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30年代戏剧
三十年代戏剧

3、黄省三:小职员,贫病交加、毒死亲儿。
——曹禺《雷雨· 序》
鲁贵 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 既奴性十足,又阴险狡诈。
3、浓烈、明丽、精确传神而又极富个 性化的语言。《雷雨》人物语言个性 化。 “舞台提示”、潜台词渲染奇特 的舞台气氛.
戏剧结构紧凑
序 幕 在教堂附属医院的一间特别客厅内。 ——冬天的一个下午。 十年前,一个夏天,郁热的早晨。 ——周公馆的客厅内(即序幕的客厅,景与前大致相同) 景同前。 ——当天的下午。 在鲁家,一个小套间。 ——当天夜晚十时许 周家的客厅(与第一幕同) ——当天半夜两点钟。 又回到十年后,一个冬天的下午。 ——景同序幕
《雷雨》人物关系
二、《雷雨》的艺术成就
1、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雷雨》的结构紧凑 、精巧,戏剧冲突紧张激烈,环环相扣,高潮 迭起。 2、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雷雨》中的人物形 象,无论主次,都具有充满矛盾的性格和错综 复杂的情感。
《雷雨》人物
1、周朴园:封建道德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化 身。 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冷酷、专横、自私、虚伪。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尾
声
贵
凤 贵 凤 贵
凤 贵 凤 贵 凤 贵
四凤,别--你爸爸什么时候借钱不还帐?现在你手上方便,随 便匀给我七块八块好么? 我没有钱。您真是还帐了么? 我跟我的亲生女儿说瞎话是王八蛋! 您别骗我,说了实在的,我也好替您想想法。 真的?--说起来这不怪我。昨天那几个零钱,大帐还不够, 小帐剩点零,所以我就耍了两把,也许赢了钱,不都还了么? 谁知运气不好,连喝带赌,还倒欠了十来块。 这是真的? 这可一句瞎话也没有。 那我实实在在地告诉您,我也没有钱!。 凤儿,你这孩子是什么心思?你可是我的亲生孩子。 亲生的女儿也没法把自己卖了,替您老人家还赌帐啊? 孩子,你可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你的什么 要紧的事情,都处处替你想。
三十年代戏剧

• ③运用了象征手法。梅雨象征着小人物承受着生 活重压的压抑的心情,同时还象征着当时压抑沉 闷的政治气候。
4、夏衍知识分子题材剧作
• 《心防》《法西斯细菌》和《芳草天涯》 • 《法》塑造了一位细菌学家俞实夫的形
象。
三、李健吾
• 李健吾(1906.8.17-1982.11.24), 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 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山西运城人。 1906年8月17日生。1925年考入清华大 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 同年由王统照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1年赴法国留学研究福楼拜等现实主 义作家和作品,1933年回国。1935年 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 从事进步戏剧运动,是上海剧艺社以及 骨干剧团的中坚。抗战胜利后,与郑振 铎合编《文艺复兴》杂志,并参与筹建 上海实验戏剧学校(后改名上海戏剧专 科学校),任戏剧文学系主任。
《以身作则》(1936年)
• 前清遗老徐举人,以倒背四书、家教森严自得, 整日以“男女有别”为大防,把一双儿女禁锢家 中。女儿偶然偷出家门即被一无赖营长看中,营 长买通下人以看病为名进入徐宅与徐女相会,败 露被逐。结果这个营长正是他为女儿指腹为婚的 多年音讯杳然的未婚夫。他自己虽高唱"男女有 别……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却为女仆倾倒, 不能自持,闹了许多笑话,道貌尽失。
李健吾的戏剧创作
• 李健吾自幼酷爱戏剧,学生时期即参加话 剧演出,曾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 1923年开始发表剧本《出走之前》,先后 共创作、改编近50部剧作。他的剧本贯串 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 思想,注意反映劳苦大众生活感情,情节 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 动,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15、30年代的剧作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基础,联合辛酉、 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 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实践着 “演剧大众化”的口号,强调演剧是“一种政 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艺 术”。(叶沉:《演剧运动的检讨》)推动了 戏剧的大众普及。话剧走入农村,突破了话剧 只能在都市剧院演出的狭小圈子,开始进入工 厂、农村,走入民众的生活。
