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浸出制油工艺

油脂浸出制油工艺
油脂浸出制油工艺

油脂浸出制油操作工艺

(HYLY-CZ-2009-12)

宁夏亨源粮油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2

第一章、概论---------------------------------------------------------------------3 第一节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4 第二节浸出溶剂的特性------------------------------------------------------4

第二章、油脂浸出工艺---------------------------------------------------------6 第一节浸出工艺流程的选择及简述---------------------------------------6 第二节主要原料的处理过程及工艺选择---------------------------------7

第三章、浸出设备的操作及工艺技术要求---------------------------------8 第一节浸出设备的操作------------------------------------------------------8 第二节工艺技术的要求------------------------------------------------------9

第四章、影响浸出车间生产的因素-----------------------------------------12 第一节影响油脂浸出的因素----------------------------------------------12 第二节影响湿粕烘干的因素----------------------------------------------14 第三节影响混合油蒸发的因素-------------------------------------------15 第四节影响混合油汽提的因素-------------------------------------------15 第五节影响溶剂冷却和冷凝的因素-------------------------------------16

第五章、溶剂的损耗与控制--------------------------------------------------18 第一节溶剂损耗的原因----------------------------------------------------18 第二节控制溶剂损耗的措施----------------------------------------------18

第六章、安全生产与消溶----------------------------------------------------20 第一节溶剂装卸与储存----------------------------------------------------20 第二节浸出车间消防设施-------------------------------------------------20 第三节安全生产操作与维修----------------------------------------------22 第四节浸出车间消溶-------------------------------------------------------25

第一章概论

浸出法制油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制油方式。这项制油技术,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料胚或预榨饼)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其基本过程是:把渍料胚(或预榨饼)浸于选定的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内,然后将混合油与固体残渣(粕)分离,混合油再按不同的沸点进行蒸发、汽提,使溶剂汽化变成蒸汽与油分离,从而获得油脂(浸出毛油)。溶剂蒸气则经过冷凝、冷却回收后继续使用。粕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溶剂,经脱溶烘干处理后即得干粕,脱溶烘干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溶剂蒸气仍经冷凝、冷却回收使用。数量的溶剂,经脱溶烘干处理后即得干粕,脱溶烘干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溶剂蒸气仍经冷凝、冷却回收使用。

浸出法制油与目前采用的其它制油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出油率高

根据采用浸出法制油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与采用土榨法榨油,水压机榨油,螺旋榨油机及水化法制油相比,其生产效果要高出一筹。表1-1是浸出法和压榨法制油生产效果的比较。

浸出法制油和压榨制油的生产指标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一种油料来说,不论其含油高或低,采用浸出制油的出油率都比压榨法制油高。浸出法制油是提高出油率、增产油脂的有效途径。

2、残油率低

浸出法制油由于利用溶剂浸出油料中的油脂,故提取油脂的作用比较完善。一般干粕残油率都在1%左右,有的可降低至0.5,甚至更少。而其它制油方法由于是利用机械压力或以水代替的作用,要想比较完全的提取油脂往往受到设备、操作等各方面的限制,一般饼中残油率要高一引起。从表1-1中可见,采用螺旋榨油机榨油的三种油料的干饼残油率却在

4.1-4.8%左右,因此为了提高出油率,增产更多的油脂,除了降低其它方面的油分损失外,进一步降低粕中残油是一个主要的方面。而方这面,浸出法制油是目前最好的制油方法。3、粕的质量好

浸出法制油与压榨法相比较的另一利特点,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操作温度较低,这样粕中蛋白质的变性相对来说要小一些。因此粕的质量也就好些,从而提高了它的使用价值,这在目前世界食用蛋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油料蛋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加工成本低、劳动效率高

浸出法与压榨法相比,它可实现大型化,从而使燃油、燃煤、电力消耗和所需操作人员大量等都要少。所以,可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将能直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5、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浸出法制油的整个生产过程比较连续,而且均在密完备的设备或管道内进行,操作温度较低,操作人员的劳动环境和强度明显得到改善。

第一节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

一、浸出

浸出是我们油脂工厂用溶剂提取油料中油脂的俗称,一般在化工单元操作中叫萃取或提取,是利用组分在选定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萃取又可分为固-液萃取,液-液萃取两种。油脂浸出是必于固-液萃取,它是利用选定的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的单元操作,把固体浸泡在选定的溶剂中,使易溶解的组分溶解为溶液,然后和固体残渣分离,得到的混合物利用组分沸点的不同,对其进行加温冷却等,分离出油脂和溶剂。

二、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

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首先是利用油脂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特性,同时利用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相互扩散的机理进行,从扩散的过程看,油脂浸出过程又由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两种组成。

1、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是指物质的分子以其个别移动的形式进行转移。所以在油脂浸出的过程中,当油料与溶剂接触后,油脂分子以不规则的热运动方式从油料中渗透出来并扩散到溶剂中去。同时,溶剂分子也不断地渗透到油料中与油脂分子混合,使油料内部油脂与溶剂形成了溶液(混合油)。这两部分溶液中油脂的浓度相关较大,油脂分子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扩散,直到达到平衡为止。

影响分子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动能也增加,而且油脂的粘度随之降低,分子扩散的运动阻力减小,从而加速了分子扩散的速率。但是,因受到溶剂沸点及其它工艺条件的限制。不能无限制的提高浸出湿度。

2、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是以单个分子为转移单位,而对流扩散是溶剂以小体积进行的转移,它是一部分溶液在流动的情况下以一定的速度移向另一处,在流动中带走被溶解的物质,即以流动方法进行的物质扩散过程。

在浸出过程中,如果对流的体积越大,而且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面积的这种体积越多,物质转移的数量也就越多。这与分子扩散只取决于分子扩散时的温度不同,影响对流扩散的因素不仅有液体流动的速度和状态,还有液体的粘度和被浸出物质的表面性质及各区域的浓度差等。

实际上,浸出过程是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结合过程,在物料与溶剂接触的表面层是分子扩散;而在远离物料表面的液体为对流扩散。对流扩散所传递的物料数量大大超过分子扩散。为了加快浸出速度,就得不断地改变溶液的浓度和加快流动速度,使溶液(或混合油)与油料处在相对移动的情况下进行浸出。惯用作法是利用液位差或泵的动力对混合油施加压力,以强化对流扩散的作用。

第二节浸出溶剂的特性

一、油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浸出法制油的基本原理是油脂能很好的溶解于所用溶剂。众所周知,溶解是相互的,两种液体分子的内聚力(或介电常数)或极性大小越接近,这两种液体的分子越容易互相混合,即彼此的溶解度越大。

油脂属于非极性物质,所用溶剂的极性也应该很小。一种液体的极性即是构成该液体分子的极性。分子极性的大小,说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当油脂分子和某种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当接近时,油脂和该溶剂就能够互相溶解。二者越接近,互溶的能力越强。

二、对浸出溶剂的要求

就理论而言,用于油脂浸出的溶剂应符合下列条件:

1、对油脂有一定的溶解能力。

所选用的溶剂,要求介电常数与油脂相近能以任何比例溶解油脂,而对于油料中的非油脂物质没有溶解性。并能在常温或温度不太高的条件下就能把油脂从油料中萃取出来。

2、具有较好的挥发性和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挥发性好,浸出后油脂与溶剂容易分离,在较低的温度下能从粕中去除,并且对设备没有腐蚀性。

3、具有较小的危险性。

溶剂应不易着火和爆炸,无毒性。以保证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得到油脂、饼粕的正常品质。

4、浸出油厂所用溶剂的沸点范围很重要,希望越窄越好,以便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可以从

油脂和粕中去除溶剂,便于操作和减少损耗。

5、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小。

回收粕和油脂中的溶剂,是利用水蒸汽对粕进行蒸烘,对油脂进行汽提,使溶剂蒸汽和水蒸汽一起溢出,经冷凝后得到溶剂和水的混合物。

三、常用溶剂的标准

目前常用的是“6号溶剂油”其质量标准如下:

1、馏程:初馏点不低于60℃,98%馏出温度不高于90℃。

2、水溶性酸或碱:无。

3、机械杂质及水份:无。

4、油渍试验:合格。

5、硫含量:>0.05%

关于6号提取溶剂油的理化性质及其组成,分别见表1-2和表1-3。

6号提取溶剂油的理化性质

6号提取溶剂的组成(重量%)

第二章油脂浸出工艺

第一节浸出工艺流程的选择及简述

按生产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为直接浸出和预榨浸出,从整个浸出生产工艺看,油料浸出前的预处理是浸出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处理得好或坏直接关系到料胚的渗透性、浸出时间、干粕的残溶和粕中的残油,以至对整个浸出效果有很大影响,尤其对采用一次浸出工艺的效果影响更大。

为了保证浸出生产的顺利进行,如何选择一个比较理想又符合要求的浸出制油的工艺流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目前油脂生产情况看,由于地区不一、油料品种和质量的不同,加之生产能力及采用的设备均不一样,所以各工厂所选定的浸出工艺流程都不同,有的采用间歇式罐组浸出器,有的采用连续的平转浸出器或环型浸出器。但不论什么形式,浸出制油的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一般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原料的品种和性质

油料品种众多,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对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的选择也不一样。一般的来说,含端正量较低的油料,采用一次性浸出工艺,如大豆,米糠等;含油量高的油料,采用预榨-浸出工艺流程,如棉籽,菜籽,葵花籽等。

二、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

油料浸出后的主要产品是油脂和饼粕。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不同,工艺条件也应随之改变。如同样是加工大豆,大豆粕要用来提取蛋白粉,就要求大豆脱皮,以减少粗纤维的含量,相对提高蛋白质含量。

三、生产能力的大小

生产能力大的油厂,有条件选择较为复杂的工艺和较先进的设备,生产能力小的油厂,可选择比较简单的工艺和设备。

四、浸出工艺流程简述

在工艺流程说明方面,我们以常用的平转式浸出器作为说明。

(1)浸出系统。预榨饼由水平刮板输送机送至浸出车间,进入存料箱,再用埋刮板输送机

至绞龙,然后进入平转式浸出器进行浸出。新鲜溶剂由循环溶剂罐经泵送至间接大喷淋,间接地喷下溶剂与物料接触并用循环泵进行循环浸出。用帐篷式过滤器进行混合油过滤。(2)湿粕脱溶(烘干)系统。浸出后含有少量溶剂的湿粕用埋刮板输送机送至封闭绞龙,然后进入烘干机脱溶,脱溶后的干粕用输送机送至成品粕库。

(3)混合油蒸发和汽提系统。浸出器内经帐篷式过滤器过滤后的混合油用混合油泵送至平转器止方过滤器过滤,二次过滤的混合油送至混合油罐。浓度达到要求的混合油进入第一、第二长管蒸发器,蒸发后进入层碟式汽提塔进行汽提,浸出毛油自塔底流入毛油箱,再由泵送至炼油车间。

(4)溶剂回收系统。混合油经第一、二长管蒸发器蒸发出来的溶剂经冷却后流入溶剂循环罐,平转浸出器的自由气体经冷却后流入循环罐。烘干机、层碟式汽提塔、自由气体冷凝水中出来的溶剂与蒸汽凝结水等混合体由流入分水箱。在分水箱中,溶剂与水分离后,溶剂进入循环罐,废水则通过水封池排出。

(5)自由气体中的溶剂回收系统。空气随着投料进入浸出器,并进入整个浸出设备系统与溶剂蒸气混合,这部分空气因不能冷凝成液体,故称为“自由气体”。来自浸出器、分水箱、混合油罐、冷凝器、溶剂循罐的自由气体全部汇集于空气平衡罐,再进入最后冷凝器。自由气体中所含的溶剂被部分冷凝回收后,尚有未凝结的气体(尾气),仍含有少量溶剂,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回收后排入大气。

①吸收塔回由:自由气体进入装有填料的吸收塔,塔上部自上而下加入凉水,对尾气中的溶剂再次吸收,液体进入分水箱进行分离,尾气通过阻燃器排入大气。

②冷冻法回收:从自由气体冷凝中出来的尾气,通过低温处理使其冷凝回收,回收液进入分水箱,尾气由风机排入大气。

③石蜡油吸收法:自由气体进入吸收塔底部,通过塔内的填料层。气体中的溶剂被由塔顶喷淋下来的液体石蜡所吸收。完成吸收交换脱溶后的气体,被风机排出大气。吸收溶剂后的石蜡油混合液去预热器加热,然后再到解析塔,通过直接蒸汽进行解析、脱溶。解析后的混合气体,重新去冷凝进行分离。解析后的石蜡经冷却器冷却后,再重新分配到吸收塔,变成新鲜石蜡吸收液,如此循环工作。

