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C2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c语言二级课程设计

c语言二级课程设计

c语言二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C语言二级编程知识,提升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2.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调用;3.熟悉指针的概念和应用;4.了解常用库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能够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6.能够使用函数进行模块化编程;7.能够利用指针处理数据;8.能够运用常用库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函数、指针以及常用库函数。

具体安排如下:1.C语言基本语法:介绍变量、常量、运算符、表达式等基本概念;2.数据结构:讲解整数、浮点数、字符等数据类型的使用;3.函数:讲解函数的定义、声明和调用,包括主函数、参数传递、返回值等;4.指针:介绍指针的概念、内存地址、指针运算等;5.常用库函数:介绍常用的输入输出、数学计算等库函数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函数、指针等概念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编写程序,巩固所学知识;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C语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C语言编程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知识点;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能够进行上机实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材料学、机械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机械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学、机械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2.机械设计的方法,包括设计流程、设计步骤、设计原则等。

3.机械设计的应用,包括实际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实践技能。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juc2课程设计

juc2课程设计

juc2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JUC2并发编程基本概念,理解线程、锁、同步等核心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编程中。

2. 使学生了解并发集合、并发工具类等高级用法,提高编程效率。

3. 帮助学生掌握Java内存模型,理解并发编程中的内存可见性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JUC2进行并发编程的能力,能够独立编写并调试简单的并发程序。

2. 提高学生分析并发场景和解决并发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有项目进行性能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并发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强调代码规范和团队协作。

3.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并发编程的核心知识,提高编程能力,为未来从事软件开发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项目中并发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线程与并发基础:介绍线程的概念、创建与运行,线程的生命周期,线程的同步与互斥,锁机制。

教材章节:第1章 线程与并发基础2. 并发集合与工具类:讲解并发集合框架,如CopyOnWriteArrayList、ConcurrentHashMap等,以及并发工具类,如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Semaphore等。

教材章节:第2章 并发集合与工具类3. Java内存模型:分析Java内存模型的基本原理,内存可见性问题,以及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3章 Java内存模型4. 原子操作与CAS:介绍原子操作的概念,CAS算法原理,以及原子类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4章 原子操作与CAS5. 并发编程实战:通过案例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运用JUC2解决实际问题,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线程池的使用等。

二级项目课课程设计

二级项目课课程设计

二级项目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二级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二级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二级项目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二级项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二级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技术进行项目规划、执行和控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级项目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二级项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二级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具体来说,将详细讲解二级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启动、项目规划、项目执行和项目控制,以及各个阶段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技术。

同时,还会介绍二级项目的评估和总结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二级项目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二级项目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择权威、实用的二级项目 management 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参考书方面,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二级项目相关的书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精美的教学PPT,配合音视频资料,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实验设备方面,准备充足的项目管理工具软件,让学生在实验环节能够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占总成绩的30%;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项目实践,占总成绩的20%;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2级运放电路课程设计

2级运放电路课程设计

2级运放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级运放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负反馈、增益计算和频率响应。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二级运放电路类型,如非反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电压跟随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二级运放电路进行信号放大、滤波等实际应用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和测试二级运放电路的能力,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包括调试和优化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和承担责任。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 运放电路基本原理回顾,重点讲解负反馈的工作机制。

- 二级运放电路的组成、功能及分类,包括非反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电压跟随器等。

- 增益计算和频率响应分析,结合实际电路讲解影响增益和带宽的因素。

2. 实验教学:- 搭建非反相和反相放大器电路,学习使用多用途运放芯片。

- 测量和分析二级运放电路的增益、输入输出阻抗等性能参数。

- 设计简单的滤波电路,观察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和滤波效果。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回顾一级运放电路,引入二级运放电路的概念。

- 第二周:理论讲解二级运放电路的原理,分类及性能分析。

- 第三周:实验操作,搭建和测试非反相和反相放大器。

- 第四周:实验操作,搭建和测试电压跟随器及滤波电路。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第2版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第2版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第2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零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性能和应用。

(2)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零件相关问题。

(2)具备一定的机械零件设计能力和工艺制定能力。

(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仪器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和检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专业素养。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优化等。

3.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等。

4.机械零件的检测方法,如尺寸测量、形状测量、表面质量检测等。

5.典型机械零件案例分析,如轴承、齿轮、联轴器等。

6.机械零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机械零件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机械零件加工、检测等过程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软件仿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著、论文、标准等。

3.多媒体资料:课件、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数控机床、测量仪器、计算机等。

5.软件工具:CAD、CAE、CAM等。

llc课程设计

llc课程设计

l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本第三章关于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特点,并了解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分享和协作,提高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模型等工具,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和阐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知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增强生态文明观念。

3. 学生在探索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生态系统知识为核心,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需引导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分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目标的分解和达成,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如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等,并以实例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介绍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阐述各自的特点、分布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过程,掌握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

4. 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讲解生态系统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服务价值。

