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锦摄影集大成者郎静山
郎静山:与镜头同行的百岁人生

■蓝田对于爱好摄影或书画的人来说,“郎静山”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
郎静山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也是中国第一个摄影组织的缔造者和摄影教育的先驱,更是把中国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艺术中的第一人,他曾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是世界摄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摄影大师。
90年摄影人生1892年,郎静山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一个官僚家庭,由于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郎静山从小就受到了多种艺术的熏陶。
郎静山对照相产生兴趣,是从家中挂着的父母结婚照片开始的。
那张从小让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湿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摄、收藏的许许多多的照片中,他认为最珍贵、最有保存价值的一张照片。
1904年,12岁的郎静山进入上海南洋中学读书。
在那里,他参加了课外照相兴趣小组,第一次拿起了照相机,并在国画老师李靖兰的指导下学会了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从此迷恋上了摄影。
为了满足他的爱好,父亲还特意给他购买了一台相机。
不过当时的人不会想到,这位少年未来还会引领中国摄影艺术的潮流。
1912年,完成学业的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时报》工作,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
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
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在长期的拍摄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能以相机替代画笔表现中国画山水意境的“集锦照相法”,摄制出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
他说:“我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难事,但要谈到艺术视界,无论取景或色调,我都认为应多研究国画中蕴含的旨趣。
”他拍摄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1928年,郎静山在上海发起并成立了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中华摄影学社”。
1930年,他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的先河。
上海沦陷后,郎静山携家眷去了西南,他来往于重庆、昆明、成都等地进行报道工作。
后来他想利用摄影这个宣传效应,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为中国呐喊。
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欣赏

1973年应邀参加美国旧金山市义卖 救灾影展,旧金山市长赠予荣誉之钥。 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首届颁赠世界 十大特艺专家荣衔,被列为第三位,赠 “集锦派专家” 当年美国的尼亚波利斯
美术馆为纪念他七十年来摄影艺术活动, 特邀请他举行个人艺术影展一个月。
1981年法国国家图书馆邀请他展出 五十幅作品,他应邀去法国参加开幕式, 并作集锦文苑,法国各大报都登了影展 盛况,又在第二十届国际影展上获文化 奖状。
陈复礼摄影作品题材广,风景、人物、
静物等无不涉猎,尤其风景摄影的表现技 法独树一帜。先后获200多个国际摄影沙龙 金奖、银奖和铜奖。代表作有《坚毅》、 《流浪者》、《搏斗》、《矣乃一声山水 绿》、《朝晖颂》、《千里共婵娟》等。 主要著作有《中国画意和风景摄影》、 《再论中国画与摄影》、《陈复礼摄影作 品集》和《中国风景》。1959年开始在香 港、越南、泰国、印度及中国各地,举办 过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82年春在美 国波士顿举行个人作品展览,观众为之倾 倒,展期一再延长,竟达14周之久。
报》画报上发表,这是他第一幅公开发 表的作品。
当时上海各报刊还不重视新闻照片,
偶而刊用的多为宝记、汇山、心心等照 相馆技师所拍.他在工作 之余,也时为 《申报》拍些新闻照片。1920年拍摄的 《苏州园林》、 《乡村落日》参加了英 人DENT主持的上海摄影会在上海亚洲文 会举办的影展.翌年,被虹口俭德储蓄 会摄影部聘为摄影指导.后黄伯惠接办 《时报他被聘为该报第一任摄影记者。 他又邀好友蔡仁抱业余合作,先后到杭 州采访远东运动会、西湖博览会和全国 运动会。
朗静山的父亲,郎锦堂是清朝驻淮
阳府武官,喜爱戏曲、绘画和摄影.在
家庭的影响下,朗静山自幼对绘画和摄 影具有浓厚的兴趣.1904年在上海南洋 中学预科读书时,曾经常随美术老师李 靖兰学习摄影和暗房制作技术.1910年 到上海《申报》馆业务部任职.他所拍
(完整版)评价郎静山在摄影史地位

