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伴热计算与选型

电伴热计算与选型
电伴热计算与选型

选型与计算

电伴热产品的选型设计正确与否涉及到整个电伴热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及能否满足其

设备工艺要求。还涉及到伴热产品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运行质量及产品使用寿命,因此,在设计选型中,既要考虑到电伴热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又要考虑系统投运的经济成本,总的来说,即以可靠适用、经济、简单为总的设计原则。

一、选型注意事项:

综前所述,电伴热是利用电能致热产生热量来补偿被伴热管线及设备在工艺流程中所耗散的热损失,以满足介质温度符合工艺流程中的要求,因此,对管线及设备的热耗散计算是对其进行等量热补偿的前提,必须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最好进行正确的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被伴热体的外形尺寸。(如管线的直径、长度、罐体的形状尺寸等)

(2)管线、罐体等设备的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如阀门、法兰、托架、液体计等)

(3)当地的最低环境温度及最高环境温度。

(4)被伴热体需要维持的最几佳工作温度及最高或最低许可温度。

(5)设备及管线的偶然性最高操作温度。(如扫线温度)

(6)保温材料品种及厚度。

(7)安装环境属哪一类防爆区域,是腐蚀环境、室内、室外、架空、埋地或其环境。(8)现场供电条件及环境。(二相、三相、供电容量、供电位置)

上述各项数据收集完毕即可采用归一化表及热损失公式进行具体计算及选型。

二、计算方法:

(1)根据管径和保温层厚度从归一化损耗因子表查出管道形态归一化因子。

(2)查出保温层的传热系数K值(W/m℃).

(3)保险系数(偏差系数)取1.37用以补偿10%电压波动(下降)和10%电阻上升等因素。

(4)算出维持温度和最低环境温度的温差。

(5)以上四项相乘可得到管道的每米热量损耗,再以周围的环境修正系数相乘即可得每米的实际损耗功率。

三、公式介绍

热损失计算,除可采用查表法计算外,也可采用损失公式直接计算。

1、管道热损失公式

2、平面热损失公式

3、罐体容器散热量的计算

Q=1.2×q×s(w)

式中:

Q:实际热损耗(w/m、w)

λ: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Tv:维持温度(℃)

S:平面总面积或容器罐体表面积(m2)

TH:最低环境温度(℃)

d:管道外径(mm)

q :为平方米散热量(见表7-3) δ:保温材料厚度(mm)

注:公式(2)中δ的单位要化成m 的单位计算 4、每米管道加热升温计算公式: Q 加=(C1×m1+c2×m2)×(TS -TH) P 加=Q 加/860 P 总=P 加+P 伴 式中:

Q 加:每米管道的吸热量(kcal) C 1:管道材料比热(kcal/kg·℃) C 2:介质比热(kcal/kg·℃) m 1:管道质量(kg ) m 2:介质质量 (kg ) T S :加热目标温度(℃) T H :环境最低温度(℃)

注:以上计算公式为介质静态条件(无流动)状态 5、罐体(容器)加热升温计算公式 Q 加 =C3·m3×(Ts -TH) P 加=Q 加 /860 P 总=P 加+P 伴 式中:

Q 加:容器的吸热量(kcal)

C 3:容器材料比热(kcal/kg·℃) m 3:容器容量(kg )

Ts :加热容器目标温度(℃) T H ::环境最低温度(℃)

注:以上计算公式为介质静态条件状态,如有介质升温则公式为:Q 加=C×m×△T 可算得 四、计算举例:

有一条钢质化学管道,管径为4“,管长100米,其中球阀2只,管托5只。需维持温度60℃,玻璃纤维保温,厚度50mm ,当地最低环境温度-20℃,周围有腐蚀性气体,供电电压220V ,求管道的每米热损及总负荷。 步骤:

A 、根据以上技术条件,采用归一化损耗因子表进行计算,查表后得损耗因子为9.88,另查保温材料传热系数知玻璃纤维λ=0.036。

B 、每米管道热损耗Q=9.88×λ×[60-(-20)]×1.37=38.89w/m

C 、求出球阀及托架热损耗

Q 球阀=0.8×每米管道热损耗Q (每只热损耗) =0.8×38.98 =31.18w

Q 托=3×每米管道热损耗(每只托架损耗) =3×38.98 =116.94w

D 、求管道总负荷

因考虑到选型时的产品标准化,一般选较近的标准功率(往上靠)因此,38.98W/m

接近于40w/m,故在计算总符合时要将此数据列入: Q总=Q管+Q阀+Q托

=100 ×40+2×31.18+5×116.94=4000+62.36+584.7+4647.06w

E、确定电热带的最终长度

L总=10.5×Q总/40=1.05×4647.06/40=116.17m 取117米

注:1.05为电热带长度的安装系数,这样就确定了电热带的使用长度为117米。

五、选型

在进行具体选型时,要考虑到伴热系统的周围环境及技术要求,以及产品的性能指标,选型以经济、适用、最佳分布为原则,对此,对照产品性能指标及实际计算结果,在本例中选用单相恒功率40W/m,因考虑到是腐蚀性环境需采用加强型为妥,所以,选择型号为(Q)-J3-40较合适。

RDP

2

以上选型并不是唯一的,主要还是要以最佳分布,经济适用为前提,并灵活掌握选型方法,在选型时如有疑义,请随时与我公司技术部门联系,以便所选产品真正满足实际的工艺要求。关于罐体及其它设备的伴热设计及选型方法与上述设计选型原则一致,在此不再做复述。

另:如根据上例条件而改变了管道直径D,使得伴热功率增大到60w/m,电热带还是选用40w/m功率,则每米管道需缠绕电热带长度为L=60/40=1.5,即缠绕系数为1.5,一般的安装原则为一米管道直铺一米电热带或成为一米的倍数为佳。

●电伴热带附件的配置:

