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欧盟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欧盟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欧盟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一、欧盟产业联盟产生的背景

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推动欧盟的产业联盟产生。作为全世界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地区,欧洲20世纪上半叶一直处于世界发达国家前列。但二战后,欧洲各国被美国和日本逐渐赶超。据英国《观察家报》1984年6月报导,5年前欧洲公司的电气和电子产品占世界市场的30%,而80年代末却只占20%.1973-1981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增长了26%,美国增长了16%,而欧共体国家只增长了8%,这主要是因为欧盟内部缺乏协调发展战略。欧洲要发展,要保持经济大国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起来,以整体实力来对抗美日的经济和贸易进攻。而产业联盟无疑是欧盟整合各国资源、联合发展的最佳产业组织形式。

组成产业联盟也是欧盟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欧洲各国企业单独发展普遍缺乏资金,而通过内部联合或与外国企业进行联盟,就可以以自己的技术优势来获得别人的资金支持。而且,一些国家的技术依附度也较大,尤其是法国和德国,法国主要表现在工业机械、精密仪器、微电子和医药等高技术领域;德国是在微电子、食品加工、精密仪器和光学方面;英国在微电子产业中的技术依附度也较大,因此在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中需要与其他国家联合。

政府的支持对欧盟产业联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欧盟国家为确保其长期发展,在世界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诸如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努力发展高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此外,欧盟在第三个《科研与技术发展框架规划》中提出了建立“欧洲科技共同体”的宏伟目标,这也为欧盟内部各企业间的联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尤里卡”计划和“欧洲科技合作计划”的开展,大力支持了欧盟企业在高技术方面的跨国合作。

二、欧盟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欧盟技术—产业联盟呈现五大趋势:

联盟形式由一般的技术性合作转向组成集团性的虚拟公司。通过建立集团公司而形成的虚拟组织将达到动态企业集成的最高形式,并且实现单个企业无法期冀的速度经济。与传统技术联盟相比,这种联盟具有更强的战略性,但也需要有巨额资金及大批专家的支持,因而多见于电子通讯、飞机发动机和制药等高技术行业。如英国的精细化学公司就是由英国11家精细化学物品制造商组成,这些制造商之间大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相互竞争关系。联合后的企业扩大了经营和生产规模,也因此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能力。未来高新技术及其开发所需的高额成本和开发过程中的巨大风险,都会使这种联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联盟的战略目标由区域化投向全球化。这里所指的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把区域性的技术合作推向全球性的技术联盟,而且意味着使合作后的产品由仅满足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转向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即把市场推向全球化。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欧盟内部各国技术标准的统

一、消费者共同需求的满足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区域性的战略行为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全球消费品竞争的需要。只有与区域外具有较强互补性或较强实力的企业进行联合,才可以争取同质产品在时间上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占据全球性的消费市场。

欧盟内部中小企业间的技术联盟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欧盟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合作的欧共体委员会总管理处,对中小企业在R&D、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大力支持。1996年又成立欧盟中小企业联盟(SMEUnion),争取有利于欧盟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措施以及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极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事实证明,中小企业网络的创新性及互补性较强,尤其在一些高难度、高竞争性的领域,如生物技术,中小企业更能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合作,中小企业对减少失业率和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欧洲经济的引擎。

联盟发展战略从纵向一体化转向多样化经营。多样化经营指企业联盟的范围超过原来协议所规定的领域。从动态角度讲,是指联盟后的企业在协议所开发的技术或产品之外进行的合作经营活动。这种联盟多样化经营战略相应地减少了参与联盟的伙伴,从而避免了文化、管理风格上的过多协调费用。与纵向一体化的联盟相比,多样化经营战略使得联盟企业处于集聚力状态之中。美国经济学家格里宾指出,集聚力是指在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中该企业市场势力急剧扩张的功能。因而实施多样化经营能更好地提高联盟企业的绩效,还可以充分利用参与联盟各伙伴企业内部的闲置资源,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合作利润。

