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晕厥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心源性晕厥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心源性晕厥是心排血量突然降低引起脑缺血而诱发的晕厥,患者有猝死风险,预后较差。及时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尤为重要。

晕厥的分类

1.神经反射性晕厥(≈60%)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情绪异常(如恐惧、疼痛、晕针、晕血)导致的晕厥以及立位性晕厥;

✎情景性晕厥: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排尿、饱餐等所致晕厥;

✎颈动脉窦晕厥:颈动脉窦受压所致晕厥,如肿瘤、衣领过紧等。

2.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15%)

✎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异常、帕金森等;

✎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尿毒症、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

✎药物诱导的低血压:酒精、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

✎低血容量:大汗、出血、呕吐、腹泻等。

3.心源性晕厥(国内≈21%,国外10%-15%)

✎原发性心律失常(≈10%):病窦综合征、传导阻滞、房颤、遗传性心律失常等;

✎器质性心肺疾病(≈5%):心肌梗死、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气胸、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

心源性晕厥患者较普通患者的心源性猝死(SCD)发生率高6倍,因此所有晕厥患者均应评估心源性晕厥和猝死的可能性。

心源性晕厥的鉴别诊断

1.心源性晕厥的5大特点

✎与体位无关;无前驱症状,或前驱症状短暂;特征性前驱/发作时表现;持续时间可短可长;遗留其他表现。

2.指南推荐

(1)2017 ACC/AHA/HRS/USA指南指出,以下患者是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性较大:

✎年龄>60岁;男性;缺血性或结构性心脏病;存在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异常;前驱症状短暂:心悸或无先兆症状;运动中晕厥;卧位晕厥;晕厥发作次数少(1-2次,除外长QT);心脏结构异常;家族遗传心律失常或<50岁猝死;先天性心脏病。

(2)2018 ESC/EU指南指出,以下患者是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性较大:

✎运动中或卧位晕厥;心悸后短时间内晕厥;年轻猝死家族史;结构性或缺血性心脏病;以下心电图特征提示心律失常性晕厥:

➤双支阻滞:RBBB+LAB/LPB,室内传导阻滞:QRS≥0.12ms,莫氏Ⅰ+Ⅰ度AVB,PR间期延长,心动过缓或缓慢性房颤,复杂室性早搏、非持续VT,长QT (合并VVS)或短QT间期,J波:Brugada和早复极波(可合并VVS),右胸导联T波倒置、ε波(ARVC),LVH与HCM。

青少年vs老年心源性晕厥与猝死

✎青少年

➤首发年龄主要在3-35(25)岁、心源性不少见;

➤先兆症状时间短暂,数分钟甚至更短暂时间内,存活及复苏成功率低;

➤可完全没有先兆症状,也可有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

➤晕厥造成猝死、心源性休克;

➤接受度差、社会问题与医疗纠纷。

✎老年

➤常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常反复发作;器质性心脏病及复杂心血管病或心衰更常见;应充分考量药物因素;晕厥造成的创伤及合并症更多见;死亡率高,社会及经济负担巨大。

心脏性晕厥和猝死的病因有哪些?

✎成人或老人

➤离子通道病等(5%);缺血性心脏病(15%);非缺血性心脏病(80%)。

✎青少年心脏性猝死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病、HCM、心肌炎、先心病、冠心病发生率在增高);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如LM起源于右冠窦、肺动脉;

➤先天性离子通道病:心脏结构正常、容易漏诊;

➤其他。

哪些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猝死风险较高?

某些类型的晕厥或导致猝死,如心律失常性晕厥、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应用心电图检测技术(Holter、长程Holter和植入式Holter)来明确心律失常性晕厥。

1.心律失常

✎缓慢心律失常:清醒状态下持续窦缓(<40bpm)、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3s、二度II型和三度房室阻滞、交替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持续性室速或快速室上速、房扑(1:1下传)和房颤。

✎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合并多形性室速或室颤。

✎起搏器或ICD故障伴有心脏停搏。

2.结构性心脏病

严重主动脉瓣/二尖瓣狭窄、左房粘液瘤、心腔内血栓、主动脉夹层、冠脉异常或痉挛。

表1 心源性晕厥猝死高风险的特征

3.短期(≥30天)风险较高患者

✎男性、老年、无先兆、晕厥前心悸、运动晕厥、结构心脏病、心衰、脑血管病、家族SCD病史;

✎其他:活动出血、心电图新发异常、持续生命体征异常、TNI/BNP(NT-pro-BNP)异常、电解质异常。

4.长期(≥30天)风险较高的患者

男性、老年、没有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室速、癌症、结构心脏病、心衰、脑血管病、糖尿病、CHADS₂-VASc评分高、心电图异常、GFR降低

心源性晕厥的治疗策略

1.心源性晕厥的个体化治疗

✎根据心源性晕厥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和可逆程度:

➤有心脏猝死危险者,推荐ICDs(降低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策略)、 CRTD、生理性起搏等新技术;

➤药物治疗:减少心律失常和ICD放电。

✎器质性心脏病治疗:积极治疗原发心脏病,如瓣膜病和心脏肿瘤等的处理➤IHD:Ⅱ类、胺碘酮;

➤CHF: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多菲利特;

➤肥厚型心肌病:β阻滞剂、胺碘酮;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基因特异性/离子通道特异性治疗。

