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一款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收获作业。
一、系统结构图该控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机械部分、电气部分、控制器部分。
其中,机械部分主要包括:收获机车体、马铃薯挖掘器、清洗机、输送机等;电气部分包括:各种电气元件以及线路等;控制器部分包括:PLC 控制器、触摸屏、电机控制器等。
二、系统功能介绍1.自动控制该控制系统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需求进行智能调整。
例如,在收获时,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小麦成熟度等因素自动操纵挖掘器,确保收获过程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2.多模式控制该控制系统可以在多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自动模式、手动模式、故障模式等等。
在自动模式下,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保证收获车的平稳运行;在手动模式下,驾驶员可以手动操纵车辆进行收获作业;在故障模式下,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安全模式保证驾驶员安全。
3.在线监测与维护该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实现远程监测和维护。
工作人员可以在远程控制中心通过互联网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解决问题,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三、系统实现该系统采用了传感器、执行器、运动控制器等元器件,通过 PL C控制器、触摸屏等进行整体控制。
通过考虑到作业要求,以及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响应因素,设计了合理的控制逻辑。
四、系统优势1.高效率该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实现高效率的作业。
收获机能够自动调整挖掘器的深度和速度,同时进行土壤剥离等操作。
清洗机和输送机也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效率和质量。
2.安全高效该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安全模式,确保驾驶员和设备的安全。
控制器具有优秀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3.智能化该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自主调整控制参数,提升设备的可适应性。
同时,也预留了协议拓展的接口,以适应系统的扩展和更新需求。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收获过程对于保证薯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马铃薯收获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
设计一套高效稳定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系统设计方案1.系统框架设计基于控制系统工程原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可分为感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
感知层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马铃薯生长情况和环境参数;控制层根据感知层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算法运算,生成对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控制信号;执行层负责将控制信号传递给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执行部件,实现对机器的精确控制。
2.感知层设计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环境参数,包括马铃薯株高、叶片坡度、土壤湿度、气温等数据。
通过布置多个传感器,实现全面感知,并使用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控制层。
3.控制层设计控制层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需要实时处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控制算法生成控制信号。
控制层的设计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处理:对感知层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校正,以提高控制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控制算法:设计适用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控制算法,包括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坡度补偿等。
(3)控制信号生成:根据控制算法,生成对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控制信号,通过接口传递给执行层。
4.执行层设计执行层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最后一环,负责将控制信号传递给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执行部件。
执行层的设计需要考虑控制信号的传递方式和执行部件的选型。
一般可采用电气控制和液压控制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执行部件。
需确保执行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控制系统的性能。
4UT_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

题目:4UT_2型马铃薯收获机起获与分离部分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摘要近年来,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与推广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国内机型以小型、配套动力小,结构简单、轻便为主。
研制机具的技术水平也与国外相差甚大,劳动强度还是较大,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
马铃薯收获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尤其是马铃薯的分离更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为了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和讨论,对比他们的结构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的起获与分离设计方案。
目前,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研究还比较少,与国外先进的联合收获机械还有很大的差距。
改进后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装置采用了弧形拨齿式分离装置。
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克服了抖动链式和筛式分离装置在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上和中粘性土壤中使用的限制,提高了土薯分离效率。