整个电伴热系统附件的配置具体方法如下:

a、根据整个伴热系统的回路数量及长度来配置,一般情况每个小系统配置电源盒一只,温控器一个,二通盒或三通盒若干个,一般二通盒为100米左右配一个,三通盒则视管路中有多少个叉路,一般有一个叉路就配一个,终端则视有多少根电热带尾数,一根配一个。

b、铝胶带一般为电热带总长度的1.2倍左右,并以50m倍数来配置。

c、压敏带视管道外径D及长度配置,具体数量为L=管长×0.8×5D并以20m的倍数来配置。

d、钢带长度视管道外径D及接线盒数量来确定,具体为L=2.5D×接线盒数量(注:除终端配1付以外,其余盒均为2付)

e、钢带螺丝数量为2倍的接线盒数量。

根据前例,其附件数量为电源盒1只,中间接线盒1个(备用),尾端盒1个,温控器1个,铝胶带为150m(L=117×1.2=134m取150米)

压敏带为40米(L=100×0.8×5=40m),钢带为4米(L=2.5D×3+1=4m)

钢带螺丝为7付

●配电箱的装置:

伴热系统的配电应根据其总负荷及分系统的回路数量来确定,按照相关的一些电器配电设计、规范、要求去进行,并考虑其应有的功能性保护,如:漏电、过载、短路、温度控制等。根据举例此配电容量应为P=1.6×实际容量=1.6×4647w=7500w,即单回路7.5kw,220v电压,带40A中间接触器的配电箱能满足要求。

电热带缠绕跨距L(单位:mm)

1

1

2

3

4

(根据英国BS6351.1983第二部分)归一化损耗因子表热量损耗快速计算

伴热带使用管理规定培训讲学

平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伴热带使用管理规定为节约能源,降低电耗,并结合平阴山水实际情况,为保障设备长期连续运转,减少设备损坏率,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强对公司伴热带的管理,特制订本伴热带使用管理规定: 1、伴热带使用时间严格按照公司下发停送电通知进行开启使用。 1.1 严禁提前或超出规定时间发生通电现象,发现一次考核100 元或按提前、超出规 定时间的耗费电量原价进行考核。 1.2 在规定时间内未通电或不能使用的每次考核100 元。 1.3 特殊岗位如需要提前或超出规定时间使用伴热带须向监控中心提交书 面申请,申请批复以后才能使用,否则按照以上规定进行考核。 2、车间内部必须建立伴热带使用台账,包括使用位置、数量、能否全部发热,安 装时间、老化程度、计划更换时间,台账必须做到及时更新。发现不更新或无台账的一次考核50 元。 2.1 车间内部做好伴热带的日常维护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处理伴热带运行故障,如自行跳闸、发热温度达不到、电源线老化等,车间内部及时发现恢复,一经被公司统一查到每次每处考核车间50 元。 3、伴热带必须按照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装,必须做好保温层和防水层,尤其是室 外,一旦雨水侵入层内,保温能力将大大下降,如遇护套破损,可能造成电击穿,发生火花或暗火。因此要加强现场管理,防止施工人员无意损坏伴热电缆,在绝缘测试合格应尽快安装保温层和防水层,安装时应防止金属薄板割破伴热电缆护套,固定设 施牢固严禁拉划 伤伴热带防护层。

3.1 伴热带必须设立单独控制电源、并做好控制电源的防水。发现和其它用电设备混用串联的一次考核50 元。 3.2 伴热带安装后严禁外露,外露接线长度不能超过20 厘米,如有超出的考核50 元。 3.3 伴热带使用中被保温物体两物体之间距离距离超过50 厘米以上严禁用伴热带直接串联 4、注意事项: 4.1 电热带在安装及使用时不许扭曲,不许反复弯折,严禁损坏外护套,破坏绝缘。4.2 安装时要避开易燃易爆介质可能积聚的沟坑暗角等部位。 4.3 选用电热带时注意其防爆温度组别,不得超过易燃介质闪点或自燃温度的75% 。 4.4 施放电热带时不要打硬折或长距离的在地面拖拉。 4.5 电热带的安装必须在介质管路系统全部安装结束,并经水压或气密试验合格后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必须在电热带全部安装、调试结束,送电正常后进行。 4.6 电热带安装时遇到锐利的边棱、锐角应打磨光滑或垫上铝胶带,以防破坏外绝缘层。 4.7 电热带安装时最小弯曲半径原则上应不小于其厚度的5 倍。 4.8 电热带安装时应紧贴在管道上,尽可能采用铝胶带粘贴,途径处的油污和水分,应处理干净,每隔0. 5?0. 8 m,用耐热胶带将电热带沿径向固 4.9 安装电热带附件时,应留一定余量,以备检修使用,对于PTC 并联式电热带,因其是由许多段发热节并联组合而成, 所以其首尾各有几十厘米的冷端, 安装时应从发热的部位开始,首尾两端的发热体(尤其是并联式的发热丝)应尽可能剪短,严禁外露,严禁与外编织网或管道接触。 4.10 除了自控温电热带外其它规格电热带安装时不允许交叉、重叠。

