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化学浸出法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我们知道是面上卖的食用油,制作工艺是不尽相同的制作工艺,直接关乎到食用油的售出价格,所以我们应该对于制作工艺有所了解,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被商家欺骗,而且可以节约很多金钱,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享受美味的同时要对自己负责。那么,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呢? 一、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 现中国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分压榨(物理)和浸出(化学)两种,浸出是用一种化学物质把油弄出来,产油率比压榨方式要高,但是但是用浸出法会使用溶剂油萃取,无法保持植物油原有风味,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高科技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保持了花生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

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或者是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三、营养成份不同 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我国目前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与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将花生油生产工艺透明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把知情权交给消费者,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四、原料的要求不同 “机榨花生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花生和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花生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花生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花生油生产工艺流程

1、压榨车间花生油的加工过程 花生采购储藏筛选(平面回转筛)比重去石机分级筛选 CCP1 炒籽花生计量 压榨蒸炒破碎 花生毛油水化脱胶?一滤 一级压榨花生油二滤 CCP2 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 (1) 原料、辅料验收 : 检验运入公司的原料、辅料包括 : 花生、6#溶剂、磷酸、液碱、柠檬酸、白土等。 (2) 储藏:采用保温库储存花生,可实施机械通风,避免花生储存期间发霉。对于意外发生霉变的花生,一般是在仓底少量结块,在清仓时可用筛子除去。在其生产的产品不影响特定的使用性能以及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对外进行降价销售。否则,作为报废料进行处理。 (3) 磁选:利用磁铁清除原料中磁性杂质。 (4) 分级筛选: 分级:将大花生米和小花生米分开,大花生米去炒籽,小花生米去压榨。 (5) 筛选: 利用花生和杂质在颗粒大小及重量的差别,借助花生和杂质在筛面的相对运动,用规格为18╳22的平面回转筛清除花生中的大、小杂质及轻杂质。 (6)破碎: 用破碎机将花生破碎成 4~6 瓣, 使其具有一定的粒度符合轧胚的条件,要求破碎后的油料粒度均匀,不出油,不成团,少成粉。 (7)轧胚: 采用单对辊轧胚机进行轧胚,轧成薄而均匀的坯片。要求坯片粉末度小、不漏油,厚度为0.5㎜以下。 (8) 蒸炒:破坏油料细胞结构,使蛋白质变性,磷脂吸水膨胀,达到入榨要求,提高出油率,降低磷脂含量。 (9)水化脱胶:磷脂吸水凝聚沉淀。 (10) 一滤:去掉明杂及部分磷脂。 (11)二滤:去除磷脂达到国家标准。

2、浸出毛豆油加工过程 大豆采购储藏筛选(平面回转筛)比重去石机 (CCP1) 干燥膨化轧胚破碎豆计量软化 豆粕粉碎豆粕计量成品粕打包 毛油 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 (1) 原料、辅料验收: 检验运入公司的原料、辅料包括 : 大豆、大豆毛油、6#溶剂、 磷酸、液碱、柠檬酸、白土等。 (2) 储藏:采用保温库储存大豆,可实施机械通风,避免大豆储存期间发霉。对于意外发生 霉变的大豆,一般是在仓底少量结块,在清仓时可用筛子除去。在其生产的产品不影响特定 的使用性能以及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对外进行降价销售。否则,作为报废料进行处理。(3) 磁选: 利用磁铁清除原料中磁性杂质。 (4) 筛选: 利用大豆和杂质在颗粒大小及重量的差别,借助大豆和杂质在筛面的相对运动, 用孔径为8目/英寸及?3的平面回转筛清除大豆中的大、小杂质及轻杂质。 (6) 软化:利用慢速调质器调整大豆的水分含量,保证大豆浸出的工艺效果。 (7) 干燥:利用快速干燥器进行快速干燥,使大豆的可塑性增加,便于下一步工序操作。(8) 破碎: 用破碎机将大豆破碎成 2-4瓣豆, 使其具有一定的粒度符合轧胚的条件,要 求破碎后的油料粒度均匀,不出油,不成团,少成粉。 (9) 轧胚: 采用单对辗轧胚机进行轧胚,轧成薄而均匀的坯片。要求坯片粉末度小、不 漏油,厚度为 0.3㎜以下。 (10) 膨化:油料在挤压膨化机缸筒内受到挤压、加热、剪切、揉搓等作用,使油料细胞被 彻底破坏,细胞内油脂充分外露,在油料挤压膨化机的模板出口处,骤然减压,水蒸汽蒸发, 从而得到适度膨化的物料。 (11)浸出:采用平转浸出器浸出,以6#溶剂为溶剂, 根据料坯的品质以及量的大小, 适当调整浸出的时间(约90min)、温度约55℃、压力-0.01~-0.02mmH,将大豆的 油浸出。 (12) 一次蒸发: 从浸出器抽出的混合油是由溶剂、油脂和伴随油脂的类脂物组成的,利用 油脂与溶剂的沸点差异,对混合油进行加热使其达到沸点温度 , 从而使溶剂气化与油脂分离。混合油先经过第一蒸发器使浓度达到60%~70% 。