联盟的目的从分担风险、降低成本转向组织学习。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联盟是企业分担技术创新风险、降低研发成本的一条有力途径,但若仅从这一角度考虑联盟,项目结束后合作各方自身的创新能力可能仍未提高。根据美国学者Hamel的理论,对于一个想开发并增强内部专门技能进而扩大竞争优势的公司而言,学习的目的性是他们的首要关注点。通过联盟可以使企业间知识形态的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从而提高合作方的创新能力。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大学 xx学院 国贸07Q1 一、xx经济现状概述 (一)xx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xx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 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 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 5.2%,工业增长率为 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 53.5%,较第一季度的

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 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 “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 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 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 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 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 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 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

中国如何实行对外贸易政策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是WTO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贸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也不敢想象没有贸易的世界会是怎么样。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针对中国当前的贸易模式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该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政策呢?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表现为关税的降低和应税商品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等的减少与取消。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自由贸易政策随资本主义建立而出现,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变。时强时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在国家存在和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主流政策时期短于保护贸易政策时期。但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资本扩张本性的追求。 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

的发展。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也就是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三、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出口的快速发展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和人民福利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大部分的利润被他国占有,我国所分得的是微乎其微的劳动力收入。 2、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尽快扩大出口规模,我国一般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工业自身也极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装备工业的萎缩。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及采矿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发电机组及旋转式变流机等一些支柱产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品上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企业通过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2005年农产品出口达到272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但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多边农业贸易规则和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不断调整,进口检验检疫要求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近1.8万家,其中年出口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不足500家,而年出口低于1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部出口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些企业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特别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农产品出口政策、市场方面的信息。 为帮助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及时迅速准确掌握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从本期起我们陆续刊登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和信息。 农业生产情况 欧盟土地资源丰富,食品的生产可以自给自足。2005年,欧盟农业和渔业的产值只占其GDP的2.5%,但欧盟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食品出口地区,也是世界最大的食品进口地区。 25国食品及农产品进口占所有商品进口的比例为6.4%,食品及农产品出口占所有商品出口的比例为6.5%,进出口大致相当。但欧盟25国进口额总体上大于出口额,2003年的贸易逆差为21.59亿欧元。 欧盟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家畜、谷物和奶制品,这三类产品的产值占到欧盟农业产出的近一半。另外,其他重要的农产品有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地区)、新鲜蔬菜和水果、蛋和禽等。大田作物的种植在欧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包含的范围很广阔,主要指一些重要的一年生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玉米、黑麦、菜籽、向日葵、豌豆等。大田作物的种植占了欧盟耕种面积的40%。1992年以来,大田作物被列入欧盟基于面积的支持体系,也适用于对退耕土地的“休耕”措施,对大田作物的支持是欧盟预算中最多的一项,因此,也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欧盟谷物产品的内部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导致了欧盟对谷物产品提供大量的出口补贴。 近年来,欧盟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日益关注及其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欧盟的有机食品市场开始发展起来。当前,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 农村发展政策 农村发展问题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一个大的部分。欧盟预算增加的部分也主要用于农村的发展。欧盟扩大后,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覆盖了欧盟90%的区域,这使得农村发展成为欧盟基础性的重要政策。当前欧盟的农业政策已经从支持农业生产转向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面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食品安全、食品品质、产品多样性、动物福利、良好的环境、保持自然和乡村景观。 欧盟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 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是通过共同市场组织、产品共同价格制度、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EAGGF得以实施的。具体来说,就是对内统一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农产品出口予以补贴;对外则设置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调整的差价税、配额等贸易壁垒,使欧盟农业免遭外部廉价农产品的竞争。这些机制一方面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

