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完整版)★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现代设计史》通关秘籍2

、新艺术运动: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并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提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解决产品造型问题,最求一种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
这场运动除了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及浮世绘的影响以外,还吸收了哥特式和洛克建筑的设计影响。
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
二、装饰艺术运动:出自于1925年在巴黎皇宫举办的大型展览“巴黎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博览会旨在展示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
装饰运动虽然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几乎同时诞生,且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
风格特征:装饰艺术运动虽然发源于法国,但他在美国和英国也颇有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商业环境下,在设计式样追随市场销售的设计和商业原则驱动下,得到巨大发展。
①从造型语言来说,它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地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拘于直线。
②以色彩的运用而言,“装饰艺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以往讲究典雅的各种设计风格大相径庭。
三、包豪斯学院成就: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
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影响:①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这一框架在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学中被作为基本的框架,一直被沿用。
②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
建筑设计开题报告范本

·空间形态分析:应明确表现规划的空间系统、建筑高度分区、景观结构, 以及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等。
以上分析图的数量和表达内容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 若不能完全表达规划意图时, 可在图中附加文字说明。
(2)建筑部分:
a)主要建筑单体平面图
b)主要立面图
c)主要剖面图
d)重要节点设计、技术设计等
以上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不少于3个, 选择其中1个主要建筑单体进行施工图深化, 可以根据自己规划的特色进行选择, 建筑单体高度不大于24米。
3.建筑初步设计深度要求(补充知识)
(1)平面图: 各层平面
a)底层各入口要画出踏步、花池、台阶等
b)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 轴线编号, 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4月30日—5月16日(周一)
建筑设计三草阶段
应更加深入, 较妥善地解决各项问题, 使设计更加完善。
5月17日—5月23日(周一)
绘正式图、施工图并排版
正图务必正确表达设计内容, 无平立剖不符之处, 要求细致地绘制线条图, 达到一定的制图表现效果
5月24日—6月3日
排版修订并打印
6月4日—6月5日(周六、日)
3、方案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 活动考虑, 力求功能分区明确, 布置合理, 为学生创造安静, 美丽, 空气新鲜的学习环境。
4.校园的主要节点及工程管线必须满足园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5.符合国家相关现行设计规范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三)设计内容
1.功能定位及规划规模
校园包括中学及商学院两部分, 中学部分规划在校生3000人, 考虑2000人住宿, 商学院部分2000人全宿制。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_陈尧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建设单位: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 何镜堂、郭卫宏、郑少鹏、黄沛宁、郑炎、
李绮霞、晏忠 等
建设地点: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时间: 2004年
竣工时间: 2011年
用地面积: 5100m 2
总建筑面积: 2600m 2
摄影:陈尧(除标注外)
总平面
北
松
花江路西
樵
山
路
北江路
主入口次入口
次入口
次入口
门厅讨论室报告厅
24号
22号
20号
18号16号14号
30-31号
32-33号
34-35号
36-37号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北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设计作品
锦鲤鱼池为庭园带来勃勃生机
上:室内空间按工作室功能需求进行改造
下左:新旧建筑以虚空间过渡
下右:利用夹层丰富室内空间层次(摄影:杨叔庸)。
何镜堂:建筑设计要符合“两观三性”

(标题)何镜堂:建筑设计要符合“两观三性”(来源)广州名人网(简介)何镜堂把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定位为“两观三性”。
“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两观”是指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 5月27日,“中国馆之父”何镜堂应邀参加了中国(余姚)河姆渡国际论坛——世界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国际论坛,该论坛是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幸福城魅力”为主题。
记者就建筑艺术和建筑理念采访了何镜堂院士。
记者:您是一个很有自己个性和思想的建筑师,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何镜堂:我把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定位为“两观三性”。
“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两观”是指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记者: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您对于建筑艺术是怎样理解的?何镜堂:建筑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在考虑建筑艺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功能,实用经济很重要,达到审美与实用的有机统一。
