专面代为业主提供信息发布服务(租房、卖房等); d.有偿电话、宽带、水电费、燃气费代缴服务; 3、工程: a.电梯“零点后”维修保养无打扰服务; b.对业主报修实行15分钟上门服务,每周日开展减免有偿服务活动日; c.空置房每周检查土建、漏水、水电气、卫生状况; d.建立设备档案卡挂设备上; e.工程主管每周夜查一次人员值班及设备运行情况。 4、保洁: a.改垃圾处理一次为每日两次; b.雨天一小时后积水清扫;

优化空间结构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

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在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和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的背景,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面临转型升级,围绕“百万人口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目标定位,迫切需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我市城市品质。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结合我处工作实际就如何提升城市品质谈几点思路想法: 一、注重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㈠引导我市从单核圈层蔓延向多中心组团发展 《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明确了我市的空间结构为一主两副,即主城区、义南副城及义北副城。但通过多年的发展,由于行政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两副城内的各个镇还是各自发展,副城的发展停留在规划图上,无法具备相应的人口规模及城市产业经济职能,不能有效疏解中心城区的职能,造成主城区功能要素过于集中,产生了集聚但不经济的现象,同时交通拥堵、功能混杂等城市病凸显。 随着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建设,“摊大饼”式单核发展模式已不适合我市的发展,建议以义西南战略区为载体,加快新区建设,融合上溪、义亭及佛堂资源优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副城,实现我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副城与主城

区形成相对比较明显的城市区域职能分工,并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整体集聚优势,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同时副城的建设也能促进城市人口空间的重新分布,降低主城区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吸纳主城区的污染企业外迁,避免中心城区工业和居住混杂状况,从而实现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的改善。 ㈡优化老城结构,重塑老城中心的功能和形象 老城中心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她本身的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解构,正在逐渐失去她原有的中心魅力。面对产业升级和城市形象提升带来的各种压力,老中心区亟需注入新的物种空间形态与新的文化精神,来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具体思路如下: 1、控制城区用地的无序蔓延扩张,集约节约用地 通过副城建设,避免主城“摊大饼”单中心发展弊端,在城市主要干道轴线、重要节点及交通枢纽实现高强度开发,采用TOD开发模式有利于节约土地、增强主城区集聚功能,实现主城区土地高效利用。 2、加快主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目前我市主城区还存在一定比例的工业用地,建议采用“腾龙换鸟”、“退二进三”等工程,把工业产业从主城区迁移出去为商业、服务业等对区位条件要求较高同时也能支付高昂地租的产业腾出发展空间,逐步降低城市用地中工业、仓储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从局部地域看,这种差异更大。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域,平均每24.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镇;而苏北地区平均69.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镇分布更疏,如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每180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内蒙古的乌拉特草原22000多平方公里仅有一座海流图镇。 3.城镇网密度 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建国36年来,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向西转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东部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尤其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在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带的川、黔、滇、陕等省区和中部地带的“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的广大内地地区,相应建成我国的后方工业基地。据资料统计,共建成29000多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建设了一批城市和镇,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域城镇网密度,表现出我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结构日益均衡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从全国城镇网密度(表8-1)看,全国平均每1210.6平方公里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438.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1049.3平方公里和2531.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图8-2),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整个“三线”地区的城镇网密度几乎可与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各省区城镇网密度相伯仲。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

城市特色研究

城市特色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在培训班的理论学习和赴国外考察的感悟,浅谈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的关系,强调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凸显城市的区域特点和自然优势,统筹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因素,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注重建筑风格的打造等四方面体现城市特色并就建湖县的县情做了城市特色的初步构思。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建湖县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城市特色则是一座城市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城市的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体型环境等方面。城市应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唯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必然是平淡无奇、缺乏魅力的。一个城市要创造其个性特色,必须从规划抓起。城市规划如何体现城市特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在江苏省第七期城市规划专题研讨班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所得到的启迪,联系建湖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凸显城市的区域特点和自然优势,打造环境特色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趋同化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城市缺乏个性特色。因此,城市规划首先必须考虑城市的区域特点和自然优势,彰显环境特色。一方面,城市规划要充分凸显区域特点。美国、加拿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十分注重城市区域风格,根据城市各自所在的区域位置和周边环境,塑造不同的城市特色。如美国将纽约建成全国最大的金融、商业、贸易和文化中心,将旧金山建成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港口城市;加拿大将温哥华建成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等。其实,每个 城市都有自己所处的特定区域,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的区域环境出发,对其进行客观分析,找准特定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区域优势和环境优势,从而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合理规模,转变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和趋同观念。一方面,城市规划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 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加拿大近百年来历届城市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在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多伦多市中心区,建有许多供人休憩的街头绿岛、小片绿地,在城市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与和平鸽、小松鼠追逐游嬉、融为一体的景象。美国作为经济强国,非常注重城市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将公园、绿地列为重要内容。政府对各个单位、有住宅的家庭都有绿化要求;绿化植物品种多,花、草、树木和谐搭配;美国的城市还非常重视亮化,规定沿街建筑必须每年粉刷一次,保证清新亮丽;路灯造型朴实大方,亮灯率高,高大建筑和中心街区夜景灯光亮丽多彩;绿化、美化、亮化的和谐统一,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建湖县而言,该县地处东部沿海内陆地 带,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低成本优势的叠加使建湖城市特色比较明显。建湖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建湖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县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九龙口。因此,建湖城市规划必须充分把握其区域特点和自 然资源,保护好、改造好生态环境,将“水乡加绿色”作为建湖城市特色,做到以“水”凸显城市的灵性,以“绿”展示城市的秀美,以“亮”提升城市的品位,努力把建湖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商贸城市、生态示范城市、和谐人居城市和水乡旅游城市。 二、城市规划必须统筹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因素,打造经济特色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间的经济交往和融合更加频繁,城市规划所起的作用就日渐凸显。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一种互动并进的关城市规划如何体现城市特色,合理的城市建设对地