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及政策调整

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及政策调整 张健 2012-10-22 16:36:40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7年7期作者简介: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博士,主要从事欧洲一体化、欧中关系等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当前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欧盟对华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上不愿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是将中国视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的竞争者;政治上对中国未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感到失望和焦虑;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出现“美国化”趋势,即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与美国的共同语言开始增多。欧盟对华认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欧双方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有变、美国对欧盟影响力增强。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已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一定调整,对华经贸政策更趋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强调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关键词:中欧关系对华认知政策调整 近年来,中欧关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频繁的经贸磨擦影响到双方互动氛围,再一是欧盟对华军售解禁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久拖不决。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彼此产生了某种失望情绪,中欧关系“蜜月期”已经结束,挑战和困难开始增多。①当然,中欧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也有较大差异,出现问题和分歧在所难免。但本文认为,中欧之间的军售解禁和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有长期化、复杂化趋势,是影响当前及未来中欧双边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一 当前中欧关系中的问题与欧盟对华认知的变化和政策调整有很大关系,这些变化和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经贸领域,欧盟不愿再将中国看作是发展中国家,或至少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而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已对欧盟构成较大威胁的工业化国家和竞争对手。 通过比较欧盟不同时期的对华政策文件,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欧盟在经贸问题上对华认知的变化过程。在1995年欧盟首份对华政策文件“中欧关系长期政策”出台时,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开始逐年增长,但这份文件并没有把贸易逆差视为“一个问题”,而是强调了中国经济奇迹以及中国作为欧盟产品销售市场的巨大潜力。② 1998年,欧盟出台“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政策文件,此时的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已从1996年的153亿埃居(欧元诞生前欧洲统一货币的称谓)增加到1997年的200亿埃居,且据这份文件统计,“中国一直是欧盟普惠制的受益者,仅在1997年就占了所有欧盟普惠制受益者进口总额的30%还多”。该文件虽然抱怨“中国本身的市场壁垒具有阻滞性影响”,但对华贸易基调仍是积极的,表示要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委员会还对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法提出了修改意见,取消了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分类。欧盟承认,“尽管生活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③ 2000年和2001年,欧盟连续两年发表了对“1998文件”执行情况的评估报告,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欧中贸易关系作出了积极评价,认为这将“大大改善欧洲公司向中国出口、同中国进行商务往来和在中国投资的环境”。同时,评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特朗普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其政策包括:1、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提升贸易壁垒;3、通过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回流美国。 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会使消费品价格上升,从而引发通胀,并且会使经济整体效率下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和中国等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将受损。 对于中国来说,对美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初级品制造业和机械产品出口将受到冲击 主要将会影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和中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加拿大进口的商品有60%来自于美国。墨西哥进口商品的80%以上来自于美国。 ? 贸易保护对美国的影响? ? 美国自身而言,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可能使得关税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进口产成消费品价格上升侵蚀消费者剩余,美国国内供给不足或价格更高导致消费者面临的产品价格上升,而消均衡的费数量则减少,这对美国低收入者影响较大;进口半成品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可能带来通胀,半成品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可能会通过成本加成定价反映到最终消费品上,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可能引发通胀;进

