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哈雷戴维森的传奇之路

合集下载

哈雷摩托的发展史

哈雷摩托的发展史

哈雷摩托:一个世纪的创新与激情自1903年以来,哈雷摩托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

它不仅仅是一个摩托车品牌,更是一种自由、激情和个性的象征。

今天,我们将带您回顾哈雷摩托的百年发展史,领略这个传奇品牌的辉煌与荣耀。

创立之初,哈雷摩托凭借其卓越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迅速在摩托车市场上崭露头角。

威廉·哈雷和阿瑟·戴维森两位创始人,将他们对摩托车的热爱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强大动力和个性化外观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哈雷摩托,以它无与伦比的耐用性和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粉丝的追捧。

20世纪20年代,哈雷摩托进入了黄金时期。

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对摩托车的需求大增,而哈雷摩托也因此成为了美国经济的象征之一。

这个时期的哈雷摩托,不断创新,推出了多款经典车型,如“Knucklehead”、“Panhead”和“Shovelhead”,每一款车型都代表了哈雷摩托的卓越品质和独特设计。

然而,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到来,哈雷摩托的销量急剧下降,公司陷入了困境。

然而,哈雷摩托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品质,逐渐在经济复苏中恢复了生机。

这个时期的哈雷摩托,更加注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多款适合不同人群的车型,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摩托车市场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雷摩托成为了美国军方的供应商,为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争结束后,哈雷摩托继续发扬其独特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推出了多款经典车型,如Sportster、Fat Boy等。

这些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哈雷摩托的地位。

与此同时,哈雷摩托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摩托车品牌之一。

然而,随着日本摩托车品牌的崛起,哈雷摩托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哈雷摩托开始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哈雷摩托逐渐恢复了生机。

进入21世纪以来,哈雷摩托继续发扬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设计,不断推出新产品。

哈雷发展历史

哈雷发展历史

哈雷发展历史哈雷(Harley)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当时由威廉·S·哈雷(William S. Harley)和亨利·戴维森(Arthur Davidson)创立了这家公司。

从那时起,哈雷摩托车就开始了其独特而辉煌的发展之路。

最初,哈雷公司只是一个小型车间,生产一些简单的自行车和摩托车。

然而,这两位创始人的才华和决心使得公司逐渐壮大起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雷公司为美国军队生产了数千辆摩托车,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雷开始不断创新并推出新的产品。

1929年,哈雷推出了首款V型双缸引擎,这一创新使得哈雷摩托车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此后,哈雷不断改进引擎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更加强大和可靠的产品。

然而,哈雷也经历了一些困难时期。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摩托车市场竞争激烈,哈雷的销售额开始下滑。

然而,公司通过重新定位品牌形象和推出新的产品线重新赢得了市场的关注。

1980年代,哈雷摩托车在美国重新兴起,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哈雷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亚洲和欧洲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如今,哈雷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畅销。

除了产品创新外,哈雷还注重推广和营销。

哈雷摩托车不仅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哈雷摩托车俱乐部成为了哈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哈雷摩托车聚会和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摩托车爱好者。

然而,哈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尾气排放的限制,哈雷需要不断改进其产品以满足环保标准。

此外,年轻一代对摩托车的需求和喜好也在发生变化,哈雷需要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和适应新的消费趋势。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哈雷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并且不断努力创新和改进。

公司近年来推出了电动摩托车项目,并致力于开拓新的市场和吸引新的消费群体。

1965年美国叛逆的“哈雷天使”

1965年美国叛逆的“哈雷天使”

1965年美国叛逆的“哈雷天使”
时事造英雄。

美国的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摩托车公司也许是世界上惟一一家未刻意下什么气力就成为传奇性公司的企业。

20世纪的历史本身塑造了这一传奇形象,在美国,整个20世纪下半叶甚至被称为“哈雷时代”。

哈雷摩托车,以其纯金属的坚硬质地、炫目的色彩、大排量大油门所带来的轰响,让战后迷茫的年轻人发狂,他们在哈雷那里找到了精神家园。

为了与狂热、叛逆、不羁的风格相配,他们穿上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毛边牛仔裤和粗犷的皮靴,身体文上哈雷的标志,纵马驰骋般呼啸而过。