新型的马铃薯收获机的挖掘部件采用鸭掌铲,其挖净宽达99.8%上。
关键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挖掘;分离装置。
AbstractIn recent year,the research and extension of the potato harvest machinery has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but at present,our machine type mainly in small type,small mating power,simple structure and light.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foreign country about the technology level of the equipment research,the labor intensity is still great,they are seriously hold back the potatoe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tato harvest is a very heavy work, especially the potato separation is a tedious work.In order to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save time, designer determined a new dig and separate part of potatoes united harvest machine, throug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potatoes harvest machinery in abroad and home , contrast of their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Recently,the study of potato harvester is little in domestic,there is large gap between home and the international. After improved the design of the potato combine harvester,which separating device used the arc round roller components.This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good separation,overcome the restriction of the jitter chain and screen type separation,that in small type potatoes harvest machine and the use in viscous soil,improv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The digging part of new potato harvester is a shovel like the duck palm ,which can dig 99.8 percen of the potatoes.Keywords potato;combine harvester; dig; separating device.毕业论文(设计)用纸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第 1 章绪论 (1)1.1马铃薯种植概况 (1)1.2马铃薯的价值 (2)1.2.1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2)1.2.2 马铃薯的工业价值 (2)1.2.3 课题研究背景 (2)1.3马铃薯收获机概述 (3)1.3.1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发展历史 (3)1.3.2 国内马铃薯收获机发展历史 (5)1.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7)1.4.1 研究意义 (7)1.4.2 研究内容 (8)1.4.3 研究方法 (9)第 2 章挖掘部件的设计 (10)2.1挖掘铲的设计要求 (10)2.2挖掘铲的设计 (10)2.2.1 铲体总宽度 (11)2.2.2 铲刃夹角 (11)2.2.3 铲面倾角 (12)2.2.4 铲体总长度 (14)第 3 章喂入轮与拨土轮的设计 (17)3.1喂入轮的设计 (17)3.2拨土轮的设计 (18)第 4 章分离装置的设计 (21)4.1分离装置的选型 (21)4.2分离装置的结构设计 (24)第 5 章旋齿分离器运动分析 (28)5.1问题的提出 (28)5.2整机结构及工作过程 (28)5.3旋齿分离器的运动分析 (29)5.4公式的验证和问题的讨论 (33)第 6 章结论与建议 (36)6.1结论 (36)6.2建议 (37)毕业论文(设计)用纸参考文献38致谢40附录1 41附录2 45第 1 章绪论1.1 马铃薯种植概况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17 世纪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
小型马铃薯收获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

小型马铃薯收获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小型马铃薯收获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一、引言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全球广泛种植。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与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关注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装置设计与结构1. 刮土器刮土器是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将土壤和马铃薯分离。
传统的设计常采用刮板式结构,但该结构存在易堵塞的问题,并且对地面的适应性较差。
目前,一种新型的刮土器设计使用了扭曲形状的刮条,可以更好地解决堵塞问题,提高收获效率。
此外,刮土器的高度也需要根据生长周期的不同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马铃薯植株。
2. 收获刀具收获刀具是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收获效果和品质。
传统的刀具常采用锯齿状设计,但其使用寿命较短,易损坏。
为了提高刀具的耐用性,一种新型的收获刀具采用了硬质合金材料,并进行了表面涂覆处理,使其更加耐磨。
此外,还可以采用可调节刀宽的设计,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马铃薯。
3. 挖掘器挖掘器是用于将马铃薯从土壤中挖掘出来的部件,其设计需要考虑挖掘深度、挖掘速度和对植株的影响。
传统的挖掘器常采用旋转刀具的结构,但使用时容易造成植株损伤。
一种新型的挖掘器采用了挖掘梳的结构,可以更好地保护植株,并提高挖掘速度。
此外,挖掘器还可以加装泥土除尘装置,减少土壤对马铃薯的附着,提高收获效果。
三、关键技术与创新1. 无人驾驶技术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型马铃薯收获机也可以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自动导航和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进行地面实时测量和障碍物检测,结合GPS定位系统进行精确导航,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收获机的自主行驶,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小型马铃薯收获机可以搭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土壤的湿度、温度、pH值等信息,以及马铃薯的生长情况、果实数量和品质等数据。
