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低碳、零碳、生态、绿色,为种种眩目的词汇包围着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最热门的词汇。然而,绿色建筑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不是高科技未来世界的眩感空间,不是昂贵浮华的技术堆砌,不是掩耳盗铃地抵挡“可持续发展”之名的挡箭牌,那么绿色建筑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虽然老套,但还是先奉上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需求的宜居的可持续建筑。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的核心内涵:一是涵盖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开采、运输、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拆除;二是核心价值为“最少资源、高效能源、最少排放”;三是生态与宜居相协调的目标。

一.绿色建筑/ 生态建筑/ 低碳建筑/ 低能耗建筑/ 零能耗建筑

以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都是随当代环境问题而诞生的,是在建筑与自然关系框架内的相似概念,侧重有所不同。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GN)概念最全面,核心是“四节一环保”,并提供舒适、高效、健康的人居环境。

生态建筑(ECO-BUILDING)与绿色建筑相近,但更注重建筑对地球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低碳建筑主要侧重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CO2的排放。低碳建筑仅仅是绿色建筑的一个方面,其核心是低能耗与节能减排。

零能耗建筑指的是零化石能源消耗,是在建筑使用阶段没有二氧化碳净排放的建筑。零能耗建筑仅指建筑的使用阶段,因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零能耗是不可能的。另外还有低能耗建筑、碳中和社区等等也是相似的概念。

建筑的低碳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减少碳排放一方面是开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另一方面是节流——节能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二.绿色建筑的技术系统

既然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四节一环保”,那么技术系统也就指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各个方面。

1.能源系统——能源系统是绿色建筑的核心。

绿色能源系统原则:

(1)不仅要减少能源,而且要尽量采用低品质能源。

(2)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调

温,高品质能源进行局部精细性调温。

(3)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绿色建筑设备的系统节能。

能源系统采用的方法包括自然采光、智能遮阳、围护结构保温、自然通风、热压通风、热量收集、可再生能源等等。

2.植物系统

绿色建筑植物系统设计要充分注重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作用,注重植物生态系统与绿色建筑系统的统一,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生物多样性的绿色住区。具体的方法包括复层绿化、屋面绿化、垂直绿化、生态绿网等等,尽可能增大绿地面积,减少热岛效应。

3.水系统

绿色建筑水系统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减(reduce),回用(reuse),循环(recycle),生态(ecology)。方法包括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

4.风,光,声环境系统

风:风环境的被动式设计——利用风环境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对规划布局和建筑形态研究,创造有利的自然风环境,以自然通风取代空调。

光:光环境的被动式设计,提倡自然采光和绿色照明。同时减少建筑如眩光、镜面玻璃等“光污染”。

声:一方面通过声学分析软件对环境噪声分布进行研究并通过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进行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进行吸声降噪。

5. 节地与选址

绿色建筑的节地策略包括提高建筑密度,混合功能、紧凑开发;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等等。

选址策略则包含选择生态安全区域进行建设;保留和利用地形、植被和自然水系;保持场地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选择修复后的棕地(Brown filed)进行建设。

6.绿色建材系统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新材料数不胜数,主要为以下几类:

(1)功能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材料——兼具绿色、健康、节能、舒适等多种功能于一身。(2)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自重轻、高性能、本地产乡土材料。

(3)可循环再生与再利用的材料。

如果按照建筑部位划分,绿色建筑的技术措施由以下部分组成。

(1)表皮系统——解决围护结构节能、通风、采光。

包括双层幕墙,节能门窗,复合外墙,种植屋面,植物墙,蓄热系统,遮阳系统等。

(2)可再生能源——解决能源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多晶硅、薄膜),太阳能光热系统,被动式太阳能房,太阳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XXX学校实习报告 专业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实习单位XXX 部门(工程项目部)XXX 指导教师XXX XXX年X月X日

目录 一、目的和要求 (3) 1.1 毕业综合实训目的 (3) 1.2 毕业综合实训要求 (3) 二、实习工程概况 (4) 三、主要实习内容 (4) 四、实习工作总结 (5) 五、对以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7)

