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3.0
直流电能表检验装置编制说明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直流电能表检验装置》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20.12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本团体标准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0年6月下达的团体标准制定计划起草,项目编号为T/CIMA 0052-XXXX,本标准归口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电工仪器仪表分会提出,计划完成时间2021年6月完成。
2 目的和意义随着直流输配电、电动汽车、储能及可再生能源并网等技术发展和应用,直流电能表应用越来越广泛。
直流电能表检验装置是确保直流电能表计量准确和运行可靠的重要检测装置。
由于缺少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使得目前市场上直流电能表检验装置的型号规格尚未统一、性能功能各异、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直流电能表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直流电能存在计量失准等风险,也制约了直流电能计量技术的推广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直流电能表检验装置》团体标准,规定直流电能表检验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将进一步规范直流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设计、制造、检验及应用,保障直流电能表的计量准确性和运行可靠性,确保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也有利于推动直流电能计量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
3 主要工作过程2020年6月: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电工仪器仪表分会申请立项,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下达了《关于同意“直流电能表检验装置”团体标准立项的批复》,由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牵头,组织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0年6月-7月:启动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起草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文件的要求进行标准制定并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工作组讨论稿在标准编制工作组内部征求意见,共回收意见11条,主要起草单位按照回收意见对标准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完善。
2020年7月15日:在深圳召开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工作组对标准草案稿的标准化对象、结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逐条讨论,并对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讨论,分配标准符合性验证工作,并对试验项目进行分工,形成会议纪要,会后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章程(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英文名为CHINA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OCIETY,缩写为CIS。
第二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是全国性的仪器仪表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以促进仪器仪表及测量控制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属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是依法登记的法人社团,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本会要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团结和组织广大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的科技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中为繁荣我国仪器仪表科技事业、提高我国仪器仪表学术水平、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第四条:本会业务主管为中国科协,代管单位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各分支机构接受本会领导,其办事机构同时接受各分支机构挂靠单位的领导。
本会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会地址设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层。
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会业务范围一、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促进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
二、弘扬科学精神,普及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仪器仪表科学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接受政府部门委托,提供论证、评议、评估、评审、培训、咨询等软科学项目的服务;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鉴定等服务。
四、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发展同国(境)外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联系。
五、编辑、出版、发行科技书籍报刊及相关的音像制品,传播仪器仪表及测控技术信息。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基础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指标尚待提升,管理和专业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成为掣肘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突出问题。
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强化可靠性技术攻关,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提高试验验证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培养,不断提升制造业产品可靠性,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质量基础。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制造业可靠性提升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行业指导、市场监管作用,增强企业全员全过程质量安全与可靠性意识,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聚焦重点、精准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分行业、分产业链梳理可靠性问题,发挥整机企业龙头作用,加强整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和管理,按产业链制定并传导可靠性指标和要求。
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借鉴可靠性先进经验,着力突破重点行业可靠性短板弱项,推动大中小企业“链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提出将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补齐基础产品可靠性短板,提升整机装备可靠性水平,壮大可靠性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一批产品可靠性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制造业企业。
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统计分析

