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写作 尝试创作诗歌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单元写作:尝试创作 (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单元写作:尝试创作 (3)
单元习作:尝试创作
写作目标
1.了解诗歌的特点。 2.学习写作诗歌的方法。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文学素养。
写作点拨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中国几千年 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用诗歌 这种文学体裁表达自己的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地上的一 棵小草、天空的一朵白云、春天的一湾溪水、秋天的一片 落叶,都可能让我们感情涌动、诗兴大发。那么怎样写好 诗歌呢?
三、情感要真实、具体。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创作诗歌, 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所写的人,所写的事,所写的景,都应 该是自己所熟悉的,是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自己 觉得有较深情感的。我们只有选取了这样的素材,才能在写 作时流露真实的情感。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通过 写“鸟”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让人觉得贴切自然。
四、意象要独特、新颖。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 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 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 正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如余光中在《乡愁》中,从平凡 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 抽象的情绪“乡愁”的客观对应物,从而使诗歌避免了抽象、 枯燥之感,产生了具体、生动的表达效果。
例文引路
【旁批】
乡 愁①
①仿写余光中的《乡愁》, 使用了相同的题目。
小时候, 乡愁是一个甜甜的睡梦②, 我在外头,
②选取“睡梦”这一意象寄 托乡愁,贴合“小时候”,
母亲在里头。
富有童真。

③原诗语言大部分保留,这
长大后,
样仿写更具有相似性。
乡愁是一片薄薄的信笺, ④选取“信笺”这一经典意

九上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 诗歌创作》教案教学设计

九上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 诗歌创作》教案教学设计

金桂秋韵——走进诗歌创作教材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主题:金桂秋韵时长:1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尝试诗歌写作。

(3)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新。

2.教材分析《尝试创作》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本单元以任务群的形式整体规划,通过诗歌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写作三个活动·探究完成现代诗歌学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尝试创作是学生在欣赏、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探索,也是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示,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因而本节课运用情境创设法,不注重理性分析,重在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体现爱与美的细节和瞬间,运用联想和想象开拓思维,精选意象,融入情感真挚表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让学生把文化自信转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会写诗,爱写诗,从而达成本单元的育人价值。

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巧妙抓手。

3.学情分析七八年级我们均学习过现代诗歌,学生已有阅读现代诗歌的基础。

但学生学习时多注重朗读和理性分析,较少进行诗歌创作的尝试。

学生对诗歌创作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善于表现,但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未成熟。

如何将内心感受与联想想象的内容进行诗歌化的表达,需要教师提供充分的引导。

因此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选择熟悉的景物作为情感表达的支点,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积极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呈现出属于自己的诗歌,涵养高雅情趣。

学习目标1.通过联想想象,学会营造诗歌意境,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部编本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尝试诗歌创作》

部编本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尝试诗歌创作》
1. 诗要适于朗读,就得注意语言的节奏感。 如朱陵《生日》:
沉沉的生日 一个叠着一个 压着人下降 到土里去 越来越矮
这首诗的节奏,令人感觉到人体在萎缩,写出了中 年后生日的感受。
2、节奏感之外,能注意适当押韵——隔句押韵甚至句 句押韵,则使新诗更富有音乐美。如汪国真《如果》:
如果你一定要走 我又怎能把你挽留 即使把你留住 你的心也在远方浮游
课堂拓展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 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 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 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 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 华。
部编本九年级上 写作教学
第一单元写作
尝试创作诗歌
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 2.锤炼简洁、凝练的诗歌语言; 3.学会保持一定的节奏、韵律。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义 乌人.7岁时(约646年)写下自己第一部诗, 善属文: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顾城在8岁时看到杨树树皮上的痕迹,作了 这首《杨树》: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十一岁时以《蔽月山 房》为题信口吟出了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句: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二、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三、诗歌要有新颖的想象

部编统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诗歌

部编统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诗歌

素材
朋友,今天 是个美丽的日子, 你与圣灵的雪花一起绽放,
生日祝福
朋友,看到了吗 雪花正在为你狂欢飞舞, 以六角花为你编织最圣洁的祝福。
你红红的笑脸挂满了欢乐,挂满了幸福。 朋友,听到了吗?
让我为你点燃所有的蜡烛吧!
烛光里,雪儿祝你生日快乐。
那声声发自内心的祝福,
源源而来。
第一单元 写作 尝试创作诗歌
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 都可能触发我
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 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 再适当融人联想和想象, 就有诗的味道了。 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 形象来抒写情 志,有时二者还可以有机地结合在 —起。 初学写诗时要注意学习这种写法,努力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 些具体的形象,借助于对这些形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写诗,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写诗还要注意韵律和节奏。古代诗歌很讲究 韵律和节奏 ,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韵律,让人读起来朗朗上
口。
模仿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 《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 是人间的四月天》《致云雀》,以《你 》为题,创作一首表现形式相近的诗歌。 》或《致
提示: 1.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那些触动你的人和事,以及你当 时的情感,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2.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想象与联想,借助一些形象表达自
己的情感。
思路指导
审题立意:审清题干,确定主题。可以从最 能触动你心灵的 事物入手,所写主题可以是赞美 繁荣富强的祖国、美丽的家乡 …… 选取意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可以借助 小鸟、蝴蝶、蒲 公英、小草等具体的意象来抒发 感情。

