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的衍生物》新课教案

§6-1-1 溴乙烷、卤代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卤代烃等概念。

(2)了解醇类、醛类、酸类等常见烃的衍生物中的官能团。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元素组成特征。

(3)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的条件。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过程中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4)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概念。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能力;

(3)通过学习消去反应,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概念之间比较的思维能力。

(4)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重点与难点】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教学过程】

【引题】请写出甲烷的氯代、苯的溴代和硝化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衍变成的化合物。 【思考】CH 3CH 2OH 、C 6H 5OH 、CH 3CHO 、CH 3COOH 等是不是烃的衍生物? 【思考】比较C 2H 6与C 2H 5OH 在性质上的差异? 【板书】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烃——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

烃的衍生物——卤素原子(―X )、羟基(―OH )、醛基(―CHO )、羧基(―COOH )等。 【板书】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板书】一、溴乙烷

注解

①乙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溴乙烷分子是极性分子, C —Br 的极性比C —H 强,易断开。 ②溴乙烷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均不电离。 【补充实验】

③溴乙烷的官能团是—Br 。

∶C ∶C ∶Br H H H

3溶液 现象:无沉淀

2.物理性质

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沸点38.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3.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实验6—1】

原理:

或(CH 3CH 2Br+NaOH →CH 3CH 2OH+NaBr )

【思考】为什么在检验Br -前,应先加较多的稀HNO 3溶液酸化?(中和过量NaOH ,避免OH ‐

干扰Br -的检验。) 【点拨】

①溴乙烷的水解条件:过量的强碱(如NaOH)。

②溴乙烷的水解实质:可逆反应,通常情况下,正反应方向趋势不大,当加入NaOH 溶液时可促进水解进行的程度。

③溴乙烷的水解机理:可看成是溴乙烷分子里的溴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取代反应)

④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与AgNO 3溶液不会反应生成AgBr 。

【思考】乙烯的水化与溴乙烷的水解本质上有何区别?(前者是加成,后者是取代)

(2)消去反应

原理:溴乙烷与强碱(NaOH 或KOH)的醇溶液共热,从分子中脱去HBr ,生成乙烯。

【思考】能否用NaOH 的水溶液代替醇溶液?(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氢氧化钠在醇这类弱极性物质中钠氧键不断裂,所以不能发生羟基的取代反应,只能发生消去反应,醇作溶剂) 【点拨】

①反应条件:强碱(如NaOH 、KOH)的醇溶液共热。

②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Br 等)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注意:消去反应必须是从相邻的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小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成物中有双键或三键。

【小结】知识网络如下图。

溴乙烷

溶液 充分振荡后静止, 待分层后取上层水溶液10滴

稀HNO 3 AgNO 3溶液

现象:浅黄色沉淀 NaOH

CH 3CH 2Br+H 2O CH 3CH 2OH+HBr 2+NaOH CH 2=CH 2↑+NaBr+H 2O (卤代烃制烯烃) 醇

(卤代烃制醇) CH 3CH 2Br CH 2=CH 2 CH 3CH 2OH NaOH/醇,△ HBr H 2

O/催化剂 浓H 2SO 4/170℃ H 2O/NaOH

HBr ,△

CH 2Br ―CH 2Br

CH ≡CH

Br 2

NaOH/醇,△

【课堂练习】

1.在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②)

①CH3—CH=CH2与HCl发生加成反应

②CH3—CH2—CH2—Br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

③甲苯在铁粉存在下与Cl2反应

2.怎样用实验证明CHCl3中含有氯元素?实验操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提示】CHCl3是共价化合物,氯元素是以氯原子的形式存在于CHCl3分子中。要证明CHCl3中含有氯元素,则必须将氯原子转化为Cl-。

先将CHCl3与NaOH的水溶液混合共热,使氯原子经过取代反应变为Cl-,此时加入HNO3,使溶液呈酸性后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操作时应注意,由于水解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必须在水解反应后加入足量稀HNO3,把过量的OH-完全中和掉,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才会出现AgCl白色沉淀。若不加稀HNO3中和,直接加入AgNO3溶液,得到的是棕褐色Ag2O沉淀。这样会使实验失败。

3.以(CH3)2CHCH2Br为原料合成(CH3)2C(OH)CH2OH

【提示】(CH3)2CHCH2Br→(CH3)2C=CH2→(CH3)2CBrCH2Br→(CH3)2C(OH)CH2OH

§6-1-2 溴乙烷、卤代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

(2)了解卤代烃的分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卤代烃。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卤代烃物理性质和同分异构体的学习,培养学生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2)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结合溴乙烷的水解反应,进一步领悟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原理与方法。

并通过对有关卤代烃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氟利昂的用途及危害。使学生对氟里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2)通过卤代烃中所含卤元素的检验程序、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方法”这一自然科学方法的指导。

【重点与难点】

1.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 2.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二、卤代烃 1、分类:

【练习】①CH 3CH 2Br ②CH 2ClCH 2Cl ③氟代烃(CF 2=CF 2) ④

1)根据烃基的种类:脂肪卤代烃(①②③)、芳香卤代烃(④)、脂环卤代烃(⑤) (2)根据所含卤原子的个数:一卤、二卤、多卤代烃 (3

)根据卤原子种类: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4)命名原则:(只需了解简单卤代烃的命名)

以连有卤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主链,卤原子和其他支链都作为取代基,从离卤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其余步骤同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阅读】分析表6-1,研究一氯代烷烃的沸点变化规律和相对密度大小变化规律。 2、物理性质:

(1)一氯代烷烃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减小(都小于1,因碳原子数增多,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的质量分数降低)。

(同分异构支链多沸点低,密度小)

(2)卤代烃分子的极性比烃分子强,卤原子的质量比氢原子的质量大许多,因此卤代烃的沸点和密度都大于同碳原子数的烃。

※(3)沸点、密度:随氟、氯、溴、碘逐渐增大;卤素原子多,沸点高、密度大。 (4)卤代烃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例题】下列卤代烃中沸点最低的是( D )

A 、CH 3CHBrCH 3

B 、CH 3CH 2CH 2Br

C 、CH 3CH 2CH 2Cl

D 、CH 3CHClCH 3 3、同分异构体:取代法

【例题】分析一氯代物有 3 种。 4、化学性质

3 CH

3C 3

3CH 3 (3-氯-3,4-二甲基己烷)

CH 3―CH ―CH ―CH ―CH 3 CH 3 (3-氯-4-溴-3-甲基戊烷)

【引题】卤代烃的化学性质较烃活泼,这是由于碳卤键的极性较强,在其他试剂作用下,碳卤键很容易断裂而发生化学反应。

(1)水解反应:NaOH 水溶液共热

(2)消去反应:NaOH 醇溶液共热

①结构要求:与卤素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需有氢原子。 ②反应原理:

【练习】下列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两种烯烃的是( E )

A 、CH 3Cl

B 、(CH 3)3CCl

C 、CH 3CH 2CH 2Cl

D 、CH 3CHClCH 3

E 、CH 3CH 2CH 2CHClCH 3

【练习】分析下列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产物。

A 、CH 2ClCH 2Cl (CH ≡CH )

B 、CH 2ClCH 2CH 2CH 2Cl (CH 2=CH ―CH=CH 2)

C 、CH 3CHClCHClCH 3(CH 2=CH ―CH=CH 2) ③应用:

【例题】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一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B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板书】三、卤代烃应用

1、在烃分子中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2、多卤代烃可直接用作溶剂、农药、制冷剂、灭火剂、麻醉剂和防腐剂等。

3、氟氯烃是一类多卤代烃,主要含氟和氯的烷烃衍生物,有的还含有溴原子。氟氯烃大多为无色、无臭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曾被认为是安全无害的物质,加之其具有不燃烧、易挥发、易液化等特性,几十年来被广泛用作冷冻设备和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以及用于制雾化剂,聚乙烯等泡沫塑料的发泡剂,电子和航空工业的溶剂、灭火剂,等等。但是,也恰恰是由于氟氯烃的化学性质稳定,使其在大气中既不发生变化,也难被雨雪消除,在连年使用之后,每年逸散出的氟氯烃积累滞留在大气中,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逐年递增。

4、氟氯烃(氟利昂)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共同的行动,签订了以减少并逐步停止生产和使用氟氯烃为目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 (1)氟氯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

①氟氯烃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产生Cl 原子。 ②Cl 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 Cl+O 3→ClO+O 2 ClO+O →Cl+O 2

总的反应式: O 3+O −→−Cl

2O 2 ③实际上氯原子起了催化作用。 (2)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

臭氧层被破坏,会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面,会危害地球上的人类、动物和植物,造成全球性的气温变化。

R ―X+H 2O R ―OH+HX NaOH △ (引入―OH )

+NaOH 醇

―C=C ― +NaX+H 2O

消去 X 2 一卤代烃 二卤代烃 一卤代烃(卤素原子位置可能变化)

消去 炔烃(或二烯烃) X 2 四卤代烃 一元醇 二元醇 水解

水解 水解 一元醇

【课堂练习】

1.卤代烃在NaOH 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例

如OH -等阴离子)取代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例如:

CH 3CH 2CH 2—Br +OH -(或NaOH )─→CH 3CH 2CH 2OH +Br -(或NaBr )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溴乙烷跟NaHS 反应。(CH 3CH 2Br + NaHS →CH 3CH 2HS + NaBr )

(2)碘甲烷跟CH 3COONa 反应。(CH 3I+ CH 3COONa →CH 3COOCH 3+ NaI )

2.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式中R 代表烃基,

副产物均已略去。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1)由CH 3CH 2CH 2CH 2Br 分两步转变为CH 3CH 2CHBrCH 3 (2)由(CH 3)2CHCH=CH 2分两步转变为(CH 3)2CHCH 2CH 2OH

【提示】①使卤代烃分子中的Br 原子转换位置,必须先消去后加成。②由烯烃转化成醇,可以直接与水加成。但这里要求分两步转换,就应该先与卤化氢加成,加成时还要注意使卤素原子与羟基位置相同,然后再使卤代烃水解生成醇。

3.从丙烯合成甘油(丙三醇),可采用下列三步反应:

已知: 写出①、②、③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注明其反应类型。

【提示】此题需在丙烯的三个碳原子上各引入一个氯原子,生成1,2,3-三氯丙烷,才能水解生成甘油。怎样才能在三个碳原子上各引入一个氯原子呢?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应该是先由丙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再加成,才能生成1,2,3-三氯丙烷,最后水解成丙三醇。 4.某烃A 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二溴衍生物B ,B 用热的NaOH-乙醇溶液处理得到化合物C ,经测试知C 的分子式中含二个双键,分子式是C 5H 6,将C 催化加氢生成环戊烷。写出A 、B 、C 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A

B C

RCH=CH 2RCH ―CH 2 Br H RCH ―CH 2 H Br (请注意H 和Br 所加成的位置) RCH ―CH ―CH 2 H H Br RCH=CH ―CH 2 2―CH ―CH 2 OH 丙烯 1,2,3-三氯丙烷(ClCH 2CHClCH 2Cl ) 甘油

① ② ③ 500℃

CCl 4溶液

CH 2=CHCH 3+Cl 2 ClCH 2CHClCH 3

CH 2=CHCH 3+Cl 2 CH 2=CHCH 2Cl+HCl

§6-2-1 乙醇、醇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解羟基的结构特征。

(2)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等金属反应、催化氧化、消去反应)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乙醇结构的学习,提高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的能力。

(2)通过乙醇的化学性质跟乙醇分子结构的关系的学习,提高分析有机物结构跟有机物性质的分析研究能力。

(3)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学习,加深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机理的认识。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乙醇的性质由乙醇的结构,从中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通过乙醇不同条件下的脱水方式的差异的学习,加深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的认识,培养具体事物要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重点与难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板书】一、乙醇

2.物理性质

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20℃时密度为0.789g/cm3,沸点为78℃,易挥发,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简介】①乙醇可用于各种饮用酒,啤酒含酒精3%~5%,葡萄酒含酒精6%一20%,黄酒含酒精8%一15%,白酒含酒精50%~70%(均为体积分数)。②工业用酒精含乙醇约96%(体积分数)。含乙醇99.5%以上也叫无水酒精。

【思考】如何用工业酒精制备无水酒精?(加入新制的生石灰(CaO)加热回流,使酒精中含有的水跟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氢氧化钙来除去水分,然后再用蒸馏的方法可制得无水酒精。)

【思考】如何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通常是利用无水CuSO4(白色粉末),根据其是否变蓝色来判断(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蓝色)]。

3.化学性质

(1)与钠的反应

【演示实验6—2】

实验现象:试管内钠粒沉于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液体仍为无色透明;气体被点燃时,气体燃烧并有淡蓝色火焰;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滴,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无新现象。

H H

∶C∶C∶

·O∶

收集气体并验纯

2mL

【点拨】 2CH 3CH 2OH+2Na=2CH 3CH 2ONa+H 2↑

①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反应的速率要缓和得多(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氢氧键比碳氢键更易断裂,1个羟基需1份钠生成21H 2)。 ③生成的乙醇钠在水中强烈水解,溶液呈碱性。 ④K 、Mg 、Al 等也能与乙醇发生类似反应。

⑤乙醇与钠的反应既可看做是置换反应,也可看做是取代反应。

(2)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 3CH 2OH+3O 2

点燃

2CO 2+3H 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思考】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与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及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有何特点? 【提示】C 2H 6O →C 2H 4(H 2O)

②催化氧化

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 或Ag)存在的条件下,乙醇被O 2氧化生成乙醛。

2CH 3CH 2OH+O 2

催化剂 △

2CH 3CHO+2H 2O

【点拨】

a .以Cu 为例分析其氧化原理: 2Cu+O 2

2CuO ,CuO+CH 3CH 2OH

CH 3CHO+H 2O ,

总反应为2CH 3CH 2OH+O 2

催化剂 △

2CH 3CHO+2H 2O

【补充实验】将洁净光亮的铜丝移至酒精灯外焰加热,发现铜丝变黑,趁热将已变黑的铜丝移至内焰又发现铜丝光亮如新(酒精灯内焰是热的酒精蒸气)。该实验也说明Cu 在此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

b .由乙醇和乙醛的分子结构可知,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可分解为:

(3)消去反应:C 2H 5OH

浓硫酸 170℃

CH 2=CH 2↑+H 2O

【点拨】

①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反应属取代反应。

②乙醇的两种不同的脱水方式说明了反应物相同时,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小结】断键部位:

4.乙醇的用途 做燃料、饮料、香料、化工原料;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用于医疗消毒。

5.乙醇的制法

(1)乙烯水化法:CH 2=CH 2+H 2O

催化剂 △

CH 3CH 2OH

原料——乙烯可大量取自石油裂解气,成本低,产量大,这样能节约大量粮食,因此发展很快。

(2)发酵法

2CH C 催化剂 △ 2CH 3―C=O+2H 2O H

H C 2H 5O ―C 2H 5

浓硫酸 140℃

C 2H 5OC 2H 5+H 2O

H H H H H ―C ―C ―O ―H

① ② ③ ④ (1)与Na 反应:① (2)催化氧化:①③ (3)消去反应:②④ (4)分子间脱水成醚: ①② (5)燃烧:全部键都断裂

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等;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植物茎秆等。这些物质经一定的预处理后,再经水解、发酵,即可制得乙醇。

【课堂练习】

1.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D)

(A)生石灰(B)金属钠(C)浓硫酸(D)无水硫酸铜

2.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需向工业酒精中加入下列物质,并加热蒸馏,该物质是(C)(A)无水硫酸铜(B)浓硫酸(C)新制的生石灰(D)碳化钙

3.用硫酸酸化的CrO3遇酒精后,其颜色会从红色变为蓝绿色,用这个现象可以测得汽车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rO3+3C2H5OH+3H2SO4 == Cr2(SO4)3+3CH3CHO+6H2O

此反应的氧化剂是(B)

(A)H2SO4(B)CrO3(C)Cr2(SO4)3(D)C2H5OH

4.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D)

(A)石灰水W1

(C)NaHSO4W1>W2(D)乙醇溶液W1

5.乙烯和乙醇的混合气体VL,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同状态下的O23 V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 D)

A.1:1 B.2:1 C.1:2 D.任意比

6.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B)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B.0.1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05 mol氢气

C.乙醇能溶于水

D.乙醇能脱水

7.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A)

A.1.4g B.2.2g C.4.4g D.在2.2g和4.4g之间

8.如图所示,某同学做乙醇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先放到a点处加热,然后再移到b

b两点现象明显不同。请你写出a、b两点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a.铜丝变黑:外焰处乙醇充分燃烧,铜丝被氧化b.铜丝又变回红色;

焰芯处乙醇未充分燃烧,使氧化铜被还原

§6-2-2 乙醇、醇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醇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原理。

(2)理解醇类的概念。了解醇的分类。了解饱和一元醇的某些性质变化规律。 (3)了解乙二醇、丙三醇的性质和用途。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脱水生成乙醚反应的比较,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甲醇、乙醇、丙醇等一元醇性质研究,提高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媒体中有关假酒事故的分析,认识甲醇的危害,提高对正确使用化学品的认识,养成遵守社会法规、痛恨丑恶事件的情感。

(2)通过对酒后驾车司机的检测方法的学习,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重点与难点

醇类的性质。

【教学过程】

【板书】二、醇类

1.醇的概念:分子里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 【点拨】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1)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个数不限,但不存在1个C 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醇,因为这样的醇不稳定:

(2)羟基连接在链烃基上的是醇,如CH 3OH 等,但不存在羟基连在烯键(或炔键)C 原子上的

醇,因为这样的醇也不稳定。

(3)羟基连在苯环上的不是醇,如 ,羟基连在苯环的侧链上的是醇,如

(4)此外还有定义中不包括的一点,羟基连在环烷基()的C 原子上的也是醇。

(5)并不是含有羟基的物质就是醇,如:C 6H 5OH(苯酚),CH 3COOH (乙酸),H —OH(水),HO-NO 2(硝酸)