记者: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有哪些关系?何镜堂: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是有机的结合。
建筑艺术特性需要与历史、环境、地域、文化等结合,不能为了过于追求艺术而忽略和牺牲它的功能。
如果只讲求建筑艺术的特征,而不顾及低碳节能,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
为艺术而艺术是目前追求建筑艺术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实建筑本身就能实现低碳的目标,一些现代科技在建筑中的过度运用没有必要。
以中国馆为例:“东方之冠”斗拱形象,不仅象征天下粮仓,展示着泱泱大国的风采,实际上还兼顾着冬暖夏凉的环保功能。
这个斗拱层叠架空,冬天时,每天有6个半小时太阳可以照进去,而到了夏天,却一点阳光也进不去,可以减少空调等电器的能耗,增加参观者的舒适度。
何镜堂:用建筑精品记录前进中的中国

何镜堂:用建筑精品记录前进中的中国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1年第14期从兴建虎门海战博物馆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科技馆到惊艳世界的“东方之冠”中国馆,他用2000多个建筑精品生动记录了前进中的中国。
同时,他的人生也与新中国同频进步。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
深圳科学馆,开启事业新征程何镜堂,1938年出生在广东东莞,自幼喜爱绘画,1956年,考入华南工学院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时又因学业优异被推荐为研究生,攻读民用建筑专业。
1973年,何镜堂工作调动,来到首都轻工业部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
他不仅在工作中完成了办公楼、厂区规划的设计任务,还在业余时间参加建筑绘画、小型铁路客站、农村住宅设计等竞赛。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何镜堂心中“捂”了十几年的建筑师激情,也期待着有机会尽情燃烧。
他专程去了一次深圳,看到昔日荒凉的地方正成为繁忙的建筑工地,他感受到了“热土”的含义,内心也跟着沸腾了起来。
1983年,何镜堂带着家人从北京回到母校华南工学院。
回来的第三天,他就接到一个竞赛任务——设计深圳科学馆。
“本来还想去买点儿安家的东西,一听到竞赛,我想‘机会来了’,立刻放下手头其他事情。
”于是,何镜堂和同为建筑师的妻子李绮霞一起工作了20多天,把深圳科学馆的方案和模型作了出来。
“改革开放前沿的速度确实是快。
我的模型中午送到,下午就开始评选,傍晚便通知我中选了。
”在45岁的那年,何镜堂打响了人生第一炮。
何镜堂告诫青年人:“只要肯努力永远都不迟。
”此后的36年,何镜堂先后主持设计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映秀震中纪念地等2000多个建筑精品、200多项重大工程。
这些重大标志性工程见证了包括反法西斯战争、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抗震救灾、“一带一路”等近百年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与时代精神。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何镜堂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何镜堂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 我常用"二观"、 "三性"来理解建筑创作,即建筑师要有"整体观"和"
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面对各种因素,分清主次.建筑创作首先要突出建筑的整体观,综合优选,
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活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创作要有特色,应在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上下功夫.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地域性本身就包涵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综
合体现,而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建筑师如能充分理解和综合运用"三性",就能创作出精品.
【总页数】2页(P90-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当代建筑名人程泰宁 [J],
2.中国当代建筑名人——曹亮功 [J],
3.中国当代建筑名人——布正伟 [J],
4.澳大利亚会计名人堂:创设与评析——兼及中国会计名人堂建设的借鉴与思考 [J], 许家林;李想;李寒珺;邓越
5.美国会计名人堂:六十年的概览与评析——兼及中国会计名人堂建设的思考 [J], 许家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艺双馨,筑造精品

何老师在建筑圈里的朋友很多,口碑也特别好。 何老师建筑创作的视野和高度都达到了相当的水 平,对方向的把握极其准确,充分发挥团体的集 体智慧,并且不拘一格地挖掘青年建筑师的潜力。 带好一个团队与做好一个建筑有些相似。何老师 之所以能在建筑行业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和成就,
社会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建筑创作的 品质,何老师很早就产生了创作精品建筑的意识。 在中国当前环境下,做一个好作品的机会比较难, 也比较少,10 个项目中能做出一个精品项目已属
此外,何老师在这个年龄阶段,精力依然格外充 沛,他自己整理资料,对创作充满了热情。何老 师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创作到老的精神为现在 的中青年设计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起到了示范 的作用。
懂得取舍,更能够坚持自己、表达自己,创作出 建筑精品。好的建筑要做到从形式上、空间上、 质感上、建造上、功能上、理念上、文化上有所 考量,并且要有突出的特色,做到这一点是极不 容易的。好的建筑评价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表述 清楚的,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何院士能够站
不易。建筑师应多做一些精品建筑,精品不是高 花费,而是在节省造价的前提下,在文化上有更 多的思考和独立性,表达出有个性、有品质的建 筑空间。
的互动交流就进入初步设计施工图,最后交图, 工作的核心集中在传统流程上。而全过程设计则 是对建筑的构思、策划到整体的规划设计,乃至 景观、建造、照明、布展、运营、对未来的改造 和维修等很多方面。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建筑创作,
[ PEOPLE ] 人物/何镜堂 He jingtang
excellent in both performing skills&moral integrity, devotion in high-quality buildings 德艺双馨,筑造精品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从当代中国知名建筑设计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演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促成了本土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作品。
