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合集下载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文主义解读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文主义解读

精心整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文主义解读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 。

同时也暴露出新兴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恶习。

在作品中,莎士比亚肯定人生,赞美人生,主张人有争取幸福美满生活的权利。

他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妇女的解放和女性有权追求爱情幸福的肯定,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辉体现。

莎士比亚笔下流光溢彩的女性形象,都不再是中世纪文学里的玩偶,而是有着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的大写的人。

在他的悲剧作品中,莎士比亚更是张扬人文主义思想,歌颂人文主义理想,展示人文主义的理想同黑暗现实的冲突和斗争,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李尔在暴风雨中对社会罪恶的控诉,哈姆雷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独白,泰门对资本主义社会黄金罪恶的谴责,这些着名诗章都是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精彩表达。

、当,难以施为。

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复仇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到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

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

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证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

莎士比亚恰如其分私欲,使尽了卑鄙毒辣的手段。

他的生活信条是“既不是为了感情,也不是为了义务,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设尽圈套去暗害别人,最后受到了正义的惩罚,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谈人文思想

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谈人文思想

结合莎士比亚作品谈谈其作品的人文思想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振兴时期最著名的资本阶级人文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反映了16世纪到17世纪整个英国社会的现实,其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也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着慢慢的改变。

莎士比亚作品的创作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由最初的理想化的踊跃的思想,到面对现实黑暗后从头思考人文主义的高尚理想可否得以实现,到最后认清现实的黑暗,以神话传奇的形式来描画人世间的悲欢聚散,追求至高纯洁的理想世界。

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保护、追求和关心,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都反映在莎士比亚对人物的塑造中,莎士比亚反映在作品里的人文思想是在不断转换,这和那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创作历史剧、喜剧和诗歌的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阶级矛盾有所减缓,社会比较安宁,经济走向繁荣,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他写得历史剧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君主形象,并借此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向往。

喜剧和诗歌也充满了明朗踊跃的基调。

歌颂了年轻男女冲破封建羁绊和传统力量,为争取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而尽力,这样激进,乐观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讽刺喜剧与抒情喜剧的巧妙结合。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忙朋友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金币而引发的“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次要情结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娅结成眷属,其中还穿插了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的桥段。

莎士比亚肯定了安东尼奥、鲍西亚等人之间友情、爱情的高尚,伟大的情谊打败了夏洛克所代表的贪婪、残暴。

年轻的男女为追求自由恋爱,以智慧和勇敢改变命运。

象征正义的法律最终仍是站着仁慈的安东尼奥这一边,象征封建礼法的“三个匣子”最后也被爱情的力量所打破。

虽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但结局圆满。

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还展此刻他博爱、仁慈、宽容的精神上,他以为人性高于一切,人性可以战胜世间一切邪恶,乃至他还同情那些因为贪婪、邪恶最终受到惩罚的人。

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撰稿人:祝志平指导老师:周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一生辛勤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不仅创作了一系列巨大的悲剧人物形象,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奥瑟罗、麦克贝斯等;在喜剧创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乐观主义便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基调,他的喜剧中充分体现了其追求个性解放、热爱现实生活、歌颂真挚的爱情等人文主义思想。

一、追求个性解放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个性解放主要从反对封建婚姻和世俗等级观念,争取妇女权利等方面反映出来的。

封建婚姻正如恩格斯所说:“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在这种条件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怎么能属于爱情呢?”⑴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中力求打破这些封建专制制度。

他主张爱情、婚姻自由,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建立在自由、自愿的基础之上,应打破那些家长包办婚姻制度、世俗等级观念和对妇女权利的剥夺与歧视观念。

(一)追求恋爱与婚姻自由在封建制度下,爱情自由与婚姻自由是寸步难行的,爱情必须建立在家长的意愿下,婚姻必须由家长来决定,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着绝对的权力。