2.醇的分类

(1)根据醇分子里羟基的数目,醇可分为:

(2)根据与羟基连接的烃基种类分:

醇 一元醇:如 CH 3OH (甲醇)、CH 3CH 2OH (乙醇) 二元醇:如 CH 2―CH 2 (乙二醇)

OH OH

三元醇:如 CH 2―CH ―CH 2 (丙三醇) OH OH OH 醇 脂肪醇:烃基为链烃基,如 CH 3CH 2CH 2OH 脂环醇:烃基为脂环烃基,如 芳香醇:烃基中含苯环,如 OH CH 2OH

―C ―OH OH C=O +H 2O OH CH 2OH

OH OH

3.醇的通式与同分异构

【过渡】醇可看做链烃或苯的同系物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故醇的通式可由烃的通式衍变而得。 (1)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 n+1OH 或 C n H n+2O (n ≥1) 饱和多元醇通式:C n H n+2O m (2)饱和一元醇同分异构:

①位置异构与碳链异构(取代法); ②类别异构:饱和一元醇与醚(R ―O ―R /)[插氧法]。 【练习】写出C 4H 10O 的同分异构结构简式(醇4种,醚3种)。 (3)饱和一元醇命名:找主链(含羟基在内的碳原子数最多的链),编位置(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编起)。 【练习】写出C 5H 12O 属于醇的同分异构结构简式,并加以命名。(8种)

4.物理通性

①低级醇为无色中性液体,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道。4~11个碳的醇为油状液体,含12个C 以上的醇为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

②随碳原子数增多,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低级一元醇小于水的密度)。

③溶解性:羟基是亲水基,烃基是憎水基,醇的溶解性随OH%减低而减小。甲醇、乙醇、丙醇与水互溶,4~11个碳的醇部分溶于水;含12个C 以上的醇不溶于水。

【板书】几种重要的醇

(1)甲醇:有毒(人饮用约10mL 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致死。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与水互溶。 (2)乙二醇: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沸点为198℃,熔点为-11.5℃,密度1.1088g/cm 3,用于作抗冻剂,是制造涤纶的重要原料。)

(3)丙三醇(甘油):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与水和酒精互溶。有护肤作用。(密度1.2813g/cm 3,沸点290℃,凝固点低,用于制炸药、油墨、印泥、日化产品、加工皮革、用于作防冻剂、润滑剂。)

5.化学性质

(1)与Na 反应:2R-OH+2Na →2RONa+H 2↑

【练习】某饱和一元醇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g H 2, 等量的该醇经充分燃烧后生成H 2O 为3.6g, 则该醇是( C )

(A)甲醇 (B)乙醇 (C)丙醇 (D)丁醇

【练习】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钠产生等体积的氢气(相同条件),则上述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D )

A.2∶3∶6

B.3∶2∶1

C.4∶3∶1

D.6∶3∶2

(2)催化氧化

【思考】α―C 上若无氢原子,能否发生催化氧化?(不能)

【小结】

【练习】分子式为C 5H 12O 的醇,能被氧化成醛的同分异构体有( D ),能被氧化成酮的同分异构体有( C ),不能被氧化的同分异构体有( A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提示】①C 5H 12O →C 4H 9CH 2OH →C 4H 9CHO

②C ―CH(OH)―C 3(2种)、C 2―CH(OH)―C 2(2种) ③ (3)消去反应

―C ―C ―O ―H +21O 2 催化剂 △

―C ―2O

R ―CH ―OH R /

①RCH 2OH →RCHO ;② R ―C ―R /

O ③R ―C ―OH →

R /

R //

―C ―C ―

浓硫酸 170℃

―C=C ―+H 2O

C ―C ―OH C C 2

【思考】β―C上若无氢原子,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

【练习】下列醇类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BDE),发生消去反应能得到两种烯烃的是(D), 发生消去反应能得到三种烯烃的是(E)

A.甲醇B.2-丙醇C.2,2-二甲基-1-丙醇D.2-丁醇E.2,3-二甲基-3-戊醇

【课堂练习】

1.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这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常含有会使人中毒的(D)

(A)乙醚(B)乙二醇(C)丙三醇(D)甲醇

2.有两种饱和一元醇, 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相差1, 已知它们的某种混合物8g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后可生成

2.24L(标准状况)氢气, 则它们分别是(A)

(A)甲醇、乙醇(B) 乙醇、丙醇(C)丙醇、丁醇(D)丁醇、戊醇

3.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和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

4.由环已烷、乙醇、乙醚组成的混和物,经测定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的质量分数为(A)(A)14.2% (B)16% (C)17.8% (D)19.4%

5.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是( C)

A.78%

B.22%

C.14%

D.13%

【提示】C3H7OH→C3H6(H2O)

6.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由12个原子组成,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为34,完全燃烧2mol该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氧气9 mol C3H8O。写出其可能有的各种结构简式

并命名:

(1)CH3CH2CH2OH,1-丙醇;(2)CH3CH(OH)CH3,2-丙醇;(3)CH3-O-CH2CH3,甲乙醚

7

后气体体积减少了0.56 L,将气体经足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了2.80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12:4。

(2)由以上比值能_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醇的分子式,其原因因为该最简式中氢原子个数已饱和,所以最简式即为分子式C5H12O4。

构简式。[C(CH2OH)4]

8.可按下面方法测定工业甲醇中CH3OH的质量分数:取0.1000g工业甲醇样品,以适量浓H2SO4溶液酸化后,加入20.00mL0.2000mol/L的K2Cr2O7溶液,再用0.3000mol/L的(NH4)2Fe(SO4)2标准液滴定,耗去此标准溶液20.00mL时,刚好达到滴定终点。已知上述反应式为:CH3OH+Cr2O72-+8H+=CO2↑+2Cr3++6H2O,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求此工业甲醇中CH3OH的质量分数。(96.00%)

§6-3-1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分子式、实验式的差别。

(2)学会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和解题要点;巩固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培养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归纳小结能力。

(2)学会运用实验数据分析确定物质的微观组成的方法,使化学学习从定性趋于定量化。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在自学、分析、交流、研讨中培养独立、自觉、勤奋、刻苦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又善于协作、虚心学习的意志品质。

【重点与难点】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教学过程】

【引导】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利用题目中的数据和其它信息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板书】一、有机物分子式是否合理的判断 例:判断下列有机物分子式合理的是( C ) A .C 28H 59N 2O 2 B .C 22H 44NCl 5O C .C 3H 5NO 3 D .C 12H 4Cl 4O 2 判断依据:

第1步:把“N ”用“CH ”代换;“X ”用“H ”代换;“O ”无关;

第2步:根据氢原子数一定为偶数,且氢原子数≤2n+2原则确定分子式是否正确。 【提问】分子式和实验式有什么不同?

【例题】根据实验,某碳氢化合物的组成为碳92.3%,氢7.7%,求它的实验式。

分析:

N(C):N(H)=

12

3.92∶

1

7.7=1∶1

因此,该化合物的最简式为CH 。

【板书】二、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基本途径

1、直接法.直接求算出 1mol 气体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推出分子式。 【例1】2.3g 某有机物A 完全燃烧后,生成0.1molCO 2和2.7g H 2O ,测得该化合物的蒸气与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6,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 2H 6O )

2、由实验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1)通常方法:已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r (A)],根据实验式的相对分子质量[M r (实验式)],求得含n 个实验式:n =

)

Mr(Mr(A)

实验式,即得分子式。

【例2】根据实验,葡萄糖含碳40%,氢6.7%,氧53.3%,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求它的分子式. 分析: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N(C)= 180×40%÷12= 6;N(H)=180×6.7%÷1=12;N(O)=180×53.35%÷16=6 因此,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 6H 12O 6。

【例3】吗啡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的组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1.5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7%,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91%,其余为氧元素。已知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则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5,C 17H 19NO 3。 (2)特殊方法

I 、某些特殊组成的实验式,在不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也可根据组成特点确定其分子式。例如实验式为CH 3的有机物,其分子式可表示为(CH 3)n ,仅当n =2时,氢原子已达饱和,故其分子式为C 2H 6。同理,实验式为CH 3O 的有机物,当n =2时,其分子式为C 2H 6O 2。

II 、部分有机物的实验式中,氢原子已达到饱和,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即为分子式。例如实验式为CH 4、CH 3Cl 、C 2H 6O 、C 4H 10O 3等有机物,其实验式即为分子式。

III 、商余法。减氧、氮或卤素外的式量除以12,看商和余数。(有时需换元,即减1个碳加12个氢,但氢原子数不超过饱和氢数。)

【例3】若A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烃,则其分子式只可能是C 10H 8或C 9H 20。

3、通式法:利用通式进行计算,求出n 值,写出分子式。

【例4】某0.16g 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充分反应,产生56mL 氢气(标准)状况。则该饱和一元醇的分子式为CH 3OH 。

