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第1课时)

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第1课时)
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第1课时)

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第1课时)

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线、中线、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之比都等于________.

2.重心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三条________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分每一条中线成________的两条线段.

A 组 基础训练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之比为1∶2,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为( )

A .1∶2

B .1∶3

C .1∶4

D .1∶8

2.如图,已知点D 是△ABC 的重心,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D =2DE

B .AE =2DE

C .BE =CE

D .A

E =3DE

第2题图

3.如图,△ABC 中,E 在AD 上,且E 是△ABC 的重心,若S △ABC =36,则S △DEC 等于

( )

第3题图

A .3

B .4

C .6

D .9

4.如图,电灯P 在横杆AB 的正上方,AB 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 ,AB ∥CD ,AB =2m ,CD =5m ,点P 到CD 的距离是3m ,则P 到AB 的距离是( )

第4题图

A.56m

B.67m

C.65m

D.103

m 5.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3∶5,那么相似比为________,对应边上的高之比为________,对应边上的中线之比为________,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之比为________.

6.已知△ABC ∽△A′B′C′,BD 和B′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且AC A ′C ′=32

,B ′D ′=4,则BD 的长为________.

7.如图,△ABC 的中线AD ,CE 相交于O ,EF ∥BC 交AD 于F ,则OD ∶FA =________.

第7题图

8.已知在△ABC 中,AB =AC =5,BC =8,G 是△ABC 的重心,则AG =________.

9.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其中BC =6cm ,高AD =4cm ,现在要把它

裁剪成一个正方形材料备用,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 、AC 上,问这个正方形材料的边长是多少?

第9题图

10.已知在△ABC 中,∠C =90°,点G 是△ABC 的重心,AB =8.

(1)求线段GC 的长;

(2)过点G 的直线MN ∥AB ,交AC 于点M ,交BC 于点N ,求MN 的长.

第10题图

B 组 自主提高

11.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3,AC =2,D 是边AB 上的一点,∠ACD =∠B ,∠

BAC 的平分线AQ 分别与CD ,BC 交于点P ,Q ,那么AP AQ

=_____. 第11题图

12.如图,△ABC 中,D 为AB 上一点,且AD AC =AC AB

=k ,AE ⊥CD 于E ,AF ⊥BC 于F.求证:AE AF

=k. 第12题图

13.如图,在△ABC 中,G 是△ABC 的重心,AG ⊥GC ,AG =3,CG =4,求BG 的长.

第13题图

C 组 综合运用

14.(乐山中考)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M 为AD 中点,连结CM 交BD 于点N ,且ON =1.

(1)求BD 的长;

(2)若△DCN 的面积为2,求四边形ABNM 的面积.

第14题图

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第1课时)

【课堂笔记】

1.相似比 2.中线 1∶2

【课时训练】

1-4.ABCC

5.3∶5 3∶5 3∶5 3∶5

6.6

7.2∶3

8.2

9. 设正方形边长为x ,则AP =AD -PD =4-x.∵△AEH ∽△ABC ,∴AP AD =EH BC ,∴4-x 4

=x 6

,∴x =2.4.答:正方形材料的边长是2.4cm . 10. (1)延长CG 交AB 于点D.∵点G 是△ABC 的重心,∴CD 为AB 边上的中线,CG =23CD.又∵∠C =90°,∴CD =12AB =4,∴CG =23CD =83

. (2)∵MN ∥AB ,∴△CMN ∽△CAB ,∴MN AB =MC AC .同理,可证△CMG ∽△CAD ,∴MC AC =CG CD ,∴MN AB =CG CD =23,∴MN =23AB =163

. 11. 23

12. 证明:∵AD AC =AC AB =k ,∠BAC =∠CAD ,∴△ACD ∽△ABC ,∴AE AF =AD AC

=k. 第13题图

13. 延长BG ,交AC 于D ,G 是重心,∴D 是AC 中点,∵AG ⊥GC ,∴△AGC 是直

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5,∴GD 是AC 边上的中线,∵GD =12

AC =2.5,根据重心定理,BG =2GD =5.

