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合集下载

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

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

初一暑期数学基础巩固与方法培养训练(十四)专题(四):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正因为它特殊,所以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学好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是很必要的.下面就有关知识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概念篇1.等腰三角形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2.等边三角形概念: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说明: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3.等腰直角三角形概念: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二、特征篇1.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底边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的中线互相重合,称“三线合一”.说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中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的中线、两腰的高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说明两角相等的依据;“三线合一”是说明两角相等、两线相等及两线垂直的重要依据.2.等边三角形特征: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除了具有等腰三角形所有特征外,还具有:(1)它只有三条对称轴;(2)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º;(3)每条边上的中线都是“三线合一”的线段.三、识别篇1.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说明:(1)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是说明两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它是三角形中角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同学们要重点掌握.(2)要注意等腰三角形特征与识别是两个不同的结论,学习时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2.等边三角形的识别:(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有两个角为60º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为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注意篇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2.在计算等腰三角形有关边、角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全面考虑.3.注意“三线合一”在处理等腰三角形问题时的综合运用.五、等腰三角形问题注意分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因其内角有顶角和底角之分;其边有底边和腰之分;其形状有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其高的位置有在形内、在形外和在三角形的一边上;因而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当题中条件不明确时应分情况讨论,谨防漏解.(一)对角的讨论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求三个内角.(二)对边的讨论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x-1)cm和(x+1)cm,周长19cm,求x和三边长.(三)对形状及高的位置的讨论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求三个内角的度数.(四)对问题本身的讨论例4 如图3,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AC 边中线BE 分三角形周长为21cm 和15cm ,求三边长.六、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被称做为“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在几何解题中有着广泛地运用,现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相等例5 如图1,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于点E , DF ⊥AC 于点F .求证:DE =DF .(二)、证明两条线垂直例6 如图2,AB =AE ,∠B =∠E ,BC =ED ,CF =DF .求证:AF ⊥CD .(三)、证明角的倍半关系例7 如图3,△ABC 中,AB =AC ,BD ⊥AC 交AC 于D .求证:∠DBC =12∠BAC .(四、证明线段的倍半关系例8 如图4,已知等腰Rt △ABC 中,AB =AC ,∠BAC =90°,图4BF DE CAF E 图3 D CBACDE F 图1BAF D图2BECA(五)、证明一个角是直角例9 如图5,△ABC 中,∠ACB =2∠B ,BC =2AC .求证:∠A =90°.(六)、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例10 如图6,在△ABC 中,AD ⊥BC 于D ,且∠ABC =2∠C .求证:CD =AB +BD . 练习:.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5,求它的周长.2、10.如果以4cm 长的线段为底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长x 应在的范围是( ) A.x>4cm B.x>2cm C.x≥4cm D.x≥2cm3、如图,一个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21____.4、如图,︒=∠15A ,作线段⋅⋅⋅DE CD BC 、、,使⋅⋅⋅====DE CD BC AB ,如此进行下去,一共可以得到 个等腰三角形.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6,另一边长等于15, 求它的周长.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该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8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大小.8、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4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图5ABCDED 图6CE BA.9、 如图1,已知AH ⊥BC 于H ,∠C=28°,且AB+BH=HC ,求∠B 的度数.图110、 如图2,已知AD 平分∠BAC ,∠B=2∠C ,求证AB+BD=AC.图211 如图3,在△ABC 中,AC=AB ,E 在CA 的延长线上,∠AEF=∠AFE ,求证:EF ⊥BC.图312.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边A B A C ,上的点,BE 与C D 相交于O 点.现有四个条件:①A B A C =,②O B O C =,③ABE AC D ∠=∠,④B E C D =.请你认为这四个结论正确吗?写出一个正确..的的理由。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01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1.经历“探索一发现一猜想一证明”的过程,逐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关注证明过程及其表达的合理性.