文档2
评价郎静山在中国摄影史地位
如果论及地位,要说郎静山大师为中国摄影第一人也不为过。
以下按三点分析:
一从对摄影活动影响上分析:1928年春,郎静山参与了华社的成立,向社会开放摄影展览,向大众普及了摄影的概念。
后主播《新闻夜报》“摄影艺术”的周刊,经常刊登有关摄影文章,传播了创作经验和进行技术交流,在推广和传播摄影艺术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0年在上海松江女子学院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之先河。
二从摄影技巧上分析:开创“集锦摄影”,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与摄影艺术融汇贯通,珠联璧合的独特艺术形式,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为摄影艺术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从国际影响上分析:据统计,郎静山先生一生中的作品参加了三百多次国际沙龙,入选作品近一千多幅,曾获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在国际上享誉盛名,也提高了中国摄影界在国际艺坛的地位,改善了国际形象。
其独创的“集锦摄影”向世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美,被国际评论为是“最现代的,同时也是最中国化的”。
以上,便是是我对郎静山先生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全部分析。
中国早期照相馆人像摄影特性,实例证谈论早期外国摄影师在中国的摄影与中国早期实践者区别。
中国有名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的简要介绍:
1. 郎静山:被誉为“摄影大师”,以集锦摄影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将中国画的的意境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有《静山集锦》、《山水册》等。
2. 刘半农:中国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代表作有《半农谈影》、《摄影基础知识》等。
3. 吴印咸:中国著名摄影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得大奖。
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西藏风光》等。
4. 吕厚民: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代表作有《毛泽东肖像》、《周恩来肖像》等。
5. 陈复礼: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有《黄山册》、《江南水乡》等。
6. 李振盛:中国知名摄影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
代表作有《大漠孤烟》、《黄河谣》等。
7. 张大力: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师,以其创新的作品风格和独特的视角受到关注。
代表作有《瞬间》、《黑白》等。
8. 摄影师杨振宇:曾拍摄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十月围城》等。
这些摄影师的作品涵盖了风景、人像、纪实等多个领域,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瞬间,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冰|摄影大师郎静山

刘冰|摄影大师郎静山郎家伯伯,我是这样称呼郎静山先生的。
郎静山(1892-1995),开创中国摄影史的杰出摄影大师,浙江兰溪人,生于江苏淮阴(现淮安市)。
1911年进入上海《申报》担任广告业务工作,当时尚无摄影专业记者,故仅以拍照作为闲暇之余的消遣。
1926年他到上海《时报》担任摄影记者,成为中国新闻界最早的专业摄影记者。
1931年他在上海开设“静山摄影室”,专门从事人像与广告摄影,同年又与黄仲长、徐祖荫合组“三友影会”,透过摄影作品宣传中国的美好河山,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将中国摄影作品提升到国际艺坛的地位,郎静山个人也因此逐渐在国际沙龙崭露头角。
郎静山作品大致可分为写实摄影、纸底作品、集锦作品、人像摄影、女性裸体作品及现代摄影作品六大类。
1937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起,我家原住上海南市,为保安全,逃难到法租界,近外婆家,高恩路娄浦弄16号(今高安路69弄),借郎静山寓余屋暂住。
郎家住一二楼,我家住三楼。
那是娄浦弄到底的最后一间,再过去是国富门路(安亭路)。
房子对面是农家,上海所谓的乡下人的平房,除了周围有一大片农田外,另外有一座座高高的坟山,看来对门这家农户是为大户人家看坟山的。
郎静山及夫人(杨小姐)在容石园攝当时我正念小学,才七岁,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郎静山是伟大的艺术家,只看到他家有很大的放大机。
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郎静山是摄影艺术家,很有名,父亲和他来往甚密。
郎家伯伯在上海时,如有事要找他,就到新雅饭店,中午吃饭时一定找得到他。
1940年郎家伯伯去昆明开摄影展,家父正在昆明担任中国国货公司经理,一切事情都是家父代他办理。
1949年到台湾后,我们跟郎家来往更多了。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们在吃饭时,电话来了,家父听完电话后,就说:“饭我不吃了,郎家闹家庭纠纷了,我要到郎家去一下。
”下午调解完回来,爸爸就说郎静山不会管儿子,儿子去跟他要钱,一直吵到马路上。
第二天报上也报道了这段新闻,标题是“儿子打老子”。
郎静山艺术思想和美学观念对当今摄影艺术创作的启迪与借鉴

郎静山艺术思想和美学观念。
梅常青王绘]对当今摄影艺术创作的启迪与借鉴嚣糍颠穗一、郎静山艺术思想、美学观念对当今中国字恐怕是后人很难打破的。
他为发展和繁荣中摄影艺术的启迪国的摄影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最高荣誉的摄影家。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认识郎静山是中华民族第一代摄影家,1892年郎静山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念,将对寻找中国农历6月2日生于江苏淮阴,由于受家庭的影摄影创作新思路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响,从小就对中国传统绘画很有兴趣,14岁即爱1.郎静山艺术思想的核心是弘扬中国传统好摄影。
1903年进入上海南洋中学预科念书,从文化师李靖兰学习绘画、摄影、以及暗房工艺。
郎静郎静山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摄影家,他山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艰苦的摄影实践,将内心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和再欧洲摄影技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创造,构成了他摄影作品的一种超然气度和独合,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创作道路;并取得特艺术风格。
他的“集锦摄影”创作,即是用摄影极大的成功,因之长期驰誉于世界摄影艺坛。
直拍摄技法以及后期暗房工艺,集合自然界各种到1995年以104岁高龄辞世为止,郎静山从事物景,选择底片中景物配合于一幅画面之中。
再摄影艺术的岁月超过了九十年,这个惊人的数根据画面需要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12d文艺评论‘I№ra tum a n d a d c讹ism2012·03}I艺糊英万方数据面之所宜。
朗静山认为:“摄影作品就应该有中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一个社国面貌与风格,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为宗会韵发展状态,都会直接影响一个艺术家思想旨。
”“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模式的形成。
而一个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摄影工具,继承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社会洞察力,文化底蕴,又决定其作品艺术思想意理念,实用价值,创作出美的摄影作品来。
”在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郎静山艺术思想及摄影这种艺术思想的指导下,郎静山摄影作品所表作品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一种新艺术表现出的是空远和虚静,体现出阳刚美和阴柔美现形式的胚胎,往往都取决于孕育艺术家成长的交融,是自然美和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郎静山:别有天地非人间

