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跳动测量
径向国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实验六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
2、掌握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二、测量器具:
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百分表或千分表,杠杆百分表
三、测量原理
圆跳动公差是要素饶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面内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四、测量步骤
1、径向圆跳动的测量:
⑴将零件擦净,置于偏摆仪两顶尖之间固紧顶尖座;
⑵将百分表装在表架上,使表杆通过零件轴心线,并与轴心线大至垂直,测头与零件表面接触,并压约缩1~2圈后紧固表架。
⑶转动被测件一周,记下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该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此截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值。
⑷在轴向的三个截面上进行测量,取三个截面中圆跳动误差的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2、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⑴将杠杆百分表夹持在偏摆检查仪的表架上,缓慢移动表架,使杠杆百分表的测量头与被测端面接触,并予压0.4mm。
⑵转动工件一周,记下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该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直径处的端面跳动误差。
⑶在被测端面上均匀分布的三个直径处测量,取其三个中的最大值为该零件端面圆跳动误差。
3、根据图纸所给定的公差值,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端面圆跳动公差0.12mm,径向圆跳动公差0.06mm
思考题
1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有哪些?。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转)长度计量技术中对齿轮参数的测量。
测量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误差的方法有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两种。
单项测量主要是测量齿形误差、周节累积误差、周节偏差、齿向误差和齿圈径向跳动等。
齿形测量图1 为齿轮齿形测量的原理。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展成法和坐标法。
①展成法:基圆盘的直径等于被测渐开线理论基圆直径。
当直尺带动与它紧密相切的基圆盘和与基圆盘同轴安装的被测齿轮转动时,与直尺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测量杠杆的刀口相对于被测齿轮回转运动的轨迹是一理论渐开线。
以它与被测渐开线齿形比较,即可由测微仪(见比较仪)指示出齿形误差。
利用此法测量齿形误差的工具有单盘渐开线测量仪和万能渐开线测量仪(见渐开线测量仪)。
②坐标法:按齿形形成原理列出齿廓上任一点的坐标方程式,然后计算出齿廓上若干点的理论坐标值,以此与实际测得的被测齿形上相应点的坐标值比较,即可得到被测齿形误差。
有直角坐标法和法线展开角坐标法两种。
前者的测量原理是被测齿廓上各点的坐标值(x、y)分别由X和Y 方向的光栅测量系统(见光栅测长技术)测出,经电子计算机计算后得出齿形误差。
此法适用于测量大型齿轮的齿形。
法线展开角坐标法用于测量渐开线齿形。
当与被测齿轮同轴安装的圆光栅转动一个展开角0时,由长光栅测量系统测出被测渐开线基圆的展开弧长p由电子计算机按计算式p= r o 0 (式中r o为基圆半径)计算出被测弧长与理论弧长之差值。
按需要在齿廓上测量若干点,由记录仪记录出齿形误差曲线图。
周节测量图2 为齿轮周节测量的原理。
周节测量有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①绝对测量法:被测齿轮与圆光栅长度传感器同轴安装。
测量时,被测齿轮缓慢回转,当电感式长度传感器的测头与齿面达到预定接触位置时,电感式长度传感器发出计数开始信号,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由圆光栅长度传感器发出的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电脉冲数,直至测头与下一齿面达到预定接触位置为止。
如此逐齿进行,测出相当于各实际周节的电脉冲数,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即可得出周节偏差和周节累积误差。
径向跳动测试方法

径向跳动测试方法1. 嘿,你知道吗?用千分表来进行径向跳动测试就很不错哟!就像医生拿着听诊器给病人检查一样,千分表能精准地检测出工件的跳动情况呢。
比如在检测一个齿轮的时候,把千分表触头轻轻放在齿轮表面,那转动起来就能看到跳动的数据啦!2. 还有哦,使用专门的跳动测量仪也超棒呀!这就好比是给工件做了一次超级全面的体检呢。
就像我们量身高体重一样准确。
比如说在检查一根轴的时候,把它放在测量仪上,那结果不就一目了然了嘛!3. 哇塞,利用光学测量法来进行 radial 跳动测试也很神奇呢!这就跟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美好一样。
比如说检查一个精密零件的表面,通过光学仪器一下就能看清它的跳动细节啦,是不是很厉害!4. 嘿,你想过没有,三坐标测量机也能搞定 radial 跳动测试呀!这就好像是个万能的检测大师。