2.上游治疗降低心源性晕厥或猝死发生率

✎改善生活方式

➤减轻体重、戒烟、戒酒/少量饮酒、运动。

✎改善缺血

➤血管再通(急性冠脉综合征);β受体阻滞剂。

✎预防斑块破裂

➤他汀类;ACEI;阿司匹林。

✎提高心脏电稳定性

➤β受体阻滞剂;ACEI。

✎改善心功能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沙库巴曲缬沙坦;SGLT2抑制剂。

✎预防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

✎终止VF/VT发作

➤ICDs;AEDS ;射频消融。

✎阻断醛固酮的作用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值得注意的是,利尿剂、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硝酸酯类药物,不降低SCD风险。

结语

✎晕厥是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可导致外伤/事故发生,甚至增加猝死风险,危险性差异大;

✎心源性晕厥与猝死相关性高,在总体把握晕厥危险分层下,明确病因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进行个体化危险分层;

✎避免遗漏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心源性晕厥,避免把致死性晕厥当成血管迷走性晕厥处理;

✎根据病因及预后,特别是危险分层进行针对性处理,可改善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生命;

✎对心源性晕厥的再认识和再提高应放在临床重要地位。

心源性晕厥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心源性晕厥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心源性晕厥是心排血量突然降低引起脑缺血而诱发的晕厥,患者有猝死风险,预后较差。及时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尤为重要。 晕厥的分类 1.神经反射性晕厥(≈60%)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情绪异常(如恐惧、疼痛、晕针、晕血)导致的晕厥以及立位性晕厥; ✎情景性晕厥: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排尿、饱餐等所致晕厥; ✎颈动脉窦晕厥:颈动脉窦受压所致晕厥,如肿瘤、衣领过紧等。 2.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15%) ✎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异常、帕金森等; ✎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尿毒症、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 ✎药物诱导的低血压:酒精、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 ✎低血容量:大汗、出血、呕吐、腹泻等。 3.心源性晕厥(国内≈21%,国外10%-15%) ✎原发性心律失常(≈10%):病窦综合征、传导阻滞、房颤、遗传性心律失常等; ✎器质性心肺疾病(≈5%):心肌梗死、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气胸、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 心源性晕厥患者较普通患者的心源性猝死(SCD)发生率高6倍,因此所有晕厥患者均应评估心源性晕厥和猝死的可能性。 心源性晕厥的鉴别诊断 1.心源性晕厥的5大特点 ✎与体位无关;无前驱症状,或前驱症状短暂;特征性前驱/发作时表现;持续时间可短可长;遗留其他表现。 2.指南推荐

(1)2017 ACC/AHA/HRS/USA指南指出,以下患者是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性较大: ✎年龄>60岁;男性;缺血性或结构性心脏病;存在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异常;前驱症状短暂:心悸或无先兆症状;运动中晕厥;卧位晕厥;晕厥发作次数少(1-2次,除外长QT);心脏结构异常;家族遗传心律失常或<50岁猝死;先天性心脏病。 (2)2018 ESC/EU指南指出,以下患者是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性较大: ✎运动中或卧位晕厥;心悸后短时间内晕厥;年轻猝死家族史;结构性或缺血性心脏病;以下心电图特征提示心律失常性晕厥: ➤双支阻滞:RBBB+LAB/LPB,室内传导阻滞:QRS≥0.12ms,莫氏Ⅰ+Ⅰ度AVB,PR间期延长,心动过缓或缓慢性房颤,复杂室性早搏、非持续VT,长QT (合并VVS)或短QT间期,J波:Brugada和早复极波(可合并VVS),右胸导联T波倒置、ε波(ARVC),LVH与HCM。 青少年vs老年心源性晕厥与猝死 ✎青少年 ➤首发年龄主要在3-35(25)岁、心源性不少见; ➤先兆症状时间短暂,数分钟甚至更短暂时间内,存活及复苏成功率低; ➤可完全没有先兆症状,也可有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 ➤晕厥造成猝死、心源性休克; ➤接受度差、社会问题与医疗纠纷。 ✎老年 ➤常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常反复发作;器质性心脏病及复杂心血管病或心衰更常见;应充分考量药物因素;晕厥造成的创伤及合并症更多见;死亡率高,社会及经济负担巨大。 心脏性晕厥和猝死的病因有哪些? ✎成人或老人 ➤离子通道病等(5%);缺血性心脏病(15%);非缺血性心脏病(80%)。 ✎青少年心脏性猝死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病、HCM、心肌炎、先心病、冠心病发生率在增高);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如LM起源于右冠窦、肺动脉; ➤先天性离子通道病:心脏结构正常、容易漏诊; ➤其他。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晕厥的病因及分类: 1.反射性晕厥:多由于血管舒缩障碍导致。 1.1 血管迷走性晕厥(单纯性晕厥): 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血管床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病例特点:发作常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各种穿刺及小手术等)。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继而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可自然苏醒,无后遗症。 鉴别要点:询问发病是否有诱因,以及发作前是否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2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病例特点:表现为在体位骤变,主要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的晕厥。 鉴别要点:注意晕厥发作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 1.3颈动脉窦综合征 发病机制:由于颈动脉窦附近病变,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脑供血不足。 病例特点:刺激颈动脉窦可出现心脏抑制或单纯的血压降低等引起晕厥。可表现为发作性晕厥或伴有抽搐。常见的诱因有用手压迫颈动脉窦、突然转头、衣领过紧等。 1.4排尿性晕厥 病例特点: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中或排尿结束时发作,持续1-2min,自行苏醒,无后遗症。 1.5咳嗽性晕厥