14. (1)∵平行四边形ABCD ,∴AD ∥BC ,AD =BC ,OB =OD ,∴∠DMN =∠BCN ,

∠MDN =∠NBC ,∴△MND ∽△CNB ,∴MD CB =DN BN ,∵M 为AD 中点,∴MD =12AD =12

BC ,即MD CB =12,∴DN BN =12

,即BN =2DN ,设OB =OD =x ,则有BD =2x ,BN =OB +ON =x +1,DN =x -1,∴x +1=2(x -1),解得:x =3,∴BD =2x =6; (2)∵△MND ∽△CNB ,且相

似比为1∶2,∴MN ∶CN =DN ∶BN =1∶2,∴S △MND =12

S △CND =1,S △BNC =2S △CND =4.∴S

=S△BCD=S△BCN+S△CND=4+2=6.∴S四边形ABNM=S△ABD-S△MND=6-1=5. △ABD

1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11 1 1 1 1 1111111 1 11旋转变换型 将EAD 绕点A 旋转 BD AC 向下平 移DE 对称交 换型 交换AD 与AE A E D D E D D E D E D E C B A A B C A B C C B A C B(E)A C B C B A B C D E D A 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名称 年级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教 学 过 程 知识点回顾: 一、相似三角形: 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各角对应 各边对应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性质:⑴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 对应边 ⑵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 的比都等于 ⑶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面积的比等于 3、判定:⑴两角 的两三角形相似 ⑵两边对应 且夹角 的两三角形相似 ⑶三组对应边的比 的两三角形相似 【提醒:1、全等是相似比为 的特殊相似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特质和判定,要证四条线段的比相等一般要先证 判定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三组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多用在“方格”三角形中】 4、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5、相似的常见基本图形: 【经典例题】 例1、如图,DE ∥BC ,S ΔDOE ∶S ΔCOB =4∶9,求AD ∶BD. 例2、在锐角△ABC 中,AB=4,BC=5,∠ACB=45°,将△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 D A B C

到△A1BC1. (1)如图1,当点C1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求∠CC1A1的度数; (2)如图2,连接AA1,CC1.若△ABA1的面积为4,求△CBC1的面积; 例3、如图,在RtΔABC中,∠C=90°,AC=4,BC=3. (1)如图(1),四边形DEFG为ABC的内接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 (2)如图(2),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两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ΔABC,求正方形的边长. (3)如图(3),三角形内有并排的三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ΔABC,求正方形的边长. (4) 如图(4),三角形内有并排的n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ΔABC,请写出正方形的边长.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知识点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例1、某同学的身高为1.66米,测得他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9米,如果这时测得操场上旗杆的 影长为42.3,那么该旗杆的高度是多少米? 知识点2:利用标杆 例2、某小组的同学利用标杆测量某旗杆的高度,将一条5米高的标杆竖在某一位置,有一名同学

