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主义绘画与雕塑_费菁

合集下载

极少主义思潮及现代园林000

极少主义思潮及现代园林000

设计思想
•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 • “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 画和雕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 • “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 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 • 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形式上来考 虑的,从建筑学构图与艺术角度考虑,他以形式上 的简约为设计的首要目的,而不是生态上的简约。 • 深受日本禅宗园林设计思想影响
杜尚作品:《喷泉》
从艺术到设计
艺术-极少主义 • 统一于基本元素 • 色与形的关系,不表 现材质 • 无个性、无主题、无 内容 • 表现客观存在和现实 生活的内在韵律 园林-极简主义 • 统一于基本元素 • 运用材料本身材质, 无细节、无装饰 • 无个性、无主题、中 性化、机械式 • 重视形体反映功能
极少主义思潮与现代景观
许北辰 3013206094 杨力行 3013206096 犹颖 3013206097 于江浩 3013206098 张涵 3013206099 张攀 30132060XX
极少主义起源
——极少主义思潮与现代景观
极少主义
主要指美国在60 年代, 特别在纽约, 出现的抽象几何绘画和雕塑。作品最 显著的特征是直角、矩形或正立方体, 创作手段极为简约。
极少主义先驱 弗兰克·斯特拉
美国画家,以抽象作品而 闻名。他朴素的几何画使 其成为20世纪60年代极少 主义艺术运动的领导者。 1959年,年仅23岁的弗兰 克· 斯特拉参加了在美国现 代博物馆举行的“十六位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联展。 他所展出的“黑色绘画以 一种近似极端的形式实现 了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否定 和超越,并让极少主义进 入人们视线。

河北高中美术会考试题

河北高中美术会考试题

河北高中美术会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艺术家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A. 米开朗基罗B. 达芬奇C. 拉斐尔D. 梵高2.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下哪种技法不属于“四君子”?A. 梅B. 兰C. 竹D. 菊3.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强调光影变化B. 重视色彩表现C. 追求线条清晰D. 表现自然光线4.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A. 杰克逊·波洛克B. 马克·罗斯科C. 威廉·德库宁D. 爱德华·霍普5.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以下哪个作品不是石窟艺术?A. 龙门石窟B. 云冈石窟C. 敦煌莫高窟D. 兵马俑6. 以下哪种绘画技法不是油画技法?A. 厚涂法B. 薄涂法C. 点彩法D. 泼墨法7.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A. 毕加索B. 布拉克C. 马蒂斯D. 格里斯8.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下哪种颜色不属于“三原色”?A. 红B. 黄C. 蓝D. 绿9. 以下哪种材料不是版画制作常用的材料?A. 木板B. 铜板C. 石板D. 玻璃板10.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A. 马蒂斯B. 德兰C. 弗拉芒克D. 蒙德里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作品《大卫》是由艺术家________创作的。

12. 中国画的“四君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 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____》。

14. 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杰克逊·波洛克以其________技法而闻名。

15. 中国古代著名的石窟艺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6. 油画技法中的________法是利用颜料的厚涂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17. 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著名作品之一是《________》。

世界现代设计史 PPT课件精选全文

世界现代设计史 PPT课件精选全文
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萨 穆尔·宾(Samuel Bing)在巴黎开 设的一间名为“现代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他 在那里陈列的都是按这种风格所 设计的产品。
1895年12月16日晚,一家 新改建的画廊在巴黎普罗旺斯路 22号开张了,主人萨穆尔·宾是 德国出生的犹太人,是人们公认 的日本艺术鉴赏家,作家,商人。 画廊不仅展出美术作品,同时也 展出实用艺术品。在1900年的巴 黎国际博览会上,法国设计师的 精美作品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在欧 美各国引起广泛响应,并使“新艺 术之家”的名称不胫而走,故以 “新艺术”命名其运动。
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
6. 设计多元化格局(20世纪60年代以来)
a.新现代主义与高科技风格 b.波普风格(pop) c.后现代主义 d.解构主义 e.绿色设计
2024/9/28
第二讲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本讲重点内容:
1.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 2.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风格、意义及其影响 3.约翰•拉斯金 4.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
2024/9/28
一、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
1. 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 英国伦敦1851年举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会上展示的工业产
品外形相当粗陋,显示了机械化工业生产的弊端及设计水准下降 的局面。从反面刺激了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出现。
2.“水晶宫” “水晶宫”是1851年世博会的展厅建筑,由英国建筑师约瑟
夫·伯克斯顿设计。它是一座用钢铁和玻璃建造的圆拱形大厦,材 料特殊,造型奇特,采光良好,在博览会上深受各国来宾赞赏, 会后被完整的拆迁到赛登汉(Sydensam,伦敦南部),1936年毁 于大火。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开创了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的应用。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说课一等奖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说课一等奖