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摘要马铃薯在16世纪初传入我国,马铃薯的养分丰厚,种植面积很大,人们把它和小麦、稻谷、玉米一同被人称为世界四大粮食作物,拥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就国际环境来看的话,大约有超过四成的土豆也就是马铃薯会进行食品加工,加工后的食品将流入各种消费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人士。
在国内,很少有人认为马铃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农作物,在这几年也受国外快餐行业的影响,快速的流行了起来。
油炸薯片或从各种渠道进口的膨化食品也来纷至沓来。
在田间收获马铃薯时,必须将土壤中的土豆去除并收集起来。
在我国,尽管马铃薯的机械化开始了急速发展,然而在现如今的块茎收获行业上,马铃薯收获机的作业效率难符人意,最主要的就是挖掘装置的挖掘效率不高,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资源。
由于传统的马铃薯收获机作业效率不高,在进行完挖掘工作后很多时候需要人进行二次收获过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容易出现如适应性差、损伤率高及壅土等问题。
受此现实的影响,该项目为小型家用通用便携式振动土豆收获机设计了一套设计方案。
该马铃薯收割机设计小巧,重量轻,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也较低,马铃薯采矿效率高。
只需要小型拖拉机来进行牵引,并且马铃薯收获可以很好地进行本课题所设计的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并非专用的大型联合收获机,而是更加符合国情的家用的常用的机械设备,是针对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挖掘收获作业效率而设计出来的。
可以有效的使原先低下的收获效率得到明显的进步;就可以达到无需人力物力进行二次收获、同时也就达到了节约时间的目的。
本文选题的主要内容是振动土豆收获机。
主要通过对已知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示范和比较以及程序的选择,完成了振动土豆收获机的完整设计。
同时利用解析法,分析计算了振动原理,设计计算了分离装置以及选择出一个最佳的传动方案。
在这些步骤后,振动马铃薯收获机选定主题的说明机架尺寸、动力输入轴、振动装置以及传动比等进行了完整的的计算说明。
关键词:振动式;挖掘;马铃薯;根茎收获机AbstractPotatoes into China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 nutrient rich potato, planting area is large, people put it together with wheat, rice, corn, known as the four major food crops, has great market potential.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potatoes is very high. As far as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s concerned, more than 40% of the potatoes are processed by the potato, and processed food will flow into various consumer markets for different consumers. At home, few people see the potato as a very popular food crop, which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foreign fast food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 major cities such as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xi 'an, McDonald's and Kentucky Fried chicken, mainly potato chips and mashed potatoes, account for half of the country's fast food market. Other Fried potato chips or puffed food imported from various sources are also coming. When harvesting potatoes in the field, potatoes must be removed and collected.In our country, although the potato mechanization began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oday's tuber harvest on the industry, the efficiency of potato harvester difficult operators, the main device is mining the mining efficiency is not high, is a waste of time and waste of human resources.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potato harvester working efficiency is not high, after excavation in most of the time needed for second harvest process, waste a great deal of manpower, and prone to such as poor adaptability, high damage rate and heapsoil problem. Influenced by this reality, the project designed a design scheme for small household portable vibrating potato harvester. The potato harvester is small in design, light in weight, simple in structure, low in cost and high in mining efficiency. Only small tractors are needed for traction, and potatoes can be harvested well.This topic designed by vibrating the potato harvester of large combined harvester is notspecial, bu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household of commonly used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s for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tato harvest of mining operations. It can effectively make the original low efficiency gains obvious progress; We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saving time without the need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vibrating potato harvester.