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调节功能的测试

眼睛调节功能的测试
眼睛调节功能的测试

眼睛调节功能的测试

调节功能主要是维持患者视物的清晰,调节功能的下降,势必意味着调节范围的减小、调节近点远移,因此使视近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阅读需求。所以调节功能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被检者的视觉质量,因此调节功能的测定是视功能检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双眼视检查中,调节功能测试应包括调节广度、调节滞后、调节灵敏度和正负相对调节的检查。

调节测试的内容

调节广度

移近法

调节滞后

MEM检影

FCC实验

调节灵敏

/的翻转拍

正负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

1、调节广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的

测试

调节广度即指注视远点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以屈光度表示,测试方法有移近法和镜片法,另外还可以按照年龄从DONDER’S表查出和根据HOSTETTER公式计算求得:

1)

2)、

4).公式:Hofstetter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统计,提出年龄与调节幅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年龄

2、调节滞后的测

1)FCC试验(Fused Cross Cylinder)又称十字视标试验:原理:FCC试验是检查双眼注视状态下,观察近距离物体时患者的调节状态,调节超前亦或调节滞后,也经常应用在确定患者的试验性下加光。所谓调节滞后是指调节反应量小于调节刺激量,调节超前指患者的调节反应量大于调节刺激量。例如观看40cm处物体,调节刺激量即为1/=,而如果患者动用的调节力为,此即为调节滞后;若患者动用调节力为,则为调节超前。

测定方法:

1、双眼视窗内设置患者习惯的远用处方镜片或刚刚完全矫正后的远用视力镜片,并保证双眼视窗完全打开。

2、调整综合仪上的瞳距旋钮,使其符合患者的近用瞳距。

3、拉下近用视力表杆,固定近用视力表盘于40cm(相当于调节刺激为)。

4、旋转近用视力表盘,暴露视标盘上的十字条栅视标(如图2-2-1示)并保持低度照明(照明度过高,焦深的影响会加大,以致测试结果

无意义。)

图2-2-1图2-2-2

5、旋转附属镜片旋钮,使+/-的交叉柱镜同时位于患者双眼视窗之内。(此交叉柱镜的负轴位固定于90О,正轴在180О,点光源通过这样放置的交叉柱镜形成前后两条焦线,第一条焦线横线在前,第二条焦线竖线在后,如图2-2-2)

6、嘱患者通过此交叉柱镜观看十字条栅视标,并报告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

对调节力足够的人而言,为保持物像的清晰,所动用的调节应使两条焦线形成的最小弥散圆成像于视网膜上,使横焦线位于网膜前,竖焦线位于网膜后,使调节反应等于调节刺激,患者感觉横竖线的清晰度相同;若患者反映竖线较横线清楚,说明弥散圆落在网膜之前,竖线靠近网膜,横线远离网膜,反应出患者的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属调节超前;若患者报告横线较竖线清楚,说明弥散圆落在网膜之后,竖线远离

网膜,横线靠近网膜,反应出患者的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属调节滞后,患者近距离阅读可能会出现问题,需补偿下加光。当出现调节滞后时,继续进行第7步。

7、当患者反映横线较竖线清晰时,以+为一档逐渐在双眼前增加正镜片,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晰。

假设增加+的正镜片以后横竖线同样清楚,说明患者调节力滞后,患者所能动用的最大调节力为-=。按保留1/2调节力方能保证用眼舒适的原则,可计算出老花患者的试验性近附加add=-1/= 2)动态视网膜检影(MEM实验)

目的:动态视网膜检影有助于估计调节反应。

步骤: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将合适的动态视网膜卡片固定于检影镜上

(3)、调整照度为患者习惯使用的亮度

(4)、沿水平方向进行视网膜检影

(5)、记录结果

注意:在被测眼前增加镜片时一定要快,因为长时间在眼前放置

镜片会改变调节。

正常值:

3、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on

facility)

目的:评估调节的灵敏度

2-2-3 调节灵敏度测定法示意图及所用设备

测试步骤: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患者配戴偏振看Bernel#9 Vectogram视标(偏振视标如图