电伴热的基础知识

电伴热的基础知识 一,前言 我把有关电伴热的一些基础知识整理出来供刚刚涉足这个行业的朋友参考,也可以作为给用户的技术讲座参考资料使用。 (一)为什么要伴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节约能源,大多数的设备和管道都要采取隔热(保温)措施。但是,在工艺介质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散热损失还是不可避免的。散热就意味着设备和管道中介质温度的降低。 介质温度的降低将会带来好多的问题。例如,设备和管道中水的温度的降低会造成冻结;食用油管道中食用油温度的降低会造成黏度增加,阻力增大,流动困难。三聚氰氨如果温度降低将会析出结晶造成设备和管道的报废。沥青如果温度降低将会凝固造成灌肠。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将使得生产无法正常运行。 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节约能源,在生产、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就必须从设备和管道的外部或内部给介质补充热量。这就是伴热的目的。 伴热和加热不同,伴热只是补充介质热量的损失,维持一定的温度,避免介质温度的降低带来的问题,一般维持温度都低于操作温度。加热则要求给介质提供大量的热量,使得介质温度高于原来的温度(如管道介质的进口温度)。因此加热比较伴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二)传统的办法和缺点 传统的办法是以蒸汽、热水或导热油为热媒,用内外伴管、夹套管或内外盘管的方式向设备和管道提供所需的热量。导热油需要建造专门的系统,还要定期更换导热油,费用太高。工厂厂区内,蒸汽来源方便,而且蒸汽潜热大,所以大多数选择蒸汽为热媒。 但是,蒸汽的供汽、疏水、凝液回收系统复杂,安装的工程量大。蒸汽的温度很难控制难以满足不同介质对维持温度的不同需要。蒸汽系统的热效率低,能耗比较大,能量利用不合理。蒸汽系统的阀门和疏水器等容易泄露会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同时还会影响环境。蒸汽系统的设备和管道还容易腐蚀,维修的费用也很高。另外蒸汽系统的运行成本也比较高。(三)电伴热的产生和优势 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五、六十年代,国外着手研究用电能转换热能的新产品。各种电伴热产品逐渐出现。我国八十年代后期在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大量采用电伴热产品。近二十年来电伴热在我国的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的各种电伴热产品也竞相在市场上出现。 电伴热产品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比较别的伴热方式有以下优点: 1、电伴热产品体积小、柔性好、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和施工方便、维护量小; 2、使用寿命长,可达15-25年; 3、维持温度的范围广泛,最高可达450℃以上; 4、热效率高,节约能源; 5、维持温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控制精度比较高; 6、在没有蒸汽供应的装置电伴热是唯一的选择; 7、电伴热产品比蒸汽系统的设备更耐腐蚀; (四)电伴热产品的种类 在市场上最初出现的电伴热产品是利用电流流过电阻体(电阻丝或管道自身的电阻)发热的原理来开发的。这类产品当电流、电压、电阻确定以后,单位长度的电伴热输出功率就是恒定的,所以称恒功率型。

电伴热工程方案介绍

设计方案

1、采用标准 2、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3、设计依据 4、设计选型 5、管道电伴热保温设计 6、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7、电伴热保温材料 8、安装工艺 9、电伴热原理及产品阻燃性能 10、质量保证 11、工程材料表 12、售后服务承诺

1.采用标准 电伴热管道防冻技术是一种国外应用多年,在我国逐渐普及的成熟的水管道保温防冻施工工艺。其原理:管道伴热是将自控温发热电缆贴附在管道外侧通电发热,将热量传导给管道内液体,配合管道外保温层,补偿并保持管道内液体温度到达设计温度水平。 自控温发热电缆的芯带原料是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的PTC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其特性是能根据环境温度自我调节发热功率(即温度越高功率越低),能够主动适应伴热主体的温度变化,保持伴热主体稳定地维持在设计温度,并且不会发生过热、烧毁等安全事故。 2.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海拔高度:≤1000米。 应用环境温度:-45℃~+105℃ 要求管道流体维持温度为4℃≤T ≤10℃,启动温度5℃,停止温度10℃; 3.设计依据 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126)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4、《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03S401

5、《伴热设备安装》03D705-1 6、《建筑消防设施设计规范》 7、《安全防范工程规范》 8、《消防安全设计规范》 9、《GB-T 19518.2-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电阻式伴热器第2部分设计、安装和维护指南》 4.设计选型: 备注:本次设计采用20W/M电伴热带,具体参数如下。 (1)设计标准及规范 1.项目水平面及立面图 2.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设计图集03S401(91-122页)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GB-T 19518.2-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电阻式伴热器第2部分设计、安装和维护指南。 (2)、电伴热带选型及技术参数 1、管道现场每根管道长度为在100米以内,电伴热带原设计使用长度限制(最大为100米),伴热系统电源点采用就近原则,提供一种电伴热带供参考低温自控温发热电缆:DBR-RZ-JZ-20W-220V. 2、电伴热带回路使用电压为220V±10% 3、电伴热带技术参数:

伴热带使用管理规定

平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伴热带使用管理规定 为节约能源,降低电耗,并结合平阴山水实际情况,为保障设备长期连续运转,减少设备损坏率,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强对公司伴热带的管理,特制订本伴热带使用管理规定: 1、伴热带使用时间严格按照公司下发停送电通知进行开启使用。 1.1严禁提前或超出规定时间发生通电现象,发现一次考核100元或按提前、超出规定时间的耗费电量原价进行考核。 1.2在规定时间内未通电或不能使用的每次考核100元。 1.3特殊岗位如需要提前或超出规定时间使用伴热带须向监控中心提交书面申请,申请批复以后才能使用,否则按照以上规定进行考核。 2、车间内部必须建立伴热带使用台账,包括使用位置、数量、能否 全部发热,安装时间、老化程度、计划更换时间,台账必须做到及时更新。发现不更新或无台账的一次考核50元。 2.1车间内部做好伴热带的日常维护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处理伴热带运行故障,如自行跳闸、发热温度达不到、电源线老化等,车间内部及时发现恢复,一经被公司统一查到每次每处考核车间50元。 3、伴热带必须按照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装,必须做好保温层和防 水层,尤其是室外,一旦雨水侵入层内,保温能力将大大下降,如遇护套破损,可能造成电击穿,发生火花或暗火。因此要加强现场管理,防止施工人员无意损坏伴热电缆,在绝缘测试合格应尽快安装保温层和防

