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主观问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主观问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主观问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3、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4、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 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5、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 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

科学。

2 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3 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自然科学家掌握辩证思维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理沦自然科学的发展。】

6、简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深刻批判的杜林关于价值的五种谬论。

【答:在《反杜林论》第二编第五章里,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分析和深刻批判了杜林关于价值的五种谬论,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这五种谬论分别是:

1)杜林的生产价值论。

2)杜林的“分配价值”论。

3)杜林关于人力的花费计量一切价值的谬论。

4)杜林关于再生产费用决定价值的谬论。

5)杜林关于工资决定价值的谬论。】

三、辨析题

1、黑格尔明确指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答:该命题错误。黑格尔的命题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其并没有说“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恩格斯认为,现实性本身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曾经是现实的东西,随着必然性的消失变为不现实,并被新的现实所取代。黑格尔不敢推出这一革命性结论,由于他所代表的是具有两面性的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有软弱性和保守性,他们不敢公开向封建制度挑战。在这一命题中,他一方面通过辩证法要求变革,他认为现实的才是合理的,不现实的即为不合理,因而是不应存在下去。但是另一方面,黑格尔故意不说后半句话,表明不愿与封建专制社会对抗,不愿失去统治阶级给他的利益和荣誉。只有代表无产阶级的恩格斯才能推出彻底革命的结论。】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庸俗唯物主义。

【答:该命题错误。

(1)庸俗唯物主义简单地把人脑与胆、胃相比,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胆排出胆汁、胃排出胃液一样,这样就把意识的主观特征抹煞了,这就否认了哲学基本问题,取消了物质与意识的对立。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具有三个局限性:⑴机械性,用机械运动来解释一切,自然科学中达到某种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⑵形而上学性,这是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处于收集材料的阶段;⑶不彻底性,即对社会历史领域的非历史观点庸俗唯物主义是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是马哲产生之后产生的,是哲学上的倒退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哲学史上有重要贡献。

所以,不能把形而上学和庸俗唯物主义混为一谈。】

3、费尔巴哈绝不希望废除宗教,因而是无神论者。

【答:该命题错误。

(1)费尔巴哈确实是无神论者, 他在反对宗教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对传统的宗教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针对宗教的危害他勇敢地提出了“政治代替宗教,人间代替天国、劳动代替祈祷”的口号。

(2)但是同时他并且没有主张彻底地废除宗教,他在提出取消人格化上帝的宗教后,又提出了要建立起爱的宗教。】

四、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内在地统一起来的?

【答: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首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在于它们目的的一致性,即都是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斗争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无产阶级有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使无产阶级认识到了自身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意识到了自身的地位和伟大使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无产阶级指明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的光明之路,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其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还在于它们在逻辑上形成前提、论据和结论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们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地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正如恩格

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使无产阶级有了完备的斗争武器。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这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深刻认识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才能真正弄懂并掌握整个马克思主义。】

2、如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首先应当承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大量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样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否认或回避矛盾的想法及态度是不正确、不可取的。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我们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地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及解决的方法。

第一,从矛盾的性质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总体上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当然,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仍将长期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解决矛盾的途径,应当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地得到解决,而不是像以往社会那样,最终要通过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根本改变社会制度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是成长中的社会,其矛盾是由于其不成熟、不完善而引起的,因此,只能随着社会制度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但原有的矛盾无从解决,还会产生新的更大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在总体上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在总体上必须采取非对抗的方法去解决。从根本上说,现阶段,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解决。为此,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大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相应的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从而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方向。】

五、评价题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而以“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为副题的《论粮食税》则是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作。

一、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所阐明的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

1、在俄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列宁认为,在宗法式的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结构中,占优势并对社会主义形成威胁的是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这种情况决定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以实行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国家资本主义为重要途径。

2、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启动点,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意味着政府可以把最必需(对军队和工人来说)的粮食

作为税收来征收,其余的粮食,政府可以用工业品与农民交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恢复工业生产,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

贸易自由是实行粮食税以后必将出现的结果,而贸易自由又会导致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和发展,对此不应实行“堵”的办法,而应实行“导”的政策,即努力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是在无法拿出小农所需要的全部工业产品来向小农交换粮食和原料条件下的唯一合理的政策。

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包括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租赁制。

3、要现实地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和向资本家学习。对于资本主义,应该放到特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背景下来分析。“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因为与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它与现代生产相联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不要害怕资本主义,而应利用资本主义来提高社会生产力,来促进社会主义。

要学会管理,就要向资本家学习。列宁主张共产党员应该“向那些有知识的人(专家)和有组织大企业经验的人(资本家)学习”,而不管他是承租企业的大资本家,还是代销商,抑或是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等等。