第二节主要原料的处理过程及工艺选择

由于油料品种和性质的不同,浸出前的加工处理工艺和设备也不相同,现将主要原料的加工处理工艺和设备分述如下:

一、棉籽

脱绒棉绒→清选→二次脱绒→剥壳→仁壳分离→软化→轧坯→蒸炒→预榨→浸出

二、油菜籽

油菜籽→去石→清选→轧坯→蒸炒→预榨→浸出

三、米糠

米糠→糠粞分离→膨化→烘干→浸出

或:米糠→糠粞分离→蒸炒→浸出

四、大豆

大豆→去石→清选→破碎→软化→轧胚→烘干→浸出

或:大豆→去石→清选→破碎→膨化→烘干→浸出

第三章浸出设备的操作及工艺技术要求

溶剂

料胚(或预榨饼)→存料箱→封闭绞龙→浸出器→温合油→蒸发→汽提→毛油

存湿粕→刮板机→封闭绞龙→烘干机→成品库

第一节浸出设备的操作

一、平转浸出器的操作

1、开车前必须对浸出器及其附属传动设备进行严格检查,检查车间内所有设备是否密完备,各管道是否畅通,转动部分是否灵活,当一节就绪后方可开车。

2、开车时,首先从室外大溶剂库将溶剂用泵打入室内循环溶剂库,要对溶剂进行检查,如发现溶剂中有水分或油脂,要预先处理后才能作新鲜溶剂使用。然后将此新鲜溶剂泵入浸出器上的间接大喷淋,溶剂喷淋在室内的浸出格上并流入第VI个混合油收集格,由于溶剂的不断泵入,使VI格充满溶剂,再从溢流口进入第V个收集格内,依此类推,最后使所有收集格内都充满溶剂。同时开动平转器→封闭绞龙→刮板输送机,开始进料。当装满料的浸出格运转到第二组喷管位置时,将所有的循环泵打开,同时调节各喷淋管的喷淋量,待第一个有料的浸出料格运转到出粕段之前,开动出粕绞龙或刮板输送机,当湿粕落入粕斗时,就将粕排出浸出器,送入烘干机内。

二、烘干机的操作

1、在湿粕进入烘干机之前30分钟,就要开动烘干机,并使湿粕捕粕器进热水及蒸烘机冷凝器开始进冷却水,然后对蒸烘机体进行预热,先开上层预脱层的间接蒸汽,后开下层蒸脱缸的直接蒸汽,用直接蒸汽预热缸体约6分钟即可进料,控制直接蒸汽的压力约为0.3MPa

2、烘干机上层开始进料后,观察混合蒸汽的温度,调节直接蒸汽的压力大小,使混合蒸汽的温度保持在70-80℃之间。需要注意的是,直接蒸汽的质量对保持混合蒸汽的温度影响甚大,甚至影响到粕的质量。应将直接蒸汽先经汽水分离器分离其中所含水份,保持一定的干度,再进入烘干机,这样脱溶效果比较好。

3、下层蒸烘缸间接蒸汽的压务为0.5-0.6MPa,烘后干粕温度为104-109℃,定期取样作引爆试验,以检查干粕残留溶剂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4、料粕进入下层蒸烘缸后,即开启出粕绞龙或出业埋刮板输送机,准备将成品粕送入粕库。

5、停机时,待料粕走完后,先停输送设备,再停搅拌器,最后关闭蒸汽。

三、混合油蒸发的操作

1、当混合油罐内贮量达20%时,即将第一、二蒸发器壳体内的冷凝水放空,并开启间接蒸汽使第一、二蒸发器预热10-20分钟。

2、当混合油在贮罐内量达到50%时,打开阀门混合油进入第一长管蒸发器进行加热蒸发,压力为0.2-0.3Mpa,混合油的出口温度控制在80-85℃,其结果是混合油的浓度提高到60-65%。

3、在第二长管蒸发器内,用压力为0.3-0.45MPa的间接蒸汽加热混合油,混合油出口温度控制在100℃左右,经蒸发后的混合油浓度达90-95%以上。

4、蒸发完毕后,依次关闭第一、第二长管蒸发器的进油阀。再关闭加热蒸汽进口管阀,打开排水阀,放出壳体内的积气和积水。

四、混合油的汽提

层碟式汽提塔是根据水蒸汽蒸馏的原理而设计的,是一种降膜式蒸馏设备,操作方法如

下:

1、进混合油前,先开间接蒸汽的乏汽出口阀及蒸汽进,将气压调至0.2-0.25MPa,同时开启直接蒸汽,气压调至0.05-0.1MPa,使塔顶预热20-30分钟升温至100℃。

2、与此同时,汽提塔的冷凝器进冷却水。

3、打开塔底的凝结水排放管,防空凝结水后关闭排放管。开始进入混合油,其温度为105℃。控制出塔毛油温度为115-120℃。

4、停车时,待塔内毛油全部流完后,关闭直接蒸汽,再关间接蒸汽。

五、溶剂蒸汽的冷凝和回收

混合油蒸发、汽提、湿粕的烘干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溶剂蒸汽。为了有效的回收溶剂,必须要求回收冷凝效果好,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1、开车前,必须先打开室外循环水泵,对各冷凝器的进出水情况根据负荷的大小调整水量。

2、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不超过35℃(夏季40℃)。观察冷凝效果,各出液的温度,发现不正常情况时及时调整。

3、注意防止断水,一旦断水应立即关掉总进汽阀门,停止生产。

4、经常观察分水箱的温度及沉淀物的多少,若温度过高在补充凉水的同时,应排掉杂质及较高温度的水。

5、注意观察分水箱液面是否有混合油。如发现有混合油时,应检查蒸发、汽提是否有液泛(俗称翻罐)现象,并立即关闭进油阀门进行处理。

6、经常检查室外水封池,如发现有溶剂溢出,应立即检查分水箱,并找出原因。

7、循环溶剂罐的液位要保持不低于罐高的1/3,禁止从底部管道抽溶剂,防止积水带入浸出器。

8、罐底如果发现有积水,应抽出进行分水,在冬天尤其应该注意,以防冰冻影响生产。

9、如果发现循环溶剂罐内积水突然增加,除检查分水箱外,还应检查冷凝器是否发生穿孔和破损的情况,并及时修复和更新。

10、定期检查室外溶剂库的情况。

11、尾气吸收塔(或冷冻机组)经常检查进水情况,防止断水现象。

12、停机时,应将设备内的残液排放干净。

第二节工艺技术的要求

在浸出车间的生产中,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任何工艺参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整个生产情况来进行调整。

一浸出工序

1、存料箱

保存一定的存料高度,一方面能起到调节物料流量均匀的作用,另一方面能防止溶剂气体的倒流,正常高度不小于1.4m。

2、封闭绞龙

要求绞龙内充满物料,起到有效的封闭作用,以防浸出器的溶剂气体从进料口逸出。

3、浸出器

①装料量为料格的80-85%。

②溶剂温度50-55℃。

③入浸料胚温度50-55℃,浸出器保持温度在50℃左右。

④喷淋方式;采用大喷淋和喷淋滴干较好。新鲜溶剂的进入口不得溢入沥干段。

⑤浸出运转周期一般为90-120分钟。

⑥溶剂与料胚之比为0.8-11.

○7料胚入浸水分3~7%,

○8对混合油浓度的要求:

入浸料含油18%左右,混合油浓度18-27%

入浸料含油15%左右,混合油浓度15-23%

入浸料含油12%左右,混合油浓度12-19%

入浸料含油8%左右,混合油浓度8-13%。

4、操作时应注意

①存料箱要保持正常的存料高度,料层低于是500时,应及时停止向浸出器内进料。

②经常注意料层的渗透情况,如发现料面混合油有溢流现象,可能是料胚含水过高或粉末含量过大,应设法排除,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③发生喷口堵塞要拆卸清理。

④定期检查粕中残油和混合油浓度,以指导生产。

⑤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要勤看、勤听、勤检查,发现异常或管道堵塞要及时排除,恢复正常。

⑥严禁泵体空转,注意调节流量,保持流量均衡。

⑦注意出粕情况,如发生搭桥现象,要设法排除塔桥因素。

二、湿粕处理工序(烘干机)

1、技术要求

①间接蒸汽压力0.4-0.6MPa。

②溶剂蒸汽温度80-100℃。

③直接蒸汽压力0.01-0.1MPa.

④成品粕引爆试验合格,水份≤12%。

⑤烘干后粕的温度在100-105℃。

2、操作时应注意如下几项:

①按照工艺要求,控制溶剂温度、蒸汽压力和直接汽喷淋量。

②要保证高料层料位高度、气相温度(90℃),经常检查电机负荷情况。

③在正常生产中,蒸汽压力如发生突然降低的情况,致使粕中溶剂蒸脱不净,应立即停止生产,等汽压正常后再进料。

④注意设备的运转情况,特别是自动卸料门运转是否灵活,否则,需立即停产检修。

⑤若出现突然停电,应及时打开检修门,人工排除机体内的存料,防止料胚在烘干机内着火。

三、混合油处理工序

1、第一长管蒸发器

①混合油进口60-65℃,出口温度80-85℃。浓度60%左右。

②间接蒸汽压力0.2-0.3MPa。

2第二长管蒸发器

①混合油进口温度80-85℃,出口温度95℃。

②间接蒸汽压力0.4-0.6MPa。

3、层碟式汽提器

①混合油出口温度110-115℃。

②间接蒸汽太力0.4-0.5 MPa,直接蒸汽压力0.05-0.1 MPa。

4、操作时应注意如下几项:

①掌握各设备中混合油的液位、流量、温度、浓度和蒸汽压力,保证浸出毛油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②注意防止温度过高引起蒸发器液泛(翻罐)现象。

③防止汽提塔液泛和设备堵塞,若发现直接蒸汽压力表失常,首先应考虑喷嘴是否堵塞并及时清理,

5、液泛现象的防止方法

①尽可能除去油中的悬浮物质(杂质含量<0.02%).

②混合油在蒸发器内的液面高度,控制在列管长度的1/4处为宜。

③蒸发器、汽提设备发生液泛现象时,应立即关小间接蒸汽和混合油进口阀门。

④汽提操作应注意控制好直接蒸汽的流速。

⑤保持适宜的混合油进口温度,以免温度太低,致使直接蒸汽冷凝。

⑥汽提操作直接蒸汽压力控制在0.05 MPa左右,不能太高。

⑦直接蒸汽要求含水量尽量的少。

四、溶剂蒸汽回收工序

1、冷凝器的配备不得小于5m2/ 吨料,理论上尽可能配大。

2、各冷凝器进水温度≤35℃(夏季40℃),出口温度≤45℃。

3、分水箱的有效容积一般配备为0.04m3/吨料。

第四章影响浸出车间生产的因素

影响浸出生产的因素很多,为了使整个浸出生产过程能正常进行,将分别从浸出、湿粕蒸烘、混合油蒸发、混合油汽提以及溶剂回收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不过对整个浸出生产过程来说,它们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所以决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看待。

第一节影响油脂浸出的因素

在浸出过程中,影响浸出效果因素很多,主要因素如下:

一、料胚性质的影响

1、油料细胞的破坏程度

油料经过轧胚、蒸炒后,可以破坏原来的细胞组织,从而使其内部油脂分离出来,并结合在油料的表面上。实践证明,这部分油脂在压榨和浸出过程中是比较容易地被提取出来的。所以对于浸出的料胚或预榨饼来说,应使其细胞破坏越彻底就越好。这样油脂就能容易地扩散到溶剂中来,而溶剂又能容易地渗透到其内部去,大大减少了扩散阻力,提高了浸出速率,同时也提高了出油率,降低了粕中残油。

