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合集下载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在心理学领域中,动机和情绪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动机可以理解为人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而情绪则是人们主观感受的一种反应。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动机和情绪的理论知识点。

一、动机理论知识点1.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这是由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理论,内容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提出,人们在满足低级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级的需求。

2. 成就动机理论(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成就动机理论由大卫·麦克莱伦提出,它指出个体在实现自我成就感和成功感方面存在差异。

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可以被划分为两组:任务导向型和竞争导向型。

任务导向型个体更注重个人的成长和个人目标的实现,而竞争导向型个体更注重与他人的比较和相对的成就。

3.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期望理论由维克托·弗鲁米提出,它认为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于个人努力和绩效之间关系的认知。

这个理论基于三个因素:期望、价值和期望力。

期望指的是个体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预期结果的程度,价值指的是个体对于结果的重要性和吸引力,期望力指的是个体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预期结果的程度。

二、情绪理论知识点1. 六种基本情绪(Six Basic Emotions)根据保罗·艾克曼和沃利特·弗里曼的研究,情绪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喜悦、恐惧、愤怒、厌恶、悲伤和惊讶。

这些基本情绪是人类共通的,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2. 情绪调节理论(Emotion Regulation Theory)情绪调节理论认为,情绪不仅仅是自发产生的,个体也可以通过调节策略来主动管理和改变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分为表面策略(如冷静表情)和深层策略(如让自己平静下来)。

3.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以及有效应对情绪的能力。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 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 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 关注。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 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 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由 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 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 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 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 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 憎恶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 外部表现: 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 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 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 沉、语速慢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但是需要的满足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体验,而 需要的不满足,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这 是由人的观点、信仰、世界观决定的;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会同时 拥有相反的或相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 非”,这就说明了人在满意中有不满意,不 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时间 内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生理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情绪性信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的“短路”机制
眼、耳等感觉器官传入的信息经过丘脑中继后抵达大脑新 皮质相应感觉区;在皮层感觉区刺激信息被加工整合、识别 和理解;新皮层发出的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的神经冲动传入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再反馈到大脑皮 层,引起一种意识性的情绪反应和体验。这是正常情况下情 绪活动的神经通路。
(1)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由于关 注他人对自身或自身行为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可称为自我意识情绪,可分为正性和 负性两类,负性的包括内疚、害羞、尴尬等,正负性的包括自尊、自重、自豪等。
(2)自我预期的情绪(self-anticipatory emotion),在面临机会选择或竞争情 境时,个体对不同行为方式的后果做出预期,并根据自身的期望和价值取向调节对 社会信息的认知和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引发的情绪可以称为自我预期的情绪,例如 后悔与嫉妒、自信等。
3.1 情绪生理反应表现
(1)躯体运动和表情肌的活动
(2)激素的变化 (3)内脏功能的变化
情绪 兴奋 愉快
惊奇 悲痛 恐惧
羞愧-羞辱 轻蔑-厌恶 愤怒
面部模式 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 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眼笑 (环形皱纹) 眼眉超上、眨眼 哭、眼眉拱起、嘴朝下、啜泣 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 毛发竖立 眼朝下、头低垂 冷笑、嘴唇朝上 皱眉、眼睛变狭窄、咬紧牙关、 面部发红
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1 什么是情绪 2 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3 情绪生理反应 4 情绪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
1.1 什么是情绪概念
情绪: 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 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情绪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中包括认知活动、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主观感受和体验是情绪最主要的构成成分,它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活动 以及个体对认知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行为表现、生理反应则是由个体的认知活动和个体对认知结果的评价 所引起 。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人有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六种原始情绪,其它情绪都是它们的组合或分支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将人的情绪归纳为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 痛、忧愁、愤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 傲慢、惭愧、耻辱等18类 。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心血管反应
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心率、血压和其他心血管参数。例如, 当人们感到害怕或生气时,心率和血压可能会升高。
内分泌系统在情绪中的作用
激素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情绪体 验。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在应对压力时释放,引发战斗或逃跑 反应。
皮质醇
催产素
催产素是一种与亲密关系和信任相关 的激素,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社交行为 和情感体验。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CONTENCT