正如《仲夏夜之梦》中雅典大公对赫蜜雅所说的:“多想想吧,美丽的姑娘,对于你,你的父亲应当是一尊神明;是他给了你这花容玉貌;可不是,对于他,你只好算是一个蜡象,从他的模子里印下;所以把这个形象保留,还是毁灭,全听他的支配。

”“不听你父亲的话,按照雅典法律,那就得死;要不然,就只能披上修道女的黑袍,从此幽禁在凄清的修道院中,对着荒凉的寒月,唱着沉闷的圣歌,终身做一个不育的童女,断绝了七情六欲,把童贞献给上天,一辈子再不许跟男人见一面。

只能如自开自谢、自生自灭的蔷薇。

”然而,莎士比亚却赋予赫蜜雅坚定的反叛精神。

她面对父亲的权威和雅典的法律,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

她的想法非常坚定:“但愿父亲能用我的眼光来看人。

”“我情愿这样开,这样谢,这样自生自灭,殿下;也不能把我宝贵的贞操奉献给他的主人——假使他的主权我的灵魂怎么也不承认。

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主义爱情观作者:李曼蓉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4期摘要:《仲夏夜之梦》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爱情观主要表现为爱的本能冲动、爱的理性化、“爱情至上”爱情观、男女平等爱情观以及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爱情观。

关键词: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爱情观《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喜剧。

以拉山德和赫米娅的爱情历程为线索,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共描绘了拉山德和赫米娅、忒修斯和希波吕忒、狄米特律斯和海丽娜、仙王奥布朗和仙后提泰尼娅等四对恋人的恋爱故事,通过对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为了爱情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表现了爱的本能冲动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两性之间的爱情往往有一种神奇的引人冲动的力量。

如《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对忒修斯的一段袒露心声的自白:“请殿下宽恕我!我不知道是什么一种力量使我如此大胆,也不知道在这里披诉我的心思将会怎样影响到我的美名,但是我要敬问殿下,要是我拒绝嫁给狄米特律斯,将会有什么罪恶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这种“力量”便是爱情本能的冲动,这种冲动支撑着年轻人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勇于质疑权威,反抗人们习以为常的常规,或者说是束缚。

从另外一个侧面看,为何这种“力量”不能被压抑下去而表现出来,正是人向内寻求自身的存在,对自我感觉的尊重,才会为这种力量而发声。

内在的需求突破现实的名声、规矩等等约束,外化成赫米娅对权威的反抗,对爱情的维护。

这种向内的自我发现,正是人文主义中人对自我的发现,这种释放爱的本能冲动的爱情观,正是人文主义爱情观在作品中的一个流露。

二、理想化的处理作为一部经典的喜剧,《仲夏夜之梦》的结构构成为“冲突——化解冲突——新的冲突——再化解——达到和谐”,整部喜剧最终达成一种结构内在和谐,也即是大团圆结局。

除了男女主角拉山德和赫米娅爱情的失而复得,达到和谐之外,剧中还有一条副线是狄米特律斯和海丽娜的爱情,他们关系中最大的冲突是海丽娜对狄米特律斯爱得疯狂和狄米特律斯对海丽娜的冷若冰霜。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之一,也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这部戏剧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哈姆雷特》强调人类主观意识。

莎士比亚穿插其中的人物角色,总结出各种复杂的人性,反映出人类内心深处不朽的情感动机。

另外,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象征性的处理,也体现了他对人类自我意义深刻的信念。

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做出如此多处理,可以从中看出他对人类主观意识一如既往的承认,他认为人们拥有独特的思想和个性,需要尊重。

此外,《哈姆雷特》还具有重要的不平等思想。

莎士比亚在同一个世界中反复出现社会内部差距,将不同阶层、阶级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因素进行对比,并从人类艰难、痛苦的视角调整这种差距。