2、程度

浸出对料胚的一般要求是,希望生胚薄而均,少成粉,不露油。一次性浸出要求豆胚厚度为0.2-0.3mm左右,棉籽和其它油料的料胚厚度为0.3-0.4mm左右。预榨饼块大小为12mm左右,厚度为7-9mm,通过直径1mm筛网的粉末不超过10-15%。

3、水分

由于浸出溶剂一般都是采用易溶解油脂而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所以料胚要有适当的水分。水分太高会影响溶剂对油脂的溶解,也影响溶剂对料胚或预榨饼的渗透,还会使料胚和预榨饼结块膨胀,造成“搭桥”现象,引起卸料困难。水分太低则粉末度太大,也会影响渗透。

大豆胚水分5-6%为宜,棉籽仁和米糠5%左右,各种预榨饼2-5%为好。

4、温度

料胚或预榨饼的温度对浸出效果影响较大,一般要求其温度不能超过溶剂的沸点,最佳温度

是45-50℃左右。

二、浸出的时间、温度和料层的高度

1、浸出温度

在浸出的基本原理中已谈到,提高浸出温度可以增加分子动能,加速分子运动,促进扩散作用,同时可以降低油脂和溶剂粘度减少扩散阻力,从而达到提高浸出效果的目的。所以浸出温度要求尽量高一些。但也不能提得很高,还要考虑到下述困素。

①浸出温度超过沸点就会使溶剂汽化而难以浸出油脂。

②温度过高,溶剂蒸汽压力增大,会使溶剂损耗增加。

③温度过高,料胚和预榨饼内的非油指物质越容易溶解在混合油中,从而降低毛油的质量。根据6号溶剂的特性,浸出温度一般掌握在45-55℃左右。

2、浸出时间

浸出时间是指料胚入浸至出粕所需的时间。浸出时间的长短因浸出器类型及原料的不同而不等。浸出时间太长太短均不合适,太长则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处理量;太短则粕中残油降不下来。在粕中残油要求1%以下时,平转器一般运转一周的时间在90-115分钟即可。

3、料层高度的影响

料层高度与浸出设备的利用和效果的好坏都有关系。一般地来说,料层越高,对同一套浸出设备,其生产能力就提高,因而设备可得到充分利用。但是,料层太高,浸出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尤其当料胚或预榨饼成粉末状以及被压成块的情况下,不仅缩小了溶剂与其接触的表面,而增大了溶剂对其渗透的阻力,使浸出过程难以进行。因此,要求料胚或预榨饼大小厚薄适中,均呈片状,且可压缩性要小,这样溶剂油渗透与流动性能较好。故要求料层高度一般控制在料格高度的80-85%,但具体可视生产实际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混合油的浓度

随着浸出器的运行,混合油的浓度是不断提高的,这主要是由于料胚细胞内部的油脂浓度大于其外面混合油的油脂浓度。实际生产过程中中物料与溶剂是以逆流的方式进行浸出,即新料胚与浓混合油接触,新鲜溶剂与稀混合油接触,这样整个浸出过程形成相应的混合油浓度差,而浓度差是浸出过程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浓度差变小,浸出速率会逐渐降低,同时混合油浓度越高,其粘度也相应增大也会降低浸出速率。为了增大浓度差,提高浸出速率,降低粕中残油,浓混合油浓度低些为好。但太低就会增加混合油的数量,影响后续蒸发、冷凝、回收等效果。故应有一定的范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混合油浓度在10-25%左右。也可以用“料胚含油量(%)+5%”来确定混合油的最佳浓度。

四、滴(沥)干时间和湿粕含溶剂量

在连续生产中,料胚浸出后尚有一部分溶剂或稀混合油残留在湿粕内。为了进一步降低粕中残油和减轻蒸烘设备的负担,在浸出器内需保证一定时间让溶剂或稀混合油尽可能与粕分离,使湿粕溶剂含量降到最低限度。实际生产中,我们希望在湿粕含溶剂量越少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滴干时间,这样不仅可以降代粕中残渍,减少蒸烘操作,节省蒸汽消耗,而且可以缩短浸出时间,提高生产能力。对于同一类型的浸出器来说,预榨饼与一次性浸出料胚相比浸出后的湿粕含溶剂量为小,一般情况下豆胚一次性浸出湿粕含溶剂量为25-35%左右,而预榨饼含溶剂量在15-30%左右,滴干时间一般可掌握在15-25分钟左右。

五、溶剂的温度和用理

1、溶剂的温度

浸出器的温度不仅决定于料胚的温度,而且决定于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温度一般在进入浸出器以前予以调节。因为溶剂的温度较高,其粘度就降供销,这样可以提高扩散速度,有利于浸出的进行。使用6号溶剂时,其温度可预热到50-55℃左右。

2、溶剂用量

进入浸出器的溶剂数量对混合油浓度、料胚内外混合油的浓度差、浸出速率和粕中残油都有很大影响。如果单位时间内加入浸出器的溶剂数量较多,虽然浓度差增加,浸出速率提高,粕中残油降低,但是混合油浓度也要降低,这对整个浸出生产来说是不利的。反之,溶剂量太小,浸出效果也不好。因此,单位时间内被浸出料胚与所用溶剂的重要要有一定的比例,我们把这个比例称之为溶剂比。从目前的实际生产情况看,在保证残油0.5-1.0%时,浸泡或浸出时所采用的溶剂比为1:1.6-2 ;对于浸出大豆胚,溶剂比最大值为1:1.35,最小值为1:0.85,一般情况为1:1;喷淋式浸出所用的溶剂比为1:0.5-1.

六、溶剂(或混合油)渗透量的影响

连续式油料浸出是将溶剂(或混合油)迅速与料胚接触,而后溶剂又立即离开与另一批新的料胚接触,如此连续不断的进行,使料胚中的油脂尽快的溶解到溶剂中,从而使溶剂中的含端正迅速提高。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加快溶剂(或混合油)渗透料胚的数量,对提高浸出效果有很大作用。

当料胚渗透性能较好时,循环混合油的喷淋量可以控制得大些,这样能够加快其在料胚中的流动速度,提高浸出效果。如果料胚的粉末度或水分较大时,则渗透性较差,尽管也想通过特环混合油的喷淋量来加快其流动速度,但由于混合油难以自上而下地从料胚中间渗透下来,一部分混合油就会聚在料胚上面,反而造成不良效果。因此。循环混合油的喷淋量大小需现实生产加以调节,要加快其在料胚中的流动速度,又要使其不积聚在料胚上面,同时又要与蒸发系统的蒸发量相平衡。根据实际经验,渗透量在10000kg(h.m2)以上时才有意义,如低于此量,浸出时间便要无谓的延长,从而降低浸出器的生产能力。

第二节影响湿粕蒸烘的因素

在湿粕的蒸烘过程中,也有很多因素对湿的干燥有所影响。在实际生产中要不断摸索出粕、湿粕蒸烘的规律,合理掌握湿粕蒸烘的操作规律,以提高蒸烘效果、保证粕的质量。

一、湿粕的性质

湿粕的性质主要指其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形状及大小,湿粕层的厚度及溶剂在湿粕内的结合方式等。

1、湿粕的形状和大小

从蒸烘的理论来要求,湿粕的质点分散得越细越好,但实际上太细小而变成粉末也不好,这样就容易被溶剂蒸汽夹带而出,给回收工序造成麻烦。反之,湿粕粒度过大,则蒸烘不透,又使溶剂残存粕内,因此,一般要求其块粒不大,不能结成团状,具有较薄的厚度就好。总之,湿粕的形状和大小一方面要尽量增大单位体积湿粕的面积,另一方面要求大大缩短内部扩散的路径,以减小扩散的阻力从而保证达到蒸烘要求情况下,尽可能地缩短湿粕蒸烘时间。

2、湿粕层的厚度

在蒸烘设备内部,湿粕层的厚度对蒸烘效果也有影响,特别是对蛋白质的变性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希望湿粕层薄一些为好,这样有利于湿粕蒸烘。但太薄了,时间太短,溶剂蒸烘不干净,引起粕中含溶太高,增加溶耗。所以应根据生产压力大小、原料的情况而灵活掌握。

二、湿粕的温度

湿粕从浸出器出来后,如果适当提高其进入蒸烘设备时的温度是有利于湿粕蒸烘的。因为湿粕本身的初温越高,则蒸烘速度就快。湿粕在经过预脱区后,这时温度就比较高,而且残溶也挥发了大部分再进入脱溶区,就会很快熔化分离。故在预脱层温度应尽量升高,减少直接蒸汽用量,但温度民不能太高,最好是105-110℃,否则温度过高,粕的质量会降代。

三、湿粕含溶剂量

从蒸烘的观点看,湿粕含溶剂量越少越好。这样就要求料胚或预榨饼的质量好,符合浸出工艺要求,并控制好溶剂的流量,湿粕含溶量越少,蒸烘的负荷就越小,这样生产成本就会越低。

四、蒸汽的情况

湿粕蒸烘的蒸烘介质一般都是采用饱和水蒸汽,它的温度和含水量对湿粕蒸烘的影响较大。饱和水蒸汽的温度越高,则蒸烘机的推力就截止大,湿粕的温度就迅速升高,这样有利于湿粕中的溶剂快速扩散,提升脱溶效果。

饱和蒸汽在蒸烘设备内的流动情况也能影响蒸烘效果。无论是直接蒸汽或间接蒸汽如果流速快,必将强化蒸烘速度,但也不能太快,这样会大大增加蒸汽耗用量。对直接蒸汽来说,还会大量带走粕末。所以蒸汽的流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至于与湿粕直接接触的水蒸汽要求均匀,不能短路。

五、蒸烘设备的结构和湿粕在其内流动情况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蒸烘设备的类型很多,对于油脂浸出工业来说,被蒸烘的物料主要是带溶剂的固体,但由于溶剂是易燃易爆又有毒性的物质,故要求蒸烘设备需密闭且能连续生产操作。不管蒸烘机设备的结构外观如何,湿粕在其内应能充分地进行搅拌、抛散。这样有利于受热均匀,同时湿粕在其内一定要连续均匀的流动,决不能积聚在壁上。如果湿粕流动太快,则干燥不透,粕中将残留溶剂。若速度太慢,不仅延长了蒸烘时间,而且影响干粕质量。另外,在蒸烘设备内被蒸发的溶剂和水混合蒸汽必须及时排出。否则,混合蒸汽的出口阻力太大,也会影响湿粕蒸烘效果。

第三节影响混合油蒸发的因素

在混合油蒸发过程中,同样也有很多因素影响蒸发的效果,它们对粕中残油高低的影响也是相当大。

一、混合油的状况

1、温度

从浸出器出来的混合油温度一般不宜过高。采用两段工蒸发时,各段混合油的出口温度应控制在相应的工艺范围,否则会引起下段工序的困难及液泛现象发生。

2、浓度

进入蒸发器混合油的浓度应高一些为好,但此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浸出器。蒸发器要求混合油的浓度尽量提高,以减轻设备的负荷和节约蒸汽用量,同时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无限提高,这是由于混合油的沸点是随着其浓度增大而升高的。尤其是在常压操作条件下,当混合油浓度为71.6%,其沸点是92.4℃;浓度在92.91%时,其沸点温度达136.8℃左右。如果混合油浓度再提高,必定使其温度大大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其混合油内的油脂很可能引起变质或裂解。由此可见,混合油中溶剂的去除,一般至少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混合油蒸发在较低的温度下,以间接蒸汽加热,并在常压下(或真空中)将混合油内的大部分溶剂蒸汽加热,使混合油的浓度达到85-90%。在第二阶段,即混合油汽提,就籍助于蒸汽蒸馏,使混合渍中的所有溶剂在常压(或真空)下尽可能完全蒸脱出来。

3、含杂量

混合油中的杂质这里主要是指粕末、糖类、磷脂以及水分等。因此,混合油中的这些杂质必须在蒸发前先进行过滤、沉降等。预处理尽可能地将其中的杂质去除干净或使混合油中的含杂量减少到最少程度。因为这些杂质的存在,将会使混合油在蒸发过程中带来不少麻烦,或产生大量泡沫,引起液泛现象;或在管壁形成污垢,影响传热效果

