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识记术语+明确考什么)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提分专用(术语+专练)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意境
花鸟缠绵——明丽鲜艳的美 云雷奋发——热烈崇高的美
弦泉幽咽——悲凉凄清的美 雪月空明——和平静穆的美
事物
外在特征,内在品质,生长环境,生活习性
技巧
(略) 动(热烈 繁华 喧闹 生机 绚丽)静(恬静 宁静 幽静 静谧)
悲(清冷 凄凉 萧瑟 幽远) 壮(壮阔 壮丽 空旷 雄浑)美(优美 明丽 雅致 清新)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作用】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衬托
正衬指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诗歌鉴赏专业术语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 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 别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 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 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 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孤独彷徨、思 乡思亲等。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 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 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 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 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 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 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 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 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 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意象为柳、酒、歌、船、长亭短亭、江边水 边、亭里 桥上、南浦等。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 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3. 思乡怀人 ①天涯羁旅的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 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 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②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 异》 ④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 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 觅封侯。” ⑤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 曲》 ⑥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术语暨意象评价诗歌内容的词语:咏物抒怀、怀古之作、思乡思亲、爱国颂歌、游子生涯、山水田园、军旅生活、乡土气息、城市风貌,爱国热情、忠贞爱情、青春颂歌、校园生活等。
评价诗歌主旨(主题)的词语: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理、画龙点睛等。
评价诗歌意境的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等。
评价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激愤、沉痛、悲愤、哀伤、伤感、忧愁、寂寞、孤独、烦闷、憎恨、厌恶、不满,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思念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评价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凝练、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评价诗歌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自出机杼、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颇具匠心、新颖奇特、浑然天成、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层次分明、曲折有致、复沓手法等。
评价诗歌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淳朴、自然等。
评价诗歌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比兴、对偶、对比、借代、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象征等等。
评价诗歌总体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写作特点)的语词: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类比象征、夸张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状物移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对比突出、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粗笔勾勒、浓墨重彩、诗情画意、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明贬实褒、抑扬结合、移步换形、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言志等。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默写

高三语文复习锦囊(一)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整理牟海福 2012年11月12日一.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借代、夸张、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叠词2.描写手法:(1)写人: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其中“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如果比较细致、典型,也可称为细节描写。
侧面表现——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性质上分正衬和反衬。
衬人即衬托人的情感、性格、形象、品质等。
(2)写景: ①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反复、列锦、叠词等。
②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及心理感觉相结合的多角度描写,视觉包括形、色,听觉包括声音,嗅觉涉及气味,触觉牵涉冷暖硬软糙润,味觉涉及苦辣酸甜。
③动静结合,声寂相衬——或以动衬静,或以声衬寂。
④虚实结合,或虚实相衬;⑤正侧结合;⑥白描;⑦意象名词罗列;⑧观察点、观察角度:远近、高低结合——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或定点观察。
3.抒情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比喻、设问、反问、排比、反复、呼告等。
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抑扬、照应、渲染、起兴、诗画合一。
二.语言风格特色: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练、沉郁。
三.常见诗人风格:陶渊明,平淡淳厚,质朴凝练;王维,清新淡远;孟浩然,清淡;高适,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豪放悲壮;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浅直均易;韩愈,平易清新,奇险怪僻;孟郊,硬语盘空,拗折奇险;贾岛,清奇僻苦;刘禹锡,含蓄豪俊;柳宗元,明净简峭;李贺,奇崛冷艳;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李商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四.表达意境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苍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清单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清单一、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2、描述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清丽柔美杏花,春雨,江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柔波漾漾,小荷初露芳容;芳草萋萋,风来一道碧痕。
花丛蝶飞,柳间莺啼;洲中白鹭宿,梁上双燕栖。
日迟迟,云漫漫,波渺渺,柳依依。
细雨如丝,润造化之万物;和风似缕,绽人间之百花。
轻舟短棹,笑语骊歌。
娇容玉面,映芙蓉之妖艳;素手纤指,采莲子之清圆。
总此情景,是谓清丽柔美。
(2)凄迷朦胧(迷离恍惚、扑朔迷离、凄厉萧索、寂静迷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烟笼寒水,云漫长空。
问斜阳,斜阳不语;望天际,数点寒鸦。
水边蒹葭苍苍,堤上烟柳茫茫。
雾里看花,花影摇曳实可爱;水中望月;月华浮动自堪怜。
风雨凄凄,似鸿蒙之再现;烟雾蒙蒙,如混沌之未开。
两行鸿雁,望长天之凄唳;一叶孤舟,凌万顷之茫然。
月朦胧,鸟朦胧,凄凄落照,纷纷残红。
总此情景,谓之凄迷朦胧。
(3)莽苍苍凉胡马,秋风,塞北。
长河奔流水中水,彤云翻滚天外天。
大漠平沙,绝人世之踪迹;夕阳落日,照洪荒之孤烟。
秋风萧萧扫落叶,冬雪皑皑压冷川。
水色苍茫,月光清寒,树秃草枯,夜色阑珊。
鸟飞已尽,兽藏深山。
寂寥江山,有孤舟蓑翁,垂钓水边。
总此情景,谓之莽苍苍凉。
(4)幽深绵邈(凄清悠远、幽渺、清幽、幽远、幽美邈远、深邃高远)青山隐隐,众鸟飞尽;绿水迢迢,一帆远行。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杨柳青青,柳絮飘飘。
优美动人的古代诗歌常常运用到许多特殊的名词术语,这些词汇不仅独特而雅致,还能够增添诗歌的艺术美感。