二级齿轮课程设计

二级齿轮课程设计

二级齿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掌握二级齿轮的构造、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齿轮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释二级齿轮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3. 学生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二级齿轮的设计与绘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齿轮的相关知识,动手制作简单的二级齿轮模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与搭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机械设计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2. 学生认识到齿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科技改变生活的意识;3.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齿轮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基本概念回顾:齿轮的构造、分类及工作原理;2. 二级齿轮的设计原理:齿轮传动比的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设计;3. 二级齿轮的CAD设计:运用CAD软件进行齿轮的参数化设计及绘图;4. 齿轮加工工艺:了解齿轮加工的基本工艺,如铣齿、磨齿等;5. 二级齿轮模型的制作:动手制作二级齿轮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6. 齿轮传动系统的搭建:小组合作搭建齿轮传动系统,体验齿轮在实际应用中的配合与运作;7. 故障分析与排除:学习分析齿轮传动系统常见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齿轮基本概念回顾,介绍二级齿轮的设计原理;第二课时:学习齿轮传动比的计算,进行CAD软件齿轮设计操作;第三课时:深入探讨齿轮加工工艺,动手制作二级齿轮模型;第四课时:小组合作搭建齿轮传动系统,进行系统调试;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分析齿轮传动系统故障,探讨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5
00061036
0
0
0
0
1
2
0
0
0
036
ARoe′, RD,DRce′
036
D4000007
6
4
0
0
0
0
0
0
0
007
DRoe,TRce
1.2.3
(1)
微地址(H)
微指令(H)
微指令字段(H)
微命令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071
1A700E50
0
0
9
3
0
0
0
4
0
050
INC,SVce,PSWce
微指令(H)
微指令字段(H)
微命令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044
98F00E50
4
6
3
3
0
0
0
0
0
050
TRoe,SUB,SV,PSWce
2.3
程序2-1,2-2
0030:1620;MOV #0101,0040H
0031:0101;
0032:0040;
0033:4620; SUB #FFFF,0040
F3
F4
F5
F6
F7
F8
F9
064
18200E50
0
6
0
2
0
0
0
0
7
050
SLce,PSWce
4.3
程序4-1.4-2
0030:1600;MOV #0001,R0;
0031: 0001;
0032: 00C0; SHR, R0;
0033: 0238; JC’FFFDH;
0034: FFFD;
程序4-3,4-4,4-5
0031: FF02;
程序1-3
0030:0480;DEC R0
1.4
运行调试记录表举例:
1.5
通过本次上机试验,我掌握了微指令编码与指令编码的翻译方法,而且对取指令等操作的过程中各个寄存器的变化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2
2.1
完成双操作数指令的微程序设计和验证;去源操作数阶段和去目的操作数阶段相关寻址方式的微程序设计和验证,
4
4.1
为CPU扩充移位指令,完成移位指令的微程序设计与调试。
4.2
4.2.1
(1)
微地址(H)
微指令(H)
微指令字段(H)
微命令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063
18100E50
0
6
0
1
0
0
0
0
7
050
SRce,PSWce
(2)
微地址(H)
微指令(H)
微指令字段(H)
微命令
F0
F1
F2
0033: 0001;
0034: 0220; JC 0040H;
0035: 0040H;
0036: 1620; MOV #0001H,FF01H;
0037: 0001H;
0038: FF01H;
0040: 1620; MOV #0080H,FF01H;
0041: 0080;
0042: FF01;
程序3-5
2.2
2.2.1
(1)
微地址(H)
微指令(H)
微指令字段(H)
微命令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004
00000A08
0
0
0
0
0
0
0
0
0
008
BM=5
00B
20080012
1
0
0
0
2
0
0
0
0
012
PCoe,ARce
012
00069016
0
0
0
0
1
2
1
1
0
016
ARoe’,RD,DRce’,PCinc
F7
F8
F9
000
20080001
1
0
0
0
2
0
0
0
0
001
PCoe,ARce
001
00069002
0
0
0
0
1
2
1
1
0
002
ARoe′, RD,DRce′, PCinc
002
CC000003
6
3
0
0
0
0
0
0
0
003
DRoe, IRce
003
00000404
0
0
0
0
0
0
0
0
2
004
BM2
1.2.2
(1)
0034: FFFF;
0035: 0040
程序2-3
0030: 1801;MOV FF08H,R1
0031:FF08;
0032:1060; MOV R1,FF02H
0033:FF02;
程序2-4
0030: 4A20; SUB (0020H),0040H
0031: 0020;
0032: 0040;
0040:0003
0030:1601;MOV #0505,R1;
0031:0505;
0032:A601; TEST #0001,R1;
0033:0001;
0034:0338; JZ‘0003;
0035:0003;
0036:0101; ROL,R1;
0037:0420; JMP 0032H;
0038:0032;
程序4-6
微指令(H)
微指令字段(H)
微命令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070
A4000200
5
1
0
0
0
0
0
0
1
000
ARoe,PCce
1.3
程序11
0030:0460;INC 0040H
0031:0040;
0032:0420;JMP 0030H
0033:0030;
程序1-2
0030:0460;INC FF02H
微命令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02F
2008003D
1
0
0
0
2
0
0
0
0
03D
PCoe,ARce
03D
0006903E
0
0
0
0
1
2
1
1
0
03E
ARoe’,RD,DRce’,PCinc
03E
D400003F
6
5
0
0
0
0
0
0
0
03F
DRoe,Ace
03F
20700032
1
0
1
3
0
0
0
0
0
03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JUC2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肖铁军
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4年6月30日
1
1.1
(1)掌握微程序的设计方法
(2)熟悉利用调试软件运行、调试微程序的方法
1.2
1.2.1
微地址(H)
微指令(H)
微指令字段(H)
微命令
F0
F1
F2
F3
F4
F5
F6
0039: 0420; JMP 0032H;
0040: 0032;
4.4
4.5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完成了CPU移位指令的扩充,同时也更深一步的接触到LED灯工作的原理及过程。独立的写出了任务4所需的程序,是我这次上机最大的收获。
5
5.1
为CPU扩充PUSH,POP,CALL,RET指令,完成微程序设计。
微指令(H)
微指令字段(H)
微命令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079
00000E8C
0
0
0
0
0
0
0
0
0
08E
BM=7
08E
0006108F
7
0
0
0
2
0
0
0
0
08F
SPoe,ARce
08F
D400008A
6
5
0
0
0
0
0
0
0
08A
DRoe,Ace
08A
00300050
0
0
0
3
0
0
0
0
0
050
0040: 1620; MOV #0080H,FF01H;
0041: 00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