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建筑。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既受到中国强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化后现代浪潮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特征,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建筑语言和美学思想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辽阔的土地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地域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建筑设计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附于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庞杂,内涵丰富。
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器”或“式”的层次,更侧重于“道”或“法”的深度。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与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弘扬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受中国几千年君权至上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建筑上表现为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且成就最高。
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强调巨大的体量、对称的布局、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富丽堂皇的色彩等设计要素,对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坛庙、神祠、宗庙、宗祠)和帝王陵墓的建设规划,则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上下尊卑的宗法礼教文化。
这种重视权力、主次分明的建筑特征,在审美心理上形成一种庄重、崇高的感受,集中体现中国建筑审美的主流思想。
2.多元、丰富、内敛的民族建筑文化中国属内陆国家,漫长的历史与封闭的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敛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镜堂作品欣赏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另外,何镜堂院士还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了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和全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介绍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
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
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
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
2005年4月,南京市举办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国际设计招标,这是建筑界一次较为瞩目的国际竞赛,这不仅是一组建筑设计,而是要营造一个场所精神,让人在这个特定的场所中去感受心灵的震撼,也让人看到人类未来的希望,同时还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延伸原有纪念馆的脉胳和风格,从整体上营造成一个从战争—屠杀—和平的空间序列和场所精神。
在评审会上,何镜堂向以吴良镛、齐康院士为首的评委会作了方案汇报和答疑,何镜堂们的方案最终被评为一等奖并付诸实施,同时在《建筑学报》2005年第9期发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的文章。
2007年4月,建设部和上海市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竞赛,这是我国建筑界一件大事,也是其建筑师生涯最为重要的一次创作实践,何镜堂组织了以博士生为主的十多人设计团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八个字作为创作的设计定位。
围绕如何表达中国特色进行攻关。
中国馆以何镜堂院“东方之冠”作为国家馆的主体与清华大学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合作组成联合团队深化设计。
多年来,何镜堂带领团队还参加了许多全国性的国际设计竞标,其中包括安徽省博物馆、北京藏学研究中心、宁波帮博物馆、广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等一些有影响的项目。
随着中国馆的建成,近日何镜堂主持澳门大学、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康复中心、江苏泰州展示中心等一批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项目,每次设计定位,何镜堂都习惯以“二观三性”的设计理念为指引,从分析项目的地域、环境入手,挖掘不同项目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地形地貌特色,并与现代科学技术和表达手段相结合,寻求不同项目所需表达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的创新定位和构思要点,再深化设计。
安徽省博物馆以“四水归堂”来表达历史文化主题;北京藏学研究中心则着重于表达西藏地域文化特色;宁波帮博物馆以“三江汇流”为起点,结合江南水乡建筑文化,以现代手法演绎宁波人的奋斗历程;广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突出岭南气候和人文特色,表达广州现代山水城市的建筑风貌,这几个方案都在设计中夺标。
此外,何镜堂还和孙一民教授合作共同主持了北京2008年奥运羽毛球馆和摔跤馆设计,在大型国际设计竞赛中夺标,并已建成使用。
何镜堂从研究生毕业便立志投身于建筑事业,到承担大量的设计、研究和教育工作,一直在摸索建筑创作之路,一条设计与研究、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一条辛苦而快乐的路。
代表作品简介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实施方案项目地点:上海市设计时间:2007年占地面积:6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480平方米设计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总负责兼总建筑师:何镜堂副总建筑师:张利(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公司)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袁建平(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馆的创作构思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创作理念。