相似三角形性质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ABC∽△DEF,若△ABC的边长分别为5cm、6cm、7cm,而4cm是△DEF中一边的长度,你能求出△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吗?试说明理由. 总结:一定要深刻理解“对应”,若题中没有给出图形,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图形的分类 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D是高,矩形EFGH内接于△ABC中,且长边FG在BC上,矩形相邻两边的比为1:2,若BC=30cm,AD=10cm.求矩形EFGH的面积. 总结:解决有关三角形的内接矩形、内接正方形的计算问题,经常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和“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性质,若图中没有高可以先作出高. 举一反三 【变式1】△ABC中,DE∥BC,M为DE中点,CM交AB于N,若,求. 总结:图中有两个“”字形,已知线段AD与AB的比和要求的线段ND与NB的比分别在这两个“”字形,利用M为DE中点的条件将条件由一个“”字形转化到另一个“”字形,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如图,我们想要测量河两岸相对应两点A、B之间的距离(即河宽) ,你有什么方法? 方案1:如上左图,构造全等三角形,测量CD,得到AB=CD,得到河宽. 方案2: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测量河宽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借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比例式中四条线段,测出了三条线段的长,必能求出第四条. 如上右图,先从B点出发与AB成90°角方向走50m到O处立一标杆,然后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走10m到C处,在C处转90°,沿CD方向再走17m到达D处,使得A、O、D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AB⊥BC,CD⊥BC ∴∠ABO=∠DCO=90° 又∵∠AOB=∠DOC ∴△AOB∽△DOC ∴ ∵BO=50m,CO=10m,CD=17m ∴AB=85m 答:河宽为85m. 总结:方案2利用了“”型基本图形,实际上测量河宽有很多方法,可以用“”型基本图形,借助相似;也可用等腰三角形等等.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小明欲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他站在该塔的影子上前后移动,直到他本身影子的顶端正好与塔的影子的顶端重叠,此时他距离该塔18 m,已知小明的身高是1.6 m,他的影长是2 m. (1)图中△ABC与△ADE是否相似?为什么? (2)求古塔的高度.

相似三角形教案

4.5 相似三角形 (一)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

(2). 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 归纳定义 活动内容:回顾与思考(教师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索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形,并指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 3.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 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angles ) . 如△ABC 与△DEF 相似,记作△ABC ∽△ DEF 第二环节:运用定义 解决问题 活动内容:想一想 议一议 例1 例2 A B C D E F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练习卷 一、填空题 1、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3,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 2、若△ABC ∽△A ′B ′C ′,且 4 3 =''B A AB ,△ABC 的周长为12cm,则△A ′ B ′ C ′的周长为 ; 3、如图1,在△A BC 中,中线BE 、C D 相交于点G,则BC DE = ;S △GE D:S △GB C = ; 4、如图2,在△ABC中, ∠B=∠AED,AB=5,AD=3,CE=6,则AE= ; 5、如图3,△ABC 中,M 是AB 的中点,N 在BC 上,BC=2AB,∠BM N=∠C,则△ ∽△ ,相似比为 , NC BN = ; 6、如图4,在梯形ABCD 中,AD ∥BC ,S △ADE :S △BCE =4:9,则 S △A BD :S △A BC = ; 7、如图5,在△ABC 中,BC=12c m,点D 、F 是AB 的三等分点,点E 、G 是AC 的三等分点,则DE+FG+B C= ; 8、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5cm 和16cm ,则它们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的比为 ; 9、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2:3,则它们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 ,对应边的高的比为 ;对应边的中线的比 周长的比 10、已知有两个三角形相似,一个边长分别为2、3、4,另一个三角形最长边长为12,则x、 y的值为 ; 二、选择题 11、下列多边形一定相似的为( ) A 、两个矩形 B 、两个菱形 C 、两个正方形 D 、两个平行四边形 12、在△ABC 中,BC=15cm,CA=45c m,AB =63c m,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短边是5cm , 则最长边是( ) A B C D E G 图1 A B C D E 图2 A B M N 图3 A B C D E 图4 A B D F 图5 G E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第1课时)

达标测评题 一、选择题 1.已知,如图,A B∥CD∥E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 2.如图,点F是□ABCD的边CD上一点,直线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如图,DE∥BC,EF∥A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4.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已知AE=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EC的长是( )(A)4.5 (B)8 (C)10.5 (D)14 5.如图,在□ABCD中,EF∥AB,DE∶EA=2∶3,EF=4,则CD的长为(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8 (C)10 (D)16 6.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点D、E、F分别是边AB、AC、BC上的点,DE∥BC,EF ∥AB,且AD∶DB=3∶5,那么CF∶CB等于( ) (A)5∶8 (B)3∶8 (C)3∶5 (D)2∶5 二、填空题 7.如图,已知直线a∥b∥c,直线m、n与a、b、c分别交于点A、C、E、B、D、F,AC=4,CE=6,BD=3,则BF= . 8.如图,在△ABC中,DE∥BC,AD=EC,DB=1 cm,AE=4 cm,BC=5 cm,则DE的长为. 9.如图,在△ABC中,∠C=90°,AC=3,D为BC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 于D,若DE=1,BD=2,则DC= .