2-2-3),视标放置在40厘米处

(3)、确定双眼未被遮盖,令患者通过的镜片,开始计时,一清楚时即翻转至—,记录60秒内翻转的环数和有困难的镜片,一环包括和—。

(4)、如果患者未达到标准值,则移走偏振镜和偏振视标,遮住患者的左眼,重复第三步,记录结果;然后遮盖右眼,重复第三步,记录(5)、标准值

年龄标准值(双眼):标准值(单眼):

6岁

7岁

8-12岁

13-30岁

30-40岁

(6)、结果分析:由于测试为双眼状态,因此调节和集合的异常都将对结果产生影响,临床上,如果双眼测试的结果正常,往往意味着在这两方面的功能都正常;如果患者不能通过双眼测试则应进行单眼

测试,如也不通过,可以肯定有调节问题,如果通过了单眼测试,则往往说明患者是双眼视功能异常。

4、正相对调节(PRA)及负相对调节(NRA)的测定

定义:正负相对调节是指在双眼注视状态下,患者的集合保持不变时调节能增加或减小的能力。NRA/PRA的测定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分析,同时也是精确老视患者下加光的方法之一。

步骤: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对老视患者附加试验性近用处方

(2)、拉下近用视力杆并固定近用视力表于40cm,打开近用灯,保证良好的照度

(3)、调整为近用瞳距旋钮并确保双眼无遮盖

(4)嘱患者注意观看最佳视力上一行的视标,确保视标清晰

(5)先测量NRA,于双眼前增加正镜片,每次增加+,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因为负相对调节为放松实验而正相对调节为刺激实验)

(6)记录增加的正镜片总量,即为负相对调节(NRA)的量

(7)撤掉所加的正镜片,恢复到NRA检查前的双眼基础状态:

(8)再一次确保患者所见视标清晰

(9)测量PRA,于双眼前增加负镜片,每次增加-,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10)记录增加的负镜片总量,即为患者的正相对调节(PRA)的量。

对于老视患者,如果NRA与PRA的绝对值相等,说明试验性下加光度数准确,如果不相等,则度数应该调整,方法为将正负相对调节相加除2,加在试验性下加光上。例:患者试验性下加光为,NRA= ,PRA=,则患者最后处方为()=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对老视患者附加试验性近用处方

(2)、拉下近用视力杆并固定近用视力表于40cm,打开近用灯,保证良好的照度

(3)、调整为近用瞳距旋钮并确保双眼无遮盖

(4)嘱患者注意观看最佳视力上一行的视标,确保视标清晰

(5)先测量NRA,于双眼前增加正镜片,每次增加+,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因为负相对调节为放松实验而正相对调节为刺激实验)

(6)记录增加的正镜片总量,即为负相对调节(NRA)的量

(7)撤掉所加的正镜片,恢复到NRA检查前的双眼基础状态:

(8)再一次确保患者所见视标清晰

(9)测量PRA,于双眼前增加负镜片,每次增加-,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10)记录增加的负镜片总量,即为患者的正相对调节(PRA)的量。

?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5

(一)眼睛和眼镜 达标自查 1. 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们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形成物体的像。 2. 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立的(填“正”或“倒”)。 3.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的________面(填“前”或“后”)。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用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用镜进行矫正。 4. 人眼的晶状体可以凋节。如图所示。在A、B、C、D四种光路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描述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5. 人上了年纪以后,一般容易产生老花眼。那是因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下降,不能有效使晶状体收缩,所以不容易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老花眼应该算是视眼的一种。 6. 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A. 正立放在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7. 老奶奶患有近视眼,看报时要用放大镜。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楚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C.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能力提高 8.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小红爷爷的老花镜戴着正合适,但不知道老花镜的度数,你能帮小红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吗? 所用器材: 操作步骤: 计算公式: 9. 小午在学习了“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知道了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甲所示。小午想能否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这套装置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模糊的情景呢?请你帮小午完成这一实验的设计并描述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增加什么器材可以进一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说出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题第一学期《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doc