4相对分子质量等,同时结合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等技巧速解有机物的分子式。

(1)若当条件不足时,可利用已知条件列方程,进而解不定方程,结合烃C x H y 中的x 、y 为正整数,烃的三态与碳原子数相关规律(特别是烃为气态时,x ≤4)及烃的通式和性质,运用讨论法,确定气态烃的分子式。

(2)若当烃为混合物时,一般是设平均分子式,结合反应式和体积求出平均组成,利用平均值的含义确定各种可能混合烃的分子式。有时也利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可能的组成,此时,采用十字交叉法计算较为简捷。 【注意】利用平均分子式推导出的可能分子组合是否正确还需根据平均分子式中的碳、氢平均数运用十字交叉法分析,若两者的比值相同才是合理的组合或一者可以是任意比,则该组合一定合理。 【特殊情况】

I 、两混合烃,若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或等于26,则该烃中必含甲烷。 II 、两混合气态烃,平均分子式中碳原子数小于2,则原混合烃中必含CH 4。若平均分子式中氢原子数小于4,则必含C 2H 2。

III 、气体混合烃与足量的氧气充分燃烧后,若总体积保持不变,则原混合烃中的氢原子平均数为4;若体积扩大,氢原子平均数大于4;若体积缩小,氢原子平均数小于4,即必含C 2H 2(温度在100℃以上)。

IV 、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C x H y O z +(x+

2

4

z

y -)O 2→xCO 2+2y H 2O],当氢原子数等2时,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即为CH 2O ;大于2时,气体体积增大(温度100℃以上)。

【例6】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2.24 L 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 L 二氧化碳(气体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和3.6g 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BE )。

(A )CH 4和C 3H 8 (B )CH 4和C 3H 4 (C )C 2H 4和C 3H 4 (D )C 2H 4和C 2H 6 (E )C 2H 2和C 2H 6 分析:n 烃∶n (C):n(H)=1∶2∶4,即1mol 该混合气体中平均分子式为C 2H 4。则原两种气体平均含N(C)=2,含N(H)=4.选项A 中含N(H)>4;(C )中含N(C)>2;D 中含N(H)>4,而B 、E 符合题意。

【例7】某有机物分子中有40个电子,它完全燃烧时只生成等体积的CO 2和H 2O 蒸气(相同条件)。

C 5H 10。

C 4H 8O 、C 3H 6O 2、C 2H 4O 3。

O 原子可代替一个CH 2,于是给C 5H 10中每加一个O 就要减去一个CH 2,因而可得化学式为:C 4H 8O 、C 3H 6O 2、C 2H 4O 3、CH 2O 4不合理。

【例8】有机化合物A 、B 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碳、氢、氧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 、B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 、B 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若A 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 中,分子量最小的是(写出分子式) 。 分析:A 、B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 、B 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不同分子中含H 原子个数相等;②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O 2”基团。

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分子量最小的是CH4·CO2即C2H4O2

【课堂练习】

1.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 mol CO2和3.6 g水,关于混合气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一定有甲烷(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一定没有乙烷(D)一定有乙炔

2.某气态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和过量氧气混合后完全燃烧,反应前后的压强不变(温度为120℃),此气态烃是(AB)

(A)CH4(B)C2H4(C)C2H2(D)C3H8

3.某气态烃10mL与50m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刚好耗尽反应物,生成水蒸气40mL,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各20mL(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得).该气态烃的分子式为(D)

(A)C3H8(B)C4H6(C)C3H6(D)C4H8

4.某气态烃在一密闭容器中与O2混合点燃,使烃完全燃烧,燃烧后容器内压强与燃烧前相同(150℃测定),此气态烃可能是(CD )

A.丙烷B.乙炔C.乙烯D.丙炔

5.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实验式可能是(BD)A.CH B.CH2 C.CH3 D.CH2O

6.一定温度下,Wg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与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固体增重Wg,符合此要求的是(D)

①H2②CO ③CO和H2 ④HCOOCH3 ⑤HOOC-COOH

A.全部B.仅④和⑤C.仅①②③D.除⑤以外

7.某气态烃10mL与50m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刚好耗尽反应物,生成水蒸气40mL,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各20mL(各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烃的分子式为(D)

A.C3H8 B.C4H6C.C3H6D.C4H8

2。②该有机物燃烧生成水的8.燃烧物质的量相等的某有机物和乙醇。①乙醇燃烧生成CO2的量是该有机物的

3

2。③二者消耗相同状态下氧气的体积相同。通过分析判断该有机物是下列哪种( B )

量是乙醇的

3

A.C4H9OH B.CH2=CHCOOH C.CH2=CHCHO D.CH3CH2COOH

9.某化合物含碳、氢、氮3种元素,已知其分子内的4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结构,且每2个氮原子间都有1个碳原子,分子中无C—C、C=C和C≡C键。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

A.C6H12N4 B.C4H8N4 C.C6H10N4 D.C6H8N4

10.常温、常压下,50mL 3种气态烃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氧气混合后点燃爆炸,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共缩小100mL,则3种烃可能是(AD)

A.CH4 C2H4 C3H4B.C2H6 C3H6 C4H6C.CH4 C2H6 C3H8 D.C2H4 C2H6 C2H2

11.某气态烃和具有一双键的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13,取标准状况下的此混合气体6.72L,通入足量的溴水,溴水增重7g,则此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D)

A.C2H4和C2H6 B.CH4和C3H6 C.C3H8和C2H4D.CH4和C2H4

12.某气态烃0.5mol能与1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的产物又可与3mol Cl2取代生成无氢卤代烃,则此烃可能是(C)

A.CH≡CH B.CH2=CH2C.CH≡C–CH3D.CH2=C(CH3)2

13.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求该化合物的实验式.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实验式是CH3,分子式是C2H6)

14.某烃含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该烃对H2的相对密度为8,试确定该烃的分子式。(CH4)

15.已知第一种气态有机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59g/L,第二种气态有机物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87,第三种气态有机物在标准状况下250mL质量为0.49g.求这三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58、54、44)

16.某烃1.68g,完全燃烧生成CO25.28g和H2O2.16g,经测定这种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75g/L,则其分子式是C6H12。

17x y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39,在催化剂存在下,1mol该烃和3mol氢气加成生成饱和烃C x H z C6H12,C x H y的分子式为C6H6。

18.150仍保持150℃时测定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1.2倍,求该烯烃的分子式。(C6H12)

19.某气体碳的质量分数为82.7%,氢的质量分数为17.3%,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是2.59g/L.求这种气体的分子式。(C4H10)

20.已知一种气态烃碳的质量分数为92.3%,氢的质量分数为7.7%,在标准状况下,该化合物0.5g占体积432mL.求这种烃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26、C2H2)

21.某有机物由C、H、O元素组成,已知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该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的1.875倍,求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C2H4O2)

22.某不饱和链烃与H2完全加成,体积变为原来的1/3,如将1L该不饱和烃与10L 氧气混合并点燃,充分燃烧后将所有物质都通过足量碱石灰,气体体积变为4.5L,求烃的分子式。(上述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得)。(C4H6)

23.1924年我国药物学家陈克恢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出了麻黄素,并证明麻黄素具有平喘作用。将10.0g麻黄素完全燃烧可得26.67gCO2和8.18gH2O。测得麻黄素中含氮8.48%,它的实验式为C x H y N2O w,已知其实验式即为分子式,则麻黄素的分子式为________。(C20H30N2O2)

24.某气态化合物X含有C、H、O 3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X中C的质量分数;②X中H的质量分数;③X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X的质量。欲确定化合物X的分子式,所需的最少条件是(A)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

25.A、B、C分别表示气态烷烃,烯烃和炔烃,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7∶5,由A、B、C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5∶7∶2,在1.01×105Pa,273K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76g/L,求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式。(CH4;C4H8,C3H4)

§6-3-2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学习研究有机物结构式的一般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例题的解答总结出确定有机物结构式的思路方法。

2.技能和方法

学会资料、数据的收集、分类和处理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抽象、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同一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的实例分析,形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并从中学会辨别方法的优劣。 【重点与难点】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教学过程】

【板书】二、确定有机物结构式的基本途径

【附1】

【附2】

【附3】有机推断题的题眼 1、看试剂、看条件

(1)NaOH 水溶液:①水解型:卤代烃水解、酯类水解;②中和型:羧酸或酚类的中和 (2)NaOH 醇溶液:卤代烃消去

(3)浓硫酸并加热:①醇的消去;②醇酸酯化;※③苯环上磺化 (

4)浓硝酸/浓硫酸共热:苯环上硝化。

(5)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①烯或炔加成;②苯酚的取代。 (6)X 2:①光照(饱和碳原子上卤代);②Fe (苯环上卤代)。

炔烃 或二烯烃 C n H 2n+2

C n H 2n

C n H 2n-2

C n H 2n O

C n H 2n O 2

饱和一元醇或醚

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增加

1个C=O C n H 2n-6O

+环数+三键数×2

(7)O 2/催化剂:①醇的催化氧化(铜或银或氧化铜催化);②醛的催化氧化;③连续氧化(醇→醛→酸)。 (8)稀硫酸:①酯类的水解;②二糖的水解;③淀粉的水解

(9)H 2/镍或铂:不饱和键的加成还原(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醛基等) ※(10)Fe 、盐酸:苯环上硝基氧化为氨基。 ※(11)碱石灰共热:羧酸钠脱羧 2、看现象