晕厥

晕厥 晕厥 晕厥(又称错腋)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晕厥与昏迷不同,昏迷的意识丧失时间较长,恢复较难。晕厥与休克的区别在于休克早期无意识障碍,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较明显而持久。对晕厥病人不可忽视,应及时救治。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具有致残甚至致死的危险,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肉无力,姿势性肌张力丧失,不能直立及意识丧失。晕厥有一定的发病率,甚至在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由于发作多呈间断性,存在多种潜在病因,同时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部分晕厥病例不易诊断且涉及多个科室。 目录 释义 与其他神经系统症的区别 疾病定义 疾病症状 发病机制 病因 其他因素引起的晕厥 脑源性晕厥 血液成分改变引发的晕厥 精神疾病所致晕厥 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问诊要点 易发人群 并发症 分类

一、心源性晕厥 二、非心源性因素引起的晕厥临床表现 诊断 诊断鉴别 影象诊断 病史和常规检查 诱发因素 前驱症状与体位 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 发作后恢复情况 既往史和家族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和特殊检查 鉴别诊断 肢体抽搐 发作 伴有出汗和恶心等症状 意识模糊状态 保健预防 治疗

主要目的 神经介导性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 心源性晕厥 脑源性晕厥和精神疾病所致晕厥洗澡时突然晕倒急救法 释义 与其他神经系统症的区别 疾病定义 疾病症状 发病机制 病因 其他因素引起的晕厥 脑源性晕厥 血液成分改变引发的晕厥 精神疾病所致晕厥 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问诊要点 易发人群 并发症 分类

一、心源性晕厥 二、非心源性因素引起的晕厥临床表现 诊断 诊断鉴别 影象诊断 病史和常规检查 诱发因素 前驱症状与体位 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 发作后恢复情况 既往史和家族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和特殊检查 鉴别诊断 肢体抽搐 发作 伴有出汗和恶心等症状 意识模糊状态 保健预防 治疗

心血管内科晕厥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晕厥诊疗常规 晕厥(syncope)是指突然发生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点为突然发作、意识丧失时间短、常不能保持原有姿势而昏到、在短时间内迅速苏醒和少有后遗症。 近乎晕厥(near-syncope或pre-syncope)是指一过性黑蒙,伴体张力丧失或降低,但不伴意识丧失。 引起晕厥的疾病很多,根据病因可分为五种类型: 1.心源性晕厥 (1)心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 (2)心室流入道梗阻性疾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心房粘液瘤、心房巨大血栓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巨大赘生物等。 (3)心律失常: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快速型房颤或房扑、室颤或室扑)和过缓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心室停搏等)。 (4)心脏泵功能衰竭: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型心肌炎等。 (5)急性心脏压塞:心脏外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主动脉夹层破裂等。 2.血管反射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药物性、特发性等。 (3)迷走反射性晕厥:排尿、排便、咳嗽、吞咽等动作所致。 (4)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心脏抑制型、血管抑制型、脑型。 3.血源性晕厥 (1)低血糖性晕厥:疾病性(胰岛细胞瘤等)、代谢性(垂体功能不全等)、药物性(胰岛素等)。 (2)重度贫血性晕厥: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急慢性出血等。 (3)血气异常性晕厥:低氧血症、过度换气综合征等。 4.脑源性晕厥 (1)神经源性晕厥: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后、慢性铅中毒性脑病等。

心源性晕厥名词解释

心源性晕厥名词解释 心源性晕厥是指由于心血供减少或中断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和全身肌肉张力丧失的症状。心源性晕厥通常由心脏排血功能障碍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如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源性晕厥可分为一过性突发性晕厥和反复性晕厥两种类型。 一过性突发性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晕厥。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心脏排血功能的突然减弱或完全中断,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脏疾病、血液循环异常、高血压等。这种类型的晕厥通常不会反复发作,并且有相关的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站立过久等。 反复性晕厥是指多次发作的晕厥,其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系统病变或异常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性异常。这种类型的晕厥通常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多在年轻人中发生。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时间站立、刺激性药物使用、神经性压力等。反复性晕厥的预后相对较好,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 心源性晕厥的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晕厥,常伴有头晕、心悸、恶心、盗汗等前驱症状。晕厥发作时,患者全身肌肉松弛,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发作后很快恢复正常,但可能感到虚弱和疲劳。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抽搐、舌咬伤等并发症。 诊断心源性晕厥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病史包括晕厥发作的时机、诱因、持续时间等。身体检

查主要是检查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病变和异常。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心源性晕厥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和对症处理。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是最关键的,如对心脏病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对症处理主要是在晕厥发作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平卧位、抬高脚部、松开紧束衣物、给予氧气等。对反复发作的晕厥患者,可以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抑制自主神经反射和血管扩张药物。 总之,心源性晕厥是一种由心脏排血功能障碍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和全身肌肉张力丧失的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身体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和对症处理。及时诊断和治疗心源性晕厥对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晕厥待查鉴别诊断

晕厥待查鉴别诊断: 1、单纯性晕厥:多发生于体弱的青年女性,常见原因有站立过久,恐惧,激动, 晕针,剧痛,晕厥前多有先兆,平卧后多在几秒至几分钟内清醒。 2、颈动脉窦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的患者,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窦受刺激后即可 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多无先兆,常见于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窦区外伤等。 3、咳嗽性晕厥:好发于50岁左右男性,为剧烈咳嗽后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时间 多在10秒左右,常发生于立位,无晕厥先兆,原因为剧烈咳嗽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心动过缓,导致脑供血不足。 4、排尿性晕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在夜间睡眠起床排尿时发生,可因意识不 清跌倒,发生原因为扩张的膀胱突然排空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晕厥持续时间1-2分钟,可自行苏醒。 5、直立性晕厥:直立时血压明显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晕厥发生,平卧时血 压上升,症状消失,发生机理为升血压机制障碍,在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导致晕厥,晕厥前多无先兆,常见于交感神经切除术后,脊髓痨,Shy-Drager综合征,服用某些降压药物。 6、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出量突然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常见于严重心 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快速房扑,阵发性室速,Q-T间期延长综合征,急性心脏排血受阻,如严重主动脉狭窄,严重二尖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 7、跌倒发作:原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见于老年人,表现 为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立,系下部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8、低血糖症: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全身出冷汗,面色苍白,血糖低于2.8mmol/l, 供糖后症状缓解。