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known data, demonstration and comparison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program, the complete design of the vibrating potato harvester was comple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tical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vibration principle, the separation device is calculated and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scheme is selected. After these steps, a complete calcul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frame size, power input shaft, vibr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ratio of the selected theme of the vibrating potato harvester was carried out.Key words: vibration; Mining; Potato, rhizome harvester.目录引言 (1)第一章绪论 (2)1.1 选题研究的意义 (2)1.2 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情况 (2)1.3 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4)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6)1.5 预期目标 (6)1.6 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6)1.7 工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7)第二章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总体设计 (8)2.1 收获机的典型方法和方案选择 (8)2.2 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的振动工作原理 (8)2.3 整机主要的技术参数 (8)第三章整机关键部件结构设计 (10)3.1牵引架设计 (10)3.2振动分离筛设计 (10)3.3挖掘铲的结构设计 (10)第四章振动装置运动学分析 (11)4. 1挖掘铲、振动分离筛机构运动学分析 (11)第五章动力装置的设计与选用 (14)5.1 传动系统的确定 (14)5.2 偏心轮和连杆机构设计 (17)5.3 轴的设计与校核 (17)5.4 键的校核 (24)总结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引言本课题所设计的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并非专用的大型联合收获机,而是更加符合国情的家用的常用的机械设备,是针对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挖掘收获作业效率而设计出来的。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传统的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研究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针对当前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和需求,本研究旨在设计一套可靠、高效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通过对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优化,实现对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智能化控制和全面监测,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推动马铃薯产业向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马铃薯收获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并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所带来的损失。
通过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收获机的精确控制,使其在不同地形和环境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实现更加高效的收获作业。
研究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也有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从长远来看,研究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不断增加,但是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效率低下,费时费力。
研究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将现代化技术引入到马铃薯收获中,可以提高收获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
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收获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操作,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研究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是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与稳定性。
马铃薯收获机总体结构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论文研究内容摘要:
(1)马铃薯收获机总体结构设计。
(2)马铃薯收获机工作性能分析。
(3)电动机的选择。
(4)对马铃薯收获机的传动系统、执行部件及机架设计。
(5)对重要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和校核。
(6)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建模和运动仿真。
(7)绘制整机装配图和重要零件的零件图。
2.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马铃薯收获机总体结构设计:总体结构分为传动装置,分离装置和挖掘装置。
传动装置由万向联轴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组成;分离装置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摆动栅条分离筛实现马铃薯和土壤杂草的分离;挖掘铲由独立铲片、铲片固定板和角度调节机构组成。
整机结构主要由V型带、减速器、抖动轮、电动机、机架、挖掘铲、传动链、地轮构成。
由拖拉机产生动力通过减速器和带轮将需要的动力传递到链轮上,链轮带动链条,从而带动分离装置运动,将挖出的马铃薯运送到收集箱,同时通过抖动轮的作用使得马铃薯和泥土杂草分离。
(2)挖掘铲的设计:对将所有薯块挖出的同时不损伤薯块和对铲刃的张角、铲面水平倾角及选用材料进行参数设计。
(3)分离部件设计:设计时应保证对薯块损伤小,重量轻便,分离能力强的特点。
(4)振荡部件设计:设计时应保证减小机器的振动,延长使用寿命。
(5)所有重要零件的重要尺寸设计和参数计算。
基于定向定量堆放的马铃薯收获机设计

2015 年 8 月 F 1 × O1 A = G 1 × O1 B
农 机 化 研 究 ( 10 )
