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

合集下载

脑室穿刺术和持续引流术

脑室穿刺术和持续引流术

脑室穿刺术和持续引流术脑室穿刺术是经颅骨专控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病人进行急救和诊断的措施之一。

目的1.对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黏连或中脑水管梗阻等导致的侧脑室扩大、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征象或脑疝形成征象进行脑室减压,以抢救生命。

2.监测颅内压,可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颅内压变化的情况。

3.引流血性或炎性脑脊液,以促进病人康复。

4.经引流管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

适应证1.肿瘤和其他颅内病变引起的脑积水。

2.自发性或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或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3.后颅凹手术前为防止在切开后颅凹硬脑膜后小脑急性膨出,造成脑组织裂伤和继发性脑干损伤及在术后持续引流出血性脑脊液,以避免脑室系统梗阻和调整颅内压力。

4.开颅术中和术后颅内压监测。

禁忌症1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2.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3.脑室狭小者。

4.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病人。

方法:脑室穿刺引流的方法有额入法(穿刺侧脑室前角)、枕入法(穿刺侧脑室三角区)、侧入法(穿刺侧脑室下角或三角区)和经眶穿刺法(穿刺侧脑室前角底部),小儿采用经前囟侧角脑室穿刺,一般不置管。

下面介绍通常使用的床旁经额侧脑室穿刺法(额入法)。

1.剃光头发。

2.仰卧位,选定穿刺点(前额部,发际上 2cm,矢状线旁开 2cm),头皮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

3.颅骨钻孔,用脑室穿刺针穿刺,穿刺方向与矢状线平行,针尖对准两侧外耳道连线,一般进针 3~5cm 可进入侧脑室前角,见脑脊液流出时,表明穿刺成功,则置管作脑脊液持续引流或颅内压监测。

【护理】1.术前护理(1)病人准备: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合作程度以及是否进行过脑室穿刺,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脑室穿刺引流的目的、方法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并发症,消除思想顾虑,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确认;躁动病人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2)用物准备:消毒剂、麻醉药、颅骨钻、脑室穿刺引流包、无菌引流袋、硅胶导管及抢救药品等,按需要备颅内压监测装置。

脑室穿刺

脑室穿刺

Anatomy ventricular puncture
Anatomy ventricular puncture
Ventricular puncture-适应症
治疗性穿刺
诊断性穿刺
①用于脑室穿刺,对急性梗阻脑 积水、颅内占位性病变 (特别是中 线部位、后颅凹肿瘤)及出现 脑疝 (特别对枕大孔疝)危象患者, 暂做引流,缓解颅 内压; ②开颅手术时或手术后用以降低 颅内压;
③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 染等疾病;
④室出血穿刺引流,用以急救及 血肿清除者;
⑤颅内粘连、导水管梗阻等,以 致侧脑室扩大,患者进脊液分 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导管;
⑥脑室造影; ⑦采集脑脊液标本作化验; ⑧鉴别脑积水的类型
Ventricular puncture-禁忌症
禁忌症
①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 ②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时 ③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作脑室穿刺 ④ 广泛性脑水肿,脑室狭小者;
穿刺点:在外耳道上、后 方各3-4cm处 穿刺方向:穿刺针垂直刺 入 穿刺深度:<5-6cm
Ventricular puncture-穿刺方法
①摆体位,划线定位,
②碘酒酒精 消毒及铺巾,
③穿刺:切开头皮、电 钻钻孔,脑室穿刺针
④ 穿刺皮下潜行(软通道); 缝合包扎固定外引流,
Ventricular puncture-术后注意事项
Ventricular puncture-穿刺方法
额角穿刺
脑室穿刺
颞角穿刺 枕角穿刺
Ventricular puncture——额角穿刺
穿刺点: ①发际上、中线旁开2- 2.5cm ②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2.5cm ③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3cm。 ④眉弓上8~10cm,中线旁开2.5cm(秃