写作 尝试诗歌写作

写作 尝试诗歌写作

练闯考 我也应该用柔嫩的腰肢舞蹈: 这被霞光所装饰的校园, 这永远孕育着年轻的梦想的摇篮, 这活跃地奔跑着的长长的身影, 和那来自教室里的一缕幽幽的书香…… ——然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枯了, 连叶子也腐烂在泥土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挂笑容? 因为我对这校园爱得执着……
练闯考 【点评】 这首诗模仿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将自己设想为一棵小草,饱含深情地抒发了作 者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同时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使主题更 突出。 【例文引路2】 乡愁 春天 乡愁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 我在上头 故乡在下头
练闯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深沉、强烈的土地之 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诗人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 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 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真情实意才能拨动读者心弦,才能唤起心灵的共鸣。好的诗作 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情”,而是能在字里行间激荡起心灵的涟漪。 三、锤炼语言,打造新奇画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寥寥数语便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 无垠的银色世界。“冰封”让人感到了世界的凝冻之美,而“雪飘”则让人看到了 雪花飞舞时轻盈曼妙的灵动之态。动静结合,让人看到的不是死气沉沉的物体,而 是一幅于静穆中又有飘舞动态的灵动画面。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第一单元
写作 尝试诗歌写作
练闯考 诗歌是最古老的吟诵篇章,也是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给 人以美的享受,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起读者丰富的想象。那么,如何用诗歌表达我 们内心的思绪呢? 一、精选意象,抓住景物特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邮票”这一意象写 出了对母亲思念而不能直接相见,从而需要用邮票来传递情感,反映了诗人小时候 便远别母亲而长时间母子异地相隔的痛苦无奈的事实。简单具体的意象,营造了一 种沉重、浑厚、哀伤、苦闷的乡愁情怀氛围。 意象不仅是作者情感的外在展现,更是营造独特意境和氛围的鲜明载体。 二、把握情感,拓展深邃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

2.学习写作诗歌的方法。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境,抒发真情实感、抒写感悟。

课时: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向来是传情达意的最好载体,无论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倾心,还是“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的惆怅,都可以用诗句来描述。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那么多首诗歌,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一起尝试创作诗歌,学习写诗歌,用最美的音律和语言展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诗歌的分类三、写作指导1、诗歌概念诗是一种有意象、意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且具有音乐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2、诗歌特点(1)用意象反映生活。

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如《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3)大胆神奇的想象。

如《我爱这土地》(4)语言精炼,常使用比喻、象征、押韵等修辞手法。

如《时间》、《友情》、《一代人》3、诗歌要求1.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情感美、音乐美。

2.要有鲜明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意境美。

3.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构思美、想象美。

三个元素:想象、情感、语言想象是蓝图,情感是方向,语言是方法。

4、怎样写诗(1)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有时二者还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初学写诗,一定要努力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些具体的形象,借助对这些形象的描写来抒写情志。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借助一只“鸟”的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形象的具体描写来抒发对土地和祖国的爱。

(2)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有无限的眷恋,有无法排解的愁绪,有渴望,有无奈……启人深思。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划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划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划教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划一、活动探究任务单任务一:研究鉴赏第一单元的五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阅读文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任务二:诗歌朗诵研究朗诵技巧,举行朗诵比赛。

朗诵时,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任务三:尝试创作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句式和节奏。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自主阅读推荐:《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二、教材简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活动任务由自主欣赏诗歌、自由朗诵诗歌和尝试创作诗歌组成。

教材选了五首诗歌,分别是XXX的《沁园春·雪》、XXX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XXX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及XXX的《我看》。

这组教材的主题内容是诗歌之美,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获得文学的审美熏陶。

学生要在研究中掌握自主阅读诗歌的方法,并提高自己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这组教材的语文素养主题是诗歌的阅读、朗诵与写作。

教材以诗歌文体为线组合,几首诗歌的共性是都借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抒发某种情怀,这一特点为自主赏析诗歌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从形式上看,既有古体诗词,也有现代诗歌,多数是现当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创作。