;或是加深油脂色泽,降低油脂质量等。由此可见,尽量减少混合油杂质含量颇有必要。

二、饱和蒸汽的状况

1、蒸汽压力

由于混合油蒸发所需的热量,主要靠饱和蒸汽供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蒸汽压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蒸发效果的好坏。一般地来说,蒸汽压力太小,即蒸汽温度太低,就满足不了混合油蒸发时所需的热量,蒸发操作就无法进行。反之,蒸汽温度太高,将使油脂色泽加溶,酸价增高,从而降低了油脂质量。因此,对混合油蒸发而言,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掌握好蒸汽压力的大小。

2、蒸汽用量

蒸汽用量的多少也会对蒸发效果有所影响。用量的大小、蒸汽的流速、产生温度的高低等因素对蒸发的速率及混合浓度影响较大。总之,在保证蒸发效果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蒸汽用量。

三、混合油在蒸发器内的液面高度

蒸发器主要是指连续式蒸发器,也就是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一种长管蒸发器。若蒸发器内混合油的液面太低,也即混合油液位计的液面太低,那么混合油很可能无法在蒸发器的列管内自上往上升,操作就不能进行。若混合油的液面过高,则列管利用就不充分,蒸发同样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一般为混合油罐或液位中的混合油液面应控制在蒸发器内列管高度的1/3-1/4处为宜。

总之,混合油蒸发的要求是在保证油脂质量的情况下,应尽量将混合油中的溶剂蒸发出来,以减轻混合油汽提设备的负荷。

第四节影响混合油汽提的因素

在混合油的汽提中,与混合油蒸发一样,影响的因素也不外乎包括混合油的状况、水蒸汽的状况及它们在汽提塔内的流动情况等。

一、混合油的温度和浓度

1、温度

温度主要指两个方面,

如果温度过高,由对油脂质量会有所影响。反之,温度太低,会使直接蒸汽冷凝,大量的水进入油中,致使磷脂等物质吸水膨胀,很不利于汽提操作的顺利进行。总之,操作时应灵活掌握,汽提后的出口温度一般控制在105-110℃左右。

2、浓度

混合油进口浓度从汽提的角度看,当然越低越好。从目前的设备来看,一般地混合油进口浓度应在85-90%左右。

二、饱和蒸汽的状况

进行汽提操作的饱和蒸汽,有进行保温和加热的间接蒸汽与混合油接触的直接蒸汽两种。由于采用间接蒸汽主要目的是进行适当的保温和加热,以保证汽提的顺利正常进行,一般表压为0.4-0.5MPa。而直接蒸汽由于要与混合油直接接触,故质量和数量有一定的要求:在质量上,直接蒸汽应纯净,且含水量要少,采用的蒸汽表压不宜过高,一般是0.05-0.1 MPa;在数量上,应在保证汽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直接蒸汽用量。

三、混合油和直接蒸汽在汽提内的流动情况

一般地来说,它们的流动情况与汽提设备的结构有关。此外,也受操作条件等的影响。但总的要求是希望混合油呈薄膜流动状态,这样有利于直接蒸汽是由下而上的逆流操作,直接蒸汽的流动速度在实际操作中应加以适当控制。流动速度应控制在保证不引起液泛的情况

下,尽量能提高,以达到理想的汽提效果。

四、混合油在加热后引起的质量变化

1、酸价增高

在高温下,由于空气和水的作用,使混合油的组分----油的酸价增高。如棉籽混合油在常压下蒸发,温度不超过90℃,然后进行蒸馏,温度不超过110℃。发现蒸发后酸价从原来3.77增高到4.8。而蒸馏后的酸价便增高到5.28。其它油料的混合油也同样会出现增高的情况。

2、色泽变深

混合油在高温下处理,色泽往往会加深。以大豆混合油为例,在汽提塔内操作85min,最高温度为135℃,用碘表法测定其色泽为296毫克碘。但在汽提之前先水化脱去磷脂,在同样条件下操作,其色泽仅为70-75毫克磺。由此可见,毛油中由于磷脂的存在,加热蒸馏时会使油颜色加深。另外在有水分和空气条件下加热,棉籽混合油中的棉酚变性也会使棉油颜色加深。

因此,为了保证浸出毛油的质量,汽提后毛油的出口温度应控制在110-115℃左右。

第五节影响溶剂冷却和冷凝的因素

一、温度

温度主要是指二个方面,一是溶剂蒸汽在冷凝器中的进出口温度,一是冷却水在冷凝器中的进出口温度。对于前者,其进口温度取决于湿粕蒸烘,混合油蒸发和汽提等操作过程。溶剂汽提经冷凝后的出口温度要求越低越好。一般可指控在30-40℃以下或定温为好。否则温度过高在分水时会增加水中含溶剂量,增加不必要的损耗。至于后者,进口温度主要随着地质和季节的不同,一般在4-25℃左右。若采用地下水,则平均在8-15℃左右。其出口温度也要求低一些为好,可以控制在35-40℃以下。若温度太高,会影响溶剂冷凝效果,而温度太低,势必要加大冷却水用量。

二、流动速度

无论是溶剂蒸汽或者是冷却水,它们的流动速度均应适宜。尤其是溶剂蒸汽,速度太快,一方面增加了液体的阻力,另一方面缩短了其在冷凝器内的冷凝时间:而速度太慢,则冷凝器效力不能充分发挥,降低了设备利用率。至于冷却水流速、太快,则用量加大:太慢,则影响溶剂回收效果。

总之,溶剂蒸汽在管内流动,其速度一般在10-15m/s 范围内;冷凝水在管内流动,其速度一般在2.5m/s以下。

三、流动方向

溶剂蒸汽和冷却水在冷凝内的流动方向,根据热交换原理及热差,在设备内的流动应采用逆流操作。

四、冷凝面积的大小

冷凝面积的大小决定冷凝器的生产能力太小。在实际生产中冷凝面积过大,一般对生产操作和冷凝效果没什么影响,只不过投资大些。而冷凝面积太小,则会直接影响到冷凝效果。所以在冷凝器的配置上须根据当地的气温及水源条件而选择合适的大小,一般配备系数为5-7m2/t。

五、冷却水的用量

一般来说,在保证冷凝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冷却水的用量。当然,冷却水用量太少,冷凝效果得不到保证,操作就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影响到整个油脂生产过程。但冷却水过多,也无必要,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增大了操作费用。

六、传热面上的积垢情况

具体来说,就是在管子的内外壁上均不能积有污垢,以保证传热效果达到最佳。若有污垢,则需及进清理以保证冷凝效果。主要是保证溶剂蒸汽不带粕末及油滴等杂质,而冷却水的质量也要保证。

七、自由气体管道堵塞的情况

在生产过程中,自由气体管道在整个系统的空气平衡中取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检修中必须经常注意。

第五章溶剂的损耗与控制

在浸出制油生产中,除水、电、蒸汽必要的损耗外,溶剂的损耗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们在加工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工厂的安全及操作人员的健康,所以在油脂浸出生产中,千方百计减少溶剂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溶剂损耗的原因

在油脂浸出生产过程中,溶剂损耗的原因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由于设备原因,如管道、阀门等不够严密,使溶剂渗透出去。在设备渗漏方面,一般在正压系统操作时,设备联接的垫片间都有渗漏,但操作者不易觉察,渗漏出溶剂蒸汽的密度允许值为1.38g/cm3。较松的垫片或间隔中,假台内外压力差为2.54KPa,则渗漏出溶剂蒸汽为42.48m3/min,假如缺口是0.65cm2,那就相当于漏出150kg/24h的液体溶剂。如再加上设备缝隙泄漏,则损耗更大。

2、由于吸收不完全,溶剂随空气排入大气。一般工厂每小时的废气排出量为10-20m3。在25℃时,废气中的溶剂含量约为0.7kg/m3。如果吸收效果不好,或没有吸收设备,则每天损失240-336kg溶剂。

3、由于吸收和水分离不清,溶剂随废水排走。

4、由于蒸烘机的加热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致使溶剂蒸汽在粕出口处逃逸或溶剂被粕粕包裹而随粕带走。

5、混合油蒸发或汽提不完全,溶剂随毛油带走。

6、由于设备正在生产,而使大量的溶剂从浸出器中逸出。这主要是由于空气平衡失常引起。

第二节控制溶剂损耗的措施

针对上述溶剂损耗的各种原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溶剂损耗。

一、设备渗漏方面

应严防设备、管道、阀门的渗漏,在浸出器和烘干机的进出口均应装置封闭阀,以免溶剂的逃逸和空气的混入。阀门管道的接头应严密,倘若发现渗漏,应立即检修。在试车前必须对管道、阀门等进行水压试验或通过蒸汽以检查漏气情况。

二、废气排出方面

应加强对废气排放方面的管理工作,一般应做好下列工作:

1、经常检查吸收设备排出废气中的溶剂含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采用水吸收法,应对吸收塔的填料经常清理与更换,注意凉水的流量大小。

3、采用石腊油吸收法,要保持吸收用油的清洁,并根据使用情况规定调换周期,以保证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

4、采用低温冷冻法,应保持冷冻机的正常运行,使盐水能维持足够的低温,并保证盐水与尾气有充分的时间良好接触,使尾气中的溶剂蒸气能尽量冷凝回收。

5、保持自由气体管道的畅通,防止堵塞造成系统正压运行。

三、废气排走方面

浸出车间每天从分水箱排出的废水量较大,生产正常时废水中也会有微量的溶剂。一旦操作不当时,水中溶剂的含量便会增多,损耗加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冷凝水温度。常用的6号溶剂油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当温度较高时,溶解度更大。所以必须降低冷凝水的温度。特别是从烘干机(或浸出器)及汽提塔的溶剂蒸气经冷凝后的冷凝液体中带有较多水分,温度更应注意降低。

2、防止水分箱内冷却水乳化。冷凝水中混有油或粕粉时容易造成乳化现象,使溶剂与水分离不清而损失溶剂。一般可采取下列三项措施防止乳化或破坏乳化液。

①粕烘干时,尽量防止粕沫随蒸汽进入冷凝器混入冷凝液中。因此,在蒸粕操作时,千万不能太急,应逐渐增大,直接蒸汽喷入量也要适量。同时应作好粕沫分离工作,尽量减少粕沫进入冷凝液。

②混合油蒸发和汽提时,应注意防止液泛现象,以避免油脂混入冷凝液。

③如果形成乳化现象,应立即加入食盐水进行盐析,破坏乳化,以降低废水中的溶剂含量。

3、经常检查废水情况,对分不器分出来的废水需通过水封池方能排入下水道。经常检查废水温度与性状,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予以处理。

四、随粕带走方面

1、经常检查烘干机出粕口气体的溶剂含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操作。

2、有条件时,应检查烘干机溶剂蒸汽出口压力,如压力升高,必然导致出粕口逃逸溶剂蒸汽。

3、经常检查混合蒸汽出口温度,一般应为80-90℃,太低必然会导致粕中残留溶剂较高。

五、随毛油带走方面

1、混合油蒸发时,应进料均匀、温度稳定,尽可能提高混合油浓度为汽提创造条件。

2、汽提使用的直接蒸汽最好能进行过热,既利于保持油温,又可避免造成乳化。

3、汽提设备有条件的可进行减压操作,以进一步降低毛油中的溶剂含量。

六、其它方面

1、经常检查冷凝用水的进出口温度,保证使溶剂蒸汽能迅速冷却下来。

2、注意防止突然断电停水,避免溶剂蒸汽突然冷凝不下来,而从冷凝器内逸出。

3、重视清选、软化、轧胚、蒸炒等预处理工序的操作管理,切实做到符合工艺要求,为浸出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4、严守操作规程,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第六章安全生产与消溶

第一节溶剂装卸与储存

浸出油厂目前使用的溶剂主要是6号溶剂油,这种以乙烷为主的轻汽油,其蒸汽在空中的浓度是1.25-4.9%(体积)时,会引起爆炸:而使人中毒的浓度是25-30mg/1时,致死的浓度是30-40mg/1。所以,在油脂浸出生产过程中,浸出车间空气中轻汽油蒸汽的最高允许浓度按规定不得超过0.3mg/1。为此,溶剂在装卸与储存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切不可麻痹大意。

一、溶剂的装卸

1、溶剂装卸地点必须备有专门的接地装置,输送溶剂的胶管必须用铜制导线缠在软管外或放在软管内接地。过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