晕厥的治疗与护理

晕厥的治疗与护理 一、定义 晕厥是一组由于一过性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的伴有姿势张力消失的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其特征是:发作突然,意识丧失时间短,不能维持正常姿势或倒地,在短期内迅速恢复,罕有后遗症。 二、病因 晕厥的病因分类尚不统一。一般根据病因而将晕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①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②心源性晕厥;③脑源性晕厥; ④药源性晕厥;⑤代谢性晕厥;⑥物理因素引起的晕厥;⑦其他。 三、临床表现 ①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是各类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较多见于年轻体弱女性。常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注射、看到流血、闷热、疲劳、站立过久等。可有长短不一的前驱症状,继之出现意识丧失、跌倒,血压迅速下降,脉弱缓,患者很快恢复意识,如在10~30min内试图让患者坐起或站立,可导致晕厥再次发生。 ②心源性晕厥:此类晕厥由于心脏停搏、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脏排出受阻等原因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一过性脑血供减少。患者多无前驱症状,发生特别迅速,与直立体位无关,有相应的心脏疾病症状和体征。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晕厥患者的体格检查以心血管系统为重点,注意卧位与直立位血压的变化,两侧血压的差异,各大动脉脉搏、心率、心律、心脏杂音等。 大便隐血试验有助于了解有无胃肠道出血,对直立性晕厥的原因鉴别有意义。血常规检查对出血患者可能有帮助。低血糖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或肾衰竭可见少数晕厥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试验有时有助于检出直立性低血压的神经病因,如比较卧位与直立位时血清儿茶酚胺、多巴胺-β羟化酶水平,如无变化则提示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或自主神经性病变。 (2)其他辅助检查心电图对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超声心动图能发现各种心脏结构异常。 有助于定性诊断的特殊检查主要有以下3种: ①颈动脉窦按摩试验:患者仰卧位,在心电图及脑电图监测下,用拇指先分别按摩左及右侧颈动脉窦各20s、无过敏反应者再行双侧同时按摩20s,先用力轻,后逐渐加压。正常人心率减少不超过5次/min,血压下降不超过10mmHg(1.33kPa)。颈动脉窦过敏者在按摩10s后出现异常反应,包括脑电图出现慢波、心率明显变慢、面色苍白、晕厥、甚至抽搐。一旦有异常反应则立即停止按摩。此项测验有一定危险性,体质衰弱,有心血管病或脑血管疾病者列为禁忌。对疑为颈动脉窦性晕厥者做此项测验可确定诊断。

晕厥鉴别诊断病历模板

晕厥鉴别诊断病历模板 晕厥在临床比较常见为脑部全面性血流灌注不足所致有短暂的意识障碍需要和各种癫痫发作相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前大多有情感刺激或疼痛刺激史或持久站立脱水出血或排尿咳嗽时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大多突然起立时发生心源性晕厥多见于用力或奔跑时发作晕厥在发生前一般先有头昏胸闷黑蒙等症状意识和体力的恢复较缓慢而癫痫发作为突然发生恢复较快。 一、晕厥的鉴别诊断 (一)失神发作 以意识障碍为主可伴有轻微阵挛成分无张力成分强直成分自动症或植物神经症状发作多比较频繁年龄较年轻发作前无情感刺激或疼痛刺激史或持久站立脱水出血或排尿咳嗽等诱因发作前无明显先兆发作过后恢复较快脑电图脑T等有助于诊断。 (二)强直-阵挛发作 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l临床上表现为所有的骨骼肌呈现持续性收缩上睑抬起眼球上窜喉部痉挛发出尖叫声口部先强张而后突闭可能咬破舌尖颈部和躯干先屈曲而后反张上肢自上抬后旋转变为内收前旋下肢自屈曲转变为强烈伸直10-20s后在肢端出现细微的震颤幅度逐渐增大并延及全身伴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汗唾液和支气管分泌增多瞳孔扩大等植物神经征象呼吸暂时中断皮肤自苍白转为发绀瞳孔对光反射和深浅反射消失,反射伸展约0.5-1min后呼吸首先恢复伴口鼻喷出泡沫或血沫心率血压瞳孔等意识逐渐苏醒自发作开始到意识恢复要历时5-10min醒后感到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对抽搐全无记忆脑电图脑CT等检查有异常容易与晕厥鉴别。

(三)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为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短暂功能失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大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基底动脉系统的TIA发作常见症状为眩晕眼震复视感觉和运动症状和体征少见的症状有一过性记忆丧失幻觉行为异常的短暂意识丧失幻觉行为异常和短暂意识丧失以及跌倒发作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并有明显脑血管疾病征象容易与晕厥鉴别。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猝倒症睡瘫症入睡时幻觉和不可抗拒的睡意也称发作性睡病四联症起病年龄以10~20岁为最多少数患者有脑炎或颅脑损伤史个别有家族史患者在醒时一般处于经常而波动的警醒状态之下在下午尤为明显嗜睡程度增加时即发生短暂睡眠大多患者在发作前先感到睡意加重也有少数自相对清醒状态突然陷入睡眠典型病例的发作可发生于各种活动中进食发言操作机器等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小时大多约十数分钟睡眠程度大都不深容易唤醒醒后一般感到暂时清晰一日可能发作数次。 猝倒症的表现是在强烈的情感刺激下例如喜悦发怒和惊奇尤其在欢笑时突然出现短暂的肌张力丧失轻微时产生膝部屈曲颈部前俯握拳不能面肌松弛严重时突然跌倒症状在情感消退后或患者被触及后消失一般持续约1-2min意识始终清楚多数发作性睡病患者伴发猝倒发作常在起病后几年至数十年后发生。

