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语言文化论文:汉语词汇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及其机制

汉语词汇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及其机制汉语词汇属于较为多元化的体系,其重要是通过词汇、言文、词语、词意、词音等组成的演变系统、分布空间系统、交叉系统、层级系统、延展系统、组合系统、生成系统以及构成系统等。
多元化的汉语词汇,其构成主要由汉语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能够体现出汉语的特征以及语言的共性,并且影响这英语语言文化。
针对汉语词汇影响英语语言文化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对语言发展起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汉语词汇对英语语言的影响表现1.汉语丰富的词汇促使英语词汇数量的增多。
随着汉语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英语受到汉语的影响也日益增大。
在英语词汇方面,源源不断的汉语词汇被大量引用,一些中式英语也逐渐被英语所接受,被纳入英语语言中的一种表达习惯。
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词汇成为英语新词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国际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全球化已是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英语,而英语也是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必修课程。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英语。
由于中国和英国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法用原有的英语词汇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和文化现象,为了完成沟通交流的目的,人们尝试运用具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进行交流,很多中国式的英语变成了英语的新词汇,丰富了英语的词汇。
例如drink tea,就是老外直接广东话中的“饮茶”,而long time no see就是从中国的“好久不见”直译。
由于中国式的英语表达方式简练实用,所以被广泛实用,并且已经进入主流英语,成为英语的新的词汇。
2.汉语悠久历史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
语言能将民族的文化、全部历史、偏见、各种信仰、娱乐、游戏等全面加以反应,英语文化中的汉语词汇,主要是以拼音或者罗马化中文为主的非现代系统化进行呈现。
在中国古代,随着中国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丝绸被出口到西方国家,当时的英语中并没有“丝绸”这个单词,于是便根据丝绸的做工精细,用“silk”表示丝绸。
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

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母语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作用。
尽管有很多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与用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阻碍并影响着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以及对英语词汇的精准理解。
通过对其本质和产生因素的认识,对两者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出负迁移作用的条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尽量避免负迁移产生的影响,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负迁移;应对策略词汇、语音和语法三大要素组成了语言。
作为语言活动的基础,词汇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也非常重视,通常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记忆单词,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造成这种结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来自母语的影响,他们常常不可避免地把汉语的一些习惯用法和思维模式套用到英语当中,即受到母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影响,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起了制约制约作用,使得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不少中式英语(Chinglish)的例子。
因此,对于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词汇过程中起到的负迁移作用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英语词汇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的表现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George W. Wilk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中说:“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
”词汇学习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
大部分中国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都长时间停留在背单词的阶段,他们一般都认为每一个汉字或短语在英语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机械地把两者等同起来。
一旦把一个英语单词与一个汉语词联系起来,我们的大脑就会联想到这个汉语词的意思,就容易把汉语词的定义套用到英语单词上,也容易将英语单词的意思理解成和汉语词的一样,甚至在使用英语单词的时候也把汉语词的搭配用法连带套用到英语单词上。
汉语词汇对英语语言的影响问题探究

汉语词汇对英语语言的影响问题探究作者:粟芳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2期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汉语对英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
对此,详细分析汉语对英语产生影响的原因至为重要,从中可以看出汉语词汇对英语语言文化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汉语词汇英语语言影响一、汉语词汇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汉语词汇数量大、语义丰富是其重要特征,在当前汉语和英语交流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汉语词汇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显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汉语词汇促进英语词汇的增多随着汉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英语受到汉语的影响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
