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鲁迅与尼采1

合集下载

鲁迅与尼采

鲁迅与尼采

影响存在的提出--假设 材料的搜求和考订--找出事实依据 假设的证明--分析、归纳、推理、
判断 导出结论
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
鲁迅所接受的尼采的思想主张有
哪些? 尼采对鲁迅作品产生的实际影响 是什么? 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尼采的变 异体现在哪里? 鲁迅接受尼采影响的时代根源是 什么?



徐志摩于1926年曾说:“新近因为有 人尊他(指鲁迅)是中国的尼采”, 所以才读了“他的《热风》集里的几 页”。 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也说: “在他早期的随笔里多半可以窥见尼 采的面影。” 前者是杂文,后者是随笔。由此可知 鲁迅的作品中的确是存在许多尼采的 影子。我们拟分杂文、散文诗、小说 等文体加以叙述。
《摩罗诗力说》中两处谈到尼采。 一是谈到对于古文化,我们不可一概
否定时,他说:“尼采不恶野人,谓 中有新力,言亦确凿不可移。” 他以此来说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 化有传承性; 二是在评价拜伦的作品时说:“尼采 意谓强胜若故,弱者乃字其所为曰恶, 故恶实强之代名。”鲁迅认为不能以 “强”与“弱”来定“善”与“恶”, 不是太同意以强凌弱的哲学。
野草烧毁的期望,与尼采那“当你们皆 否认着我时,我将向你们回转”的思维 方式仿佛; 《复仇》、《复仇(二)》对于落后群 众的愤激之情与尼采作品有相通之处; 《狗的驳诘》中“人不如狗”的指斥, 与尼采的“在人群中我以为比在兽群中 危险”的感慨类似; 《死火》与尼采的《在橄榄山上》在意 境,也有某些方面相近。 尼采的《影子》与鲁迅的《影的告别》
尼采的其他一些谬论,鲁迅也给以驳
斥。 “尼采爱看血写的书。但我想,血写 的文章,怕未必有罢。文章总是墨写 的,血写的倒不过是血迹。” 鲁迅认为尼采的思想与著作是“世纪 末”的东西,把他同王尔德、波特莱 尔、安特莱夫这些人并列。

第8课-《拿来主义》

第8课-《拿来主义》
对待洋节:不拒绝,不崇尚,了解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探 究洋节受青睐的原因以及对于振兴传统节日的可资借鉴之处,接 纳而不代替传统节日。 对待传统节日:认识并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 它对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义,意识到传统节日淡化的根 源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节日缺乏真正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与 传统节日相伴的民俗如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荡秋千、划龙 舟、放风筝等,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有与当代社会生活不相 适应之处。对于传统节日,我们首先应“拿来”,然后“挑 选”“区别”,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有的人甚至认为,鲁 迅之所以成为思想家, 就因为他用杂文的方式 对中国历史和前途表达 了明确的批评和思考。
他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 势力,他的杂文集有:《热风》、 《华盖 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 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 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写此文期间 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 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 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 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 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 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也很会重新‚阐释‛拿来主义, 也很大胆地将外国足球的东西拿来。这些人‚以职业的 标准
拿钱,以非职业的标准比赛训练‛,每年拿着大把大把 的票子不仅脸不红心不跳,而且依然心安理得地干着糟 踏中国足球的龌龃之事。 令人心寒的是,多年来,中国球员所干出的有违体 育道德精神的事已不是极个别的个人行为了,大有愈演 愈烈之势,球员‚夜不归宿事件‛很能证明‚新‛拿来 主义在中国足坛已占有相当规模的市场。足球高官和球 员参与赌球成为重庆打黑风暴后的又一风暴。 曾经的金哨成了黑哨,明星成了赌徒,鲁迅先生若 是黄泉有知,不知对其后辈的所做所为会作何感想?

“末人”时代忆“超人”——“鲁迅与尼采”六题议

“末人”时代忆“超人”——“鲁迅与尼采”六题议

译、 理 解尼 采 , 以及在此 过程 中尼 采如何 影 响鲁迅 的思想 和创 作 , 属于“ 尼 采在 中国” 总题 下 的一 个具 体
问题 , 侧重 点在鲁 迅 , 故 日“ 鲁 迅与 尼采 ” , 而非 “ 尼采 与鲁 迅” 。