二、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粮食税》作为关于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它的发表,不仅为苏维埃俄国人民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依据,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先提出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革

命转变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这里讲到的只是过渡时期的政治方面,而没有讲在经济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在其他一些地方,如关于党的近期纲领的一些文件中讲到一些措施,但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从理论上阐明这

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列宁解决的。他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论证了创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的必要性,同时指明了过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2、关于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人国家同农民在经济上结合及其形式问题,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曾作过一些论述,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列宁。列宁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粮食税、发展工农之间的产品交换等重要思想。

3、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强调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但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应当利用资本主义这个思想却是列宁的贡献。他不但认为应当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来战胜小私有经济,而且认为应当利用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此外,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在组织生产和流通方面向资本家学习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以及发挥地方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观点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

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有: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是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它有效地指导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却不仅仅局限于苏维埃俄国,而是对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譬如我们党在50年代所领导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

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2、新经济政策是适应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政策,但其许多方面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今天学习《论粮食税》这篇文章,深刻理解和把握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工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我国目前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只有重视农业的发展,处理好工农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从过去取消商品货币关系转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这一思想为开启我们的改革思路,即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同时注意限制它的消极作用。再次,列宁关于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管理经验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改革开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部分

1.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

1)揭示出人的本质既不是黑格尔抽象的精神劳动,也不是费尔巴哈的类。它指出人的类特

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2)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部分,而自然

界对人来说是人存在的基础。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3)它突出指出人的社会属性,认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即社会,社会即人。

2.人化自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应该是同一的,人的真正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以确认和实现自己的本质。这个过程的结果就叫人化自然。人化自然不仅是一个结果状态,而是一个历史过程,人化自然的生成史正是人类由异化状态走向真正人的状态的历程。

3.两种尺度(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指人建构对象的实践活动要遵循两种尺度即外在对象的尺度和人内在的尺度。

外在对象尺度: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内在尺度:包括人的需要、目的、利益。两种尺度的体现:

1)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统一。

2)体现了真理的尺度(客观)、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的统一。

4.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1)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和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2)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且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占有。

3)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范

围内生成。

4)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

主义。

5)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存在。

5.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理解:

是指共产主义扬弃了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异化,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真正统一,也就是说通过对私有财产扬弃,通过对异化的消除,人的自然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 第三条提纲(人和教育、环境的关系)

旧唯物主义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它们只看到人是被客观环境决定的消极的被动方向,而没有看到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环境的这个积极的能动方向。而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最根本的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改造周围环境,而且改造了自己,所以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2. 第六条提纲(关于人的本质)

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观点,有两个错误:第一,它不是具体的历史去考查人的本质而是孤立的、抽象的去考查人的本质。第二,它不是把人当作一个社会的人去加以说明,而是把人当作一个自然的人加以说明。

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一种自然动物,也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是一种生活在一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之中的。并指明了研究人的本质的区别:既不要抽象去了解人的本质,而应当具体的了解人的本质;不要用人的自然属性去说明人的本质,而应当用人的社会属性去说明人的本质。

3. 第八条提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是指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人在各方面的生活都建立在实践基础上,而实践是社会性的,都是在社会联系和制约中进行的,实践及其形成社会关系在其现实性上都反映了人的本质。

4. 第十条提纲(论共产主义)

1)人类社会指的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才彻底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没有人剥削人的、人压迫人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才能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然王国,因此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真正的社会。

2)社会化的人类指的是无产阶级。

提纲中把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新唯物主义联系起来,说明新唯物主义是一种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世界观。

5. 第十一条提纲(新哲学)

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伟大变革实质。给哲学提出了崭新任务-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也就是赋予唯物主义以实践的功能,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6. 《提纲》如何体现哲学革命。

1)论述对自然它承认自然对于人的优先地位。但同时又认为现实的自然又是人化自然。

2)对于社会,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于人认为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对于思维和认识,它认为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

揭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崭新思维方式。

(三)《共产党宣言》

2.两个必然的理解(辩证来看)

资产阶级必须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考查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出的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如果我们教条的对待两个必然,那就会对社会主义前景产生困惑。如果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就会对历史发展趋势充满信心,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过程。

3.原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认为未来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这是指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科学共产主义精髓,是对科学共产主义最集中的体现。

1)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

2)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文化高度发展,为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3)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不仅自己是社会的主人,而且将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