•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 • 情绪和情感的理论解释 •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 情绪和情感的调节与控制
01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பைடு நூலகம்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情绪通常指个体在面对外部刺激时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情 感则指个体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态度,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交织,情感往往基于情绪,情绪的表达也能反映 出情感。
情绪和情感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们是人类行为和心 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认知、动机、行为和社会互动 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情绪和情感在心理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 理机制至关重要。
02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基本情绪分类
快乐
悲伤
愤怒
恐惧
厌恶
指个体感到满足和愉悦时 所体验到的情绪,通常与 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 足有关。
指个体失去某种重要事物 或遭遇不幸时所体验到的 情绪,通常伴随着失落感 和痛苦。
指个体受到威胁或感到不 满时所体验到的情绪,通 常伴随着强烈的生理反应 和行为冲动。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pt模版课件

【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pt模版课件

反映:冲动性、外显性
深沉、内隐
2.联系:
情绪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又在情绪中表现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基本形式 快乐
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悲哀
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 所产生的体验
愤怒
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所产生的体 验
恐惧
企图摆脱、逃避某些危险情景时产生的体验
【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pt模版课件
个体行为产生模式-需要、动机和行动之 间的关系
需要
心理紧张
新的需要
动机
行动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三、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外在动机: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 在外部刺激作用下产生
内在动机:个体内部需要引起的动机 德西效应:适当奖赏有利于巩固内在动
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情绪情感的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自我察觉,喜怒哀乐恐爱恨 生理唤醒: 外部行为: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情绪
情感
需要:生理性或物质性需要 社会性或精神性需要
人和动物共有
人类特有
发生:发生早、情境性
发生晚、稳定性
原因:合作、情谊、归 属
二、成就动机
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 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 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 种内部推动力量
追求成功倾向和避免失败倾向
人在竞争时会 产生两种心理 倾向:追求成 功的动机和回 避失败的动机
两种心理倾向 的相对强度在 每个人身上是 不同的,有的 人力求成功, 有的人尽量避 免失败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是以主体的愿望、需要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情感既是人的心理活动中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了解情绪情感的内容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例如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会感到愉快;美好的事物使人喜爱;丑恶的言行令人憎恶;面临危急情况,会使人惊恐。

情绪情感不是自发的,是由刺激引起的。

刺激由外刺激和内刺激组成。

外刺激指的是有机体以外的刺激。

例如,笑声、读书声、花香、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海风、拥挤的公车、喧哗的市场等,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

内刺激指的是有机体的内在刺激。

内在刺激有的是生理性的。

例如,腺体的分泌、疾病等;有的是心理性的。

如记忆、联想、想象等活动,也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

例如,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等。

当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或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学习失败会出现内疚和苦恼等。

由此可见,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情绪通常是指有机体在维持生存的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如人对食物、新鲜空气、御寒等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狂喜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暴跳如雷。

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与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联系着,是人类所特有的。

作为一种态度体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性。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
情绪管理
教授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学习挑战和困难。
工作中的动机激励与情绪调节
动机激励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提供具有 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 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 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绪调节
帮助员工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工 作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和心理健康。
讨论情绪调节在维护心理健康中的作 用,介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学业动机与学习成效
探讨学业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 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动机水平。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中的动机激发与情绪管理
动机激发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有趣 的学习内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 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情绪调节动机
情绪还可以调节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例如,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个体的努力动机 ,促使个体更加专注于任务;而过度的焦虑可能导致个体的动机受到抑制,影响 任务的完成。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动机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动机和情绪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一方面,动机可以引发相应的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状态。这种交互作用使得个体的行为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中的动机与情绪情感运用
动机驱动
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他人 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式, 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VS
情绪表达与理解
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 情绪和需求,提高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质 量。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情绪和感 受,避免造成误解和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德西效应
内在动机
在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主导动机 从属动机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倒U曲线)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 动机和效率的关系 → 动机的最佳水平 1、难度适中的任务 中等动机☞ 效率最佳 2、简单任务 动机↑☞ 效率↑ 3、困难任务 动机↓☞ 效率↑
考点(应用)
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活 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 会使工作效率降低。 简单容易的工作,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 升;困难的工作,动机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反而 提高。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 率。
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
1.表情 2.表情的种类: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 (3)语调表情
考点(领会)
考点(领会)
情绪的种类:
1.按形式划分: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2.按状态划分: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情绪状态
一、心境(识记) ☞ 情绪状态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 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 态。 二、激情 ☞ 情绪体验 1、爆发快 2、强烈而短暂 三、应激(识记) ☞ 适应性反应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 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考点(领会)
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 动机的产生受需要和诱因两种因素共同影响。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目标。 需要得到满足,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 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的种类
考点:领会
需要性质不同
产生源泉不同
在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动机的种类 需要性质不同 生理性动机 产生源泉不同 外在动机 社会性动机
期待理论
一、美国 弗鲁姆 → 期待公式: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1、动机力量 ☞ 内部力量(由目标激发) 2、效价 ☞ 价值(目标对个人) 3、期待 ☞ 可能性(实现目标) 二、动机强度与期待高低 → 成正比
动机理论
匮乏与 成长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本能理论
认知与 期待理论
2009年10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 和安全需要。(1分)归属、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1 分)自我实现的需要。(1分) (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是天 生的。(1分) (3)一般而言,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 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层次需要没有 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1分)
一、交往动机(考点:识记)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 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 支持、合作与赞赏。
要点☞ 1、个人愿意归属于团体 2、喜欢与人交往 3、希望得到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 赞赏
交往动机的产生原因(考点:领会)
总结:
1、合作
2、情谊
3、归属
二、成就动机
代表人物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动机的定义 动机的产生 动机的种类
动机强与动机的关系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耶尔克斯 —道森定律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
主导动机 从属动机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題。每小题3分。共 12分)
23.诱因 23.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1分),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2 分)。
某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领导班子根据不同 学历、年龄、职称层次的教师发展需要,制定了不 同发展目标的考核标准,并引导鼓励教师根据学校 考核标准,制定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近期及中 长期专业发展计划,从而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 极性。