植物油、浸出油、精炼工艺及设备

1.6.1.2工艺流程 1.6.1. 2.1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该项目把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民种植的优质原料集中起来,采取先进的脱壳、除尘、去杂技术处理后通过物理压榨生产的毛油,经过精制后以植物油商品销售。 物理压榨后的饼以浸出方式生产的毛油,再经过精炼工序就可以得到精炼植物油,做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 粕作为饲料生产的原料销售。 (1)工艺技术说明: 清理:与普通二级油所用设备相同 分级:用分级筛分离出花生中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破碎粒等不完善粒,这部分可用于生产二级油,单独销售。 烘干/冷却:烘干设备可用热风气流干燥机。花生烘干后水分控制在5%~6%。然后迅速用冷空气把油粒温度降至40℃以下。 破碎/脱皮:破碎机可用齿辊式破碎机,目的是把红外衣扒掉,破碎后用风力风选器或吸风平筛将红外衣吸出,分离出的花生红皮可用作医药化工原料。 热风烘炒:将总量25%~30%的花生瓣送至燃油热风烘炒炉,在此烘炒炉内油料被加热到180℃~200℃。烘炒温度是浓香花生油产生香味的关键因素,温度太低,香味较淡;温度太高,油料易湖化。 降温与轧糁:为防止油料糊化和自燃,烘炒后应迅速散热降温,降温后用齿辊式破碎机轧成碎粒状。

蒸炒:"用五层立式蒸炒锅对生坯进行蒸炒。1层~2层装料要满,起到蒸的作用;3层~5层装料要浅,起到排除水分的作用;出料温度108℃~112℃,水分5%~7%,为保证花生油有浓郁的香味,蒸炒锅炉的间接蒸汽压力应不小于0.6mpa。 榨油:本工艺使用的榨油机考虑到浓香花生油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对榨油机主轴转速作了适当调整,主轴转速由原来的8rpm提高到10rpm,并适当放厚饼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入榨温度135℃,入榨水分1.5%~2%,机榨饼残油9%~10%。 所得毛油经沉淀后用立式叶片过滤机过滤后送到精炼车间,机榨饼经破碎后送至浸出车间进行二次浸出。浸出毛油经精炼后作普通油单独销售。

浸出油好 还是压榨油好

浸出油好还是压榨油好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主要存在浸出与压榨两种制油工艺。其中,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了压榨工艺。浸出油以其出油率高、价格低廉的优势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主要份额。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和“压榨油比浸出油健康”论断的风行,我国食用油市场的状况似乎有所改变。 据了解,压榨法和浸出法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压榨法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生产而成,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保留了油料内的丰富营养,无化学溶剂污染,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抗氧化剂,保证产品的安全、营养、美味,符合人体健康需求,适宜长期放心食用,但缺点是出油率低。“压榨油工艺”目前在国内主要用于花生油、橄榄油、坚果油等高档油品。 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在购油时更关注食用油的品牌,对于两种工艺的区别,多数消费者认为压榨油优于浸出油。为了健康和安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压榨油。压榨油在打着“健康安全”的旗号大力进军食用油市场,赢得部分商家和消费者认同的同时,也给长期以来主导市场的浸出油带来了极大挑战和危机。压榨油真的比浸出油更健康吗?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俊籽认为,从安全和环保上看,压榨油由于能够保持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而浸出油则很难满足人们追求食品天然、环保的消费心理。中国农科院山东花生研究所育种专家、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医药专家毛文岳也指出,判断食用油的优劣,生产工艺是一个重要标准。 与此同时,国家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全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绍庄教授表示,两种油各有利弊,食用油的好坏关键是看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可安全食用。 食用油天天都要吃,选择哪种方法生产的食用油,是消费者的自由。有了专家和国家标准的指导,相信消费者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其中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当然就是健康。

