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两个成语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共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板书文题《孙权劝学》)

二、作品与作者介绍

(搜集资料用课件展示)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梳理思路,理解文意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重要语句的翻译,句子的朗读停顿)(教师点拨、强调)

2.理解文意,梳理文章思路。

3.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明确:“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

明确: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明确:“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明确: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4.课堂讨论

(1)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简要说明。(2)“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分析人物形象

四、合作探究

1.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师积极引导学生)

2.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技巧,概括文章中心。

五、知识拓展

六、当堂检测

七、总结反思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本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本课上到这儿,相信每个人都收获不小,愿这些美丽的收获,伴随着你走过青春岁月,让你的青春年华一路美丽!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败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挚友、小挚友们。 篇一: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留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专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殊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殊簇新兴奋,大家聊得特殊兴奋。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全部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争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中学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高校。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全部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方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闻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 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3、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屡次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任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2、掌握并学习应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教学方法:诵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司马光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吴下阿蒙”的意思?“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那么还有一个成语“刮目相待”,谁又知道它的意思呢?它表示不要用老目光对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这两个成语来于同一个故事,主人公都为三国时的吕蒙,吕蒙从不好读书的“吴下阿蒙”到让人“刮目相看”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他的这种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二、出示活动任务

孙权劝学 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有关孙权劝学教案三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2、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3、结合自身实际,学习从人物身上折射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反复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停顿准确无误;查阅资料,了解《资治通鉴》和文中的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 1、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主要人物: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吕蒙和鲁肃是吴国的将领,鲁肃比吕蒙年长且地位高。

教师展示课件资料,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而有韵味; 2、学生听读,标划生字注音和节奏; 3、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三、理解课文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并标划出疑难字词; 2、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解决疑难,做好记录; 初:当初。今:现在。 岂欲:难道想。但:只是。 孰若:谁比得上。即:就。 遂:于是。 3、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当涂:当道。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在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见往事:了解历史。其中“往事”的今意是过去的事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4、全班集体解决疑难,通译课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的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5、整理古文翻译本。

孙权劝学教案(最新9篇)

孙权劝学教案(最新9篇)《孙权劝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 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 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 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 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司马光 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 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 (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 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 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 别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

《孙权劝学》教案10篇

《孙权劝学》教案10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部编本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两个成语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共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板书文题《孙权劝学》) 二、作品与作者介绍 (搜集资料用课件展示)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梳理思路,理解文意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重要语句的翻译,句子的朗读停顿)(教师点拨、强调) 2.理解文意,梳理文章思路。 3.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明确:“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 明确: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明确:“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孙权劝学 教案4篇

孙权劝学教案4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教授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研读课文 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教案三篇

《孙权劝学》教案三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__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朗读要求: 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 a、根据__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 b、注意详略的分配 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 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 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理清思路: (一)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 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 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 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

有关《孙权劝学》教案3篇

Life is a mirror. Whatever your heart is, your life will be like tha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有关《孙权劝学》教案3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1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__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__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__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__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__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司马光 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 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__,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__,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__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 四、整体感知 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__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 学》教案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课文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 2.作品、作者介绍 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

《孙权劝学》教案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板书)孙权劝学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变 吴下阿蒙─────→才略吕蒙

《孙权劝学》的教案【优秀3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优秀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孙权、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 教案范文 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篇名:《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孙权为什么要劝学; 2.理解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文本的内容和语言; 2. 理解劝学的重要性; 3. 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劝学的内涵; 2.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 2. 学生课本;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前期准备】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学生孙权的形象及相关背景知识; 2. 创设情境:孙权作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导入】 1. 复习之前学过的《乌鸦喝水》,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主要内容; 2. 引发兴趣: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一个关于孙权的故事。 【学习过程】 1. 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孙权要劝学?劝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3. 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劝学的内涵和意义。 【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劝学?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总结; 3. 鼓励学生感兴趣的同学向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巩固练习】 1.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教师布置课后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篇文章的背景。

【课堂总结】 1. 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总结,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概括出来; 2. 再次强调劝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为什么要劝学? 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孙权劝学的原因、劝学的意义和价值,并能够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同时,通过学习该课文,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劝学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精选4篇(二) 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学习诗歌的诵读和韵律;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文中相关历史人物的文学常识。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4.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自以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什么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吧。 二、预习交流 1.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年间中进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晚年自号迂叟。为相八个月病死,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

以外,尚有野史、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纂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很快又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4.文学常识。 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5.人物资料。 (1)孙权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2)吕蒙 吕蒙,东吴国大将。字子明,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3)鲁肃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促使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 6.生字注音。 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当涂(tú) 治经为博士邪(yé)刮目相看(guā) 三、合作探究 (一)课文朗读 初,权/谓吕蒙(méng) /曰:“卿/(qīng)今当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4篇)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4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 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一)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课本P112页注释]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

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文中的几个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三)写作背景:在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四)题目解说:《孙权劝学》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那么,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注意听的时候要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一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学生评议后,强调易错字音、难读语句。 字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即更(gēng)刮目相待 几种句式的朗读: 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如“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见/往事耳”; 四、字句 2、节奏,如“但当/涉猎”,“与蒙/论议”,“士别/三日”,“结友/而别”,总之,朗读时要以不读破句为前提。 3、给课文画上朗读提示符号。(见课本记号) 4、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二)译一译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

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3.我们大声自由朗读; 4.提示字音,卿(qing)涉(she)孰(shu)遂(sui)(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问语气,语末助词,译成吗; 6.下面我们齐读;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我们了解一下,看注解①。再找人读。 7.请同学们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 9.重点句子,找出,画出,对不懂的字句或字义,找开课件,用黑色加粗的条纹加重; 10.在译句子时重点词不能漏译; 咱们对号入座,调整顺序的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博士一词是官名,可以留用(国号、年号、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照录不译); 11.文言中古今异译,但:只,只是,今是转折性连词; 12.找一找古今异译的词; 13.文言文译文五字法,展示课件,并找人读取; 14.一起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中的四幅图,(一、孙权劝吕蒙学习图,二、孙权现身说法图,三、鲁肃与吕蒙论议图,四、吕蒙与鲁肃结友图)。

《孙权劝学》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学期春季 课题孙权劝学 教科书书名:部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3.从分析人物对话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身上可贵品质。 4.把课文观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结合,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学习任务 1.阅读任务一资料。 2.完成任务一。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一.资料 (一)作者司马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死后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二)背景透视: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重臣,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三)文体知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

编年体通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注: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一个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四)人物简介 1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草船借箭分割荆州孙权(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语音编辑讨论99+ 上传视频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1]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2 吕蒙 吕蒙(约179年 [1] ~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3鲁肃 鲁肃(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 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 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二.完成下列小任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当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当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