理论简述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匮乏动机是指个 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 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 驱使的动机。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所有 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 对学校领导班子做法的评述 1、学校领导班子合理运用了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原 理,通过制定不同考核标准,来避免教师产生匮乏动 机,形成成长动机。 2、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教师不断产生较高层 次的发展需要,从而使个人的动机水平,始终保持较 高的动机水平。
工作动机理论: (1)X理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物质利益的驱动, 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1分) (2)Y理论: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 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1分) (3)V理论:个人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 努力,有雄心的人个人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工作中寻求实现 和证明。(1分) (4)Z理论: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 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1分) 根据工作动机理论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1分) (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 工作的内在需要;(1分) (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1分) (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1分)
三、工作动机
一、定义(识记)
1、最有效能,最为复杂 2、使个体努力工作 3、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
二、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动机四理 论(领会)
X:为了钱 Y:责任,做好的内驱力 V:自我实现 Z: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成就动机
工作动机
产生的原因
两种成分
三个特征
四个理论
2.
试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 作动机。2008年10月 论述题
2010年10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 分,共12分) 24.动机 24.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 活动(1分),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1分)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分) 简述动机的功能。 答案:(1)激活功能;(1分) (2)指向功能;(2分) (3)调节与维持功能。(2分)
第七章
动机与情感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考点
一、识记:
1、动机 2、需要 3、诱因
二、领会:
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三、应用:
1、动机的功能; 2、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 3、动机的种类
考点(识记)
动机
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 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的定义
主要观点
一、成就动机(识 记)
☞力求成功的 内在动 力
二、两种成分
麦克利兰 & 阿特金森
三、三个特征
成就动机的成分(领会)
1、追求成功:成就动机高→追求富于挑战性的任务 2、回避失败:成就动机低→逃避困难任务
成就动机的特征(领会)
三个特征 1、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 需要有五种层次,层次越低力量越大。 • 低级需要未得满足,会成为主导动机。 • 层次的等级并非绝对,人有时会越过低级寻求高级需要。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考点:应用)
认知与期待理论观点:
☞用认知的观点说明动机
1、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 来自人们对事实的解释。
2、人的思维对行为有调控作用 3、期待对引发行为有重要作用
32 .教师用激励性评语、作业纠错后得好分、为进步学生 发奖状等方法使学生努力学习。请用需要、诱因、动 机的关系加以解释。 2005年10月 论述题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2分) 动机产生有两个因素,即需要与诱因。(1分)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
32.请用动机的认知与期待理论分析下面案例,并对校 长的成功之处做出评价。(2004年4月 论述题)
一位胸有大志的校长,当他制定了学校的 总目标和发展蓝图之后,不是急于推行,而 是把它交给教职工讨论,耐心仔细地向教职 工解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实现的意义 以及能给教职工带来的好处,并且根据教职 工的意见与建议做了修改和充实;进而,他 又要求教职工根据学校的总目标和发展蓝图 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于是,教职工的积极 性空前高涨,上下同心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