2、铁路专用线的两根铁轧,要用不小于40×4mm扁钢从地下跨接,并于接地极相连。

3、灌溶剂时,严禁从高处向容器冲击、喷溅,防止产生较强的静电荷。溶剂在输送管道中

的流速最高不能超过4m/s。

4、运送溶剂的汽车进入溶剂储存,作业之前,必须将烟气管用防火帽罩住,停车后马上关闭发动机,灌装或卸货完毕后,待周围溶剂蒸汽散尽后才能再启动发动机。

5、装卸溶剂时,严格禁止铁制工具进行作业,手机等通信工具需关闭后才可进入现场。

二、溶剂的储存

溶剂仓库区域内严禁吸烟,严禁携火种和产生火花,并在明显的地点设有警惕标志。仓库区内应保持清洁。

1、储罐

储罐又分地上的、半地下的和地下的。

所谓地上储罐是指罐底埋入地下的深度小于罐高的一半或不低于附近地面标高者;所谓半地下储罐是罐底埋入地下的深度大于罐高的一半,但罐内液面不高于附近标高最少0.2m,且罐顶的复土厚度大于0.5m者,所谓地下储罐是储罐都深埋入地下,且用复土深埋厚度大于0.8m者。

溶剂储罐的防火安全措施如下:

①储罐结构应用钢板、钢筋混凝土等不燃材料。

②若采用地上储罐,则应有良好的隔热与冷却装置。

③储罐的排汽管上应装置阻火器,大型储罐还应装呼吸阀。

④为了防止雷击和静电放电,储罐和连接的管线上,应该装有可靠的接地设备。

⑤溶剂输送泵应单独设置,泵和电机应考虑防暴防火的要求。

⑥地上和半地下储罐,应设置砖或土砌的防护提,防护提的高度至少1m,防护提内的下水道,应装有闸门式的启闭装置,并应通过防护提外围的水封池和生产下水道相通。

2、桶装库房

溶剂库房应采用单层的一级耐火建筑,库房面积大于100m2时,在相对两端至少应有二个向外的出口,门的宽度不应小于2m,并建0.15m高带有斜坡的门槛。库房应采用非燃烧的各不透液体的地面,并有通到下水道去的排水泡。

库房内的主要通道宽1.5-1.8m,桶堆间的检查通道0.7-1m。桶的对置以一层为宽。

第二节消防设施

浸出车间属甲类生产车间,火灾危险性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浸出油厂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消除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一切因素,严格遵守安全防暴技术规程,并创造迅速消防灾害和减少灾害损失的一切有利条件。

一、具体要求

1、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制定安全防火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支为主体的义务消防队伍,并配有专人负责,进行消防知识的学习和消防技术的训练。

2、配备适用和足够的消防器材和设备

一般浸出车间应配干粉来火机35kg的2-4只,8kg的10-12只,泡沫来火机的101的8-10只;消防栓3-5个;消防水池1个(30-50m2);消防桶8-15只;消防沙1-2m3。

3、消防器材和设备必须合理调协,并专人管理

消防器材和设备一般应设置在浸出车间内和溶剂库附近固定的地方。对于一些主要工艺设备如浸出器、传动等设备旁边以及其它易燃位置要适当配置泡沫等器材。所有消防器材、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一般可以每月试验一次或每年检查几次。严禁灭火器材、调备集中堆放或锁在消防室内,应分散放在浸出车间四周。

4、浸出车间内最好能设置溶剂浓度报警器

浸出车间空气中的溶剂浓度除定期进行测定外,最好设置溶剂浓度报警器,自动报警,以引起操作人员注意并采取措施。

二、常用的灭火器材

1、水

水是最便宜、来源丰富的灭火剂,它具有显著的冷却作用、而受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可形成不能着火的混合物,从而可增大效果。

水是一般用于扑救任何建筑物和普通物质的火灾,如棉饼、粕等的火灾。但不能直接扑救溶剂等物质引起的火灾,因水的比重比溶剂大,会使溶剂浮于水面继续燃烧。由于水具有异电性也不能用于电器火警的扑救。浸出车间应因地制宜的配备消防水带、水枪等设备。

2、化学泡沫

化学泡沫是酸性物质(硫酸铝)和碱性物质(碳酸氢钠)与泡沫稳定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膜装气泡群,泡沫的比重为0.15-0.25。因此,它是扑救油类火灾最有效的灭火剂。浸出车间使用的泡沫灭火剂主要有标准型和大型拖车式两种。

3、空气机械泡沫

空气机械泡沫是一定比例量的泡沫液、水和空气,经水流的机械作用,相互混合而组成。空气泡沫可以有效扑灭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火灾。

4、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干冰)的比重为1.529,较空气重,灭火用的二氧化碳一般是以液态罐装在铜瓶内。二氧化碳灭火机是依靠液态二氧化碳的蒸发作用,喷射出雪花状的二氧化碳。干冰温度是-78.5℃能够冷却燃烧物和冲淡燃烧区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停止。

二氧化碳不导电,可用于扑救电气火灾,也可扑救着火范围不大(初起火)的油类火灾。另外,二氧化碳灭火还有不损坏设备、仪表甚至精密仪器的优点。

5、固体灭火物质

固体灭火物质是化学干粉灭火机的药剂,它是用碳酸氢钠加防潮剂和增滑剂配置而成,主要依靠压缩气体的压力作用,将干粉喷射至燃烧灭火。它可用扑灭燃烧范围不大的易燃液体的火灾,电气火灾等。

另外,黄砂可用盖熄易燃烧液体和某些不宜用水扑救的化学药品的燃烧。石棉布、毯等对于扑救小量易燃液体和固体化学物品的初起小火,也很有效。

三、扑救火灾的注意事项

1、扑救浸出车间的火灾是一件比较复杂的灭火工作,应有秩序、有组织地加入扑救。

2、浸出车间的火灾一般不宜直接用于灭火,应根据起火原因和燃烧情况,使用特种设备和药剂,采取适当措施。

3、对于溶剂类液体的火灾,需用泡沫灭火和空气机械泡沫灭火。若范围不大,也可用二氧化碳和化学干粉灭火。

4、火灾发生后应及时将溶剂,混合油通过放空管道排出车间,切断到溶剂库和进着大源的连接部位,将范围控制到最小。

5、扑救火灾时,人最好站在上风测。尽量不要与着火源及储有溶剂、混合油的设备管得太近。

第三节安全生产操作与维修

一、浸出车间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打开车间的一切通风窗,天冷时根据室温调节,但不得全部关闭。

工艺流程图

2016高考无机化学工艺流程图题复习 1、锂被誉为“金属味精”,以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工业上常以β-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MgO、CaO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锂。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②Li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Ⅲ中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Ⅳ生成Li2CO3沉淀,写出在实验室中得到Li2CO3沉淀的操作名称,洗 涤所得Li2CO3沉淀要使用(选填“热水”或“冷水”),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黄铜矿(主要成份为CuFeS2,含少量杂质SiO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炼铜,同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4·7H2O)。其主要流程如下: a 细菌

已知:① 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 (1)试剂 (2)操作X应为蒸发浓缩、、。 (3)反应Ⅱ中加CuO调pH为3.7~4的目的是;(4)反应Ⅴ的离子方程式为。 3、以硅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CuSiO3·2H2O,含SiO2、FeCO3、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u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SOCl2+H2OSO2↑+2HCl↑ (1) “酸浸”时盐酸与CuCO3·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为提高“酸浸”时铜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提高盐酸浓度;②适当提高反应温度;③______________。 (2) “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调pH”时,pH不能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 “加热脱水”时,加入SO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铝鞣剂在皮革工业有广泛应用。某学习小组以铝灰为原料制备铝鞣剂[ Al(OH)2Cl],设计如下化工流程(提示:铝灰的主要成分是Al、Al2O3、AlN、FeO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酸D的化学式为;气体C的电子式。 ⑵实验室检验气体A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温度保持在90℃左右,写出水解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酸溶”温度控制在30℃~35℃,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E宜选择_________(填字母)。 A.漂白液 B.稀硝酸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溴水

油脂工业工艺流程

大豆油浸出精炼工艺流程 一、浸出工艺: 油脂浸出,可视为固―液萃取,系利用溶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溶解度性质,将固体物料中有关成分加以分离过程。在浸出时,油料经溶剂处理,其中易溶成分(主要是油脂,还有少量磷脂及其它脂溶性伴随物)溶于溶剂。 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原理,选用某种能溶解油脂有机溶剂(我国较常用是6#溶剂,亦称工业己烷,也有用4#溶剂或其它溶剂),经对油料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而出一种制油方法。其基本过程是:把油料胚(或预榨饼)浸于选定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内(组成混合油),然后将混合油与固体残渣(粕)分离,混合油再按不同沸点进行蒸发、汽提,使溶剂汽化变成蒸气与油分离,从而获得浸出毛油。溶剂蒸气则经冷凝、冷却回收后可继续使用。油粕中亦含有一定量溶剂,经脱溶烘干处理后即得干粕,脱溶烘干时挥发溶剂蒸气仍需经冷凝、冷却,可回收使用。 浸出法制油具有粕残油率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油粕质量好等优点。 浸出车间产水: 浸出车间的工艺废水是从分水器或蒸煮罐排入水封池的废水。这些废水来自于所有冷凝器排出的混合冷凝液中所含的冷凝水,而这些冷凝水最终来源于湿粕蒸脱、混合油汽提、矿物油解吸、含溶废水蒸煮等工艺操作中喷人的直接蒸汽,以及混合油负压蒸发系统的蒸汽喷射真空泵喷入的直接蒸汽。 浸出车间废水特点:

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下,浸出车间排放的工艺废水中含有少量的粕末、溶剂、油脂等。通常其COD在2 000 mg/L以下,含油小于500 mg/L。但若分水器排放出的废水温度较高、含有较多的粕末,甚至发生乳化,又未经过蒸煮,那么废水中污染物含量就会大大增加。 二、精炼工艺: 毛油一般指从浸出或压榨工序由植物油料中提取的含有不宜食用(或工业用)的某些杂质的油脂。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除中性油外,毛油中还含有非甘油酯物质(统称杂质),其种类、性质、状态,大致可分为机械杂质、脂溶性杂质和水溶性杂质等三大类。 油脂精炼的目的: 油脂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棉酚、蛋白质、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杂质",如生育酚等要保留。因此,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将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从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 油脂精炼的方法:根据操作特点和所选用的原料,油脂精炼的方法可大致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种。 上述精炼方法往往不能截然分开。有时采用一种方法,同时会产生另一种精炼作用。例如碱炼(中和游离脂肪酸)是典型的化学法,然而,中和反应生产的皂脚能吸附部分色素、粘液和蛋白质等,并一起从油中分离出来。由此可见,碱

线棒工序工艺流程简介

定尺剪 卸钢链称重打捆机点数器 钢坯 大棒轧机倍尺剪夹尾器双转毂加热炉初轧中轧预精轧精轧机组水冷箱 工艺布置图

二高线 加 热 炉 钢坯出炉 2 4 8 6 10 12 14 15-16 17-18 6架粗轧机 1#剪 6架中轧机 2#剪 2架中轧机 4架预精轧机组 NTM RSM 集卷站