在英语的词汇方面,大量的汉语词汇被逐步引用,一些中式英语也逐渐被英语所接受,成为英语语言中的一种习惯表达。
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成为英语新词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1]中国和英国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法用原有的英语词汇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和文化现象,为了完成沟通交流的目的,人们尝试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进行交流,很多中国式的英语变成了英语的新词汇,丰富了英语的词汇。
(二)汉语词汇、词法、句法的影响1.词汇从中国借来的英语外来词主要采取意译、音译、音译加英语词缀和半音半意译这几种方式。
涵盖的范围广泛,汉语借词在进入英语后,有些会使得语义产生变化,其范围会缩小和扩大等。
另外,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直接英语词汇,对固有英语词汇原有语义的影响也是其主要表现。
这类词汇原先不是出自汉语,但是在表述和汉语相关的事物时,语义转移的现象也就产生了。
词语对英语的影响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才慢慢变得稳定。
同步性是数字化时代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力呈现出的全新特点。
但词语含义和语句含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释。
一些新的词的语义特点当前来看还不是很稳定,需要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在接下来的演变中成为流行的词汇或保持当前的语义纳入词典中去。
2.词法派生构词和复合构词是英语构词法受汉语影响的主要方式。
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

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母语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作用。
尽管有很多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与用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阻碍并影响着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以及对英语词汇的精准理解。
通过对其本质和产生因素的认识,对两者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出负迁移作用的条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尽量避免负迁移产生的影响,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负迁移;应对策略词汇、语音和语法三大要素组成了语言。
作为语言活动的基础,词汇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也非常重视,通常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记忆单词,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造成这种结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来自母语的影响,他们常常不可避免地把汉语的一些习惯用法和思维模式套用到英语当中,即受到母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影响,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起了制约制约作用,使得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不少中式英语(Chinglish)的例子。
因此,对于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词汇过程中起到的负迁移作用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英语词汇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的表现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George W. Wilk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中说:“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
”词汇学习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
大部分中国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都长时间停留在背单词的阶段,他们一般都认为每一个汉字或短语在英语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机械地把两者等同起来。
一旦把一个英语单词与一个汉语词联系起来,我们的大脑就会联想到这个汉语词的意思,就容易把汉语词的定义套用到英语单词上,也容易将英语单词的意思理解成和汉语词的一样,甚至在使用英语单词的时候也把汉语词的搭配用法连带套用到英语单词上。
浅谈汉语对英语新词汇系统的影响.kdh

一、汉语渗入英语的主要原因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吸引西方人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 文化,以及特有的观念或习俗,深深地吸引着西方人。当年尼克松访华 时,在谈到发展中美关系的紧迫性时,曾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名言“一万 年太久, 只争朝夕”(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里根总统上台以后的第四年来访北京时,引用《易经》中的“二人 同心,其利断金”(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几十年后,克林顿总统在访华演说中也引用了一句中国 成语“实事求是”(seeking truth from facts)。2009 年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的 市政厅演讲中引用了《论语》中的名句“温故而知新”(Consider the past you shall know the future)。2008 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 传播和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开幕式展现了精深完美的中华文化元素, 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通过科技展现在世人眼中。 (二)日益开放繁荣的中国吸引西方人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 地位的提高,对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不断加强,西方人非常渴 望了解中国。 (三)汉语热促进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改变了汉语的国际地位。 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连年创纪录,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 中国汉字有着独具魅力的内在吸引力。