知识点0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性质2:文字: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的三线合一)图形:如下所示;符号:在ABC ∆中,AB =AC ,1212,,;,,;,12.BD CD AD BC AD B BD CD AD BC C BD CD ∠=∠⎧⎪=⊥∠=∠⊥∠=∠⎨⎪⊥⎩==若则若则若,则知识点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题型01根据等腰三角形腰相等求第三边或周长【例题】(2023上·河南商丘·八年级商丘市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cm 和4cm ,则第三边的长为cm .【答案】8【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①若一腰长为8cm ,则底边为4cm ,则第三边的长为8cm ,488+>,故能组成三角形;②若一腰长为4cm ,则底边为8cm ,则第三边的长为4cm ,448+=,故不能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8.【变式训练】1.(2023上·甘肃陇南·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两边分别为3cm 和8cm ,则周长是cm .【答案】19【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cm 和8cm ,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解:①当腰是3cm ,底边是8cm 时:338+<,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3cm ,腰长是8cm 时,388+>,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38819cm =++=.故答案为:19.2.(2023上·山东潍坊·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若()2450a b -+-=,则以a ,b 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答案】13或14【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根据非负数的和为零,可得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可得a ,b 的值,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进行分类讨论,可得答案.【详解】解:∵()2450a b -+-=,且()240a -≥,50b -≥,∴40a -=,50b -=,解得:4a =,5b =,当4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5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4513++=,当5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4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5414++=,故答案为:13或14.题型02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求角的度数题型03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求解【答案】25【详解】解:如图,作BE ∵AB BC =,∴AE CE =,∵AC CD ⊥,90BAD ∠=︒∴EBA BAE BAE ∠+∠=∠+EBA CAD BAE ∠=∠∠=,【答案】10【详解】解:AB 5BD CD ∴==,210BC BD ∴==,故答案为:10.2.两个同样大小的含(1)求AF 的长.(2)求CD 的长.【详解】(1)解:连接AF ,如下图,根据题意,90BAC ∠=︒,AB ∴222(2)BC AB AC =+=∴190452B ACB ∠=∠=⨯︒=︒,∵F 为BC 中点,题型04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证明(1)若106BAC DAE ∠∠=︒,(2)求证:BD EC =.【详解】(1)解:∵AB AC =(1180ADE AED ∠=∠=︒∵,AB AC AD AE ==,∴,BF CF DF EF ==,∴BD CE =.【变式训练】1.(2023上·山东威海·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已知AB AE ABC AED BC ED =∠=∠=,,,点F 是CD 的中点,连接AF ,请判断AF 与CD 的位置关系.【答案】垂直【分析】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连接AC AD ,,证明ABC AED ≌△△,得到AC A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F CD ⊥,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答:AF CD⊥连接AC AD,∵AB AE ABC AED BC ED=∠=∠=,,∴ABC AED≌△△∴AC AD=又∵点F 是CD 的中点∴AF CD ⊥.2.如图,在ABC 中,AB AC =,40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连接BE .(1)试问:线段AE 与BE 的长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求EBD ∠的度数.【详解】(1)解:线段AE 与BE 的长相等,理由如下:连接CE ,如图所示:=,AD∵AB AC=,∴BD CD∴AD为BC的垂直平分线,∵点E在AD上,=,∴BE CE又∵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题型05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例题】(2023上·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点E在BA的延长线上,已知AD平分CAE ∥.求证:ABCAD 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角对等边,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定义,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AD B CAD C ∠=∠∠=∠,,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量代换得到B C ∠=∠,即可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详解】证明:∵AD BC ∥,∴EAD B CAD C ∠=∠∠=∠,,∵AD 平分CAE ∠,∴EAD CAD ∠=∠,∴B C ∠=∠,∴ABC 是等腰三角形.【变式训练】【答案】AB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设4ACD x ∠=,3ECD x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3BEC x ABC =-∠∠,A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以及直线平行的性质证明题型0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例题】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A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1)若40C ∠=︒,求BAD ∠的度数;(2)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点F ,求证:BEF △是等腰三角形.(3)若BE 平分ABC 的周长,AEF △的周长为15,求ABC 的周长.【详解】(1)解:AB AC = ,C ABC ∴∠=∠,∵40C ∠=︒,∴40ABC ∠=︒,AB AC = ,D 为BC 的中点,AD BC ∴⊥,90BDA ∴∠=︒,∴90904050BAD ABC ︒︒︒︒∠=-∠=-=;(2)证明:BE 平分ABC ∠,ABE EBC ∴∠=∠,又∵EF BC ∥,∴EBC BEF ∠=∠,∴EBF FEB ∠=∠,BF EF ∴=,BEF ∴ 是等腰三角形;(3)解:AEF 的周长为15,15AE AF EF ∴++=,BF EF = ,15AE AF BF ∴++=,即15AE AB +=,BE 平分ABC 的周长,=15AE AB BC CE ∴++=,ABC ∴ 的周长+1515=30AE AB BC CE ++=+.