1、 一高线 1.1 一高线简介 线棒工序一高线作业区为线棒材复合生产线,其中线材生产线是国内最早引进的现代化高速线材生产线之一,其轧机关键设备从德国德马克公司引进,电控系统从瑞典ABB 公司成套引进。2001年底,酒钢公司又在原高线厂房成品跨增加大规格直条棒材精轧机、棒材高速上料系统及精整设备,使其成为即具备盘卷线材生产能力,又具备直条棒材生产能力的线、棒复合生产线。新建的棒材生产线关键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国内第一条速度超过30m/s 的单线棒材生产线,其主要机械设备由意大利西马克公司引进,电控系统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一高线具有线、棒材共50万吨的年设计生产能力,其中高速棒材产能30万吨,高速线材产能20万吨,棒材捆重4吨,线材卷重1吨,目前已达到60万吨的能力,可进行线材和棒材的交替生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一高线采用大断面连铸方坯,一火成材,大压缩率使组织均匀、致密,先进的自动张力控制和多活套无张力控制保证了轧件通条尺寸均匀,线材精轧机组采用大辊径碳化钨辊环,产品表面光洁美观,精轧前、精轧内和精轧后都采取了有效的轧件水冷措施,产品理化性能得以合理控制,其优良的加工使用性能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目前一高线可生产普通碳素钢、焊接用钢、中高碳钢和合金结构钢五大类钢钟,这些钢种都具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投放市场以来深受用户的欢迎。 1.2 一高线工艺流程 生产时从原料库将150方、6米长(150mm ×150mm ×6000mm )的钢坯吊放到加热炉上料台架上,进行入炉加热,按加热工艺规定将钢坯加热好后,用出钢机将钢坯推出炉子进行轧制。 ⑴、 轧制?5.5mm ~?14mm 高速线材时,钢坯经9架粗轧机组、4架中轧机组、4架预精轧机组及10架线材精轧机组轧制出成品,然后立即进入4段水冷箱进行控制冷却,通过水冷将线材降至所需要的温度,进入吐丝机布圈后落在空冷运输辊道上,散卷线材在空冷辊道上完成最终相变,使机械性能和内部组织达到工艺需求,然后进行集卷、剪头、打包、检查、取样、挂标志牌,最后卸卷入库。 → →→ → → ⑵、 轧制?8mm ~?16mm 的光面直条或带肋钢筋时,钢坯经10架线材精轧机组轧制出成品;轧制?18mm ~?32mm 的光面直条或带肋钢筋时时,钢坯经4架预精轧机组轧制后,经运输导槽弯曲导送至2架棒材精轧机组轧制出成品。线材精轧机组和棒材精轧机组生产出来的各种规格的棒材产品,各自经过水冷箱喷水冷却,进行在线水冷降温,然后送至成品倍尺剪分段剪切,分段后的倍尺交替进入双转毂并经尾部制动器制动减速抛入冷床冷却。冷却后的倍尺,经输送辊道运输至冷剪剪成商品定尺。定尺进行检查、短尺及废次品剔出、计数与分离、收集、打捆、称重、挂标志牌、卸卷,最后用天车吊入成品库。 一高线轧制?8mm ~?32mm 的圆钢或螺纹棒材工艺流程 1.3 主要设备产能及性能指标 加热炉 功能:将钢坯加热至1050℃~1150℃ 技术性能:200m 2蓄热式步进加热炉,最大加热能力为每小时110吨,加热钢坯长度为5.7m~6.25m 。 主要特点:上海嘉德公司设计,烟台工业炉厂制造,燃烧介质为纯高炉煤气,这是酒钢公司第二座畜热式加热炉。 粗中轧 功能:将钢坯轧制成?52mm 的圆钢。 技术性能:1~4架轧辊直径600mm ,5~9架480mm ,中轧10~13架350mm 。 主要特点:太原矿山机械厂制造,水平二辊轧机,单线连续式布置,直流调速电机单独传动。 预精轧 功能:将粗中轧过来的红坯轧制成?17mm~?21.5mm 的圆钢。 技术性能:14~17架轧辊直径275mm 。 主要特点:德国德马克公司进口,14、16架为悬臂水平轧机,15、17架为悬臂立式机架,单线连续式布置,直流调速电机单独传动。

新型浸出工艺的研究

新型浸出工艺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浸出工艺,如外场在浸出工艺的应用以及一些新型的浸出设备对冶金浸出工艺的帮助。通过本文可以清楚地了解浸出工艺对现代冶金的影响。 关键词:浸出设备外场强化搅拌 前言: 浸出是湿法冶金关键的一部分,对金属的收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此找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比较先进的浸出方法以及和浸出设备的的强化浸出,例如外场强化下的浸出:微波,超声波,加压浸出。在浸出设备中的浸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管道中的浸出,搅拌中的浸出,还有利用细菌进行一系列的浸出。 1.浸出设备优化的浸出过程 冶金工业的方法的进展往往伴随着设备的改进。浸出是冶金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所以浸出方法的改进依赖于浸出设备的改进。下面我介绍几种主要的浸出设备改进实例。 1.1机械活化浸出 1.1.1机械活化浸出的原理 按照过程控制步骤的不同, 通常采用下列措施以强化浸出过程:通常采用提高温度和浸出剂浓度,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提高反应固相的活性降低原料粒度提高浸出液与被处理物料表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或设法降低内扩散阻力等。在活化矿物原料的各种现代方法中, 机械活化法在浸出过程中的磨细过程中机械能并不都转变为热能,有5%~10%的能量是以新生成表面及各种缺陷的能量形式被固体吸收, 从而增大了固体的能储量及反应活性。 在机械活化过程中, 矿物原料活性增大, 且在固体接触处的温度及压力局部瞬间增大(压力可高达15~18×108Pa,对于难熔物温度可达1300K), 而引起某些在常温下不易进行或十分缓慢的反应, 即发生所谓机械化学反应, 从而使矿物化学成分发生某些变化。例如黄铜矿在行星磨中进行干式或湿式机械活化后, 活化样的DTA曲线上, 相应于放热峰的温度下降约100℃ , 而且矿物将部分氧化而生成一些化合物, 如CuSO4·5H2O及4Fe2(SO4)3·5Fe2O3·27H2O。磁黄铁矿机械活化后, 在X射线衍射谱上也会出现s“及1/2Fe2O3·H2O的谱线〕。在机械活化过程中, 甚至可能发生某些在一般条件下热力学上不可能发生的过程,如Cu+H2O→CuO+H2。

浸出油厂的防火设计审核和安全生产管理(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浸出油厂的防火设计审核和安 全生产管理(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浸出油厂的防火设计审核和安全生产管理 (新版) 引言(1) 近年来各地新建、扩建了许多浸出制造工厂(车间)。浸出法制油采用的6号溶剂油为易燃易爆物危险物品,并且有毒,因此,浸出车间属甲类生产建筑,防火防爆和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极为严格。我们所在地区,几乎每个县级区域都有至少一个这样的浸出油工厂,并且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参与这些厂房的防火设计审核和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工厂在建筑防火防爆设计和日常防火防爆管理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隐患,增加了厂房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为了充分认识浸出法制油的火灾危险性,本文就浸出法制油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火灾爆炸危险性及防范措施等方面予以介绍。

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2) 以花生制油为例。先用压榨制油取得花生饼,再用浸出法取出花生饼中的残油。花生经过杂物清理、破碎、轧坯、蒸炒、压榨等工序后所得花生饼,经破碎后直接进入下道工序浸出。浸出法制油是利用选定的有机溶剂浸泡花生饼,将其中所含油脂溶解出来成为混合油,混合油与饼残渣过滤分离,分离得到的混合油液体利用溶剂与油脂的沸点不同,进行蒸发、汽提,使溶剂汽化与油脂分离。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油脂浸出、湿粕蒸烘、混合油蒸发和汽提、溶剂冷凝和冷却以及回收等工序。 火灾危险性(3) 6号溶剂油是目前国内油脂浸出生产通用的溶剂,其主要成分正已烷约占74%,环乙烷约占16%,另外还有少量的戊烷和庚烷,微量的芳烃。6号溶剂油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醚、乙醇。闪点为-21.7℃,燃点为233℃,容易挥发,有刺激气味,其蒸气密度是空气的2.79倍,容易积聚在低凹处的地沟、地坑里,当溶剂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5%~7.5%时,遇明火会引起爆炸。6号溶剂

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 1、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 钢坯验收→加热→轧制→倍尺剪切→冷却→剪切→检验→包装→计量→入库 (1)钢坯验收〓钢坯质量是关系到成品质量的关键,必须经过检查验收。 ①、钢坯验收程序包括:物卡核对、外形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记录等。 ②、钢坯验收依据钢坯技术标准和内控技术条件进行,不合格钢坯不得入炉。 (2)、钢坯加热 钢坯加热是热轧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①、钢坯加热的目的 钢坯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钢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便于轧制;正确的加热工艺,还可以消除或减轻钢坯内部组织缺陷。钢的加热工艺与钢材质量、轧机产量、能量消耗、轧机寿命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关系。 ②、三段连续式加热炉 所谓的三段即: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预热段的作用:利用加热烟气余热对钢坯进行预加热,以节约燃料。(一般预加热到300~450℃) 加热段的作用:对预加热钢坯再加温至1150~1250℃,它是加热炉的主要供热段,决定炉子的加热生产能力。 均热段的作用:减少钢坯内外温差及消除水冷滑道黑印,稳定均匀加热质量。 ③、钢坯加热常见的几种缺陷 a、过热 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时,极易产生过热现象。钢坯产生过热现象主要表现在钢的组织晶粒过分长大变为粗晶组织,从而降低晶粒间的结合力,降低钢的可塑性。 过热钢在轧制时易产生拉裂,尤其边角部位。轻微过热时钢材表面产生裂纹,影响钢材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 为了避免产生过热缺陷,必须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b、过烧 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会变成粗大的结晶组织,同时晶粒边界上的低熔点非金属化合物氧化而使结晶组织遭到破坏,使钢失去应有的强度和塑性,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过烧钢在轧制时会产生严重的破裂。因此过烧是比过热更为严重的一种加热缺陷。过烧钢除重新冶炼外无法挽救。 避免过烧的办法: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炉内氧化气氛,严格执行正确的加热制度和待轧制度,避免温度过高。 c、温度不均 钢坯加热速度过快或轧制机时产量大于加热能力时易产生这种现象。温度不均的钢坯,轧制时轧件尺寸精度难以稳定控制,且易造成轧制事故或设备事故。 避免方法:合理控制炉温和加热速度;做好轧制与加热的联系衔接。 d、氧化烧损 钢坯在室温状态就产生氧化,只是氧化速度较慢而已,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氧化速度加快,当钢坯加热到1100—1200℃时,在炉气的作用下进行强烈的氧化而生成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产生,增加了加热烧损,造成成材率指标下降。 减少氧化烧损的措施:合理加热制度并正确操作,控制好炉内气氛。 e、脱碳 钢坯在加热时,表面含碳量减少的现象称脱碳,易脱碳的钢一般是含碳量较高的优质碳素结

稀土分离冶炼工艺流程图

白云鄂博矿床的物质成分 白云鄂博矿床物质成分极为复杂,已查明有73种元素,170多种矿物。其中,铌、稀土、钛、锆、钍及铁的矿物共近60种,约占总数的35%。主要矿石类型有块状铌稀土铁矿石、条带状铌稀土铁矿石、霓石型铌稀土铁矿石、钠闪石型铌稀土铁矿石、白云石型铌稀土铁矿石、黑云母型铌稀土铁矿石、霓石型铌稀土矿石、白云石型铌稀土矿石和透辉石型铌矿石。 稀土生产工艺流程图

白云鄂博矿 矿石粉碎 弱磁、强磁选矿 铁精矿 强磁中矿、尾矿 稀土精矿 稀土选矿 火法生产线 汽车尾气净化器 永磁电机 节能灯 风力发电机 各种发光标牌 电动汽车 电动 核磁共振 自行车 磁悬浮 磁选机