(1)溴水反应褪色: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

(2)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苯的同系物 (3)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含有酚羟基

(4)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含有醛基 (5)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含有羟基(醇羟基、酚羟基或羧羟基) (6)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产生CO 2:含有羧基 (7)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酚类。 (8)加入浓硝酸变黄色:蛋白质 (9)加入碘水变蓝色:淀粉

(10)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羧酸类

(11)常温下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蓝色:羧酸类 (12)与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共热,溶液颜色变浅:酯类。

(13)与NaOH 溶液共热,再加硝酸酸化,最后滴入AgNO 3溶液,①产生白色沉淀:氯代烃;②产生浅黄色沉淀:溴代烃;③产生黄色沉淀:碘代烃。

(14)加入溴水不褪色,而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 3、看数字

(1)醇羟基与乙酸酯化:每一个羟基酯化,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 (2)羧基与乙醇酯化:每一个羧基酯化,相对分子质量增加28。 (2)醛基氧化:每1个醛基氧化为羧基,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 (3)与Cl 2反应:①每1个Cl 2加成,相对分子质量增加71;②每1个Cl 2取成,相对分子质量增加34.5。 (4)与Br 2反应:①每1个Br 2加成,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0;②每1个Br 2取成,相对分子质量增加79。 (5)与Na 反应:-OH~Na~

2

1H 2

(6)与NaOH 反应:①-COOH~NaOH ;②酚羟基~NaOH ;③1个醇酯~NaOH ;④1个酚酯~2NaOH ;⑤脂肪一卤代烃~NaOH ;⑥芳香一卤代烃(卤素直接与苯环相连)~2NaOH 。 (7)与银氨溶液反应:-CHO~2Ag ;(HCHO~4Ag ) (8)与新制Cu(OH)2反应:①-CHO~2 Cu(OH)2;②-COOH~

2

1Cu(OH)2。

(9)与X 2反应:①取代,H~X 2;②加成,C=C~X 2;C ≡C~2X 2。 (10)与H 2加成反应:C=C~H 2;C ≡C~2H 2;苯环~3H 2;-CHO~H 2。 (11)与HX 加成反应:C=C~HX ;C ≡C~2HX ; 4、看限制

(1)一卤代物或一硝基代物的种类数; (2)烯烃与X 2、HX 加成产物种类数;

(3)卤代烃或醇消去产物种类数及消去反应结构要求; (4)醇催化氧化结构要求;

(5)羟基酸分子内酯化构成环酯的环大小。

【解题指南】:

完成结构简式确定官能团可能官能团算出分子式拼接结构单元依据题给性质猜想公式

−−−−→−−−−−→−−−→−Ω−−→−Ω

(1)通过价键规律确定:某些有机物根据价键规律只存在一种结构,则直接可由分子式确定其结构式。例如C 2H 6,根据价键规律,只有一种结构:CH 3—CH 3;又如CH 4O ,根据价键规律,只有一种结构:CH 3—OH 。

(2)通过定性或定量实验确定:当一个分子式可能代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时,可借用缺氢数判断可能的结构,再利用该物质的特殊性质,通过定性或定量实验来确定其结构式。 【提问】如何确定乙醇的结构式呢? (1)乙醇的分子式为C 2H 6O ,0122

6=+-

=Ω。

(2)乙醇的结构式为:①C ―C ―OH 、②C ―O ―C

【讲解】根据乙醇的化学性质来确定,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是物质结构的体现。我们利用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的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 【演示实验】

①按图1组装各仪器。

[提问]装药品之前应首先干什么?如何检查这套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烧瓶处微热,观察广口瓶中导管内是否有液面上升。)

②向广口瓶内加水,在烧瓶里放入几小块钠,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并记录数据。

③轻轻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无水乙醇慢慢全部滴入烧瓶中。当分液漏斗颈内最后一滴无水乙醇刚刚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④待烧瓶的温度恢复至室温,量筒内水的水面稳定后,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并将数值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数值,记入上表中。

⑤收拾仪器并放回合适之处。

【思考】0.1mol 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收集到1.12L 的氢气。根据上述实验所得数据,怎样推断乙醇的结构究竟是①式还是②式?

【分析】1.比较①式和②式C 2H 6O 中6个氢原子的地位相同吗?

2.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1 mol C 2H 6O 置换1mol 氢原子,即一个C 2H 6O 分子中只有一个氢原子可被置换。C 2H 6O 分子中只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氢原子。

结论:有机物A (乙醇)的结构式只有是②。

为测定其结构,应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进行定性、定量实验。现给出乙醇、钠、水及必要的仪器,请甲、乙、丙三位同学直接利用如图1给定装置开始进行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

(1)实验前,三名同学从乙醇的可能结构分析入手,对乙醇和钠的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如果乙醇的物质的量为n mol ,那么对钠的物质的量的取值要求必须是大于n mol 。

(2)同学甲分别准确称量4.60 g 乙醇进行多次实验,结果发现以排开量筒内的体积作为生成的H 2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后都小于1.12 L ,如果忽略量筒本身及乙读数造成的误差,那么甲认为可能是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水造成的,你认为正确吗?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如果你认为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正确,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什么?广口瓶与量筒之间玻璃导管中水柱的体积没计算在内。

(3)同学乙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有:①装置气密性要良好,②实验开始前准确确定乙醇的量,③钠足量,④广口瓶内水必须充满,⑤氢气体积的测算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其中正确的有①②③⑤。(填序号)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4)若改用图2装置测定气体的体积,假定滴定管起始读数为V1mL,终了读数为V2mL,而注射器测定排出的气体为V3mL(标准状况下),则氢气的气体为(V3–V2+V1)mL。

【例1】0.2mol有机物和0.4molO22、CO和H2O(g)。燃烧后的这些产物经过浓H2SO4后,质量增加10.8g;再通过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3.2g,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质量增加17.6g。

(1)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C2H6O2)

(2)若0.2mol该有机物在与过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后放出4.48LH2(标准状况),试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CH2(OH)-CH2OH]

【例2】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由12个原子组成,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为34,完全燃烧2mol,该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氧气9mol C3H8O。写出其可能的各种结构简式并命名。

(1)CH3CH2CH2OH(1-丙醇);(2)CH3CH(OH)CH3(2-丙醇)。

【例3】有机物A蒸气的质量是同体积乙醇蒸气质量的2倍(相同状况下)。1.38g A完全燃烧后若将燃烧的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增加3.06g。若将燃烧的产物通过浓H2SO4,浓H2SO4的质量增加1.08g。另取4.6g A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为1.68L。A不与纯碱反应,通过计算确定A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答案:C3H8O3,CH2(OH)-CH(OH)-CH2(OH)

【例2和1.5mol水,此有机物可能是(写出结构简式)CH3CH3、CH3CH2OH、CH3OCH3、HOCH2CH2OH。

H原子的个数,C2H6。

该有机物中可含氧也可不含氧,于是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O m。

当m=0,化学式为C2H6,结构简式为:CH3CH3.

当m=1,化学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H3OCH3.

当m=2,化学式为C2H6O2,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

当m=3,化学式为C2H6O3,无此物质.

【例5】6.94g由饱和一元醇A和饱和二元醇B组成混合液,加入足量金属钠,在标准状况下放出2.24 L氢气,已知A、B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小于4,试推出A、B的结构简式。

分析:此题用极限假设法进行巧解,根据题意,假设为一种物质,计算有关的数值范围,确定混合物某种量的数值介于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若混合液全部是二元醇,此二元醇的摩尔质量为:6.94g÷2.24L/22.4L/mol=69.4g/mol

因为饱和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9.4的只有乙二醇,所以A为CH3—CH2—OH,B为HO—CH2—CH2—OH.

答案:A:CH3—CH2—OH;B:HO—CH2—CH2—OH。

【课堂练习】

1、某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5.75倍。把1.84 g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气体混合物通过足量的碱石灰,碱石灰增重4.08 g。又知生成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试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1 mol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时,可以得到33.6 L(标准状况下)H2。试确定它的结构简式。(C3H8O3、CH2OHCHOHCH2OH)

2、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4H4

(1)若C4H4为饱和结构(即结构中无C=C或C≡C

分析:Ω=3,若C4H4为饱和结构,则该烃可为多面体结构,根据多面体结构有机物的面数= 3 +1=4,所以C4H4应是四面体,其键线式见上图。

(2)若C4H4CH2=CH—C≡CH。

分析:若C4H4为链式结构,根据Ω=3,CH2=CH—C≡CH或CH2=C=C=CH2(不稳定)。

3、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3H6O3

(1)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 H2,若有机物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则该有机HOCH2CH2COOH或CH3CH(OH)COOH。

分析;Ω=1COOH,两个—OH(一个醇羟基,一个羧羟基);拼接可得其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或CH3CH(OH)COOH。

(2)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 H2,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CHO。

OH,一个—CHO,则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

(3)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0.5mol H2,若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OH)COOCH3或CH3COOCH2(OH)。

—,则其结构简式为CH2(OH)COOCH3或CH3COOCH2(OH).