B、繁漪的形象 、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爱与恨交织、互生。 爱与恨交织、互生。 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疯狂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 尊严与作为女性的生命权 她义无反顾地挣扎、 力,她义无反顾地挣扎、 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 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 报复。(周朴园、周萍) 。(周朴园 报复。(周朴园、周萍)
无产阶级戏剧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 1929年, 、 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年 上海艺术剧社(上海部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 上海艺术剧社 ( 上海部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 , 成员有冯乃超、郑伯奇、夏衍、 钱杏邨等, 成员有冯乃超 、 郑伯奇 、 夏衍 、 钱杏邨等 , 郑 伯奇任社长) 的成立, 伯奇任社长 ) 的成立 , 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无产 阶级戏剧的主张。 阶级戏剧的主张 。 戏剧由社会运动与艺术运动 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 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 。 开始了中国 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 使中国的现代 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潮流转而走向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侍萍 、
生活在底层 善良的性格 自我牺牲的母性 不可摆脱的悲剧命 运 四凤单纯 朴实, 单纯、 四凤单纯、朴实, 善良, 善良,易于受骗
第十五章30年代戏剧1

中国话剧的经典 一鸣惊人的《雷雨》
一部纠缠着 复杂的血缘关系 和聚集着许多的 巧合但却透露着 必然的悲剧。
《雷雨》的艺术成就
• 精湛巧妙的戏剧结构——集中 (半遵循“三一律”与“回溯式结构”) • 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真实,复杂) • 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张,有悬念) • 简练精确的个性化语言(潜台词,动
作性)
名震剧坛的《日出》
• 《雷雨》与《日出》比较:《雷雨》是 “回溯式”结构,纵向描写,写的是专制 对人的压抑造成的家庭悲剧,而《日出》 是“横断面”的戏剧结构,写的是拜金社 会对人的毒化造成的社会悲剧。
• 《日出》的内容。《日出》对于“损不足 以奉有余”的社会的揭露,主要是通过 “不足”与“有余”两个社会阶层的对比 来实现的。
《日出》主要人物
《日出》剧本人物众多,是“人像展览 式”结构,全剧十五个人物中没有一个 可以统帅全剧矛盾的主角。陈白露虽是全剧的主人 公,但她仍只是一个贯串人物。作为一个处于舞台 中心的人物,她的悲剧形象展示了剧本的灵魂。一 方面,她清醒,有正义感,仍保留着对生活的一丝 热情;另一方面,她沉沦、堕落,无力摆脱资产阶 级腐朽的享乐生活和对金钱的依赖。
别具一格的《原野》
• 一改曹禺以往所擅长表现的 都市生活,而去写一个发生在 旧中国农村中的复仇故事。 • 从现代主义的艺术视角看, 有人认为《原野》是曹禺写得 最深、最富争议、也是最好的 一部戏,其思想深度、艺术成就远远超出《雷雨》 和《日出》。
第15章 30年代的戏剧

1928年考取南开大学政治学系; 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毕业前夕,即完成了处女作四幕剧《雷 雨》.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 好会"在东京首演《雷雨》,以深邃的思想内 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 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 悲剧.
二,本时期主要剧作家的剧作
4,袁牧之 ,
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5,白薇 ,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素如,湖南资兴人.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素如,湖南资兴人. 打出幽灵塔》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 《打出幽灵塔》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在压迫者与 被压迫者的矛盾中,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 被压迫者的矛盾中,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情节多奇 遇巧合. 遇巧合.