【变式训练】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DE 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2)若6,3,4AD BE EF ===,求线段AB 的长.(1)试判断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2)求重叠部分AFC△【详解】(1)解:AFC∵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 BC一、单选题1.(2023上·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 .20︒B .80︒C .100︒D .20︒或100︒【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80808020︒-︒-︒=︒.故选:A2.(2024下·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30B ∠=︒,则CAD ∠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答案】B【解析】略3.(2023上·广东珠海·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 .40B ∠=︒,80C ∠=︒B .123A BC ∠∠∠=::::C .2A B C∠=∠+∠D .三个角的度数之比是2:2: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计算并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A .∵40B ∠=︒,80C ∠=︒,A .16【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并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先得出ABD ACF ∠=∠,进而得到AF 长,求出AB 出即可.【详解】CE BD ⊥ ,90BEF ∴∠=︒,90BAC ∠=︒ ,90CAF ∴∠=︒,90FAC BAD ∴∠=∠=︒ABD ACF ∴∠=∠.在ABD △和ACF △中【答案】10︒,80︒,140︒或20︒【详解】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P AB =时;当AP AB =时;当BA BP =解:∵130ABC ∠=︒,30ACB ∠=︒,+∵BAC ∠是ABP 的一个外角,∴20BAC APB ABP ∠=∠+∠=︒,∵AB AP =,∵AB AP=,20BAP∠=︒,∴180802BAPABP APB︒-∠∠=∠==︒;当BA BP=时,如图:∵BA BP=,∴20BAP BPA∠=∠=︒,∴180140ABP BAP BPA∠=︒-∠-∠=︒;当PA PB=时,如图:∵PA PB=,∴20BAP ABP∠=∠=︒;综上所述:当ABP是等腰三角形时,故答案为:10︒,80︒,140︒或20︒.11.(2023上·广东汕尾·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用一条长为21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能,请求出另两边长.【答案】(1)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cm9cm9cm、、(2)能围成一个底边是5cm,腰长是8cm的等腰三角形【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1)设底边长为x cm,表示出腰长,然后根据周长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求BD的长.(2)求BE的长.【答案】(1)4 (2)5,AE CD ⊥Q ,AD AC =,AE ∴平分CAD ∠,CAE DAE ∴∠=∠,在CAE V 和DAE 中,AC AD CAE DAE AE AE =⎧⎪∠=∠⎨⎪=⎩,()SAS CAE DAE ∴ ≌,CE DE ∴=,90ADE ACE ∠=∠=︒,设BE x =,则8CE DE x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DE BD BE +=,()22284x x ∴-+=,解得:5x =,5BE ∴=.14.(2023上·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ED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F DE =,(1)求证:CEF △是等腰三角形;(2)连接AD ,当AD BC ⊥,8BC =,CEF △的周长为16时,求DEF 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0【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 ACB ∠=∠,然后推出EDC ECD ∠=∠,DE EC =,结合已知条件,得到结论.当AD BC ⊥时,AB AC =,∴142BD CD BC ===, DEF 的周长DE DF EF =++,∴DEF 的周长CE EF CD =+++15.(2023上·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的平分线,DF AB 交AE 的延长线于(1)若120BAC ∠=︒,求BAD ∠(2)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60度(2)见解析(1)求证:BD CE =;(2)若BD AD =,B DAE ∠=∠,求【答案】(1)见解析(2)108BAC ∠=︒【答案】(1)等腰;(2)3;(3)12;(4)30;(5)5cm【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对角对等边.(1)平行线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平分角,得到B C ∠=∠,即可得出结果;(2)平行线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平分角,得到A ABC CB =∠∠,进而得到AB AC =即可;(3)同法(2)可得:BD DE =,利用AB AD BD =+,求解即可;(5)同法(2)得到,PD BD PE CE ==,推出PDE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即可.掌握平行线加角平分线往往存在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1)∵AE BC ∥,∴,DAE B CAE C ∠=∠∠=∠,∵AE 平分DAC ∠,∴DAE CAE ∠=∠,∴B 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2)∵BC 平分ABD ∠,AC BD ∥,∴,ABC DBC ACB DBC ∠=∠∠=∠,∴A ABC CB =∠∠,∴3AB AC ==;故答案为:3;(3)同法(2)可得:7BD DE ==,∴5712AB AD BD =+=+=;故答案为:12;(4)同法(2)可得:,FD BD CE EF ==,∴ADE V 的周长30AD AE DE AD AE DF EF AD AE BD CE AB AC =++=+++=+++=+=;故答案为:30;(5)同法(2)可得:,PD BD PE CE ==,∴PDE △的周长5cm PD PE DE BD CE DE BC =++=++==;故答案为:5cm .18.(2023上·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中)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3)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DA DC =时,如图,则50ACD A ∠=∠=︒,50BCD A ∠=∠=︒∴100ACB ACD BCD ∠=∠+=︒∠;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DA AC =时,如图,则65ACD ADC ∠=∠=︒,50BCD A ∠=∠=︒,∴5065115ACB ∠=︒+︒=︒;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CD AC =的情况不存在;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DC BD =时,如图,则1803ACD BCD B ︒-∠=∠=∠=∴2603ACB ACD BCD ∠=+=∠∠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DB =则BDC BCD ∠=∠,设BDC BCD x ∠=∠=,则B ∠=则1802ACD B x ∠=∠=︒-,由题意得,180250x x ︒-+︒=,解得,2303x ︒=,∴8018023ACD x ︒∠=︒-=,∴3103ACB ︒∠=,综上所述:ACB ∠的度数为100。