《卤代烃 示范教案》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卤代烃 ◆教学目标 1.能辨识卤代烃的官能团,并根据官能团对卤代烃进行分类;能列举典型卤代烃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应用。 2.能从溴乙烷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特点预测可能的断键部位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了解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1-溴丁烷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探究实验进行对比和归纳,形成“化学反应可以调控”的观念,通过类比迁移形成对卤代烃反应基本规律的认识。 4.通过了解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积极贡献,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溴乙烷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赛场上运动员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复方氯乙烷气雾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氯乙烷沸点低,挥发时吸热。 思考: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应可以制得含有卤素的有机物呢?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上述提到的有机化合物氯乙烷、一氯甲烷、1,2-二溴丙烷、溴苯等,它们的结构母体分别是乙烷、甲烷、丙烯和苯,可看作是这些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将这类物质称为卤代烃。 【新知讲解】 一、卤代烃 1.定义: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2.官能团:碳卤键(C X) 3.分类:按照卤素不同,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根据分子中卤原子的数目不同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根据烃基的不同,可以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一卤代烃:含一个卤原子的卤代烃可用R-X表示饱和一卤代烃通式: C n H2n+1X 4.物理性质学生观察课本上数据: 【小结】 室温下,大多是液体或固体。注意:CH3Cl、CH3CH2Cl为气体。 卤素原子相同时,卤代烃沸点随着烃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密度则减小。 例如:一氟代烃、一氯代烃比水轻;溴代烃、碘代烃比水重;分子中卤原子增多,密度增大。 卤代烃均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5.命名 卤代烃的命名一般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时可以将卤素原子当作取代基,其它与烃类的命名相似。例如: 2-氯丁烷氯乙烯1,2-二溴乙烷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衍生物第4节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__油脂与酰胺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油脂与酰胺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了解油脂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其化学性质及 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 养。 2.了解胺、酰胺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及其应 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一、油脂 1.油脂的形成、结构与分类 (1)形成: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与甘油(丙三醇)反应生成油脂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C17H35COOH+ (2)结构

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 其中R、R′、R″是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分类 (4)常见高级脂肪酸 名称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 示性式C15H31COOH C17H35COOH C17H33COOH C17H31COOH 2.油脂的化学性质 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而在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因而油脂不仅具有酯的化学性质,还兼有烯烃的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 ①酸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②碱性(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于生产肥皂。 (2)油脂的氢化——油脂的加成反应 ①油脂氢化的定义

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饱和度,转变成半固态的脂肪,这个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也称油脂的硬化。 ②应用:制造人造脂肪(硬化油),防止了油脂的氧化变质,便于储存和运输。 ③油酸甘油酯氢化反应方程式为 。 微点拨:①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也能发生水解反应,但不是皂化反应。 ②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的盐。 ③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提高去除油脂的效果。因为热的纯碱水解程度大,碱性强使油脂易水解。 二、酰胺 1.胺 (1)定义:烃基取代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 (2)通式可表示为R—NH2,官能团的名称为氨基。如甲胺的结构简式为CH3—NH2,苯胺的结 构简式为。 (3)主要性质:胺类化合物具有碱性。 苯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途:胺的用途很广,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例如,甲胺和苯胺都是合成医药、农药和染料等的重要原料。 2.酰胺 (1)定义:羧酸分子中羟基被氨基所替代得到的化合物。 (2)通式表示为,其中叫做酰基,叫做酰胺基。 (3)常见酰胺的结构简式:

高中化学第3讲 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

第3课时必备知识——烃的含氧衍生物 [基本概念]①醇和酚;②醛和酮;③羧酸和酯;④酯化反应;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⑥显色反应 [基本规律]①醇类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②醇类的消去反应规律;③酯化反应的类型及规律;④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及规律 知识点1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 一、醇的结构与性质 1.醇的概念 醇是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构成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分子的通式为C n H2n+1OH或R—OH。 2.醇的分类 3.醇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 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升高 ②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 水溶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饱和一元醇的溶解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

4.醇的化学性质 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乙醇分子中可能发生反应的部位如下,填写表格内容: 条件断键位置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 Na ①置换 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HBr,△②取代 反应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O2(Cu),△①③氧化 反应 2CH3CH2OH+O2 ――→ Cu △2CH3CHO+2H2O 浓硫酸,170 ℃②④消去 反应 CH3CH2OH――→ 浓硫酸 170 ℃CH2 ===CH2↑+H2O

浓硫酸,140 ℃①或②取代 反应 2CH3CH2OH――→ 浓硫酸 140 ℃ C2H5OC2H5+H2O CH3COOH/ (浓硫酸) ① 酯化 反应 CH3CH2OH+CH3COOH 浓H2SO4 △ CH3COOC2H5+H2O 2.苯酚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烃的衍生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烃的衍生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总结和创新 一、创新背景 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不同的方法掌握水平不同。新课程标准讲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本人将从以下三种方法讲授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则,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创新目的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也是高考的难点,学生容易失分。因此如何快速让学生正确书写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本节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考方式更多样化。 三、教学内容 本节从烃的衍生物中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出发,采用综合归纳和对比类推的科学思维方法,将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特点进行比较,得出以下三种方法。 1、熟记烷基种类法:通过熟记5个碳以内的烷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书写其他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数目。 烃的衍生物中简单的饱和一元醇、一元醛、一元酸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找出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2、位置异构:根据分子数中的碳原子,先写出碳链异构,在碳链异构的基础上按照等效位置的规则将官能团放入碳链不同的碳原子上。 烃的衍生物中,一卤代烃、醇、醛、酸、醚、酮等可采用官能团的位置异构进行书写。

例如:分子式为C5H12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C5H12O属于醇类,即可写成C5H11-OH,五个碳原子的碳链异构有三种: 类别分子式C-C-C-C-C 异构体数目 卤代烃C5H11F 链上有三种位 置,故-F有三 种位置异构 链上有四种位 置,故-F有四 种位置异构 链上有一种位 置,故-F有一 种位置异构 8种 醇C5H11OH 链上有三种位 置,故-OH有 三种位置异构 链上有四种位 置,故-OH有 四种位置异构 链上有一种位 置,故-OH有 一种位置异构 8种 醛C5H10-C HO 链上有三种位 置,故-CHO有 三种位置异构 链上有四种位 置,故-CHO有 四种位置异构 链上有一种位 置,故-CHO有 一种位置异构 8种 酸C5H10-C OOH 链上有三种位 置,故-COOH 有三种位置异 构 链上有四种位 置,故-COOH 有四种位置异 构 链上有一种位 置,故-COOH 有一种位置异 构 8种 3、减碳加碳法:以官能团为中心,通过在官能团左右两边,一边减碳,另一边加碳的方式书写同分异构体。 烃的衍生物中,醚、酮、酯等可采用减碳加碳法进行书写。 例如:分子式为C5H12O,属于醚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CH3-O-C4H9(-CH3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C4H9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C2H5-O-C3H7(-C2H5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C3H7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3H7-O-C2H5(重复)C4H9-O-CH3(重复) 所以,分子式为C5H12O,属于醚类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再例如:分子式为C5H10O,属于酮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苯酚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苯酚 教 学 课 题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苯酚 教学目的及 考 纲 要 求 1.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 2.以苯酚为例,理解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3.了解酚类的化学性质 教 学 重 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 学 难 点 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教 学 课 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增减 知识点1 苯酚结构和物理性质 1.酚的概念: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化合物(注意醇和酚的区别和联系,醇为羟基和链烃基直接相连;而酚则为羟基和苯环相连。二者官能团一样,但烃基不同,性质不同。) 2.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C 6H 6O C 6H 5OH 或 -OH 3.苯酚的物理性质 ✧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易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具有特殊的气 味,熔点43℃; ✧ 常温微溶于水,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互溶。 ✧ 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 有毒性,对皮肤有腐蚀性(如果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 精洗涤)。 例题1下列有关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的晶体,70℃以上时与水混溶 B .苯酚是生产电木的单体之一,与福尔马林发生缩聚反应 C .苯酚比苯容易发生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D .苯酚有毒,不能配成洗涤剂和软膏 【解析】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它被氧化后才显粉红色,A 叙述不对;苯 酚虽然有毒,但少量的苯酚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配成洗涤剂和软膏,故答案为A 、D 。 例题2试用一种试剂区别苯、苯酚溶液、己烯和CCl 4,说明依据。 【解析】根据它们的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质来进行区别。取四种液体少量,各加 入足量浓溴水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苯酚溶液;无白色沉淀 生成,但使溴水褪色的为己烯;溶液分层,上层颜色较深,下层几乎 C C C C C C H H H H H OH OH

《化学》必修2(新人教版)教案第29课时烃和烃的衍生物归纳与总结一

第29课时归纳与总结一 ●目标导航 学习内容:烃及烃的衍生物。 学习重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 学习难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 学习方法:讲解、练习。 ●名师引领 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成键特点:碳呈四价、可以与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也 可以相互成健。碳原子间可以形成C-C、C=C、C三C等; 可以是链状分子、也可以形成环状分子等。 2、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且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3、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 二、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