压榨油和浸出油比较

压榨油和浸出油比较 食用油被外资垄断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外资通过浸出油加工工艺,危害国人的健康。了解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后你就知道了,这不是无中生有,食用油加工分为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油两种加工方法,外资食用油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化学浸出法。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工艺: 物理压榨工艺(本文用传统物理榨油举例,设备螺旋榨油机,原料菜籽) 将菜籽加水破碎(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炒焦)→然后入锅炒熟(炒到115摄氏度) →再入螺旋榨油机压榨→出毛油→将毛油沉淀 →进行毛油精炼(传统工艺是将毛油加热到130-140摄氏度后,每100Kg毛油兑水3-5Kg进行提炼,脱磷脂、脱色、脱酸介)→最后制成食用油 传统物理压榨法整个榨油和炼油过程未使用任何化学剂,所以不存在化学残留。 化学浸出油工艺 先将菜籽压成碎薄片→用称为“六号抽提溶剂油”浸泡,使油脂溶解在轻汽油中形成混合油→然后对混合油进行加

热,除去轻汽油,制成半成品油→菜籽毛油化学高温精炼脱胶、脱色、脱臭(用15波美度的碱液提炼;脱色用膨润白土,并适当加入活性炭)→最后制成食用油 浸出油工艺从半成品油到毛油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剂,有的提炼过程中甚至使用硫酸,所以浸出食用油中会残留化学物质,用最先进的浸出油设备也会有微量化学残留。浸出油还残留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极强,其毒性为人们熟知的剧毒药KCN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毒性主要损害肝脏,可引起急性肝炎。黄曲霉毒素还有明显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持续摄入可引起肝肿大、肝细胞重度脂肪病变并发生肝硬化。 物理压榨油工艺不使用化学剂,无化学残留,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产油率低,就拿油菜籽说只有33%,所以成本高;而化学浸出油工艺使用六号轻汽油、碱液、膨润白土等化学剂,有微量化学残留,可致癌,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铁、锌等营养成分,产油率高,成本低。 看过两种工艺的介绍后,你就会知道如何选择食用油了,你还会购买外资品牌的浸出油吗? 食用油压榨法和浸出法工艺的是是非非 自xx年10月1日起,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大豆油、花

物理精炼浸出花生油工艺简介

物理精炼浸出花生油工艺简介 摘要:以浸出花生毛油为原料,采用物理精炼工艺生产花生一级油。该工艺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产品得率高,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关键词:浸出花生一级油;物理精炼;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参数 各花生油加工企业预榨饼浸出所得花生原油,一般采用“化学精炼”工艺制得“浸出花生一级油”(花生色拉油)。这种工艺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耗用辅助材料多,一部分中性油不可避免地被皂化等现象;生产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而物理精炼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原辅材料省,加工过程不存在中性油被皂化和乳化现象,因而精炼得率高,精炼油质量高,同时不存在废水污染问题。 鉴于物理精炼工艺的优点,本公司在原有“化学精炼浸出花生油”的基础上,试验了“物理精炼浸出花生油”工艺。结果成品油指标均符合GB1534-2003中浸出花生一级油的标准。现将“物理精炼浸出花生油”工艺做如下介绍,以供参考。本公司精炼车间为50T/D连续精炼车间。 1.浸出花生油的精炼 1.1物理精炼工艺流程 磷酸→定量泵热水→流量计磷脂油脚流量计←热水 ↓↓↑↓ 毛油→加热器Ⅰ→静态混合器→酸反应器→多效混合器→加热器Ⅱ→自清离心机→离心混合机

↓ 析气器←脱色清油罐←过滤机←脱色塔←油土混合器←真空干燥器←加热器Ⅲ←水洗离心机 ↓↑ ↓白土→定量器 换热器→脱臭塔→换热器→抛光过滤器→成品油罐 1.2操作参数 毛油加热温度:60—65℃ 磷酸加入量:1.2‰---1.5‰(油重) 热水加入量:5﹪(油重) 热水水温:85--90℃ 进自清离心机油温:85℃ 水洗加水量:3﹪(油重) 脱色白土加入量:1.0﹪---2.0﹪(油重) 脱色温度:100-105℃ 脱臭温度:250--260℃ 脱臭时间:250-260℃内脱臭时间为1—1.5小时