相遇之初 : 留 日时期 的鲁 迅 与尼 采
鲁迅 在 留 日时期 ( 1 9 o 2 —1 9 o 9年 ) 开始接 触尼 采 , 这 一 阶段史 实 的考 辨 , E l 本学 者成绩 最 大 。 继 2 0世 纪 5 0—6 O 年代 E l 本“ 鲁 迅研究 会 ” 领军 人物尾 上兼 英① 最 早提 出“ 鲁 迅与 尼采 ” 这 个话 题 之 后, 伊藤 虎丸 1 9 7 o年 代 的《 鲁迅 与 日本 人—— 亚 洲 的近代 与“ 个” 的思 想 》 ② 一 书专 注 于 留 E t 时 期鲁 迅遭 遇 尼采 的材料 发掘 , 结论 是那 时鲁迅 笔下 的尼采 可 以“ 原封 不动 ” 地 见于 1 9 o 2年 登 张竹 风《 尼 采 与二诗
关 键 词 :鲁 迅 ;尼 采 ;超 人 ; 末人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1 0 . 9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3 0 6 0 ( 2 0 1 5 ) O 1 —0 0 4 0 —1 4
“ 尼采 在 中国” 和“ 尼 采 与 中国” 是 两个 相 关 话题 , 前 者 研究 尼 采 在 中 国实 际发 生 影 响 的历 史 , 类 似 比较文 学 的“ 影 响研究 ” ( 这里 当然 不 限于文 学 ) , 后者包含( 又超 出) 前者 , 既 研 究尼 采 在 中 国发 生 的实
F e b .2 0 1 5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口河北师范大学屈连胜摘要:鲁迅之所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巨人。

伟大的思想家.其中的一大原因是他能够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他在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同时。

还能够认真地整理古籍并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西方文化.他绝不盲从.而是批判地吸收。

鲁迅思想是受过尼采深刻影响的.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鲁迅却并没有被尼采盲目地牵着鼻予走。

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的特定条件与尼采思想进行了有益的对接.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契舍点,对之进行了合理接纳。

对于尼采思想消极性的一面也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鲁迅这种自觉地文化选择意识对我们当令这个较为浮躁的快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尼采;接纳;疏离;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批判;选择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化是晚清以来尤其是“五四”时代知识分子们共同的追求。

鲁迅早在“五四”运动以前就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主张.并初步阐明了接受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鲁迅一生思考的都是心性层面的问题,主张。

尊个性而张精神”,关注人性的健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

而作者笔下的林老板算是一个颇为正宗的小商人。

论才干.很有几分,要资产,也说得过去,他理应经得起较为频繁的一定的打击: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中却难以立足。

只有如此构思和描写,作者才能尽可能在一个短篇里更深刻更广泛地反映和揭示当时国民党地方当权者的赖取豪夺流氓无赖本质、日本军阀给别国人民造成灾难的普遍性以及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从而使作品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更大、更深远。

综观作品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在艺术构思上恰当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

既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又高度发挥了艺术的相对独立性。

说到《林家铺子》结构上环环相扣、严谨而清晰,这可说是由其跌宕起伏的构思派生出来的.二者实为一体;主要表现在书中每一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结及其意自显上。

尼采 pdf

尼采 pdf

尼采 pdf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包括大量的哲学论文、小说和诗歌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等。

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更是被誉为“尼采之书”。

一、尼采哲学思想
尼采的哲学思想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强者和生命弱者:尼采认为生命是强者和弱者的对抗,不应该同情弱者,应该保护和鼓励生命强者。

2. 安逸的危险:尼采认为安逸是对人生的一种危险,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热情和活力。

3. 超人(Übermensch): 尼采提倡人们创造超人这一理想形象,超越自己的现实局限,达到更高的境界。

4. 轮回诗(Ewige Wiederkunft):尼采认为宇宙是永无止境地循环往复的,轮回诗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最高价值。

二、尼采及其作品的影响
尼采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国际哲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在文学领域,他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形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政治领域,尼采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政治理论,比如法西斯主义、
纳粹主义等。

但是,尼采的思想并非完全被这些政治意识形态所绑架,他的思想中的某些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中。

总而言之,尼采的思想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启示性的哲学思想,它超
越了传统的哲学和文学界限,对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野草》为例