同时,他也向读者发出了关于尊重个性、拥抱多样性的呼吁。

最后,《哈姆雷特》表达的人性坚韧意志的形象,也启示了人们不要放弃梦想,坚持自我、保持毅力意志。

莎士比亚把自己的情感和人文主义思想植入了戏剧中,使读者越来越感受到人类脆弱,却又带有极强的斗争力。

总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戏剧,也被誉为巴洛克文艺复兴期文学作品代表作之一。

它引导人们追求真理、尊重多样性、拥抱变化,用文学创作论证了人类不可屈服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哈姆雷特》更是代表着莎士比亚不仅是文学大师,也是人文主义思想家的见证。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主张改革,抑制贵族和教会势力,反对社会动乱和封建内战,主张重用有才能的新贵,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野心和对权力的贪欲。

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对内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能战胜敌国,维护民族与国家的独立。

莎士比亚的系列历史剧为世界戏剧史上所罕见。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哈姆莱特》的题材、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反动的封建王权之间的斗争。

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中心人物,典型的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家。

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史。

“欢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是统一的。

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的意义。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是富有感情和思想,勇于探索,善于分析,但思虑多于行动,剖析偏于哲理。

脱离群众的孤军作战是哈姆莱特悲剧的重要根由。

哈姆莱特的典型意义。

“血腥的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奥菲丽亚的形象以及雷欧提斯的形象。

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谴责封建贵族争权夺利给国家造成的内乱,认为通过道德改善可以产生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与理想的社会制度。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4世纪的意大利的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开始学习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尤其是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流落西欧,带来许多古典文化的精品,同时,罗马的废墟上也发掘出许多古代的文物。

长期被埋没的古代文化重新被人发现。

地理大发现又大大扩充了人们的眼界,促使人们头脑中的世纪神学观念迅速瓦解。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始,莎士比亚以以极大的热情怀揣着对自己人文主义理想的实现充满着信心。

然而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教会的强大势力,使得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在现实中实现。

然而就像是恋人一样明知道是不可能在一起的,莎士比亚还是坚持在自己的作品中力图能够使得社会能够实现人文主义理想。

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社会环境变得更恶劣了。

莎士比亚似乎是洒脱了,放开了,却又好像在嘲笑自己年轻时的那种坚持。

只能让人文主义存在于理想中,不让现实玷污了。

1590至1600年,正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她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政治比较稳定,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获得迅速发展。

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整个岛国。

王室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实现了暂时的妥协,矛盾有所缓和,社会比较安定。

莎士比亚面对这种繁荣景象,幻想人文主义思想在现实中能够实现。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乐观、激越、明朗的感觉。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喜剧中,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暴风雨》。

莎士比亚的喜剧成就与其悲剧一样斐然。

他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作品中清晰地表达出要求个性解放、热爱现实生活、歌颂真挚爱情等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以笑声为武器,对各种各样阻挠社会发展的封建保守势力,给以无情的讽刺。

《威尼斯商人》是这些喜剧中最富有讽刺意义的一部。

剧本表现了男女青年争取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的主题,揭露了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商人的丑恶行为,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友谊、爱情、仁慈对仇恨、贪婪、狠毒的胜利。

浅析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文主义

浅析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文主义

浅析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文主义作者:成雨荷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3期成雨荷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作为英国最具有世界声誉的诗人与戏剧家,其剧作在英语世界不可撼动的地位与《圣经》齐名,深刻反映了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社会状况。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早期(1590—1600年)、中期(1601—1607年)与晚期(1608—1612年)。

虽然这三个时期的英格兰社会处于动荡中,但其创作的戏剧中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却始终如一。

本文就莎士比亚不同阶段创作的戏剧作品内容,分析其剧作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何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

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至16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后遍布西欧各国。

其间,希腊、罗马古典时代的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14世纪经济逐渐走向繁荣后,意大利市民一改往日对世界的悲观态度,他们极其厌恶天主教虚伪的禁欲主义,想要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主张追求世俗的享乐;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性”置于“神性”之上。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高贵的,人有欲望是合理且不可避免的。