侧脑室穿刺术

侧脑室穿刺术
Page 2
2.治疗性穿刺: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1) 暂作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特别对枕
大孔疝是一种急救性措施
(2) 开颅手术时或手术后用以降低颅内压
(3)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或恶性肿
瘤蛛网膜下腔转移,特别是白血病) (4)脑室内有瘀血急需清除者 (5)作脑脊液分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导管
Page 12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谢 谢!
Page 13
分流术和后颅窝手术及手术后作持续脑脊液引
流; (2)方法:侧卧位 穿刺点: 枕外粗隆上方4~7cm中线旁开3cm 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眉嵴 深度:<5~6cm
Page 7
优点: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侧脑室三角区最大,易刺中,发生移位机会不
多或不 严重,且该处皮质血管少。但可能伤及脉
络丛而引起出血。作脑室持续外引流时,头易将 引流管压瘪致不通畅,伤口易受压。 侧入法(穿刺侧脑室下角或三角区) 经眶穿刺法(侧脑室额角底部) 经前囟法: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
4、严重铸型积血可采用多针穿刺、行对口冲洗可
获良好效果。
Page 11
处理方法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1、单侧脑室积血,采用单针行侧脑室额角或三角 区穿刺; 2、双侧脑室积血,视病情选择双侧脑室穿刺; 3、穿刺成功后,可用振荡手法在脑室血肿中心破
碎血肿,使其溶融成一空洞。脑室内仅注入单一
尿激酶作液化剂,每4—6小时一次; 4、根据病情可另作腰穿放出出血性脑脊液等方法 ,以加快积血的清除;
Page 5
深度:<5~5.5cm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连线;
优点: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脊液积聚
或测量脑脊液压力。

以下是脑室穿刺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1. 患者准备:
-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在手术前6小时内停止进食和饮水。

- 患者应该在手术前进行全身检查,并提供血液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结果。

2. 麻醉:
- 通常使用局部麻醉,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 当使用局部麻醉时,医生会在头部表面注射麻醉药物,以确
保患者不会感到痛苦。

3. 确定穿刺点:
- 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扫描,来确定最佳的
穿刺点。

- 穿刺点通常选择在头骨的特定位置,以便能够准确进入脑室。

4. 穿刺过程:
- 医生会用消毒剂清洁穿刺点的皮肤,并注射局麻药以减少疼痛。

-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尖锐的穿刺针穿过头皮、颅骨和硬膜,最终进入脑室。

- 一旦进入脑室,医生会取出穿刺针的内芯,以便进行样本采集或脑脊液引流。

- 在操作完成后,医生会在穿刺点处覆盖创口以避免感染,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 后期护理:
- 穿刺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直到麻醉效果消退。

- 医生会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 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任何并发症的迹象,如头痛、发热、出血等。

需要注意的是,脑室穿刺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时需要非常谨慎。

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应该与医生详细讨论手术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实际情况进行。

侧脑室穿刺

侧脑室穿刺
2.脑脊液需每天常规进行蛋白质、糖、细胞记数等检查和培养;发热、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意义不大,细胞培养较有价值
3.危险因素:
(1)颅内出血脑室扩大
(2)颅内压大于20mmHg
(3)监测时间大于5天
(4)还需行其他神经外科手术
(5)脑室系统灌注
出血:
1.发生率1.1%;导致需要手术的血肿为0.5%
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是过度的引流脑脊液会增加动脉瘤灶向外膨胀的压力而导致再出血的危险;
禁忌证:
1.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等疾病:立即输送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2.导管通路处有血管畸形等实质性病变;
3.中线过度偏移;脑室外引流术会导致更严重的脑偏移;
术前:
术前准备:
(4)均匀轻柔的插入导管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14.对于“额入法”来说导管必须对准眉间的矢状面,高于同侧耳屏约2cm;这样可确保导管末端在侧脑室前角内,导管头靠近Monro孔
15.将引流管与导管远端连接,握住导管,将引流管从离切口至少5cm远的硬膜下导出;当导管导出头颅,要确定引流通畅
16.导管末端经接口连接到压力转换器和或引流系统,稳定的引流水平以外耳道为参照点
注:(1)简单定位:中线外侧3-4cm(沿中瞳线),冠状缝前1cm(如果冠状缝可触及)
(2)Kocher点的好处在于:它在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前,切口在前额发际内,又在上矢状窦及其大的额叶桥静脉属支外侧;
4.后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利用Frazier孔:枕外隆突上方6-7cm,中线旁开3-4cm;此孔位于人字缝上1cm,可使导管进入侧脑室体部 距离最短;
1.重新阅片(CT或MRI);
2.两个钻孔位置:一个在前额部(最常见于右侧Kocher点);另一个在后枕部(Frazier孔);右侧脑室外引流术可将优势大脑半球的损伤最小化,除非是左侧脑出血患者;