城市品质建设提升调研方案-住建城建房产.doc

城市品质建设提升调研方案-住建城建房产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化休闲城市,根据市政府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不断提升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品质和质量,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调研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以优美的山水环境为发展依托,以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海阳为目标,按照“系统谋划、有序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基本原则,通过三年实现城市功能品质“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使“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的景观特色更加明显、城乡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怡人。远期(至2021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环境优质、形象优秀、品质优越的“美丽中国”示范县。 二、调研时间及内容 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工作要求,至2021年,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年补短板”:2019年,启动并完成一批需求急迫的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城市问题。 “两年强基础”:2020年,按照任务分解有序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有实质成效。 “三年上台阶”:2021年,全面完成城市品质提升各项工作

任务,城市面貌明显改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形象实现大变样。 三、调研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尊重自然山水地貌,围绕“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建设,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动,保持最大的敬畏之心,取得最好的效果,实现城绿相生、城景共融,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二)以人为本,紧贴民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老百姓最关心及最直接最现实的城市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得到群众支持,获得群众认可。 (三)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城市人文品质。 四、调研具体举措 (一)提升城市景观。 (二)完善城市功能。 (三)优化城市交通。 (四)整治违法建筑。 (五)推进新区建设。 五、调研保障措施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品质提升方案

浅谈高星级酒店抓好质量提升的途径 酒店质量提升,就是要全力以赴、全员、全方位的来提升发展的“质”,使其从“量”上不断去“追寻宾客的需求,追求宾客的赞誉”,从而不断赢得更多的客人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实现向质量提升要效益,向质量提升要品牌,向质量提升要发展的结果。具体地说,质量提升主要应包括人员素质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服务质量提升、配合质量提升、保障质量提升和管理质量提升六大途径,解决好这些问题,高星级酒店才能真正去找到自己的“蓝海”! 一.全力抓好“人员素质”提升,为酒店的发展夯实基础。 酒店的服务对象是“人”,而提供服务的主体也是“人”,一个酒店员工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客人对这家酒店的评价。没有经过培训的不够专业的员工其实是酒店最贵的员工,因为他们会不断去得罪酒店的客人,损失酒店营业额,所以“质量提升”,首先要将人员“提素”工程纳入各级管理者的重要日程。 一是要严格把好员工入口关。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前必须了解酒店各部人员编制、缺编情况及岗位素质要求,要与各大专业院校建立良好关系,真实了解入职员工背景,在录入时要针对岗位不同,有侧重的考评应聘人员形象、气质、性格以及专业能力,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臵上,在用工上要做到与部门提前沟通,提前预想,提前储备; 二是用制度来引导员工提升。人力资源部应牵头形成细致可行的培训结果与晋升工资挂钩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可以建立“英语、技能、训导师”达到各层级水平的专项津贴制度,用良好的制度来引导人,真正做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学坏不一样,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酒店营造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比学赶超的氛围; 三是应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专业能力及培训水平,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是培训者。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实践经验,更应有理论知识,不具备学习能力和培训能力的管理人员在酒店应逐步淘汰; 四是为愿意学习的员工要搭建平台。酒店可尝试与旅游管理学院合作办学,为员工报销一定比例学费的方式,鼓励员工参加技能资格认证学习及学历学习,同时也可与部分旅游管理学院合作教师到酒店挂职的方式,一方面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让酒店员工更多的理论及专业知识,从而使培训真正成为给员工的最大福利; 五是应该加强与优秀酒店的相互走动、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向管理水平、服务水平高的同行学习取经,可以开阔眼界,不断提高全员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全力抓好“产品质量”提升,努力形成客人口口相传。 面对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一个高星级酒店必须不断形成自己的独特亮点,形成招牌和特色,这就必须以产品质量提升为抓手,以过硬的产品来赢得市场,要通过客人对酒店高质量出品的认可,形成客人对酒店的口口相传,这才是酒店最大的营销。 从餐饮方面讲,主要应做以下提升:一是对客人所点菜品要进行记录及跟踪,在每日客人用餐完毕后,各餐厅厨师长必须到现场观察菜品的消费情况,对很少动的菜品分析原因,对客人不喜欢的菜、很少点的菜要及时调整;二是要采用菜品标准配方(菜品名称、主料、辅料、调味品名称及用量、烹制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固化目前点击率较高和受欢迎的菜品,确保菜品质量稳定出品。同时要努

