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痉挛期表现及康复

合集下载

偏瘫的康复

偏瘫的康复

一.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
1.大脑皮质: a.额叶损害出现:局限性癫痫;中枢性单瘫(中央前回下部); 侧视麻痹(对侧注视不能)(额中回后部);运动性失语(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势半球额下回后部);共济失调(对侧)(额叶前部);精神 障碍. b.顶叶损害表现为:损害引起局限性感觉性癫痫(体感 性发作);角回(阅读中枢)优势半球引起失读症,命名 性失语.角回后方损伤引起古茨曼综合征( Gerstmom's 综合征:表现为失写,失算,不能识别手指,不识左右); 体象障碍;失用症. c.颞叶损伤引起:感觉性失语. d.枕叶 毁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偏盲(中央视野保留).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1)定义—由于颈部关节的肌肉受到牵拉所 引起的本体感受性反射. (2)表现—颈屈曲—上肢屈肌张力↑,下 肢伸肌张力↑.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1)坐,卧位时,若头转向患侧—患肢僵硬伸 直,若头转向健侧→患臂屈曲加重. 2) 当病人欲伸展患臂时,头就会向患侧强 烈旋转以加强肘关节伸展. 3)当头向患侧旋转时,使患手触头或面部十 分困难. 4)下肢肌张力↑(伸肌)站立时,头总是向 患侧旋转→加强下肢过高张力.
2.内囊:损伤引起:对侧三偏症(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偏盲). 3.基底节:损伤引起不自主运动及肌张力改变. 4.丘脑:损伤引起感觉过敏. 5. 5.下丘脑:损伤引起 脑-胃综合征:呕咖啡样物; 脑-肺综合征:肺水肿;脑-心综合征:心律失 常;中枢性高热;慢性改变有:尿崩症. 6.小脑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半球病变引 起病灶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下降,轮替动作 不灵.
偏瘫的康复
XuanWu Hospital Neuro Rehabilitation Center zhulin

康复评定——偏瘫

康复评定——偏瘫

病因
• 偏瘫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 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 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 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 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
因。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肿瘤、脑内感染、脑变性病及脱 髓鞘病均可出现偏瘫。
流行性病学调查
• 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 • 年发病率:200/100万 • 新发病例150万 • 每年死于脑卒中者80~100万 • 存活者中约75%致残 • 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治疗
• 1.物理治疗 • 包括功能性点刺激、电子生物反馈、关节活动度训
• 2.感觉功能评定 • (1)浅感觉 • ①轻触觉②痛觉③温度觉 • (2)深感觉 • ①位置觉②运动觉③震动觉 • (3)复合感觉 • ①两点辨别觉②图形觉③实体觉④定位觉
⑤重量识别觉⑥质地识别觉
3.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
• Brunnstrom认为中枢性损伤引起的瘫痪是一 种失去了运动控制的质变过程,常将此过 程分为驰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 运动、分离运动和正常六个阶段。
1. 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 本身,而不是组合)。
2.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PPT放映 设置 PPT放映场合不同,放映的要求也不同,下面将例举几种常用的放映设置方式。

偏瘫患者常见问题的解决

偏瘫患者常见问题的解决

训练计划 良肢位的保持 体位转移训练 辅助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
抑制痉挛训练 肢体负重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双侧肢体协调训练 肢体正常运动模式训练 运动协调性训练
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精细运动训练 步行训练
(一)褥疮——良肢位摆放
(二)疼痛
疼痛—— 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精力训练 妨碍日常生活活动,无法独立 疼痛本身抑制肌肉主动活动 情绪低落-抑郁-睡眠质量下降-治疗 中不能充分合作-很少进步-情绪低落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在脑卒中患者中比较
常 见,诊断主要靠临床检查。如果发现患侧 肩峰和肱骨头的间隙比健侧大,即认为是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的锁定机制
关节盂向上方倾斜 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
带紧张 冈上肌、冈下肌、三
角肌后部纤维
半脱位原因
肩胛骨上提肌的张力 下降,特别是前锯肌 上提关节盂和肩胛骨 旋前的联合作用丧失, 致关节盂向下倾斜, 肩胛骨靠近脊柱
30
一.软瘫期: 1.注意患侧肢体正确的卧床体位 2.通过充分的被动活动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3.通过低频电刺激对抗肌萎缩,增强肌力 4.通过AM800神经网络重建仪诱发肌肉主动收缩,
预防和治疗
家属的教育 正确的体位摆放
避免腕屈曲: 石膏托、腕支具
压迫性向心缠绕
冰疗:冰水-2:1
主动运动 肌肉泵的作用
被动运动 仰卧位,上肢上举
其它方法
药物:钙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消炎镇痛药 神经阻滞及手术疗法:局部交感神经阻滞和切除
阻断了自主神经系统介入的异常反射 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 电针疗法 毫米波疗法 气压带
手部症状
Ⅰ期:手部肿胀,色泽改变(粉红色或淡 紫色),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