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

本课以“顽石中的生命,力量之美,思想的表达,传递精神内涵,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五个小标题,对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当代的外国雕塑作品,做了学习方向的指引。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外国各个历史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了解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点。

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雕塑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领悟雕塑家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内涵。

创造目标: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作品新的认识。

发挥想象力,尝试创造雕塑的多种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8、19世纪的雕塑,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雕塑。

教学难点:理解雕塑作品所蕴涵的时代文化精神和雕塑家所表达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外国雕塑相关的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拍摄些学校雕塑或城市雕塑的高品质图片。

学生准备:1.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2.拍摄身边雕塑的高品质图片。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放映教师拍摄的校园雕塑,引出课题。

二、新授(一)欣赏感悟最早被人类从顽石中解放出来的“生命体”是距今三万多年的雕塑作品。

多媒体放映《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1.讲解(基本信息)《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它于1909年发现于奥地利的维伦多夫,故被称作“维伦多夫的维纳斯”,采用石灰石雕成,是西方史前时代最形象、最著名也最精彩的女性雕像。

艺术的黎明——原始时期美术

艺术的黎明——原始时期美术

艺术的黎明——原始时期美术
薛以平
【期刊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5)1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美术发展;原始时期;黎明;艺术;人类进化;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
【作者】薛以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
【相关文献】
1.原始时期至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形象之蜕变 [J], 张利艳[1];张波[2];
2.艺术的黎明--原始时期美术 [J],
3."原始艺术"并不"原始"——从我国原始彩陶文化体会其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J], 杨婷婷
4.正面人面像之起源研究——以原始时期至先秦时期美术图像为分析时段 [J], 曹院生
5.工艺美术在原始社会和封建时期的不同 [J], 张笑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版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

新版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

吴昌硕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
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 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 熔为一炉,对于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
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 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这 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 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岭南画派”注 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 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 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 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 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 画新格局。
画种
作者及作品
中国画

传统型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虾》 黄宾虹《山水册页 》《湖滨山居》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雄视》(
继承中国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 格、笔墨技巧等方面有所发展的地道的中国画。)

融合型 徐悲鸿《奔马图》《群马图》李可染《春雨江南》傅抱石《丽

人行》 蒋兆和《流民图》(融合中西方绘画之长的中国画。
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
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 县,工诗文,擅书法篆刻。绘画山水、人物、花鸟兼善,花卉学石涛而有 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
赵之谦将在
书法篆刻上取得的 古拙风格入画,使 长期流行的柔媚纤 弱画风变为清末大 写意的峭拔、浓艳 与厚重。
浙江萧山人,字渭长,一字 湘浦,号不舍。寓居苏州、 上海以卖画为生。
任熊是绘画全才,山水、 人物等无一不能,尤擅长人 物,堪与陈洪绶并驾。任熊、 任薰、任颐,时称“三任”, 合任预称“四任”。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7Þz[\8O=613åæ#
关 键 词 !!"#$?@+Þz[\+ëì ) íî
!"#$%&’$&H57 N7B7+4O)7(- 4P )4N7/( +*(N,D*O7 */D5’-7D-8/7 ’, /44-7N ’( -57 /’D5 -/*N’-’4( 4P D+*,,’D*+ @*/N7( *(N ’, *+,4 N77O+Q ’(P+87(D7N RQ -57 ’N7*, *(N -57 )7-54N, 4P )’(’)*+’,- */-G MQ *(*+QF’(@ -57 4/’@’(S )7*(, *(N D5*/*D-7/’,-’D, 4P -57 )’(’)*+’,- */-S -57 */-’D+7 7TO+*’( -57 /7P+7D-’4(, *(N D5*/*D-7/’,-’D, ’( )4N7/( +*(N,D*O7 N7,’@(G ()* +,%-#&&’(’)*+’,- ./-+U*(N,D*O7 V7,’@(+67-7/ :*+;7/
中 图 分 类 号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1,!- ,,0#- ,#
!"" 引言 !"#$%&’()*+ !" ,-./01! 23 ’45"67#$%&89:);<-= # > #" *+ ?@ABCDE$F)?@GHIJKL%MNOPQ$ %&RSTUVWXOKL$YZ45%&[\]^_ &‘a&$% *+O%&bc?@# !"#$%&deO a’bc!"#$?@!&’(’)*+’,- ./-"# !"#$?@ $ fghi &’(’)*+ ’ ’ !" ( jk $ lAmc 01!" ,7noO45pq $ ’:r!s" t%uvwxO$yzO=6{|#’!"#$(’}~ O C $."9% O |=6RO$8O|Vc O ¡¢£Ok$# !"#$>¤¥¦<8§ ¨©ªO«$¤¥O¬­$®¯°Oª±%t²O³ ´V"µO|$¶·FI¸¹º¥OIJ¸»VN ¼½# ?@¾¿ÀqÁ ) ÂÃ2345( 67/*8+-9ÄÅdÆ ¯°w!"#$?@$Ça&’! :ÈÉÊËÌ! # $8ÍÎ?@$3ÏÐÑ**ÒÓ=6#$VÔÕ? @IÄ$ ! #$?@8C ÖרC O’ÙÚ $ Ð’ÛÜ8O?@(# #"""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特征

