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方言语气词研究

南充方言语气词研究
南充方言语气词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0260603.html,

南充方言语气词研究

作者:何丽君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9期

摘要:语气词是汉语中表达句子语气的一种虚词,四川南充市方言里的语气词非常丰

富,且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有着较大差别。文章主要概述了南充方言语气词的类型,又从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详细地分析了一些常用的语气词,并由此得出南充方言语气词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南充方言;语气词;特点

语气词是表达句子语气的虚词,是汉语中语气范畴的一种基本形式标志,又是表达语气的一种重要语法手段。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各种语气,又出现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停顿。根据所要表达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以细分为四种,即表示陈述语气的、表示疑问语气词的、表示祈使语气词的和表示感叹语气的。此外,由于语气词经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有些语气词还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于北方方言区里的西南次方言区,其方言里的语气词十分丰富,常用的总共有20个。其中,表示陈述语气的有:嗷、得、到嘛、哆、哈、了、嘛、哦、去了、□[s?55]、吔2;表示疑问语气的有:啊、咹、不、嘎、诰、哈、嘛、哦、□[s?55]、嗦、哇2;表示祈使语气的有:咹、嗷、得、哆、哈、了、嘛、哦、□[s?55]、□[uei31];表示感叹语气的有:哦、去了;表示句中停顿的有:咹、哆、哈、嘛、哦、噻、哇2、吔2。由此,不难看出可以表示多种语气的语气词有:咹、嗷、得、哆、哈、了、嘛、哦、□[s?55]、哇2、吔2。与普通话相比,这些常用语气词的含义和用法有着自己的特点,下面就分别予以说明。

1.啊[a31]

用于疑问句末,疑问程度较高,表示说话人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或判断而做出的询问,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吧”。另外,在语流中还易受前一音节末一因素的影响发生多个语音变体:呀[ia31]、哇1[ua31]、啦[la31]。如:你到现在都还不晓得(知道)啊?/她明明给你说了的呀?/你还没去哇1?/你甩(扔)啦?

2.咹[?55]

“咹”在语流中容易受到前一音节的影响产生语音变体,变为:吔1[i?55]、□[n?55]。

(1)用于疑问句末,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可以突出疑问的焦点。如:你走了,那我咹?/你弄门(怎么)不走了□[n?55]?

(2)用于祈使句末,可以缓和句子的请求语气,带有商量的意味。如:你放个歌来听听□[n?55]。/你给他说说咹。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 学号:BC14820226 姓名:张震

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目录 序言 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 3.1基本语气词---------------------------------------1 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 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 序言 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

最新 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精品

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 邵阳,旧名宝庆,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上游。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根据《湖南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一文中的描述,邵阳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南片。邵阳方言语气词数量极多,其中有些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与现代普通话里的语气词基本一致。因此笔者将对仅邵阳方言特殊语气词做一个分析,分别从它的句法特征、语用功能和制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邵阳方言语气词的句法特征 邵阳方言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单用单音节语气词,并一直占据优势,本文仅对邵阳方言的特殊单用单音节语气词做一个简要描述。它主要有:咋[tsa]、子[tsε]、是[s?蹋荨⒙?[man]、咧[liε]。 (一)咋[tsa]1.句末语气词咋[tsa]“咋”既可以位于句末,也可以位于句中。当它作句末语气词的时候,可用在陈述句、是非疑问句句末,来表达语气,具体用法如下:(1)果样个菜还是好恰咋。(2)喊你你嗯应,等哈咋。(3)小把戏,你切嗯切咋?嗯切我就切里。以上例(1)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对某一观点的赞同,有确认和肯定某一事实的语气;例(2)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无奈,一般含有警告之意。当“咋”用于是非问句末,如例(3)则表示缓和语气及不耐烦之意,要求对方作出肯定回答。另外“咋”还有一种表善意友好的意思,如在分发物品时,分发者可能会先发给小朋友,这时,他们会对着小孩儿说“先把你咋”。此时这个“咋“则表示自己很在乎对方,很关心对方。2.句中语气词咋[tsa]当“咋”作句中语气词时,主要用在句首词语或称呼语后,一般是位于主谓结构间。即可用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也可表示强调的语气。如例(4)、例(5)、例(6):(4)果样个菜咋还是恰得。(5)干部咋,当然要起带头作用。(6)喊我咋,喊我就单糖把你恰。例(4)中加上“咋”,是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跟听者强调这种菜是很好吃的。例(5)中有了“咋”,则侧重是强调个别或特殊人群所具备或所应具备的特点。例(6)表示对“先决条件”的强调。 (二)子[tsε]“子”在邵阳方言中,是一个极具灵活力的句末语气词。其可附于多种句型后,语气意义丰富多样,又相当能凸显情感。当它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平和的语气,具有完句作用。且常用于肯定句,一般与“点 (滴)”“哈(下)”搭配使用。如“好恰就多恰滴子”“得空里进屋来坐哈子”,两句话加上“子”,会使句子的语气变得更具有亲切感。反之,若没有,句子便会显得生硬,别扭。“子”用在形容词谓语句句末,表示一种对积极意义的肯定和认可。含有轻微的赞叹语气。如“老妈炒各菜香喷喷里子,嗯是好恰”“各件衣衫捞软子,穿起舒服得很”,两句话附上“子”后,使得整个句子富有些许褒义色彩。也正是因为“子”有着赞叹语气,自然它也就不能和具有贬义色彩的句子在一起使用。比如,“其没黑”,我们就不能说成“其没黑子”。否则,听起来会感到很怪异。此外,“子”用于感叹句句末,使感叹句变成疑问句,即“子”作为语气词有成句作用,帮助构成疑问句,表询问。如:“那杂鱼好大子?”这个疑问句,若没有语气词“子”,在邵阳方言中就不能构成疑问句。