桑水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 《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8分) 1、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2、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偏高一些,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2㎝,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3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 4、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 如图1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 光源放在 ,依据的原理是 。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 。 (4)道路拐弯处立的是______镜,用来扩大视野。 5、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这副对联上联中“三面”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而下联中“四低头”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6、右图2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 7、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3)。小明所用的镜片是 透镜,所成的 是 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8、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固定了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找到原因后在光屏上得到了像,如果蜡烛燃烧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则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9、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个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 属于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 是 (填“大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 图4 图1 图2 图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期末模拟检测卷 一、填一填。(19分)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8,第二位是1,这个数是()。 2. 3.1 16 3 15 20 7 11 10 (1)上面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2)从左往右数,第6个数是();从右往左数,第5个数是()。(3)上面的数中,比10大,比19小的数是()。 4.钟面上的时间是()时,这时分针指向(),时针指向()。 5. 在的()面,在的()面, 在的()边,在的()边。 6.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8分) 三、比一比,画一画,圈一圈。(15分) 1.在长的后面画“√”,短的后面画“?”。(3分) 2.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3分) 3.把正确的答案圈出来。(6分) 小兰的(前后)面是小明。上下楼梯靠右行,(小兵小月小东)走错了。 4.把不是同类的圈出来。(3分)

四、我会算。(30分) 1.口算。(12分) 9+2= 8+6= 15-5= 6+8= 8+9= 12-0= 7+5= 8+4= 15-2+6= 5+8-3= 19-5-4= 7+8+4=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2分) □+9=16 10-□=7 □+8=15 2+□=11 6+□=9 □-4=6 3.在?里填上“+”或“-”。(6分) 11?9=2 8?8=0 8?6=2 8?3=11 19?10=9 10?4=14 五、看图列式计算。(6分) 1. 2. 六、我会解。(22分) 1.原来一共有多少瓶?(5分)

2.每个花瓶插一支花,还剩几支花?(5分) 3.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间活动?(6分) 4.湖里原有9只天鹅,游走了3只,又游来了5只。现在湖里有多少只天鹅?(6分)

2020年广西对口招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卷

2020年广西公办高职高专单独(对口)招生联合测试对口招生职业适应性测试试卷(样题) 说明: 1.本测试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三部分内容。 2.本测试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每题中都有4个备选答案,请你选出一个自认为是最佳的答案并填涂在答题卡上,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3.本测试共30题,每题10分。满分为300分。 4.对口招生《基本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学习能力(本大题共10题,每题满分10分,共100分) 1.友谊的深浅,由下列哪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2. 当你计划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你需要提前了解以下哪些基本信息? A.住宿、教育、气候B.吃住、交通、景点 C.工业、名人、经济D.住宿、人口、农业 3.我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瓶子的水少,乌鸦就用旁边随处可见的石子放在瓶子里,最后使自己喝到了水。这说明人们在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成功的时候,最重要的要善于 A.依靠外界力量 B.提高工作效率 C.做好思想准备 D.运用方法和工具 4.本题后面列的哪一项应接在“X 0 0 0 0 X X 0 0 0 X X X”的后面。()A.X 0 X 0;B.0 0 X;C.0 X X;D.0 0 5.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的选择是 A.马上决定去学习 B.先娱乐然后再学习

C.尽情娱乐忘了学习 D.不情愿地勉强学习 6.下面四种叙述能称为算法的是()。 A.在家里一般是妈妈做饭 B.做米饭需要刷锅、淘米、添水、加热这些步骤 C.在野外做饭叫野炊 D.做饭必须要有米 7.进入互联网时代,发电子邮件是不可少的,一般而言,发电子邮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打开电子信箱;b.输入发送地址;c.输入主题;d. 输入信件内容;e.点击“写邮件”;f.点击“发送邮件”。正确的步骤是()。 A.a→b→c→d→e→f B.a→c→d→f→e→b C.a→e→b→c→d→f D.b→a→c→d→f→e 8.人讲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意思是掌握某种知识后,能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相似的或有联系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中去,实现学习的迁移。 当然,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下面哪些现象不属于正迁移?()A.学习钢琴的人再来学习电子琴 B.学习汉语拼音的人再去学习英语 C.学习数学的人再去学习经济学 D.学习英语的人再来学习法语 9.如果两个正整数之积为偶数,则这两个数() A.都是偶数 B.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C.至少一个是偶数 D.恰有一个是偶数