26992663_20世纪初西洋画写生法教学在中国的传布——以上海美专的早期实践为中心

26992663_20世纪初西洋画写生法教学在中国的传布——以上海美专的早期实践为中心

齐鲁艺苑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总第185期QILU REALM OF ARTS (Journal of Shandong College of Arts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22.02.00620世纪初西洋画写生法教学在中国的传布———以上海美专的早期实践为中心林 卓(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00444)摘 要:20世纪初西风东渐,随着西方科学精神以及西画艺术的传入,中国教育界废止临画、倡导写生的呼声高涨。

在这股涌流中,各专门美术学校踊跃以写生法取代临画教学法,改造当时的图画教育,其中以上海美专最为典型,从初创时期对于写生法教学的引入试验,到西洋画科独立后对于写生法的全面实施,上海美专实现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转型。

本文通过考察上海美专早期办学中,将西画写生法引入教学实践的过程,思考写生法在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海美专;临画法;写生法;美术教育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22)02-0039-06收稿日期:2021-03-26作者简介:林卓,男,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美术、艺术理论。

项目来源: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近代上海老西门地区美术活动研究”(批准号:YB2020A01)。

回望历史,1912年以传播西洋画为始业的上海美专成立,倡导“闳约深美”办学理念的上海美专至今已百年历史有余。

上海美专作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的美术专门学校,从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到操作方式一系列的大胆举措,标志着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也体现了兼容并蓄、多元并存的海派之道。

1932年于佑任曾题字“新兴艺术之策源地”于上海美专,肯定了其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和美术教育上具有的开创性地位。

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上海美专一方面打破因袭的习惯,将“写生、写实、写自然”视为创造时代精神的先锋;另一方面,将西洋画的学理方法和材料配合东方的趣味,进行中国美术的改革,表示现代创作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建筑1/1998作者单位:中国旅美工程学会收稿日期:1997年6月极少主义绘画与雕塑费菁摘要:植根于现代主义沃土的战后艺术,是战前已有艺术思想和创作手法的极端化发展,而不是革命性的创造发明。

在一贯强调个性的同时,艺术家们又总是想放弃这样的特权,将自己沉浸于科技之中,似乎在从事科学实验而不是艺术创作。

这些特点在极少主义艺术特别是绘画和雕塑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通过对几位主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介绍,本文简要回顾了极少主义的起源、演变、构成、制作工艺特点以及理论探讨,并简述极少主义在其它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Abstrace:Roofed in Modernism,Post -w ar art in general have been recognizable as the extreme expression of existing ideas rather than new invent ion.While individuality was constant l y em p hasized b y artists and critics alike,artist also w anted t o abandon this previlege and em brace technology by imitat ing t he procedure of science.Minim alist Art,especially minim alist Painting and Sculpture,serves as a great exam ple.This essay is a brief review of M inimalist Art,its ori g in,develo p m ent,characteristics in com p ositionand craftsmanship,t heoretical issues,as well as its reflect ions in other fields of art.关键词:极少主义艺术,极少主义绘画和雕塑,非关联构图,系列化,非表现和非参照,自在客体,简化和抛弃Key words:M inimalist Art ,Minim alist Painting and Sculpt ure,Nonrelat ional Com pos-i tion,Seriealization,Nonrepresentational and Nonreferential,Objecthood,Reduction and Re j ection回顾20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特别是那些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都不过各领风骚若干年。