口数量减少会导致低效率和寻租,美国国内效率较低的企业受贸易保护也得以存活,经济整体的效率下降。 2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18贸易政策日程和2017年报告》,明确提出,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有五大支柱:一是通过维护经济安全来保障国家安全;二是巩固美国经济,惠及所有美国人;三是达成让更多美国人受益的贸易协定;四是加强执法力度,让不遵守规则者不再获利(占美国便宜);五是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有效市场间推广规则,推动国际贸易,为世界创造更大福祉。 美国公布2018年贸易政策议程 2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消息称,已向国会提交特朗普政府2018年贸易政策议程。议程主要内容为:第一, 制定支持国家安全政策的贸易政策;第二,巩固美国经济发展;第 三,推进利于全民的贸易谈判;第四,实施并捍卫美国贸易法律法 规;第五,加强多边贸易体制。 ???????????????????????????????????.?????????????????????????????????????????????????. ??????????????????????????????????????. 1. ???????????????????????? 2. ????????????????????????????????????????? 3. ?????????????????????????, ??????????????? [??]???????, ???????|?????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 随着关税壁垒逐渐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技术壁垒则是非关税贸易壁垒中最重要的一个。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同时其成员国也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尤其在有关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更为明显。概括起来,欧盟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有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标准和法规。欧盟各国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普遍较高,因而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较高,法规较严,尤其是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让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望尘莫及。在欧济一体化过程中,迫切需要协调各国的技术标准。欧盟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各自的严格标准,它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1)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2)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3)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0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 2.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欧洲以外的国家的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符合欧盟指令和标准(CE),才能在欧洲流通。欧盟12个新指令把市场上流通的产品都做了规定这12个新指令覆盖的产品都必须有CE标志,在国家之间互相承认检验(认证)结果之前,外国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就必须取得一个欧洲国家的认证。这12个指令覆盖的产品生产厂,要想把产品卖到欧洲,生产厂要有较好的质保体系,在取得cE标志之前是否应取得体系认证,这要看具体情况。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对输入盟的产品加强安全检查,不管从哪个成员国的口岸进来,均需根据统一标准接受安全和卫生检查,任何一个海关,只要在检查时发现进口的产品不符合欧盟的标准,可能会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仅有权中止报关手续,还应该立即通知其他海关口岸。欧盟主要加强对进口玩具、食品和药品的卫生和安全检查。 3.标签、包装壁垒。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如对易燃、易爆、腐蚀品、有毒品,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 欧盟对纺织品等的进口产品还要求加贴生态标签。目前在欧盟最为流行的生态标签为0KOTex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是纺织品进入欧洲纺织品市场的通行证,对服装和纺织品中的某些物质的含量要求高达PPb级。这无疑给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困难,一方面由于技术有限,很难控制到PPb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实验条件有限,而无法检测出PPb级的物质。如果让发达国家的检测机构检测,其费用相当昂贵,这势必加大了出口商的成本支出。 4.绿色技术壁垒。这是欧盟最为严厉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下述几种:(1)绿色生产。要求进口商品的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他们制定的清洁生产标准,控制生产过程中化学物料尤其是有害物料、清水和有 机溶剂的用量,采用他们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2)绿色技术标准。欧盟制定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环境标准,限制国外产品进口。1995年4月,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09000系列标准体系。欧盟也启动一项名为Isol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3)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欧盟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1992年5月欧共体正式实施所谓生态标签制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政策贸易顺差贸易壁垒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有发展,贸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2008年相比下降16%,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而且在进口方面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2009年9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2009年前8个月的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根据公布的外贸数据,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但是,出现回暖迹象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8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3 38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7 307.4亿美元,下降22.2%;进口6 079.2亿美元,下降22.7%。累计贸易顺差1 228.2亿美元,减少19%。海关统计显示,8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 917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 037亿美元,7月和8月两个月出口值连续稳定在千亿美元之上;进口88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8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2.3%、3.4%和1%。 (二)在出口商品中,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小于同期出口总体水平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前8个月,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2.2%的水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74.6亿美元,下降10.4%;鞋类出口183.3亿美元,下降5.8%;家具出口156.6亿美元,下降9.4%;箱包出口80.3 亿美元,下降9.4%。此外,纺织纱线及织物374.3亿美元,下降14.9%;玩具45.5亿美元,下降12.2%。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 2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与此同时,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进入2010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在冷战存续期间,西欧国家在美国的援助下走出战争创伤,但已经无法恢复到战前的国际地位。西欧国家为了自强,开始走向一体化的道路。欧盟的组织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及原子能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3年11月1日宣告12国的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马约》开始生效。 随着欧盟的成立,50多年来,欧盟规模日益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从欧盟对欧洲的影响来看,欧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同时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贸易发展。东扩战略是欧盟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战略。按照西方民主价值观和经济模式“改造”中东欧等国家,使其尽快纳入欧盟势力范围,是冷战后欧盟发展战略中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欧盟东扩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欧洲统一道路上的里程碑。在政治方面,欧盟东扩将中东欧纳入欧洲体系,实质上是与美俄争夺欧洲主导权。欧盟在扩大的过程中,蕴含着谋求强化欧洲政治力量的雄心。通过东扩,中东欧国家的价值被不断地趋向于欧盟的主导价值观,欧盟国家努力主导欧洲的势头开始增强,欧盟国家在加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谋求强化欧洲的政治独立。但应当注意的是,欧盟接纳俄罗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太大了。欧盟如果接纳了俄罗斯,将会打破两个平衡。一是欧盟内部的平衡,另一个是世界格局的平衡。这个结局,是欧盟和美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未来欧盟主导下的欧洲,将是一个不包含俄罗斯的欧洲。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从欧盟对美国的影响来看,欧盟与美国之间是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提出建成后的联盟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强大力量。随着欧盟势力和影响日益增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霸主地位受到动摇。欧盟对美战略的目标是,在维护美欧政治、军事同盟的同时,努力争取建立平等的美欧关系。在欧盟总体对外战略中,维系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是欧盟的外交重点,在国际安全防务领域,欧美合作仍占主导地位。美国对欧盟及其前身的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2年到1991年,即从欧洲煤钢联盟成立到苏联解体的整个冷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为了增强抗苏力量,美国积极促进欧洲盟国的联合和一体化进程。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是美主欧从。第二阶段是从1991年底至2003年3月,即从冷战结束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随着苏联解体及欧盟自身力量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美欧之间的战略纽带趋于松散,欧盟不甘充当美国的附庸,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增强。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仍旧是美国居于主导地位,欧盟加强了在联盟内部竞争与美国平等伙伴角色的努力。双方的矛盾趋于深化。美国及支持欧盟的扩大进程,又牵制其深化一体化的行动。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3月迄今,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和欧盟的矛盾进一步深化、激化、表面化。美国对欧盟的政策基调和目标是竭力维系美欧联盟关系及其对美欧联盟的主导,但加强了欧盟的分化和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牵制。从目前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似乎正以出乎意料方式波及欧洲,美国与欧盟关系将更进一步得到恶化。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在与美国政治上合作、军事上依赖、经济上竞争的关系的基本框架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不会发生动摇。 从欧盟对亚洲的影响来看,1994年11月8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欧委会制定了《对亚洲新战略》的报告,报告指出“亚洲和欧洲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欧洲给予亚洲新的优秀地位,对亚洲国家采取更加积极和坚定的政策”。欧盟确定对亚洲的总体战略框架和优先实现的主