花生油知识问答

(一)花生油基础知识 1.什么叫油料?含油高于10%的植物性原料称为油料。可分为草本(如:花生,大豆,棉籽)和木本(茶籽,棕榈)。 2.花生仁中主要成分及含量是多少? 脂肪(38%~51%)蛋白质(25%~30% )糖类(14.1%~23.6%)粗纤维(2.79%~4.31%)水分(7%~12%)灰分2% 3.油脂主要存于油籽细胞的哪部分?细胞的结构是什么?在细胞质中 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4.油料储存期间的变化是什么? 结露,发热,霉变,容易引起油料的变坏 5.油料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①生物因子的作用:水分增加时呼吸作用(微生物)都加强,霉菌呼吸作用有比自身高上百倍乃至上千倍 ②物理学因素:料堆情况,仓房情况,储藏技术 6.油料发热霉变后具体表现是什么? ①籽粒变色发生 ②干物质损耗,脂肪.蛋白质分解丧失。 ③工艺品质下降,出油率低,毛油酸价高,非水化磷脂提高。 ④油脂精练率降低,最终产品质量下降。

⑤蛋白质含量降低,粕的颜色变深。 7.怎样预防油脂发热? ①入库前对油料进行清杂干燥。 ②油籽倒仓,机械通风。 ③一旦发热尽早加工。 8.怎样预防油料霉变? ①入库前做好空仓,消毒,杀虫,仓房堆护工作。 ②把好油料入库关严禁“三高”油料入库。 ③加强储存管理。 9.花生储存特性是什么? ①不易干燥②生虫霉变③易浸油酸败④耐热差易变色 10.花生仁的储存关键是什么? ①干燥.低温.密闭②高度不起2米。 11.花生米的安全水分是多少? 冬季10% 夏季9% 长期保管8%。 12.油料中杂质分为几种? ①有机杂(皮壳、麻绳)②无机杂(泥沙、石子、金属)③含油杂质(病虫籽粒)。 13.油料除杂的意义 油脂制取前对油料进行有效的清除和除杂:①可以减少油脂损失,提高出油率。②提高油脂饼粕等副产品的质量。 ③减轻设备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④避免生产事故,保证安全生产。 ⑤提高设备对油料的有效处理量,减少尘土飞扬,改善工作环境。 14.油料预处理的方法和要求

浸出油

浸出油 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 概念 油料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叫做压榨油。国家专门为油料加工安排生产的专用溶剂油,以其自身成分特点,能够保证其与油脂彻底分离脱除。而且国家规定了严格的植物油生产质量标准,保证了食用油的安全卫生。消费者应购买标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油脂产品。 生产工艺 浸出油-制作工艺: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营养成分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中国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与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将花生油生产工艺透明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把知情权交给消费者,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专家建议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俊籽认为,从安全和环保上看,压榨油由于能够保持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而浸出油则很难满足人们追求食品天然、环保的消费心理。中国农科院山东花生研究所育种专家、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医药专家毛文岳也指出,判断食用油的优劣,生产工艺是一个重要标准。 与此同时,国家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全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绍庄教授表示,两种油各有利弊,食用油的好坏关键看是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可安全食用。 压榨油与浸出油 根据油料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制作工艺,一般情况下,如芝麻、花生、橄榄、油菜籽等本身就是油料作物含油量较高,可以选择压榨法制油;但是像大豆、米糠等本身含油量少多半采用浸出法制油。此外还有“水溶法”、“水代法”等工艺。