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探析 丁晓雨 090100002 班级:09文21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对南京方言中的各种语气助词感到非常的亲切,总能让我感到浓浓的家乡味。已经有不少前辈对南京方言的语气助词做出了贡献性研究,我在这里就主要罗列一下研究发现及成果。 南京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虽然不多,但用法相对固定: 一、“啊”“喃”“噢” 在一般问句句尾中,与普通话的“啊”字同义,可用“啊”“喃”,不区别意义。如:那你自己阿来啊?/那你自己阿来喃?一般说来,选择问句的前一句只用“喃”,后一句皆可,使用习惯多与南京话语调普遍是一种降调有关,问句在末尾处有一个升调,而一般不会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升调,所以一般只在选择问句的后一句用“啊”。如: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喃?/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啊?名词作问句时,只能用“喃”,如果换成“啊”,表达的 意思不同。如:刘顺喃?表示刘顺在哪儿。/刘顺啊?用在有人来访或来电时,还未见到对方或还未确定对方是谁的时候问的话。/你喃?表示征求你的意见。/你啊?有一种“原来是你啊”这样的意思。 但是,与“喃”不同的是,在普通话用ma吗作问句时,南京方言大多数使用的是“啊”,而不是“喃”,并且在南京方言中几乎没有“吗”这个语助词。南京方言的是非问句的格式为阿V,句末用“啊”而不用“吗”。如:你 阿知道啊?/阿是本来有的啊? 在表假设的意义中,相当于普通话“ne呐”。如:要是突然下雨了喃,那就……这种假设问句如果句末用“么”,则完全没有疑问的意味。在南京话用“喃”,却也并没有多少疑问的语气在其中,仅表达一种假设的可能性。在表示设想的句子中,普通话里用“呐”,南京方言中用“噢”,带有一种警示、嘱咐的口气。如:这个很危险噢! 在表示“还”“还不”的时候,普通话均用ne呐。而在南京方言中,在表示“还”时,大多用“啊”字,有时也可用“喃”,但缺少反问语气,多含鄙夷口吻。如: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啊?/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喃。在表示“还不”的时候,基本上用“喃”,如还没完喃。/还不用这么多喃。 表示申明有的时候,南京方言用“喃”字,这里的“喃”是降调,不拖沓,如:有三十万喃,阔地很喃!/听说还有个姓张的喃。 二、习惯性的“唠”字结尾 普通话中表起事和完事时使用“le勒”,南京话中可以用“唠”或“赖”,使用时区别不大,用“唠”的时候,感情不丰富,叙述平淡,用“赖”的时候,一般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下雨赖”表惊讶,没料到会下雨。“进来吧,吃饭赖”有较强的催促意。“我不高兴去赖”更突出不高兴的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一、两个语气词连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不算常见,其中较多的是“也已”、“已也”等。 2.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 ①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译句:那么您已经是圣人了吗?】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译

句: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③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译句: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例①是疑问语气兼报道语气,语气重点在“乎”,可译作“吗”。例②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问语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例③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可译为“呢”。三例语气的重心在疑问。 3.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 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译句:孔子说:“没有谁了解我啊!”】 ②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译句: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 ③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译句:(这个道理)难道只是限于伶人吗?】 ④ 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译句: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 ⑤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句:(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凭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吗?”】 例①~④均为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夫”或“哉”上,“夫”可译为“啊”,“哉”分别可译为“呀”、“吗”、“啊”。