稀土精矿硫酸法分解(decomposition of rare earth concentrate by suIphuric acid method) 稀土精矿用硫酸处理、生产氯化稀土或其他稀土化合物的稀土精矿分解方法。本法具有对原料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稀土精矿工业上常用的分解方法,广泛用于氟碳铈矿精矿、独居石精矿和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的分解。主要有硫酸化焙烧一溶剂萃取法、硫酸分解一复盐沉淀法、氧化焙烧一硫酸浸出法三种工艺。 硫酸化焙烧-溶剂萃取主要用于分解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生产氯化稀土。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成分复杂,属于难处理矿,其典型的主要成分(%)为:RE2O350~55,P2.5~3.5,F7~9,Ca7~8,Ba1~4,Fe3~4,ThO2约0.2。精矿中放射性元素钍和铀含量低,冶炼的防护要求不高,适于用硫酸化焙烧法分解。 原理经瘩细的稀土精矿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焙烧到423~673K温度时,稀土和钍均生成水溶性的硫酸盐。氟碳铈矿与硫酸的主要反应为: 2REFCO3+3H2SO4=RE2(SO4)3+3HF↑+2CO2+2H2O 独居石与硫酸的主要反应是: 2REPO4+3H2SO4=RE2(SO4)3+2H3PO4 Th3(PO4)4+6H2SO4=3Th(SO4)2+4H3PO4 铁、钙等杂质也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分解产物用精矿质量12倍的水浸出,获得含稀土、铁、磷和钍的硫酸盐溶液。控制不同的焙烧温度、硫酸用量和水浸出的液固比,即可改变分解效果。当硫酸与稀土精矿的量比为1.5~2.5、分解温度503~523K、水浸出液含RE2O350~70g/L时,钍、稀土、磷、铁等同时进入溶液。上述焙烧和浸出条件主要用于独居石精矿和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的分解。当硫酸与稀土精矿的量比为1.2~1.4、分解温度413~433K、水浸出溶液含游离硫酸50%时,主要是钍进入溶液,大部分稀土则留在渣中。当硫酸与稀土精矿的量比为1.2~1.4、分解温度573~623K、水浸出液含RE2O350g/L时,则稀土进入溶液,钍和铁等留在渣中。通过控制焙烧和浸出条件,就可使稀土与主要伴生元素得以初步分离。 工艺过程从稀土精矿到获得氯化稀土,主要经过硫酸化焙烧、浸出除杂质和溶剂萃取转型等过程。 (1)硫酸化焙烧。白云鄂博混合型稀土矿精矿粉与浓硫酸在螺旋混料机内混合后,送入回转窑进行硫酸化焙烧分解。控制进料端(窑尾)炉气温度493~,523K,焙烧分解过程中炉料慢慢移向窑前高温带,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与硫酸作用生成可溶性的硫酸稀土。铁、磷、钍等则形成难溶于水的磷酸盐。炉料随着向高温带移动温度不断升高,过量的硫酸逐渐被蒸发掉。当炉料运行到炉气温度为11’73K左右的窑前出料端时,炉料温度达到623K左右,并形成5~10mm的小粒炉料,称为焙烧料,从燃烧室侧端排出。 (2)浸出除杂质。焙烧料含硫酸3%~7%,直接落入水浸槽中溶出稀土,而杂质几乎全部留在渣中与稀土分离。制得纯净的硫酸稀土溶液含RE2O340g/L、Fe0.03~0.05g/L、P约0.005g/L、Th<0.001g/L,酸0.1~0.15mol/L。用此溶液生产氯化稀土。 (3)溶剂萃取转型。用溶剂萃取法使硫酸稀土转变成为氯化稀土的过程。这种工艺已用于取代传统的硫酸复盐沉淀、碱转化等繁琐转型工艺。这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稀土提取流程的一次重大革新。溶剂萃取转型采用羧酸类(环烷酸、脂肪酸)萃取剂,预先用氨皂化,然后直接从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稀土离子,稀土负载有机相用含HCl6mol/L溶液反萃稀土,制得氯化稀土溶液。萃取和反萃取过程采用共流萃取(见溶剂革取)方式。萃余液pH为7.5~8.0,含RE2O310mg/L 左右,稀土萃取率超过99%。盐酸反萃液含RE2O3250~270g/L,含游离酸0.1~0.3mol/L。采用减压浓缩方式将反萃液浓缩制成氯化稀土。氯化稀土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ω/%)为:RE2O3约46,Fe0.01,P0.003,Th0.0002,SO42-<0.01,Ca1.25,NH4+1~2。1982年中国用上述流程在甘肃稀土公司建成一条年产氯化稀土约6000t的生产线,经过近十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工艺流程稳定、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图25614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 1,原材料检查工艺 2,裁剪工艺 3,缝纫制作工艺 4,锁钉工艺 5,后整理工艺 以文字表达方式阐述制作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解剖,指出重点制作要领,以前后顺序逐一进行编写,归纳。 原材料检查工艺: (1)验色差——检查原辅料色泽级差归类。 (2)查疵点,查污渍——检查辅料的疵点,污渍等。 (3)分幅宽——原辅料门幅按宽窄归类。 (4)查纬斜——检查原料纬纱斜度。 (5)复米——复查每匹原辅料的长度。 (6)理化实验——测定原辅材料的伸缩率,耐热度,色牢度等。 裁剪工艺: (1)首先检查是否要熨烫原辅料褶皱印,因为褶皱容易放大缩小裁片。 (2)自然回缩,俗称醒料,把原辅料打开放松,自然通风收缩24小时。 (3)排料时必须按丝道线排版,排出用料定额。 (4)铺料——至关重要的是铺料人手法一致,松紧度适中,注意纱向,不要一次铺得太厚,容易出现上下层不准等现象,需挂针定位铺料的挂针尖要锋利,挂针 不宜过粗,对格对条的务必挂针,针定位时要在裁片线外0.2cm,针织面料铺 料时更应注重松紧度,最容易使裁片出现大小片,裁片变形等。

(5)划样,复查划样,在没推刀之前,检查是否正确,做最后确认。 (6)裁剪推刀,要勤磨刀片,手法要稳,刀口要准,上下层误差不允许超0.2cm,立式推刀更应勤换刀片,发现刀口有凹凸现象及时更换,会导致跑刀,刀口不准等。 (7)钻眼定位和打线钉定位,撒粉定位三种方法,首先要测试钻眼是否有断纱,走纱等,通常 用打线钉解决这一块,打线钉时也要注意针不能太粗,针尖要锋利,另外就是撒粉定位虽 费时不容易造成残次。 (8)打号——打号要清晰,不要漏号,错号,丢号等。 (9)验片——裁片规格准确,上下皮大小一致,瑕疵片,有无错号,漏打刀口,可提前把残此片更换,注意按原匹料进行更换,注意整洁,无色差,然后分包打捆待发生产线。 缝纫制作工艺 A.上衣类按前后序制作 所有缝分1cm,机针用DB75/11# 针距3cm12针用顺色细棉线明线按样衣规格做0.6cm,特殊要求另示 1.修边—修剪毛坯裁片,去除画粉等毛边,参照样板的大小修边,注意净板和毛版的区分。 2.打线丁—用白棉纱线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用撞色线为宜。 3.剪省缝—把省缝剪开,线丁里0.5cm为止,也不能过长和偏短。 4.环缝—剪开的省缝用环形针法绕缝,用纤边机嵌缝也可以,不透针透线为宜。 5.缉省缝—根据省的大小,将衣片的正面相对,按照省中缝线对折,省根部位上下层眼刀对准,由省根缉至省尖,在省尖处留线头4cm左右,打结后剪短,或空踏机一段,使上下线自然交织成线圈,收省后省量的大小不变,缉线要顺,直,尖。另还应注意省根处出现亏欠变形6.烫省缝——省缝坐倒熨烫或分开熨烫,烫省时要把缝合片放在布馒头上,烫出立体感,在衣片的正面不可出现皱褶,酒窝的现象。 7.推门——将平面前衣片推烫成立体衣片,最好用版划样推烫。 8 烫衬——熨烫缉好的胸衬。,袖口,下摆衬。 9.压衬——用粘合机将衣片和粘合衬进行热压粘合,一般按照衬布和面料的耐热度粘合度去操作。 10.纳驳头——手工或机扎驳头,驳头按照净样版去做。 11 敷止口牵条——牵条布敷上驳口部位。 12.敷驳口牵条——牵条布敷上驳口部位。 13.拼袋盖里——袋盖里拼接,一般通用1cm做缝。 14.做袋盖——袋盖面和里机缉缝合。 15.翻袋盖——袋盖正面翻出。 16.滚袋口——毛边袋口用滚条包光。

浸出法制油行业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范对策实用版

YF-ED-J354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浸出法制油行业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范对策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浸出法制油行业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范对策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食 品、机械工业的重要原料,常见的有压榨法和 浸出法两种生产工艺,由于压榨工艺生产的油 脂质量、出油率、生产效率偏低等原因,现在 已经不再采用。相反,浸出法制油具有出油率 高、粕质量好、成本低、油品质量上乘、生产 效率高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对浸出制油 行业的原料和各个生产工段的火灾危险性做以 分析并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防范对 策。

一、浸出法制油的生产工艺 浸出法制油是利用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基本过程如下:将油料清选后进行预处理、预榨成为料胚或预榨饼,把油料料胚或预榨饼浸于选定的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内,形成混合油,然后将混合油与固体残粕分离,依据混合油中溶剂和油脂的沸点的不同进行蒸发、气提,使油脂和溶剂分离,得到浸出毛油,毛油再经过脱色、除臭等步骤精炼成为成品油。溶剂蒸汽经过冷凝和冷却回收后继续循环使用。可以将上面的工艺流程简为: 油料——经过预处理、预榨——料胚——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1、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 钢坯验收f加热f轧制f倍尺剪切f冷却f剪切f检验f包装f计量f入库 (1)钢坯验收=钢坯质量是关系到成品质量的关键,必须经过检查验收。 ①、钢坯验收程序包括:物卡核对、外形尺寸测量、表而质量检查、记录等。 ②、钢坯验收依据钢坯技术标准和内控技术条件进行,不合格钢坯不得入炉。 (2)、钢坯加热 钢坯加热是热轧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①、钢坯加热的目的 钢坯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钢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便于轧制;正确的加热工艺,还可以消除或减轻钢坯内部组织缺陷。钢的加热工艺与钢材质量、轧机产量、能量消耗、轧机寿命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关系。 ②、三段连续式加热炉 所谓的三段即: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预热段的作用:利用加热烟气余热对钢坯进行预加热,以节约燃料。(一般预加热 到 300?450°C) 加热段的作用:对预加热钢坯再加温至1150?1250°C,它是加热炉的主要供热段,决定炉子的加热生产能力。 均热段的作用:减少钢坯内外温差及消除水冷滑道黑印,稳定均匀加热质量。 ③、钢坯加热常见的几种缺陷 a、过热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时,极易产生过热现象。钢坯产生过热现象主要表现在钢的组织晶粒过分长大变为粗晶组织,从而降低晶粒间的结合力,降低钢的可塑

性。过热钢在轧制时易产生拉裂,尤其边角部位。轻微过热时钢材表面产生裂纹, 影响钢材表而质M和力学性能。 为了避免产生过热缺陷,必须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b、过烧 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会变成粗大的结晶组织,同时晶粒边界上的低熔点非金属化 合物氧化而使结晶组织遭到破坏,使钢失去应有的强度和塑性,这种现象称为过 烧。 过烧钢在轧制时会产生严重的破裂。因此过烧是比过热更为严重的一种加热缺陷。 过烧钢除重新冶炼外无法挽救。 避免过烧的办法: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炉内氧化气氛,严格执行正确的加热制度和 待轧制度,避免温度过高。 ( C、温度不均 钢坯加热速度过快或轧制机时产量大于加热能力时易产生这种现象。温度不均的钢坯,轧制时轧件尺寸精度难以稳定控制,且易造成轧制事故或设备事故。 避免方法:合理控制炉温和加热速度;做好轧制与加热的联系衔接。 d、氧化烧损 钢坯在室温状态就产生氧化,只是氧化速度较慢而己,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氧化速度加快,当钢坯加热到1100-1200°C时,在炉气的作用下进行强烈的氧化而生成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产生,增加了加热烧损,造成成材率指标下降。 减少氧化烧损的措施:合理加热制度并正确操作,控制好炉内气氛。 e、脱碳 钢坯在加热时,表面含碳量减少的现象称脱碳,易脱碳的钢一般是含碳量较高的优

化学工艺流程图

3年高考化学之工艺合成 (2016全国1卷)2NaClO 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 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2NaClO 中Cl 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2ClO 的化学方程式 。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2Mg +和2Ca +,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2ClO ,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 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2Cl 的氧化能力。2NaClO 的有效氯含量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 位小数)。 (2016年全国2卷)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生产双氧水常采用蒽醌法,其反应原理和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生产过程中,把乙基蒽醌溶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液,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再经氧化、萃取、净化等工艺得到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1)蒽醌法制备H 2O 2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 ,循环使用的原料是 ,配制工作液时采用有机溶剂而不采用水的原因是 (2)氢化釜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入氧化塔C 的反应混合液中的主要溶质为

(3)萃取塔D中的萃取剂是,选择其作萃取剂的原因是 (4)工作液再生装置F中要除净残留的H2O2,原因是 (5)(5)双氧水浓度可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溶液测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g·cm-3),其浓度为mol·L?1. (2015全国2卷)28.(15 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題: (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填标号)。 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3)用右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 3 mL 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 +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g。 (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 (2015全国1卷)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 B2O5·H2O和Fe3O4, 2 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工艺阐述及流程图