压榨油、浸出油的区别和认知

压榨油、浸出油的区别和认知 食用油,家家户户厨房的必备品,可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家用的油是什么油!即使有人知道,也很少有人清晰认知食用油的加工工艺。 食用油有两种制取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通过施加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来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在的压榨法已经是工业化的作业。压榨法由于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 浸出法: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溶剂,利用油脂与所选定溶剂的互溶性质,通过溶剂与处理过的固体油料中的油脂接触而将其萃取溶解出来,并用严格的工艺脱除油脂中的溶剂。 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生产条件良好;油料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油料品种 不同油料的化学成分、含量、物理性状有差别。压榨法和浸出法这两种油脂制取工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原料。 一般来说,高含油油料采用压榨,如芝麻、花生、橄榄、油菜籽等;低含油油料采用直接浸出法,如大豆、米糠等;而某些油料中可产生特殊风味的油脂,为保持其产品不失去原有的风味,多采取压榨法取油,如芝麻油、花生油等油脂的生产。 压榨油一般就经过初步的脱酸和脱胶就行了。压榨油因为保留了油料本身(如花生)的香味,可能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特点。而浸出油要经过脱酸、脱胶、脱色和脱嗅,其间正好可以祛除许多人所不喜欢的豆腥味。 两种油都要经过精炼处理 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一道工序而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原油毛油,含有较多的胶质、游离脂肪酸、有色物质等,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为防止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原油必须经过精炼加工处理,经过水洗、碱洗、脱酸、脱色、脱臭等工艺,使之成为颜色较浅、澄清的精制油,达到各级油品的标准才能上市销售。 影响食用油好坏的因素不是生产工艺,而是精炼程度及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按规范操作。如何区分压榨油、浸出油 1)看一看,依据国家标准在食用油外包装上标明。注:压榨油,不需要高温提炼,亦不需

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压榨、浸出法哪个好?

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压榨、浸出法哪个好? 目前,有些食用油的国家标准都要求明确标出加工工艺、原料的原产国等信息。这一举措充分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为了更好帮助普通消费者理解食用油的加工工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就目前而言,市面上食用植物油的制取方法一般有两种:压榨法和浸出法。 一.什么是压榨、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 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植物油抽提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从世界食用油脂制取工艺的发展历史来看,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的生产工艺。 二.两种工艺的优缺点 压榨法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保留了油料内的丰富营养,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抗氧化剂,保证产品的安全、纯正、营养、美味。但缺点是出油率低。“压榨油工艺”目前在国内基本用于高档油品。 浸出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三.两种工艺各取所长 现代油脂加工厂中,对于一些低含油的油料,比如大豆,采用的是直接浸出工艺;对于一些高含油的油料,比如菜籽、花生,则采用先压榨后浸出的工艺;纯粹的压榨法制油目前仅保留在某些可产生特殊风味的油脂加工中,为了保留油脂一定的浓香味,如橄榄油、芝麻油等。 对于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金龙鱼添加深海鱼油调和油和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因其含有丰富的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大豆油等多种原料,其中,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是用压榨工艺,大豆油采用的是浸出工艺。 对上述两种制油方法,生产企业按不同需要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同时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单一的只采用一种生产工艺是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的,也是不现实的。 四.从毛油到成品油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油脂,都还不能吃,它被称作毛油。毛油中含有种种杂质,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如棉籽油中的棉酚)。 国家标准中规定“毛油”是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的,只能作为生产各级成品油的原料油。而原料油只有经过精炼加工处理达到各级油品的质量标准后才能上市。 五.关于两种工艺的安全问题 关于食用成品油的质量,国家制定有一系列指标,称国家标准。

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

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 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工艺标准 优质花生油的生产工艺一般采用物理压榨法或浸出法。物理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外力将花生仁挤压出油,具有保留花生原有营养和风味的特点。浸出法则是利用有机溶剂将花生中的油脂溶解出来,再经过处理达到一定质量标准。 二、原辅料要求 优质花生油的生产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花生原料,并且对辅料如水、食品添加剂等也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优质花生油的生产会选择新鲜、无霉变的花生仁为原料,并使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进行生产。 三、质量标准 优质花生油的质量标准包括色泽、气味、口感、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素等指标。其中,色泽是判断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优质花生油应呈淡黄色或澄黄色;气味和口感则关系到产品的风味和口感,优质花生油应具有浓郁的花生香味和良好的口感;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等指标则关系到产品的纯净度和安全性,优质花生油中应含有较少的水分和挥发物等杂质;酸价和过氧化值则

反映了油脂的新鲜度和氧化程度,优质花生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应符合国家标准;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优质花生油的黄曲霉素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安全标准 优质花生油的安全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添加剂使用等方面。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生产场所的卫生和安全,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五、包装标准 优质花生油的包装标准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计、标识等方面。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包装材料的相关规定,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防潮性能;包装设计应美观大方,符合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标识应清晰、易读、规范,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信息等内容。 综上所述,优质花生油执行标准包括生产工艺标准、原辅料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和包装标准等方面。这些标准的严格遵守和执行,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品质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全面了解山茶油浸出、热榨、冷榨这些工艺