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野草》为例
论 尼 采 对 鲁 迅 的影 晌
— —
以 《 查拉 图斯特拉 如是说》 与 《 野草》 为例
王 琦
( 云南 师 范大 学 云 南 昆明 6 5 0 0 0 0 )
作者简 介 :王琦 ( 1 9 9 2一) ,女 ,汉族 ,河南省郑/ ' 8 市人 ,云南师范大学 2 0 1 5级 中国现 当代 文学研究生在读 ,研究 方向 :散文 。
摘要 :本文通过对 《 查 拉 图斯特拉 如是说》 与 《 野草》 两部作 品中文本 的具体 的比较,探讨尼采对鲁迅 的影响。 关键词 :鲁迅 ;尼 采;《 野草》 ;虚无 意识 中图分 类号 :1 2 1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5 8 3 2( 2 0 1 6)0 1-0 0 4 5- 0 1
点 也在此书 中得 以 体现 …… 它不 仅成 为 世上最 崇高 、真正 散发 高 后面 。 ”很显然 ,过 客一 文是对 《 查 拉图斯特拉如 是说> 首尾 的延 空气 息的著作 ……它还是最 为深刻 的书籍 ,源于真 理 幽邃的 深处 , 伸与变化 。查 拉图斯 特拉从 山上 的洞 穴 下山 布道 ,在经历 了各 色 仿佛 一 1 3 取之不尽 的宝井 ,每一 桶下去都将 满载人类的宝藏 。 ” 人等后 ,最终 回到他 的洞穴时 ,他 听到 了呼喊 他的声音 :“ 查拉 图 ” 对 于查 鲁迅一生深受 尼采思想 的影 响。周作人 曾经 回忆说 : “ 在 东京 斯特拉 ……来 呀 ,来呀 !是时候 了 ,是最迫切 的时候 了!
虽然 德文书不很 多……这 里尼采 可以说是 一个例外 ,《 查拉 图斯特 拉图斯特 拉来 说 ,这 个呼 喊是 不 见其 形 的 “ 高 等人 ” 在 召唤 他 , 拉如是 说》 一册多年保存 在他书橱 里. ” 早期尼 采作 品的泽者 ,也 而对于过客来 说 ,未 知的声 音是 死亡 与虚 无 ,即便 是这 样 ,他 仍 是鲁迅 先生的 门生 ,徐梵澄 曾经说过 :“ 不可否认 ,先生 受尼采 的 然 选择了痛苦 的前行 。 影响颇 大。……即 如 《 野 草》 中如 《 过客 》 、< 影 的告 别》 两 篇 , 《 野草》 中的情节 、意象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都受 到了 < 查拉 图 便甚 于 《 苏 鲁支语 录》 的作 风相似 …… 《 野草 > 可说 是一 部散 文 斯 特拉如是说> 的影响 。这 种影 响 不是 简单 的模 仿 ,而 是鲁 迅 对 的诗 ,先生 的得意 之作 。这 只合 用文 学上 的术 语说 ,是 受 了尼采 尼 采的进一步 的思考 ,进 而为我们提供 了无尽 可供思考的作品 。 的 ‘ 灵感 ’ 。 ” 【 3 ] 鲁迅的 < 野草》 与尼采的 《 查拉 图斯 特拉 如是 说》 的共 同点

论鲁迅接受尼采过程中“精神的”特征

论鲁迅接受尼采过程中“精神的”特征

“ 稻 田派 ” 第二 组 以 高 山樗 牛 、 张竹 风 为 中心 早 和 登
的“ 门派 ” 别 对 尼 采 采 取 了批 判 的或 鼓 吹 的 立 赤 分
场 。 但 是 对 立 的 双 方 在 把 尼 采 视 为 个 人 主 义 者 这 一 点上 却非 常一 致 。双方论 争 的分歧 不 在于 对尼采 个

日本 早期 的尼 采介 绍者 大致 可 以分 为三 组 。第 组 是 以 长 谷 川 天 溪 、 内 逍 遥 为 代 表 的 尼 采 批 判 坪
该组 类 型 。第 三组 是 以姊 崎 嘲 风 、 木 严 翼 为代 表 桑 的尼 采研 究者 。他 们 尽 量 摆 脱 自己 的 个人 喜 好 . 把 尼采 的言论放 在 尼采 自身 的思 想 脉络 中来 解 释 , 以 客观的、 纯学 术 的观点 努力接 近 尼采哲 学 的 内涵 . 持 比较 中立 的态 度 。 当然 他们 深入 研究 尼采 是 因为 比 较 而言 他们更 看重 尼采 正 面的价 值 。王 国维 的立场 和学 风 可以说 与 之 相 同 。另 外 , 欧 外 和 稍 晚一 些 森 的夏 目漱 石也 可 以归 人 第 三 组 , 过 他 们 的 态 度更 不
为冷 静 客观 。
者 。他们 把英 、 资本主 义 的近代 化模式 作 为样板 , 法 以此 来看 待尼 采 的 言论 。在 他们 眼里 , 采 是 西方 尼 近代 化 的反动 , 是反 社会 、 非道 德 的集大 成者 。从这