那么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偏瘫的症状: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而有些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疾病就是我们控制不了的,偏瘫是一种严重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疾病,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关于偏瘫的症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意识障碍性偏瘫: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

②弛缓性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面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

③痉挛性偏瘫:一般的是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

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④轻偏瘫:在偏瘫极轻微的情况下,如进行性偏瘫的早期,或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轻微,如不仔细检查易于遗漏。

这就是偏瘫的症状,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现了一些疾病的症状一定要马上去医院检查就诊,以便让医生尽早的治疗不至于耽误了病情,还有就是大家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

偏瘫的治疗方法:1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针对性强、能恢复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步恢复或改善其功能。

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作业方面的评估和治疗,开展进食、梳洗、穿衣、从床上到轮椅转移等生活自理作业活动;套环、拼七巧板、九柱戏、绘画和各种有价值的游戏等文体作业活动,有效提高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功能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2运动疗法这是治疗偏瘫的有效方法,是应用各种运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促进运动、感觉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为现代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痉挛性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由于中风后大脑皮层、皮下纤维束及皮下白质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主要在运动皮质下行纤维束、大脑中央灰质与脑干交叉区,导致肢体或端部肌肉发生痉挛、拮抗失调、协调减退,进而导致一侧肢体无力或肌肉紧绷。

以下是关于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康复。

1.了解病情:初诊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与体检,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功能受限程度。

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病因、病程和康复进程,以便更好地合理安排康复计划。

2.合理治疗:应根据医嘱,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抗痉挛药物、解痉药物等,以减轻肢体痉挛和改善肌张力。

同时,还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相关病症。

3.个人日常照顾: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以防止感染。

同时,良好的口腔卫生对于预防口腔感染也至关重要。

4.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应偏向于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瘦肉等,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5.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

康复治疗应包括肌力训练、康复体位、康复步行、平衡训练等项目。

康复训练可通过家庭康复,并辅以专业康复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6.安全防护:因患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

家居环境要整洁、无障碍,防止跌倒。

床上扶手、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材可以帮助患者行动,注意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劳损。

7.心理疏导:痉挛性偏瘫患者由于生活功能的受限和不便,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自卑心理。

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鼓励和安慰,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增强生活信心。

8.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听从医生的建议,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康复计划。

复查时应及时告诉医生有无新出现的症状或不适,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偏瘫康复

偏瘫康复

痉挛期的康复护理

一般在软瘫期 2~3 周开始,肢体开始出现 痉挛并逐渐加重。这是疾病发展的规律, 一般持续 3 个月左右。

抗痉挛训练:大部分患者患侧上肢以屈肌 痉挛占优势,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表 现为肩胛骨后缩,肩带下垂,肩内收、内 旋,肘屈曲,前臂旋前,腕屈曲伴一定的 尺侧偏,手指屈曲内收;骨盆旋后并上提, 髋伸、内收、内旋,膝伸,足趾屈内翻。

坐位左右平衡训练: 让患者取坐位,护士 坐于其患侧,一手放 在患者腋下,一手放 在其健侧腰部,嘱其 头部保持正直,将重 心移向患侧,再逐渐 将重心移向健侧,反 复进行 (图10)