水层,安装时应防止金属薄板割破伴热电缆护套,固定设施牢固严禁拉划伤伴热带防护层。 3.1伴热带必须设立单独控制电源、并做好控制电源的防水。发现和其它用电设备混用串联的一次考核50元。 3.2伴热带安装后严禁外露,外露接线长度不能超过20厘米,如有超出的考核50元。 3.3伴热带使用中被保温物体两物体之间距离距离超过50厘米以上严禁用伴热带直接串联 4、注意事项: 4.1电热带在安装及使用时不许扭曲,不许反复弯折,严禁损坏外护套,破坏绝缘。 4.2安装时要避开易燃易爆介质可能积聚的沟坑暗角等部位。 4.3 选用电热带时注意其防爆温度组别,不得超过易燃介质闪点或自燃温度的75%。 4.4施放电热带时不要打硬折或长距离的在地面拖拉。 4.5电热带的安装必须在介质管路系统全部安装结束,并经水压或气密试验合格后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必须在电热带全部安装、调试结束,送电正常后进行。 4.6电热带安装时遇到锐利的边棱、锐角应打磨光滑或垫上铝胶带,以防破坏外绝缘层。 4.7 电热带安装时最小弯曲半径原则上应不小于其厚度的5 倍。 4.8电热带安装时应紧贴在管道上,尽可能采用铝胶带粘贴,途径处的油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书

目录 1、目录 1 2、选型公式 2 3、选型实例一(水-水) 3 4、选型实例二(汽-水) 4 5、选型实例三(油-水) 5 6、选型实例四(麦芽汁-水) 6 7、附表一(空调采暖,水-水)7 8、附表二(空调采暖,汽-水)8 9、附表三(卫生热水,水-水)9 10、附表四(卫生热水,汽-水)10 11、附表五(散热片采暖,水-水)11 12、附表六(散热片采暖,汽-水)12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1、选型公式 a 、热负荷计算公式:Q=cm Δt 其中:Q=热负荷(kcal/h )、c —介质比热(Kcal/ Kg.℃)、m —介质质量流量(Kg/h )、Δt —介质进出口温差(℃)(注:m 、Δt 、c 为同侧参数) ※水的比热为1.0 Kcal/ Kg.℃ b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A=Q/K.Δt m 其中:A —换热面积(m 2)、K —传热系数(Kcal/ m 2.℃) Δt m —对数平均温差 注:K值按经验取值(流速越大,K值越大。水侧板间流速一般在0.2~0.8m/s 时可按上表取值,汽侧 板间流速一般在15m/s 以时可按上表取值) Δt max - Δt min T1 Δt max Δt min Δt max 为(T1-T2’)和(T1’-T2)之较大值 Δt min 为(T1-T2’)和(T1’-T2)之较小值 T T1’ c 、板间流速计算公式: T2 其中V —板间流速(m/s )、q----体积流量(注意单位转换,m 3/h – m 3/s )、 A S —单通道截面积(具体见下表)、n —流道数 2、板式换热器整机技术参数表: 计压力1.0Mpa 、垫片材质EPDM 、总换热面积为9 m 2 板式换热器。 注:以上选型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板式换热器。 选型实例一(卫生热水用:水-水) Ln Δt m =

电伴热设计初探

电伴热设计初探 摘要:本文对电伴热在化学工艺中的初次设计、安装和运行进行了小结以供有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1、前言 化学工艺中,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防冻。如:浓碱、浓磷酸盐溶液在常温条件下就会结晶;在冬季,室外的取样管道、加药管道和水管道在气温低于零度时也会发生冻结;衬胶管道和设备在低于零度时会发生衬胶层龟裂而破坏等。这一切都需要采用加热防冻工艺。 近期出现的“自限温电伴热带”产品是一种很好的用于防冻的加热产品。但是,从工艺上来看,此技术是介于化学和电气之间的。这里,仅将我们经历的设计、运行以及在现场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介绍给大家,以供有关人员参考和改进,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自限温电伴热带”的产品特点 自限温电伴热带的外表很象300Ω的电视机天线馈线,扁扁的。但是,两条金属导线之间的材料可不是一般的塑料,是很特殊的,其性能很象热敏电阻材料。当此电伴热带本身的温度低时(如10℃),则电阻小,电流大,发热量也大(常用的一种约15W/m,另一种约35W/m,也有其它品种的)。当温度上升到85℃时(这是防冻常用的一种),则其材料的电阻急剧上升,电流下降到十几毫安,达到几乎无电力消耗效果。这样一来,不需要另加自动控制,它自身就能根据温度的高低来自动调节发热量的功率大小,从而达到自限温的效果。 我们将它使用在防冻的设备或管道上时,当温度低到10℃及以下时,自限温电伴热带则有大电流通过,加热管道。当电伴热带温度因加热而上升时,则“自限温电伴热带”的电流就下降使加热功率也下降,从而达到一定的平衡值。这样一来就达到了既防冻又安全不过热的效果。 3、使用范围 ●浓烧碱溶液(如40~50%)在温度低于15℃时防止溶液结晶。 ●浓磷酸盐溶液(近饱和,约10%)的常温下防止结晶。 ●水管道和/或设备(包括各种水管道、加药管道、取样管道以及其它的 化学低浓度溶液管道)的冬季防冻。 ●衬胶设备和/或管道防冬季发生龟裂而永远损坏。 ●储存离子交换树脂的设备防冻。

热交换器的选型和设计指南

热交换器的选型和设计指南

目录 1 概述 (1) 2 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1) 3 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2) 4 无相变物流换热器的选择 (11) 5 冷凝器的选择 (13) 6 蒸发器的选择 (14) 7 换热器的合理压力降 (17) 8 工艺条件中温度的选用 (18) 9 管壳式换热器接管位置的选取 (19) 10 结构参数的选取 (19) 11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要点 (23) 12 空冷器的设计要点 (32) 13 空冷器设计基础数据 (35)

1 概述 本工作指南为工艺系统工程师提供换热器的选型原则和工艺参数的选取及计算方法。 2 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表 2-1 换热器的结构分类

3 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换热器的类型很多,每种型式都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在某一种场合下性能很好的换热器,如果换到另一种场合可能传热效果和性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因此,针对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是很重要的。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2) 流体的性质 3)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4)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5)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6)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在换热器选型中,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对结构强度、材料来源、加工条件、密封性、安全性等方面加以考虑。所有这些又常常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通过设计的优化加以解决。针对不同的工艺条件及操作工况,我们有时使用特殊型式的换热器或特殊的换热管,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应综合考虑工艺条件和机械设计的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式来有效地减少工艺过程的能量消耗。对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在设计换热器时,对于型式的合理选择、经济运行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应有足够的重视,必要时,还得通过计算来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投资和操作费用对比,从而使设计达到该具体条件下的最佳设计。 3.1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很广,适应性很强,其允许压力可以从高真空到41.5MPa,温度可以从-100°C以下到 1100°C高温。此外,它还具有容量