对外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 ? 2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 3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 4 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 型 ? 5 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因 素 ? 6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要 依据 ?7 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措 施 [编辑] 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本国的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积累资本或资金; ?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 ?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生产力、内外均衡)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一项完整的贸易政策应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 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 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反映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内部,一般存在着若干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一定时期,某一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就反映这个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主要为这个集团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在此问题上发生争吵。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该国的立法机构进行。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其议会直接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制订、颁布有关的法令或规章,如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限额、是否实行许可证制、商品检验规章以及与外国签订贸易协定等。 对外贸易政策在制定以前,立法机构一般要征询各大企业集团的意见。大企业主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其组织──企业主协会或商会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施加影响。 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方面,国家一般设立一系列专门机构,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出口信贷、办理国际支付结算;设立商品检验局和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及案例汇总

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录: 一、定义 二、壁垒形式 三、原因 四、我国受国外技术壁垒影响现状 五、对策 附录:案例

一、定义 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2、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 3、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文件有两个,分别是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 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 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壁垒形式 1、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利用技术标准作为贸易壁垒具有非对等性和隐蔽性。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常常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他们凭借着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率先制定游戏规则,强制推行根据其技术水平定出的技术标准,使广大经济落后国家的出口厂商望尘莫及。而且这些技术标 准、技术法规常常变化,有的地方政府还有自己的 特殊规定,使发展中国家的厂商要么无从知晓、无 所适从,要么为了迎合其标准付出较高的成本,削 弱产品的竞争力。 2、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 在贸易自由化渐成潮流的形势下,质量认证和 合格评定对于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进口市场的