坐位前后平衡训练:患者在护士的协助下 身体向前或后倾斜,然后慢慢恢复中立位, 反复训练。静态平衡(一级平衡)完成后, 进行自动动态平衡(二级平衡)训练,即 要求患者的躯干能做前后、左右、上下各 方向不同摆幅的摆动运动。最后进行他动 动态平衡(三级平衡)训练,即在他人一 定的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平衡。
改善手功能训练


患手反复进行放开、抓物和取 物品训练。纠正错误运动模式。 作业性手功能训练:通过 编织、绘画、陶瓷工艺、橡皮 泥塑等训练两手协同操作能力。 手的精细动作训练:通过 打字、搭积木、拧螺丝、拾小 钢珠等以及进行与日常生活动 作有关的训练,加强和提高患 者手的综合能力。 (图15)
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尽早让患者坐起,能防止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 成、压疮等并发症,开阔视野,减少不良情绪。 坐位耐力训练:对部分长期卧床患者为避免其突 然坐起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首先应进行坐位耐力 训练。先从半坐位(约 30 °)开始,如患者能 坚持 30 分钟并且无明显体位性低血压,则可逐 渐增大角度(45 °、60 °、90 °)、延长时间 和增加次数。如患者能在 90 °坐位坐 30 分钟, 则可进行从床边坐起训练。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三、联合反应和运动
(一)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是指当身体某 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 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二)联合运动 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是正常人随 意运动时出现的正常的、无意识的姿势调整, 可改善该随意运动的完成质量。

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控制下,粗 大运动被整合成为有目的的定向运动。婴儿发 育到成人阶段,其原始的姿势反射经过高级中 枢的调整已发生了变化。但是,当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后,这些原始的姿势反射会以更加夸张 的形式重现。由于较高级中枢受损,低级运动 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受其控制 的反射释放出来,引起行为活动的异常,多表 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在进行任何活动 时都不能选择性地控制所需的肌群,而是以一 种固定的模式(即共同运动模式)来运动。
五、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一)典型的痉挛模式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诸肌均有不同程 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 僵硬而典型的,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肌 模式(或称屈肌优势),下肢表现为典 型的伸肌模式(或称伸肌优势)。但下 肢长期处于屈曲位的患者可表现为屈肌 模式。
二、姿势反射
(一)静位性反射 静位性反射主要由迷路、颈肌和关节本体感受器的传 入冲动引起,当头部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以及头部与 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可以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 肉的紧张性。这种反射也叫体位反射(position reflex),包括迷路紧张性反射和颈紧张性反射,其作 用是维持身体呈一定的体位如立位、坐位、卧位。颈 和迷路紧张性反射不仅影响肢体的姿势,也影响肌牵 张反射,主要是影响慢伸肌的牵张反射。 紧张性反射主要包括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TLR)、紧张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ATNR)、紧张性腰反射等。 Nhomakorabea6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课件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课件
影响的因素
脑瘫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先天因素、母婴问题以及出生及早期意外有关。
痉挛型偏瘫的原因和症状
原因
症状
康复训练
痉挛型偏瘫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痉挛、运动协调
康复训练是改善痉挛型偏瘫症状的
受损,导致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 困难、肌张力增高以及不对称运动。 重要方式。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诊断和评估
1
详细评估
2
包括医学评估、神经学评估和运动功能评估,
以了解病情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3
早期筛查
通过婴儿期定期的发育筛查,例如运动发育 评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早期识别和干预。
影像学检查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T等,观 察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情况。
常见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1 药物治疗
2 物理治疗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预后和生活质 量
预后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和家庭支持,小儿脑瘫患儿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力。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 课件
欢迎来到本课件!本课件将全面介绍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相关知识,包括 定义、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
脑瘫的定义和概述
什么是脑瘫?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大症状包括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和平衡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痉挛型偏瘫是 最常见的一种。
矫形器与辅助器具
矫形器和辅助器具可提供稳定性和 支持,改善姿势控制和行动能力。
职业治疗
职业治疗帮助儿童发展自理能力, 提高日常生活技能。
家庭支持和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坐位
抑制上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抑制下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被动牵拉 关节负重 躯干控制 局部缓解痉挛的手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被动牵拉
– 暂缓痉挛 – 保持痉挛肌群肌纤维的长度 – 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 防止关节挛缩变形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关节负重
– 患者的躯干或肢体关节在外力或自身肢体的重 力下,关节间隙变窄,从而激化了关节内的感 受器,引起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达到稳定关 节的目的,而长时间的关节负重又有缓解痉挛 的作用。
– 包括上肢负重训练和下肢负重训练。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抑制上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躯干控制活动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躯干控制活动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轻刷法
局部缓 解痉挛 的手法
振动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轻刷法: 刺激拮抗肌的收缩,交互抑制主动肌痉挛。 其机理:当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皮肤时,感 觉刺激的冲动传送至大脑皮层运动区,引 起锥体束始端的细胞兴奋,兴奋传至脊髓, 由a纤维传到肌肉,引起相应肌肉的收缩。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改良Ashworth分级-按照关节运动
• 0-无肌张力增高
• Ⅰ-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呈 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的卡住和释放
• Ⅰ+-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半) 范围内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在ROM后50%范围内,始终呈 现一定的阻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治疗原则
应在神经生理、病理学理论指 导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 运用促进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 尽可能的降低痉挛程度,使联合反 应、共同运动的异常模式向着分离 运动、自主运动的大方向发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训练目标 • 抑制痉挛 •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 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动模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痉挛产生的机制
– 抑制性输入减少
– 失神经超敏感
– 运动神经元树突 缩短或后根传入 纤维侧突芽生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模式
1
2