英国的文艺复兴与其他西欧国家略有不同,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自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后,英国就不再受天主教廷的统治,所以英国的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农奴制与人民的冲突,而不是教会与人民的冲突;二是由于英国先天优越的地理条件,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远远快于其他西欧国家,所以英国的文艺复兴带有浓烈的资本主义色彩,体现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

因此,英国的人文主义独具特色,体现在莎士比亚各个时期的剧作中。

二、早期剧作中的人文主义莎士比亚创作早期,此时的英格兰正处于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鼎盛时期,史称“黄金时代”。

莎士比亚在这一阶段创作出的剧作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四大喜剧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的喜剧通常通过讽刺、刻意制造矛盾等方式赞扬人的勇气与智慧,歌颂无瑕的友谊和爱情,他倾向于让笔下的角色打破封建道德、宗教或传统偏见等中世纪残留的糟粕的束缚,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的资产阶级女性。在这些人物身上, 莎士比亚倾注了人文主
[责任编辑 王占峰]
义的理想: 这些期]2007- 09- 30 * * [作者简介]朱红霞( 1974- ) , 女, 黑龙江双城人, 大庆石油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英语教育学, 应用语言学。
84
装, 朱利亚化妆充当自己负心郎普洛丢斯的仆童, 以规劝其回 良, 意志坚强。他们追求自己自由恋爱的权力, 与各种邪恶势
属》中, 莎士比亚曾说女人打算以处女终 老 的 想 法 , “这 是 违 反 二夜》中的薇奥拉作为爱情的使者 , 顺 利 解 决 了 一 系 列 复 杂 而
自然界的法律的。……以处女终老 的 人 , 等 于 杀 害 了 自 己 , 这 又严重的爱情冲突, 最后赢得了奥 西 诺 公 爵 的 爱 情 。 而 《仲 夏