恩格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阐述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的。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内涵、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变革就是批判和超越以往一切形而上学旧哲学,颠覆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立足于实实在在的人,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从人间升到天国”,建立起崭新的世界观和哲学观。进一步说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旧唯物主义众多缺点的要害是“直观性”,对事物不能限于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要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再有把实践作为一个把握历史观的范畴并以实践的历史观去统摄认识论,并且把生产实践提升为唯物史观逻辑体系的起点。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关键和核心,否定和抛弃了本体的、实体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即从人的自身出发去理解人进而把人理解为现实的人,从现实出发去理解人和自然关系,从具体历史出发去理解主体和客体关系。

2、简述马克思历史观的精神实质及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历史观的精神实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出发,肯定历史过程对人来说的客观性,同时高度重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历史现。

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有社会存在后有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唯心主义历史观则反之。

3、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一,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形态变更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地、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实现是自觉斗争的成果。

第三,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实现自身解放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先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解放,进而达到全人类的解放。

第四,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有先进分子组成,是民主性的政党。

第五,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实现的手段不外乎武装斗争和和平过渡,或两者相互配合;

第六,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都要经历时间长短不一的过渡时期。

4、简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主题。

首先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立场和出发点的批判,他们把资本主义各种经济关系看做永恒、普遍、超历史的存在。马克思看来,政治经济学具有历史规定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关系,是一定物质性质的生产,即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构成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起点。

其次是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主要是现代性批判,阐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运行方式和内在逻辑,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中揭示导致其自我解体的力量,把共产主义的潜在趋势和可能面貌呈现出来。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是辩证的,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辩证的思维方法。

二、辨析题

1、恩格斯所说的“新世界观”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答:回答是不全面的。“新世界观”不仅仅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还包括人本主义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化自然观。

马克思发现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是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类史是自然史的现实部分,从而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如此,马克思发现现实的个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的感性的社会的革命的物质实践活动,从而形成现实人本主义本体论,克服了旧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谬误;马克思发现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改变自然界,从而形成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化自然观,克服了旧哲学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谬误。由此形成了马克思的人和物有机统一的现实人本主义本体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化自然观三者一体化的全新的现实世界观。

或“新世界观”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提纲》中对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清算。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错误就在于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不是从实践视域去理解对象,是旧唯物主义与新世界观的根本分歧;对对象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只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关键是“改变世界”,即人的实践活动,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的感性的社会的革命的物质实践活动,才是现实的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本体;指明了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感性现实性的确认,唯心主义对实践理解的根本缺陷,即不理解实践的现实性。

2、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

答:说法是正确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实践。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实践。“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了立足人类或社会的人类,也就是立足于人类社会实践。强调了关键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不同,它开辟了唯物主义的新视野,把实践作为事物和现实的根基,而旧唯物主义紧紧盯住物质。马克思用实践把

主客体联系起来,使实践范畴依附于人的对象性活动,这就使唯物主义摆脱了先前的抽象性、思辩性和直观性,从而面对现实,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

3、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与

历史唯物主义原创建构关系的重要文献。

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在《序言》中了解到马克思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历程:先是哲学,然后转向法律(主要是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发现他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要从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继而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且在长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我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这指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并且在《序言》中用一长段简洁的语言的叙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点, 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带来社会的变革,两个决不会等等。从而我们知道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的,并且通过此,唯物史观得以逐步创立。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创建构的重要环节。

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形态》中形成基本的内容和框架,在《序言》中进一步的成熟和发展。首先,《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支柱理论——

—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形态理论等等, 都作了简明而精炼的概括,比《形态》的表述要成熟得多;再有,马克思提出的经济的社会形态要比《形态》中划分的五个阶段准确的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济学批判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找到了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或者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三、论述题

1、试论实践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在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形式下实现的人和物、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生活过程。它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既是自由的,也是必然的,是“定在中的自由”,是必然中的选择。对于马克思来说,实践不仅是不同于人的单纯思想活动的感性活动,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同时是受人之外的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决定的,抽去了这一点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和环境、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双向互动的。人的实践就是这种互动关系的完整体现。马克思在《提纲》一文中,对实践做了这样的界定:一是从客观现实的活动形式去规定实践,把实践看作是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从而从根本上区别于唯心主义;二是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能动活动,借以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

地位和作用:(有些问题)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和揭露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深刻揭示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内在统一,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奠定基础,完成马克思哲学的出场。

2、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角度和语境不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马克思提到在对经济学长期研究后,得出一个总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是“用于指导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科学工作”。也就是说马克思是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语境中提到历史唯物主义,并用以指导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德国当时流行的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

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清算了从前的唯心主义哲学信仰,并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