2019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133《等腰三角形》讲义第11讲(有答案)语文

2019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133《等腰三角形》讲义第11讲(有答案)语文

第11讲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º。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等。

(2)三角形三个边的中垂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常用辅助线:①三线合一;②过中点做平行线考点1、等腰三角形性质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40°,则它的顶角是()A.40°B.50°C.60°D.40°,100°例2、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AC,点D是BC上一点,AD把△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AC的度数为().A.150° B.124°C.120° D.108°例3、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 =DE,则∠E=______度.(例2)(例3)例4、已知△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例5、在△ABC中,AB=AC,CD=CB,若∠ACD=42°,则∠BAC=______°.例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如果一腰上的中线将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两部分,那么各边的长为多少?例7、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1)求证:DE平分∠BDC;(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1、对“等角对等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只要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B.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C.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等腰三角形的两内角度数之比是1∶2,则顶角的度数是()A.90°B.45° C.36° D.90°或36°3、△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D,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4、如图,在△ABC中,∠B=∠C,D在BC上,∠ADE=∠AED,且∠BAD=60°,则∠EDC= 度.5、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DC=60°,把△ADC沿直线AD折过来,点C落在C′处,如果BC′=5,则BC=______.6、如图,在△ABC中,AB=AC,∠BA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若∠ADC=130°,则∠BAC=_____度.(4)(5)(6)7、如图,△ABC中,AB=AC,D、E分别是BC、AC上的点,∠BAD与∠CDE满足什么条件时AD=AE?写出你的推理过程.8、如图,在△ABC中,AB=AC,CD为AB边上的高,求证:∠BCD=1∠A.29、如图.在△ABC中,AB=AC,F为AC上一点,FD⊥BC于D,DE⊥AB于E,∠AFD=145°,求∠A和∠EDF的值.考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1、下列能断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30°,∠B=60°B.∠A=50°,∠B=80°C.AB=AC=2,BC=4D.AB=3,BC=7,周长为10例2、如图,是四张形状不同的纸片,用剪刀沿一条直线将它们分别剪开(只允许剪一次),不能够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是()例3、如图,已知△ABC中,AC+BC=24,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BA,分别交AC于N、BC于M,则△CMN的周长为______.例4、如图,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OB,垂足为D,PC∥OB交OA于点C,(例3)(例4)例5、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1)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______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2)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例6、如图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E.①求∠DBC的度数.②猜想△BDC的形状并证明.例7、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过点B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点一 等角对等边
1.如图,在△ABC中,∠B=∠C,AB=5,则AC的长为( D )
A.2
B.3
C.4
D.5
2.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8 cm,则CD等于( A )
A.8 cm B.4 cm
C.15 cm
D.20 cm
3.(课本P79练习T1改编)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 分∠ABC交AC于点D,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A_B_C_,__△__A_B_D_,__△__B_D_C___.
4.如图,在△ABC中,BD⊥AC,∠A=50°,∠CBD=25°,若AC=3 cm,则AB=___3_c_m___.
C.8个
D.9个
考查角度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 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 (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 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 (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
9.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若AB=AC,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点A,B是两
格点,如果点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
的点C有( C )
A.6个
B.7个
5.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于点E, 并与CA的延长线交于点F,试判断△A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AD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B=AC, ∴∠B=∠C.∵DE⊥BC,∴∠DEB=∠DEC=90°, ∴∠BDE+∠B=90°,∠F+∠C=90°, ∴∠BDE=∠F.∵∠BDE=∠ADF, ∴∠ADF=∠F,∴AF=AD, ∴△ADF是等腰三角形.