中 日两 国知识 分子 在早 期介 绍 和接 受 尼采 的过 程 中有相 同之 处 , 有 明显 的差 异 。其 共 同特征 是 . 也 首先 , 把尼 采视 为“ 端 个人 主义 者” 极 。如上 所述 . 第 组 以长 谷 川 天 溪 、 内逍 遥 、 村 抱 月 为 中 心 的 坪 岛

鲁迅对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译介

鲁迅对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译介
更是贯 穿了这一 文化事件 的始终 。
在尼采的众多著作中, 鲁迅对《 查》 有着独特 的
其第一 篇被译介 至 我 国 的著作 , 其译 介 与接 受 活 动 偏爱。《 查》 的译者之一徐梵澄曾经说过 : “ 尼采 的
部主要著作 , 便是这《 苏鲁支语 录》 , 甚为鲁迅所 ” ” 而他对《 查》 的两次 翻译 , 更是其对此书 尼采曾经不无 自豪地宣称, 在他的著作中, 《 查 欣赏。
“ 人” , 而这种 “ 人” 并 非 以往 封建 制度下 唯 唯诺 诺 的

部能 跟 《 查》 媲 美 。我 国现 代 著 名 文 学 家 、 思 想
傀儡 , 而是 在个性获得 充分解放 的基础上 , 能够充 分 家 、 革命 家鲁迅 对其 的关 注 似乎是 这 种说 法 的进 一 发挥主观 能动性 的 “ 人” 。对 此 , 中国知 识界 必须 直 步证 明。 面 的一个 问题就是 , 如何 打破 国人 的固定 观念 , 改变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占有特殊 的地位 , 它是 自己给 偏爱 的佐证 。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0 3— 1 9 . [ 作者简介 ] 陈晖 ( 1 9 8 0 一) , 女, 山 东青岛人 , 中国政法 大学外国语 学院讲师 , 博士 , 研究方向: 德 国文 学与文化 。
第3 3卷 第 4期 2 0 1 6年 8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u ma n i t i e s ,S c i e n c e nd a T e c h n o l o g y
上 的位置 。在 这种 历 史境 遇 中, 当时 中 国的进 步 人 其 中多次 对尼采 话语 的引用 和对 尼采 思 想 的阐发 , 士发起 了“ 新文 化运动 ” 和“ 五 四运动 ” , 他们 开始 进 便有 人 送 给 鲁 迅 一 个 崭 新 的称 呼—— “ 中 国 的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的原意是鼓吹原始人身上“蛮性” 的重要性,而鲁迅理解为一个民族文 化的发展,离不开其历史传承性。 二是在评价拜伦作品时,他说:“尼 佉意谓强胜若故,弱者乃字其所为曰 恶,故恶实强之代名。” 鲁迅认为不要以“强”与“弱”来定 “善”与“恶”,不要“强者为善” 而“弱者为恶”,不太同意尼采“以 强凌弱”的哲学。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 序言》 中,鲁迅分析了尼采“超人哲学”思 想:“尼采教人们准备着超人的出现, 倘不出现,那准备便是空虚。但尼采 却自有其下场之法的:发狂和死。否 则,就不免安于空虚,或者反抗这空 虚,即使在孤独中毫无‘末人’的希 求温暖之心,也不过蔑视一切权威, 收缩而为虚无主义者”。(《鲁迅全 集》第六卷,第206页,人民文学, 1958)
讲五个问题: 1、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 2、鲁迅所接受的尼采思想有哪些? 3、尼采对鲁迅作品产生了何种影响? 4、鲁迅的“变异”体现在哪里? 5、鲁迅在什么情况下接受尼采?
一 、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 尼采著作近20种,鲁迅读过尼采的哪 些著作,根据现有资料无从确知。 其早年藏书中只有一本德文版的《察 拉图斯忒拉如是说》(即《苏鲁支语 录》); 从鲁迅著作中所引文 字来考察,也几乎都出 自于这本书。