郎静山:别有天地非人间
以上作品来自摄影家郎静山
郎静山,生于1892年,浙江兰溪人,不到20岁即进入上海申报馆工作,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
上世纪20年代,郎静山通过对中国绘画“六法”及摄影技巧的研习,创造性地开拓出“中国集锦摄影艺术”。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最常见到的是清幽佛门、松荫高士,是烟波浩渺、独坐赏溪人,画面意境之悠远诚如诗中所言——“别有天地非人间”,让人在恍惚间难以分辨看到的到底是画还是影。
郎静山在《集锦照相概要》中曾有:“集锦照相……其移花接木旋乾转坤,恍若出乎自然,迥非剪贴拼凑者可比拟也。
此亦即吾国绘画之理法,今日实施于照相者也。
”。
前卫与传统——多重历史视角下郎静山集锦摄影的话语建构形态

前卫与传统——多重历史视角下郎静山集锦摄影的话语建构形态作者:陈文轩来源:《美术界》 2020年第2期文/ 陈文轩郎静山的集锦摄影诞生于中国摄影自觉之时,在不断推高的民族主义思想浪潮之中,不但开拓了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摄影,拓宽了摄影的外延,还在西方殖民视角的话语建构中突围,更新西方镜头中的中国形象,郎静山为中国摄影艺术走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郎静山从事集锦摄影创作长达六十年,其前卫艺术的策略及传统文化的表征,贯穿于他的三个创作时期,成为郎式集锦摄影批评与接受面貌的一对理论焦点。
一、1927—1937 年间的郎式集锦摄影从20 世纪20 年代后期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是中国现代摄影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江浙一带聚集了众多摄影爱好者,醉心于模仿西方沙龙摄影的主流——“画意摄影”。
郎静山也不例外,其早期创作的非集锦摄影多数为表现江南风物优美之作,曾多次入选“中华摄影学社”摄影展,积累了一定的声誉,而真正使郎静山获得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是他从广告拼贴手法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集锦摄影。
1934 年,郎静山的早期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首次入选英国摄影沙龙,集锦摄影无论从创作技法上还是思想理论上,乃至于传播影响力上,均达到中国摄影界的一个巅峰。
郎静山自此声誉益隆,上海文化界的名人、军政界的要人、摄影界的同好,均尊奉他为中国摄影大师。
同年,《良友》画报“良友人影专栏”开篇就讲,“在中国的摄影家里面,有国际名望的,只有郎式一人”①。
《良友》画报第150 期恰逢摄影发明100 周年,策划了“纪念摄影发明百年”专号,封面人物便是郎静山,还刊登了他的《漫谈摄影》一文,陈列他参加世界摄影展的数十枚入选证②。
郎式集锦摄影的作品集兼理论文章《集锦简说》《郎静山摄影专刊》等陆续在本时期出版,第一、二届全国美展均由郎静山担任摄影类作品评委,足见郎静山当时在中国摄影界炙手可热的程度。
诞生于20 世纪30 年代的郎式集锦摄影,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前卫艺术,因为郎静山从广告拼贴技法中得到启发,用拼接套放的技法将不同时空的物像剪辑在一起,打破了摄影的“瞬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锦摄影集大成者郎静山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摄影大师郎静山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
您有所帮助。
郎静山的简介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
受到父亲的影响,郎静山对中国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而郎静山
的摄影启蒙也来自于他的国画老师李靖兰。
这样与中国画的不解之缘正是郎静山创造“集锦摄影的基础,所谓
的“集锦摄影 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
面之所宜者。
这画面的取与舍,在今天Photoshop时代是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
已经全面像素化的影像可以非常方便的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进行“闪转
腾挪。
如今,稍事培训的人就可以掌握“集锦摄影的技术技法,但是在上
世纪三、四十年代,胶片摄影给画面挪用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郎静山通过对底片的剪裁、拼贴以及在暗房中利用不同的遮挡手
段控制相纸的曝光才能实现画面元素之间的完美融合,在中国美术馆
举办的郎静山展览中,一组叫做《鹿苑长春》的展览作品可以看出郎
静山对画面元素进行试验性布置的过程,为了达到最好完美的画面效
果他至少进行了15次以上的实验。
郎静山的摄影之路郎静山的摄影实验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前一后的
两位西方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
1813—1875)和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前者在1856年以湿版工