一、目的和要求 毕业综合实训包括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部分,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训练学生技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通过此部分的训练,达到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以技能综合训练为主,时间不少于半年),这学期我们到生产第一线参加顶岗实训,同时结合岗位工作情况,在学校与企业指导老师指导下,在工地完成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成果。 1.1 毕业综合实训目的 (1)通过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巩固和深入理解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了解建筑构造、结构体系及特点及某些新建筑、新结构、新施工工艺、新材料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 (2)通过实践,对一般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以及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有较深刻的了解; (3)通过实践,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单位或分部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 (4)通过参加毕业实践,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 1.2 毕业综合实训要求 参加实训的学生,应在工地实习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生产工作,在工作中参照指导纲要的要求,全面完成毕业综合实训工作,要求做到: a)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谨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严格遵守施工企业制度,认真踏实工作,完成岗位工作,按时上下班,不得无故缺勤。若有特殊情况,须写请假条,并经工程负责人同意。请假条要和实训成果一并交回,被作为平时成绩考核依据。 c)认真按时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 d)写好实习日记,记录施工实训情况、心得体会、革新建议等。 e)毕业综合实训结束时,要及时上交日记、实训报告和毕业论文。 二、实习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XXX,工程名称为XXX,总建筑面积为8XX,建筑高度为XXX,建筑结构为排架、框架结构,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 建筑单位:XXX; 监理单位:XXX; 设计单位:XXX; 施工单位:XXX。 三、主要实习内容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详细信息见附表) 何镜堂,肖大威,郭卫宏,倪阳,冒亚龙,张振辉,吴中平,黄骏,包莹,郑少鹏,丘建发, 窦建奇,陶金,梁玮健,何炽立 项目简介: 建筑文化与建筑技术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城乡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风貌逐渐丧失,建筑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如何结合国情,弘扬地域文化,走绿色建筑创作道路,是当今建筑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前学界对地域文化、绿色技术孤立研究比较广泛,但两者交融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属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三个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道路,对于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高城市品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创新点如下: 首先,凝练出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在揭示建筑发展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融合的整体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理念,是对“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的深化与拓展;其次,总结出产学研结合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多专业协同创新的方法体系,建立创新团队和研究基地,提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和精品创作模式;再次,归纳出智能化加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体系,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艺术地融入主动与被动结合的适宜性绿色技术,并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方式提升建筑性能。最后,在理论体系指导下,创作了一批精品建筑,有效推动了实践创新。 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有: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项目组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方案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高邮市波司登世贸·金街 工程地址:高邮金桥路、通湖东路交叉口东北角 建设单位:扬州永兴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中建业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邮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 1、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2 3

1、定期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项目部由劳资部门组织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员工、工程承包单位的领导及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及有关规定、标准、文件和其他要

求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注重对环境影响大(如产生强噪声、产生扬尘、产生污水、固体废弃物等)的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保证这些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环保意识和工作能力。 2、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总包进入施工现场的各工程承包单位签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责任书》。 4、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除按绿色施工导则组织和进行绿色施工外,还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公司的相关文件等。 五、环境保护: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 1、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1)施工现场设置的办公室、厕所、茶水房、文体活动室(农民工夜校培训室)、吸烟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备设施等临时设施。并与施工作业区分开布置,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建设工程竣工一个月内,临时设施应当全部拆除。 (3)严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职工集体宿舍。 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1)施工现场采用砌体结构围挡,高度2.5m. (2)在施工现场设置标志牌(注明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名称、联系电话、开竣工日期以及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内容)和企业标志,按规定应有现场平布置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开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包括领导小组名单、联系电话及常用急救电话等内容)。 (3)应急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与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线安全。 (4)施工现场脚手架、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应与架空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高压线路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安全防护。施工现场周边高压线防护棚应采用杉杆防护架,变压器搭设防护棚,变压器上的高压线应采用悬臂结构加钢丝绳拉索;围墙边上的高压线应采用双排架搭设。防护架、防护棚搭设应保持距高压线1米以上距离。防护架、防护棚据施工现场一侧应设置警示灯。警示旗,间距6米,用36V低压线送电。防护架下必须设置灭火器。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f4843097.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建筑工程系毕业实践成果

1 建筑工程系毕业实践成果 顶岗实践报告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校指导教师: 工地指导师傅: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七日

目录 第 1章实践概况 (3) 1.1实践者概况 (3) 1.1.1实践实习 (3) 1.1.2实践工地 (3) 1.1.3实践目的 (3) 1.1工程概况 (4) 1.2.1工程建设概况 (4) 1.2.2建设工程地点特征 (5) 1.2.3建筑设计概况 (5) 1.2.4结构设计概况 (4) 1.2.5施工条件 (5) 1.2.6施工特点分析 (6) 第2章实践内容 (6) 2.1施工技术 (6) 2.2施工管理 (17) 2.3其他方面 (21) 第3章重点技术及管理问题探析 (22) 3.1问题的提出 (22) 3.2问题的分析 (22) 3.3问题的解决 (23) 3.4结论 (24) 第4章认识与收获 (24) 4.1对实践岗位的认识 (24) 4.2取得的成绩 (24) 4.3收获与体会 (25) 2