心源性晕厥的治疗

心源性晕厥的治疗 1.心律失常性晕厥:这类晕厥的影响因素有心室率、左室功能以及血管代偿程度(包括潜在的神经反射作用)等。治疗则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1)窦房结功能异常:当晕厥发作时心电图记录到心动过缓或晕厥伴窦房结恢复时间异常(CSNRT>525ms)时,应植入心脏起搏器。 长期随访中仍有不到20%起搏治疗后的患者仍有晕厥发生,其原因是与窦房结异常相关的反射性减压机制。对于需要心房起搏的患者建议用最新的基于心房、最小心室起搏的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起搏。 停用加重或诱发心动过缓的药物。如果没有合适的替代药物,必须进行心脏起搏。消融治疗可应用于以快-慢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但仅有少数患者用于晕厥的一级预防。 (2)房室传导系统疾病:与晕厥相关的房室传导阻滞应行心脏起搏治疗。近期关于起搏的指征以及优选模式已经更新。对于那些合并LVEF低下、心力衰竭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无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150ms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进行双心室起搏。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典型心房扑动相关的晕厥患者首选导管消融。药物治疗仅限于准备消融前或者消融失败的患者。对于与心房颤动或者非典型左心房扑动相关的晕厥患者的治疗应个体化。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晕厥并不少见,如果是药物引起的获得性QT间期延长,应立即终止应用可疑药物。对心脏正常或仅有心功能轻度受损的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晕厥可选择导管消融和/或药物治疗。对于心功能受损且有晕厥的患者、非可逆性原因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患者,应植入ICD。尽管植入ICD不能防止晕厥的复发,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 2.心律植入装置功能异常:少数情况下,先兆晕厥或晕厥由起搏器故障诱发。 与植入装置有关的晕厥可能是脉冲发生器电池耗尽或出现故障、电极脱位。应替换电极或重新植入装置。有些患者的症状可能是“起搏器综合征”等多重机制导致的低血压。对有房室逆向传导的起搏器综合征患者重新设置起搏程序,个别患者需更换起搏器(如用双腔起搏替代心室单腔起搏)。

心源性晕厥诊断详述

心源性晕厥诊断详述 *导读:心源性晕厥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多数心源性晕厥与体位无关(心房粘液瘤等一些特殊疾病除外),少有前驱症状,发作时可伴有紫绀,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音微弱和相应的心电图异常。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脏病可分为心律失常、心排血受阻和心肌本身病变三类。 咳嗽性晕厥:于剧烈咳嗽后立即意识丧失,肌张力低下,经时短暂。少数病人先感头晕、眼花,面色由青紫转为苍白、出汗。患者多为中年以后的肥胖男性,常吸烟而有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者,儿童百日咳或哮喘也有发病。大多数在反复咳嗽之后,偶见于单次咳嗽、呼叫、打喷嚏、打哈欠或大笑后立即晕倒。咳嗽使胸腔内压增高,致使静脉回流受阻及心血管反射性因素对发病起作用。 单纯性晕厥,亦称血管抑制性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这是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晕厥的90%左右。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紧张、害怕、焦虑、疼痛、看到出血、听到噩耗等引起。常发生于体弱青年女性。 颈动脉窦性晕厥:是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所致的晕厥,临床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临床表现为突然转颈动作时、衣领过紧,或轻度刺激颈动脉窦区,如剃须时亦可诱发。但大部分发作是自发性

的,并无明显诱因。多于站立时发生,表现为突然眩晕、虚脱、耳鸣,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仅1~4分钟,有时有神志丧失,可长达20分钟左右,很少发生惊厥。临床上主要有三型:(1)心脏抑制型:以心动过缓为主要表现。(2)血管抑制型:以血压低下为主。(3)脑型:以意识丧失为主。 情景性晕厥:为神经介导性晕厥的一类表现,也是最常见的晕厥表现之一。之所以称之为情景性晕厥,是指其晕厥发作须有一定的情景为前提。这种情景的出现构成晕厥的条件,类似情景可致晕厥多次发作,形成晕厥发作的一种诱发因素。情景性晕厥以老年人多见。 劳力性晕厥:提示心脏流出道梗阻,主要由于主动脉瓣狭窄。这种晕厥反映了由于劳力时不能增加心排血量,周围血管同时发生扩张而引起的脑缺血。长时间的晕厥可引起癫痫发作。低血容量和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流出道梗阻加重,可能突然发生晕厥。晕厥常发生在运动后即刻,其原因为静脉回流减少,左房压降低及心室充盈减少。心律失常可能也是起作用的因素。心脏瓣膜置换后功能异常也可能是原因。劳力性晕厥还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流出道梗阻(如肺栓塞所致的肺血管阻塞或肺动脉高压),以及由于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引起的左心室充盈不足或心包填塞,或静脉回流受阻(如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或三尖瓣狭窄,心内粘液瘤)所致。粘液瘤可引起体位性晕厥,原因是带蒂的左房粘液瘤阻塞了二尖瓣开口。咳嗽,排尿