保护作用愈益突出。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质量认定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此外,美、日、欧盟等还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 3、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 为防止包装及其废弃物可能对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构成威胁,许多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包装和标签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生态环境。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来看,包装制度确有积极作用,但它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且技术要求各国不一、变化无常,往往迫使外国出口商不断变换包装,失去不少贸易机会。 三、我国产品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 (一)外因 1、维护该国的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的根本目的。虽然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在保持现状下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但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维护该国的贸易利益,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名目繁多,要求越来越苛刻。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由于在技术水平上,发展中国家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2、《WTO协定》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也为技术性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又如《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而且只要缔约方确认其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这意味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合法性。 3、各国和国际性环保组织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各国政府在实行有关政策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声音,在有关方面做

欧盟与产品或产业有关的环保政策及法规

欧盟与产品或产业有关的环保政策及法规 编撰单位:驻欧盟兼驻比利时代表处经济组时间:2008/10/03 目录 章节页码壹、前言﹒﹒﹒﹒﹒﹒﹒﹒﹒﹒﹒﹒﹒﹒﹒﹒﹒﹒﹒﹒﹒﹒﹒﹒3 貳、策略性及架构性之环保政策或计划 ㄧ、永续发展策略﹒﹒﹒﹒﹒﹒﹒﹒﹒﹒﹒﹒﹒﹒﹒﹒﹒﹒﹒﹒5 二、与环保有关的永续发展措施﹒﹒﹒﹒﹒﹒﹒﹒﹒﹒﹒﹒﹒﹒7 三、「永续消费、生产及永续工业政策」行动计划﹒﹒﹒﹒﹒﹒9 四、整合性产品政策﹒﹒﹒﹒﹒﹒﹒﹒﹒﹒﹒﹒﹒﹒﹒﹒﹒﹒﹒ 10 參、与废弃物回收有关之环保法规 ㄧ、WEEE指令&RoHS指令﹒﹒﹒﹒﹒﹒﹒﹒﹒﹒﹒﹒﹒﹒﹒13 二、废电池指令﹒﹒﹒﹒﹒﹒﹒﹒﹒﹒﹒﹒﹒﹒﹒﹒﹒﹒﹒﹒﹒17 三、废弃汽车指令﹒﹒﹒﹒﹒﹒﹒﹒﹒﹒﹒﹒﹒﹒﹒﹒﹒﹒﹒﹒18 四、包装及包装废弃物﹒﹒﹒﹒﹒﹒﹒﹒﹒﹒﹒﹒﹒﹒﹒﹒﹒﹒19 肆、与产品安全符合性有关之环保法规 一、REACH规章﹒﹒﹒﹒﹒﹒﹒﹒﹒﹒﹒﹒﹒﹒﹒﹒﹒﹒﹒20 二、新玩具指令﹒﹒﹒﹒﹒﹒﹒﹒﹒﹒﹒﹒﹒﹒﹒﹒﹒﹒﹒﹒27 三、新化妆品指令﹒﹒﹒﹒﹒﹒﹒﹒﹒﹒﹒﹒﹒﹒﹒﹒﹒﹒﹒﹒ 29 四、新建筑规章﹒﹒﹒﹒﹒﹒﹒﹒﹒﹒﹒﹒﹒﹒﹒﹒﹒﹒﹒﹒﹒ 31 五、其它﹒﹒﹒﹒﹒﹒﹒﹒﹒﹒﹒﹒﹒﹒﹒﹒﹒﹒﹒﹒﹒﹒﹒﹒