第8 期
4 ) 定向定量堆放功能的实现大大降低了人工捡 拾的劳动强度 , 提高了工作效率 , 降低了人工成本 。 参考文献:
[ 1] 史明明, J] .农 魏宏安. 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2013 , 35 ( 10 ) : 213 - 216. 机化研究, J] . 农业科技与装 [ 2] 程晋. 4U2. 2 型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2012 ( 11 ) : 226 - 228. 备, J] . 农业 [ 3] 刘俊峰, 杨欣. 4U - 1A 型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 2004 , 35 ( 2 ) : 181 - 183. 机械学报, [ 4] 季守刚, J] . 农机 刘峰光. 马铃薯收获机的市场效益分析[ 2002 ( 1 ) : 162. 化研究, [ 5] 潘 志 国, 甘 信 元. 马 铃 薯 收 获 机 集 薯 器: 中 国, 马 庆 驰, 201420033673. 2[ P] . 2014 - 07 - 02. [ 6] 潘 志 国, 201420033515. 7 于 镇 伟. 马 铃 薯 收 获 机: 中 国, [ P] . 2014 - 07 - 02. [ 7] 贾晶霞. 马铃薯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研究[ D] .北 2006. 京: 中国农业大学, [ 8] 刘 宝, 张东兴, 李 晶. 马铃薯收获机主要问题机理分析及 J] . 农机化研究, 2009 , 31 ( 1 ) : 14 - 16. 其对策[ [ 9] 刘宝, 李晶. MZPH - 820 型单行马铃薯收获机设 张东兴, J] . 农业机械学报, 2009 , 40 ( 5 ) : 81 - 86. 计[ [ 10] 潘 志 国, 于 镇 伟. 马 铃 薯 收 获 机 定 向 堆 放 装 置 : 中 国, 201420034694. 6[ P] . 2014 - 07 - 02. [ 11] 潘志国, . 杨然兵. 马铃薯收获机的定向堆放置研究[J] 2014 , 36 ( 12 ) : 100 - 102. 农机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铃薯收获机的分析1.1马铃薯收获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吉林等省区,年产鲜薯近 6000多万吨。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以 10 万 hm2/年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2001 年达到 472 万hm2,产量居世界第 1 位[1-2]。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却是马铃薯成果转化比较差的国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我国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 hm2,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 35~43t/hm2。
世界马铃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将有望增长 2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
届时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是 2000 年的 2 倍[3-5]。
随着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在中国从事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业务,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使得马铃薯生产开始向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迈进[6]。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占生产总用工 70%以上的马铃薯收获作业至今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割秧、镐头刨薯、人工捡拾的阶段,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规模生产,使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伴随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马铃薯收获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国内外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
我国现阶段的马铃薯收获机还是以简单挖掘人工拣拾为主。
而国外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将液压技术、振动分析、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于作业机械中,大大地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1.2国外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现状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
20世记初,欧美国家出现畜力牵引挖掘机来代替手锄挖掘马铃薯、随后改由拖拉机牵引或悬挂。
20年代末出现了升运链式和抛掷轮式马铃薯收获机。
在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美国就开始研制、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50年代末即己实现了机械化。
70~80年代,德、英、法、意大利、瑞士、波兰、匈牙利、日本和韩国亦相继实现了马铃薯作物生产机械化。
70年代主要是研制大功率自走式根块作物联合收获机,且以收获垄作种植为主[8]。
这些机型是大功率拖拉机变型,如荷兰在拖拉机基础上按照甜菜联合收获机的原理制成的双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为了加强筛选效果,分离器有四个液压泵带动。
从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来看,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较迟缓,只是在近50年才发展到较高水平。
在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中,挖掘机的生产和使用所占的比例趋于下降,而联合收获机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或用挖掘-捡拾装载机加固定分选装置来进行分段收获的两种全面实现收获机械化的配套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
而且,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大多采用升运链条式联合作业,技术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像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和日本等国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较高,收获机械性能稳定。
日本对生姜收获机械已经研制多年并有了一些成熟的机型,第一代机型只把根茎拔出地面,减轻了农民从地下挖出生姜的劳动量。
据有关材料介绍,现在第二代机型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使用,它是一种从收获到清理到包装的联合作业机械。
在韩国,对根茎收获机械的研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他们生产的一种配套于田园管理机的大蒜挖掘机,采用振动的原理,缓冲了阻力,并对根茎上附着的土块起到疏松和抖动的作用,是一种轻型高效的机具。