03-第十三章13.3.1等腰三角形

03-第十三章13.3.1等腰三角形

例3 如图13-3-1-2,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30°,连接 AD.若∠BAD=45°,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
图13-3-1-2 证明 ∵AB=AC,∠B=30°, ∴∠B=∠C=30°,∴∠BAC=180°-30°-30°=120°, ∵∠BAD=45°,∴∠CAD=∠BAC-∠BAD=120°-45°=75°,∠ADC=∠B+ ∠BAD=75°,∴∠ADC=∠CAD,∴AC=CD, 即△ACD为等腰三角形.
∵EF∥BC, ∴∠EOB=∠OBC,∠FOC=∠OCD, ∴∠EBO=∠EOB,∠FOC=∠FCO, ∴BE=OE,CF=OF, ∴EF=OE-OF=BE-CF. 点拨 本题运用平行线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证明角之间的关系,进 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这是 证几何题中常用的方法.
9.(2018广西桂林中考)如图13-3-1-8,在△ABC中,∠A=36°,AB=AC,BD平
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答案 3
图13-3-1-8
解析 因为AB=AC,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因为∠A=36°,所以∠ABC =∠C=72°,因为BD平分∠ABC,所以∠ABD=∠DBC=36°,因为∠DBA=∠A =36°,所以△ABD为等腰三角形;又因为∠BDC=∠A+∠ABD=72°,所以 ∠BDC=∠C,所以△BDC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3.
题型三 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13-3-1-5所示,已知△ABC中,AB=AC,BD和CE分别是∠ABC和 ∠ACB的平分线,且相交于O点.
图13-3-1-5 (1)试说明△OBC是等腰三角形; (2)连接OA,试判断直线OA与线段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华师大版)

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华师大版)

两角相等 的三角形
互为逆命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方法
基本模型
A
B
C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证明 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 的方法
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 的区分


变式模型
三 角 形 的 判
A
3
D
21

B
C
已知:⊿ABC中,∠B=∠C
求证:A⊿BA=BACC等腰三角形
证明:经过点A作AD⊥BC,垂足为D. A
∴ ∠1= ∠2=90°
练习 在ΔABC中,OB平分∠ABC, OC平分∠ACB,过O点作MN ∥BC.
A (2)线段BM、CN与MN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M 3 1
O
6
N
∴MN=BM+CN
5
2
4
B
C
(3) ΔAMN的周长=AB+AC吗?为什么?
∵ ΔAMN的周长= AM+MN+AN
=AM+
+AN
=AB +AC
两边相等 的三角形
∵ AD∥BC
E

A1 2
D
∴ ∠1=∠B (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
∠2=∠C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C
∴∠1=∠2 ( 等量代换 )
即 AD平分∠CAE ( 角平分线的定义 )
如图,OA=OB, AB∥DC, 求证:OC=OD. 分析:
(1)从求证看: 要证 OC=OD
需证 ∠D=∠C
(2)从已知看:
由OA=OB 得到 ∠B=∠A 由AB∥DC得到∠D= ∠B ∠C= ∠A
所以:∠D=∠C
如图,OA=OB, AB∥DC, 求证:OC=OD.