像检测一个复杂形状的工件时,三坐标测量机就能大显身手啦,轻松找到跳动的问题所在!5. 还有那种比较传统的手动检测法呢,也别小瞧它呀!就像是老手艺一样有它独特的魅力哟。
例如在一些简单的工件检测中,手动检测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呀!6. 激光测量法听说过吗?那可太牛啦!就如同有一双火眼金睛在盯着工件呢。
比如对一个高速旋转的零部件进行检测,激光测量就能快速又准确地给出 radial 跳动的数据咯!7. 干涉测量法也值得一试呀!这就像是给工件拍了一张超级清晰的照片。
就像检测一个很薄的片状工件的跳动时,干涉测量法就能展示它细微的跳动变化呢。
8. 涡流检测法也能用来做 radial 跳动测试哦!就好像是个神奇的探测器。
比如说对一个金属工件进行检测,涡流检测就能敏锐地察觉到跳动情况啦!9. 哎呀呀,这么多种 radial 跳动测试方法,都各有各的厉害之处呀!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哟,这样才能更好地检测出工件的质量问题呢!。
齿轮测量方法

齿轮测量⽅法齿轮测量齿轮齿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得测量⼀、⽬得熟悉测量齿轮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得⽅法。
加深理解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得定义。
⼆、内容1、⽤周节仪或万能测齿仪测量圆柱齿轮齿距相对偏差。
2、⽤列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解齿距累积总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单个齿距偏差pt f 就是指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相对法测量时,公称齿距就是指所有实际齿距得平均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F p 就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间得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得最⼤绝对值,即最⼤齿距累积偏差(m ax p F )与最⼩齿距累积偏差(m in p F )之代数差。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采⽤某⼀齿距作为基准齿距,测量其余得齿距对基准齿距得偏差。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来求解单个齿距偏差pt f 与齿距累积总偏差P F ,测量应在齿⾼中部同⼀圆周上进⾏,这就要求保证测量基准得精度。
⽽齿轮得测量基准可选⽤齿轮得内孔、齿顶圆与齿根圆。
为了使测量基准与装配基准⼀致,以内孔定位最好。
⽤齿顶圆定位时,必须控制齿顶圆对内孔得轴线得径向跳动。
在⽣产中,根据所⽤量具得结构来确定测量基准。
⽤相对法测量齿距相对偏差得仪器有周节仪与万能测齿仪。
1、⽤⼿持式周节仪测量图1为⼿持式周节仪得外形图,它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指⽰表得分度值为0、005mm ,测量范围为模数3—15 mm 。
周节仪有4、5与8三个定位脚,⽤以⽀承仪器。
测量时,调整定位脚得相对位置,使测量头2与3在分度圆附近与齿⾯接触。
固定测量头2按被测齿轮模数来调整位置,活动测量头3则与指⽰表7相连。
测量前,将两个定位脚4、5前端得定位⽖紧靠齿轮端⾯,并使它们与齿顶圆接触,再⽤螺钉6紧固。
然后将辅助定位脚8也与齿顶圆接触,同样⽤螺钉固紧。
以被测齿轮得任⼀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调整指⽰表7得零位,并且把指针压缩1—2圈。
然后,逐齿测量其余得齿距,指⽰表读数即为这些齿距与基准齿距之差,将测得得数据记⼊表中。
(完整版)端面圆跳动和径向全跳动测量

实验二端面圆跳动和径向全跳动的丈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圆跳动和全跳动偏差的丈量方法。
(2)加深对圆跳动和全跳动偏差和公差观点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在跳动检查仪上丈量工件的端面圆跳动和径向全跳动。
(三)计量用具本实验所用仪器为跳动检查仪,百分表。
(四)丈量原理如图 1-1 所示,图 a 为被测齿轮毛坯简图,齿坯外圆对基准孔轴线 A 的径向全跳动公差值为 t1,右端面对基准孔轴线 A 的端面圆跳动公差值为t2。
如图 b 所示,丈量时,专心轴模拟基准轴线 A ,丈量Φ d 圆柱面上各点到基准轴线的距离,取各点距离中最大差值作为径向全跳动偏差;丈量右端面上某一圆周上各点至垂直于基准轴线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取各点距离的最大差值作为端面圆跳动偏差。
(a) 齿轮毛坯简图(b) 跳动丈量表示图图1-1(五)丈量步骤(1)图 1-1( b)为丈量表示图,将被测工件装在心轴上,并安装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之间。
( 2)调理百分表,使测头与工件右端面接触,并有1~2 圈的压缩量,而且测杆与端面基本垂直。
(3)将被测工件展转一周,百分表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所测直径上的端面圆跳动偏差。
丈量若干直径(可依据被测工件直径的大小适入选用)上的端面圆跳动偏差,取其最大值作为该被测因素的端面圆跳动偏差 f ↗。
(4)调理百分表,使测头与工件Φ d 外圆表面接触,测杆穿过心轴轴线并与轴线垂直,且有 1~2 圈的压缩量。
(5)将被测工件迟缓展转,并沿轴线方向作直线挪动,使指示表测头在外圆的整个表面上划过,记下表上指针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
取两读数之差值作为该被测因素的径向全跳动偏差 f ↗↗。