3
4
5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 腕关节:屈曲 手指关节:屈曲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模式
髋关节 内收内旋
临床分级—按照肌肉硬度
• 0-肌张力低 • 1-肌张力正常 • 2-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 • 3-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 4-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改良的Ashwo表将肌张力分为 0-4级。
• Ⅱ-肌张力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 的增加
• Ⅲ-肌张力严重增高, 被动活动患肢时在整个ROM内均有 阻力,全范围被动活动困难
• Ⅳ-肌张力高度增加 患肢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 困难,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检查时注意事项
• 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 法和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 紧张
• 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充分暴露患者 部位,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再检查患 侧,以方便两侧比较
• 应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情绪激动时进 行检查
• 检查时应避免室内温度过低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治疗目的
打破上肢的屈曲、内收痉挛模式 和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促进各 种随意控制的分离运动,提高平 衡能力,完成坐位站位的转换, 达到坐位Ⅱ级平衡或Ⅲ级平衡。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患侧卧 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患侧卧位: 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 展,前臂旋后,腕关节略过背伸,手指伸 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 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面垫一个 枕头,背部放一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 取放松体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健侧卧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课程结构
3.评价标准
2.痉挛 模式
1.概念
4.治疗方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1.概 念
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和脑干反射 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综合征。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重要“阳性” 体征,其可限制患者运动而导致功能障碍。 偏瘫患者指相当于发病后3周~3个月左右的 一段时间,相当于Brunnstrom2~4期。

膝关节 伸 展

踝关节 跖屈内翻
足趾关节 屈 曲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痉挛引起的并发症
• 疼痛 • 卫生状况差 • 挛缩 • 皮肤破损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导致痉挛加重的原因
疼痛
炎症
心理情况
原因
膀胱或直肠 充盈
机械因素: 过紧的衣服或鞋子
皮肤损伤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痉挛的评价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振动法: 是一种连续的、快速的刺激。一般作用于 肌腹或肌腱的部位,引起拮抗肌的收缩, 从而相应地缓解了主动肌痉挛的程度。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物理治疗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功能性电刺激
• 是通过电流作用于人体的组织,使之产生 功能性活动的一种疗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有 90°,下面用枕头支持手臂(手放在枕头 上,维持拇指外展、四指伸展位),健侧 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 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 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放一个枕头,使躯 干呈放松状态。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式完成基本动作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痉挛的康复治疗方法
姿势和 体位
运动 疗法
物理 治疗
矫形器 治疗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姿势和良肢位治疗原则: 1、给患者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体位 2、缓解肢体的痉挛 3、预防褥疮和关节挛缩等现象的发生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仰卧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仰卧位: 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 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臀部 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 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垫 一个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肩关节屈曲 角度<90°。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 上,腕关节略背伸,手指伸展,如手指不 伸可压一沙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