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余华小说《活着》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08级李竹根

【摘要】:余华的小说《活着》以“极大的温情描绘了苦难中的人生”,通过反复渲染的苦难和死亡来表现以富福贵为代表的中国底层老百姓特有的人性善良和光辉以及对苦难的承受和忍耐。《活着》以零度情感的叙事视角和重复的叙事手段以及充满民间特色、充满温情的叙事语言为读者打开了一片奇妙的心灵领域: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本文正是从这几方面来探讨《活着》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余华;《活着》;重复;零度情感;语言艺术

《活着》是当代著名先锋作家余华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极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通过反复渲染的苦难和死亡来表现像福贵这样经历种种磨难仍执着、坚韧的活着的中国底层老百姓特有的人性善良和光辉以及对苦难的承受和忍耐。小说中重复描写了死亡,却没有展示余华以往作品中令人心惊胆战和不安的血腥、暴力、杀戮、阴谋等场面,一扫“荒寒”和“冷漠”的气息,取而代之的是整部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生存的悲悯与关怀,用充满温情的语言亮出了生命的本色,让我们感受到在死亡背后涌动着浓浓的暖意,渗透着人间的温情,为活着的福贵,为活着的人找到了一个生命支点——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下面就从《活着》的艺术特色方面来加以阐释。

一.重复的叙述手段

在现代派小说中,为表现人物精神上的某种困扰,往往让某件事在人物的对话、思想、潜意识中反复出现获让同类事件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余华在《活着》中灵活运用了重复的叙述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重复是先锋小说惯用的一种叙事手段,意在通过周而复始的重复还原作家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但在表面层次上,作家并没有作任何价值判断。通过重复这一有效手段,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饿价值取向;而很多时候,通过重复,作家又可以巧妙的回避自己在作品中投注的感情,以使读者的思维产生错乱和空缺。

苦难和死亡一直是余华小说反复渲染的主题。尽管余华自己说:“作为作家本人,变化是基于他本人对自己比较熟练的写作方式的一种不满或慢慢产生疲惫感。”1然而他并没有对“苦难”这个主题产生丝毫厌倦,而是始终迷恋且乐此不彼地加以表现。《活着》名为活着,其实是由一连串的死亡故事组成的。《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叙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悲剧历程。福贵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众多亲人的死亡。年少时的福贵嗜赌成性,输掉了所有的财产后,父亲气死;从腰缠万贯到倾家荡产,成为一个每日为三餐奔忙的穷苦农民;明白了要珍惜妻子儿女时,却被拉去当了壮丁;好不容易回到家,母亲却不在人世了,女儿凤霞因没钱治病变的又聋又哑;儿子有庆刚懂事,却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死(中年丧子);为女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伴侣,她却在生孩子时大出血而死,留下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接着妻子家珍因得软骨病而亡;女婿二喜搬运时被压死;仅剩下爷孙俩相依为命;外孙苦根却因为吃豆子被撑死!大量的死亡而至,无边的苦难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的向那些可爱的生命靠拢,甚至摧毁他

1余华:《新年第二天的文学对话》,《作家》,1996年第3期

们脆弱的生命。死亡,它不再抽象,它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接近!所以为了表现死亡对人物精神的困扰,作品中用重复叙述的手段书写了福贵亲人的一个个死亡。虽然他们死亡的原因和方式各不相同,但性质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福贵的亲人,都给福贵精神上巨大的冲击。这种同类事件的重复叙述,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丰富和增强了小说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和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和内涵

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作家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同时,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余华说:“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好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于此同时,《活着》哈爱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出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我知道,《活着》所讲述了远不是这些。”2由此看来,正因为重复叙述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才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内涵。

(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节奏感

美国小说理论家普林斯认为,在其它情况同等的条件下,被述(事件)符号和叙述(指事迹以及语境的展现)符号的数量多的一个段落要比情况恰恰相反的另一个段落的叙事性程度高。《活着》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家将一件件死亡事件写成死亡的音符,有轻重、有长短、有步骤、有规律地构成一个个死亡的旋律,谱写成了一曲复调的死亡悲歌,触动了读者对死亡的记忆和宣泄。死亡的重重叠叠的,让人感受到反而不是死亡的害怕,而是对活着的崇敬和执着。

(三)造成了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死亡的重复发生,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处于偶然:儿子友庆死于抽血过多,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最后福贵所有的其人都一个个死去,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伴,并且是那样乐观豁达的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小说通过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四)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冲突

在小说中,“活着”和“死亡”是一对矛盾冲突,“死亡”事件的重复,强化了死亡的必然性力量,使它与“活着”的冲突变得更加尖锐和剧烈。作品虽然讲述了死亡的故事,却在重复的告诉我们如何不死,比如“我娘常说,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他身体坐起来,又说:|‘老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每

2余华:《<活着>前言》,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