电伴热计算公式

管道热损失计算公式:Q(w)=2 π * λ *L*(tr-tu)/ln(D/d) 式中: D(m)= 管道加保温层的外径( 单位m) d(m) = 管道外径( 单位m) π =3.14 λ = 绝热层导热系数(w/m. ℃) L(m)= 管道长度( 单位m) tr( ℃)= 管道内部流体要保持温度( 单位℃) tu( ℃)= 外界环境最低温度( 单位℃) 计算管道所需要的热负荷Qt Qt=Q(w)*n 式中:n 保温材料的保温系数(见下表): fsd 保温系数 导热常数(W/m ℃) 玻璃纤维 1.0 0.036 矿渣棉 1.06 0.038 矿渣毯 1.20 0.043 发泡塑料 1.17 0.042 聚氨酯 0.67 0.024

每个阀门需要的发热电缆长度等于每米管道所需要的电缆长度与散热系数的乘积。 各种阀门的散热系数如右表: 每个阀门需要的发热电缆长度等于每米管道所需要的电缆长度与散热系数的乘积。 闸门 1.3 蝶阀,节流阀 0.7 球阀 0.8 球心阀 1.2 各种阀门的散热系数如右表: Q=(To-Ta)/[0.5*D1*ln(D1/Do)/λ+1/αS] 式中:Q—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表示的热损失量,(W/ ㎡) To—罐体外表面温度(℃无衬里时,取介质的正常运行温度;有内衬时,按有外保温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传热计算确定; Ta—环境温度,(℃)运行期间平均气温; D1—绝热层外径(m) Do—罐体外经(m) λ—绝热层导热系数,(W/m* ℃) αS—绝热层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放热系数,(W/㎡*℃) αS=1.163*(10+6W )W为当地年平均风速,无风速时αS取11.63 箱体热损失量计算公式: Q=(To-Ta)/(δ/λ+1/αS)(W/㎡) 式中δ—绝热层厚度(m)其余同上。

电伴热管理规定 (1)

青岛海湾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平度分公司 电伴热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加强公司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在节能降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电伴热系统的功能,以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电伴热装置。 3 职责 3.1电仪部负责公司电伴热的安装、维护、技术指导和日常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3.2生产技术部负有制定、修订电伴热管理制度、协调电伴热系统正常运行的职责,并可对各分厂电伴热的使用进行考核。 3.3各分厂对在用的电伴热系统负有日常维保、巡检的职责。 4 规定内容 4.1敷设、维修注意事项 4.1.1敷设时不要打折,不得承受过大的拉力,禁止冲击锤打,以免损伤绝缘,发生短路。 4.1.2采用缠绕方式敷设时,请勿将电伴热保温超过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电伴热保温厚度的六倍),过度弯曲或折叠,可能使局部发生击穿、着火现象。 4.1.3 电伴热保温应紧贴管道表面,用铝箔胶带固定,以利散热。 4.1.4保温层和防水层施工必须在电伴热保温安装调试后,保温材料必须干燥。保温材料安装后,必须立即包缠防水层,否则将降低

保温性能,影响伴热系统的正常。 4.1.5电伴热保温的安装长度不要超过其“最大允许使用长度”,最大允许长度随不同型号产品而不同。 4.1.6屏蔽型电伴热保温接线时,电伴热保温系统除介质管路系统装有可靠的接地保护外,同时应将编织层全部连接在一起,安装可靠的接地,并且电伴热保温首尾端的导电线芯不得与屏蔽网相碰。 4.1.7电伴热保温的尾端用尾端接线盒密封,不可将两根平行导线相连接,避免短路发生。 4.1.8接线盒必须牢固固定在管壁上,避免引起短路发生火灾。 4.1.9安装电伴热保温应加装漏电保护装置,使配电系统有过载、短路、漏电保护功能。 4.2巡检注意事项 4.2.1各分厂应对所辖区域内电伴热系统按照使用目的、设计温度、使用要求等进行汇编成册,并需定期进行巡检及记录。 4.2.2各分厂定期检查(每班一检)现场的电源盒、分线盒及密封端子密封是否良好,必要时加注密封胶;接线盒内端子有无松动和过热现象。 4.2.3各分厂定期检查(每班一检)电热带上温度,如明显不热,可能断路现象,应通知电仪部进行检查处理。 4.2.4当电伴热所在的设备、管道、阀门、保温等进行检修或处理时,应当由使用部门通知电仪控制部将电伴热电源拉闸,以防发生安全事故,如遇紧急情况使用部门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拉闸措施但必

石油化工电伴热设施的使用管理(整理收集)