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所说,“汉 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 60 秒,汉语 5 秒就够了。”另外,中国政府在 36 个国家和地区创建了 80 多所孔子学院,将汉语文化向世界推广。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 组的规划,到 2010 年,全球将建成五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随着中 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燃烧,并深入世 界各个角落,有效地向世界弘扬中国悠久的思想和文化。 (四)海外华人和华裔作家的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移居海外华人剧增,在推动中文影响英语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另外华人作家及海外华裔作家,在使用英语写作中让西 方人见识了中国思维方式的魅力。如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创作的一系列 作品在向西方介绍中华文化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其中有的被美国大
论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英文版)

A research on how Chinese impact on English vocabularyLi Lo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 hina’s national strength, Chinese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s a result, a lot of new English words were created. Why Chinese can influence English vocabulary and in what way does it influence English are my topic.Key words: reasons, new English words, Chinese, influenceEnglish has borrowed words from more than fifty languages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English words that borrowed from Greek, Latin and French. Nowadays, another powerful language is exerting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English vocabulary. That is our mother tongue, Chinese. The article tries to undertake at this point shallow wante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Reasons why Chinese can influences English V ocabularyEnglish belongs to the Low West Germanic branch of the Indo-European family. In ancient time, it is rather difficult for Chinese to influence English vocabulary. But now, thanks 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i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new English words.1.The development of C hina’s national strengt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has enhanced a lot. Chinese is more and more used in different areas such as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tics and so o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glish speakers are getting used to Chinglish. For example, “one country two system” is such a new English word which means “一国两制” in Chinese.2.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China has an extensive history, spanning several thousands of years. A lot of ancient Chinese is difficult to b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So a lot of proper nouns are created. Such as Confucianism(儒家思想),Four Books(四书) and Five Classics(五经).3. A worldwide fever in learning Chinese.As Chinese is becoming a popular subject, people want learn more abo ut present-day china through the learning Chinese. English needs to adopt new words to meet the needs of situation. For instance, “Confucius Institute”.The way Chinese impact on English vocabularyThe new English words that are created by Chinese relate to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Chinglish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1.DietChinese food cultur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Foreigners love Chinese food. So there are many English words about Chinese food. The most typical one is “tofu”. What’s more, Kung Pao Chicken(宫保鸡丁),Buddha skipping wall(佛跳墙) and large meatball(狮子头) are the newest English words.2.PoliticsChina is a socialist country. We have China-specific aspect system of government. So a lot of new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created to indicate Chinese politics. For instance, three represents theory(三个代表),peaceful rising(和平崛起),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nd the four 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
汉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改进路径