心源性晕厥紧急处理

心源性晕厥的紧急处理 晕厥亦称昏厥,是一种急起而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历时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全身肌张力降低,不能维持站姿而昏倒,主要由于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所致。晕厥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症状,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不同的疾病所引起。 心源性晕厥发生的常见病因有:①急性心脏排出受阻:主要见于心瓣膜严重狭窄病变、心包压塞、心室流出道梗阻、心房黏液瘤或带蒂球瓣样血栓等。②心律失常:主要见于心脏停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③心肌病变:见于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④肺血流受阻:见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狭窄等。 心源性晕厥主要特征有:①病人在发生晕厥前可出现先兆症状,表现为眩晕,全身疲乏无力,耳鸣,神志恍惚,面色苍白,口腔积满唾液,全身出汗。②在先兆症状出现前时如立即平卧或头低位,可防止晕厥的发生;否则病人并出现眩晕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无力,一时模糊。大约持续数秒钟后全身肌张力丧失跌倒在地。③病人晕厥发作过后,可伴有腹部不适,恶心甚至呕吐,有便意,头部不适,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有的可出现嗜睡。轻者发作历时仅数秒钟,重者可达数分钟后神志逐渐清楚。如伴有痉挛者,则意识恢复时间可达几十分钟之久。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晕厥,最有效、最简便的发法是采取体位处理。因为晕厥是病人心脏排血量不足致脑组织暂时缺血,若立即使其采取平卧体位,或头稍放低、脚略抬高的体位,就能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同时,解开病人的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心源性晕厥最常见的是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她发病突然,病情险恶最后可致心脏骤停。应立即拳击心前区数次和做胸外心脏挤压。患有高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在劳动时容易发生晕厥,应迅速使其采取半卧位,这样能使晕厥较快消失。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平素就有缺氧青紫症状,而往往在哭闹、运动后,出现青紫加重,意识丧失并伴有抽搐,瞳孔缩小。此时,应立即使病儿向前弯腰,取胸膝位或头低位,以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晕厥发作时急救措施:①当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时,立即让病人蹲下,在使其躺倒,以防跌撞造成外伤。②使病人平卧,头放低,松解衣扣。③可用手指按压人中、百会、内关、涌泉等穴。④血压低时,可肌内注射麻黄碱25㎎.⑤病人意识恢复后,可给少量水或茶。

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点为突然发作(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意识丧失时间短(一般1~2min,罕有>30min)、常不能保持原有姿势而跌倒、在短时间内迅速苏醒和少有后遗症,多无手足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无特殊不适,或仅有短暂而轻微的头晕、乏力、肢软等症状。晕厥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症,多需要紧急处理。然而,由于其病因非常复杂,常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对于疑似晕厥的患者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患者症状是否为晕厥 询问患者病史对于初步判断病情至关重要。晕厥患者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倒下或短暂的黑朦等,但有些患者因发生一过性记忆丧失而不能准确叙述病情,此时向目击者了解情况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线索。问诊的内容包括何时出现身体不适?是否受到视觉、声音和气味影响?是不能自控的跌倒还是因自觉不适而主动的躺在地上?何时恢复正常?症状发作后自我感觉如何?跌倒过程中是否受伤?大小便是否失禁?周围是否有目击者?持续时间多长?意识不清时是否有肢体抽动?等等。 仅凭意识丧失不能简单认定为晕厥,因为引起意识丧失的原因很多,此时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首先需要鉴别的是癫痫,这两种疾病常常具有相似的表现,但其处理方法明显不同。如果出现包括整个四肢在内的阵发性肌肉抽动,持续时间超过15秒,此种情况可能为癫痫。反之,如果患者表现为短暂而不规则的四肢远端肌肉抽动可能由脑部缺氧所引起。如果抽搐发生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超过5-10分钟,此时也可能为癫痫发作。患者意识清楚后或通过其家人询问既往有无癫痫病史可能有助于作出诊断。老年患者由于体力减退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更易发生跌倒,在无目击者的情况下,诊断晕厥应该更为慎重。另一方面,即使老年患者否认跌倒史也不能排除晕厥,

晕厥鉴别诊断的思路

晕厥鉴别诊断的思路 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多呈良性经过。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但瞬间即可恢复,没有后遗症。晕厥可导致患者摔倒而造成外伤,并可能是猝死前的先兆,因此,对晕厥者应该深入检查,以判明其病因。 1 确定患者是否发生晕厥 晕厥的核心问题是意识丧失,但意识丧失是短暂的,瞬间就可恢复。造成意识丧失的原因有多种,但机制都是由大脑低灌注所引起。因此晕厥是以大脑低灌注为特征,发病突然,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但瞬间即可完全自发恢复。人体直立时大脑供血不足3 s会产生黑矇,超过10 s就可晕倒,意识丧失,倒地短时间内(<20 s)大脑供血即恢复,意识清楚且无记忆障碍。如患者倒地20 s以上意识丧失不恢复,就应考虑并非一过性意识丧失。也有患者未到意识丧失的程度,仅有眩晕黑矇、站立不稳就恢复了,此为先兆晕厥(presyncope),其意义与晕厥相似。 2 初期评估,发现高危病例 确定晕厥者,首先要细心询问病史,并做初步体检,包括12导联心电图记录和测量血压等。确定患者是否有结构性心脏病,摔倒时是否有骨折和颅脑外伤等情况。 询问病史时应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类似情况发作,发作时所处的环境和体位(站立位还是平卧位),是否有猝死家族史。 其次,应快速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肺栓塞等严重高危病例。老年患者疼痛可能不明显,而以晕厥为首发表现,因此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应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心律失常性晕厥也是高危病例,可以在平卧位或运动中发病,发病时有心悸感。心电图记录显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增宽(>120 ms)、QT间期延长或缩短,ST段V1~V3抬高(Brugada图形)、预激表现及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等情况,则提示有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应给予心电监护,检查电解质,询问近期用药