语气词研究

一.选题理由 语气范畴是语法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气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气范畴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要研究语气范畴,语气词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语气词是语气范畴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标志。再说,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上术的理由,我就决定选择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该题。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对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等各种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些分析和考察不仅有利于对语气词本身的认识也有利于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本论文注意研究一些典型的语气词,如"了、呢、吧、的、吗"本文也把汉语语气词和越语语气词进行对比并分析越南学生在使用语气词的常见错误及提出纠正法。 四.研究任务 第一:对语气词与语气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考察 第二:研究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 第三:研究语气词"了、吧、呢、的" 第四:介绍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法。 六.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但因为本论文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使用并结合这几个方法:收集、分析、综合、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

七.论文结构: 本论文包括三章: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 第二章: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的研究 第三章:语气词"了、吧、呢`、的"的研究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 1. 语气词的基本性质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不同的句子表示不同的意思,首先是凭借不同语义内容的词语。语言还有转情的功能,比如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情态和作用就不一样。具有语气词使汉语有别于一部分印欧语系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在语气系统中语气词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结构成分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词类语气词表现出来的语法性质可以归纳为三点: 1.1.语气词后一般有语音停顿。 以前各位学者对语气词语法性质的论述总是强调"语气词一般位于句未"这一点。近些年来,有学者再次提出了句中语气词的问题。不管是句未语气词还是句中语气词都是用在语气的停顿处。 跟聪明的人啊,我也不抖机灵儿了。 1.2.语气词可以连用:语气词的连用涉及到好几个问题: (1)能够连用的语气词是指位于句未的语气词,位于句中的语气词一般都不能连用。 (2)能够连用的语气词主要是但音节的典型的六个语气词,即"的、了、吧、呢、吗、啊"双音节的语气词一般不能连用。

南充市市情及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南充市情及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 1."25万平方公里,辖5县、3区、1市,总人口742万,是四川省的第二人口大市。市区建成区面积7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万,是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有条件向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迈进的四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已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南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建城史有2200多年,春秋战国以来皆为郡、州、府、道、署的治所,涌现出了天文学家落下闳、文学家司马相如、历史学家陈寿、民主革命家张澜、开国元勋朱德、罗瑞卿等名人志士。科教实力雄厚,驻市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川学院等高等院校5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10万余人。 南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南充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达成(达州—成都)铁路横贯东西,即将开工建设的兰渝(兰州—重庆)铁路纵贯南北。成南(成都—南充)高速公路、南广(南充—广安)高速公路、南渝(南充—重庆)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南巴(南充—巴中)高速公路、南万(南充—万州)高速公路、广南(广元—南充)高速公路,与国道212线、318线在此交汇。南充机场2004年即建成通航,嘉陵江流经南充7个县(市、区)301公里,全江渠化完成后1000吨级轮船可从广元经南充直达长江水域,国家光缆、微波通讯干线纵贯全境,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1和川东北交通通信电力枢纽。南充检验检疫局、成都海关驻南充办事处均可受理相关业务,进出口企业可直接产品送检、报关出口。 南充市场广阔,商贸繁荣。南充历史上一直是川东北地区的商贸重镇和物资集散地,辐射周边3300多万人口。有农资、汽配等专业市场数十个,人才、劳务、技术、证券、房地产市场居全省前列。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3."3亿元,居全省第3位。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驻市金融机构已达11家,保险机构23家。去年以来,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第一家惠民贷款公司、第一家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相继落户南充,特别是南充美信公司的成