全面了解山茶油浸出、热榨、冷榨这些工艺 一、浸出法 1、浸出油的工艺流程 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浸出油的价格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2、浸出油的优、缺点 浸出油工艺从半成品油到毛油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剂,有的提炼过程中甚至使用硫酸。 优点: 出油量大,油料利用率高。 缺点: 破环了油料作物的所有营养,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成饱和脂肪酸,甚至是反式脂肪酸。化学残留严重,含有苯比芘,铅汞,黄曲霉素等强致癌物。 浸出油为啥不好? 由于“六号轻汽油”属于石油化工产品,会在食用油中存在微量

残留,更由于有些厂家不及时更换新鲜的抽提溶液,而可能造成油品的污染,因此用浸出法生产的食用油品质不如压榨油纯。 而且浸出过程中,溶剂残留不可避免,在国标中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若长期食用这种油,健康将遭到危害。 二、热榨法 热榨是将油茶籽先粉碎,然后上屉蒸,最后再用稻草做成茶籽饼,用压榨机压榨出来茶油,手工作坊的传统土榨法即是热榨。 1、常规热榨茶油的工艺流程 茶油果的采收、筛选→茶油籽→清理除杂→脱壳→破碎→蒸炒→压榨毛山茶油→粗过滤→精过滤→脱胶→脱酸→水洗→脱水→脱色→脱臭→热榨茶油。 2、常规热榨茶油的工艺特点 (1)能够提高出油率。 (2)高温压榨容易造成茶籽油中的氧化聚合,分解产生某些过氧化物和有害物质,破坏茶油中的营养成分。 (3)易引起蛋白质变性,产生对人体不利的反式脂肪酸。 (4)杂质较多,影响茶油外观色泽和内在品质。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关于《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了解是表面卖的植物油,加工工艺是各有不同的加工工艺,立即事关到植物油的卖出价钱,因此我们应当针对加工工艺有一定的掌握,那样能够防止我们被店家蒙骗,并且能够节省许多钱财,那样能够让我们的饮食搭配更为身心健康。享有美味可口的另外要一种对自身负责的行为。那麼,植物油榨取好還是浸取好呢? 一、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差别 现中国食用油的做法分榨取(物理学)和浸取(有机化学)

二种,浸取是用一种化合物把油弄出,产油率比榨取方法要高,可是可是用浸取会应用溶剂油提纯,没法维持食用油原来口味,也存有安全风险。 二、制作工艺不一样 压榨油的制作工艺是“物理学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制作工艺是“有机化学浸取”。 物理学压榨法的生产加工工艺规定原材料要优选,燃料经去杂、去石后开展粉碎、蒸炒、挤压成型,让植物油脂从燃料中提取,机榨全过程中加上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选用新科技纯天然过虑纯化技术性而做成的。维持了花生仁的原生态,香气醇正,含有维生素E,保存期长,且无一切防腐剂,没有有机溶剂残余和含皂量,是一种当代加工工艺与传统手工艺融合生产出的天然

的翠绿色食品。 有机化学浸取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采用某类可以融解植物油脂的溶剂,根据与燃料的触碰(侵泡或自喷),使燃料中的植物油脂被提纯出去的一种练油方式。浸取法纪油具备粕中残油低(油的密度高)、劳动效率低的优势,但浸取的精炼油要历经脱腊、开胶、脱水、薄膜蒸发、脱酸、褪色等有机化学解决后才可以服用。或是是达不上一级、二级榨取标准的食用油,再加一部分根据浸取后再精练的油,使其做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因为历经多道有机化学解决,植物油脂中的一部分纯天然成份被毁坏,且有有机溶剂残余。 三、营养成分成分不一样 压榨花生油具备色、香、味齐备,保存了各种各样营养成分成分之特性。