第1章实践概况 1.1 实践者概况 1.1.1实践时间 。 1.1.2实践工地(办公场所) 1.1.2实践目的 1.通过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巩固和深入理解已掌握的理论 知识;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土建资料员和钢结构资料员所做好的工作。 2. 通过实践,进行资料员和钢结构预算员实习,让我深入认知施工 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钢结构预算上的一些知识。 3.通过实践,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 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1.2 工程概况 1.2.1工程建设概况 1、工程名称: 2、建设单位: 3、施工单位: 4、设计单位: 5、监理单位: 6、质量目标: 7、工程地点: 1.2.2建设工程地点特征 3

浅谈国内外绿色建筑工程实例

浅析国内外绿色建筑经典项目工程

内容摘要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本文以国内、外成功的绿色建筑项目为例,并详细列举了所应用的各项节能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国内外成功项目节能技术 Abstract: Green architecture is to provide mankind with a healthy, comfortable working, living, active space, while achieving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with minimu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building. This paper gives some example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uccessful green building projects, and listed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in details. Key words:green architecture, domestic and foreign, successful project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目录 1.绿色建筑的定义 (4) 2.绿色建筑的发展 (4) 3.国内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 (4) 3.1 住宅建筑——聘望骊都华庭(1、8——15号楼)[2] (4) 3.1.1 项目概况 (4) 3.1.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 (5) 3.1.2.1 活动外遮阳 (5) 3.1.2.2 空调系统 (5) 3.1.2.3 排风热回收系统 (5) 3.1.2.4 雨水回用系统 (6) 3.1.3 项目小结 (6) 3.2 公用建筑——绿色建筑科技馆[3] (6) 3.2.1 项目概况 (6) 3.2.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 (6) 3.2.2.1 被动式通风系统 (6) 3.2.2.2 外围护系统 (7) 3.2.2.3 高能效的空调系统和设备 (7) 3.2.2.4 节能高效的照明系统 (7) 3.2.2.5 水系统规划设计 (8) 3.2.3项目小结 (8) 4. 国外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 (8) 4.1 BDP曼彻斯特办公楼(BDP Manchester Studio) (8) 4.1.1 项目概况 (8) 4.1.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 (9) 4.1.2.1 自然通风系统 (9) 4.1.2.2 低光能排放 (10) 4.1.2.3 建筑屋顶 (10) 4.1.3 项目小结 (10) 5. 结语 (11)

建筑类论文

基于抽象—隐喻模式下地域性建筑创作手 法分析与实态调查研究 摘要 当今社会全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很多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在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历代以来需要研究的重点,建筑创作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民居的产生是由众多的地域性建筑灵感而创作,也是老一辈人不断传承和实践而产生的。 关键词:全球化;建筑文化;地域性 引言 建筑师创作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设计建筑开始的时候,设计过程中追求目标符合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地域性建筑研究的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追求需要精心研究和总结,遵循普遍的规律,理性地把握起来,地域性的建筑创作,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让建筑及其环境,具有赏心悦目的感官特点。建筑的设计具有地域性的认同感,地域性的建筑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出发。在地域特色的影响下,建筑师们在进行地域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创作中实践的新方式,将最终的建筑作品呈现出来,这种地域性的特点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建筑创作方法研究也是从这里开始切入。

1建筑的现状研究 1.1传统民居的现状与境遇 民族传统是民族建筑的瑰宝,在社会上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多年以来,各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地域性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了建筑师们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优秀风格和方式。在多年的实践,经验累积下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建筑实践中做指导。 我国地域式建筑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地域之间的文化特征和气候条件也相互不同,由于各地方的居民住处建筑别具一格、异彩纷呈。居民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现如今社会中建筑的发展也就有所差距,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独立特征和规律。建筑的地形特征也是通过多元化的态度呈现出来的。目前社会上来说,很多传统的居民建筑在经过不断地破坏,才得到保护和延续的过程。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惠州的居民、还有客家的土楼,这些都是在历史的车轮的影响下,不断经历的过程。这些建筑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很多古老的建筑面临困境的时候都应该引起注意,对于那些冷冰冰的建筑物或者博物馆,都是要效仿民族建筑的形式而出现的。