汉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改进路径
随着经济融合,中国文化正在影响世界各地,英语教学也受到了汉语文化的影响。
汉语文化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汉语文化的影响使英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汉语文化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汉语文化的影响使英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由于汉语文化的影响,汉语思维方式影响了英语研究者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很难融入英语文化,掌握英语的文化背景,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这使得英语教学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英语教学者也会遇到“汉语影响”,比如教学者用汉语来讲解英语,这会给学生带来困惑。
其次,汉语文化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汉语文化的影响,学生们对于英语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基础,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法结构,句子结构以及单词的拼写和意思。
此外,汉语文化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补充,比如汉语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古典文学等,可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
为了改善汉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首先,教学者应该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更多地融入英语文化,注重英语的文化背景,实现英语的文化融合。
其次,教学者要坚持用英语授课,把汉语当作辅助语言,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
此外,教学者还要利用汉语文化中的哲学
思想和古典文学等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和英语文化。
总之,汉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教学者主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利用汉语文化中的优势,来改善这种影响。
浅析汉语借词对中国英语影响

浅析汉语借词对中国英语影响本文通过对汉语借词的研究,分析了其在中国英语不同概念中的表达,进而分析了汉语借词对中国英语的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认为,音译词主要集中在饮食、娱乐和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等词汇上;而译借词主要集中表达了有关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改革方面出现的词汇。
中国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应用还有利于中西思想的融合。
标签:中国英语;汉语借词;译借一、前言半个世纪来,英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引起英语广泛的本土化(nativization),各种带有地域色彩“英语”不断发展,在本地本国的对内或对外交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李文中提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李文中,1993)。
本文通过对中国英语的词汇特征,特别是汉语借词(Chinese Borrowing)作以研究来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汉语借词通常在表达哪些概念时出现在中国英语中?第二,汉语借词对中国英语的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二、研究方法《中国日报》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英文日报,是中国目前唯一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和被国外媒体转载最多的报纸。
http:///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主要信息来源,本文研究的词汇和短语均随机选自国内权威性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
所选文章涉及政治、经济、宗教、人文、旅游、饮食、娱乐等方面。
作者通过对文章中汉语借词的汇总,以及对音译词和译借词的语意分析,对研究课题进行阐述。
三、结果和分析1、译词是指用一种语言中发音相同的字母代替另一种语言的字母或生词(Oxford Dictionary),其亦是从另一种语言中最简单和直接获得新词汇的方式。
以中国英语为例,现在很多的音译词是以汉语拼音为标准,而早期的音译词却从广东方言和福建方言传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现代社会各国语言相互渗透,英语中外来语也很多。
本文介绍了汉语对英语词汇的重大贡献,从而揭示了语言在词汇上的壮大与各国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交互影响是分不开的。
英语,代表西方的强势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作为世界性的大语种,它成了现代与文明的标志。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邻居的人群互相接触,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的交互影响。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
它的强大就是借鉴了包括汉语在内的众多语言的词汇。
《美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英语语言债务沉重,任何一部词典中大约80%左右的词条都是借词”。
在现代英语阶段,英语被极大丰富和发展了。
英国人从未试图保护他们的语言使其受海外人的影响,使得英语的词汇变得如此丰富。
“英语词汇由于传统地对外来语词吸收力强,简直要无限度地扩充下去”(莫塞,1990)。
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这一点现在是十分清楚了。
”这里来说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及推进。
来自中文的英文字,大部分是18世纪之后来自汉语,通常非现代系统化的罗马化中文或拼音。
1.饮食方面
Tofu(1880年来自“豆腐”),Longan(1732年来自“龙眼”);Lychee或litche(1588年来自“荔枝”);Ginseng人参。
主要指北美一带出产的“花旗参”,又称“西洋参”。
Souchong(一种茶)(1760年来自“小种茶”);Pe-tsai(1795年来自“白菜”);Bokchoy(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ramen拉面,鸡蛋面。
来源于汉语的“拉面”;Wonton(1948年来自“云吞”);Chowmein(1903年来自“炒面”);Chop-suey(1888年来自“杂碎”)
tea茶这个词,来自闽粤。
据萧乾的《茶在英国》介绍:“茶叶是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入欧洲的……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8世纪40年代,英国人在印度殖民地开始试种茶叶,那时,可能就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