5.第20课时 相似三角形(含位似)

第四章三角形 第20课时相似三角形(含位似) 基础过关 1. (2019常州)若△ABC∽△A′B′C′,相似比为1∶2,则△ABC与△A′B′C′的周长的比为() A. 2∶1 B. 1∶2 C. 4∶1 D. 1∶4 2. (2019重庆A卷)如图,△ABO∽△CDO,若BO=6,DO=3,CD=2,则AB的长是() 第2题图 A.2 B.3 C.4 D.5 3. (2019贺州)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DE∥BC,若AD=2,AB=3,DE =4,则BC等于() 第3题图 A. 5 B. 6 C. 7 D. 8 4. (2019杭州)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和AC边上,DE∥BC,M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M交DE于点N,则() 第4题图

A. AD AN= AN AE B. BD MN= MN CE C. DN BM= NE MC D. DN MC= NE BM 5. (2019玉林)如图,AB∥EF∥DC,AD∥BC,EF与AC交于点G,则相似三角形共有() 第5题图 A. 3对 B. 5对 C. 6对 D. 8对 6. (2019邵阳)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为原图形的2倍得到△A′B′C′,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6题图 A. △ABC∽△A′B′C′ B. 点C、点O、点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C. AO∶AA′=1∶2 D. AB∥A′B′ 7. (2019常德)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图中所有三角形均相似,其中最小的三角形面积为1,△ABC的面积为42,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是() 第7题图 A. 20 B. 22 C. 24 D. 26

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提高)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知识回顾】 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4)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利用三角形相似,可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 2、利用三角形相似,求线段的长等 3、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如求河的宽度、求建筑物的高度等. 【典型例题】 例1: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 , 高AD=80mm , 要把它加工成矩形零件,使一边在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边AB 、AC 上, (1)若这个矩形是正方形,那么边长是多少? (2)若这个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则边长是多少? 【同步练习】如图,△ABC 是一块三角形余料,AB=AC=13cm ,BC=10cm ,现在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ABC 的边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另外两条边上.试求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例2:阅读以下文字并解答问题: 在“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中,某数学兴趣小组的4名同学选择了测量学校里的四棵树的高 A B C Q M D N P E

度.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他们分别做了以下工作: 小芳: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甲树的影长为4.08米(如图1). 小华:发现乙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2),墙壁上的影长为1.2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 小丽:测量的丙树的影子除落在地面上外,还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如图3),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 小明:测得丁树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落在坡面上影长为3.2米(如图4).身高是1.6m 的小明站在坡面上,影子也都落坡面上,小芳测得他的影长为2m . (1)在横线上直接填写甲树的高度为 米. (2)求出乙树的高度(画出示意图). (3)请选择丙树的高度为( ) A 、6.5米 B 、5.75米 C 、6.05米 D 、7.25米 (4)你能计算出丁树的高度吗?试试看. 【同步练习】如图,有一路灯杆AB(底部B 不能直接到达),在灯光下,小明在点D 处测得自己的影长DF =3m ,沿BD 方向到达点F 处再测得自己得影长FG =4m ,如果小明得身高为1.6m ,求路灯杆AB 的高度. 图1 图2 图3 图 4