3[1].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和眼镜 1、眼球的构造及原理: ①构造: ②光学原理:类比照相机;明视距离25cm;f<2cm ③看物原理:晶状体能自我调节f;远大、近小 2、近视眼: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轴性、屈光性) 戴:凹透镜眼镜矫正 3、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轴性、屈光性) 戴:凸透镜眼镜矫正 成因解释矫正 3、巩固练习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中的那一付。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方式。 二、基础练习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6.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7.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9.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单元测试-A4纸-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全品中考网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3.如图(2)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图(2)图(3)图(4) 4.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3)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 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 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 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光的色散现象 5.如图(4)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 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其中合理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6.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7.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知识技能(77分) wǒhuìtián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7分) 1. 写作:( ) 读作:( ) 写作:( ) 读作:( ) 2.1张可以换( )张,1张可以换( )枚。 3.图中有(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个三角形,( )个圆,( )个平行四边形。 4.由9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43角=( )元( )角1元5角+7角=( )元( )角 6元5角=( )角5元2角-3角=( )元( )角 6.有39个,每10个装1袋,可以装满( )袋,再拿来( )个,正好装满4袋。 7.找规律填数。 (1)13 17 21 25 29 ( ) ( ) (2)50 ( ) 46 44 42 40 ( ) 8.在里填上“>”“<”或“=”。 1

35-825 67-1057 42-8+433+4 89-998 28+70100-20 17-8-517-(8-5) 1元8角+2角33角3元2角5元1角5元1分 9.(2019·福建南平)路路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18人,这一列一共有( )人。 wǒhuìpàn 二?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5分) 1.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不能折出圆。( ) 2.13棵树,栽了9棵,还有5棵没栽。( ) 3.计算30+(25-5)时,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 4.88中的两个“8”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 5.一双鞋卖25元5角,买这双鞋拿2张10元和2张5角的就够了。 ( ) wǒhuìxuǎn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一个两位数,比80少得多,比4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 )。 ①87 ②17 ③38 2.按规律接着摆,下一个应该是( )。 3.给出的钱能买( )。 4.东东玩打靶游戏,打中内圈得10分,打中外圈得1分。他打中了5次,最多可以得( )分。 2

2018年单独招生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单独招生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小黄安排早上、中午、晚上各 1 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房地产中介理论。一段时间后, 他发现早上、晚上的记忆特好,很容易掌握,但中午的学习效率特差。于是他调整了学习计划,取消了中午的学习安排,扩大了早晚的学习时间。小黄的事情主要说明了(B)时候需要做自我形象检查。 A、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算计时间” B、在学习过程中要善用生物节律 C、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调整计划 D、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突破“循环圈” 2、多媒体学习工具的利用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他能更好的解决在传统学习中 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人类记住的信息主要是(D)部分。 A、读到的 B、听到的 C、看到的 D、交流的 3、人讲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意思是掌握某种知识后,能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相似的或 有联系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中去,实现学习的迁移。当然,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下面哪些现象不属于正迁移?(B) A、学习钢琴的人再来学习小提琴 B、学习汉语拼音的人再去学习英语 C、学习数字的人再去学习经济学 D、学习英语的人再来学习法语 5、第一次的月考结束了,老师把各科的试卷都发下来了,面对这些试卷,你应该(CD) A、看见这么低的分数,心里气馁,干脆就不学了。 B、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来平静下。 C、在老师讲解试题的时候,认真听老师分析。 D、找各科老师,请老师帮着分析成绩,制定复习方案。 6、下列表示学习的成语是(B) ①循序渐进②乐学勤思③废寝忘食④闻鸡起舞⑤不耻下问⑥目不转睛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7、毕业后,你有一个生产项目在脑中成形,此项目要进行实施,你首先要做:(A ) A、市场调研 B、生产 C、小批量生产 D、试点试销 8、在北京残奥会上,我们看到了篮球运动员们借助特制的篮球轮椅进行比赛。图 1 为普通轮椅,图2 为篮球轮椅。在强度方面,篮球轮椅能承受极高强度的撞击。设计者是通过 以下哪一些方法来增加篮球轮椅的强度(D)。 ①选用特制合金材料;②主体框架采用刚连接;③增加了轮椅中轴;④以上答案均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④ 9、信息能力的作用有(A) 。 A、信息能力是开拓创新的基础和现代人才的关键 B、信息能力是工作的手段 C、信息能力是创造财富的途径 D、信息能力是实现现代化的手段 10、某件产品的维修保养手册上写道:“一、请勿震动或撞击;二、使设备远离水源和 过度潮湿的区域;三、使设备远离高强度电磁场,, ”从中可以判断这件产品可能是(C) A、药品类 B、服装类 C、电器类 D、机械类 11、高三同学为迎接高考,整日忙于复习,因而体质下降。班委会决定让同学们利用课 余时间,到户外开展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公司为培养人才,发展教育,多次以实际行 动支持××学校教育。根据以上材料,从班委会和学校的角度,需要写两篇应用文。这两篇 应用文应该用的体裁是(D)。 A、建议书表扬信 B、通知表扬信 C、倡议书感谢信 D、通知感谢信 12、观察下面的图片,以下哪些信息是不正确的是(C)