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3、酯化反应:酸与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师生互动共解难题 1、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答案:B 解析: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而非Na2O; B.具有重键的有机物和苯的同系物都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CO2在常温下是气态,为分子晶体,低熔沸点;而SiO2在常温下是固态,为原 子晶体,高熔沸点; D.C60是分子晶体,硬度小;而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硬度大。 2、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强电解质 B.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供能物质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D.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溶于水,其溶质质量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物质的量、电解质有关的知识,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是非电解质,A是错项。维生素c和食盐都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但不能供能,B是错项,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且与羟基相连,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C为正确选项。D项维生素c和食盐的摩尔质量不相等,D是错项。 3、下列实验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高中化学_烃的衍生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复习教学设计 (鲁科版选修5第2章)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及要求。 【课前预习自测】自我校对并讨论,重点讲解一两个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官能团。【活动探究一】书写官能团的结构、名称并根据官能团预测其性质。 展示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并熟记。 【活动探究二】探究烃及其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根据所学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构建一幅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相互转化的框图,并注明反应类型。 活动探究三:探究官能团与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的关系 【课堂检测】强化巩固本节课重点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分钟反馈】学生写出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建议、随堂练习的难度等等。 第2节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复习学情分析 (鲁科版选修5第2章) 学生通过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了解了官能团对学习每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性,通过有机化学反应的整体认识,了解了反应试剂和条件的重要性,对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由代表物到该类化合物的通性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过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性质;但只掌握具有一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对具有多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推测存在困难;对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不系统的了解。 学生要引导学生从官能团的角度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应用、迁移知识的能力。 采用目标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例题的细节变化层层推进,实现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评,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消化和吸收知识,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解题思路

高中化学_烃的衍生物醛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 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之前复习了醇酚的性质,回顾熟悉了包括卤代烃等多种有机物的官能团反应和重点物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课外安排学生阅读复习课本上本节内容,熟悉主干知识点。并安排学生填写相关提纲,已评测个人自主复习效果,做好自我反思,并能对本节课的知识架构有整体认识,能够带着疑问和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复习。 2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设定以醛酮结构—醛酮命名—羰基的性质为教学主线,各环节加入学生参与元素,而教师则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归纳提升的作用。 引入:学生参与练习书写乙醛的常见反应,并展示2018年考试说明和近三年高考II卷考察问题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方程式快速回忆熟悉醛类官能团反应,通过对比考试说明和高考题内容引入本节课复习要点和考点关联。 学生活动:书写乙醛的反应方程式并订正 展示: 引入:由碳原子成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羰基的空间结构为平面型,对比强化醛羰基和酮羰基的结构区别,分析甲酸酯结构引入含有醛基官能团的物质分类。 设计意图:复习醛酮的官能团结构,回顾醛酮的分子组成通式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活动:完成判定醛酮类物质练习 展示:

问题思考:1.如何命名B选项中物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 展示:醛酮的命名规则,强调醛基不需要对官能团位置定位,酮羰基需要定位。 学生活动:完成四组醛酮类物质的命名 展示:常见的四种醛酮的常温下状态,溶解性和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羰基是一种亲水基,烃基为憎水基。强化甲醛是唯一的常温下呈气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了解福尔马林溶液成分。 问题思考:2.醛酮的官能团性质的异同点?如何书写氨气、甲醇与乙醛的反应方程式? 展示: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1节-1课时-(新课改教案)卤代烃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烃的衍生物 第1节:卤代烃 第1课时:卤代烃 课程性质课堂教学,新课课时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了解卤代烃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反应规律; 3.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 价键的变化; 4.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 和性质的相互关系,有机反应中“条件”的影响,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 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溴乙烷为代表物,理解卤代烃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 观探析”,“变化观念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 认识; 2.通过对比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与性质差异,认识有机物中基团之间的相互 影响 3.通过利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 观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激发同学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 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 锻炼了毅力,休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利与弊,增强社会责任感,体会辩证唯 物土义观点。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大反应的基木规律 教学方法自主参与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多媒体影音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知识课程知识讲述课程知识总结 巩固知识归纳总结 引导、带领学生对常 用知识点进行总结 自主构建 引导、带领学生对知 一、卤代烃 1.定义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

《实验活动1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实验活动1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目标 1.学生熟悉实验活动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能提前写出实验流程。 2.了解每种药品在实验中的作用。 3.能正确书写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并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相关知识解释实验操作的某些步骤。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酸乙酯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难点:实验操作、实验要点分析及问题讨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实验目的】 1.学习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2.加深对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的认识。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试管夹、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秒表、碎瓷片。 药品: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蒸馏水、3mol/L H2SO4溶液、6mol/L NaOH溶液 【新知讲解】 一、实验活动——乙酸乙酯的制备 1.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酯化反应】 乙醇、冰醋酸、浓硫酸以体积比3:2:2混合均匀后,加入碎瓷片,按图组装好装置后加热,另一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滴入酚酞试液,反应一段时间后,收集液态生成物,观察碳酸钠溶液变化,闻生成物气味。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现象】有不溶于水、比水轻且有香味的物质生成;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红色褪去。 2.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问题和讨论 ①试剂的加入顺序是什么?浓硫酸注入乙醇中。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脱水剂、催化剂。 ③加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防止爆沸。 ④为什么用小火加热?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 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正向移动。加热时用 小火加热均匀,防止有机物大量挥发。 ⑤为什么导管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⑥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吗?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Na2CO3能跟蒸出的乙酸反应,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不能,NaOH碱性过强,容易导致乙酸乙酯水解。 ⑦反应中,乙酸可能脱氢原子,也可能脱羟基,而乙醇也如此。如何确定它们按何种方式脱水呢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可用带18O的乙醇做示踪原子进行实验。 CH 3C O OH+H O C2H 5 CH 3 C O OC 2 H 5 +H2O 浓硫酸 二、实验活动-乙酸乙酯的性质 【实验步骤——乙酸乙酯的水解】 1818

高中化学_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二节醇和酚第二课时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一、情景导入 导入语:回顾醇,引入新课 问题:学习的醇有什么官能团?有哪些性质?是不是含有羟基就属于醇类?由此引入酚。展示;此时ppt展示含酚物质图片,教师总结——苯酚与我们的生活。阅读课本内容,填写学案相关内容。 二、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一:苯酚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 请仔细观察桌面上的试剂瓶,注意它的状态、颜色、气味并测试它的水溶性。 [教师引导] 这种物质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苯酚。俗名石碳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烃的衍生物。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总结观察到的结果。 [媒体展示] 苯酚的物理性质 [过渡]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好,那么怎么让它全溶解呢? 媒体显示:加热的方法。 问题探究二: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苯酚的结构简式。 问题探究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探索乙醇的化学性质:a.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b.苯酚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反应,再加入盐酸或通CO2。C.苯酚与浓溴水,理解羟基与苯环间的相互影响。 问题探究四:苯酚与相似结构苯的衍生物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比较记忆一些有苯环结构物质的特殊性。 三、拓展延伸 关于酚与醇的比较课题研究。 [结束语] 酚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掌握了酚性质,才能很好地了解它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习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他们在初中虽已接触了一些常见有机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本节课首次提出了“官能团”间相互影响的概念,围绕“官能团(结构)—性质”的关系展开,难度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逻辑性,同时用形象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另外注意高视角、低起点,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引导等方式,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 【效果分析】 【一】、情境图、诗句引入 【二】、有效的化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内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而学具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转化和发展。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三】、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提问质疑 评析: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以系统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以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为导向而设计、确定和管理的教学环节,合作学习也是以团体成绩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以小组的方式来达到生生、师生互动,对教学的动态因素进行互动与反馈,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改革全面推开的今天,必须乘着课改的东风,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四】、

《醛 酮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醛酮 第2课时醛类和酮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预测其他醛类物质的主要性质。 2.能根据能团的特点和性质区别醛和酮,以丙酮为例认识酮的主要化学性质。能列举甲醛、苯甲醛和丙酮等代表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和探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 ◆教学重难点 醛类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乙醛的结构和性质。 乙醛的结构和性质 结构简式:CH3CHO;分子结构: 官能团:-CHO 物理性质: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加成反应(与H2、HCN加成) 除乙醛外,其他醛类化合物,如甲醛(HCHO)、丙醛(CH3CH2CHO)、苯甲醛 等,它们在分子结构中都含有醛基,所以化学性质与乙醛的相似。 【新知讲解】 一、醛类 1.醛的概念: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一元醛通式:R—CHO 饱和一元醛:饱和链烃基(烷基)+ 一个醛基。 饱和一元醛分子通式:C n H2n O(n≥1)(与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对比)