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1) 1.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4.8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_______米. 2.如图,上体育课时,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站在C、D的位置,乙的影子恰好在甲的影子里边,已知甲、乙两同学相距1米.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则甲的影长是_______米. 3.小刚身高1.7 m,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 85 m,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长为1.1 m,那么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 ) A.0.5 m B.0.55 m C.0.6 m D.2.2 m 4.如图是小明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然后,后退至点B,从点A经平面镜刚好看到古城墙CD的顶端C处,已知AB⊥BD,CD⊥BD,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 =12米,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 ) A.6米B.8米C.18米D.24米 5.东东和爸爸到广场散步,爸爸的身高是176 cm,东东的身高是156 cm,在同一时刻,爸爸的影长是88 cm,那么东东的影长是_______cm. 6.-天,小青在校园内发现:旁边一棵树在阳光下的影子和她本人的影子在同一直线上,树顶的影子和她头顶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同时还发现她站立于树影的中点处(如图所示).如果小青的身高为1.65米,由此可推断出树高为_______米. 7.在下面的图形中,表示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是( ) 8.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量树的高度.在阳光下,一名同学测得一根长为l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4米,同时另一名同学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测得该影子的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如图所示,若此时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则树高为( ) A.11.5米B.11.75米C.11.8米D.12.25米 9.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12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AB=24m B.MN∥AB C.△CMN∽△CAB D.CM:MA=1:2 10.如图,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 m,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4 m. (1)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DE在阳光下的投影,并简述画图步骤. (2)在测量AB的投影长时,同时测得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m,请你计算DE的长. 11.如图,阳光通过窗口照射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 m宽的亮区,已知亮区到窗口下的墙脚距离EC =7.2 m,窗口高AB=1.8 m,求窗底边离地面的高BC.

初中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练习卷

第2页 共2页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填空题 1、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3,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 2、若△ABC ∽△A ′B ′C ′,且 4 3 =''B A AB , △ABC 的周长为12cm ,则△A ′B ′C ′的周长为 ; 3、如图1,在△ABC 中,中线BE 、CD 相交于点G ,则BC DE = ;S △GED :S △GBC = ; 4、如图2,在△ABC 中, ∠B=∠AED ,AB=5,AD=3,CE=6,则AE= ; 5、如图3,△ABC 中,M 是AB 的中点,N 在BC 上,BC=2AB ,∠BMN=∠C ,则△ ∽△ ,相似比为 , NC BN = ; 6、如图4,在梯形ABCD 中,AD ∥BC ,S △ADE :S △BCE =4:9,则S △ABD :S △ABC = ; 7、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5cm 和16cm ,则它们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的比为 ; 8、如图5,在△ABC 中,BC=12cm ,点D 、F 是AB 的三等分点,点E 、G 是AC 的三等分点,则DE+FG+BC= ; 9、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2:3,则它们对应角的比为 ,对应边的高的比为 ; 10、已知有两个三角形相似,一个边长分别为2、3、4,另一个边长分别为x 、y 、12,则x 、y 的 值分别为 ; 二、选择题 11、下列多边形一定相似的为( ) A 、两个矩形 B 、两个菱形 C 、两个正方形 D 、两个平行四边形 12、在△ABC 中,BC=15cm ,CA=45cm ,AB=63cm ,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短边是5cm , 则最长边是( ) A 、18cm B 、21cm C 、24cm D 、19.5cm 13、如图,在△ABC 中,高BD 、C E 交于点O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CO ·CE=CD ·CA B 、OE ·OC=OD ·OB C 、A D ·AC=A E ·AB D 、CO ·DO=BO ·EO 14、已知,在△ABC 中,∠ACB=900,CD ⊥AB 于D ,若BC=5,CD=3,则AD 的长为( ) A 、2.25 B 、2.5 C 、2.75 D 、3 1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BC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QR 的底边QR 上, 其余两个顶点A 、D 在PQ 、PR 上,则PA :PQ 等于( ) A 、1:3 B 、1:2 C 、1:3 D 、2:3 A B C D E G 图1 A B C D E 图2 A B C M N 图3 A B C D E 图4 A B C D F 图5 G E A E B C D O A P B C D Q R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相似三角形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温馨提示: ①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应用广泛.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温馨提示: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且仅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下节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上一节“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有平行线时,用上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②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包括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教学设计