联系:虽然两者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点话语的表述上有些不同,《序言》更加经典化,但是基本的原因是差不多的。比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前者从物质资料生产的双重关系考察,后者描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连动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生产关系消亡与产生条件的原理,前者指出社会革命能否到来, 还要看是否“具备一定的生产力”和“反抗……”的革命群众”, 否则, “没有任何意义”。后者力图对新旧生产关系变更交替的条件与时机,从理论上作出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界定提出“两个决不会”结论。再有,在有些方面,两者相互补充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关于社会形态演变的序列问题,《序言》的划分修正了《形态》五个历史阶段的划分,更加准确。再有,《形态》中指明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同时也是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从而研究社会发展本质和规律,构造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3、试论马克思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内涵及其关系。

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主要是指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马克思通过批判地吸取黑格尔现象学方法,才找到了哲学的革命变革的钥匙,从而确立了新哲学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自然观、社会观、实践观以及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上。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经济生活的批判而实现的, 是为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机器啊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特殊规律。

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总体而言,没有马克思的哲学批判就没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并且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丰富完善了马克思的哲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推广与运用,他们是一般与特别、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过是进一步论证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同时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是

2020 法考主观真题历年主观题汇总--刑法

2020 法考主观真题历年主观题汇总 刑法 甲与余某有一面之交,知其孤身一人。某日凌晨,甲携匕首到余家盗窃,物色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可盗财物。此时,熟睡中的余某偶然大动作翻身,且口中念念有词。甲怕被余某认出,用匕首刺死余某,仓皇逃离。(事实一)逃跑中,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打倒摔成轻伤。(事实二)司机谢某见甲、乙打人后驾车逃离,对乙车紧追。甲让乙提高车速并走“蛇形”,以防谢某超车。汽车开出2公里后,乙慌乱中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向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谢某刹车不及撞上乙车受重伤。赶来的警察将甲、乙抓获。(事实三) 在甲、乙被起诉后,甲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事实四) 丁告知丙事情办不成,但仅退还丙5万元,其余10万元用于自己炒股。在甲被定罪判刑后,无论丙如何要求,丁均拒绝退还余款10万元。丙向法院自诉丁犯有侵占罪。(事实五) 问题: 1.就事实一,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由是什么? 2.就事实二,对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由是什么? 3.就事实三,甲、乙是否应当对谢某重伤的结果负责?理由是什么? 4.就事实四,丁是否构成介绍贿赂罪?是否构成行贿罪(共犯)?是否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理由分别是什么? 5.就事实五,有人认为丁构成侵占罪,有人认为丁不构成侵占罪。你赞成哪一观点?具体理由是什么?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是(ABDE)。 A、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 B、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 C、公共关系专业普及化 D、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 E、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 2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可把公众分为(ACDE )。 A、非公众 B、内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潜在公众 3、公共关系三大目标是( ABC )。 A、认知度 B、美誉度 C、和谐度 D、见报率 E、议论度 4、从宏观上看,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D )。 A、通过信息交流和物质、能量交换等渠道产生影响 B、协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利益、态度与行动 C、通过组织制度对内部员工产生影响 D、优化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环境 E、激发公众的购买欲望 5、传播的基本方式是( ABCDE )。 A、个体自身 B、人际传播 C、小团体传播 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 ( BCDE )

A、创新精神:公共关系产生的哲学基础 B、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制度安排 C、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土壤 D、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 E、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支持 7、当代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CD ) A、导入时期 B、设置专业和招生培养时期期 C、成熟稳定发展时期 D、迅速发展时 E、科技成果迅速增长时期 8、根据关系的重要性程度,可把公众分为( AE ) A、首要公众 B、目标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 E、次要公众 9、政府机关美誉度内容可分解为(BCDE ) A、领导政绩评价 B、服务评价 C、民主建设评价 D、廉政建设评价 E、政绩评价 10、在组织发展的精神源泉方面,组织形象的作用是( CDE ) A、规范与范导功能 B、宣传作用 C、激励功能 D、辐射作用 E、凝聚与整合功能 11、基于调查对象范围变量分类,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是( ABCDE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E、个案调查 12、礼貌用语主要有( ABCDE ) A、问候语 B、请托语 C、致谢语 D、礼赞语 E、告别语 13、公共关系发展的趋势是( ABCDE )。 A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 B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 C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 D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体化 E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