黄梅方言语气词

黄梅方言语气词小论 2008221102410033 李纯 摘要:黄梅人日常交谈中语气词的使用相当频繁,语气词比较丰富,表情达意复杂细腻。本文描写分析11个语气词的用法。 关键词:黄梅方言;语气词 湖北黄梅县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传统上即有“吴头楚尾”的说法,当地居民又多是江西移民的后裔,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是比较有特色的方言之一。 一、麽(咪)/mo/ “麽”可以表示疑问,它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可以构成是非问句(作用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吗”)。但是这种是非问句陈述的事情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对既成事实的提问。例如: 1..恩孩子上学麽?(含义:问你的孩子上没上学) 2.爸爸下班麽?(含义:爸爸下班了没) 3.小红到恩屋去麽?(含义:小红到你家去了没) 陈述句加“麽”是对既成事实的提问,对它的回答也是肯定或者否定的。“咪”一般表示的是长辈对晚班的提问,语气比较随便、轻蔑。例如:恩妈妈叫恩去上学,听到咪? 二、啵 “啵”也能表示疑问,他同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构成是非问句。但是他所问的事情是还没有发生的事,表示的是对将来发生的事的提问。例如: 1.小明来啵?(小明要来吗) 2.恩喜欢吃鱼啵?(你喜欢吃鱼吗) 3.他困醒啵?(他要睡觉吗) 简单的说,“啵”是对将来事情的提问,而“麽”却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提问,两者有着时态上的不同。 三、呢?/ni/ (1)“呢”也同样表示疑问,它的结构很简单,一般是“主语+呢”,表示对主语的提问。例如: 1.爸爸呢?(表示爸爸在哪,怎么样) 2.椅子呢?(表示椅子在哪,怎么样) (2)用于表示假设的句子,又让对方或自己思考的意思。例如: 1.我要是不同意呢?你有么办法。 2.小红要是没来呢?恩将麽办? 在黄梅方言中还有“嘚”(表示对事实肯定的提问,如:恩来了嘚?),“哝”(加在陈述句后,如:恩屋有几口人哝?)等疑问词,也是用于陈述句末尾,但用的范围比较小。 四、哒[·ta] (一)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提醒、责怪等语气。 1.还有三个人冒来哒。(还有三个人没有来呢) 2.你不信我的话哒。(谁叫你不信我的话呢) (二)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催促、请求、建议等语气。例如: 1莫哭哒(你别哭呀) 2恩走快走哒(你走快点吧) (三)用于句中,表示列举。例如: 1恩家有么事人哝?(你家有些什么人呢?)爸爸哒,妈妈哒,奶奶哒。 2菜里放滴么事香物哒?(菜里放些什么作料呀)葱哒,生姜哒,茴香哒,味精哒。

语气词啊的研究

语气词“啊”的研究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啊”的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不同的语境中,“啊”的词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它单独使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附加意义,使表达内容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明显。因此,“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一笔。 【关键词】辨析、语音学、规范 一、语气词“啊”与感叹词“啊”的辨析 啊,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在不同读音中,“啊”具有不同理解。大多数留学生由于语言知识有限,不能依据不同的的背景来选择“啊“的读音,因此通常会造成使用上的偏误。同时,除了读音问题之外,在“啊”使用过程中也仍须注意语境问题,使之可以在表达感叹的基础之上,结合后面出现的句子,通过丰富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啊”在词类中既属于拟声词中的叹词,即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又属于语气助词,即附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通过分析发现,“啊”字在很多句子中充当了很特殊的又很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啊”以“āáǎà”四个声调使用时,其词性多是以叹词为主,而当“啊”以“a”使用时,则更偏重于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啊”字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对语义的影响,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1)二者读音不同。“啊”作为语气助词一般读轻声,如“千万小心啊!”而叹词“啊”一般不读轻声,读本音。如“啊!真漂亮”。(2)语法特点不同。语气助词“啊”一般附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不作句子成分;而叹词“啊”经常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任何词语发生基本的句法结构关系,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如“你来啊!”“啊,上课了”。前者的“啊”附在句末,不作句子成分,是语气助词;后者的“啊”独立于句子的结构之外,充当独立成分,是叹词。 二、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语音学原理 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均早有定论,且说法基本一致。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想从音变的原理出发重新深入探讨一下这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咧”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咧” 摘要:“咧”是山西汾阳方言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语气词。它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相当广泛。从它作为方言语气词的特殊性角度入手,可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同时它还有连用的现象;不论是单用还是连用都体现出一定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汾阳方言语气词“咧” 汾阳位于山西晋中偏南部,因在汾河之北而得名。汾阳方言属山西晋语区吕梁片汾州小片方言,该方言中的语气词相当丰富。本文对汾阳方言词“咧”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说明其特点和用法。 一、汾阳方言语气词“咧”的分类 ?摹斑帧钡墓τ米攀郑?参照李小凡(1998)《苏州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些观点,可以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 (一)事态语气词 作为事态语气词,“咧”一般用在陈述句句末,表示平白、客观地对实际发生的事进行铺叙;语调为平调。方言语气词“咧”在实际的应用中,显著地表现在对时间的界定上。 1.仍然态