学术研讨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统计分析■ 陈 翔 徐 钦 季炜炜 魏 敏(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本文基于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数量及内容分布进行了统计,明确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机构在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研制中的参与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智能制造,标准,起草单位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3.003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rafting Units of National Standards for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CHEN Xiang XU Qin JI Wei-wei WEI Min(Nanji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System (2021 Edition)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nts number and content distribution of China’s national standards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clarifi es the participation situ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r regions of drafting unit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standardization work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our country.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tandard, drafting unit0 引 言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主攻方向,是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塑造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
团体标准编写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如下

团体标准《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系统》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WHO《饮用水水质准则》明确指出,微生物安全性是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首要问题,中国国家标准对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进行了要求,新的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 中微生物指标要求不得检出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标《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微生物指标要求不得检出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
大肠菌群是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这类饮用水中的最重要常规菌指标,铜绿假单胞菌是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这类饮用水中的最重要致病菌指标。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在各种环境中,极易对饮用水产生污染,感染人体后极易引起伤口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也可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严重感染可致人死亡。
目前国内关于大肠菌群检测已有的标准方法较成熟如常规的平皿培养法、多管发酵法、快速检验制片法、滤膜法、酶底物法。
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标准方法较少,主要是以常规的膜过滤平皿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而这些已有的标准方法操作繁琐、收尾工作繁重、需大量人力物力,不便于在基层检测单位开展。
为了提高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能力,推广快速、准确和简便的检测方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和鉴定方法标准,提高检测效率,保障饮用水安全,为实施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国内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食品安全快检专业委员会提出,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归口,标准的牵头单位是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简要起草过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于2017年9月22日召开食品安全快检行业团体标准研讨会,对制定《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系统》团体标准的工作进行初步摸底,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介绍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细则》(试行),牵头单位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系统》团标立项建议进行了介绍。
专家评审办法及组织机构

评审规则及组织机构学会将针对企业参评的不同产品,通过用户使用评价、网友投票、产品资质打分、专家认证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
1、用户使用评价:占45分。
用户使用评价是指用户通过使用某类产品6个月以上而给出的客观的评价。
此部分用户由参评企业提供,学会将随机抽取不低于15家用户进行调研,得出最终的结果。
用户使用评价调研项目包括5个方面:产品质量(占9分)、技术指标情况(占9分)、稳定性(占9分)、服务情况(占9分)、性价比(占9分)。
用户对各项的打分累计起来即为此项的最终得分。
评分标准如下:☺产品质量:不可靠(6分以下);质量一般(6-7分);质量较好(7-8分);质量非常好(8-9分);最终得分(请填写) _____________。
☺技术指标情况:未达到厂家宣传的标准(6分以下)基本达到厂家宣传的标准(6-8分)达到厂家宣传的标准,值得推荐(8-9分);最终得分(请填写) _____________。
☺稳定性:不稳定(6分以下);稳定性一般(6-7分);稳定性较好(7-8分);非常稳定(8-9分);最终得分(请填写) _____________。
☺服务情况:服务不好(6分以下);服务一般(6-7分);服务较好(7-8分);服务非常好(8-9分);最终得分(请填写) _____________。
☺性价比:底(6分以下);一般(6-7分);较高(7-8分);非常高(8-9分);最终得分(请填写) _____________。
2、网友投票:占10分。
网友投票是指通过网络投票方式让更广泛的使用者或同业人员进行参评。
学会接到参评企业的报名材料后,将在指定的网站开通投票功能,网友即可进行投票。
打分办法:针对某类产品进行网络投票,截止到最后投票日,票数最多的产品得分为10分,第二名为9分,以此类推,第10名得分为1分,10名之后皆为1分。
如有票数相同的情况,视为并列,得分相同。
票数将按独立IP地址计算,每个独立IP地址只能投一次。
铜绿微囊藻液中提取叶绿素a作为基准物用于荧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铜绿微囊藻液中提取叶绿素a作为基准物用于荧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崔建升;程玉欣;徐小惠【摘要】用乙醇从铜绿微囊藻中提取叶绿素a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得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为1 902.5 μg·L-1,以叶绿素a作为标准物质,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在30~1 800 μ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试验表明:该提取液在冰箱4 ℃条件下保存,5h内其荧光值的相对误差为±2.5%;在pH 3~9范围内应用时,荧光值的相对误差为±5.0%;在温度5 ℃~30 ℃范围中使用时,荧光值的相对误差为±3.0%,证明提取液的稳定性能满足使用要求.与叶绿素标准品同时测定了5个水样中的叶绿素含量,经t检验所得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可用叶绿素a代替叶绿素标准品作为荧光光度法中的基准物质.【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4(050)010【总页数】4页(P1259-1262)【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提取液;荧光光度法【作者】崔建升;程玉欣;徐小惠【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1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反映了水中浮游植物的含量,是评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无机物质转变为有机物质时有机物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2]。