这副装备后来逐步完善,成为浓缩了激情、自由和
狂热的一种精神象征,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哈雷迷。

美国媒体都乐此不疲地报道全美四大摩托车俱乐部的新闻。

当年,只有哈雷摩托车的拥有者才有资格被称为“摩托车手”,驾驶其他牌号的人只能被轻蔑地称做“骑摩托车的人”,甚至还形成了私下里“修理”骑非哈雷摩托车的人的黑规矩。

哈雷摩托车手们在路上一看到不顺眼的杂牌摩托,便立刻把它抢夺下来,用绳索套在自己的摩托车后,拖着它在大街上兜风取乐,然后往车上撒尿,再把它吊到树上,过些日子甚至干脆浇上汽油付之一炬。

他们还获得了一个独有的称号:“哈雷天使”。

哈雷论文

哈雷论文

哈雷哈雷摩托,全球知名摩托车品牌。

1903年,威廉·哈雷(William Harley)和戴维森(Davidson)三兄弟在密尔沃基创建了著名的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100 多年来,它经历了战争、经济衰退、萧条、罢工、买断和回购、国外竞争以及市场变幻的重重洗礼,但它经受住了所有考验。

如今,哈雷戴维森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而且,它并没有因此而放慢发展的步伐。

一个多世纪以来,哈雷戴维森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

密尔沃基摩托车的形象在全世界车迷心中生根发芽,他们狂热地忠诚于V 型双缸驱动的摩托车以及制造它们的公司。

公司曾被《福布斯》杂志提名为“年度最佳公司”及 400 名最佳公司之一,并且“哈雷戴维森”连续跻身于美国十大最著名品牌,与可口可乐和迪斯尼公司齐名。

也许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比任何其他 20 世纪的产品更具深意,因为它象征着美国,它的成功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传奇。

哈雷从初期的单排气管摩托车到双排气管,从500毫升发动机到1200毫升或更大排气量的发动机,从三档变速到四档变速,还不断引入液压减震器、电子点火器等新技术,玻璃纤维、铝合金等新材料,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新的系列产品。

1907年,哈雷制造出了第一台V型双缸发动机,较之于传统单缸发动机,它能为摩托车提供两倍的动力。

20世纪20年代,哈雷在体育竞技和实用相结合的道路上,一方面开发出时速达85—100英里的比赛用摩托,一方面又开发出带斗的警用三轮摩托和家用的小型摩托。

这种方式使哈雷平安度过了经济大萧条。

哈雷主要的业绩与管理手段不凡体现在:第一,在规模缩减的市场中,一枝独秀;第二,运用小型经销商,拓展生活品位的行销;第三,以非财团系列的零售商来维持价格;第四,不借主要传媒确立品牌;第五,身为批发业却能创造5.6%利润。

运用小型经销商,拓展生活品位的行销。

就是贩卖骑乘哈雷的乐趣、哈雷独特的生活品位。

哈雷 金属 恶霸 横行

哈雷 金属 恶霸 横行

哈雷金属恶霸横行作者:来源:《有宠》2016年第02期离经叛道的圣地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亚瑟·戴维森在一间小木屋制造出第一辆哈雷摩托车,从此,“哈雷”便成为男人心中的圣物。

“哈雷戴维森”这个具有标志感的品牌,自1903年在密尔沃基的威斯康星州诞生以来,便被痴迷者赋予了狂野的符号,并且创造了一个将机器和人性融合一体的精神象征,深刻地影响着“哈雷骑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当然,这并不奇怪,在横跨一个世纪的品牌发展历史中,哈雷作为一个“代表军”在一战及二战中早已扬名。

直至今日哈雷-戴维森的标志仍然是作为世界上最多地被其目标群纹在身上的品牌之一。

在这个男性荷尔蒙喷涌的机车世界里,他们更懂得简单的相处和包容,他们貌似放荡不羁,其实不过是不拘泥于世俗的细节;他们疯狂却绝非野蛮,只不过习惯于遵循自己灵魂的声音,将“爱与和平”的理想表现到极致罢了。