食用油生产过程

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食用油不仅影响菜肴的色香味,而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它提供人类部分所需的热量以及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近年来,我国的食用油生产工艺快速提高,人们正逐渐告别过去那种油烟大、杂质多、卫生条件差的散装油。这次《Geek》就来带着各位童鞋了解一下食用油的基本生产工艺,说不定这些知识对于各位选购食用油也有帮助哦。 首先咱们先来回顾一下食用油分类。食用油基本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两大类,不过动物油含胆固醇高,吃多了容易得动脉硬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用得很少了,不在咱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列;而不含胆固醇的植物油则大致分为核桃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红花油、亚麻油、橄榄油、蓖麻油、芝麻油等(食用油的详细介绍请见2008年9期《Geek》之LifeMaster)。那么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食用植物油都是如何制成的呢?简单的概括就是,选择油料,制成毛油,最后精炼成成品油。说起来简单,加工起来却很复杂。 油料的预处理 我国主要的植物油料有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两种。草本油料有大豆、花生、棉籽、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木本油料则有油茶籽、椰子、核桃、油橄榄、油桐等。顺便说一句,目前国家规定采用转基因油料的食用油必须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的字样。油料的预处理包括油料的清理、脱绒、剥壳、干燥、破碎、软化、轧胚和蒸炒等工序。经过处理的油料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用来制取毛油。 毛油的制取 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的初级油,也就是毛油,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不过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从世界食用油脂制取工艺的发展历史来看,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浸出法首先在发达国家得到应用和发展,近年来,浸出法制油技术在我国的油脂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如何使用压榨或浸出法制油呢?下面就让《Geek》稍稍地介绍一下。 压榨法: 压榨法取油在油脂加工业中具有悠久历史,是植物油料加工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虽然后来发展了浸出法取油技术代替了部分压榨取油,使压榨取油法在油脂加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压榨取油方法在油脂加工业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在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制取中,更是以压榨取油方法为主。近年来,国内外对压榨取油和浸出取油两种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浸出取油属溶剂方法制油,油中难免残留化学溶剂,需在高温下进行。而压榨取油属物理方法制油,油中没有化学溶剂,可在低温冷态下进行。 低温冷态下压榨制取油中的磷、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含量均很低,油的色泽清澈,且有特有的果香味,国外称为天然绿色食品。故压榨取油特别是低温冷态压榨取油方法在国外又呈上升势头。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 1.食用油的介绍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1]。油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食用油不仅影响莱肴的色香味,而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它提供人类部分所需的热量以及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近年来,我国的食用油生产产量持续增加,加工工艺不断优化和改进,人们正逐渐告别过去那种油烟大、杂质多、卫生条件差的散装油,而改为使用安全卫生的桶装油和包装油。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2]。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脂油料生产和供应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国家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油脂油料生产,促使了我国油脂油料生产不断提高,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油茶籽、亚麻籽等八大油料产量由1990年的3452.8万t 上升到2009年的6015.1万t,增长74.2%,平均年增长3.9%[3]。 2.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 我国和国际上一样,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4]。食用油制取流程见图1所示[5],压榨法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经过选料、焙炒、物理压榨生产而成,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压榨法由于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提取,利用油脂与所选定溶剂的互溶性质而将油脂萃取溶解出来,并用严格的工艺脱除油脂中的溶剂,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生产条件良好,油料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食用油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食用油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现中国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分压榨(物理)和浸出(化学)两种。浸出是用一种化学物质把油弄出来,产油率比压榨方式要高,但是用浸出方式里面的一种化学物质吃下去永远都会积蓄在体内,几十年也代谢不出去,所以现在中国得各种各样癌症的人那么多,跟经常食用这种浸出油有一定关系。尤其是食用油是我们每天都吃的东西,一定得好好关注。 5升的油在价格方面就有很明显的区别,浸出的卖40~60元左右,而压榨的卖90元左右,很多的人不知道这个,以为油都一样,也会选择相对便宜一点的,专家提醒买油一定看清制作方法,尽量要买贵的食用油。 其实浸出油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就是被不允许的,但是我们国家还采用浸出方法是由我们国家目前的国情决定的,毕竟还是“穷人”多啊。 食用油有很多种类,下面是主要的几种 一:棉籽油: 用法:炒菜,炖菜。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于烹调食用,亦可用于工业生产作原料。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可达亚油酸能抑制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此外,棉籽油中还含有%%的棕榈酸、的硬脂酸,18%%的油酸,%的花生酸,人体对棉油的消化吸收率为98%。二:大豆油: 用法:炒菜,炸食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心脑血管病变。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三:菜籽油: 用法:炒菜,炸食菜籽油是以油菜籽经过制浸而成的油,又称“菜油”,是我国食用油品种之一。菜籽油呈深黄略带绿色,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辣味.一般需经碱、脱色、脱臭等处理方可食用。菜籽油的粘度大,皂化值在半干性油中为最小、芥酸含量高,以此可以来鉴别菜籽油。菜籽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作为食用油,它的消化利用率可达99%。除此之外,工业上还可以作为润滑油、卒火用油、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