然而,从80年代后期到今天,曾活跃于60年代的极少主义,再次在艺术市场中焕发出活力,大有第二次青春的劲头。

极少主义艺术作品,跟大多现代艺术作品一样,没有古典艺术中那么多宗教和人文故事好讲,表面看可能枯燥些,其中许多奥妙又都浓缩在极其简洁的外观形式中。

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却不啻是另一种过瘾。

跟着感觉走,把极少主义在其它领域的反映搁在后面,先说纯艺术,极少主义绘画和雕塑。

一、极少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20世纪的艺术和设计是机器文明的产物。

迅猛发展的工业化,科学技术和商业文化,取代大自然和古典人文传统,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重要创作源泉。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现代艺术不可能不发生变化。

由此引发的,倒不是视觉艺术和设计领域的革命,而是对战前已奠定基础或曾初露端倪的许多艺术思想和创作手法的极端化发展。

粗略地讲,极少主义艺术,说的是美国60年代,特别在纽约,出现的抽象几何绘画和雕塑。

作品最显著的特征是直角、矩形或正立方体,创作手段极为简约。

它是对兴盛于50年代,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反对那种追求个人表现的夸张过火行为。

极少主义艺术家追求形式创造,但摒弃任何具体的内容、反映和联想。

评论家约翰 贝罗在1967年的一篇文章中,比较精确地概括了极少主义艺术: 极少(m inimal)一词好象暗示极少主义中缺少艺术,其实不然。

与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相比,极少主义艺术中最少或似乎最少的是手段,而不是作品中的艺术。

马尔维奇和杜尚对极少主义艺术家影响很大。

前者认为,艺术品不非要本身丰富多彩才算具有丰富的含义。

而后者独创 无聊(borin g ) 艺术,摒弃传统艺术媒介,索取现成的、非正宗的材料(found object),直79建筑与艺术接接近观众,自成体系。

1959年,斯特拉展出他的黑色系列(Black Paintin g s),标志着20世纪中期极少主义的诞生。

最大量的极少主义创作和理论探讨出现于60年代,许多最著名的艺术家,则直到今天仍在探索30多年前开始的创作主题。

在众多被评论家冠以极少主义头衔的画家和雕塑家中,这里概略地介绍几位主要艺术家。

法兰克 斯特拉(Frank Stella, 1936~),生于美国麻省,50年代学画时,深受德库宁抽象表现主义画风的影响。

这期间所创作的平展横向色彩带绘画,也显示他对罗斯科作品的欣赏。

1958年来到纽约后创作的黑色系列,是他第一批重要作品。

纯净简洁均匀,摒弃以透视制造空间幻觉的传统艺术手段,对称的构图进一步取消了形象和画面的区别。

60年代初期,更力图统一形式与内容,将画框作为已知条件来处理,为进一步追求画面平整光洁而常采用工业涂料。

唐纳 乍德(Donald Judd,1928~1994年)不仅是最著名的极少主义雕塑家,其理论评述对同代艺术家也深具影响力。

作品多采用非天然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有机玻璃等。

几乎尽人皆知的作品是那些装置在墙壁上,由不锈钢和有机玻璃制作的矩形盒子系列。

强调作品的整体性,特别倾心于机械加工过程的高效率和工艺精良的作品外观。

索列维(Sol Le Witt,1928~)年轻时曾在建筑事务所短期工作,其作品带有较强的建筑意味。

格构是他成熟作品的基本构成特色,由立方空框架组成三度的、以木材或喷漆不锈钢制作的雕塑作品,尽管最终形象千姿百态,基本元素始终未变。

丹 弗莱温(Dan Flavin,1933~1996年)以现成的荧光灯管构筑各种雕塑,30年间在十分狭窄的领域中做系列化的探索。

60年代初期还有木框架衬托和支撑,后来发展为无框架无基础的纯荧光灯管构图,色彩纯、亮度高,是传统油画颜料无法企及的。

但因荧光灯管构成和在展览空间中位置的变化,作品在相当程度上仍存在视幻觉艺术效果。

巴奈特 纽曼(Barnnet New man,1905~1970年)与大多数极少主义艺术家相比,较为年长,其作品在50年代就已成熟,而在极少主义兴盛的60年代,他力图祛除任何欧洲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 画味儿 (Painterl y),创作大尺寸、光洁平滑、色彩对比十分强烈的油画,对其他艺术家影响很大。