在总体布局上,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主体造型“东方之冠”。
地区馆水平展开、汇聚人流,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衬托国家馆,展现出属于城市、面向世界的中国大舞台的形象。
在场地设计上,整合南北城市绿地,形成坐南朝北、中轴统领、大气恢宏的整体格局,体现了传统中国建筑与城市布局的经验与智慧。
在技术设计上,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对生态节能技术的综合运用显示出我们对环境与能源等当今重大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馆将站在中国文化、东方哲学的立场上,对21世纪的城市与人居文明作出自己的诠释与展望。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设计时间:2005年竣工时间:2007年占地面积:7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曾获奖项: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5年)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 (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金奖 (2009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 (2009年)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2007年)主要合作者:倪阳、刘宇波、何小欣、林毅、姜帆、麦子睿、吴中平、包莹等扩建范围位于现有纪念馆东西两侧,主要包括新扩建纪念馆、万人坑遗址改造以及和平公园三部分。
本设计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
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合,由东到西顺序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断刀”、“死亡之庭”、“铸剑为犁”三个空间意境的塑造,形成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完整空间序列。
建筑空间从东侧的封闭、与世隔绝过渡到西侧的开敞,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
3、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竣工时间:2002年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曾获奖项:国家级优秀设计项目金奖(2006年)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2004年)建设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2005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2005年)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创作奖(2005年)主要合作者:倪阳、郭昊栩、林毅、孟庆林等该方案为内部竞赛中标方案。
方案延续以院落为中心的空间格局,保留人们心中“庭院深深”、“绿树成荫”的美好记忆,创造出空灵通透、步移景异的新岭南建筑。
在设计时以“少一些、透一些”为原则,积极回应南方建筑特有的通风、采光、遮阳问题。
平面为三组建筑围合而成,中间穿插以院落,建筑高2-3层。
4、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项目地点:北京市设计时间:2004年竣工时间:2007年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950平方米曾获奖项:国际竞赛第一名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优秀奖(2009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2009年)主要合作者:孙一民创作团队奥运摔跤馆位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其作为摔跤比赛用馆以及残奥会的坐式排球比赛用馆。
奥运会后经改造后将包括:比赛大厅、标准篮球训练馆以及游泳馆。
在保证继续承接各类体育赛事的同时,满足体育教学、文艺演出、集会以及学生社团使用。
本工程很好地解决了校园环境中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难题,建筑体量平实,功能配置紧凑,使赛时赛后的良性转换成为可能。
奥运摔跤馆2004年3月经国际招标中标实施。
2007年8月首次对外开放,媒体对摔跤馆造型的“内敛精巧”(科技日报)与“整体节能”(人民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出自不同角度的报道繁多。
5、2008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项目地点:北京市设计时间:2004年竣工时间:2007年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383平方米曾获奖项:国际竞赛第一名第八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优秀奖(2009年)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奖一等奖(2009年)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提名奖(2005年)主要合作者:孙一民创作团队奥运羽毛球馆位于北京工业大学校区,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其作为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用馆,奥运会后将在保证继续承接各类体育赛事的同时,满足体育教学、文艺演出、集会以及学生社团使用并作为国家羽毛球队的训练基地。
体育馆创造性地解决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的需要,结构技术国际领先,空调、灯光等多项技术协同良好,充分满足羽毛球和艺术体操复杂苛刻的功能要求。
奥运羽毛球馆2004年3月通过国际招标中标实施。
2007年9月举办了“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羽毛球馆”,得到了中国羽毛球队中众多世界冠军的肯定。
6、映秀震中纪念地项目地点: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设计时间:2009年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主要合作者:郭卫宏,郑少鹏,何正强,陈晓虹,黄瑜、张莉兰纪念馆以大地的形态嵌入环境,与大地形成统一、契合的关系,在朝向城市轴线的东面方向形成切面,架空形成外部空间。
纪念馆在大地形体的建筑之中通过院落空间的植入,使建筑与大地之间形成一种内在张力。
院落空间是纪念馆的点睛之笔,她赋予纪念馆以精神内核。
以序、地殇、崛起、希望为主题的四个庭院来作为主题展厅空间的重要起始、过渡和收结,与地震灾害、灾后重建、5.12启示等三大展览部分的主题相呼应,营造相应的空间氛围和场所精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使参观者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随着空间下沉、上升、开、合、收、放的节奏,情绪由凝重逐渐走向舒缓、理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