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使用说明

川芎茶调散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事项】1.本药以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头痛效果较好,也用于经过明确诊断的偏头痛、神经性头痛或外伤后遗症所致的头痛等。
2.久痛气虚、血虚,或因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不宜应用。
3.素有较严重慢性病史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4.孕妇慎用。
5.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者,应向医生咨询。
6.除非在医生指导下,否则不得超过推荐剂量使用。
7.过敏体质慎用。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适应症】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未进行相关实验且无可供参考数据。
【儿童用药】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老人用药】老人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包装】6g*10袋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类型】OTC甲类
【医保】甲类
【国家/地区】国产
【剂型】散剂
【药代动力学】未进行相关实验且无可供参考数据。
【成份】白芷、薄荷、川芎、防风、甘草、荆芥、羌活、细辛。
川芎茶调散加减味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46例的临床报道

川芎茶调散加减味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46例的临床报道头是三阳经络汇合的地方,也是脏腑气血聚集的处所,而偏头痛又称偏头风,是以头痛偏于头一侧或一点而得名,属祖国医学的“头痛”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中医学把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两大类。
内伤头痛多因风、火、痰、虚、瘀所致,偏头痛所属内伤头痛之列。
偏头痛的主要特点为头痛偏于一侧,病程长,痛点固定,时痛时止,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发作时呈跳痛、刺痛,严重时牵掣致眼、额、眶等处,常伴有头晕目眩,烦躁等。
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自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偏头痛患者46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偏头痛反复发作,呈周期性,每次持续5-15分钟,有时数小时或数天;(2)头痛部位限于一侧的颞部、额部、颈项部等;(3)为较强的搏动性跳痛,锥钻样痛;(4)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颜面苍白或是颜面及眼结合膜充血;(5)头部胀痛,跳痛难忍。
在本组内46例,男性17例,女性29例,年龄23-68岁。
头痛持续时间5-15分钟,病程最短12天,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用过西药、中药,效果均不理想。
1.2中医辩证分型,根据临床见证,舌象、脉象分为4型(1)风寒型11例,症状体征:平素多畏寒喜暖,遇风则头痛发作或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弦;(2)风热型19例,遇热或日晒时即发作,夏季重于冬季,春季重于秋季,舌质红、苔黄腻、脉眩数;(3)痰湿型9例,临床体征是嗜睡或昏蒙,全身沉重,可见恶心呕吐、流痰涎、舌质淡、苔腻脉眩滑;(4)肝阳上亢型7例:症状:情绪紧张,易怒或情绪波动时发生头部胀痛或加重,舌质红、舌边较明显、脉眩数或浮紧。
2 辩证及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为主,养血祛风温经止痛类为辅。
本方组成:川芎(15g)、防风(9g)、羌活(15g)、甘草(6g)、荆芥(9g)、薄荷(9g)、菊花(9g)、扭子七(20g)、血丹参(20g)、九香虫(9g),以250ml冷水煎服,每天1剂,饭后分3次服,7天为一疗程(并配合麝香药线,银针粗样快速点激),印堂、太阳及阿是穴,每2天1次,服药期间限烟忌酒。
川芎茶调散_银海精微卷上_减法方剂树

川芎茶调散_银海精微卷上_减法方剂树川芎茶调散_银海精微卷上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甘草1两,石决明1两,木贼1两,石膏1两,炒荆芥1两,菊花1两,薄荷叶1两。
(2)1.2.功效:一切热泪,眼弦湿烂。
(2)1.3.来源:《银海精微》卷上。
(2)2.太白散 (2)2.1.减:防风、羌活、石决明、木贼、炒荆芥、菊花、薄荷叶 (2)2.2.组成:石膏(煅)2两,川芎半两,甘草1分(一方无甘草)。
(2)2.3.功效:头痛。
(2)2.4.来源:《普济方》卷四十四引《仁存方》 (3)3.羌活汤 (3)3.1.减:川芎、石决明、木贼、石膏、炒荆芥、菊花、薄荷叶 (3)3.2.组成:羌活、防风、甘草。
(3)3.3.功效:疟疾,邪气浅在表。
(3)3.4.来源:《脉因证治》卷上 (3)4.防风散(《普济方》卷一○五引《指南方》。
) (3)4.1.减:川芎、石决明、木贼、石膏、炒荆芥、菊花、薄荷叶 (3)4.2.组成:防风1两,羌活半两,甘草1分。
(3)4.3.功效:贼风口㖞。
(3)4.4.来源:《普济方》卷一○五引《指南方》 (3)1.原方1.1.组成: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甘草1两,石决明1两,木贼1两,石膏1两,炒荆芥1两,菊花1两,薄荷叶1两。
1.2.功效:一切热泪,眼弦湿烂。
1.3.来源:《银海精微》卷上。
2.太白散2.1.减:防风、羌活、石决明、木贼、炒荆芥、菊花、薄荷叶2.2.组成:石膏(煅)2两,川芎半两,甘草1分(一方无甘草)。
2.3.功效:头痛。
2.4.来源:《普济方》卷四十四引《仁存方》3.羌活汤3.1.减:川芎、石决明、木贼、石膏、炒荆芥、菊花、薄荷叶3.2.组成:羌活、防风、甘草。
3.3.功效:疟疾,邪气浅在表。
3.4.来源:《脉因证治》卷上4.防风散(《普济方》卷一○五引《指南方》。
)4.1.减:川芎、石决明、木贼、石膏、炒荆芥、菊花、薄荷叶4.2.组成:防风1两,羌活半两,甘草1分。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