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课前延伸 【知识梳理】 1.若△ABC 各边分别为AB =10 cm ,BC = 8 cm ,AC =6 cm ,△DEF 的两边分别为DE =5 cm ,EF =4 cm ,则当DF =__3__ cm 时,△ABC ∽△DEF . 2.如图27-2-129,要使△ABC ∽△BDC ,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C ) 图27-2-129 A .BC ∶CD =AC ∶A B B .BD ∶CD =AB ∶AC C . BC 2=AC ·C D D . BD 2=CD ·AD 课内探究 【探究1 】 如图27-2-130,在△ABC 中,点D 在AB 边上,如果∠ACD =∠B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 图27-2-130 【训练1 】 判断题: (1) 所有的正三角形都相似.( √ ) (2)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 ) (3)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 ) (4) 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 ) (5) 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 ) (6) 两个等腰三角形只要有一个角相等就相似.( × )

【探究2 】 如图27-2-131,弦AB和CD相交于⊙O内一点P,求证:P A?PB=PC?PD. 图27-2-131 【训练2 】 已知:如图27-2-132,∠1=∠2=∠3,求证:△ABC∽△ADE. 【探究3 】 如图27-2-133,在△ABC中,高BD,CE相交于点H. 求证:(1)BH CH= EH DH;(2)△ADE∽△ABC. 图27-2-132图27-2-133 图27-2-134图27-2-135 【训练3 】 已知:如图27-2-134,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 求证:△ABC∽△CBD∽△ACD. 【探究4 】 已知:如图27-2-135,AD为△ABC (AB>AC) 的角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和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求证:ED2=EC·EB . 【训练4 】 如图27-2-136,△ABC为正三角形,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不在顶点),∠BDE=60°. 图27-2-136 (1) 求证:△DEC∽△BDA; (2) 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4,并设DC=x,BE=y,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课后提升 1.填空(填“不一定”或“一定” ): (1)两个等腰三角形都有一个角为45°,这两个等腰三角形__不一定__相似; (2)如果都有一个角为95°,这两个等腰三角形__一定__相似. 2.如图27-2-137,若∠1=∠2=∠3,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C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观察、类比、猜想过程,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会 简单运用这三个定理. 2.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2.难点: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 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 (1)如果两个三角形三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 (3)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 (4)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 (本课时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建议把本题提前留作作业)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那么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稍停)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 1.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性质,能应用他们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斜边上的高线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会用他们解决线段成比例的简单问题。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 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能力,常以选择题或填空形式出现,如: 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之比是1∶2,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线之比是---------,对应中线之比是------------,周长之比是---------,面积之比是-------------,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1∶2,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的角平分线之比是----------,对应边上的高线之比是-------- 对应边上的中线之比是----------,周长之比是--------------, 2. 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如: 如图,在Rt ΔABC 中,∠ACB=90°, CD ⊥AB 与D ,AC=6,BC=8, 则AB=--------,CD=---------, AD=---------- ,BD=-----------。, 3. 综合考查三角形中有关论证或计算能力,常以中档解答题形式出现。 预习练习 1. 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8和6,则他们面积的比是( ) 2. 有一张比例尺为1 4000的地图上,一块多边形地区的周长是60cm ,面积是250cm 2,则这个地区的实际周长-------- m ,面积是----------m 2 3. 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3,4,5,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小边长为7,则另一个 三角形的周长为----------,面积是------------- 4.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的长分别为10cm 和20cm ,若它们的周长的差是60cm , 则较大的三角形的周长是----------,若它们的面积之和为260cm 2,则较小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cm 2 5. 如图,矩形ABCD 中,AE ⊥BD 于E ,若BE=4,DE=9,则矩形的面积是----------- 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12,则这两直角边在 斜边上的射影之比------------- 考点训练 1.两个三角形周长之比为95,则面积比为( ) (A )9∶5 (B )81∶25 (C )3∶ 5 (D )不能确定 2.Rt ΔABC 中,∠ACB=90°,CD ⊥AB 于D ,DE ⊥AC 于E ,那么和ΔABC 相似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在Rt ΔABC 中,∠C=90°,CD ⊥AB 于D ,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AD ? BD=CD 2 (B )AC ?BD=CB ?AD (C )AC 2 =AD ?AB (D )AB 2 =AC 2 +BC 2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AB 中点,EF 交AC 于G ,交AD 于F ,AF FD =13 则CG GA 的比值 是( ) (A )2 (B )3 (C )4 (D )5 5.在Rt ΔABC 中,AD 是斜边上的高,BC=3AC 则ΔABD 与ΔACD 的面积的比值是( ) (A )2 (B )3 (C )4 ( D )8