理查德 塞拉(Richard Serra,1939~)60年代开始创作的自撑塔楼(Prop)作品,利用铅制沉重构件自重产生的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支撑,地球重力是突出的主题。

粗糙深暗的表面质感,旨在强调实体感和加工过程的自然痕迹,往往重达几十吨的作品充满紧张感,极具震憾力,令人过目难忘。

乔尔 夏皮洛(Joel Shapiro,1941~)的作品虽在美术史上被归为极少主义艺术一类,但他更着重于重新思考抽象和具象表现之间的关系,作品形体是纯粹几何体,在尺度上更多地与人体有关,加工手段也比较传统,洋溢着一种轻松俏皮的气质。

艾德 莱恩哈特(Ad Reinhardt,1913~1967年)早年受蒙德理安和周瑟夫奥伯斯启发,在作品中引用矩形色块,进而发展为对称构图极其简约的画风。

在单色的作品中,蕴藏着未经训练的普通观者难以察觉的极其微妙的层次变化。

从60年代直至去世,专以黑色创作,并把这种画风推到极端,作品特征尤其突出。

埃斯沃兹 凯利(Ellsw ort h Kell y,1923~)的油画和浅浮雕作品题材,很多源于建筑局部的简化构图,以明亮纯色或黑白灰的各种微妙变化,在格网中构成几何形式。

60年代中期以来,作品常抛弃画框,以不规则几何形直接完成作品,较为活泼,有很强的装饰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说其作品是绘画、雕塑还是壁画。

作品具有极少主义特征的艺术家还有许多,象画家中的芒构德(R.M an g old)、芮曼(R.R y man)、马丁(A.Martin)、马顿(B.M arden)、贝耶尔(J.Baer)、克莱恩(L.Klein),雕塑家史密森(R.Sm ithson)、史密斯(D.Sm it h)、莫瑞斯(R.Morris)等1F 斯特拉,黑色系列之一,1959,帆布漆画(1996年费菁摄于惠特尼博物馆)2D 乍德,大排列,七单元,1987,铜、绿色有机玻璃(1996年费菁摄于白德 波尼尔画廊)3索列维,三塔格构,1986,合成材料,(1997年费菁摄于裴斯威登史丹画廊) 80世界建筑1/1998等。

篇幅过长。

想简要提到两位雕塑家:卡尔 安德列(C.Andre)和沃特 狄 马瑞亚(W.De Maria)。

他们的作品虽都强调模数(module),却有极其不同的表现。

安德列的作品多以钢、铅或铝板构成,平摆浮搁在展厅地面上,踏步其上铿锵作声,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彻底消除。

狄 马利亚最著名作品是 断开的一公里(T he Broken Kilometer,1979) ,由500根直径5cm、长2m的晶莹闪光金属杆组成,等距安装在荒野中形成庞大矩阵,夏季可引来电闪雷鸣,景象颇为壮观。

因此他也常被评论家归于六七十年代兴盛的大地艺术的杰出艺术家。

二、极少主义作品构图和工艺特点上面介绍了几位艺术家,他们在构图和工艺制作上有哪些共同特点,能够让我们说,这就是极少主义艺术呢?1 材料极少主义艺术家多选用非天然或工业材料,比如不锈钢、电镀铝、玻璃。

他们认为,直到20世纪上半叶一直被人们认作艺术材料的,象木头、石材和青铜,都在暗示人的存在;尽管它们已被艺术家加工成各种形式的作品,木纹和大理石纹这些自然的痕迹,标志着材料有其内在的生命。

极少主义艺术意在除去这些有机活力,无机材料没有历史内涵,抽象冷峻,不给观众联想的余地,更能注意作品本身。

从材料选用以求彻底与传统艺术脱开而追求创新独到,可以看出达达运动对艺术家思想的影响。

2 工艺从创作手段来看,极少主义艺术崇尚机械加工过程,刻意企求画面或雕塑表面的光滑平整。

这也是追求无内涵无先例材料运用的自然延伸,再次祛除人为的痕迹,体现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均匀平整地施用色彩,进一步掩饰了作品中难以避免的构造加工节点。

颜色选择上,也在现代艺术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若非明亮纯色便是黑白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