三,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
(1)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 2)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 ) 抗日救亡剧作和" 国防戏剧" 大量涌现. ( 3)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 , ) 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 艺术上成就较高. 艺术上成就较高. (4)戏剧艺术趋于成熟 )
鲁贵: 鲁贵: 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 趋炎附势 , 不知羞耻的奴才 , 既奴 性十足,又阴险狡诈, 性十足 , 又阴险狡诈 , 人性丧尽而 不知羞耻 鲁大海: 鲁大海: 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工人 , 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 但尚不 成熟. 成熟.
"雷雨"——郁热 雷雨" 郁热
《雷雨跋》: 雷雨 跋 "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而是残忍." 而是残忍. 说明作者当时的思想矛盾: 说明作者当时的思想矛盾: 既不满现实, 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解 决问题的办法,只好用 "雷雨"这个好汉来轰击 雷雨" 些沉闷. 些沉闷.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

《日出》的戏剧技巧
• 我很想平铺直叙地写点东西,想敲碎从前那一点点浅薄的技巧 。 我记起几年前着了迷,沉醉于契诃夫深邃艰深的艺术里,一颗沉 重的心怎样为他的戏感动着。读毕《三姊妹》,我阂上眼,眼前 展开那一幅秋天的忧郁……然而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 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心 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 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 围里。我想再拜一个伟大的老师,低手下气地做个低劣的学徒。 • 我决心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我 想用片段的方法写出《日出》,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 念。如若中间有一点我们所谓的“结构”,那“结构”的联系正 是那个基本观念,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里正 是用着所谓“横断面的描写”,尽可能地减少些故事的起伏与 “起乘转合”的手法。
悲天悯人:《雷雨》的主题
• 1936年 1 月《雷雨· 序》(文化生活出版社):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 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 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四凤和周 冲的遭际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没有过咎)……我的情感强要 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 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来 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是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 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 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 的事么?我用一种悲悯的眼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所以《雷雨》的 降生是一种心情在作祟,一种情感的发酵,说它为宇宙一种隐秘的理解 乃是狂妄的夸张,但以它代表个人一时性情的趋止,对那些“不可理解” 莫名的爱好,在我个人短短的生命中是显明地划成一道阶段。 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 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 容易有一头折衷的路。代表这样的性格是周繁漪,是鲁大海,甚至于是 周萍,而流着相反的性格,遇事希望着妥协,缓冲,敷衍,便是周朴圆, 以至于鲁贵。但后者是前者的阴影,有了他们前者才现得明亮。鲁妈、 四凤、周冲是这明暗的间色,他们做成了两个极端的阶梯
30年代戏剧

30年代话剧运动概述1、兴起原因2、戏剧团体①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运动3、特点:广场剧:(民间化、大众化)②苏区(解放区):红色戏剧运动1、特点:①+②=③→“国防戏剧”(1936年提出)2、代表作家:田汉、洪深3、剧作:“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1、兴起原因:剧场剧:(职业化、商业化)曹禺、夏衍——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完美结合。
2、代表作家李健吾、袁牧之——不追求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醉心于人性的剖析,着重于戏剧艺术的探索。