指动作行为的进行或者事态的持续发生。通俗地来讲,就如同语法范畴中的现在时和进行体,二者常常共同表现出来。如: (1)下雪咧。 (2)睡觉咧。 在汾阳方言中,语气词“咧”可以表示说话时动作正在进行。可以单用,如例(1)和例(2)。也可以在前加“正”,组成“正……咧”的形式;还可以加汾阳方言中表示持续的词“的”,组成“……的……咧”或“正……的……咧”的形式。如: (3)正刷锅咧。(正在洗碗。) (4)睡的觉咧。 (5)孩儿耍的咧。(孩子正在玩着呢。) (6)爸爸正吸的烟咧。(爸爸正在抽烟。) “咧”多用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性非主谓句以及连谓句中。如: (7)他上课咧。 (8)小丽的脸红的咧。 (9)下雪咧。 (10)他低的头想事情咧。(他低头思考事情呢。) 2.将然态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说话人说话之后,一般出现在陈述

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题目: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姓名:刘亚豪 学号: 200801010017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级: 2008级汉本1班 指导教师:李琦 2012年5月12日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语气词在语言中运用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作者签名: 2012年5月12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前言 (1) 一、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 (2) (一)语气词的功能 (3) (二)语气词的意义 (3) 二、与方言语气词的比较 (4) (一)句法关系 (5) (二)音变 (5) 三、与古代汉语语气词的比较 (6) (一)句尾语气词 (7) (二)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9)

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摘要:语气词,是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小单位,但是在语言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不可缺少,更是无法替代。无论在现代汉语、方言还是古代汉语中,语气词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先从现代汉语出发,分析语气词的分类、功能和意义;然后从方言和古代汉语两个角度来论证、对比和分析语气词在语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此作为标靶来更好地认识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作用,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提供基本研究素材,为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字:语气词;现代汉语;方言;古代汉语 Mood words in language Abstract:Modal words, is the language system in a small unit, but in the language of function is big, not lack, also can not be replaced. Either in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 Chinese is the language, its role is crucial.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modal word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then from the dialect and ancient Chinese two angle manifold demonstr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od words in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the target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ood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modern Chinese tone word study provides basic research material,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research and make a modest contribution. Key word:Modal words;modern Chinese words;dialect;ancient Chinese 前言 “万事皆流,万物皆变,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也是这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是变化的速度缓慢,不被人们感觉到罢了。”[10]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言现象,分析语气词的演变进程,在研究语气词的发展轨迹中辩证地把握现在,从中探索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规律和发展方向。 汉语的发展演变进程,从古代历经先秦、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发

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 ────────── 收稿日期:2006-12-27 作者简介:李小军(1974-),男,湖南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35 - ?语言学研究? 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李小军 (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8) 摘 要: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描写比较详细充分;绝大多数语气词的发展轨迹已较清楚;随着描写的深入,功能解释开始并重。不过不足也很明显:系统性研究不够;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汉语史的联系不够;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概括不够;从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角度研究语气词很不够。 关键词:语气词;建国以来;系统性研究;语气意义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6-0035-04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汉语语气词(又称语气助词)研究开始于1898年的《马氏文通》,不过至1949年,汉语语气词研究方面的文章并不多,只十来篇,较有成就的是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清华学报》1926年3卷2期)开创了标准语和方言、文言结合研究的新路子,具有奠基性;吕叔湘的《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1)则开辟了近代汉语研究的新领域,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建国后语气词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在数量上(专著8部,论文200多篇)、质量上、研究队伍上都有所体现。根据时间可以把建国后的研究分为三期:兴盛期(50年代至60年代初)、衰落停顿期(60年代至70年代)、繁荣期(80年代以来),不过我们的述评却是根据汉语史的分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一、上古汉语语气词研究 甲骨卜辞语气词研究。《今文尚书》和《诗经》等最早的传世文献里都已经有了语气词,那么语气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殷墟卜辞里是否有呢?李学勤在《关于师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3辑)首先认为“拟”和“执”是语气词,后来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1)支持李的说法,并对字形重新作了考释。张玉金《关于卜辞中“抑”和“执”是否语气词问题》(《古汉语研究》2002.4)赞同裘锡圭的观点,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花城出版社2003)指出在殷墟卜辞中语气词“拟”字的出现次数为100以上,“执”次数为30以上。反对者主要有范毓周(Early China 1989.14)、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8)、朱歧祥《由对贞句型论 殷墟卜辞有属问句考辩》(《甲骨文研究》,台湾里仁印书局1998)等。他们认为句末的“拟”和“执”大部分都是名词或动词,而不是语气词。殷墟卜辞大多简短,句中少有修饰成分,依据语义组合关系来判断“拟”和“执”是否语气词有不小难度。根据裘锡圭,把“拟”和“执”释为语气词似可通。但是语气词的观点也遭遇到一重困难,即在同时或后世的文献材料中见不到它们的踪影,诚如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新探》(《古汉语研究》1988创刊号、1989.1)所说:“一种语法范畴,突然冒出来,又突然消失了,这是不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所以,语气词起源于甲骨卜辞的观点还需要检验。 除了前面几篇,研究上古汉语语气词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古文字研究》7辑)认为语气词在西周产生,并同地域及文字的表现能力发展有关。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4)指出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具有不划一现象。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提出了语气词的单功能说。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古汉语研究》1991.3)赞同郭锡良的观点,同时认为先秦也是一个历时过程,期间语气词层层积累,不同层面的单功能往往经由其历时性积淀而显出多功能特征。钱宗武《<尚书>句首句中语助词研究的几点认识》(《古汉语研究》2000.2)和《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古汉语研究》2001.4)对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作了深入考察。 另有一组研究语气词连用的文章: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中国语文》1995.1)指出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经历了由产生、发展、高潮、衰退的过