广东省2010至2018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

2010年01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简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业务流程。 (1)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1分)你 (2)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1分) (3)生产过程内部控制。(1分) (4)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1分) (5)实物资产内部控制。(1分) (6)筹资与业务控制。(1分) 42、简述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设计内容和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对象的设计、(1分) 成本项目设计、(1分) 生产费用分配标准设计、(1分) 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划分标准的设计。(1分)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2分) 43、简述合同发货制销售业务处理程序的要点和关键控制点。 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编制发货通知单,分别通知仓库储备货和企业内部运输部门办理发货;(1分) 运输部门根据仓库签收的发货通知单开具销售发票,登记产成品明细账;(1分) 运输部门在办理托运手续后,将提货单和运单送交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将其与发票一并送交会计部门;(1分)会计部门审核无误后,开具代垫运费清单,并通知出纳员办理贷款结算,同时进行销售账务处理。(1分)合同发货制销售业务处理程序的关键控制点:销售开票、发货、收款和记账分管;严格按合同发运商品,结算贷款;定期进行账账、账实核对。(2分) 44、简述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以及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 支出预算控制制度、(1分) 审核入账控制制度、(1分) 保密控制制度、无形资产摊销控制制度;(1分) 无形资产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有: 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1分) 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1分) 无形资产期末计价的核算、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1分) 五、综合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5小题6分,第46、47小题各10分,共26分) 45、大华公司采用记帐凭证会计核算形式,请为该公司绘制流程图。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1)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 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 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 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分) 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3分) 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3分) 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 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12分) 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教育学主观题 含答案

一、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论的主要内容。 答:1.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教育来源于生产活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3.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4.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的深厚动力。 二、、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观点。 答:1. 教育本质上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2.教育目的上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3.教育教学方式上倡导从做中学。 4.课程理论上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 5.提出以儿童、活动和经验为三中心。 三、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因此中小学老师学不学教育学都无所谓。 答:尽管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学习教育学理论是因为 1、学习教育学能够有效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2、学习教育学能够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学习教育学能够沟通理论与实践。 四、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 答:在教育学上,影响人的发展有四个方面,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人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④、遗传素质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2、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环境对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①、学校教育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有着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有着高度的组织性。 ④、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同时,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4、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人的发展和动物的发展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公共关系观念,包括哪些具体内容?p12-13 2.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和联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和 联系p20-22 3.爱德华伯尼斯的重要贡献p30-31 4.我国公共关系教育培训的发展的趋势是什么p37 5.在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在国际公共关系发展的 趋势是什么?p44 6.简述公共关系提供信息的职责p46 7.简述公共关系推广的职责p48-49 8.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辅助决策有哪些p47 9.关于协调沟通的职责的内容p50 10.公共关系提供服务的职责具体有哪些p51 11.宣传与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12.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 13.公共关系在提高个人素质方面的作用p60 14.公共关系优化社会环境的功能 15.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标新在哪些方面 16.公关地位战略化的具体表现 17.聘请公关顾问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18.公共关系人员的意识有哪些具体要求 19.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20.哪些人可以成为领导式的公共关系人才?P89

21.公共关系职业工作具体描述有哪些?P98 22. 简述“全员PR管理”(作为简答题除了答出名词解释外还要标出以下三点) 23.公众与人民、群众、人群、受众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4. 简述公众包含的基本涵义有哪些?P103 25. 简述什么是现代公众意识?为什么要树立现代公众意识? 26.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的公众?(为什么说边缘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必争之地?)P113 27.搞好社区公众关系的意义何在?P119 28.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的意义有哪些? 29. 简述为什么说媒介公众具有明显的二重性?P121 30. 与新闻媒介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31. 政府公关的意义有哪些? 32. 简述与名流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意义何在? 33.与国际公众沟通的意义是什么? 34. 如何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P125 35.客观因素包括哪些呢 36.请简述认知、情感、意图三因素之间的关系。 37.简述信息本身的说服力的关系及应用技巧。P144 38.在说服别人时,问题的排列技巧要怎样才能打动人心? 39.流行的涵义具体有哪些? 40. 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总结出对付流言的方法有哪些?P152 41.舆论的特征有哪些?P154 42.阐述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因素有哪些?P160 43.决定团体成员从众的因素有哪些?P163 44.如何进行组织形象的地位测量?P172~173 45.为什么说:组织形象是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呢? 46.公司对公众期望和要求有哪些? 47. 简述如何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P186 48.简述编制公共关系预算的方法有哪些?及其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法硕考研历年主观题总结