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教案P116;讲义下P78重点:周朴园、蘩漪形象p229-230 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及其对我国现代戏剧的贡献p240-242一、生平及创作青年时期的曹禺(一)早年的家庭生活对曹禺后来的戏剧创作的重要影响(二)中学时代的戏剧演出实践(三)大学时代融汇中西的戏剧研究(四)戏剧创作曹禺创作的部分剧本A、创作剧:B、翻译剧、改编剧:二、剧作创作分期晚年曹禺第一阶段:抗战爆发之前:(1933年—1937年):以《雷雨》1934、《日出》1935、《原野》1936为代表。
是创作生命的“郁热期”,——创作的都是一些“戏剧化的戏剧”,善于构织紧张剧烈而又充满情感的戏剧冲突。
第二阶段:抗战爆发之后:(1937—1949年)以《北京人》1940、《家》1942为代表。
创作生命的“沉静期”——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
第三阶段:建国后(1949年后):以《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王昭君》(1979)为代表。
由“命运剧”创作转向“社会剧”创作。
在当时图解政治、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中仍然闪烁着作家杰出的艺术才华。
第二节命运悲剧--《雷雨》一、创作背景剧本《雷雨》及剧照二、故事情节《雷雨》剧照三、创作主旨--家庭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1、首先是“郁热”。
2、其次是对"挣扎"和"残酷"的发现。
30年代戏剧ppt课件

4
(一)洪深的戏剧创作 1、1922年创作话剧《赵阎王》袭用美国剧作家
奥尼尔《琼斯王》的艺术手法。 2、1924年把英国王尔德名剧《温德米尔夫人的
扇子》改译为中国化了的《少奶奶的扇子》, 建立起正规的话剧表演和导演体系。
5
3、30年代参加左翼剧联, 创作“农村三部曲”: 《五奎桥》《香稻米》 《青龙潭》。
10
3、1930年秋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 攻戏剧。研读大量戏剧文学作品,获得 理论上质的提升。
11
4、1933年创作《雷雨》引起轰动。1935年 创作《日出》再次引起强烈反响。1936 年创作《原野》。
5、1940年创作《北京人》。1942年改编 《家》。
12
6、抗战后,创作多幕剧及电影剧本。 7、建国后,创作《明朗的天》《胆剑篇》
26
• “她有火炽的热情,一 颗强悍的心,她敢冲 决一切的桎梏,做一 次困兽的斗。”
27
她是一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 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 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 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 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 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也有更 原始的一点野性,……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 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 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 了你。——《雷雨·第一幕》
——《雷雨·第一幕》
21
有两个特征: 其一,具体地说,他是《雷雨》悲剧的总根源; 其二,扩大地说,他是封建色彩浓厚的资本家的
典型。专制独裁。 但这个人物的魅力和内涵更在于其性格和命运 充满了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阶段(1937-1949) :
? 《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
? 《蜕变》《北京人》《家》
? 电影剧本《艳阳天》
? 实现了由“戏剧化的戏剧生命”向“生 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生命”的转变:不仅 是对人民日常生活的表面形态的关注,更是 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内在神韵和诗意的开掘、 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的升华。
? 代表剧目:
? 《走私》《咸鱼主义》 《汉奸的子孙》 ? “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
计》《放下你的鞭子》)
? 夏衍创作了《赛金花》《自由魂》(即 《秋谨传》)《上海屋檐下》,其中历史讽 喻剧《赛金花》曾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 二、洪深及其“农村三部曲” (P224-225 )
? 洪深(1894—1955),学名洪达,号伯骏,字 潜斋(浅哉),江苏武进人,曾赴美学习编剧,成 为从中国到外国专攻戏剧的第一人,他和欧阳予倩、 田汉一起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
第一节 30年代戏剧概述
? 一、几个重要的戏剧团体
? 1、上海艺术剧社( P222)
? 1929 年 郑伯奇(社长)、沈端先、钱杏邨等
? 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
? 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使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潮流转 而走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三)创作主旨
? 1、家庭悲剧:所有的悲剧都最后归结于“罪 恶的渊薮”——作为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 产阶级家庭的家长的象征的周朴园。