YL-I型针侧脑室微创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出血21例

YL-I型针侧脑室微创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出血21例

中 有冠心病 5 , 伴 例 肺部感染 3 , 例 应激性 溃疡 4例 , 高热 ( 体
温 > 9 3例 。 3 ℃) 13 头颅 C . T检查
3 讨

2 1例 中原 发性脑室 出血 8例 , 继发性 脑 脑室 出血 的患 者 病情 危 重 , 内科 治 疗 效果 差 , 死 率 在 病 室出血 1 例 , 3 其中单侧脑室 出血 4例 , 脑室 出血 7例 , 双侧 侧 7% ~ 0%I 以上 , 5 10 l l 传统单纯 脑室穿刺 引流清除 脑室积血 过 脑室伴第 三 、 四脑室 出血 6例 , 全脑室出血铸 型 4例 , 并急性 慢 , 合 不能迅速解除丘 脑下 部及 脑干受 压 , 对第 三 、 四脑 室积 血 脑积水 3例。
宁锦龙 刘 洪光 黄剑峰 钟 向球
( 西贺 州市 中医 医院外三科 , 广 贺州 市 5 20 ) 4 80
【 关键词】 脑 出血 ;L1 Y 一 型穿刺针 ; 外引流系统 ; 液化 交替 【 中图分类号】 R68R6 11 ; . 0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17- 7 (080 . 3 - 63 5520 )60 8 2 6 - 0 6
清除很少有直接作用 。脑室系统 积血后最 常见并 发症 是急性 14 穿刺原则 单侧 全脑室及 中线脑室系统 铸型 , . 可行 双针 脑积水 , 发生率 高达 6 % 一 0 0 8 % , 也是脑室 系统积血患者 高 或单 针治疗 , 铸型侧脑室穿刺行血肿 液化治疗 , 出血侧脑 室 病死率 和高致 残率 的主要 原 因。发生 以上情 况 时, 不及 时 无 若
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交替使用尿激酶液化引流15治疗方法侧脑室引流一般常规按前角穿侧穿刺点在方法治疗2l例手术并发症少表明该手术方法能使脑室内血中线旁和冠状缝前各25cm局麻后使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肿迅速清除加快脑室系统通畅恢复快效果好降低死亡率产yl1型一次性血肿穿刺针进针穿刺方向指向两侧外耳道显著改善预后

侧脑室枕角穿刺外引流治疗铸型脑室出血

侧脑室枕角穿刺外引流治疗铸型脑室出血
伤性脑梗死发生 。结果 见表 3、4。 临床转归 :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人 院
时 GCS评 分 差 异 无显 著 性 (P>0.05),第 l4天 尼 莫 地 平 联 合 环 孢 素 A 治 疗 组 和 尼 莫地平治疗组 GCS评 分 明显高 于对照 组 (P<0.05),两 治 疗 组 之 间 也 有 明 显 差 异 (P<0.05)。3个 月 后 尼 莫 地 平 联 合 环 孢 素 A 治 疗 组 GOS评 分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P<0.01),而单用尼 莫地平 治疗组 GOS 评 分 与 对 照 组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P >0.05)。 见表 5。
讨 论 颅 脑 损 伤 为 严 重 伤 ,有 较 高 的 死 亡 率
和致 残率。颅脑 损伤 的严 重性 在 于损 伤 后 的 继 发 性 脑 损 害 ,如 脑 水 肿 、颅 内 压 增 高 、脑 损 失 后 脑 血 管 痉 挛 (CVS)等 … ,颅 脑损 伤的患者 大部 分仍 以非手 术治 疗 为 主 。 因此 ,颅 脑 损 伤 早 期 的 治 疗 目标 ,在 于防止和减轻 脑 的继发性 损 害。 国内外 研 究 表 明 ,脑 损 伤 后 脑 水 肿 的 发 生 和 脑 血 管痉 挛 与 细胞 内 钙 离 子 动 态 失 衡 有 关 ,脑 损伤后 3O分钟神经细胞胞浆 内钙离子浓 度显 著增 高 ,损 害细 胞膜 和线粒 体 ,导 致 细 胞 死 亡 。 另外 ,由 于脑 血 管 的 机 械 性 损伤 ,内皮细胞 通透 性增 高 ,大量 的 血管 活性 物 质 的 释 放 而 引起 脑 小 血 管 的 强 烈 收缩 ,导 致 脑 损 伤 后 的脑 梗 死 脑 微循 环 障 碍 ,因此 ,钙离 子超 载是 导致 继发 性病 理
侧脑 室枕 角 穿刺 外 引流 治 疗 铸 型脑 室 出血