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z

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建筑业创造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基本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基本建设还可以调整社会的产业结构,合理配置社会生产力。 但在新时期如何推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保证良好环境秩序的前提下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这是我们推动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课题,作为城市管理者,也是一向重任! 如何解决这个课题呢?那就是要求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绿色施工。自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市所有建设工程必须按照《绿色施工管理规程》要求组织施工,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实现绿色施工,有效保证宜居宜业的良好城市环境。因此,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城管的日常工地管理工作方面,浅谈一下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它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减少物质化生产、可循环再生资源利用、清洁生产、能源消耗最小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

二、绿色施工对保障城市环境秩序良好和城市发展有着极 其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施工有利于保障城市的硬环境 要想实现整体提升城市面貌与形象,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除了提升必要的软环境,必须通过有效措施提升城市的硬环境。这其中就要求在施工程有效落实绿色施工,保障好城市的硬环境秩序良好。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硬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扬尘、施工噪音以及施工期对施工段局部生态环境暂时的影响。施工过程开挖路面,压占土地、植被和道路,局部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加重,施工过程的施工噪声、地面扬尘和固体废弃物对局部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现以我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谈一下绿色施工对于保障城市的硬环境秩序良好的重要作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北京东南亦庄地区,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都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新城,开发区的城市建设以及管理是全国、全市的先锋,起到了样板引路的作用。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最终实现国际“宜业宜居”新城,打造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一个高端产业服务基地、一个国际“宜业宜居”的美丽城市。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建筑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创作实践 建筑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实用性科学,是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生活和创业的空间环境,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载体,建筑通过空间形态传译文化信息,达到物质功能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它既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又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但城市"千城一面"和文化缺失严重,建筑精品不多,距离人们的高品质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作为一个建筑师,必须对建筑的文化本质和从事建筑创作的目的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面对当前混乱的建筑局面,要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我在多年的建筑创作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建筑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从事建筑创作的一个基本点。 1、建筑的整体观 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方方面面;建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工程学……,包含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汇和整合。就一幢具体的建筑而言,它涉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营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筑功能与造型、内外空间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建筑师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要树立正确的建筑整体观。 建筑整体观的核心是和谐和统一。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处理好设计对象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并非简单的同一,而是在统一中求变化,既突出主题,并加以提炼和概括,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又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和而不同”,在和谐中做到丰富多彩。此外还应注意细部的设计,使整体风格特征从总体到局部得以延伸,使设计更趋完美。 中国传统的城市有明确的轴线和组织肌理,体现出很强的整体特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如巴黎、巴塞罗那,堪培拉……也均以其整体性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当前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原有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城市混杂无章,建筑语言混乱,丧失了城市的整体美,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建筑的整体观一直是我们从事建筑创作首先遵循的理念和思维方法。近年我们在全国参与了一大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以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为突破点,倡导“环境育人”理念,在建筑整体观思维引导下,把城市设计、建筑及景观结合起来规划设计了一批整体化的新校园(图1,图2,图3)。 建筑的整体观既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思想,也是一种规划设计的方法。建筑实施的全过程,就是一个持续整体化与综合的过程,需要每一部门、每一个环节协同配合,服从整体,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建筑师以工程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管理专业毕业实践

附件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 实习报告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校工作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八日

附件三 实践日记 注:实践日记必须45天-60天左右 实践日记

附件四 实习单位鉴定意见

注:毕业实习鉴定必须由实践单位项目经理或指导老师亲笔填写,并由其亲笔签名,并加盖实习单位原章,放入毕业。 总结报告 附件五:实习 1 工程概况 莱茵河畔花园2#楼工程位于合肥市当涂路与纬二路交叉口,框架剪力墙结构二十四层,地下室一层,跃层一层,建筑面积19710m2。由合肥光盛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国际华盛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1.1 基础及地下室结构:

本工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基础承台、底板、地梁下均采用100厚C15素砼垫层。地下室底板、墙板均为C30砼,防水等级为抗渗S6级。并满足抗冻标号要求。±0.000以下填充墙体采用MU5.0非承重空心砖M5水泥砂浆砌筑。 1.2 地上结构: 以上墙体采用MU5.0非承重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 每层均为全现浇,-3.800-11.700框架柱、剪力墙、梁、板、楼梯等均为C30,11.700以上为C25。后浇过梁、构造柱、挂板、翻板等均为C20。 外装饰:本工程外墙水泥砂浆抹灰,采用30厚挤塑聚苯保温层,丙烯酸弹性高级外墙涂料。 门窗工程:该工程门窗主要采用了优质中空双玻彩色铝合金节能窗和防火门。单元楼梯为防盗门。 室内内墙装饰:内墙面均为乳胶漆墙面。顶棚:乳胶漆面。楼地面:楼梯间为地砖面,厨房、卫生间楼面防滑地砖面,其它为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光。 本工程屋面有平屋面和坡屋面,分别为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主要做法为:20mm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0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防水层用两道300G-SBC120防水卷材,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坡层为蛭石水泥(最薄处30mm)。 通过此次认识性实习,提高了以后对工作的积极性。下面我对该房屋的构造组成及技术做个简述。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

万科绿色建筑

一、万科——践行绿色建筑“三步走” 万科作为绿色房企的先行军,不管企业自身还是针对居民身心健康,都提倡绿色环保,并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万科环保公益活动。《万科周刊》里,王石曾说过:“我搞环保的动机并不那么崇高,并不那么伟大,作为一个企业家,要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往前冲,所以你必须为未来的绿色建筑做准备,万科为什么做绿色建筑就是这么简单”。 如今,万科已经实行“绿色建筑三步走”:第一是精装修,第二是住宅产业化,第三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而万科在生态、环保、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得到全社会充分认可。据了解,万科在绿色建筑方面一直践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深圳万科城项目是全国第一个获得“绿色三星”认证的项目,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万科大部分的项目都以绿色星级建筑的标准进行建造。 据了解,万科在东莞建的研发基地,专门从技术上研究绿色技术的应用问题。并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把住宅绿色科技分成了15个方面。比如节能水环境、工业化、材料、热舒适度、隔音、空气、采光、智能化、结构安全、防火、耐久设备等等方面。这些方面按照用户需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需求,第二类是舒适需求,第三类是发展需求。 二、中赫——超高标准追求极致 中赫置地旗下的万柳书院是其打造的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纯住宅项目能整体上达到最高级铂金级标准的项目。 在项目建筑能耗中,万柳书院目前执行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远高于行业水平。专项的节能计算显示,在不考虑外墙砖的情况下,保温系数就已经达到国内最严格的节能75%的标准。中赫置地工程师介绍说,万柳书院荷兰CRH 手工黏土砖的应用,使墙体总厚度达到400毫米的同时,会进一步提升整体保温性。 与此同时,万柳书院的外窗保温标准远高于国内建筑标准。此外,让太阳能照亮地下车库,是万柳书院绿色、可持续理念的又一体现。项目采用太阳能光伏联网供电给地下车库照明。由于在给地下车库照明时,部分光伏电力白天能直接应用,既提高了光伏供电系统的效率,也降低了系统造价。这是光伏电力应用中最理想的一种形式。 另一方面,万柳书院通过优良的设计,比如利用大尺寸玻璃窗,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万柳书院地下车库也设置了采光天井,利用绿树与阳光,打造宁静有致的光影环境。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能源利用优化”这个得分项上,中赫置地工程师通过围护结构优化,高效热水锅炉,地板采暖,变制冷剂流量系统(VRV),新风热回收等措施,使得万柳书院项目的节能率达到16%以上,这大大降低了万柳书院日后用户和物业的运行费用。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方案

绿色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目录 一、工程概况--------------------------------------------4 二、编制依据--------------------------------------------4 三、绿色施工目标----------------------------------------4 四、绿色施工管理----------------------------------------6 (一)管理目标--------------------------------------6 1.环境保护主要指标目标值: ----------------------6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6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 4.节能与能源利用--------------------------------7 5.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7 (二)组织机构的设立--------------------------------8 1.成立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8 2.把好材料关------------------------------------9 3.管理措施--------------------------------------9 4.宣传教育培训----------------------------------10 五、绿色施工策划与实施----------------------------------11 (一)绿色施工策划-----------------------------------11 1.绿色施工原则-------------------------------11 2.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11 (二)绿色施工的实施及措施---------------------------12 1.环境保护宣传意识----------------------------12 2.环境保护-------------------------------------12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9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1 5.节能与能源利用-------------------------------22 6.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24

【常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摘要:城市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是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文章详细分析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城市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

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