( 6)依据丈量结果,判断合格性。
若 f ↗≤t2, f ↗↗≤t1,则部件合格。
(六)思虑题(1)心轴插入基准孔内起什么作用?(2)圆跳动、全跳动丈量与圆度、圆柱度偏差丈量有何异同?实验一端面圆跳动和径向全跳动丈量一、丈量对象和要求:1.被测试件编号——2.部件的端面圆跳动公差 t2=______________mm 。
齿轮的检测

课题六齿轮的检测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动机构之一,它在机床、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传递运动、动力和精密分度等。
齿轮传动的精度将会直接影响机器的传动质量、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课题将结合齿轮的使用要求,研究齿轮的检测方法。
检测齿轮的目的有两种:(1)为了确定齿轮的使用性能,应综合研究齿轮的各部分误差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因为齿轮的几何参数较多,它们的误差可能得到相互补偿,宜采用综合检查法;(2)为了研究切削过程的正确性,应研究齿轮单独参数的误差大小,宜采用单项测量。
实验6-1 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一、实验目的1.了解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的结构、工作原理2.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误差的方法3.加深理解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定义及数据处理方法二、测量原理及仪器结构说明齿圈径向跳动△Fr是指在齿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在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
测量原理如图6-1所示。
图6-1测量原理图6-2为齿轮跳动检查仪,它主要是由底座1,滑板2,顶尖座4,顶尖座锁紧手轮5,顶尖座锁紧手柄6,调节螺母7,指示表架8,指示表提升手柄9,指示表10组成。
该仪器可测模数为0.3-5mm的齿轮,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1mm。
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量头,可以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
图6-2齿轮跳动检查仪1—底座;2—滑板;3—纵向移动手轮;4—顶尖座;5—顶尖座锁紧手轮;6—顶尖锁紧手柄;7—升降螺母;8—指示表架;9—指示表提升手柄;10—指示表d 1.68m式为了使测头球面在被测齿轮的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近。
球形的测头直径应按下式选取:pd为球形的测头直径,m为齿轮模数。
中p测量时,将测量头放入齿间,逐齿测出径向的相对差值,在齿轮一圈中指示表读数最大的变动量,即为齿圈径向跳动量。
三、测量步骤1.将被测齿轮套在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之间,心轴与顶尖间的松紧要适当,以能灵活转动而没有轴向窜动为宜。
齿轮测量的方法

上海同济的基础是齿轮精度理论。齿轮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以齿轮精度理 论的发展为前提的。齿轮精度理论的发展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齿轮误差认识的深 化。迄今,齿轮精度理论经历了齿轮误差几何学理论、齿轮误差运动学理论和齿 轮误差动力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谢谢观赏
专业生产销售 有需求请联系 本人账号头像上有联系方式
1、几何长度测量法; 2、轮廓测量法; 3、粗糙度测量法; 4、传动噪音测量法; 5、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法;
齿轮测量方法
齿轮几何长度的测量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 公法线、齿厚、跨棒距(M值)、顶圆直径、齿轮中心距、齿圈径向 跳动等等。
测量齿轮几何量可以用通用测量工具如公法线千分尺、万能齿轮 测量仪等进行测量,也可以用带表装置进行测量。对于高精度、大批 量精密齿轮的测量可以定做专用检具进行测量,例如气动综合测量仪、 电感综合测微仪等。
齿轮测量方法
齿轮是回转零件,其结构特点是直径一般大 于长度,通常由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键 槽(花键槽)、轮齿、齿槽及阶梯端面等组成。 测量齿轮要达到传递运动准确性、传动平稳 性、载荷分布均匀等要求。 齿轮制造的误差可能来自于机床制造误差、 刀具误差、齿坯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
齿轮测量方法
根据齿轮误差来源的几个方面,齿轮测量方法 归结为以下几点:
齿轮测量方法

实验七齿轮测量实验71齿轮齿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测量齿轮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方法。
加深理解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1 .用周节仪或万能测齿仪测量圆柱齿轮齿距相对偏差。