2019上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5.4 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5.4 眼睛和眼镜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2.在如图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3.下列光现象的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A.如图说明了日食的成因 B.如图中所成的像可承接在光屏上 C.如图说明了近视眼的成因 D.如图是解释“潭清疑水浅”的光路图 4.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6.下列给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孙爷爷佩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 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光一定是通过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 7.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以下光学仪器中与人眼的成像情况相同的是() 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显微镜 8.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B.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C.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D.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凸透镜 B.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D.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缩小的实像 10.下列关于近视的看法,正确的是() A.近视的眼睛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近视的眼晴晶状体焦距变小

(word完整版)2018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题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检测题 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白云倒影D.绿树倒影 2.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A.沙滩上出现的海市蜃楼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3.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4.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以像是实像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7.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 8.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10.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数学试卷 人教版 一、填一填涂一涂(共30分) 1. ()个十和()个一 29添1是()个十 合起来是()()个十是()2.一张可以换()张。 一张可以换()张。 3. 在○里填“>”“<”或“=”。 45 54 72-2 72-20 2元 18角 99 100 69+8 8+69 39角 3元9角4. 56瓶酸奶,10瓶装一盒,能装满()盒。 5. 6. 根据规律先涂色,再填空。 (1 24 20 16 12 (2)68 71 72 73 (3) 7 14 21 28 (4)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 ()的百位是1。 A. 1 B. 10 C. 100 2. 左图中的钱可以买()。 3. 牛奶糖有18块,水果糖比牛奶糖多一些,水果糖可能有()块。 100元10元 ()个 ()个 ()个 ()个 ()个3 7 10 8 9 17 10 6 16 20 30 () 8 () 88 A. B. C. 12元2角 3元2角 7元7角 10元5元

A. 23 B. 90 C. 16 4. 用11元正好可以买()。 5元 7元 4元 3元 A. 和 B. 和 C. 和 5. 下面这串珠子被挡住的部分是()。 A. B. C. 三、算一算(每题2分,共16分) 12-7= 30+50= 15-9+6= 29-8+60= 9+61= 86-40= 10+10+70= 60-(10-6)= 四、统计(每空2分,共8分) 下图中有一些扣子,可以怎样分组呢? 五、用一用(共36分) 1. 3. 一(1)班图书角共有72本书。 图书角还有多少本书? 口答:图书角还有()本书。 4. (1)买一个和一个,一共()元()角。 个数 我按扣眼的个数分。 我按扣子的形状分。 个数 = () = ) ?根15个 上午借走了5本, 下午借走了3本, 2元5角6元65元30元 ?个 2.