单元目标】1)独立阅读,涵泳品味,把握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注意重音、停连、节奏,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韵律。

3)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4)研究诗歌借景或物抒情的手法,尝试创作诗歌。

5)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体验读诗写诗之乐,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文章主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研究五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的审美熏陶。

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境,例如《沁园春·雪》描绘了北国雪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爱这土地》通过鸟的歌唱表达了对祖国的至死不渝的热爱;《乡愁》则通过具体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尝试创作》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尝试创作》教案

《尝试创作》教案写作目标1.借鉴自己喜爱的诗进行仿写;体会诗的语言特点,学会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培养仿写语言结构、意境的能力。

3.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1.进行仿写;2.体会诗的语言特点,学会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难点1.培养仿写的能力。

2.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审题意明要求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是尝试创作诗歌。

诗歌是感情之花,是抒情的艺术。

学写诗歌,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大有帮助。

如果是自拟题目写作,内容方面的要求就宽泛了,拨动你情丝的亲人的关爱,触发你感慨的生活的波澜,引发你思考的春华秋实、风霜雨雪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只要这些素材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即可。

作文题目一给出了一首题为《礼物》的诗歌的前半部分,要求进行续写。

从给出的前半首诗歌来看,这首诗并非并列式的片段组合结构,而是对于撷取的一个生活片段,自然真实地记录。

内容为爸爸送“我”生日礼物,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爸爸的陪伴。

续写时只需顺着叙事思路发展,并过渡到“我”的情感,抒发真实的心声即可。

可以着重写“我”需要怎样的陪伴,可以写“我”对父子亲情的独特感受。

要注意的是,诗歌的前半部分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续写时应延续这一风格。

作文题目二要求写一首赠予朋友的诗歌,在内容上符合生日祝福的特定需要,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写的生日祝福语;在诗歌形式上,本题也没有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只要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分行写下来”即可。

诗歌的情感主题是“友谊”,要借助的形象可以化为“礼物”,这样就简单多了。

作文题目三要求仿写学过的诗歌。

列举的几首诗歌中,《我爱这土地》《乡愁》都具有鲜明的句式特点,仿写起来也相对简单。

模仿的是表现形式,可以更换情感主题(如仿照《乡愁》写母校),或更换抒写对象(如仿照《我看》写雨、写秋),或更换诗歌主要意象(如仿照《我爱这土地》写《我爱这校园》),恰当地抒发出自己的内心触动,才是仿写成功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一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五首诗||歌,相信同学们对诗歌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余光中的《乡愁》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品读这么优美的诗句,你难道不想一试身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诗歌吧,相信你一定会诗兴大发。
环节二




环节二




环节二




1.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和意境美)
示例1: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
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哪——又有甚么要紧?
自由,
自由,
我,
渴望自由!
点评: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牵着线的风筝、笼中的老虎、鱼缸中的金鱼,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挣脱束缚,自由“飞翔”“奔跑”“探险”的渴望,||最后用直抒胸臆的呼喊点题。最大的特点是将“自由”这一||抽象概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情感表达真实鲜明。
环节四




学写诗歌:
鲜明的形象;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清澈,自生自灭,在“阳光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
4.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写作尝试创作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教给学生写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研读诗歌,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在美的诗情和美的语言中沉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法
指导
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诉真情”,真、善、美是人们永远歌颂的主题,借你一双||敏锐的慧眼,送你一对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滴水、一株草、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一根白发……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尽情挥洒诗兴吧!
环节三




自由
我是一只风筝,
能飞上万米高空,
可我却不能挣脱那根牵引的长线。
我渴望张开翅膀,
在风中自由地飞翔。
我是一只老虎,
每天吃喝不愁,
可我只能在电网四围的笼舍中无聊地散步。
我渴望重回莽莽山林,
在雨雪风霜中自由地奔跑。
我是一只慵懒的金鱼,
从来的小溪、瀑布、江河,
我想在激流与波涛中自由地探险。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同样写春天,||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
示例2:
A.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B.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句是将毛泽东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充沛的感情;
新颖的构思;
奇特的想象;
优美的语言。
环节五




以《你是》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形式相近的诗歌,注意表达出一种||感情,语言凝练,要有诗的味道。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内容是写作——学写||诗歌,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写作指导,通过典型||事例,联系本单元课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要求,之后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把握写作诗歌的基本方法。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初||写诗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展开说明,只有留待评析作文时再讲。
(1)试一试: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写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
池塘的水,,。
(2)注意事项:
“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
“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
“我像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像爱电脑游戏,那样爱你。”
选择意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的,和谐的。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像,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
2.充沛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例如: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