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华师大版)

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华师大版)

1 在△ABC中,∠A和∠B的度数如下,能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A=50°,∠B=70° B.∠A=70°,∠B=40° C.∠A=30°,∠B=90° D.∠A=80°,∠B=60°
2 如图,∠B=∠C=36°,∠ADE=∠AED=72°,则 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 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AC,则不能被一条直线分 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
等腰三角形的两种判定方法: (1)当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时,应用“有两条边相 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来判定. (2)当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时,应用“如果一个 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 等” 来证明.
例2 如图13.3-10,在△ABC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P作DE∥AB,分别 交BC,AC于点D,E. 求证:DE=BD+AE.
图13.3-10
导引:要证: DE=BD+AE ,而由图13.3-10知 DE=DP+PE.因此只需证: BD+AE=DP+PE即可. 即需证BD=DP,AE=PE, 而要证这两边相等,只需证明它们所对的角 相等;因此我们可以从证角相等作为切入口 进行证明.
性质
等边
等角.
判定
例3 如图13.3-11,在△ABC中,AB=AC,EF交 AB
于点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交BC于点D,且
BE=CF. 求证:DE=DF.
导引:要证DE=DF,可构造以DE
和DF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
不妨过点E作EG∥AC交BC于
点G,则只要证明△EDG≌
△FDC即可,缺少的条件可
3 (中考·陕西)如图,在△ABC中,∠A=36°,AB =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 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优秀课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优秀课件

全等识别
若两个三角形三边及三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等腰三角形中, 若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长分别相等,则这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2024/1/26
21
对后续知识点(如圆、三角函数)的铺垫作用
对圆的知识点铺垫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圆的性质有密切联系。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垂线同时也是底边所 在圆的直径;此外,在等腰三角形中引入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概念,可以进一步探讨三角形的性质。
SAS全等判定
若两个三角形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 角形全等。
3
HL全等判定(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024/1/26
5
与其他特殊三角形关系
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 边都相等。
与相似三角形的关系
若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 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8
边角关系
等腰三角形中,两个等腰边所 对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 等角。
2024/1/26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 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 重合,即“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中,若有一个角是 60度,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
9
面积计算公式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 = (底边长度 × 高) / 2。其中,底边长度是两个等腰边所夹的底边的长度, 高是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直距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优秀课件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等腰三角形基本概念 • 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究 • 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 等腰三角形相关定理证明 • 等腰三角形在几何变换中的地位和作用 • 典型例题解析与课堂互动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淆等腰三角形的识别与 特征, 特征,及还未知是等腰三 角形, 角形,就用等腰三角形的 特征。 特征。
典型例题
经典类型题
例1.已知△ABC 1.已知△ 已知 中,AB=AC , 36° ∠A = 36° BD平分 ABC, 平分∠ BD平分∠ABC, 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 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 △ABC. △DBC . △ADB
等腰三角 形的识别
背记知识
要识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 三角形有两种途径: 三角形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 边上识别, 边上识别,条件是 ; 两边相等 另一种是从角上识别, 另一种是从角上识别,条件 是 。 两角相等
重点பைடு நூலகம்点
等腰三角形识别及用等腰 三角形特征解决几何问题。 三角形特征解决几何问题。
易错点
教材变型题
一变:△ABC 一变: 中, ∠ABC 和 CB的平分 ∠A CB的平分 线交于点O EF∥ BC, 线交于点O,过O作EF∥ BC, AB于 AC于 交AB于E、交AC于F, AB=18,AC=16,求△AEF AB=18,AC=16, 的周长。 的周长。 34
二变:△ABC 二变: 中, ∠ABC 和 CB的平分 ∠A CB的平分 线交于点O OE∥ 线交于点O,过O作OE∥AB BC于 OF∥AC交BC于 交BC于E, OF∥AC交BC于F, BC=a,求△OEF的周长。 BC= OEF的周长。 的周长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