所以人们便把哈雷与摇滚,两种包含了批判精神及寻求灵魂共鸣的传达,以一种带有暗示性的表达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曾说过:“一个国家里总有点离经叛道的东西,是件好事”。

恶霸骑士崛起然而不知何时开始,百年哈雷文化竟和一种90年代中期才被培育出的恶霸犬联系到了一起。

这种综合了美国比特斗牛梗和斯塔福梗犬特点的新犬种,保留了斯塔福和蔼友善的性情和比特强健的体魄,性格忠诚稳定。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们那身夸张的肌肉,强大的爆发力和敏捷的动作,当哈雷机车这样的钢铁怪兽和气场强大的恶霸碰在一起的时候,尤其再搭配上与哈雷骑手一致的金属铆钉饰品,仅从视觉上,就可以感觉到什么叫男性荷尔蒙迸发。

也许当你更深刻地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之后,才会明白恶霸文化与哈雷文化的共同点,它们都体现了美国的开拓精神和对力量的崇拜—勇于创新,崇尚自由,勇敢无畏。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那部拍摄于1969年的公路电影——《逍遥骑士》,那是美国历史上一部经典的公路片,反映了哈雷骑士对于“自由”的渴望,也成为“嬉皮士”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符号。

哈雷与戴维森观后感

哈雷与戴维森观后感

哈雷与戴维森观后感从1903年美国小伙子21岁的威廉姆·哈雷、20岁的亚瑟·戴维森和18岁的比利·戴维森,在戴维森兄弟威斯康星州家后院诞生的哈雷摩托车,在经历了一个世纪多的磨练,哈雷戴维森已不仅仅是一个驰名世界的摩托车品牌,不计其数的爱好者和追随者们执着地赋予其新的精神含义:创新精神、个性、情感、自由,这使它演变为一种宗教式的群体信仰,甚至成为代表着自由与个性的图腾和生活方式。

自1903年以来,哈雷戴维森不仅生产了无数“令人激动的产品”(克林顿的评价),更是创造了一种凝聚激情、自由以及独立意识的骑行文化。

在百年发展历程里,它经历了战争、经济衰退、买断和回购、国外竞争以及市场变化的重重洗礼,它的成功被称为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传奇。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品牌,很容易被过度渲染和神话。

归根到底,它毕竟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或者是人们表达个性的工具之一,并且不是唯一。

那该如何解读哈雷戴维森的品牌内涵呢?相信全面了解它的历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密尔沃基,传奇的诞生地100多年前的密尔沃基市没有高速公路,城市大部分道路都用鹅卵石铺就,街道更多的是砂砾路或者土路。

四轮马车是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没有马车的普通老百姓只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当然,人们在那个时候面对的困难远远不只是出行,还有无法救治的病症以及匮乏的物质条件。

尽管基础条件非常差,可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为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就是创意和想象力,并且勇敢地去尝试。

在那个年代,道路上偶尔会出现靠汽油驱动的车辆,这些车辆总能引来群众围观。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车辆及其相关的故事激发了早期许多年轻人的创造力,其中就包括了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森。

