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报告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报告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 述报告
小组成员: 许义翠 杨玲 王静宜 宋力萌 王怡 薛川 杨梦
分工合作
查找文献:每个小组成员
文献综述框架结构:薛川 王怡 撰写文献综述:杨梦 许义翠 杨玲 王静宜 宋力萌 制作汇报PPT:许义翠 杨梦 王静宜
PPT讲解:王静宜
幼小衔接的研究趋势
查找方法
在中国知网,点击“文献”在“主 题”分类下,检索“幼小衔接”搜 索到有关文献1037篇,根据摘要、 下载量、被引次数进行筛选,查阅 了大概100篇左右的文献。对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篇 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分析整理后撰 写了此篇文献综述
5.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 张宏、张燕、陈景凡、王雅明等认为幼儿园师 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 进行探讨和沟通。而我国对幼儿教师资格申请 的要求较低,导致幼儿师资力量薄弱
四、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 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 园宗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 王声平认为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生命成长的 奠基阶段 不仅关系着儿童当下的发展 更为 重要的是关切到儿童一生的幸福 因此 我们 理应把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幼小衔接 的目标追求
一、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 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 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 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 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 童内部精神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 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幼小衔接的现状
三、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3.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 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 中提到幼小衔接存在片面衔接和注重 形式上的衔接的问题。 • 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 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 接过于浅层次、表面化。

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综述

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综述
benr创立 的 发 展 生 态 学 来 研 究 幼 小 衔 接 问 题 。 他 认 rn e)
的历史原则 , 认为一切都 应 当是从 历史 的、 社会环境及相
互联 系 中加 以 理 解 。 目前 西 方 对 维 果 茨 基 理 论 进 行 的 实
证研究表明 , 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心理起源于社会交往 的理
文化、 意识形态 和社会价值的意义 , 以及权利和义务等 , 这 些方 面会对幼儿产生 间接 的影响 系统整体 图。丹麦学 者布拉 斯托姆 (t rsrm) Si B ot g o 借鉴 了社 会文化历史 学派 的代 表
人 物 维果 茨 基 提 出 的 “ 境 性 学 习” cne ta l rig 情 (o txule nn ) a
V 14 o7 o 2 N. .
J 。 0 1。 uy 2 1 l
● 综述 ●
有 关 幼 小 衔 接 的研 究 综 述
李 铃
( 宁波 大 学 教 师教 育 学院 , 江 宁 波 3 5 1 ) 浙 12 1

述。
要 : 幼小衔接的研究 由来 已久 , 且在 国内外都有不 同程度 的进展。本文对这些研 究进行 了归纳、 综
目前西方对维果茨基理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心理起源于社会交往的理论是非常正确的学校教室幼儿园作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而教师或其他成人对儿童的指导作用更不容忽视同时应该给儿童提供儿童间相互交往的环境并让他们学会交往的方法
第2 卷筻7 81 年7 01 月 4
论是非常正确的 , 学校 、 教室 、 幼儿 园作为影响儿童心理发 展的重要 环境应该受到充分 的重视 , 而教师或其他成人对 儿童的指导作用更不 容忽视 , 同时 , 应该 给儿童提供儿 童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的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201207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小组成员:许义翠杨玲王静宜宋力萌薛川王怡杨梦2014/5/6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针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主要从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几大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现状前言: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突出,自2009年以来,对该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

此外,幼小衔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且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育进程。

同时,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中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也应该是学前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1]因此,本文在回顾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幼小衔接研究现状的看法,希望能对幼小衔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所帮助。

一、概念界定1.衔接: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

2.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二、幼小衔接的现状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

[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的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201207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小组成员:许义翠杨玲王静宜宋力萌薛川王怡杨梦2014/5/6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针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主要从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几大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现状前言: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突出,自2009年以来,对该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

此外,幼小衔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且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育进程。

同时,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中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也应该是学前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1]因此,本文在回顾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幼小衔接研究现状的看法,希望能对幼小衔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所帮助。

一、概念界定1.衔接: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

2.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二、幼小衔接的现状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

[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幼小衔接文献综述2000字

幼小衔接文献综述2000字

幼小衔接文献综述2000字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过程,是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重要转折点。

幼小衔接的质量对孩子的学习、发展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探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目标和措施,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幼小衔接的实践提供参考。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可。

Pu et al. (2015) 的研究发现,幼小衔接对于儿童的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另外,Shields et al. (2001) 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幼小衔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校适应能力和学习动机,消除学习过渡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幼小衔接被认为是促进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

幼小衔接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

Ceglowski et al. (2001) 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幼小衔接目标模型,其中包括: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和适应目标。

情感目标着重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包括自尊、自信和友谊等;认知目标注重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包括语言、数学和思维等;适应目标关注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包括社交技能、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沟通。

为了实现幼小衔接的目标,有许多措施被提出。

Lau et al. (2017) 强调了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教师的角色也被广泛强调。

Sylva et al. (2004) 指出,教师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以促进幼儿和小学生的衔接。

此外,学校之间的合作也被认为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Li et al. (2019) 研究发现,在学校间建立合作机制,创建顺畅的信息流动和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提供幼小衔接的支持和资源。

然而,幼小衔接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Wang et al. (2017)研究发现,幼小衔接中的家校沟通不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期望和信息传递存在差异,导致孩子的适应问题。

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是儿童学习生涯的重要节点。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幼小衔接的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许多研究指出,良好的幼小衔接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的连续性和适应性。