好 疗 效 ,现 报 道 如 下 。
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加制延胡索 1 5 g ,制香 附 1 5 g ;头痛 病
程较长、程度较重 ,加天麻 1 5 g ,僵蚕 1 5 g 。
3 治 疗 结 果 3 . 1疗 效 标 准
至4 0  ̄5 0岁时达高 峰,其后逐渐 降低 。其 中,女性患病 率随
年龄 的变化 比男性 显著 。 偏头痛 的起 病时 间通 常在 1 0  ̄3 0 岁。
【 关键词 】 中医药;偏 头痛 ; 『 1 芎茶调散
[ Ab s t r a c t ] Mi g r a i n e h a s t h e h i g h r e c u r r e n c e r a t e , mo d e m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i s n o t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h a s
[ Ke y wo r d s ] T C M; Mi ra g i n e ; C h u a n x i o n g C h a t i a o p o w d e r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0 2 . 0 5 0
c e r t a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u s i n g Ch u a n x i o n g C h a t i a o p o wd e r t o re t a t mi g r a i n e a c h i e v e d g o o d r e s u l t s .
古方今用——川芎茶调散方.docx

古方今用——川芎茶调散方这次感冒来得不寻常,感到头重、闷痛,鼻塞,全身也酸痛,人一点精神也没有,服了一些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看起来痰是好一些,但这些症状却未得到丝毫改善,尤其是头痛得像戴了个紧箍咒,再次去医院,医生给开了两盒川芎茶调颗粒。
依嘱要饭后冲服一袋,茶水一冲下去,芳香四溢,似乎有一种穿透力,直沁心脾,令我神清气爽。
我立即意识到医生开对了药。
第二天,我的头痛明显的减轻了,感冒也渐渐地好起来。
川芎茶调颗粒,以前数次听到这种药,却真是百闻不如一试。
我不由得仔细研究起来。
川芎茶调散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流传至今,历代沿用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1990、1995及2000年版均有收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资料:[组成]川芎、白芷、羌活、荆芥、甘草各四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五钱,薄荷叶八两。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功用]疏散风邪,升清泄热。
[主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滑。
[方解]川芎:性味辛温,祛风行气为君药羌活、白芷、细辛、荆芥、防风:性味辛温,疏散风邪,散寒止痛为臣药。
薄荷、茶叶:性味辛苦寒、既清风热,又可防止辛温升散太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其实,川芎茶调颗粒的应该远不止于治疗上述证型的感冒,它的用途相对较广。
归纳起来有:治疗内科疾病感冒: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关节疼痛,汗出不畅等症,对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支气管炎:主治风寒之邪入肺引起的咽痒咳嗽,痰如白沫,胸闷气急,舌苔薄白等症。
血管神经性头痛:主治头痛阵发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劳累或经前频发等症,本方对三叉神经痛、眶下神经痛也有治疗效果。
面神经麻痹:主治口角歪斜,语言不清,口涎外流等症。
中医认为风寒之邪侵入经络,气血不通所致。
脑血管病:主治头晕目眩,肢体麻木,颈项强直等症。
对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颈性眩晕都有治疗作用。
川芎茶调散的功效与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川芎茶调散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疾病的,所以大家对于疾病的了解也是很多的,对于川芎茶调散大家也并不陌生,其实大家都明白在我们的身边的这些疾病
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疾病的,所以大家对于疾病的了解也是很多的,对于川芎茶调散大家也并不陌生,其实大家都明白在我们的身边的这些疾病都可能会危害到自己,所以对于身边的疾病大家多会做好预防,对于川芎茶调散大家应该去了解,这样人们才能健康的生活,更加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的。
川芎茶调散是大家在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所以对于川芎茶调散大家要进行了解,很了解之后人们就可以使用了,不要在一点都不了解的时候就使用,那么就来介绍一下川芎茶调散了。
用法用量编辑
饭后清茶冲服。
一次3~6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编辑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高血压头痛及不明原因的头痛,应去医院就诊。
3.有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服,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该药品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功能主治编辑
疏风止痛。
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方剂学》68川芎茶调散(王付)