威廉·哈雷和阿瑟·戴维森都是土生土长的密尔沃基人,有意思的是,他们既是邻居,又在同一家金属制造厂工作。

威廉·哈雷是一位制图员,而阿瑟·戴维森则是一位模型技工。

哈雷戴维森公司

哈雷戴维森公司

2008年
2009年
全球拓展
从欧洲到亚洲,从美洲到澳洲,哈雷戴维森无处不在。借助专业市场的知 识、产品和计划,我们在70多个国家中开展业务,并不断提升业务优势。 1,300 多家授权经销商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不仅仅销售我们的摩托车,更 是帮助我们传播哈雷戴维森的品牌形象和独特文化,他们是帮助我们获得 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将继续帮助哈雷戴维森的授权经销商们成功 运营,以确保消费者持续获得卓越的驾驶体验。 我们拥有广阔的市场并不 断拓展新的版图——在欧洲,哈雷戴维森找到了新的狂热车迷,他们欣赏 精雕细琢的曲线或量身定制的动力;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 的持续深化,特别是加入 WTO 之后,我们看到了发展休闲摩托车市场的 巨大商机。
公司特色: 1.社会责任
哈雷戴维森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
2贴近客户
哈雷戴维森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的核心,是关注 如何使品牌在客户心中与众不同,而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和客户没有任何距离。
亚洲市场:
哈雷戴维森第一次进入亚洲市场的时间可追溯到 1912年哈雷向日本出口摩托车。日本是哈雷在美国 经销商网络外开拓的第一个海外市场。 1992年, 哈雷于新加坡开设第一家授权经销店;1995年,哈 雷在香港开设第一家授权经销店;1999年,哈雷进 入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市场;2005年,哈雷正式进入 中国。2006年,哈雷在泰国的第一家授权经销店开 业。2008年,哈雷的亚洲代表处落户上海。台湾第 一家授权经销店开业,并重新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2005年
4月,哈雷戴维森在上海成立办事处,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中国。
2006年 2006年 2007年
4月,哈雷戴维森在中国内地的首家授权经销商在北京正式开业。10月份,北京哈雷车主会宣告成立,这是H.O.G. (哈雷车主会)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分会。 10月,金秋长城脚下的哈雷戴维森约会——中国首次车主聚会。 11月3日,哈雷戴维森在华东地区的首家授权经销商——上海哈雷戴维森开业,当时,哈雷的全球首席执行官Jim Ziemer先生也来到上海与华东地区车迷 共庆这一盛典。同时哈雷在中国进行了首次哈雷时装秀,全方位地展现了哈雷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4月18日,哈雷戴维森亚太区副总裁柯罗德先生(Rodney Copes)到访上海,见证哈雷戴维森亚洲代表处正式落户 上海 暨上海哈雷车主会成立。 10月3日,哈雷铁骑驶入中国又一疆土,在青岛开设了其第四家授权经销商。 当时,中美两国近百名哈雷车 主齐聚青岛,见证了哈雷在中国的又一里程碑。 4月20日,哈雷戴维森现身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与众多豪华汽车品牌同场竞技,为莅临现场的观者 全方位地诠释了已经传承百年的哈雷 戴维森所代表的独特生活方式。 4月23日 – 26日,哈雷戴维森开启丽江体验骑行周。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哈雷摩托车主聚首丽江古城,共享 逍遥骑行乐趣。 4月30 - 5月2日, 哈雷戴维森中国首届H.O.G.车主骑行荟萃泰山。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哈雷摩托车主穿戴着炫酷 的装备,驾驶着款式各异的哈雷摩托齐聚 五岳之首,感受哈雷车主会大家庭的快乐气氛。

百年哈雷,文在消费者身上的品牌

百年哈雷,文在消费者身上的品牌
百年哈叠, 消费誊身上的品牌
”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因美国金融风暴导致我国珠三角, , 长三角部分中 ,企业倒闭. J 、 不得不反思这些企业的问题所在。 而被塑造品牌之外精神象征的
哈雷・ 戴维森. 却用一 种品 牌文 化续写 着一个美国斌的百 年传奇o
的摩托车队飙街, 车迷为之疯狂的 ‘ A t r a i o  ̄ l ‘ 坐 ^ r u v s n E8 h D d l 岁的BlD v sn i ai o l y d 骑” 一定是美国经典 品牌 “ 哈雷・ 戴维 三个年轻j D v s n  ̄ a i o 兄弟家后院的 d
期间竟销售了大约2 万辆军、 警专用摩 功. 。 上。“ 哈雷品牌”在消费者心 目中的认 史” 托车, 轻松地发了一笔战争横财:9 8 11 而是代表 20 年, 哈雷・ 02 “ 戴维森摩托车制造 知已经不是一个商标的意义,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订的第 公司” “ 某种体验和特定的表 与 鲍尔彻公司” 联手攻关, 研制 了某种生活方式、
二天 , 军下 士罗伊 ・ 茨 就 骑着 哈 开发 出带 有液态 冷却系统 的发动机 , 盟 霍尔 从 现 自我个性 的工具 。
雷’ 戴维森摩托车。 第一个趾高气扬地 而改变了哈雷‘ 戴维森摩托车多年一贯
不同于其他产品品牌的个性形成,
踏上德国领土。 一则题为 《 一个美国人 制的空气冷却系统发动机……时至今 哈雷品牌一方面是因为产品自身的属性 和一辆美国摩托》的图片新闻, 一夜间 日, 哈雷‘ 标市场决定了它品牌基因中 “ 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 虽 和特定的目
时的叛逆精神。 而哈雷・ 戴维森摩托车 赛因、 伊朗前国王巴列维、 猫王 神探亨
雷・ 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i 头上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哈雷戴维森的传奇之路
《Enthusiast》杂志封面
哈雷戴维森,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它象征着美国,它的成功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传奇。