导致心源性晕厥的8大类病因

导致心源性晕厥的8大类病因 心源性晕厥是指由心脏疾病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短暂意识障碍综合征。心源性晕厥的病死率可达18%~33%,故心源性晕厥被认为是心脏死亡的先兆,在临床上应引起特别关注。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诱发的晕厥,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易造成反射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伴或不伴有原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晕厥。治疗须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基础疾病。 该类患者如应用治疗伴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拮抗剂和胺碘酮等作用于细胞膜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加重或诱发窦性心动过缓的药物而导致心脏停搏性晕厥。 这类情况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由于老年患者常会合并多种疾病,所以停用这些药物是预防晕厥的重要手段。若药物治疗不理想,需进行心脏起搏。目前经导管消融治疗发展快速,但主要应用于慢快综合征的治疗中,而未在晕厥治疗中受到重视。 2. 房室传导阻滞 严重的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密切相关。患者以次级起搏点维持心律。次级起搏点起搏频率较慢,一般在25~40 次/ 分。当次级起搏点延迟起搏时,使脑灌注不足而引发晕厥。暂时性严重的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除应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外,还可以采用临时心脏起搏。 有研究表明,起搏治疗可显著提高心脏阻滞患者的生存率并防止晕厥复发,起搏治疗有可能挽救束支阻滞和间歇性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致晕厥的患者。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很少引起晕厥,但室性心动过速常引起晕厥。引起晕厥的主要因素包括心动过速的频率、血容量、体位、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及外周血管反射性代偿作用、正在应用的药物等。导管消融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晕厥者的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晕厥较常见。药物引起的Q-T 间期延长,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心脏正常或有心脏病心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性晕厥应首选药物治疗,如胺碘酮或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心功能差者则应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消融技术是少数几种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右室流出室性心动过速,应强烈推荐消融治疗,而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也应推荐消融治疗,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有严重左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也植入ICD。有前瞻性研究显示,相比于传统药物治疗,ICD 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更低,虽然该研究并非针对晕厥,但室性心动过速伴严重的左室障碍导致晕厥者也同样适用,应及早植入ICD。 4. 遗传性离子通道病 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从而进一步导致晕厥和猝死,最常见的是长Q-T 间期综合征(LQTS)和Brugada 综合征。 遗传性长Q-T 间期综合征主要与心室交感神经张力增强,或与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有关,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Brugada 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钠离子通道疾病,胸前导联V1-3 ST 段抬高为其表现,易产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但可为间歇期出现,或需要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诱发。Brugada 综合征伴晕厥者2 年内发生猝死的风险为30%,主要治疗手段为植入ICD。 5. 永久性起搏器和心脏复律除颤器故障导致的晕厥 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和ICD 的患者很少引起先兆晕厥或晕厥,即使出现晕厥一般也与之无

急性晕厥诊断规范(实用经验总结)

急性晕厥诊断规范(实用经验总结) 定义:一过性全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 (几秒钟至几分钟、迅速发生、短时间内完全恢复) (可并发摔伤及脑梗塞;如频发或持久的窦房传导阻滞无逸搏心律时则有阿-斯综合征可能预后差、但心室率大于50 次/min预后好)(强调:表现相同但风险不同。病理生理的共同特点是体循环血压下降伴脑血流量减少, 是晕厥的发病基础。脑血流中断6 ~8 s 就足以引起意识丧失) 一:分类 1.反射性晕厥:因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导致的血压及心率反射调节功能障碍,导致血压急骤下降、心输出量突然减少引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发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迷走血管性晕厥:发病机制可能为:自主神经系统的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而不能对长时间的直立体位保持心血管的代偿反应。占晕厥的50%,青年晕厥最常见原因、女多于男(常见于年轻体弱女性),在高温、发热失水、劳累或饥饿、妊娠等情况下,因疼痛、紧张恐惧的情绪刺激、出血等诱因下发作,本病常发生在直立时,有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冷汗、心悸、无力等前驱症状,如及时躺下则可以缓解。意识丧失持续数秒到几分钟,伴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脉压缩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尿失禁等。醒后可留有无力、头晕,严重者可出现遗忘、恍惚、头痛,持续1~2小时。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迷走血管性昏厥可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颈动脉窦性晕厥:颈内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窦内有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综合征者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异常增高,转动颈部或颈部受压(颈部肿瘤压迫)时颈动脉窦受刺激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舌咽神经痛性晕厥与吞咽性晕厥:有舌咽神经痛的表现,多在疼痛时发作,吞咽动作可诱发。晕厥持续时间10~15秒,伴有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多伴有食管癌、食管狭窄、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苯妥英钠或切除舌咽迷走神经相应的分支可终止发作。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是由于一过性脑血流量不足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脑血流量决定于脑血管阻力和动脉血压。动脉血压比较容易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脑部对血压变化可以反射性地调节其血管壁阻力从而代尝:但如果血压变化发生过骤,幅度太大,或调节功能已因动脉壁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而部分失效,则脑血流量低于每100g脑组织30ml/min的临界限度而发生晕厥。引起晕厥的原因很多,但以脑源性和心源性为常见。所以晕厥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症状。多预示者神经内科的重大疾病。 一、脑源性晕厥 由于脑血管阻力过高或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失常而引起。 1、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脑血流量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应大于每100g脑组织50ml/min;如果每100g脑组织脑血流量在50--20ml/min,大脑是处在慢性缺血期;如果每100g脑组织脑血流量<12ml/.mion,引起脑组织缺血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引起晕厥。这些病人常有全身动脉硬化的征相。血液成分检查常有血脂增高,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等。各表浅动脉听诊均有不同程度的杂音,尤以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明显。测量四肢血压差别较大。神经系统检查常有定位体征。 2、脑干病变 脑干各种病变,如肿瘤、炎症、变性、缺血等,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延髓血管运动中枢而发生晕厥。常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MRI,DSA,CTA等可明确诊断。 3、无脉症 原发性无脉症常涉及颈动脉。晕厥大多在仰视时发生。颈动脉、桡动脉搏动消失,眼底视乳头周围常见环状毛细血管吻合,血沉加快,抗核抗体阳性。 二、心源性晕厥