胆, 更热情、更率真, 而且善于为实现 美 好 的 理 想 而 斗 争 到 底 。
莎士比亚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实践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
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 他表达了男女平等的理想的爱
纵观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 我们不难发现, 人文主义理想
情观念, 这种观念正是资产阶级 革 命 时 期 进 步 资 产 阶 级 的 特 始终是作家所要刻意表达的基本观念。通过这些喜剧作品, 莎
中, 妄图插足别人家庭的没落骑士福斯塔夫被下层妇女揭露, 娅的智慧使她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让她远离了尴尬与不幸,
最终受到了人们的嘲笑, 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也使她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而《温 莎 的 风 流 娘 们 》中 的 妇 人 们
既聪明又机智, 他们狠狠地捉弄了 自 以 为 风 流 倜 傥 、欲 调 弄 已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是幸福和快乐的。这种爱情都是
情, 并为之奋斗。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我们处处能寻到这 以 男 女 互 爱 为 基 础 , 采 取 一 见 钟 情 的 恋 爱 方 式 , 以 “有 情 人 终
种爱情模式的踪影。如在《驯悍记》中, 鲁禅希欧与毕安卡一见 成眷属”为结局。这种喜庆的题材、甜美的爱情、浪漫的情调与
期, 女性被看作是“地域”、“罪恶”、“恶 魔 ”, 而 莎 士 比 亚 把 女 性 勃勃、大义凛然, 又急躁、易怒、锋芒毕露、利舌如簧。在莎士比
的美貌和优秀品质看作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亚喜剧中的理想女性身上, 理智和情感是兼备的。她们身上的
人文主义光彩都超过男性 , 不仅在 追 求 爱 情 、婚 姻 幸 福 中 更 大
种女人应该让她露骨道旁, 不让她的尸骸进入圣地, 因为她是 夜之梦》中的女主人公赫米娅则是个性格独特而鲜明的叛逆
反叛自然意志的罪人。贞操像一块干酪一样, 搁的日子长久了 者形象的代表。她坚定执着地追求 个 性 解 放 , 追 求 自 由 平 等 ,
就会生虫霉烂, ……贞操是一种搁置过久了会失去光泽的商 反抗封建压迫。她在封建专制的淫威面前, 毫不畏惧, 傲然挺
下回复到正常的轨道, 有情人终成眷 属 。 而 且 , 在 他 的 喜 剧 作 性纯朴, 富有才华和正义感。他把人的品行作为选择爱人的第
品中, 莎士比亚对那些企图破坏 爱 情 秩 序 的 人 表 现 出 极 端 的 一条件, 并不看重门第财富。这一婚姻标准实际是对封建等级
厌 恶 , 往 往 让 他 们 受 到 捉 弄 和 惩 罚 。 如 在 《温 莎 的 风 流 娘 们 》 制度的强烈挑战, 体现了鲍西娅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鲍西
[3]梁 实 秋 译.莎 士 比 亚 全 集[M].北 京 : 中 国 广 播 电 视 出 版
的形式表达了对平等的理想爱情的憧憬与赞美。
社, 1995
在他的喜剧作品中, 莎士比亚对女性尤其采取了由衷的、
[4]索天章.莎士比亚— ——他的作品及其时代[M].上海: 复旦
毫无保留的平等态度。她们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是体现时代精 大学出版社, 1986
兰多相爱。不久罗瑟琳受到叔父、篡 位 者 弗 莱 德 里 克 的 放 逐 , 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朝气
女扮男装逃亡到亚登森林, 与奥兰多 不 期 而 遇 。 后 来 , 奥 兰 多 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主义者的理想。
以德报怨, 拯救了兄长, 使其良心发现, 并与西莉娅产生爱情。
封建伦理道德、传统偏见和宗教禁忌 的 束 缚 , 追 求 个 人 权 力 和 己的爱情感动了负心郎, 使他浪子回头。《威尼斯商人》中的鲍
幸 福 , 满 足 个 人 的 要 求 和 欲 望 , 享 受 真 正 的 爱 情 。 在 《终 成 眷 西娅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守卫了 爱 情 , 解 救 了 朋 友 。 《第 十
娅 。可 奥 丽 维 娅 反 而 爱 上 了 代 替 公 爵 向 自 己 求 爱 的 薇 奥 拉 。经
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推崇一见钟情的爱情模式。在剧作 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 薇奥拉与奥西诺, 奥丽维娅与西巴斯
中, 主人公往往一看到对方就会萌生爱慕之情, 然后克服各种 辛双双结成良缘。
各样的障碍, 最终获得幸福。他们坚贞不渝地追求纯洁的爱