叶绿素a 是水体藻类的主要光合色素,因此叶绿素a的测定能示踪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3]。
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4-5]和荧光光度法[6],但分光光度法灵敏度不高,不适用于低浓度的叶绿素a的分析[7],相较于传统方法,荧光法操作更简便、灵敏度更高,且测定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近年来,随着荧光技术和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荧光光度法基于其灵敏度高、检测性好、快速敏捷等特点,在海洋监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测定过程中需使用标准品进行定量分析[8]。
拟列入的110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汇总表

3
T/CESA 1049-2018 区块链 隐私保护规范
区块链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4
T/CESA 1050-2018 区块链 智能合约实施规范
区块链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5
T/CESA 1046-2019 工业 APP 分类分级和测评
工业互联网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6
T/CCSA 277-2019 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要求 工业互联网
29 T/CCIA 0002-2018 易洁日用陶瓷器
30
T/CGMA 081001-2018
整体式高速齿轮传动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31 T/WLJC 25-2019 精密行星齿轮减速器
日用陶瓷 通用机械 通用机械
32 T/CEEIA 312-2018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安全阀 技术条件
通用机械
33 T/CMES 16002-2019 钢制塔式容器风致疲劳计算与评定方法
纺织染料助剂
74 T/CTES 1015-2019 热转移印花用分散染料水性墨
T/GDWCA 0050-2019 T/GDWCA 0051-2019 75 T/GDWCA 0052-2019 工业机器人线缆系列团体标准 T/GDWCA 0053-2019 T/GDWCA 0054-2019
76 T/AI 106-2018
3
序号
标准编号
团体标准名称
所属领域
36 T/CIMA 0005-2018 组合互感器检验装置
仪器仪表
37 T/CANSI 6-2019 船用中空螺旋桨
T/WLJC 18-2019 38 T/WLJC 19-2019 便携式刀具刃磨机系列团体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仪器仪表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满足仪器仪表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团体标准是指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制定,并批准发布的一种规范性技术文件,包括:
a) 为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
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 为引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制定严于现行国家
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范性文件;
c) 根据市场需要,推动国际贸易,提供相关英文版的技术规范。
第三条团体标准编号依次由团体标准代号(T/)、协会代号(CIMA)、标准顺序号和年代号构成。
编号示例如下
T/CIMA xxxx-xxxx
年代号
标准顺序号
团体标准代号/协会代号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科技与规划部负责团体标准的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
责是:研究制定团体标准的发展规划、工作细则、年度计划,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团体标准。
第五条根据团体标准制修订需要,协会委托仪器仪表领域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聘请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和标准审查。
第六条根据团体标准制修订需要,设立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负责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工作组对所起草的团体标准质量负责。
第三章团体标准的制定
第七条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应当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
第八条团体标准制定程序和要求,包括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出版、复审等,应符合《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细则》的规定。
第九条协会会员单位可随时提出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协会秘书处及分支机构也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团体标准的立项申请;非会员单位也可提出仪器仪表团体标准立项申请。
协会科技与规划部受理立项申请,提出团体标准计划建议,组织专家评估和审查。
第十条经协会批准立项的团体标准,由工作组负责组织起草。
工作组原则上由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单位负责组建。
第十一条团体标准的审查形式一般采用会议审查,也可采取函审。
审查意见原则上应协商一致,如需表决,必须获得不少于参与审查专家的四分之三赞成票方为通过。
第十二条团体标准由协会科技与规划部编号,协会法人批准,以协会公告形式发布。
第十三条团体标准由协会科技与规划部负责组织出版发行。
第十四条团体标准制定周期一般为12个月,特殊情况下,经申请批准,项目最多可延期6个月。
第十五条对于已有成熟标准草案的项目,如等同采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制修订项目和对现有标准的修订或其它标准的转化项目可采用快速程序,即由立项阶段直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或审查阶段。
第四章团体标准的实施
第十六条鼓励协会各级工作机构、分支机构和协会会员单位以及相关单位积极宣传、推广、使用团体标准,依据团体标准开展相关认证、检测、评估等活动。
第十七条协会建立实施激励机制,表彰和奖励在团体标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八条团体标准原则上每三年复审一次,对其先进性、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估,确认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
第五章知识产权
第十九条团体标准的版权属于协会所有,任何组织、个人未经协会同意,不得印刷、销售和互联网转载。
第二十条如涉及专利时,应在立项时规定团体标准涉及专利的处置规则、处置程序和要求等;处置规则、处置程序和要求应按一定的程序取得团体标准制定成员的认可。
第二十一条团体标准的标识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英文标识为“T/CIMA”,协会各级工作机构、分支机构、协会会员单位和有关单位通过团体标准开展的认证、检测和推广等活动,在取得授权后可使用此标识。
第六章经费
第二十二条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按照“谁需求、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筹集资金。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