心脏器质性病变而使心输出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常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三、其他 1、血管迷走性晕厥 见于青年女性,发作前有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疼痛等诱因,多在站立位发病。并有全身不适、心悸、胸闷、恶心、视力模糊、耳鸣、面色苍白、出汗乏力等前驱症状,逐渐摇晃,跌倒。晕厥时间约数秒至数分钟,当时血压降低,心律减慢,两眼上翻,瞳孔散大。但不发生咬舌、尿失禁。苏醒后常诉头痛。无明确体征。仔细询问病史,可诊断。 2、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多于自卧位或下蹲位突然站起时发生。无前驱症状,猝然跌倒。当时血压下降,心率不变。询问病史,可诊断。 3颈动脉窦性晕厥 见于颈动脉窦过敏、颈动脉硬化者,男性居多。衣领过紧、突然转颈、吞咽动作可致发作。 4、排尿性晕厥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生在排尿时或排尿后,尤以夜间起床排尿时。 5、咳嗽性晕厥 6、癔病性晕厥 中医认为晕厥相当于“厥症”,病因虽多,但总由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而引起。 总之,晕厥是常见症状,宜查明原因,对因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低血糖、急性缺血等晕厥疾病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及诊断标准

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情境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脑源性晕厥、颈动脉过敏综合征、低血糖、急性缺血等晕厥疾病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及 诊断标准 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晕厥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较为复杂,下面对其常见的病因进行介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晕厥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心率减慢和外周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当患者处于直立位时,大脑缺乏足够血供,导致患者意识丧失。晕厥后身体平卧或下肢相对抬高,可使回心血量增加,意识恢复。直立倾斜试验可以诱发晕厥发作,有助于此类患者的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常见特点:①在年轻人群中多见,一般无心脏病史;②常由长时间站立或情绪紧张诱发;③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④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约30-120秒,在此期间可出现短暂的肌阵挛。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为晕厥原因的第二位,是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的一类晕厥。 心律失常性晕厥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的最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

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心率、心律失常的类型、左心室功能、体位和血管代偿能力。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该病初期可出现疲劳、心悸、肌肉疼痛、轻微性格改变,进一步发展可使语言含糊、判断错误、头晕目眩,甚至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发生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中的莫氏Ⅱ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依赖低位起搏点起搏或逸搏。这些起搏点开始起搏的时间较晚,因此容易发生晕厥。另外,这些低位起搏点的频率相对较慢(25-40次/min),心动过缓使复极延长,容易引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突发室速或室颤 突发室速或室颤是引起晕厥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当患者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时。这种晕厥往往突然出现而没有任何先兆。透壁性心肌梗死、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右室发育不良及长QT间期综合征等是室颤的易发因素。一旦出现室速或室颤应立即电转复或除颤,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当血液循环的需求超过心脏代偿能力,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出现晕厥。多种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发生。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可出现晕厥。主动脉狭窄时可出现劳力性晕厥,这主要是由于外周血管供血需求增加而心

晕厥的诊断和处理

晕厥的诊断和处理 早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就指出“频繁及严重的晕厥病人常发生突然死亡”。临床上晕厥十分常见,各个科室都能遇到,而且有些晕厥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临床医生常常会误诊或延误治疗,因而临床医生有必要掌握晕厥的诊断及处理措施。 1.晕厥的概念 1.1 晕厥:是指短暂的意识丧失和不能维持直立姿势,特点是起病迅速、持续时间短,并能自然、快速而完全恢复。其发病机制是全脑低灌注。部分患者在晕厥发作前可出现晕厥的前驱症状,包括心悸、恶心、出汗、视力模糊等。 1.2 先兆晕厥或近似晕厥:是指类似于晕厥的前驱症状状态,包括昏倒、出汗、眩晕或头晕眼花,但并不伴随短暂意识丧失。而且目前还不清楚其发生机制是否同晕厥。 1.3 晕厥的误诊情况: 1.3.1 部分或完全意识丧失的疾病,但没有全脑低灌注:(1)癫痫;(2)代谢性疾病,包括低血糖、低氧血症、过度通气(低碳酸);(3)中毒;(4)椎基底动脉源性短暂脑缺血发作。 1.3.2 没有意识障碍的疾病: 1.3. 2.1 摔倒或跌倒; 1.3. 2.2颈动脉源性短暂脑缺血发作。 2.脑血流供血特点 2.1 血供丰富:人脑重量平均1.5 kg,占体重2%~3%。脑血供丰富,成年人约占机体总血流量的15%~20%,儿童脑血供更为丰富,占40%。氧耗量占机体总氧耗量的20%~25%。 脑动脉供血中,双侧颈动脉供血600-800ml/min,占脑血流量80%,而椎基底动脉供血20%,其中主要供给脑干的延髓。 脑组织每100g供血50ml/min,当供血< 30ml/min时,就会发生晕厥。 2.2 有氧供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