图1 EURO-V1400L马铃薯收获机图2 Spirit8200马铃薯收获机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采用挖掘犁和挖掘机进行收获作业,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联合作业。
如德国、美国的联合收获机在自动化控制马铃薯分离以及减少马铃薯作物损伤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东洋农机公司、日本三A公司久保田公司等都生产适合小地块作业的中小型自走式马铃薯作物收获机[15]。
1.3国内马铃薯收获机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国内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此类机械,如大蒜挖掘机就有对行松土铲式和不对行平铲式输送方式也有多种。
但大多数机型在适应性和质量可靠性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损伤作物,因为象大蒜、生姜此类作物,收获时皮质鲜嫩易损,而损伤后会严重影响其价格;二是适应性差,因各地农艺不同,行距及株距存在着差异,机具难以满足这种要求。
由于进口农机具价格较高,农民难以接受,马铃薯收获机械还是要走国产化道路,而且还要根据中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
利用现有的机型,如田园管理机、手扶拖拉机及四轮拖拉机,对国外的机型原理加以消化吸收,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具。
国内根茎作物的机械化收获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科研部门及企业的大力研制及投入,还牵涉到农民的认识和接受问题。
国内是小地块单户作业,农艺的差异较大。
农机不可能满足多种农艺要求,只有农民认识和接受了一种机具,采用较为统一的农艺,才能有利于这种机具的大量推广和应用。
国外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地下作物的收获已实现机械化,对于长根作物(萝卜、山药等)和短根作物(洋葱、大蒜等)都有不同的收获机械,工艺十分的先进,但机械价位较高,全部引进国内无法接受,大多用于沙壤土作业,这些设备不太适应我国地下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和土壤状况。
根据以上分析,在国内外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国内马铃薯类作物的农艺要求和土壤的物理特性而研制出的多功能马铃薯类收获机。
图3 1650型带臂式联合收获机1.4多功能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趋势(1)向适应性,通用性发展如采取在一台马铃薯收获机上换装不同型号的清选、分离装置,摘果装置[19]。
采用可互换的滚筒式分离机构和圆盘割刀式分离机构,可用于花生、大蒜、洋葱等多种根茎类作物的联合收获,实现一机多用。
采用通用性好的果秧分离机构,适用于不同种类根茎类作物的秧蔓与果实的结构、形状、尺寸将两者分离,以适应多种作物和多种形式马铃薯作物的收获要求。
(2)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农机产品要想达到农业生产上的精耕细作,并追赶国际水平,就必须在智能化上下功夫,给农机产品配备精准的多功能的农业系统已经成为农机发展的潮流,经济作物的耕作机械应重点开发根作物的收获,以解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花生,大蒜,胡萝卜,马铃薯等马铃薯类果实的挖掘类收获机械输送和分离问题。
(3)向多功能联合型机械发展增加农业机械的使用方向,避免机械的单一性,实现一机多用,可用于花生、大蒜等多种根茎类作物的联合收获等作业联合在一起,并可增加其收割功能,以提高机具利用率[21]。
(4)简化操作简化操作减少辅助工作时间,提高工作速度这是提高收获作业生产率的又一途径,如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增大集收集箱的容积,减少装卸的次数,其底部采用可打开的形式,以加快其收获完毕后清扫的时间。
(5)创新改造在原有单一挖掘机械的基础上创新改造,可增加挖掘机械的科技含量,提高自动化成效,极大限度的加强机械化。
如可将单片机控制技术引入挖掘机械,采用微机根据土壤类型,马铃薯的类型自动控制挖掘深度和清选程度,提高收获自动化效率。
采用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减轻重量、减少阻力延长马铃薯收获机的使用寿命和扩大使用范围,及降低生产、使用费用。
将是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的又一特点[22-26]。
2.总体方案的设计整体布局的设计其传动图如图4:图4 传动图1、万向联轴2、链轮3、减速器4、动力输出轴5、输送链驱动轴6、抖动轮轴其总体结构图如图5:图5 总体结构图1、V带轮2、V带3、机架4、抖动轮5、减速器6、联轴器7、悬挂架 8、挖掘铲 9、链轮 10、传动链 11、地轮工作原理本机主要由V带、减速器、抖动轮、机架、挖掘铲、传动链、地轮构成。
拖拉机产生动力通过减速器和带轮将所需要的动力传送到链轮上,链轮带动链条从而带动分离装置运动,将从挖掘铲部挖出的马铃薯向机器后方运送,同时由于有抖动轮的作用,使得马铃薯在输送的过程中实现马铃薯与土的分离,而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最后马铃薯落入收集箱中。
3传动比的确定与减速器的选择传动比的确定该多功能马铃薯收获机的配套动力为~50KW 的拖拉机,其输出轴的转速为540r/min ,通过一级减速器和带传动,设其总的传动比68.2=i减速器的传动比21=i 。
带传动的传动比34.12=i 为了能满足分离器上的线速度为1.3m/s 的要求,因为出入n n i =所以min /5.20168.2540r i n n ===入出 s rad n /1.21305.20114.330=⨯==出出πω所以链轮半径mm m v r 62062.01.213.1====出ω 减速器的选择由于其传动比为2,所以可以从市场上选择传动比为2的减速器,其型号为ZDY ,ZDZ100型圆柱齿轮减速器。
4.带轮和链轮的设计带轮的设计因为工作机是多功能马铃薯收获机,故属于载荷变动较大的机械,原动机是交流电动机(普通转矩鼠笼式),工作时间小于10小时/天,启动形式为软启动。
收获机的工作功率为。
故:W8.15.12.1k P K P A ca =⨯==A K ----工作情况系数 取A K =。
(1) 选择V 带的型号 根据计算功率caP 和小带轮转速1n ,故选择A 型带。
(2)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 1)初选主动轮的基准直径D 1根据所选V 带型号参考,选取min 1D D ≥,选m m D801=。
2)验算带的速度V100060V 11⨯=n D π1000602708014.3⨯⨯⨯=s m /1304.1= 3)计算从动轮直径D212iD D =mm 2.1078034.1=⨯= 取D2为107mm (3)确定传动的中心距和带长 初定中心距, 由 ()()2202127.0D D a D D +<<+即:()()107802107807.00+<<+a即:3749.1300<<a , 所以可取mma 3500=根据公式(8—20)计算基准带长:()()0212210422a D D D D a Ld-+++='π()()35048010710780235022⨯-+++⨯=πmm 01.1068=选取带的基准长度,查表得:mmL d 1153=根据公式(8—21)计算实际中心距:mmL L a a d d 4.392202.106811533002'0≈-+=-+≈考虑安装调整和补偿初拉力的需要,中心距的变动范围为:mmL a a d 333015.0m in ≈-=mmL a a d 6.38403.0m ax ≈+= (4)验算主动轮的包角根据公式(8—6)及对包角的要求,应保证:()60180121⨯--≈a D D a()6035080107180⨯--= ︒︒≥=120175(5)确定V 带的根数 由公式(8—22)知()5.300=∆+=KP K K P P Z L caα取Z=4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