职业适应性测试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

2019年职业适应性测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王丽安排早上、中午、晚上各1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房地产中介理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早上、晚上的记忆特好,很容易掌握,但中午的学习效率特差。于是他调整了学习计划,取消了中午的学习安排,扩大了早晚的学习时间。王丽的事情主要说明了(B)时候需要做自我形象检查。 A、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算计时间” B、在学习过程中要善用生物节律 C、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调整计划 D、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突破“循环圈” 2、多媒体学习工具的利用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他能更好的解决在传统学习中不能或难以 解决的问题。那么人类记住的信息主要是(D)部分。 A、读到的 B、听到的 C、看到的 D、交流的 3、人讲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意思是掌握某种知识后,能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相似的或有联系的工 作岗位及工作任务中去,实现学习的迁移。当然,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下面哪些现象不属于正迁移?(B) A、学习钢琴的人再来学习小提琴 B、学习汉语拼音的人再去学习英语 C、学习数字的人再去学习经济学 D、学习英语的人再来学习法语 4、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省”就是反省、评估自己。自我学习也需要不断的反省,不断的自我评估。一般而言,自我评估不包括(A)。 A、学习时间的评估 B、学习内容与效果的评估 C、实现目标途径的评估 D、学习方法的评估 5、第一次的月考结束了,老师把各科的试卷都发下来了,面对这些试卷,你应该(CD) A、看见这么低的分数,心里气馁,干脆就不学了。 B、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来平静下。 C、在老师讲解试题的时候,认真听老师分析。 D、找各科老师,请老师帮着分析成绩,制定复习方案。 6、下列表示学习的成语是(B) ①循序渐进②乐学勤思③废寝忘食④闻鸡起舞⑤不耻下问⑥目不转睛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7、毕业后,你有一个生产项目在脑中成形,此项目要进行实施,你首先要做:(A) A、市场调研 B、生产 C、小批量生产 D、试点试销 8、在北京残奥会上,我们看到了篮球运动员们借助特制的篮球轮椅进行比赛。1为普通轮椅,2为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 一、选择题 1.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2.图4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图4 A 站在20 m远的1.6 m高的人 B 18 m远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 C 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 40 m远的1.8 m的竹竿 3.物体通过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实像B.正立、缩小、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D.倒立、缩小、虚像 4.眼睛能看到物体,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B.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C.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D.从物体射来的光要有一定的强度 5.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长,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B.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短,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C.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D.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能不断地采用更科学的方 法弥补人类自身的缺陷,治疗各种常见疾病.现在流行一种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下列方法中哪种是医院可能采用的() A.利用手术把晶状体加厚,从而改变它的折光能力 B.利用手术把一个很薄的近视眼镜片放入眼中,就像隐形眼镜那样 C.利用手术改变睫状体的收缩放松能力,从而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 D.利用手术把晶状体磨薄,改变它的折光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第三章光和眼睛 达标测试卷

第三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为() A.0° B.32° C.45° D.90° 3.用光的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放映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6.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箭头指向右方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7.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完整版)职业适应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职业适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价值观、法律法规 1、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小周今年15岁,却多次参加了抢劫,他是否应该负刑事责任?( A ) A、应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只进行治安处罚 C、到16岁时再判刑 D、不负刑事责任只进行管教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B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民主专政 3、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 A、小明父母在车祸中不幸去世,也没有其他亲属能够抚养他,这时民政部门是小明的监护人 B、小明认为父母对自己太严厉,他想让非常宠爱自己的爷爷担任监护人 C、小明的妈妈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了 D、为了招待客人,爸爸让小明去超市买酒。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 )。 A、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B、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 C、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某中学组织学生大扫除,初一(2)班班主任老师简单交待了几句话便外出办事去了,结果,学生小刘(13岁)在擦屋顶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了。请问,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这起事故责任应由( C )。 A、学校来承担 B、小刘自己承担 C、学校和小刘各承担一半责任 D、其他 6、小明的父母因车祸去世,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员中谁不能担任监护人( C )。 A、祖父母、外祖父母 B、兄、姐 C、邻居 D、民政部门 7、燃放烟花爆竹时,下列哪个选项是不安全的行为?( C ) A、购买烟花爆竹到公安、质检等部门认定产品合格的商品购买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右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 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视网膜 相当于________,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填“放 大”或“缩小”)_____像(填“实”或“虚”)。小明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由此可知小明是近视眼,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如果小明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明的视网膜上,他应该配戴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2、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 选用的镜片是____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 分的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折光能力 变_______了(填“强”或“弱”),焦距变______了(填“长”或“短”)。 3、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约为_____cm;根据近视眼的结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______(选填“大”、“小”或“相等”)。 4、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 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 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 于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戴_______镜加以矫正。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5、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如右图是鱼 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 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因此童话世界中 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 体,应该配戴___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 视眼镜”)。 二、选择题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D.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光和眼睛单元测试题