例如,简·博瓦和贝琳达·博瓦在其研究中发现,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协同工作,为儿童提供更流畅的过渡过程。

此外,研究还发现,幼小衔接的好坏与儿童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此外,幼小衔接的研究也强调了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幼小衔接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研究表明,教师在过渡期的准备和指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最后,虽然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实施起来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研究指出,幼儿园通常更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而小学缺乏与儿童的直接接触。

因此,为了提高幼小衔接的效果,需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另一个挑战是幼小衔接活动的缺乏。

研究表明,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幼小衔接活动,这导致儿童在过渡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惑。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涵盖了家庭、幼儿园、小学和教师等多个层面。

幼小衔接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强各方的合作与沟通。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幼小衔接活动的效果,以及如何促进儿童在过渡期的顺利发展。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过程,不仅要为幼儿的入学准备打下基础,也要确保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然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加之处于过渡时期的幼儿还不能通过自身力量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这使得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出现小学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中以幼小衔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针对幼小衔接的概念、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从而整理出我国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研究动态,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文献搜索的整体结果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幼小衔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询到19872019年间共有相关文献1077篇,其中期刊论文700篇,学位论文126篇。

针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年度数量统计可以发现,与幼小衔接有关的文献数量自1987年以来呈波浪上升趋势。

相对而言,2004年以前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2004年之后,相关的研究数量增加较快,近三年研究数量达到较高值。

同时,在研究内容和主题方面,已有的文献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一是对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比较与借鉴。

比如,霍力岩对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和日本特有的幼小一贯学校的研究;胡春光等人从法国幼小衔接制度中分析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二是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幼小衔接。

比如,崔哲从人才创新视角提出幼小无痕衔接。

苏媛媛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寻找幼小衔接应有之义。

洪培琼基于希望理论视角对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实施手段和教育内容进行剖析。

三是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比如,李召存主张基于幼儿视角来谈幼小衔接,解决教育之中“无幼儿”的问题。

严仲连和盖笑松围绕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四是如何将幼小衔接教育落实于具体教学中。

比如,陶仲对于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的讨论。

李德明等人对幼小衔接中的“问题化”数学教学方式进行分析。

我国当前的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我国当前的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幼儿园升入小学从年龄上看是一个自然承接的关系,但 实质上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无论教 育的内容、 形式、 方法还是教育理念都有原则性区别, 因此它 是一个突变的重大跳跃, 这个跳跃将对幼儿的生理、 心理产生 非常重要深远的影响, 是其人生早期一个重大、 复杂的挑战, 幼小衔接问题由此产生。 1 幼小衔接的内涵 幼小衔接是一个随着时代而发展的概念,学者们先前认 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 列的工作,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 的顺利过渡, 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 其主要工作表现 在两个方面: 第一, 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工作; 第二, 小学的新生 过渡工作, 使儿童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现在则认为,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教育教 养工作的内容上以及在实现这些内容的方法上互相联系,其 实质指的是儿童连续的、 不断发展的社会性、 心理、 身体发展 上的衔接。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 学 校、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对幼小衔 接内涵的理解应从更广泛的层面去认识和把握,把促进儿童 可持续发展作为幼小衔接的目标追求。 2 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发展 1903 年, 湖北幼稚园开办, 一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 学前教育事业作为 “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仍基本属于 “托幼服 务” 的范畴。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国有企业改制运动中, 绝大部分托儿所、 幼儿园进入了市场, 在学前教育的 “福利性” 被弱化的同时, 学前教育的 “教育性” 日益得到重视, 同时幼小 衔接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知网上所能找到最早的 1985 年第 11 期关 一篇文章是 《幼儿教育》 上摘自 《教育研究》 于 《武昌实验小学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实验》 的报道。2001 年 7 月国家颁布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在总则中强调 “幼 儿园应与家庭、 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 此后越来越 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小衔接方面的研究。 3 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
综述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针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主要从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几大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现状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
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1】。

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2】
二、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1)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3】。

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

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5】。

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6】。

2)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7】。

3)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9】。

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5】。

4)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王后玉的《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秦志敏的《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15】。

5)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张宏的《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陈景凡的《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王雅明的《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等认为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10】。

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赵旭曼提到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4】。

2)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黄俏乐在《关于幼小衔接指导策略方面》指出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端正对幼小衔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9】。

赖瑛在《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11】。

王雅明认为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交流【12】。

3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王冰冰认为在幼小衔接中要逐步强化学习常规要求,初步养成学习习惯,引导、培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13】。

康建琴在《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中提到幼小衔接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14】。

四、述评?
在已有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中,对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的研究文献较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幼小衔接主要存在小学化、片面性、单向性、表面性等问题,因而无意识地缩小了衔接的范围,把衔接局限为知识上的准备和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我们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1)基于城市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少;(2)绝大多数是对正常幼儿进行的研究,而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工作;(3)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主要关注学校与幼儿园,而较少关注家庭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影响;(4)已有研究绝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而忽视了幼儿这一主体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13(10)
[2]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13(4)
[3]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7)
[4]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0(7)
[5]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G].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6]张宏.
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7]汪薇.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3(3)
[9]黄俏乐.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J].校长阅刊.2007(06)
[10]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张宏.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13?
[11]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13(9)
[12]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13?
[13]王冰冰.谈幼小衔接策略[J].吉林教育.2013(13)
[14]康建琴.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
[15]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12(1)秦志敏.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1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