68川芎茶调散(王付)下面上课。
这一堂,我们学习第十四章,治风剂。
我们学习治风剂,到目前为止,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其中我们学了止血剂,重点学了四大类的方,一个是血热出血,一个是阴虚出血,一个是气虚出血,一个是阳虚出血。
我们介绍了血虚出血,简单的介绍了,瘀血出血。
我们又学了一个就是活血祛瘀,里面有瘀热代表方,瘀瘀代表方,虚瘀代表方,寒瘀代表方,水血相结代表方等。
同学们把我们前面所学的方,主要要把方的组成背会,功用背会,中医证背会。
药理,西医的病,了解。
方证分析要熟悉。
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学习,基本上把我们的方剂就可以掌握得比较全面了。
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把我们的方剂学得更好,更上一层楼。
很快再有几周,就会结束的。
有这种可能性吧?一边学习,一般复习,达到两个目的,一个就是要把我们这一学期学习考一个好的成绩,第二个目的,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以后当大夫开好方取得良好的治疗作用。
我的认为呀,我们考试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方的组成,是非常重要的。
你假如说,你方的组成就没有记住,怎样开方呢?所以,我们在考试的时候,组成占的比例说不定会大一些。
这是我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背方,提高到再提高一个高度去认识。
由于张仲景的方,在临床中应用的比例比较高,希望同学们把所有我们在堂上学的方,都要学好。
重点应该把张仲景的方,用活学得更好一些。
下面我们学习第十四章,治风剂。
风,有几种风?两种风,一种外风,一种内风。
相对而言,外风容易治疗,还是内风容易治疗?外风。
你们说风湿性关节炎,这算内风呢还算外风呢?好治不好治?是这样的,在临床实际中,有些外风好治,有些内风好治,都有好治的,都有不好治的。
风,你们说中医所说的风,内风和外风,能不能截然分开?不太容易。
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在注意事项里边,第一个方面,那就是辨清病变的属性,是吧?第二个方面,那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治病效果的。
是这样的,辨治风病证,外风治以疏散,酌情配伍平息内风药;内风治以平息,酌情配伍疏散外风药。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50例

对 照组 : 酸氟 桂利 嗪 1 rg 每晚 1 口服 。 盐 0 , a 次
周期性 发作 的一侧 额颞 区 、 上或 眶后 疼 痛 , 后 扩展 眶 而 到半 侧头 部 甚 至 全 头 部 及 颈 部 , 为钝 痛 或 针 刺 样 疼 多 痛 , 渐加 重 , 逐 最终 发展 为持 久性 剧痛 , 伴恶 心 、 常 呕吐 、 乏力, 间歇 期 间一切 如 常 。全 部 病例 均排 除发 作性 紧 张 性 头痛 和慢 性 紧张性 头痛 , 经 颈 椎 X线 片检 查 , 除 并 排
蝎 、 蚕祛 风通 络 止痛 ; 僵 白芍 养 血 平 肝 ; 白芍 配 J 芎 , i 养 l 血而 不凝 滞经 脉 , 川芎伍 白芍 , 血而 不香燥 耗 血 ; 活 当归 补血 活血 ; 甘草 调 和诸药 。诸 药合 用 , 共奏疏 风散 寒 、 活
血化瘀 、 通络 止痛 之功 。 药理研 究证 实 ,I 有较 好 的止痛 作用 , 川芎 能镇 痛 、 镇
颅多普 勒 ) 检查 , 除其 他疾病 引 起 的头痛 。 排
治 疗 方 法
引经 一也 , 头痛 二也 , 清 阳三也 , 诸 助 湿气 在头 四也 。 为 ” 血 中气药 , 而不 守 , 气开 郁 , 走 行 活血 止 痛 。防风 、 细辛 、 白芷 疏风 散寒 , 风 止痛 , 中 细辛 乃 风 药 , 性 升 , 祛 其 其 其 气清 而不 浊 , 降 浊气 而升 清气 , 而头 目清爽 。羌活 、 善 故 荆芥 祛风 止痛 , 中羌 活祛 风胜 湿 , 治太 阳经 头痛 ; 其 善 全
( 山东 省 济 南 市第 四人 民 医 院 , 5 0 1 203)
及 TC 等 , 未 见 异 常 。 于 2 日前 , 情 加 剧 , 来 门 D 均 病 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茶调散
文章目录*一、川芎茶调散概述*二、川芎茶调散功能主治*三、川芎茶调散服用方法*四、川芎茶调散副作用*五、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六、川芎茶调散药典记载
川芎茶调散概述
1、定义川芎茶调散,中成药名。
为治风剂,具有疏风止痛之功效。
主治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本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有效方。
方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以疏散风邪,止头痛之功。
此方以川芎为主药而制成散剂,用茶清调服,治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头痛有卓着的疗效,故名川芎茶调散。
2、别名茶调散、茶调汤、川芎茶调饮。
3、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荆芥120g、薄荷240g、甘草60g。
4、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5、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川芎茶调散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疏风止痛。
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2、临床应用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川芎茶调散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孕妇慎服。
2、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
一次3~6g,一日2次。
川芎茶调散副作用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高血压头痛及不明原因的头痛,应去医院就诊。
3、有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服,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
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川芎茶调散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川芎茶调散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川芎茶调散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川芎茶调散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川芎茶调散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川芎茶调散药典记载川芎茶调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银海精微》卷上。
《医学心悟》卷四。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