法硕考研历年主观题总结 一、简答: 十年简答题总结 年份总则分则 2013(非法)简述因缺乏共同故意从而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具体情 形 简述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2013(法论)试论累犯的构成条件 2013(法)简述刑法中法条竞合的概念及其处理原则简述食品监管渎职罪的构成要件2012(非法)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简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2012(法论)简述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限制 2012(法)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与类型简述逃税罪的构成要件 2011(非法)简述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简述渎职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2011(法论)试论犯罪既遂的认定 2011(法)简述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方式2010(非法)简述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简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 2010(法论)试论共同犯罪中主犯的认定 2010(法)简述结果加重犯的概念和构成特征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009 酌定量刑情节的概念和种类行贿罪成立条件 2008 刑罚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2007 总则中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 2006 撤销缓刑的事由及法律后果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区别 2005 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和法律后果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异同 2004 教唆犯的概念和处罚原则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异同 2003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 2002 1、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 2、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的关键区别 2001 1、不作为犯罪行为人的义务来源 2、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 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特征 2000 1、犯罪的基本特征 2、一般自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构成特征 二、辨析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本人亲自整理】

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唯物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 课文目录大小标题重点归纳及要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人的目的、意志等)②客观唯心(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一句话连成)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范围见上目录),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3、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分析材料?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尊重规律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育学主观题汇总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国家化,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宗教、政党不参与学校教育;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 现代教育的特点: 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

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族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5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5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开展学生异常行为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 教育学的价值: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 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2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 3教育内容:修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偏人事文事,轻科技与生产劳动; 4教学原则与方法: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学思行结合;d温故知新。

自考公共关系案例重点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整理 考试秘笈

1.【简答】酒店与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服务性。二、直接性。三、复杂性。 2.【简答】简述酒店与旅游业公共关系的作用? 答:一、实现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二、塑造、提升和巩固品牌形象。三、促进合作,协调多方关系。四、收集、反馈信息,参与组织决策。五、处理突发事件和消费者投诉。3【简答】简述IT与高科技行业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 答:1开展宏观研究,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2.协调各方关系,服务于企业的产品、项目和发展战略。3.加强内部沟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 4【简答】汽车行业的特点? 答:1.产品属于贵重消耗品,对消费者而言,则属于重大消费支出系列。2.业界竞争异常激励,产品战、品牌战、渠道战、价格战全方位展开。3.在同质竞争下,各种营销传播手段在市场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 5【简答】汽车行业公关关系的目标与内容? 答:1.前期公关旨在为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符合企业自身利益的汽车产品提供决策咨询,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调研与咨询功能。2.中期公关旨在为促进产品销售、塑造产品品牌服务,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传播管理功能。3.后期公关旨在为维系目标公众、提升品牌形象服务,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沟通与协调功能。 6【操作与应用】汽车企业公关在策划与实施中应该把握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答:1.合“势”:汽车企业要在捕捉时代大势和社会大势的基本趋向,要在国际与国内、政策与市场、外部与内部多种力量和要素的整合中,摸清方向、梳理主线,以此为策划和实施公关策略定下方向和主线。2.合“市”:汽车企业要认真研究自我与市场,要在清晰勾勒市场全景和准确定位自身坐标的基础上,开展主题鲜明、动静相宜、虚实结合、效果显著的公关活动。3.合“事”:汽车消费是社会公众的热点话题,是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大事,因此,汽车、企业要策划和实施一系列公关事件,引导消费议题,使之成为热点中的亮点,大事中的“好事”。4.合“适”:无论是主体确定、策略规划,还是媒体选择、流程把控,以及经费预算和效果评估,汽车产业公关要和其他行业公关一样,坚持适度原则。应结合行业特性、具体项目和产品的要求,在公关策划和实施中将适度原则贯彻始终。 7【简答】简述媒体行业开展公共关系的主要形式? 答:1.以自身为载体或整合其他媒体资源,面向目标公众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2.结合媒体发展定位,面向目标公众“制造”公共关系事件。3.统筹媒体的一切可用资源,实行“大公关”战略。 8【简答】简述媒体行业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1.有利于媒体的品牌塑造,提升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2.有利于媒体内容的传播,服务于媒体“内王为王“的整体发展策略——内容本身即是媒体的核心产品。 3.有利于媒体的广告运作,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4.有利于媒体的发行和销售,以打开市场,形成、巩固和强化竞争优势。 5.有利于媒体与目标受众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以实现媒体与受众的利益互惠与价值同构。 9【论述】试述社区关系的特点? 1密切型:2、直接性:3.复杂性: 10【简答、论述】试述处理社区关系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1自觉履行社区义务,承担社区责任,创造理念共识,发展共识和价值共识。2、主动支持社区公益事业,树立自身健康向上,关爱公民的良好形象。3、策划和实施面向社区公众的焦点事件,扩大自身在社区公众中的影响。 11【简答】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特征? 答:1.客观性2.典型性。3.实用性。 12【简答】公共关系案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1.目标要素2.主体要素。3.客体要素。4.传播要素。5.环境要素 13【简答】公共关系案例分析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答:1.阅读案例,理清头绪:。2.全面考察,确定重点:3.深入探讨,提出思考: 14【简答】简述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特点? 答:一、以经济效益为导向。2.公共关系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可整合性。二、与市场营销密切配合。三、用于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15【简答】简述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特点? 答:一、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二、以扩大影响为主线。三、以赢得支持为重点争取公众支持。 16【简答】简述跨国企业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 答:1.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2.建立信息传播网络。3.开展与对象国政府及相关社会团体的良好合作。4.发展与目标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17【简答、论述】论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定内涵? 答:1.将政府视为社会公共管理机关,而不是社会发展中某部分人的权力机关。2.强调政府的沟通只能、协调职能和服务职能,而不是政府的指挥职能和强制职能。3.寻求政府名实相符的良好形象,寻求政府顺民心、合民意的自我完善,而不是政体僵硬、官官相互、名实不符。