哈雷戴维森曾连续跻身美国十大最著名品牌,与可口可乐和迪斯尼公司齐名。

一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车迷狂热地忠诚于V型双缸驱动的密尔沃基摩托车,以及制造它们的公司。

因为相比其他20世纪的产品,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显然别具深意:它象征着美国,它的成功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传奇。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访问哈雷戴维森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约克工厂时,曾赞赏它是激动人心的产品。

而另一位前总统乔治-布什,则将哈雷戴维森视为美国企业家精神的杰出典范。

1903年,威廉-哈雷(William Harley)和戴维森(Davidson)三兄弟在美国密尔沃基创建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百多年来,它经历过战争、大萧条、罢工、买断和回购,亦承受住国外竞争、市场变幻的重重考验。

时至今日,哈雷戴维森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并且仍然焕发着不息的活力。

1903 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森制造出第一款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摩托车:一辆缸径3-1/8英寸,冲程3-1/2英寸的赛车型摩托车。

他们的工厂是一间10x15英尺大小的木屋,门上潦草地划着“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几个字样。

1908 沃尔特-戴维森在第七届美国联邦摩托车耐力和可靠性竞赛中赢得1,000点满分。

三天后,他又创造了每加仑汽油行驶188.234英里的FAM省油记录,为哈雷打开口碑。

哈维戴维森开始将摩托车销售给密歇根州底特律警察局做警察执勤之用。

1932 哈雷戴维森公司在3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共有的2,000多家经销商分布于全球67个国家。

此时配备45立方英寸发动机的三轮摩托车Servi-car成为风靡41年之久的最流行商用及警用摩托车。

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支持军用车辆的生产,民用摩托车几乎全部停产。

至二战结束时,哈雷戴维森已为美国军方生产了近90,000辆WLA车型的摩托车。

因在战争期间的突出贡献,哈雷戴维森被授予了海陆军“E”奖。

1956 当时炙手可热的新星“猫王”埃尔维普雷期利{Elvis Presley}, 与一辆哈雷KH车登上《Enthusiast》杂志封面。

1957 哈雷戴维森的运动者系列(Sportster)面世,摩托车界的又一个传奇诞生。

这款首次配置55立方英寸顶置气阀发动机的摩托车,推出不到一年就被誉为“超级摩托车”。

1962 哈雷戴维森认识到玻璃纤维在摩托车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开始生产相关组件,它收购了Tomahawk 轮船制造公司60%的股份,哈雷戴维森Tomahawk分部次年正式开始运营。

1969 哈雷戴维森与美国机械和铸造公司(AMF)合并;同年Mert Lawill在AMA全国锦标赛泥道比赛中为哈雷戴维森车队赢得胜利。

1981 哈雷戴维森的13位高级主管共同签署意向书,要求从AMF购回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

回购于同年6月开始,“雄鹰独自翱翔”成为其战斗口号。

2003 哈雷戴维森百年庆典活动,超过250,000车迷前来“Open Road Tour ”终点站密尔沃基共襄盛举。

2005 哈雷戴维森在中国上海成立办事处,正式进入中国。

2010 “哈雷戴维森2010中国梦想之旅”由成都出发,途经重庆、广州、厦门等12座城市,最终抵达北京。

哈雷骑手以接力的方式骑着经典版继承者摩托车穿越中国大好河山,传递哈雷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