潜山方言的语气词

安庆潜山方言的语气词 提要:安庆潜山方言属于赣方言潜怀方言片,潜山方言语气词数量多,具有多功能性。句末语气词能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多种语气,可以独用也可以连用;句中语气词只能单用,有延缓语气和对比的功能。 关键词:赣语潜山方言独用连用 壹引言 1.1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上游。潜山话与岳西话、太湖话、宿松话、望江话、怀宁话同属于赣方言潜怀方言片。 1.2潜山方言的语气词特点: (一)数量比较多,共25个; (二)同一个语气词可表示多种意义; (三)语气词位置大部分位于句末,有的也可以位于句中; (四)语气词连用比较常见。如:“了啊,着吧,的哟”等。 贰单用于句末的语气词 潜山方言中单用于句末的单音节语气词有14个,分别是:“着、了、啊、噢、欸、哟、咧、那、耶、哇、呐、唛、咳、的、吧。”其中“噢”是“啊”发音开口度变小历时演化而来;“欸”出现在“u”韵尾的字后面连读时会有语流音变,用“喂”字来记字;“啊”前韵尾为“u”时,用“哇”记字。单用于句末的还有一个三音节的语气词“就是了”。 2.1着 (一)用于陈述句,表完成或事态发生变化,并有成句作用,不能删掉。如:(1)作业做好着。(着 2 ) (2)错误!未指定书签。渠家人来着。(着 1+着 2 ) (1)中“做好”表性状的实现,这里的“着”是语气词“着 2 ”;(2)中“着”在动词“来”后面表动作的实现,“着”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根据同音删略的原则,删掉一个。 (二)错误!未指定书签。用于正反问句,一般用在“可”字句中,希望对方从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如: (3)错误!未指定书签。渠昨日可去着?(着 1+着 2 ) (4)错误!未指定书签。可好着?(着 1+着 2 ) (3)例的回答只用两个:“去着。”或“没有去”,对方只能从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4)例也是只能选择肯定的回答或否定的回答。

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研究 姓名:金浩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指导教师:何洪峰 2011-06-0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使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一个语气助词可能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能由多种语气词表达。此外,语气助词的音变现象能使一个语气助词有若干不同的读音,而每种读音都由不同的汉字来反映,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就增加了教学的复杂性。要把汉语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和说话人的态度、感情、情绪梳理得清清楚楚,确实不那么容易。在中国人之间,由于有共同的语感,表情达意自然畅通无阻,不需要作过于细致的分析。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则非做到这一步不可。所以把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作为研究对象很有价值。 首先,看下面的例子: (1)有人不知道吗? (2)有人不知道呢? (3)有人不知道啊? 我们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发现这四句话的用词、语调、语序等都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句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助词。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那么整句话的含义也就不同。 本文先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种类进行了分析,对构成疑问句的成分进行整理。同时,分析各成分的组合形式,然后归纳整理,说明其语法功能和特点。由于许多学者对于语气词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经过细心取舍,精选了常用的三个疑问语气词“吗”“呢”“啊”作为其研究对象,加以分析,详细探讨。 本文主要使用离析法分析,将句末的“吗”“呢”“啊”去掉,然后,将有语气助词的句子与没有语气助词的句子相比对照研究。即把不同的语气助词放在相同的语境中逐一比较,找出相同的句子在语气上的差别和一个语气助词确切的语气意义。这样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语气助词研究中根据语感随文释义的弊病。 现代汉语专职的疑问语气词只有一个“吗”。除了它以外,其他疑问语气助词“呢”“啊”在问句中是有选择性的,可用可不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语气更为