绩效历年主观题和参考答案

3、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部门经理需要与员工达成一致。请问部门经理在与员工就此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3、评分标准:(每点2分,最高分10分) (1)向员工概述绩效管理目标设计的目的,讲明部门和员工的主要任务及其考核指标,并阐明个人目标与部门目标之间的关系。(2分) (2)鼓励员工就任务的内容、可测性及可实现的程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议。(2分) (3)和员工就每一项考核目标及目标发生改变后的处理模式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2分) (4)就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及行动计划达成共识。(2分) (5)讨论为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支持。(2分) (6)就与目标考核相对应的奖惩方式予以说明。(2分) (7)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将所达成共识的内容记录在案,双方签字确认。(2分) 2、小王在一家私营公司做基层主管已经有3年了。这家公司在以前不是很重视绩效考评,但是依靠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公司的发展很快。去年,公司从外部引进了一名人力资源总监,至此,公司的绩效考评制度才开始在公司中建立起来,公司中的大多数员工也开始知道了一些有关员工绩效管理的具休要求。 在去年年终考评时,小王的上司要同他谈话,小王很是不安,虽然他对一年来的工作很满意,但是不知道他的上司对此怎么看。小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除了工作上的问题,他不是很经常地和他的上司交往。在谈话中,上司对小王的表现总体上来讲是肯定的,同时,指出了他在工作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小王也同意此看法,他知道自己有一些缺点。整个谈话过程是令人愉快的,离开他上司办公司室时小王感觉不错。但是,当小王拿到上司给他的年终考评书面报告时,小王感到非常震惊,并且难以置信,书面报告中写了他很多问题、缺点等负面的东西,而他的成绩、优点等只有一点点。小王觉得这样的结果好像有点“不可理喻”。小王从公司公布的“绩效考评规则”上知道,书面考评报告是要长期存档的,这对小王今后在公司的工作影响很大。小王感到很是不安和苦恼。 请您结合本回答下列问题: (1)绩效面谈在绩交管理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围绕绩效面谈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2)经过绩效面谈后小王感到不安和苦恼,导致这样的结果其原因何在?怎样做才克服这问题的产生? 2、(1)说明员工绩效面谈的作用: ①使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管理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通过绩效面谈,使得考评者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考评方法、程序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下一轮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 ②将员工绩效考评的情况的反馈给员工。考评者要将员工绩效的真实信息反馈给员工本人,对员工的成绩、优点进行表扬,要指出员工的问题、缺点,使之改正。 ③依据考评结果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是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共同的事情,考评者要给被考评者一定的指导。 围绕绩效面谈,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做到: ①对考评者以及被考评者明确考评的目的; ②明确绩效面谈的目的; ③加强对考评者的面谈技巧的培训。 (2)分析问题产生原因

2013认识论主观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训练 一、知识再现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的、活动过程、结果受事物及规律制约,是客观的特点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结构和关系 实践社会历史性: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 (第一个特点是坚持了唯物论,第二、三个特点是坚持了辩证法) 作用: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提供新的认识工具,锻炼和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把主客观联系起来比较对照,用结果检验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条件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相对于特定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表现P48 追求真理是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表现P49 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二、考点扫描 1、实践(理解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4、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三、练习题 1、材料:基于非典型肺炎防治的需要,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集中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的知识与技术手段,对SARS病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2003年5月27日武汉大学宣布: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制出抗击SARS病毒侵入细胞的多肽药物。经科学实验证明,它可以阻断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具有预防和治疗两种功效。武汉大学在世界上率先找到抗SARS 药物,这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4分) (2)这些观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8分) 2、材料: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以GDP增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发展观所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转变的认识论道理。(9分) 3.材料:反腐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试分析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12分) 4.材料一小戏小品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材料二“群众的文化节日百姓的艺术盛会”。为了充分展示近年来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的丰硕成果,促进基层群众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部、中国文联决定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此次展演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成果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演节目从创作到演出全部来源于基层,产生于群众。让基层演员登上首都的大舞台,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到舞台上。节目内容之丰富、参与人数之众多都属于近年来首次。 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怎样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 5、万卡特拉曼一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一施泰茨和阿达一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试题16汇总