脑室穿刺术

脑室穿刺术
2.脑血管畸形,特别人。
3.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变形明 显或脑室狭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也难以奏 效。
脑室穿刺术并发症
1.穿刺道、脑室内出血 2.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 3.视力突然减退甚至失明 4.局部或颅内感染
2.作为治疗性穿刺
(1)梗阻性脑积水行穿刺外引流以暂时改善 症状,或在出现枕骨大孔疝时所采用的急救 措施。
(2)脑室内出血时穿刺抽出部分血液并置管 引流作为治疗措施。
(3)颅后窝手术时先进行脑室外引流以便于 手术操作。
脑室穿刺方法
前角穿刺术 患者取仰卧位,一般取右侧前角穿刺,以 中线旁2.5cm,发际内2cm为穿刺点,局部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时针尖方向 指向双侧外耳道连线,一般进入5cm即进入 脑室。用细丝线缝合固定引流管。
后角穿刺术
一般选右侧,多采用侧卧位,在枕外隆突上 5-6cm,中线旁3cm为穿刺点,穿刺方向为与 矢状面平行指向眶嵴平面,进针深度为5-6cm。
侧脑室三角部穿刺
一般选右侧,左侧卧位,穿刺点在外耳道 后方和上方各4cm处,穿刺方向于脑皮质垂 直,或略向前上方,进针4cm即可进入脑室 下角。
术中注意要点
(1)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2)穿刺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穿刺点和穿刺 方向不对,应严格确定穿刺点,掌握穿刺方 向。
(3)需要改变穿刺方向时,应将脑穿针拔出 后重新穿刺,不可在脑内转换方向。
(4)穿刺不应过急过深,以防损伤脑干或脉 络从而引起出血。
(5)进入脑室后释放脑脊液要慢,以防减压 太快引起硬脑膜下、硬脑膜外或脑室内出血。
脑室穿刺术的应用原则 和操作要点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神经外科 施宏志
应用解剖
脑室系统包括两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 侧脑室,位于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与两 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 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脑桥延髓之间的第四脑 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学长好
我是麻醉学的学生,导师给我的课题是,侧脑室以预处理的方式,给吗啡,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现在我遇到的问题是:侧脑室置管模型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联合建立,对大鼠的影响很大,动辄就死了,心肌I/R模型在我已经基本能掌握其精髓,但侧脑室置管模型,依然存在隐患,我给大家说下我的操作步骤,恳请各位老师,学长能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麻醉后的大鼠(S-D,250~350克)固定于立体定位仪(振华,蓝星B)上,暴露前囟,坐标是向后1.0毫米,旁开1.5毫米,自硬脑膜面向下3.5毫米.材料是我们麻醉科用于硬膜外麻醉置管的PE管,内芯插有细软铁丝,在定位仪的指导下穿刺,502胶和牙托粉固定,术后青霉素30万单位抗感染.单笼饲养三天,再做心脏模型.还有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关于侧脑室给吗啡(剂量?容积?)的问题及其阻断剂CTOP,NTD,nor-BNI,的剂量怎么给? 我查了文献大多数文献报道,脑室注射的剂量是有限的1-5ul
药物或抑制剂只能是0.1--0.6ug,是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的1/100--1/1000
但是遗憾的是术后大鼠死亡率很高即模型的成功率很低要多练习,
很浪费钱和动物的,初学这一定要用心掌握侧脑室注射的定位和模型的成功率!要熟悉术前术中常规及应对措施,由于术后创伤至脑室压力太高易出现脑疝,导致窒息死亡,再者术后一定要注射大剂量的抗生素防止大鼠感染脑膜炎致死,要求术后大鼠要温度保持在37°C左右这一点很重要,再者术后要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来抵抗术后血糖的升高【高糖导致大鼠昏迷】
请在侧脑室注射方面有战绩的战友来支持一下!你的定位没有问题,关键的是导管太粗了,硬膜外导管直径过大,你可以使用4号或是6号头皮针作为外套管,用胰岛素针(29G)作为内针,这样损伤会小多了,成功率自然就提高了。