饱和一元醛结构通式:C n H2n+1CHO(n≥0) 3.醛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醛基中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被H2还原为醇,与HCN加成生成羟基腈氧化反应:醛基中碳氢键较活泼,能被氧化成相应羧酸 【思考与讨论】由丙醛如何得到1-丙醇或丙酸? 4.醛类物质的系统命名法 ①选主链:含有尽可能多醛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②编号:从靠近醛基的这一端开始编号,即醛基碳是1号碳原子 ③其它同烯烃 例如:2,4-二甲基戊醛 【课堂练习】 练习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 练习2:写出C5H10O表示醛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书写方法:①醛可看成醛基取代了烃中的氢原子,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先把醛写成:R-CHO;②再判断烃基(-R)有几种同分异构体 C5H10O → C4H9-CHO,-C4H9(丁基)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二、最简单的醛——甲醛(又叫蚁醛) 1.分子结构:平面形分子,4个原子共面。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本章说明〗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本章说明 本章将结合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介绍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取代、氧化和消去反应。通过设计各种烃的衍生物间的相互转化路线,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通过有机合成巩固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并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意义,体会新化合物的不断合成使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学科魅力。教材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体验烃的衍生物的广泛应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章介绍的有机反应,如银镜反应、酯化反应等,是学习后续两章内容的基础。第四章中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以及第五章中聚酯的合成反应等,都是本章介绍的有机反应的拓展与应用。 一、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类别,给出了烃的衍生物的“内容要求”。因此,本章在内容编排上重视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前四节的节名根据不同的官能团依此为“卤代烃”“醇酚”“醛酮”和“羧酸羧酸衍生物”。在这些烃的衍生物中,教材都是通过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分别介绍各类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本章的第五节介绍了有机合成,运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引导学生从原料出发,设计合成路线来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重点介绍卤代烃、醇、酚、醛、羧酸和酯的组成与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简单介绍醚、酮、胺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应用。教材在介绍各类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时,都是以一种典型代表物为例进行阐述,涉及的重要典型代表物有溴乙烷、乙醇、苯酚、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 教材第一、二、四节的内容编排次序如下图所示。

而教材第三节的内容编排次序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在必修课程中没有介绍第三节中的典型代表物乙醛。该节的内容编排次序如下图所示。 本章第五节介绍有机合成的相关内容。教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烃和烃的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实现有机化合物类别的转化,对此前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使其进一步结构化。 本章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学业要求 1.了解一些简单卤代烃的主要物理性质。能列举溴乙烷的物理性质,能描述和分析溴乙烷的重要反应,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分析和推断其他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列举一些简单醇的主要物理性质。能根据醇羟基的结构特点,描述和分析乙醇的重要反应,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分析和推断其他醇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酚羟基的结构特点,描述和分析苯酚的重要反应,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写出醛基和乙醛的结构简式,能列举乙醛的物理性质。能根据醛基的结构特点描述和分析乙醛的重要反应,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分析和推断其他醛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2课时 取代反应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之小船创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学案】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你已初步学过一些有机反应及反应类型的知识,补全下列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可小组交流)。 ① CH 2=CH 2 + ( ) → CH 2Br —CH 2Br ② CH 2=CH 2 + HCl ③ 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④ + Br 2 ( ) + HBr ⑤ + HNO 3 ( ) + ( ) ⑥ CH 3COOH + ( ) CH 3COOC 2H 5 + H 2O 复习加成反应,导出取代反应。进一步了解有机反应的要素。 知识延伸 【ppt 】请对上述反应进行分类? 【讨论、回答】 加成反应:①② 取代反应:③④⑤⑥ 创造概念的生成环境。 交流研讨 【ppt 】请你给取代反应下一个定义? 【讨论、回答】 有机化合物的不饱和键的两端的原子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饱和的或比较饱和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明确取代反应的定义。 板书 【板书】 【听、记】 板 催化剂 △ ( ) Fe CH 3 浓硫酸 △ 浓硫酸 △

一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二)取代反应书小标题。 过程分析【ppt】分析讲解 播放flash动画 展示取代反应断键、替换、新键的形成过 程 【方程式书写】从 化学键 的角度 分析取 代反 应;加 深对概 念的理 解。 概念巩固【学案】请归纳你所知道的那类有机化合 物能发生取代反应,并写指出无机试剂和 反应条件? 【归纳】 ①、烷烃:与气态卤素单质在光 照条件下 ②、苯环上的取代:与液溴(Fe)、 浓硫酸、浓硝酸等 ③、酯化反应:羧酸与醇在浓硫 酸催化下 ④、酯的水解反应:稀硫酸或氢 氧化钠溶液 复 习化学 方程 式,巩 固概 念。 概念应用【学案练习】 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3HONO2 +3H2O ②CH3CH2Br+H2O CH3CH2OH + HBr ③CH3CH2Br +NaOH CH2=CH2 + NaBr + H2O ④+3Br2 ↓ + 3HBr ⑤ ⑥CH3COOCH2CH3 + H2O CH3COOH + CH3CH2OH ⑦2CH3CHO + O2 【做练习】 取代反应:①②③④⑤⑥ 1、应用 概念; 2、进一 步巩固 概念。 3、加深 对取代 反应的 理解; 4、培养 知识的 应用能 力。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第一课时)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六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溴 乙烷卤代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3.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有关卤代烃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使学生对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5.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通过卤代烃的结构及性质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教学重点 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教学难点 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通过溴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实物展示分析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并了解其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学习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3.采用对比分析学习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4.学习卤代烃部分知识,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阅读、总结、分析、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教学用具 溴乙烷的比例模型、投影仪、胶片、试管、烧杯、铁架台、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溴乙烷、NaOH溶液、NaOH固体,无水乙醇、HNO3、AgNO3溶液、溴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在第五章,我们学习了烃,知道烃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投影显示]1.苯与浓HNO3、浓H2SO4混合,水浴加热至50℃~60℃生成什么物质? 2.写出乙烯和氯气反应、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什么? [结合学生写出的生成物分析]硝基苯、氯乙烷、氯乙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都可看作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生成物,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烃的衍生物。 [板书]第六章烃的衍生物 [师]那么什么叫做烃的衍生物呢?请大家给它下一个较准确的定义。 [生]从结构上说,可看作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衍变成的产物叫烃的衍生物。 [强调]烃的衍生物仅仅是可以看作烃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后的生成物,实际上并非都是由烃反应得到的。

《醇 酚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第二节醇酚 第1课时醇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醇的结构特点并进行分类,列举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等常见醇的应用。 2.能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解释醇类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递变规律。 3.能从化学键和反应规律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证实乙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以乙醚为例,描述醚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醇和酚的结构差异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你知道下列生活用品中都含有哪类相同物质吗?是的,都含有醇类物质。 请观察下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什么差别? 苯甲醇

上述化合物均可看作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衍生出的含羟基的化合物。其中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课堂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醇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参考答案:A、B、D 【新知讲解】 一、醇 1.定义: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2.官能团:羟基(—OH) 4.醇的命名 ①选主链:含有尽可能多的羟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②编号: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其它同烯烃 4-甲基-2-戊醇 2,3-二甲基-3-己醇

2-甲基-2-乙基-1,3-丁二醇 5.物理性质 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甲醇、乙醇和丙醇均可与水任意比互溶),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思考与讨论】 21.上表列举了几种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的沸点。请仔细阅读并对比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低级醇与水任意比互溶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从表3-3中的数据可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的沸点。 这是由于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分子间氢键。 甲醇、乙醇和丙醇均可与水互溶,这也是因为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第四节羧酸羧酸衍生物 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 ◆教学目标 1.认识羧酸衍生物(酯、油脂、酰胺)和胺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通过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熟悉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羧酸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羧酸衍生物的安全使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反应对比及有机物化合物的断键规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羧酸衍生物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生成物,如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乙氧基(—OCH2CH3)取代后生成的乙酸乙酯,被氨基(—NH2)取代后生成的乙酰胺。 羧酸衍生物包括:酯、酰胺、酰卤(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取代)、酸酐 【新知讲解】 一、酯类化合物 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低级酯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苹果里含有戊酸戊酯,菠萝里含有丁酸乙酯,香蕉和梨里含有乙酸异戊酯等。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糖果和糕点等常使用酯类香料。 1.酯的通式:

RCOOR`),其中R(来源于羧酸)和R'(来源于醇)均为烃基,可相同,也可不同。 2.饱和一元酯(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生成的酯)通式:C n H2n O2 (n≥2) 强调:酯与羧酸互为官能团异构。 3.命名:根据发生酯化反应的酸和醇来命名为某酸某酯。 讨论:写出分子式为C4H8O2,且属于羧酸和酯的同分异构体。 (共6种,包括2种酸,4种酯) 4.物理性质: 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一般比水的小(比水轻),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5.用途:溶剂,香料。 6.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实验演示 实验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 【思考讨论】 (1)实验说明了什么? (2)试比较哪种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更彻底?为什么? (3)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试分析水解反应的历程是怎样的? (4)该实验中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怎样的?

2023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7篇)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1 一、课标要求: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明白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明白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资料,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经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经过分析醇的结构,明白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2 氨、铵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 (2)掌握氨水的性质、掌握有关氨气溶于水的计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区别,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关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2)通过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过有关计算训练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4)通过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论的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氨水跟液氨的差异。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