”茶是英国人的必备配给,这不是本土的历史与遗传,而是异域文化的征服和同化。
dimsum茶点(1948年来自“点心”)来自闽粤。
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几杯红茶,一碟甜点,就可打发时间无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点也成为登堂入室的英语外来词。
2.衣着方面
Cheong-sam长衫。
原特指女性节庆时穿的红色旗袍,后泛指袍装。
silk丝绸,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
瓷器和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敌不过珠光宝气的丝绸。
“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贸易强势。
还有些生活方面的其他部分,如:Kowtow(1804年来自“叩头”。
极其卑顺的态度);koolie苦力。
Shanghai(表示屈服,诱拐);Suan-pan(1736年来自“算盘”);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1834年来自“大班”);Tung(油桐属)(1788年来自“桐”);wok(1952年来自(“炒锅”);Paktong(一种钱币)(1775年来自“白铜”);Sycee(一种钱币)(1711年来自“丝”);Typhoon(1771年来自“台风”);来自闽南话的Cumshaw(赏钱)(1839年来自“感谢”)。
Dingho顶好,最佳。
一家著名的东方杂货连锁店就以此命名。
此词被收入部分辞书。
Gung-ho热情高涨,极感兴趣。
这个词在美语里用的频率很高。
有人认为是从“干活”这个词派生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公共合作社的缩写“公合”而来,还有人认为是从“更好”这个词转化来的。
tycoon大款、巨亨,指有钱有势的商人或者企业家。
是闽粤之地的音译。
鸦片战争前,中国商人名声在外。
马可·波罗在书里描写的东方,物阜民丰,黄金铺地。
来中国走一遭,就学会了大亨这个词。
3.文化宗教方面
Mandarin(官话)(来自“满大人(中国清朝的官吏)”)现在指汉语Kylin(1857年来自“麒麟”);Confuci us孔子。
显然是从“孔夫子”音译而来。
IChing《易经》;Tao(1736年来自“道”);Lao-tzu老子。
TaoTeChing《道德经》。
Tong秘密组织,帮会。
从汉语“堂”派生而来。
Yinyang(1671年来自“阴阳”);FengShui风水,1797年来自“风水”。
它凝聚了古代中国在活人住宅和死人墓地方面的思考。
风水的整体原则是“趋利避害”,这也是安全生存的信条。
4.艺术娱乐体育方面
Kungfu(1966年来自“功夫”);sanda或sanshou(散打);Mahjong或Mah-jong(1920年来自“麻将”);Taichi(1736年来自“太极”);Sampan(1620年来自“舢板”,指单帆或需用桨划的小船);Bonsai盆栽(花卉的一种)。
Casino赌场,“Casino”是福建话的音译。
据传,最初移民到美国的福建民工,拿到一点微薄的工资,便在无聊之际聚众赌博,试
试运气。
每次开局,都会嚷嚷:“开始了!开始了!”阴差阳错地搭给英语一个现代词汇。
在外文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英文版《文学艺术》(Literature and the Arts)一书中,汉语借词就可俯拾皆是。
例如:pinju(评剧)、Yuju(豫剧)、Erhuang(二簧)、Huiju(徽剧)、hanju(汉剧)、Jingbai(京白)、dan(旦)、sheng(生)、wudan(武旦)、chou(丑)、qinyi(青衣)、hualian(花脸)、daomadan(刀马旦)、caidan(彩旦)等等几十个词语。
5.政治方面
Tuchun(1917年来自“督军”);Yamen(1747年来自“衙门”);Qi Bo(来自“情报”)。
running dogs走狗,中国式英语贴切地表达了一种见利忘义、供人驱使的“走狗”。
英语世界接纳了“走狗”和汉语的思维。
接纳词汇的同时,无形中也接受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paper tiger纸老虎,这令人难忘和扬眉吐气的一个词。
缔造者是毛泽东。
是博学的诗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帝”、六七十年代的“苏修”,都变成了毛泽东嘲笑的色厉内荏的“纸老虎”。
这种蔑视强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6.经济方面
我国的货币单位也已列入英美辞书的词条之内:fen(分),jiao(角),yuan(元)。
有趣的是,yuan这个词是货币单位,在英语中又经历了词义范围扩大的过程,可以用来泛指钱(money),例如:Most of the protesters,however,were people waiting for job-the unemployed.No job,no yuan.其中的No job,no yuan只能翻译成“没有工作,就没有钱”。
7.科技方面
当中国人即将迈出太空第一步的时候,一个以中文为词根新造出的英文单词“T aikonaut”(“太空人”),也在世界各地关于“神七”的报道中频频出现。
新单词是汉语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腊词“naus”(航行者)组成。
西方媒体越来越多地用这个新词来称呼中国航天员。
这个诞生不久的英语单词已被收入主流英文辞典中。
“‘太空人’被西方接受,并收录到主流英文辞典,反映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增强的科技。
另外,还有一些常用话,虽然里面没有一个中文字,但公认是从中国话里搬来的。
比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新时期来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数量大、涉及面广。
随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语言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
在语言的动态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
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外来词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
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是一个民族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任何一种语言,在与外族的社会交流中,都会受到外族语言的影响,吸收一定数量的外来词语,以丰富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增强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总是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因为产生和使用它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创新的。
语言也会随时新陈代谢,而且会长时间地和其他语言共同存于同一社会,同时在主流语言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这是语言的发展规律。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语言中的词汇大概也是“词竟天择,适者生存”吧。
“新词语是社会的产物,孰优孰劣,当由社会检验,去留取舍、还需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将昙花一现,有的进入语言共核(common 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