置管后让动物休息一周再做其他手术比较好,因为颅脑损伤恢复期也要一周的。

手术注意无菌,保温,术后注意营养就可以了。

ICV剂量一般不要超过5-10ul,速度要慢,注药后要停留5-10min。

多做就好了,还有动物买来不能立即手术,需要在你的实验室饲养一周左右,适应一下会更好些的。

国外的文献用的是ALZET,“brain infusion kit”,一头象大头针,长5mm,提供4枚厚0.5mm垫片,提供调节深度,另一头是一“L"型管,可接长15mm管,还可再接渗透泵给药,渗透泵比较贵,我们没有买,一套管约100多人民币,我最近也准备做,不知单用502胶能固定在头颅骨上吗,还是要同时用牙托粉呢。

附上两张图。

接上图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微透淅和侧脑室、核团给药,现将步骤说一说,如有不对,请大家多多指教。

1,安定+氯胺酮麻醉后将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备注:将大鼠头部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门齿杆-3.3mm,三个标准检测是否固定成功(鼻对正中,头部不动,提尾不掉。

)
2,暴露前囟,以此为0点寻找进针点,其坐标为:AP:1.0mm,L:1.5mm,H:3.8mm,墨汁标记;
3,用牙科钻将标记点钻开至硬脑膜,用针尖刺破硬脑膜;
4,在标记点周围用牙科钻浅钻3个小坑(不钻透颅骨),分别旋入眼科螺丝(不透颅骨);
5,将导管(透淅管)用定位仪穿刺到定位点,用95%的酒精涂搽,用502胶固定;6,用牙托粉将3颗螺丝和导管包裹固定在一起;
7,术毕,单笼饲养,青霉素8万单位肌肉注射连续3天。

说明及注意事项:
1,在定位仪上观察数值的时候一定要正视,不能有斜视;
2,暴露前囟后一定要将骨面刮干净并保持干燥,否则牙托粉固定不住;
3,钻3个小坑并放入螺丝的目的也是在于能更好的固定导管;
4,术前适应3天和术后恢复3天也是很重要的;
5,关于导管和进样针的问题,大家说法不一,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我的感觉是,不论做脑室内给药还是核团内给药,器械在碰组织前要消一下毒,最好用洁尔灭,用酒精可能会损伤神经元,如果消毒不好,很可能会有颅内感染的情况发生,那样老鼠即使不死也会出现不自主的歪斜、转圈的情况,浪费试剂和老鼠不说,会影响实验结果。

术后抗生素很有必要,但代替不了术中的器械消毒。

谢谢,各位老师对学生的指点,如果用6号头皮针作导管,那我就不好再做心脏模型了,因为那样的话,老鼠要仰卧位,不好给药了,只有用塑料导管,如果我把硬膜外导管拉细拉长,但又找不到适合的内芯,希望各位老师能提供点意见
对抗感染的事,我也觉得很重要,虽然我的老鼠术后,存活率很高,但总感觉精神状态,运动功能也有缺陷,谢谢老师的建议!如题,请问大家,谁知道在哪能买到内径大约0.2~0.4的PE管,我想用于SD大鼠侧脑室置管,本来是用的麻醉科硬膜外导管,但有人说,太粗了,实验结果证明,确实是有问题,因此,想请大家能帮帮我!
我做的是杏仁核内埋管,用八号针头做导管。

大鼠抗感染的能力很强,我在练手的时候器械就用酒精消了毒,也没打抗生素,都活着呢。

502胶只能先粘一下,然后就得上牙托水泥。

我们的立体定位仪很先进,机器上带的钻头,比牙科钻好用。

关于我的课题,我想问一下各位老师,可不可以不做置管的模型,就是直接从侧脑室给药,随后就用骨水泥把钻孔封闭,紧接着在10分钟内完成气管插管,颈动脉穿刺,冠脉节扎-大致意思就是直接给药,不养大鼠。

我试验了一只大鼠,但老鼠在再灌注的第一个小时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不久后就死亡了,我想可能是实验室内周围环境温度较低,大鼠三处手术,急性应激,机体出现失代偿所造成的
同时,这样做,侧脑室穿刺后的神经功能损伤,可能就看不到了置管的目的主要是需要多次给药或者是尽量避免手术带来的应激,如果可能的手术应激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或实验的效果,就要置管让动物恢复一段时间再给药,如果觉得手术应激无所谓,直接脑室给药然后把皮肤缝合就好了,不感染的话一周以后就长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