34 伍、与节能有关的环保法规 一、EuP指令﹒﹒﹒﹒﹒﹒﹒﹒﹒﹒﹒﹒﹒﹒﹒﹒﹒﹒﹒﹒﹒﹒ 35 二、能源之星节能标章﹒﹒﹒﹒﹒﹒﹒﹒﹒﹒﹒﹒﹒﹒﹒﹒﹒﹒ 37 三、其它﹒﹒﹒﹒﹒﹒﹒﹒﹒﹒﹒﹒﹒﹒﹒﹒﹒﹒﹒﹒﹒﹒﹒﹒ 38 陸、与国际环保公约有关环保法规 一、蒙特娄议定书﹒﹒﹒﹒﹒﹒﹒﹒﹒﹒﹒﹒﹒﹒﹒﹒﹒﹒﹒﹒ 41 二、巴塞尔公约﹒﹒﹒﹒﹒﹒﹒﹒﹒﹒﹒﹒﹒﹒﹒﹒﹒﹒﹒﹒﹒ 43 三、京都议定书﹒﹒﹒﹒﹒﹒﹒﹒﹒﹒﹒﹒﹒﹒﹒﹒﹒﹒﹒﹒﹒ 45 柒、其它(自愿性标章规范) ㄧ、环保标章:﹒﹒﹒﹒﹒﹒﹒﹒﹒﹒﹒﹒﹒﹒﹒﹒﹒﹒﹒﹒﹒51 二、永续性消费及生产套案草案﹒﹒﹒﹒﹒﹒﹒﹒﹒﹒﹒﹒﹒﹒54 捌、欧盟如何因应环保对经济的冲击 一、新产业政策﹒﹒﹒﹒﹒﹒﹒﹒﹒﹒﹒﹒﹒﹒﹒﹒﹒﹒﹒﹒57 二、领导市场倡议﹒﹒﹒﹒﹒﹒﹒﹒﹒﹒﹒﹒﹒﹒﹒﹒﹒﹒﹒59 三、降低对中小企业的冲击﹒﹒﹒﹒﹒﹒﹒﹒﹒﹒﹒﹒﹒﹒﹒62 玖、结论﹒﹒﹒﹒﹒﹒﹒﹒﹒﹒﹒﹒﹒﹒﹒﹒﹒﹒﹒﹒﹒﹒﹒63壹拾、附录:拓销欧盟市场之重要经贸信息网站﹒﹒﹒﹒﹒﹒﹒65

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与WTO规则的比较

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与WTO规则的比较 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与WTO规则的比较 一、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产生与WTO相关规制的出台 欧共体创始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形成各自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为协调成员国的技术标准,建立“共同市场”,欧共体制定了《消除商品贸易中技术壁垒的一般纲领》。由于担心欧共体技术措施一体化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倡导在GATT框架内拟定贸易技术壁垒的协定。经过几年的谈判,1979年签署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定草案,并于1994年签署了新修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随后又签署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TBT协定》和《SPS协定》在其内容设计上深受欧共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 二、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法律体系与WTO的相关协议 为防止WTO成员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变相限制国际贸易往来,WTO框架下达成了以《TBT协定》和《SPS协定》为核心,以《装运前检验协定》、《农业协定》等协定中关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规定为辅的用以规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则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性评定程序。欧盟技术法规分为本文由收集整理行业技术协调措施(旧方法指令)和技术协调与标准新方法(新方法指令)。《TBT 协定》中的标准被界定为非强制性的。对于欧盟技术标准的选择看似自愿性的,但要打开欧盟市场,所销售的产品必然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欧盟93/465/EEC指令规定了在新方法指令中要采用的合格评定

的具体程序,并对使用CE标志做出强制性规定。欧盟制定的商品检验和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中影响最大的产品是食品和药品。食品方面主要是农药、兽药残留量的规定等。 三、欧盟与WTO关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比较 (一)目的的比较 1.均为了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 欧盟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初衷是消除内部各成员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动。欧共体通过技术性贸易措施来开启技术标标准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前言部分也提到WTO的目标之一是大幅减少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随着关税壁垒以及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作用的逐渐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成为WTO欲以消除的重点。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WTO有关规则均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为目标。 2.均为了公共利益 欧盟和WTO的成员均可找到允许其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条款,均具有相似的合法目的。欧盟各成员国以《罗马条约》第36条中的例外规定来作为其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合法依据。其合法依据为公共健康,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GATT协定》第20条的一般例外条款中的(b)款和(g)款中规定成员国有权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动植物生命健康问题为目的而采取相应的贸易措施。《TBT协定》以及《SPS协定》中也有相似的规定。 3.欧盟的外部性目的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