关于《诗经》中的语气词研究

关于《诗经》中的语气词研究 摘要: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中可以看到时期西周到春秋时期我国北方的语言特点。本文选取《诗经》中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对《诗经》中的语气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探求春秋时期民间诗歌运用语气词的总体情况和特点。 关键字:《诗经》;语气词;分类;功能;影响 《诗经》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方面其在语言上具有开创性,另一方面在创作手法上具有开创性。《诗经》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诗经》中语气词的分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气词在《诗经》之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总的来看,《诗经》中出现的单音节语气词共有33个,合用语气词共5个。《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根据统计来看,其中《国风》共160篇,其中语气词的使用是最多的,共有618例;《小雅》74篇,语气词的使用比例是最大的,共324计例;《大雅》31篇,共计160例;《颂》40篇,共计76例。《诗经》中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语气词,如“兮”中共出现了244次;“矣”字出现105 次;“哉”共出现66次。 沈兼士在《段砚斋杂文·今后研究方言新趋势》一文曾经指出歌谣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体:“歌谣是一种方言的文字,歌谣里所有词语,多少是带有地域性的,倘使研究歌谣而忽略了方言,歌谣中的意思情趣、音调至少有一部分的损失,所以研究方言,可以说是研究歌谣的第一步基础工夫。”《诗经》来自于民间,是有民间歌谣整理而成的文字,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虽然经过了后期的加工和处理,但是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国风》中的语气词 《诗经·国风》展示的是周代各地绚丽多彩的民风和民俗,内容上主要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为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劳动人民受剥削和被压迫生活现状的同情,并蕴含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风”是一种音乐乐调,“国”是地方、地域的意思,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国风其实指的就是各个国家和地方的乐调。《诗经·国风》共160篇,其中包括周南、召南、卫风、王风、唐风、秦风等共十五个地方。 《诗经·国风》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每个地方的民歌都被打上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诗经·国风·齐风》是齐国的诗歌,由于齐国多以广阔的平原为主,面临大海,这种地域富于齐国人乐观、明朗、潇洒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进而对诗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齐国的诗歌多是以舒缓、温和的特征。这种风格特征也体现于语气词的运用上,如《诗经·国风·还》中有:“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经·国风·东方之日》:“东方之

南充市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南充市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对南充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其对经济发展所做贡献做出分析,并对南充市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自改革开放以来,南充市的产业结构经过了几次重大转变,由原来的农业转向制造业再转向工业,其对经济的增长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即使在今天,南充市仍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选择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带动周边县市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成为南充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 一、引言 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生产结构。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与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有关,而短期是由资本引入和劳动力增加有关,生产结构由前三者联合决定,并决定了产业结构的走向,产业结构的调整决定了整个经济红利的增加,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效益。 许多调查研究指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变动息息相关,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也就是说,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优良决定了经济增长与效益。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持续稳定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因素。