艺为基础创造了摄影合成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可以说在世界摄影
史上开了观念之先河;后者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于20世纪60年
代用和郎静山类似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影像世界。
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在暗房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反复的实验
才获得了让世人赞叹的影像作品。
虽然手法相近,两位西方摄影家与郎静山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
见的,这差异来自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
雷兰德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绘画风格这与起源于古希腊、
罗马的西方文明渊源脱不开干系;杰利·尤斯曼的作品则带有鲜明的梦
幻、神秘、猎奇风格,这里能看到很多西方艺术史上的超现实主义流
派的影子。
而作为长期浸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郎静山,在创作过程中吸收
了很多文人雅士的精神营养,他与知名画家张大千、黄宾虹、朱屺嶦、
叶浅予、刘海粟、齐白石等人都有交往,张大千本人更是经常以模特
的身份出现在郎静山的作品之中。
与这些国画名家的交往无疑对郎静山的摄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虽然别人是用水墨宣纸,郎静山用的是相机胶卷加暗房。
但是从画面来看,那些精心布置的山高云淡、闲云野鹤,营造出
浓厚的文人雅趣氛围。
按照南朝谢赫的《画品》所述的绘画六法来看,“气韵生动、“经营
位置在郎静山作品中的体现可以解读出他的深厚美学素养,而“应物象
形则是画意派摄影先比对传统绘画的先天优势。
郎静山的创作年代正值画意摄影、沙龙摄影的流行时期,他紧紧
抓住了时代的脉络,并且没有盲目跟风的去追随西方,而是以发自本
心本意的本土文化创作了摄影更新鲜的样式。
就像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述:“郎先生为中国人,
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
第一个人。
也许郎静山先生在几十年前的实验性在今天看来小菜一碟,但是
在同等技术条件下敢为人先者仍然值得让人尊敬。
在摄影传入中国不足百年的时间里郎静山没有囿于材料的限制而
是将它们创造性得运用起来,郎静山不仅仅开创了集锦摄影的样式,
还以干花、枯枝、竹条、蚊子尸体等材料进行过物影成像的实验,这
在当时也是十分先锋的。
除去在材料上的探索,郎静山的超前眼光还体现在各种方面:比
如说早在1928年,他就拍摄了中国的第一张人体摄影作品,这在传统
观念的束缚之下是一个极大的突破;郎静山20世纪10年代末期曾先后
进入《申报》和《时报》担任新闻记者,他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记
者之一;1928年,郎静山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
这是我国早期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
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以上的种种,都可以看
出郎静山在早期中国摄影领域突破窠臼的创造力与活动能量。
二、 放眼世界郎静山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直没有间断的关注着国
际上的各种沙龙摄影比赛,例如1932年创作的《柳荫轻舟》入选了日
本摄影沙龙;1934年,郎静山以黄山峰树为主题的第一张集锦摄影作品
《春树奇峰》入选了英国的摄影沙龙,从此将中国式集锦摄影在世界
影坛中独树一帜。
在这之后郎静山有上千张作品在各种世界沙龙中展出,并且获得
过多次国际“十大、“十佳摄影师称号。
1944年,美国摄影学会为他举办摄影展,曾巡回美国39个城市展
出……虽然说沙龙摄影比赛即使在那个年代也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但是
郎静山在国际领域的频繁亮相,还是从某种程度上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摄影文化的发展状况。
三、 与人为善郎静山不仅仅以创作上的不落窠臼、敢为人先让大
家敬佩,同时他本身也是一位十分宽厚包容的人。
郎静山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凡是不平衡的地方必有争执,凡是有争
执的就不美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与世无争,平静淡泊的处世之道。
郎静山在有生之年总是尽力的去帮助别人,而且拒绝任何“好处,
郎静山对亲人这样袒露心迹:“人家的事我都顺从,自己的事从不勉强,
与人交往不使坏心眼。
由此看来,郎静山在摄影界所获得的地位与他的良好口碑也不无
关系。
猜你感兴趣:1.郎静山摄影作品欣赏2.郎静山艺术摄影作品赏析
3.郎静山集锦摄影作品赏析4.郎静山摄影作品合集5.郎静山风光摄影
作品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