你们之中最聪明的人也只是植物和魔 鬼的一种矛盾和混种。但是我教你们 成为植物和魔鬼了吗?/你们看哪,我 教你们什么是超人:/超人是大地之意 义。你们的意志说:超人是大地的意 义。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52, 华夏出版社,2006)
在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鲁迅 明确地说过:‚夫人历进化之道涂, 其度则大有差等,或留蛆虫性,或留 猿狙性,纵越万祀,不能大同。‛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也有类似的话 语。 这种有关人类进化的思想,很显然不 完全是从达尔文那里来的,而主要是 从尼采的超人学说那里来的。
鲁迅对人类要有坚定信仰的主张是首肯的, 但是尼采“用以为根”的“科学”是有局 限性的,因此此论“不极精深”。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在此期肯定尼采是 “大士哲人”、“其思虑学术志行”“博 大渊邃”,赞许他看出了西方“近世文明 之偏与伪”。赞赏尼采“据其所信,力抗 时俗”,“勇敢坚贞”。同时,认为尼采 具有“自强”、“图强”精神。可见本期 是高度肯定、引为同调。
可见,鲁迅是从自我民族的需要出发, 来评价尼采及其思想的。他认为当时 的中国所需要的,正是像尼采这样的 “个人主义”英雄。 《摩罗诗力说》介绍了欧洲的几位浪 漫主义诗人,只在两个地方谈到尼采。 一是在谈到对于古文化的态度时,认 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可一概否定时, 他说:“尼佉不恶野人,谓中有新力, 言亦确凿不可移。”
鲁迅认为,象尼采这样的西方杰出的 思想家们,早就看出并提出了一个问 题来讨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坚定的 信念和理想,是不行的;于是只有将 自己的美好“理想”,寄托在“将来 的”人类身上。 鲁迅先生还在这篇文章里,称赞尼采 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
“若夫尼佉,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矣, 希望所至,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 为本位,则恶之不殊蛇蝎。” “尼佉之所希冀,则意力绝世,几近 神明之超人也。”(同上,191) 在此文的最后,鲁迅认为包括尼采在 内的西方19世纪的思想家们及其学说, 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来说,皆 可以“作旧弊之药石,造新生之津 梁”。
涉及尼采的文章,主要有:《怎么写》 (1927)、《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 者诸君》(1929)、《哈谟生的几句话》 (1929)、《我和“语丝”的始末》 (1929)、《“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1930)、《由聋而哑》(1933)、《拿 来主义》(1934)、《中国新文学大系小 说二集· 序言》(1935)、《寻开心》 (1935)等。
由反偶像论出发,尼采还主张战争。苏鲁 支曾经这样说: 我的兄弟,战争和战场是恶的吗?但是它 们却是必要的。嫉妒、猜疑和诽谤同样是 必要的/看吧,你的道德是多么渴望发展到 极致。你的每一种道德都希望得到整个精 神,它(精神)是它(道德)的先行官, 道德希望得到你的愤怒、仇恨和爱的力量。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160,华夏, 2006)
鲁迅对尼采的人格也有所讥讽:“尼 采爱看血写的书。但我想,血写的文 章,怕未必有罢。文章总是墨写的, 血写的倒不过是血迹。”(《全集》 第4卷,人民文学,1958)主要是讥讽 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与军阀政府。 可见,在此期,鲁迅先生认为尼采的 思想与著作是“世纪末”的东西,把 他同王尔德、波特莱尔、安特莱夫这 些具有颓废倾向的人相提并论。
第八讲 渊源学研究的
一个个案: 鲁 迅 与 尼 采
现代作家\ 思想家鲁迅 先生
鲁迅生前的 最后一张照片
青年时代的 德国思想家\ 作家尼采

