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摘 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较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具有发病反复、呈逐渐加重的特点,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以供参考。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中医药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气流受限的特征,主要病变在肺部,也会产生全身效应,这些效应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 1 病因病机[1] 诱发本病主要因素是外感风寒。有些气象因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会造成病情的波动。通过对痰液内脱落上皮细胞和通气功能的研究发现寒气入侵导致气道痉挛并损害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查阅资料得知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是外感风寒和风热。 2.2 治法研究 2.2.1 活血化瘀法[2]。林氏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加当归、川芎、红花、地龙各10g,赤芍、桃仁各15g,随证加减,治疗本病95例,治愈有效率为90.5%。李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血流动力学规律的研究,发现在病变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经本法治疗后病情好转,微循环也得到了改善。 2.2.2 雾化吸入法。陶氏等研制出菖蒲雾化含剂,其主要成分 菖蒲、郁金、丹参、黄芩、半夏、防己。治疗时选取30例病例,7天后显示该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右心功能、肺通气功能、痰粘难咯症状。赵氏等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采用复方三拗液,主要成分 炙麻黄、杏仁、甘草各3份,黄芪、丹参各10份,赤芍5份,1mL含生药1g,给予10mL 对照组1的药品为庆大霉素、糜蛋白酶、生理盐水 对照组2的药品为银黄平喘气雾剂,经研究表明,最终有效率分别为96%、80%、76.7%。 论文网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急性加重期时采用西医配合中医辨证方药或中药注射液、中药雾化吸入,效果比单纯用西医好。例如高氏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本病,对照组只使用西医疗法,氨茶碱、抗菌素静点、氧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活血平喘汤,其重要成分为炙款冬花、葶苈子、制半夏、白前、枳实各8~12g,桔梗、陈皮、川芎各6~10g,丹参 10~15g,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 3.前景的展望与分析 资料显示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西医和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急性发作期的文献很少,这与该病发病的因素复杂、起效慢有关。 但是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需要解决[3]。 ①分型不完善,由于辩证分型复杂,医生对该病发展规律欠缺

认识 ②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种类较多且重复率少 ③临床报道注重本病在病机与辨证论治上的统一。但大多数报道在理论上重视证与证之间的界定,忽视内在的联系 ④诊断标准差,有些医生把不伴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归纳给本病。 因此,今后应该在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病规律的基础上,更重视辨证论治的统一性和证候之间的有机联系,科学制定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诊断评定标准。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多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长时间反复发作引起。临床表明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肺脾肾气虚、水停、痰凝、血淤阻滞等。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该病时采用辩证施治,标本兼治,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病情反复发作。由于本病发病机制较复杂,用药起效较慢,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弥补这个问题。因此,应努力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6年修汀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0l:8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