相似三角形”A“字模型(含详细答案)-经典

教师辅导教案

【练1】如图,在△ABC中,∠ACB=90°,BC=16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C移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cm/秒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 4.8或秒时,△CPQ 与△ABC相似. 【解答】解:CP和CB是对应边时,△CPQ∽△CBA, 所以,, 即, 解得t=4.8; CP和CA是对应边时,△CPQ∽△CAB, 所以,, 即, 解得t=. 综上所述,当t=4.8或时,△CPQ与△CBA相似. 故答案为4.8或. 图②反A字型,∠ADE=∠ B或∠1=∠B结论:AE AD DE AC AB BC == 【例2】如同,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AED的是()A.=B.=C.∠ADE=∠C D.∠AED=∠B 【解答】解:∵∠DAE=∠CAB, ∴当∠AED=∠B或∠ADE=∠C时,△ABC∽△AED; 当=即=时,△ABC∽△AED. 故选:A.

【例3】如图,P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不与A、B重合)当∠ACP=∠B时,△APC与△ABC是否相似;当AC、AP、AB满足时,△ACP与△ABC相似. 【解答】解:∵∠A=∠A,∠ACP=∠B, ∴△ACP∽△ABC; ∵,∠A=∠A, ∴△ACP与△ABC; 故答案为:B;. 【练习1】如图,D、E为△ABC的边AC、AB上的点,当∠ADE=∠B时,△ADE∽△ABC.其 中D、E分别对应B、C.(填一个条件). 【解答】解:当∠ADE=∠B, ∵∠EAD=∠CAB, ∴△ADE∽△ABC. 故答案为∠ADE=∠B. 【练习2】如图,在△ABC中,D、E分别在AB与AC上,且AD=5,DB=7,AE=6,EC=4. 求证:△ADE∽△ACB. 【解答】证明:∵AD=5,DB=7,AE=6,EC=4, ∴AB=5+7=12,AC=6+4=10, ∴====, ∴=, 又∵∠A=∠A, ∴△ADE∽△ACB. 【练习3】如图,AB=AC,∠A=36°,B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ABC∽△BCD. 【解答】证明:∵AB=AC,∠A=36°, ∴∠ABC=∠C=72°, ∵BD是角平分线, ∴∠ABD=∠DBC=36°, ∴∠A=∠CBD, 又∵∠C=∠C, ∴△ABC∽△BCD.

451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4.5.1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 教材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在初中几何中《相似三角形》的这章重点内容之一。而 且这是学生学完相似三角形定义及其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 以完成 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 也是研究相似多 边形的基础。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 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 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 了解三角形重心和的概念和重心分每一条中线成 1:2的两条线段的性质。 4、 思想方法:类比思想和转化思想 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基本性质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应用。 难点:例2证明需要添加辅助线,是本节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 角形;已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还掌握 了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1、预备定理; 2、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两边 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 三角形的性质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也经历过很多用到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且判定方法也 掌握比较熟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如图,△ A ' 1 又??? A ' D'为/B' A ' C '的角平分线,??? /B' A ' D' =— / B ' A ' C' 2 1 ??? AD 为 ZBAC 的角平分线,? /BAD* ZBAC ?/B ' A' D =/BAD 2 ? △ A ' B ' D' ◎△ ABD(ASA),: A' D' =AD 教师:我们发现什么结论呢? 学生: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说明:本节课的导入以全等三角形的角度切入,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性质及其判定方法熟练掌握, 而相似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的拓展, 在知识的构架基础上思维 连贯,为后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做好铺垫。 ) 二、探索新知 教师:现在老师将全等三角形的 条件弱化,将全等三角形变成相似三角形,则对应角的角平 /B ' A C =/BAC,A' B ' =AB B' C'也厶ABC A D'、AD 分别是对应角平分线,问 A D'、AD 的数量 = /B , 关系? C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