下面我们来一起鉴赏一些常用的古代诗歌名词术语。
1. 鸿雁:古代诗人喜爱用鸿雁来描述动人的情感。
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这是李白的《上李邕》中的名句,用鸿雁的高飞来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和追求。
2. 丹青:它指的是绘画中的红色和蓝色。
在诗歌中,丹青常用来形容艺术作品的色彩或者描述美景。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文徵明的《帝京景物憶皇都》中的名句,通过形容皇都的壮丽景色来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3. 羽扇纶巾:羽扇纶巾是古代儒家学者的标志,象征着学识和温文尔雅。
在诗歌中,它常用来形容文人才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敷衍两袖久不整,羽扇纶巾,谁是痴心人?”这是苏轼的《定风波》中的名句,通过描绘悲壮的场景来表达作者的忧愁之情。
4. 春风桃李:春风桃李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描写美好景色和花季少女的词汇。
“春雨初生鸡唱早,红花绿柳百花飘。
桃李满园花径好,绕墙杨柳绿阴浓。
”这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描写,用春风桃李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月明星稀:月明指夜晚的明亮月光,星稀指星星稀疏而微弱。
常用来描绘夜晚的寂静和美丽。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的名句,通过描写月夜的安静和寂寞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古代诗歌名词术语,它们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为古人的诗词创作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韵味。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引申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中的诗意之美。
持续写1500字的内容:6. 雾霭朦胧:雾霭朦胧形容天气中的雾气弥漫,使景色变得朦胧不清。
在诗歌中,这个词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一种神秘和梦幻般的气氛。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花落人亡、忽逝的金戈、铁马,都是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意味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鉴赏名词术语:1.典型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典型的,它们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意义或象征。
例如,花落人亡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2.抒情:古代诗歌常常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触,通过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抒情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3.修辞手法:修辞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使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等。
4.韵律:古代诗歌通常有一定的韵律规律,通过押韵和平仄的组合,使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常见的韵律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5.意境:古代诗歌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读者进入到诗歌所表达的境界中。
6.隐喻: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使诗歌更加富有隐含和深度。
7.意象:意象是一种具体而鲜明的形象,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出一种抽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很美丽,富有感染力。
8.对偶: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相互对应的部分放在一起,以呼应和强调其中的重要内容。
古代诗歌中的这些名词术语,共同构成了诗歌的魅力和风格。
通过对这些名词术语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古代诗歌的美。
在古代诗歌的鉴赏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一些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相关的常用名词术语。
1. 壮丽与壮观:古代诗歌往往以壮丽与壮观的景象为题材,通过以山水画卷等形象来描绘自然景色的壮丽美丽之处,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
壮丽和壮观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描述大自然的磅礴和辽阔,展示出作者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2. 忧伤与哀怨:古代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痛苦时,常常使用忧伤与哀怨的情感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和痛苦。
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幽静 宁谧 苍莽 深远 热烈 高昂 壮阔 悠远 空灵 辽阔 苍凉 幽美 朦胧 淳朴 荒芜 孤寂 冷寂 慷慨悲凉 缠绵宛转 空寂寥落 萧条荒凉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 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 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 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 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 热爱自然等。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 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歌头•明月几时有》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
《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赤壁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水调歌头•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象征)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借古讽今)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苍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类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附:诗歌鉴赏专用术语语言(一)风格1. 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2. 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1. 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2. 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 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 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一)修辞1.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反问加强语气7.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二)方法技巧1.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 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 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 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8. 细节真实准确传神9. 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思想情感(一) 忧国伤时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反映离乱的痛苦:《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评: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即景抒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二)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3.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陆游《示儿》《示儿》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评]:自己虽然也有抱负和才能,却未能施展.岁月蹉跎,华发早生,如今又被贬谪到黄州在英雄们叱咤风云的古战场上空自凭吊,多情的周瑜真该笑我了!这“笑”里饱含着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也带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
.(三)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边关思乡: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闺中怀人: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四)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忝,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 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