? 2、社会悲剧:由暴露大家庭的罪恶引出社会 的罪恶,由大家庭的毁灭揭示出了社会制度 的不合理及其崩溃的历史趋向。
? 3、命运悲剧:人对命运的抗争和命运对人的 主宰——这一对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
? 重要作品:《梁允达》《新学究》和《以身作则》 ? 艺术特点:
? (1)从现实生活取材,时代性不强,存者”形象,如《这不 过是春天》中的厅长太太,《梁允达》中的梁允达。
? (3)着重于对戏剧艺术的探索,戏剧冲突多样而 紧凑于剧中人内心冲突,运用“佳构剧”的技巧善 于处理情节的“突转”,做到结构严谨、精练紧凑。
? 第四幕:外面还隐隐滚着雷声,雨声淅沥可闻,…… 花园的景物都掩埋在黑暗里,除了偶尔天空闪过一片 耀目的电光,蓝森森的看见树同电线杆,一瞬又是黑 漆漆的。
? (1)《雷雨》剧名的象征意义:
? A 、雷雨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燥的环境气氛 的象征。
? B、雷雨是促使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 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
? 剧作的基本内容: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着 力描写贫富不均、军阀混战、农村破产、抗战风云、 反帝爱国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表达具有时气息 的主题。
? 代表作:《赵阎王》《农村三部曲》(包括独 幕剧《五奎桥》,三幕剧《香稻米》和四幕剧《青 龙潭》)。
? 三、李健吾与戏剧艺术的探索( P226) ? 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
? 第一幕: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外面 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
? 第二幕: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 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燥的了。
? 第三幕:虽然方才落了一阵暴雨,天气还是郁热难堪, 天空黑漆漆地布满了恶相的黑云,人们都像晒在太阳 下的小草,虽然半夜里沾了点露水,心里还是热燥燥 的,期望着再来一次的雷雨。
? 3、从小接受文学作品的熏陶, 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功底。
? (二)中学时代的戏剧演出实践 ? 先后主演过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
敌》,莫里哀的《吝啬鬼》,丁西林的《压迫》 等。 ? (三)大学时代融会中西的戏剧研究
? (四)戏剧创作( P228)
? 第一阶段(1934-1937):
? 《雷雨》《日出》《原野》
? C、雷雨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 象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 作者对命运问题的探寻。
? (2)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
? 首先是“郁热”。这不仅是戏剧发生的 自然背景,同时也暗示了人们的一种情绪、 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 雨》中,几乎每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情热” 之中,即欲望和追求之中。
? 其次是对“挣扎”和“残酷”的发现。 既包含了对人无论怎样挣扎终不免失败的生 存状态的发现,同时又表明了作者对宇宙间 压抑着人的本性,人又不可能把握的某种不 可知的力量的无名的恐惧。
? (四)人物形象
? 1、周朴园
? 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特征的 民族资本家典型,是《雷雨》悲剧的总根 源。专横、自私、狡诈、贪婪、残忍、虚 伪。剧本以三条线索对他的性格进行刻画:
? 第一条线索是从周家内部,主要是在 与蘩漪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他是一个专横的 封建家长。
? 第三阶段(1949-2006):
? 《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 二、命运悲剧 ——《雷雨》
? (一)创作背景
? 《雷雨》的创作从曹禺高中毕业起就开始构思 了,前后经过了五年的反复酝酿和修改,终于在 1933年大学毕业前夕完稿。
? (二)故事情节(参见课本 P229)
? 《雷雨》共四幕,再加上序幕和尾声,在一天 的时间内(从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场景中 (周朴园家的客厅和鲁贵家的住房)内集中展开了 周、鲁两家前后 30年的复杂矛盾纠葛。
第二节:曹禺与《雷雨》《日出》《原野》
? 一、曹禺生平 (1910-1996)
? (一)早年的家庭生活对曹禺 后来的戏剧创作的重要影响
? 1、其父与上流社会的交往, 使曹禺亲身见识了许多乱七八 糟的事情和“高级恶棍、高级 流氓”。
? 2、经常随母亲去戏园看戏听 曲,使曹禺从小就对戏剧艺术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出版了《艺术》《沙仑》月刊,《戏剧论文集》
? 2、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中国左翼戏 剧家联盟(简称“剧联”)( P223)
? 强调革命戏剧深入工农群众,强调暴露地主资 产阶级与反动派的罪恶,从各种斗争中指出政治出 路等。
? 3、上海剧作者协会(P223)
? 1936年初 提倡“国防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