石油化工电伴热设施的使用管理(整理收集) 一、管理策略 在电伴热设施的应用实践中,对导致运行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虽然导致电伴热发生故障和火险的原因有许多,但对电伴热设施本身认识不足和对其应用缺乏规范的管理,才是导致问题频出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5项管理策略。 1.合理设计选型 (1)设计分工。应由设计院先提出工艺参数要求,由电伴热带厂家进行伴热方案及材料设计,待招标确定厂家后,再由设计院进行电气部分设计,也可由生产厂家负责全部电气及电伴热带设计。但为了安全,电控柜及电缆不宜由电伴热带厂家提供。 (2)方案优化。在复杂工艺管道电伴热方案设计中,需充分了解工艺操作过程及设备规格,优化控制方案,特别是注意选择控制回路及测温点位置,保证在各种条件下,电伴热都能有效控制监测,确保能耗降低。 (3)合理选型。电伴热的选型,应以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为主。为了维修方便,应尽量选择同一品牌的产品,以利于备件采购和存储。 (4)基本要求。一是防爆要求。电伴热带一般是在爆炸危险区域应用,必须要求厂家提供具有相应防爆资质证明的产品;二是安全接地要求。电伴热带必须正确接地,控制柜内应选择漏电开关;三是元器件的耐低温要求。控制柜大部分设在室外,必须考虑温控仪等元器件在低温环境下的情况。 (5)设计计算。一是电伴热带的长度计算。应包括管子的长度,以及阀门、法兰、支吊架、过滤器等散热量相当每米管子散热量的倍数之和,并适当留有余量;二是电伴热带功率计算。电伴热带启动时的电流比运行时大,在设计控制开关及接触器时必须按照启动电流来考虑;三是电伴热带设计温度的计算。电伴热带的最高暴露温度通常是指电伴热带能承受的最苛刻温度。 2.标准化安装施工 (1)施工前检查。电伴热施工之前,应全面检查被伴热管线情况。应达到光滑无毛刺,压力试验无泄漏,满足装置工艺要求等。工序交接手续完备,具备电伴热施工的各项条件。 (2)安装敷设要求。一是电伴热带敷设时,应紧贴在管道的下部,最好在15°~45°范围内;二电伴热带敷设时,要考虑到方便管道附件或设备拆卸检修的可能性;三是电伴

换热器的选型和设计指南全

热交换器的选型和设计指南 2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3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4无相变物流换热器的选择....................... 5冷凝器的选择............................ 6蒸发器的选择........................... 7换热器的合理压力降......................... 8工艺条件中温度的选用....................... 9管壳式换热器接管位置的选取..................... 10结构参数的选取.......................... 11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要点...................... 12空冷器的设计要点........................ 13空冷器设计基础数据........................

1概述 本工作指南为工艺系统工程师提供换热器的选型原则和工艺参数的选取及计算方法。 2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表2-1换热器的结构分类

3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换热器的类型很多,每种型式都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在某一种场合下性能很好的换热器,如果换到另一种场合可能传热效果和性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因此,针对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是很重要的。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2)流体的性质 3)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4)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5)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6)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在换热器选型中,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对结构强度、材料来源、加工条件、密封性、安全性等方面加以考虑。所有这些又常常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通过设计的优化加以解决。针对不同的工艺条件及操作工况,我们有时使用特殊型式的换热器或特殊的换热管,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应综合考虑工艺条件和机械设计的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式来有效地减少工艺过程的能量消耗。对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在设计换热器时,对于型式的合理选择、经济运行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应有足够的重视,必要时,还得通过计算来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投资和操作费用对比,从而使设计达到该具体条件下的最佳设计。 3.1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很广,适应性很强,其允许压力可以从高真空到 41.5MPa,温度可以从-100 ° C以下到1100° C高温。此外,它还具有容量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清洗方便等优点,因此它在换热器中是最主要的型式。 3.2 特殊型式的换热器 特殊型式的换热器包括有:板式换热器、空冷器、多管式换热器、折流杆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和热管换热器等。它们的使用

电伴热管理规定

电伴热安装维护规定 安装、维修部分 1.1 在敷设时,不要打折,不得承受过大的拉力,禁止冲击锤打,以免损伤绝缘后,发生短路现象。安装时,安装处上空不再进行焊接、吊装等操作,以防止电焊熔渣溅落到电电伴热保温上损坏绝缘层。确认被电伴热保温的管道或设备已经试漏、清扫,其表面的无刺,尖锐边棱已经打磨光滑平整。 1.2 采用缠绕方式敷设时,请勿将电伴热保温超过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电伴热保温厚度的六倍),过度弯曲或折叠,可能使局部分子结构改变发生击穿,着火现象。 1.3 电伴热保温应紧贴管道表面,以利散热,电伴热保温用铝箔胶带固定,一方面增大散热面,有利于热传导,另一方面便于安装。其方法是:先清除电伴热保温途经处的油污,水份,用固定胶带将电电伴热保温经向固定,然后敷设覆盖铝箔胶带,最后用布用力抹压,使电伴热保温平整粘贴在管道表面。 1.4 保温层和防水层施工必须在电伴热保温安装调试后,保温材料必须干燥,潮湿的保温材料不但影响保温效果,还有可能腐蚀普通型电电伴热保温,缩短使用寿命。保温材料安装后,必须立即包缠防水层,否则将降低保温性能,影响伴热系统的正常。 1.5 电伴热保温的安装长度不要超过其“最大允许使用长度”,最大允许长度随不同型号产品而不同。 1.6 屏蔽型电伴热保温接线时,电伴热保温系统除介质管路系统装有可靠的接地保护外,同时应将编织层全部连接在一起,安装可靠的接地,并且电伴热保温首尾端的导电线芯不得与屏蔽网相碰。 1.7 电伴热保温的尾端用尾端接线盒密封,不可将两根平行导线相连接,避免短路发生。 1.8 接线盒必须牢固固定在管壁上,避免引起短路发生火灾。 1.9 安装电电伴热保温应加装过溶保护装置,电路中必须设置可靠的过溶保护措施,对每个电伴热保温保温系统设置保险熔断器,使配电系统有过载,短路,漏电保护功能。 1.10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DOC)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T2 = 热侧出口温度 t1 = 冷侧进口温度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 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对数平均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 逆流时: 并流时:

电伴热设计说明

1.电伴热设计说明 1.1 电伴热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行业众多场合,金属管道及设备工艺装置的保温和防冻。 1.2 由于电伴热工程目前暂无国家(或行业)规范(程)和产品标准可遵循,所以安装和调试应在供货方的指导下或严格遵循本手册及有关国家标准、图集和有关安全规范进行。 1.3 电伴热的设计和安装要求: 由于电伴热的电热带是安装在绝热层和管道(或设备)外壁之间,利用电热来补充输贮过程中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达到保温和防冻的目的。所以电伴热仍需有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绝热层的材质、厚度和结构的选择应先按保温和防结露要求的绝热层厚度计算和选择电热带功率,当功率过大时,再增加绝热层厚度。用于保温为目的的绝热设防潮层。只有在确保夏季管道、设备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才可不设防潮层。保护层的设置要求与非电伴热保护层的设置要求相同。 1.4 电热带分自控温和恒功率两种。 (1)自控温电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条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层构成。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电阻正温度系数特性,且相互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可以任意截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度点及烧坏之虑。一般情况下,可不配温度控制器,仅在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场合才配温控器。温控器的选择和安装要求与恒功率电热带相同。自控温电热带分屏蔽型和加强型。腐蚀区应采用加强型。在保温层内金属管道上放热量曲线见电伴热编制说明(一);电热带规格及技术特性见科华产品样本;电器保护开关的选用见电伴热编制说明(二)。 (2)恒功率电热带是以金属电阻丝或专用碳纤维束串联或并联与导电线芯及绝缘材料结合而制成,由于其输出功率恒定,温度积累必须采取通断电控温,因此使用时必须配置温控器,不允许交叉、重叠及任意接长、剪断使用,否则会出现过热、过载、燃烧等恶性事故,因此恒功率电热带常用于非重要(非防爆)场合,功率需要较大、温度较高的加热场合。 ● 2.电伴热设计 2.1散热量计算 散热量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查表法;二是按公式直接计算法。 (1)查表法 首先根据需要伴热的维持温度(T0)和环境最低气温(Ta)计算温差:

电伴热管理规定

电伴热管理规定 1.柴油系统电伴热 1)山下柴油罐区到码头引堤(不包括码头引桥及码头作业面)管线正常不伴热,但可以根据管线温度的实际情况,用柴油储罐内油品将0#、5#柴油管线循环一次。循环要选在11#位进行,每次循环要将2条来去栈桥管线、2条来去码头管线全部置换一次。循环时间以入油罐收入800吨油为宜。 2)柴油从栈桥到墩台山罐区及山下罐区的主管线正常不伴热,同样可以根据管线温度的实际情况,用柴油储罐内油品将0#、5#柴油管线循环一次。将山上的柴油通过装船泵分别打到山下的储罐中,每次循环要将上山线、下山线及山上罐区内的管线全部置换一次,并且要将栈桥到山下罐区的0#、5#柴油管线全部置换。循环时间以入油罐收入500吨油为宜。 3)码头引桥到码头作业面及栈桥部分管线在作业时停电伴热。无作业时根据管线温度适当的采取伴热措施。 2.化工品系统电伴热 1)化工品栈桥到罐区、装车场到罐区及罐区到码头的主管线每次作业结束后要进行吹扫(除下次作业时间间隔较短,可以确信管线不会发生冻堵可以不扫线),然后停止伴热。在每次接到卸车、装船指令前一天开始伴热。正常作业

时不伴热。 2)码头、化工品装车场及栈桥支线正常作业时不伴热,无作业时根据管线温度适当的采取伴热措施。 3.压舱水系统电伴热 1)压舱水主管线(码头引堤到抚顺污水处理场)不伴热,每5天没有输送压舱水由业务部门联系船舶用海水置换一次。如果没有船舶,需要恢复一天电伴热,然后停电,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伴热措施。 2)码头引桥及作业面上的管线伴热不停。 4.消防系统 消防管线正常伴热不停,根据设计要求伴热。 5.生活用水系统 正常伴热不停,根据设计要求伴热。 6.其他系统 由于其他系统没有投用,所以电伴热一律停止。 在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电伴热时,要用专用的本记录其需要伴热的初始温度,伴热结束的温度;伴热初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油品置换时也需记录其置换前初始温度,置换结束温度;置换开始与结束时间;起用几台泵进行置换;置换出罐号与入罐号。

热交换器的选型和设计指南(20210201124748)

热交换器的选型和设计指南 1概述 (2) 2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2) 3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3) 4无相变物流换热器的选择 (12) 5冷凝器的选择 (14) 6蒸发器的选择 (15) 7换热器的合理压力降 (18) 8工艺条件中温度的选用 (19) 9管壳式换热器接管位置的选取 (19) 10结构参数的选取 (20) 11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要点 (23) 12空冷器的设计要点 (31) 13空冷器设计基础数据 (34)

1概述 本工作指南为工艺系统工程师提供换热器的选型原则和工艺参数的选取及计算方法2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表2- 1换热器的结构分类

3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换热器的类型很多,每种型式都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在某一种场合下性能很好的换热器,如果换到另一种场合可能传热效果和性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因此,针对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是很重要的。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 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2)流体的性质 3)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4)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5)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6)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在换热器选型中,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对结构强度、材料来源、加工条件、密封性、 安全性等方面加以考虑。所有这些又常常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通过设计的优化加以解决。针对不同的工艺条件及操作工况,我们有时使用特殊型式的换热器或特殊的换热管,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应综合考虑工艺条件和机械设计的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式来有效地减少工艺过程的能量消耗。对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在设计换热器时,对于型式的合理选择、经济运行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应有足够的重视,必要时,还得通过计算来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投资和操作费用对比,从而使设计达到该具体条件下的最佳设计。 3.1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很广,适应性很强,其允许压力可以从高真空到41.5MPa,温度可以从-100 °C以下到1100 °C高温。此外,它还具有容量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清洗方