27.2 相似三角形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的过程,获得探究数学结论的体验,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与交流的能力.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会运用定理及其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案) 一、问题引入 师提问: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顾后,回答: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如果△ABC 与△A ′B ′C ′相似,相似比为 k.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ABC 与过△A ′B ′C ′相似记作“△ABC ∽△A ′ B ′ C ′”. 教材图27.2-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除了可以验证它们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外,还可以使用简便 的判定方法(SSS ,SAS ,ASA ,AAS).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 判定方法呢? 学生交流、讨论. 二、互动新授 【探究】 见教材P29探究 学生动手实践后,交流,讨论. 教师讲评:可以发现,当l 3∥l 4∥l 5时,有AB BC =DE EF ,BC AB =EF DE ,AB AC =DE DF ,BC AC =EF DF 等. 一般地,我们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 对应线段成比例. 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教材图 27.2-3)

相似教案(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27.2相似三角形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2.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相似 过程与方法 1.在类比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探究三角形相似的证明方法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类比思想、特殊与一般的辩证思想. 2.经历类比、猜想、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意识,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2.在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动手、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同时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3.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老师手中的一副三角尺和你手中的三角尺,其中含有相同锐角(30°与60°或45°与45°)的两个直角三角尺形状相同吗?它们分别满足什么条件? 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尺相似,那么对于任意两个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否相似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新知构建 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动手操作】 (1)同桌两个人分别画出△ABC,其中∠A=37°,∠B=65°. (2)分别测量AB,BC的长度(或测量AC,AB的长度),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3)根据操作、测量,猜想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4)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类比判定定理1,2的证明方法,通过作平行线,将一个三角形转化到另一个三角形中. (5)用文字语言叙述你的结论,并用几何语言表示.

北师大九上第16讲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提高)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学习目标】 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测量高度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 要点诠释: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 平面镜测量法影子测量法手臂测量法标杆测量法 2.测量距离 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如下两种相似三角形求解。 1.如甲图所示,通常可先测量图中的线段DC、BD、CE的距离(长度),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 2.如乙图所示,可先测AC、DC及DE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AB的长. 要点诠释: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可以把太阳光近似看成平行光线.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影子之比等于其对应高的比; 3.视点: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一般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4. 仰(俯)角:观察者向上(下)看时,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要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 相似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要点诠释:要特别注意“对应”两个字,在应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线段. 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则 由比例性质可得: 4.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则分别作出与的高和,则 要点诠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通过比例线段的性质推证出来的. 【典型例题】 类型一、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 在斜坡的顶部有一铁塔AB,B是CD的中点,CD是水平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影DE留在坡面上。已知铁塔底座宽CD=12m,塔影长DE=18m,小明和小华的身高都是1.6m,同一时刻,小明站在点E处,影子在坡面上,小华站在平地上,影子也在平地上,两人的影长分别为2m和1m,那么塔高AB为(). A.24m B.22m C.20m D.18m 2 11 22= 11 22 ABC A B C BC AD k B C k A D S k S B C A D B C A D ''' '''' ???? == ''''''''' ?? △ △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 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要强调: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 (2)对于成比例线段: 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 c b a =或a:b=c:d ;⑤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c (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段满足ad=bc ,则有d c b a =,或其它七种表达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三道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例1是一道判断图 形相似的选择题,通过讲解要使学生明确:(1)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3)在识别相似图形时,不要以位置为准,要“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