C. 20cm v f v 30cm D. 30cm v f v 40cm 光和眼睛 单元复习题 2017.12.3 一、 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D 、形“影”不离 2 、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禾U 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 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 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 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放大的像 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 45cm 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 清晰的像 6、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 4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 C. 4、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 拍出的底片如图乙所示, 若相机的焦距不变, 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所示,则 () A.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 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10cm v f v 15cm B . 15cm v f v 20cm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6题;共26分)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大象高约3________ 课桌高约70________ 跳绳长约2________ 2.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它们的和是________,差是________。 3.先写数,再比大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粉笔长70________,讲台高8________。 5.在横线上填上+或-. 18________6=24 40________6=34 6.二(1)班和二(2)班共有80人,从(1)班调5人到(2)班,两个班人数就一样多,原来二(1)班有________人,二(2)班有________人。

二、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7.83+5=() A. 58 B. 88 C. 96 D. 78 8.一根跳绳长( )。 A. 4厘米 B. 40厘米 C. 4米 D. 40米 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高8848()。 A. 米 B. 千米 C. 分米 10.一张小床长2 ,在横线上应填的单位名称是() A. 厘米 B. 米 C. 元 D. 分 11.刘梦身高168()。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毫米 12.一棵大树高14()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毫米 13.“1米8分米○1.08米”,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A. > B. < C. = D. ÷ 14.与78最接近的一个整十数是()。 A. 60 B. 70 C. 80 15.68比()多8。 A. 6 B. 60 C. 70 16.妈妈今年45岁,儿子今年8岁,10年后,妈妈比儿子大()岁。 A. 17 B. 27 C. 37 D. 53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7.“45+4”和“5+46”的和都比50小。() 18.课桌高80mm左右。( ) 19.数学书长26米。() 20.一棵大树高15米。() 21.如果☆-12=8,那么☆=20。( ) 四、计算题(共2题;共20分) 22.看谁写的竖式最漂亮!

职业适应性测试

- 职业适应性测试 如果问你有哪些兴趣爱好,每个人都能列举出许多,比如听音乐、看电影、跳舞、踢足球、游泳、读书、摄影、书法、设计服装等等,但是,如果问你这些兴趣与职业选择有什么关系时,就不大容易回答了。 下面的测验将帮助你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所长,从而更好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策。 □测试题目 本测验共有七个部分,每部分都没有时间限制,但你应当尽快去做。 你心目中的理想(专业) 对于未来的职业(或升学进修的专业),您也得早有考虑,它可能很抽象、很朦胧,也可能很具体、很清晰。不论是哪种情况,现在都请你把自己最想做的3种工作或最想读的3种专业按顺序写下来。

1. 2. 3. 你所感兴趣的活动 下面列举了各种活动,请就这些活动判断你的好恶。喜欢的活动,请在“是”栏里打“√”,不喜欢在“否”栏里打“X”,务必请按顺序回答全部问题。 活动性:你喜欢从事下列活动吗 R现实型活动是否 1.装配修理电器或玩具 2.修理自行车 3.用木头做东西 4.开汽车或摩托车 5.用机器做东西 6.参加木工技术学习班

7.参加制图描图学习 8.驾驶卡车或拖拉机 9.参加机械和电气学习 10.装配修理机器 统计“是”一栏得分,计 A:艺术型活动是否 1.素描/制图或绘画 2.参加话剧戏曲 3.设计家具布置室内 4.练习乐器/参加乐队 5.欣赏音乐或戏剧 6.看小说/读剧本 7.从事摄影创作 8.写诗或吟诗 9.进艺术(美术/音乐)培训班

10.练习书法 统计“是”一栏得分,计 I调查型活动是否 1.读科技图书和杂志 2.在试验室工作 3.调查水果品种,培育新的水果 4.调查了解土和金属等物质的成分 5.研究自己选择的特殊的问题 6.解算式或数学游戏 7.物理课 8.化学课 9.几何课 10.生物课 统计

(完整版)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参考答案: 1.答案:(1)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

解析:(1)甲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焦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这样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会聚,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样就看不清物体,是远视眼;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这是正常眼. (2)甲图是近视眼,丙图是正常眼,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强,和正常眼不同. 2.答案:C 3.答案:光线逐渐增强,瞳孔逐渐变小;虹膜 解析: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光线逐渐增强时,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窄.从课本图3.4—1中眼球的结构可看出:瞳孔外壁是虹膜,瞳孔的变化是由虹膜控制的. 4.答案:C 解析:眼球中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可见选项C是正确的. 5.视网膜晶状体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3.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