《学前教育学》模拟考试卷十六 一、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18世纪,法国的奥贝尔林创设的“ ”,据史料考证,它是目前人们发现的最早的幼童保育机构。 2、1929年,在教育家 的引导下,成立了我国最早且唯一的一所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晓庄幼教研究会。 3、 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或某个具体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 4、分科课程又叫 ,是以 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模式,知识系统化是这一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5、 是让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操作,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并通过反复的练习,加以巩固和稳定的一种方法。 6、幼儿园课程是以 、隐性课程和 三种形式并存来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 7、社区教育起源于 ,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 二、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1932)根据儿童(2岁-6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划分为六类行为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和 ( )。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合作游戏 D .创造性游戏 2、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体现了( )原则。 A .开放性 B .经济性

C.发展适宜性 D.参与性 3、不属于表演游戏种类的有()。 A.桌面表演B.娃娃家 C.皮影戏D.木偶戏 4、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5、有研究显示,整洁优雅的环境让幼儿情绪安定,使幼儿亲社会的行为增多,而肮脏杂乱的环境则使幼儿浮躁,违规行为增多。这说明()。 A.物质环境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动手能力 B.物质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物质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D.物质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6、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等,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叫做()。 A.练习法 B.示范法 C.操作法 D.评价法 7、卢梭提出的教育方法是()。 A.自然后果法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发现式教学法 8、先天色盲或失明的儿童就无从发展视力,也无法培养成为画家。这表明()。 A.遗传决定一切 B.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前提 C.后天环境决定遗传素质 D.教育起主导作用 9、有的儿童在七、八个月就能说出清晰的词,而有的儿童要到两岁或超过两岁才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字词,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性

公共关系学题库完整

1. 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款式,可以使用于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意义。由于服装的样式非常多,我们只能简单地将其分成()、社交装和便装三种。 A 套装 B 正装 C 工作装 D 西装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2. 近代公共关系萌芽于美国,根据卡特里普《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介绍,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的()“报刊宣传运动”为标志。 A 揭丑运动 B 报刊宣传运动 C 民主政治运动 D 便士报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3. ()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组织握有“生杀大权”,组织应该投入最多的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来维持和改善同这类公众的关系。 A 行动公众 B 首要公众 C 顺意公众 D 边缘公众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4. ()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A 媒介公众 B 政府公众 C 社区公众 D 名流公众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5. 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 A 销售部门 B 广告宣传部门 C 接待部门 D 办公室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6. 新闻公报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有三种,()通常用于重大新闻的报道。 A 倒金字塔形 B 并列结构 C 顺时结构 D 金字塔形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7. 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A 倒金字塔形 B 并列结构 C 顺时结构 D 金字塔形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8. 处于整个CI最高层的是()。 A 理念识别系统 B 视觉识别系统 C 行为识别系统 D 组织识别系统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9. 分析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与实际社会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A 组织形象象限图

历年主观题

11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天问》 37.骈文 38.讽刺小品文 39.《虬髯客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 4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42.简述嵇康诗歌的特色。 43.简述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风格。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举例说明《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45.试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国语》 37.宫体诗 38.初唐四杰 39.元和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诗经》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的特点。 41.简述《孟子》文章的特点。 42.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 43.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试以《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迢迢牵牛星》为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5.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09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战国策》

37.“建安风骨” 38.贞观诗坛 39.“风尘三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晁错政论散文的特点。 41.简述《史记》人物塑造中心理描写的特点。 42.简述《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43.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论析楚辞产生的原因。 45.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08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诗经》中的弃妇诗 37.西曲 38.韩孟诗派 39.“文从字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离骚》的艺术特点。 41.简述《荀子》的说理文特点。 42.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43.简述杜甫诗歌创作的写实手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也具备民歌的鲜明色彩。试以《东门行》、《艳歌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鸡鸣》、《有所思》、《上邪》、《陌上桑》等名篇为例,具体论说汉乐府民歌在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色。 45.试以《重过圣女祠》、《春雨·怅卧新春白祫衣》、《夜雨寄北》等诗为例,论述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07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献诗说 37.《吴越春秋》 38.上官体 39.古文运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九歌》艺术特色。 41.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