四川省南充市作为地处川东北地区的欠发达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需要强有力的新时期南充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典型,加速推进城镇化,是南充市嘉陵江阶梯级开发 中南充在吸引外地资本和制造业的转移所面临的巨大机会与挑战。 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式给出南充市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 展的一些疏见。 二、南充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南充市1978-2004年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8:25:27,是I-II-III结构。从2005-2007年变成II-III-I结构。 第一产业占GDP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占GDP比例从1978- 1985年是递减1986-1993年是递增,1993-2000年又出现了下降,2001年又开始递增。2003第三产业占GDP36.89%,2003年以前,第三产业比例呈增加趋势,之后,其比例是逐年的下降,且2003-2007年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大于第三产业。出现上诉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南充市缺乏工业基础,尤其是上规模的工业企业,是以农业为主 的城。同时是消费性城市,城市建设落后,所以2003年以前南充市是I-III-II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2003年以后第二产 业所占GDP迅速上升,但其原因不是因为南充工业的起步,而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2003年建筑业的增加量是19.3亿元,比上年增 长28.71%,且呈继续扩大趋势。2010-2016年以来,第一二三产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结构中的语气词“哒”同方言中语气词“哒”都是“的啊”合音而成的。通过对网络语言“XX哒”结构中“哒”的语义、语法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出方言“哒”对网络合音语气词“哒”的影响。此外,作为新兴网络语言的构成要素,网络合音语气词“哒”还具有方言“哒”所不具有的“萌化”“贬义形容词褒义化”等特性。 标签:哒网络合音语气词方言词汇化 一、合音词“哒”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哒”[ta55]是作为拟声词存在的,如“哒哒的马蹄声”,同“嗒”[ta55]。作为语气词的“哒”则是伴随着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的流行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虽然在普通话中“哒”并不作语气词使用,但在方言中语气词“哒”的运用却十分广泛,例如:江苏仪征方言、湖北荆州方言、湖南新化方言、湖南长沙方言、湖南汝城方言等,其中,江苏仪征话中的疑问语气词“嗒(哒)”是“的、啊”的合音,表示对已然状态的询问。这种疑问句的答句,在形式上都需要用“的”作为句末语气词。 普通话中语气词合音现象广泛存在,如:了啊→啦、了哟→喽、吧欸→呗、呢啊→哪、么啊→吗、嚜啊→嘛,这主要是因为语气词连用现象的普遍。丁恒顺(1985)将最基本的六个语气词“的、了、么、吧、呢、啊”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的”属甲组,“啊”属丁组,“的啊”连用于感叹句末,表示对听话人的提醒或警告。有时也表示“不得不如此”的意思。于亮(2008)将6个常用语气词分为5类,其中“的啊”连用,“的”表示确实如此,“啊”表示舒缓语气,“的啊”表示用舒缓的语气来确认或肯定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例如: (1)那样的往昔,于任何女人来讲都是不堪回首的啊!(《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2)年轻人学手艺,就是要付出一番心血才行的啊!(《李嘉诚家族传》) (3)“谢谢夫人,有你在身旁,我没有什么可以担扰的啊!”孙中山先生哈哈大笑,殊不知此时病魔已在向他进攻。(《宋氏家族全传》) (4)“酱紫的啊!你要不说,我还以为你去公园画肖像是为了体验生活呢!”她略显惊讶地看着我,似乎我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例(4)中“酱紫的啊”为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酱紫哒”替换。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中的语气词“哒”也是“的啊”的一种合音形式,其意义也是“的啊”两者的融合,当然,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增值、减值、改值现象。

语气助词用法

一,吧 1,用在表示请求、劝告、命令、商量或同意的句子里,使整个句子的语气比较缓和。 例如:○1你就给我买吧,我非常喜欢这件衣服。 ○2我们明天再去吧,今天很累。 ○3快走吧!一会就迟到了。 ○4A:买这件黑的吧。 B:好吧。 2,用在疑问句的末尾时,带有揣测的语气。 例如:○1你们是第一次见面吧? ○2刚来北京生活还不太习惯吧? 3,用于句子中间,有三种用法: (1)用于举例。 例如:就拿我来说吧,就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才选择中文专业的。 (2)用于交替假设,有时有“左右为难”的意味。 例如:告诉老师吧,觉得对不起朋友;不告诉吧,有觉得他做得确实不对。 (3)用于一个分句句末,有时表示满不在乎或无可奈何。 例如:马丢了就丢了吧,说不定还是好事呢。 二,啊 语气助词“啊”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赞同、催促和嘱咐等语气,读轻声。 例如:○1是啊,我们刚刚认识。 ○2行啊,现在就走吧。 ○3快走啊,别让他们等太久。 ○4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三,呢 1,省略式 ○1我在公司工作,你呢? ○2我想吃饺子,你呢? 2,用在有疑问代词人问句、正反问句以及选择问句的末尾,使全句的语气缓和。 例如: ○1我们在哪里见面呢? ○2你怎么不自己去看看呢? ○3他喜欢不喜欢看杂技呢? ○4是帮他还是不帮他呢? 3,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例如:○1他们正在操场上跑步呢。 ○2孩子们正吃饭呢。 4,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事实,并略带夸张的语气。 ○1别那么着急,时间还早呢。 ○2那个商场的东西才便宜呢。 5,用在句子中间,表示说话的停顿,带有转折的语气。后面用逗号。

例如:○1大家都夸他态度好,可他自己呢,总说这是应该的。 ○2好多同学提议去春游,小王呢,他还是想在家里看点儿书。 ○3这件事情看起来容易办,其实呢,并不那么简单。 四,嘛 有三种用法:表示道理显而易见,就是这么回事或理应如此,表示确认、肯定等语气;表示鼓励、期望、劝阻等语气;用在句中停顿处,唤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不能用在问句中。例如:○1事情很清楚嘛,还用讨论? ○2这个问题嘛,很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