2 .用列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解齿距累积总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单个齿距偏差fp t是指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用相对法测量时,公称pl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F p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即最大齿距累积偏差(F pmax)与最小齿距累积偏差(F pm®)之代数差。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采用某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测量其余的齿距对基准齿距的偏差。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来求解单个齿距偏差f pt和齿距累积总偏差F P,测量应在齿高中部同一圆周上进行,这就要求保证测量基准的精度。
而齿轮的测量基准可选用齿轮的内孔、齿顶圆和齿根圆。
为了使测量基准与装配基准一致,以内孔定位最好。
用齿顶圆定位时,必须控制齿顶圆对内孔的轴线的径向跳动。
在生产中,根据所用量具的结构来确定测量基准。
用相对法测量齿距相对偏差的仪器有周节仪和万能测齿仪。
1 .用手持式周节仪测量图1为手持式周节仪的外形图,它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5mm,测量范围为模数3—15mm。
周节仪有4、5和8三个定位脚,用以支承仪器。
测量时,调整定位脚的相对位置,使测量头2和3在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
固定测量头2按被测齿轮模数来调整位置,活动测量头3则与指示表7相连。
测量前,将两个定位脚4、5前端的定位爪紧靠齿轮端面,并使它们与齿顶圆接触,再用螺钉6紧固。
然后将辅助定位脚8也与齿顶圆接触,同样用螺钉固紧。
以被测齿轮的任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调整指示表7的零位,并且把指针压缩1—2圈。
然后,逐齿测量其余的齿距,指示表读数即为这些齿距与基准齿距之差,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4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1、 1、 目的与要求
1.1、 1.1、 学会在跳动仪上测量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
1.2、 1.2、 理解齿圈径向跳动的实际含义。
2、 2、 测量原理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 r 是在齿轮一转范围内,处于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的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见图3-12a ,以齿轮基准孔的轴线o 为中心,转动齿轮,使齿槽在正上方,再将球形测头(或用圆柱)插入齿槽与左右齿面接触,从千分表上读数,依次测量所有齿。
将各次读数记在坐标图上,如图3-12b 所示,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欲使测头与齿面接触在齿高中部,测头直径d p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 p 测头直径,[d p ]为mm ;
m 模数,为mm ;
z 齿数; α 齿形角,[α]为(°);
x 变位系数。
目前工厂对α=20°的齿轮,采用d p =1.68m 计算。
3、 3、 仪器简介 ()α
αsin 2cos 90sin
90xm z mz d z p ++︒
=︒
测量齿圈径向跳动可用跳动检查仪,也可用万能测齿仪等具有顶针架的仪器。
图3-13为跳动检查仪。
被测齿轮与心轴一起顶在左右顶针之间,两顶针架装在滑板上。
转动手轮1,可使滑板及其上支承载物一道左右移动。
其座后螺旋立柱上套有表架,千分表7可装在表架前夹头8的孔中,并靠螺钉夹紧。
扳动拨杆6可使千分表放下进入齿槽或抬起退出齿槽。
图3-13 跳动检查仪
1-手轮 2、3-螺钉 4-螺母 5-可转测量架 6-拨杆 7-千分 8-夹头 9-顶针
跳动检查仪的测量范围:可测工件的最大直径为150mm (小型)或300mm (大型),两顶尖间的最大距离为150mm (小型)或418mm (大型);千分表的分度值i=0.001mm ;示值范围为1mm 。
仪器附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头,用于测量各种模数的齿轮。
附有各种杠杆,用于测量锥齿轮和内齿轮的齿圈跳动。
4、 4、 操作步骤
4.1、根据被测齿轮选取球形测头,并将测头装入表的测杆下端。
无合适的球 3 8
9
3 2 1
2
形测头时,可制造圆柱代用。
4.2、将被测齿轮套在心轴上(无间隙);左手托住齿轮,送到跳动仪的顶针间;右手移动顶针架顶着心轴,拧紧螺钉2;再推顶针顶紧心轴,使心轴能转动而无松动,拧紧螺钉3;此后左手才能放开齿轮。
4.3、旋转手轮1,移动滑板,使齿轮的被测部位(一般取齿宽中部)进到测头之下。
向前扳动拨杆6,放下千分表,同时转动齿轮,使测头伸入齿槽(用圆柱时先将圆柱放入齿槽)。
旋转立柱上的螺母 4 ,调节表架高度,但勿让表架转位,使球形测头与齿槽双面接触(用圆柱时,使球面测头与圆柱接触),且使千分表长针转过1圈;拧紧表架后面的螺钉。
4.4、球形测头伸入齿槽最下方即可读数,(用圆柱时要慢转齿轮,使圆柱到最高位,而表上指针转过最多时读数)。
读完数,向后扳拨杆,抬起千分表转过一齿,再放下,开始测第二齿。
如此逐次测量,记下各读数,绘坐标图,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 r。
4.5、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
按ΔF r≤F r判断合格性。
5、5、思考题
5.1、5.1、从所测齿圈径向跳动的坐标图上,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5.2、5.2、齿轮的模数不同,为何要选用不同直径的球形测头或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