婚妇人的福斯塔夫, 把他扔到了泰晤士河里, 使他受到了应有
的惩罚。在《终成眷属》中, 女主人公海丽娜是美丽与善良的女
作 为 人 文 主 义 者 , 莎 士 比 亚 强 调 “人 性 ”和 “人 权 ”, 反 对 性代表。“她有天赋醇厚优美的品质, 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 有
“神 性 ”和 “神 权 ”, 提 倡 个 性 解 放 , 反 对 禁 欲 主 义 , 肯 定 现 实 生 如锦上添花……”, “她的美貌足 以 使 人 间 粉 黛 一 齐 失 色 , 她 的
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 这种恋爱的自由是有限
最终共有四对恋人喜结良缘, 皆大欢喜。 而 在 《第 十 二 夜 》中 , 度的。莎士比亚极力主张爱情婚姻 中 的 “秩 序 ”是 不 应 该 被 破
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遇海 难 失 散 。 薇 奥 拉 爱 上 了 公 爵 坏 的 。 如 在 《维 洛 那 二 绅 士 》中 , 朱 利 亚 和 女 仆 露 西 塔 女 扮 男
活, 肯定人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力。这种人文主义理想在莎士 言辞足以迷醉每一个人的耳朵 , 她 的 尽 善 尽 美 足 以 使 最 高 傲
比亚的喜剧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 在 以 爱 情 为 主 题 的 喜 剧 作 的人俯首臣服。”在莎士比亚的喜 剧 作 品 中 , 这 些 女 性 还 是 爱
品中 , 莎士比亚反对宗教神学的禁欲 主 义 , 鼓 励 青 年 男 女 冲 破 情和友谊的化身。在《维洛那二绅士》中, 普洛丢斯的妻子用自
点。莎士比亚认为, 理想的爱情面前人人平等, 不应附带任何物 士比亚歌颂了自由恋爱。他把爱情看作至高无上, 认为只要坚
质条件, 人们的爱情和婚姻中不应该存在金钱关系和等级制度 持斗争, 美就会战胜丑, 善良就会战胜邪恶, 就会赢得真正的
观念。如在《威尼斯商人》中, 莎士比亚表达了反对包办婚姻, 主 爱情。作为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的许多观点都已
张爱情应该超越金钱和社会地位的观点。在《仲夏夜之梦》中, 超越了时代, 具有永恒的价值。他的人文主义爱情观的许多方
拉山德说: “真正的爱情, 所走的道路永 远 是 崎 岖 多 阻 ; 不 是 因 面直至今天都具有现实意义。
为血统的差异……便是因为这年龄上的悬殊……或者因为信
参考文献:
从了亲友们的选择。”在《冬天的故事中》, 牧羊女潘狄塔因社会
心转意。最后, 曾经喜新厌旧、背弃 海 誓 山 盟 的 普 洛 丢 斯 终 因 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如在《威尼斯商人》中, 女主人公鲍西娅
妻子的爱情感化而浪子回头, 回到了 原 来 的 生 活 轨 道 。 在 《仲 就是智慧女神。智慧就是财富, 女性拥有智慧更是资本。她的
夏夜之梦》中, 由于受到蛊惑而迷乱 的 爱 情 最 终 在 先 王 的 干 预 智慧不仅令众多女性黯然失色, 也让不少须眉自叹不如。她个
网, 成为爱神的俘虏。在《威尼斯商人》中 , 身 无 分 文 的 贵 族 青
年巴萨尼奥与富家嗣女鲍西娅一见钟情。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后, 女主人公鲍西娅以其敏锐的才智保卫了自己的爱情, 也解
救了帮助他们的朋友安东尼奥。而在喜剧《仲夏夜之梦》中, 精
莎士比亚的喜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冲破传统观念的束
灵王奥伯龙与王后泰坦尼娅起了 争 执 , 奥 伯 龙 就 叫 他 的 仆 人 缚, 争取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强烈要求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如
时爱上了其中一个女孩。
由。《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采取有效的行动摆脱了封建思想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 情 故 事 常 常 以 悲 剧 开 始 , 情 节 曲 折 , 的束缚, 为寻真爱而违背了父亲“三匣择婚”的遗愿。鲍西娅追求
但最终都会有完美的结局。如在《无事生非》中, 少年贵族克劳 的是爱情自由, 她的择偶条件不是 门 第 和 财 富 , 而 是 个 人 的 人
品: 越是保存得长久, 越不值钱”。与 宗 教 神 学 把 人 看 作 是 “原 立 , 对 封 建 礼 教 、封 建 法 律 、封 建 王 公 的 “金 口 玉 言 ”表 示 了 极
罪 ”的 观 点 不 同 , 莎 士 比 亚 把 人 比 作 天 使 、天 神 。 在 中 世 纪 时 大的蔑视和嘲讽。在这部喜剧中, 她聪明正直、美丽纯洁、朝气
帕克在泰坦尼娅的眼睛上点了一 种 魔 液 , 使 她 会 对 醒 来 后 所 在《仲夏夜之梦》中, 赫米娅与拉山德、狄米特律斯与海伦娜这两
见的第一个人一见钟情。与此同时, 有两对年轻男女在森林中 对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爱慕, 他们反对家长和雅典亲王的干涉, 逃
迷路了。帕克将魔液点在两个男子的眼睛上, 结果他们俩都同 到离城几里的小树林中, 最后得到仙人的帮助, 争取到婚姻的自
[1]莎士比亚研究[C].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