《瞧,这一个人》 《苏鲁支语录》 《尼采自传》 《朝霞》 《快乐的知识》 《偶像的黄昏》 《权力意志》 《善恶之彼面》
此期的鲁迅,对于尼采少有赞词,对 其“超人哲学”则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对此我们稍作分析: 在论述“拿来主义”文学主张的时候, 鲁迅指出:“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 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 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 卷,第31页,人民文学,1958年)。
你们应当把和平当作通向新的战争的 手段来热爱。 你们的工作是战争,你们的和平是胜 利! 我告诉你们:好的战争使每一件事都 神圣化。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202, 华夏,2006)
真的,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我们必须 是大海,才能容纳一条不洁的河而不 致自污。/现在,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 他便是这大海;你们强烈的鄙视可以 淹没其中。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华夏, 59,2006)
尼采几乎是把过去和现在的一切,全 都作为偶像,而要加以彻底摧毁。这 其实正是尼采基本的人生态度。 尼采声称:‚我是不塑出新偶像的, 只求老的偶像,觉得他的腿是泥塑 的。‛(《尼采自传· 序言》) 其实,尼采并不是不主张偶像,只不 过他只是尊奉一个偶像,就是“超 人”,或者说是“超人”的化身—— “苏鲁支”。
看来,在鲁迅和尼采之间,的确是存在 着关系,并且极有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关系。 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的方法,对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 讨,看一看尼采是如何影响鲁迅的人格 精神及其文学创作的。 首先,鲁迅是如何谈论与评价尼采的呢? 因为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一)早期(即“五四”之前)主要是 肯定的、赞许的,并且时时引为同调。 主要体现在三篇论文里:《文化偏至论》 (1907)、《摩罗诗力说》(1907)、 《破恶声论》(1908)。 鲁迅早期有五篇科学研究论文,这是其 中的三篇,从此可以看出这时的鲁迅对 尼采及其思想,首先是肯定的,赞许多 于批评。
在中期,鲁迅肯定尼采是“偶像破坏的大 人物”,是“旧轨道”的扫除者;说他不 理会“冷笑和暗箭”,也不理会“偶像保 护者的恭维”。 同时,尼采的文章“太好”,“前无古 人”。 不过,此期的鲁迅认为尼采的超人“太渺 茫”;“见车要翻了,推他一下”的主张 是可笑的;尼采总是“诅咒女人”是没有 道理的,也许曾经受到女人的“伤害”。
二 、鲁迅所接受的尼采思想 究竟有哪些?
根据以上历史材料,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的 结论: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思想与人格的 影响。但是,鲁迅先生自己并没有直接地 说过,他究竟接受了尼采哪些方面的思想 影响。看来,我们只有通过对照与对比, 来进行一种抽样式的分析。 尼采对鲁迅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鲁迅同意尼采人类要进化到比现在更 为高级阶段的观点,所以他说:‚尼 采式的超人,虽然大觉渺茫,但就世 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 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 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 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热 风· 随感录· 四十一》)在此,鲁迅主要 是讥讽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的落后 性。
(一)进化论。 鲁迅阅读赫胥黎《天演论》后,特别 强调精神力量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的作 用;他读了《苏鲁支语录》后,尼采 的以社会与人类进化为主体的进化论, 更坚实了其早期的进化论思想。 在《苏鲁支语录》中,有一次苏鲁支 游历到一个自由市场的时候,曾经对 人们说,你们从“虫子”、“猴子” 进化到了“人类”,但在你们中间还 有许多人是虫子,至今有的人其实 “比猴子还更猴子”,很生气的样子。
可见,随着自我阅历的增长与对于中 国国情的熟悉,鲁迅先生对于尼采及 其思想与哲学,有了进一步的、更清 醒的、更科学的认识。 不过,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此期 的鲁迅,在对于尼采作品与思想的评 论中,虽然批判的成份增多了,但是, 主要的意见还是肯定的、赞扬的。
(三)后期(即1927年之后)
(二)中期(即从“五四”前到1927年) 此期涉及到尼采的,主要文章有:《渡河 与引路》(1918)、《狂人日记》 (1918)、《随感录· 四十一》(1919)、 《随感录· 四十六》(1919)、《察拉图斯 拉的序言· 译后记》(1920)、《论“照相 之类”》(1924)、《再论“雷峰塔的倒 掉”》(1925)、《新的世故》(1926)。 我只能对此加以概括性的介绍。
现代思想家和作家曹聚仁先生也是鲁 迅的好友之一,晚年在香港从事鲁迅 的研究。他曾经指出:“鲁迅的观察 深刻,与眼光远大,并不是由于接受 了唯物史观的论据,而是由于他的科 学头脑及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 (曹聚仁:《鲁迅评传》,第173页, 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73年。)
现代学者曹聚仁 的青年时代
《破恶声论》是批评当时有的中国学 者提出的“崇尚科学知识”这样一种 主张,认为这样的说法只知皮毛而不 知本质。 如果以“皮毛”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宗 的话,人类是没有前途的:“至尼佉 氏,则剌取达尔文进化之说,抨击景 教,别说超人。虽云据科学为根,而 宗教与幻想之臭味不脱,则其张主, 特为易信仰,而非灭信仰昭然矣。”
《文化偏至论》主要是为批评改良派 与洋务派而作的一篇学术论文。 主要是说欧洲人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 程:由“崇尚宗教”到崇尚“物质主 义”。这样的取向是存在严重的偏颇 的,并对此表示极为不满。 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 鲁迅通过对尼采等的研究来回答这个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