工艺阐述及流程图 预处理车间工艺流程说明 米糠由提升机送入车间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米糠经提升机糠粞分离筛进行糠粞分离,然后落入比重去石机去除米粞,米粞装袋,米糠由刮板输送机送至调制锅进行调质,调质后的米糠经膨化喂料绞龙、磁选器除铁后落入膨化机,米糠膨化料落入逆流翻板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膨化料经刮板输送机送往浸出车间。膨化多出部分经冷却后经皮带输送机送往库房散装储存。 浸出车间工艺流程说明 浸出工序 米糠膨化料经进料刮板输送机,送入浸出器,料在浸出器中由进料口到出料口运行一周,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用递减浓度的混合油进行喷淋,在进入沥干段前,再经新鲜溶剂喷淋,沥干后的湿粕从浸出器出料格由拨料器排出进入湿粕刮板。浓混合油由浓混合油泵打入旋液分离器后再经混合油过滤器除去粕粉后进入混合油罐。 蒸脱工序 浸出器出来的含溶湿粕由湿粕刮板经料封绞龙送入DTDC蒸脱机的预脱层,底部用间接蒸汽加热,脱去部分溶剂;经预脱后的湿粕进入蒸脱层,蒸脱层设自动控制保持一定的料层,底部通入直接蒸汽,脱去全部溶剂,同时部分蒸汽凝结在粕中,粕的水分会部分升高。脱溶粕由旋转阀定量下落到烘干层,烘干层保持一定的料位,进行去水干燥过程,接着进入冷却层冷却.最后由自动料门控制出料,再由粕刮板送入粕库。 从脱溶机顶部出来的溶剂和水蒸汽的混合汽,通入第一长管蒸发器壳程作为一蒸混合油的加热介质。 蒸发工序 混合油由一蒸喂料泵从混合油罐打入第一长管蒸发器管程,脱溶机的混合汽为一蒸的加热介质。蒸发的溶剂经分离室进入真空冷凝器,分离室下部设有液位控制装置保持液封,第一蒸发器由低真空喷射泵保持一定的残压,使一蒸混合油中的溶剂在负压下蒸发,可降低溶剂的沸点,提高工作蒸汽利用率。

设备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图

设备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图 主要部件制造要求和生产工艺见生产流程图: 1)箱形主梁工艺流程图 原材料预处理划线下料清理 材质单与喷涂划划数半剪清割坡 钢材上炉丸富出出控自除渣口 号批号一除锌拱外自动焊等打 一对应油底度形动气切区打磨 锈线线气割 割 校正对接拼焊无损探伤装配焊接清理 达度埋超X 确垂内工清焊到要弧声光保直部电除渣平求自波拍隔度先焊内杂直动片板用接腔物 焊手 检验装配点焊四条主缝焊接清理校正 内焊装成用Φ清磨修修振腔缝配箱埋HJ431 除光正正动检质下形弧直焊焊拱旁消验量盖主自流渣疤度弯除板梁动反应 焊接力自检打钢印专检待装配 操专质 作检量 者,控 代填制 号写表

2)小车架工艺流和 原材料预处理划线下料清理 材质单与喷涂划划数半剪清割坡 钢材上炉丸富出出控自除渣口 号批号一除锌拱外自动焊等打 一对应油底度形动气切区磨 锈线线气割 校正对接拼焊无损探伤装配焊接清理 达度埋超X 确垂内工清焊 到要弧声光保直部电除渣 平求自波拍隔度先焊内杂 直动片板用接腔物 焊手 检验装配点焊主缝焊接清理校正 内焊清磨修修振应腔缝除光正正动力检质焊焊拱旁消验量渣疤度弯除 自检划线整体加工清理 A表A表 行车行车 适用适用 自检打钢印专检待装配 操专质

作检量 者,控 代填制 号写表 3)车轮组装配工艺流程图 清洗检测润滑装配 煤清轮确尺轴部 油洗孔认寸承位 或轴等各及等加 洗承部种公工润 涤,位规差作滑 剂轴格剂 自检打钢印专检待装配 操 作 者 代 号 4)小车装配工艺流程图 准备清洗检测润滑 场按领煤清轴确尺轴加最注 地技取于油洗及认寸承油后油 清术各或轴孔各及内减 理文件洗承等件公、速件涤齿部规差齿箱 剂轮位格面内 装配自检空载运行检测标识入库 螺手起行噪 钉工升走音 松盘机机震 紧动构构动

浅谈浸出油厂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

浅谈浸出油厂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 摘要:简述浸出油厂工艺流程,分析浸出油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引发的事故类型。 关键词:浸出油危险火灾6号溶剂油爆炸 我国是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以大豆、花生等为原料的国内油脂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各地纷纷新建许多浸出制油工厂(车间)。浸出法制油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制油方式,但其缺点是采用的6号溶剂油为易燃易爆物危险化学品,并且有毒,浸出车间属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建筑物,因此,生产过程的防火防爆和安全管理尤为严格。 一、浸出法制油的工艺流程 大豆、花生等含油量都比较高,下面以大豆为例进行分析。由料仓来的大豆经过振动筛分、计量、去除石块等清理后进行软化、轧坯、烘干。烘干后的豆饼通过刮板送到注入了新鲜溶剂油的浸出器,在这里浸出的混合油进入混合油储罐。混合油经过Ⅰ效蒸发、Ⅱ效蒸发、冷凝、汽提后浸出毛油,毛油经过预热、静止沉淀、分离后得净油,净油再进一步脱臭并冷却,然后通过流量计进入成品豆油罐。 二、浸出法制油的危险性分析 6号溶剂油是目前国内油脂浸出生产过程通用的溶剂,其主要成分为正己烷,约占74%左右,环己烷约占16%左右,另外,还有少量的戊烷和庚烷及微量的芳烃。6号溶剂油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醚、乙醇,闪点为-21.7℃,燃点为233℃,容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其蒸汽密度比空气大2.79倍,容易在低凹的地沟、地坑里积聚并能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当溶剂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5- 7.5%时,遇明火、高热极易会引起燃烧爆炸并可以着火回燃,与氧化剂接触时也会发生强烈化学反应甚至引起燃烧。6号溶剂油还有一定毒性,主要破坏人的造血功能,刺激神经系统,吸入太多会引起头昏、头痛、过渡兴奋而失去知觉,中毒的浓度为25-30毫克/升,致死浓度为30-40毫克/升。 众所周知,发生火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防止火灾就是避免三者的结合: 1.点火源管理、控制不严导致事故 点火源是指引起可燃物燃烧或爆炸的一切激发能源,包括明火焰、赤热物体、火星、电火花、静电火花、化学能等。 2.存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线棒工序工艺流程简介

一高线工艺布置图 加热炉 初轧 中轧 预精轧 精轧机组 水冷箱 吐丝机 控冷辊道 集卷 线材打包机

二高线工艺布置图 6架粗轧机1#剪 6架中轧机2#剪2架中轧机4架预精轧机组

1、一高线 1.1 一高线简介 线棒工序一高线作业区为线棒材复合生产线,其中线材生产线是国内最早引进的现代化高速线材生产线之一,其轧机关键设备从德国德马克公司引进,电控系统从瑞典ABB公司成套引进。2001年底,酒钢公司又在原高线厂房成品跨增加大规格直条棒材精轧机、棒材高速上料系统及精整设备,使其成为即具备盘卷线材生产能力,又具备直条棒材生产能力的线、棒复合生产线。新建的棒材生产线关键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国内第一条速度超过30m/s的单线棒材生产线,其主要机械设备由意大利西马克公司引进,电控系统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一高线具有线、棒材共50万吨的年设计生产能力,其中高速棒材产能30万吨,高速线材产能20万吨,棒材捆重4吨,线材卷重1吨,目前已达到60万吨的能力,可进行线材和棒材的交替生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一高线采用大断面连铸方坯,一火成材,大压缩率使组织均匀、致密,先进的自动张力控制和多活套无张力控制保证了轧件通条尺寸均匀,线材精轧机组采用大辊径碳化钨辊环,产品表面光洁美观,精轧前、精轧内和精轧后都采取了有效的轧件水冷措施,产品理化性能得以合理控制,其优良的加工使用性能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目前一高线可生产普通碳素钢、焊接用钢、中高碳钢和合金结构钢五大类钢钟,这些钢种都具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投放市场以来深受用户的欢迎。 1.2 一高线工艺流程 生产时从原料库将150方、6米长(150mm×150mm×6000mm)的钢坯吊放到加热炉上料台架上,进行入炉加热,按加热工艺规定将钢坯加热好后,用出钢机将钢坯推出炉子进行轧制。

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

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 一、锌焙烧矿的浸出目的与浸出工艺流程 (一)锌焙烧矿浸出的目的 湿法炼锌浸出过程,是以稀硫酸溶液(主要是锌电解过程产生的废电解液)作溶剂,将含锌原料中的有价金属溶解进入溶液的过程。其原料中除锌外,一般还含有铁、铜、镉、钴、镍、砷、锑及稀有金属等元素。在浸出过程中,除锌进入溶液外,金属杂质也不同程度地溶解而随锌一起进入溶液。这些杂质会对锌电积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送电积以前必须把有害杂质尽可能除去。在浸出过程中应尽量利用水解沉淀方法将部分杂质(如铁、砷、锑等)除去,以减轻溶液净化的负担。 浸出过程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锌尽可能完全溶解进入溶液中,并在浸出终了阶段采取措施,除去部分铁、硅、砷、锑、锗等有害杂质,同时得到沉降速度快、过滤性能好、易于液固分离的浸出矿浆。 浸出使用的锌原料主要有硫化锌精矿(如在氧压浸出时)或硫化锌精矿经过焙烧产出的焙烧矿、氧化锌粉与含锌烟尘以及氧化锌矿等。其中焙烧矿是湿法炼锌浸出过程的主要原料,它是由ZnO和其他金属氧化物、脉石等组成的细颗粒物料。焙烧矿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对浸出过程所产生溶液的质量及金属回收率均有很大影响。 (二)焙烧矿浸出的工艺流程 浸出过程在整个湿法炼锌的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实践表明,湿法炼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浸出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中所控制的技术条件。因此,对浸出工艺流程的选择非常重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大多数湿法炼锌厂都采用连续多段浸出流程,即第一段为中性浸出,第二段为酸性或热酸浸出。通常将锌焙烧矿采用第一段中性浸出、

第二段酸性浸出、酸浸渣用火法处理的工艺流程称为常规浸出流程,其典型工艺原则流程见图1。 图1湿法炼锌常规浸出流程 常规浸出流程是将锌焙烧矿与废电解液混合经湿法球磨之后,加入中性浸出槽中,控制浸出过程终点溶液的PH值为5.0~5.2。在此阶段,焙烧矿中的ZnO只有一部分溶解,甚至有的工厂中性浸出阶段锌的浸出率只有20%左右。此时有大量过剩的锌焙砂存在,以保证浸出过程迅速达到终点。这样,即使那些在酸性浸出过程中溶解了的杂质(主要是Fe、AS、Sb)也将发生中和沉淀反应,不至于进入溶液中。因此中性浸出的目的,除了使部分锌溶解外,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保证锌与其他杂质很好地分离。 由于在中性浸出过程中加入了大量过剩的焙砂矿,许多锌没有溶解而进入渣中,故中性浸出的浓缩底流还必须再进行酸性浸出。酸性浸出的目的是尽量保证焙砂中的锌更完全地溶解,同时也要避免大量杂质溶解。所以终点酸度一般控制在1~5g/L。虽然经过了上述两次浸出过程,所得的浸出渣含锌仍有20%左右。这是由于锌焙砂中有部分锌以铁酸锌(ZnFe2O4)的形态存在,且即使焙砂中残硫小于或等于1%,也还有少量的锌以ZnS形态存在。这些形态的锌在上述两次浸出条件下是不溶解的,与其他不溶解的杂质一道进入渣中。这种含锌高的浸出渣不能废弃,一般用火法冶金将锌还原挥发出来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将收集到的粗ZnO粉进一步用湿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