2016年防寒防冻管理办法

公用动力中心水处理 防寒防冻管理办法 批准: 审核: 编写: 2016年10月

1.公用工程防寒防冻组织机构 1.1防寒防冻领导小组 组长:葛向辉 副组长:殷智初春生史红伟邸国庆 成员:王玉宝、王嘉慧、贾永波、吴磊、鲁思超、胡晓红、吕志强 2.防寒防冻责任划分 2.1防寒防冻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及副组长责任 (1)认真贯彻公司有关防寒防冻工作的指示、规定,将防寒防冻工作纳入季节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部署和组织本部门的防寒防冻宣传教育工作。 (3)组织制定和贯彻防寒防冻责任制和防寒防冻规定。 (4)督促防寒防冻检查组进行防寒防冻检查,对防寒防冻工作组成员加强管理教育。 (5)对本部门所辖范围内发生的设备被冻坏等事故,积极组织抢救和保护现场,并负责调查处理。 2、领导小组成员责任 (1)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对自己专业所辖的防寒防冻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提交专业范围内防寒防冻重点部位的普查,制定专业范围内设备系统的防寒防冻措施。 (3)负责对本专业提出的防寒防冻需要治理部位实施情况的检查与反馈。 (4)参加防寒防冻检查、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落实对防寒防冻设备及备品备件等材料的组织配制、管理工作。 (5)协助组长、副组长搞好防寒防冻工作,主持整改影响安全过冬的隐患和缺陷。 2.2防寒防冻工作组 1、在防寒防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生产现场防寒防冻工作全面负责。 2、定期检查各种防寒防冻设备、窗户玻璃、门帘等防寒防冻材料的安全好用。 3、按时检查并记录各温度检测点温度变化情况,及时上报威胁设备系统的防寒防冻相关问题。 4、维护现场供热、采暖设施,保证生产现场防寒防冻供热及采暖设备的运行稳定。 5、针对温度突变、防寒防冻设备损坏等情况,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3.防寒防冻工作安排 1、以专业为单位查找生产现场防寒防冻存在的具体问题,其中涉及到封闭、设备系统方面的问题汇总后,提交机械动力部部防寒防冻负责人。

电伴热设计.doc

电伴热设计 电伴热是利用电伴热产品所产生的热量来补偿需伴热的管道、容器、罐体等工艺装置所散耗的热量,以维持其相应的介质温度来满足工艺要求。所以正确计算出管道、容器、罐体等工艺装置的热耗散量,对伴热所需的介质温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计算热耗散量前,必须先找出有关的几个重要参数:如T A(管道、容器、罐体等介质维持温度)。T B(当地最低环境温度)、d(管道的外径)、do(管道内径)、S(容器或罐体表面积)δ(保温层厚度)。另外还需知道保温材料的名称和敷设环境(室内或室外、地面或埋地)。当知道了这些参数,再借助于有关的计算方式和表就能进行具体计算,从而得到所需的散热量。 管道及附件耗散热量的计算 确定管道的热耗散量 首先应知道管道的口径、保温层材料及厚度和所需维持温度之差△T,查管道散热量表,(乘以适当的保温系数),就能得到单位长管道的散热量,如果管子在室内则再乘以0.9。如果伴热的是塑料管道,因为塑料的导热性远低于碳钢(0.12:25),故可用0.6-0.7的系数对正常散热量加以修正。 例1:某厂有一管线,管径为1/2",保温材料是硅酸钙,厚度10mm,管道中流体为水,水温需保持10℃,冬季最低气温是-25℃,环境无腐蚀性,周围供电条件380V、220V均有,求管道每米热损失? 步骤一:△T = T A - T B =10℃-(-25℃)=35℃ 步骤二:查管道散热量表,管径1/2"。10mm保温层。 当△T =30℃热损失为11.0w/m,当△T =40℃热损失为14.9w/m,△T =35℃时,每米损失可采用中间插入法求得(因表中无Q B值)。

Q B=11.0w/m+(14.9w/m - 11.0w/m)[(35-30)÷(40-30)]=12.95w/m 步骤三:保温层采用硅酸钙,查保温材料修正数表乘以保温系数f及综合系数1.4 Qr=1.4Q B×f=1.4×12.95w/m×1.50=27.195w 答案:管道每米损失热量27.195W 保温材料修正数表 确定管道阀体的散热量 闸阀散热量通常是相联口径管道每米热损失的1.22倍;如果是球阀,则可用0.7乘以闸阀热耗量,如果蝶型阀(节流阀),则乘以0.5;如果是浮式球阀,则乘以0.6。 确定所需的电伴热带长度 从产品规格中可知电伴热带的工作电压,功率值。如算出单位长度热损失大于电伴热带单位长度的发热额定值,则可用以下方法来弥补: ●采用两条或更多条的平等电伴热带。 ●采用卷绕法(如果用此法,则要先求出热损失对电伴热带发热功率的比值。如在2"管道上热损失是24w/m,而电伴热带功率20w/m,则比值=24/20是1.2倍,查电伴热带跨

换热器复习题

换热器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高压容器的设计压力范围P为:() (a)P≥10MPa(b)1.6≤P<10MPa(c)10≤P<100MPa(d) P≥100 2、容器标准化的基本参数有:() (a)压力Pa(b)公称直径DN(c)内径(d)外径 3、为了防止管子与管板连接处产生不同程度的泄漏,应采用哪一种管板:() (a)平管板(b)薄管板(c)椭圆管板(d)双管板 4、下列哪一种换热器在温差较大时可能需要设置温差补偿装置?() (a)填料函式换热器(b)浮头式换热器(c)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5、管壳式换热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换热器?() (a)混合式换热器(b)间壁式换热器(c)蓄热式换热器(d)板面式换热器 6、U形管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是指:() (a)U形管的抻开长度(b)U形管的直管段长度(c)壳体的长度 (d)换热器的总长度 7、换热管规格的书写方法为() (a)内径×壁厚(b)外径×壁厚(c)内径×壁厚×长(d)外径×壁厚×长

8、有某型号为: 2.59 8002004 1.625 BEM I ----的换热器,其中的200为() (a)公称换热面积(b)换热器的公称长度(c)换热器公称直径 (d)管程压力为1000Kg/m2 9、折流板间距应根据壳程介质的流量、粘度确定。中间的折流板则尽量等距布置,一般最 小间距不小于圆筒内直径的()。 (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五分之一(d)六分之一 10、冷热两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h相差较大时,提高总传热系数K值的措施是() (a)提高小的h值;(b)提高大的h值;(c)两个都同等程度提高;(d)提高大的h值, 同时降低小的h值。 11、顺流式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00℃和70℃,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20℃和40℃,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等于() A.60.98℃B.50.98℃ C.44.98℃D.4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