天津城市特色研究

天津城市特色研究 对天津城市特色进行研究,实际上是探讨天津城市建筑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天津这座城市在发展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从而也在它的建筑中强烈的表现出来,以致形成了在中国独一无二的近代建筑风貌特色,未来的天津建筑风貌必然是天津近代建筑风貌的延续和发展。 按照历史学家的考证,天津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了,但是天津的发展是天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的。在中世纪,因为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又是扼东北入关的门户,在边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从金朝在天津设立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明朝设卫筑城都反映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天津除了在边防上起着重要作用外由于水运和盐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商贸的繁荣,所以到了清朝前期又将天津从纯军事建制的“卫”改为行政建制的“州”,后又改“州”为“府”。 由于天津早期移民主体是转籍的军人、船户、盐民、商人,在建筑文化上就充分反映了它的移民特征

和平民特征。天津的民居在空间布局上带有明显的北方特点,即胡同较直,道路的交通功能与商业功能分工明确。院落体现了九河下梢水旱码头寸土寸金的独到之处和移民城市我行我素不拘章法,及平民城市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文化特征。它很少有北京那样标准的四合院,受仪轨、章法的制约有那么多清规戒律。五花八门,不拘一格。而在檐头、门楼、门窗、照壁等细部又有江、浙、皖民居的明显痕迹。而天津周边地区绝无这种现象,因此天津的建筑文化也呈“岛”状。 正是由于天津城市的移民和平民特征,天津早期建筑主要特点就是随意性、实用性。而人们在描述天津近代建筑时,大多用“天津的小洋楼”来一言代之。这话说的倒也贴切,“小洋楼”就是天津近代建筑的一种代表和天津地域文化的一种形态。我们说过,天津这个城市从它的诞生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和平民城市。清康熙年间(1662?D1723)钞关和长芦盐运司公署移驻天津,到了雍正年间(1723?D1736)天津又从一个纯军事编制的“卫”定为行政编制的“府”进而开为“州”。这样不但提升了天津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促进了天津的人员流动和居民成分的变化从建筑上说,那个时代就出现了乾隆38年(公元1773年)的海河楼、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 的调研报告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 ——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市“提升城市品质”课题调研组 (2009年11月)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9月下旬以来,围绕“加快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进一步坚持和彰显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主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部门联动等方法,对城市品质的内涵、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路径选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提升扬州城市品质行动计划。 一、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意义 城市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统一体。城市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城市品质,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生态保育、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人民群众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城市品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的家园。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4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最初以高墙深池、重城壁垒为基本形态,以安全为本的阶段,到之后以商业贸易、工业生产等为基本功能,以经济为本的阶段,再到当前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的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是以人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_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26 专题研究Study □ 丘连峰,邹妮妮 1引言 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城市风貌则是其中高层次的复杂子系统,和其他系统一起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功能。城市风貌所担负的独特功能在于通过物质形态的塑造,提供美的城市景观和城市面貌,体现城市的文化风格和水准,进而展示整个城市的精神取向(或称风貌意象)。针对功能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从空间上阐述,则主要集中在以下 五方面:城市风貌圈、城市风貌区、城市风貌带、城市风貌核、城市风貌符号。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实施是建立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两大法定规划框架下的行政过程。因此,基于“研”以致用的目的,城市风貌的研究及规划成果,对应上述规划程序,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明确的城市风貌总体定位、城市风貌格局(城市风貌圈)等宏观要素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指标体系可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 — 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摘 要]城市风貌的系统性与城市规划实施的方式决定着城市风貌研究的系统工作内容与成果形式。运用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借鉴城市意象、类型学等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分别通过导控条文、分区图则、设计比照图例等多种成果形式,对城市风貌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指引。[关键词]城市风貌;系统内涵;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 [文章编号]1006-0022(2009)12-0026-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Cityscape Research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A Case Study of Sanjiang Cityscape Re-search/Qiu Lianfeng, Zou Nini [Abstract] Cityscape system and administration dictates its content and product. Sanjiang cityscape research uses mixed analysis approaches with city image and typology theories and makes guideline, drawings, and design descriptions. These will guide and control Sanjiang cityscape from macro, medium, and micro levels.[Key words] Cityscape, Connotation, Sangjiang cityscape research 本期主题:城市风貌规划与城市特色研究 [编者按]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背景下,城市风貌规划与特色研究日渐成为城市政府和规划编制单位关注的热点。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成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此,本刊特设“专题研究”栏目,选发一组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文章,以供业界交流与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