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灰化法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干法灰化法实验注意事项

干法灰化法实验注意事项

干法灰化法实验注意事项
干法破坏系将有机药物灼烧灰化以达分解的目的。

将适量样品置于瓷坩埚或镍坩埚、铂坩埚中,加无水碳酸钠或轻质氧化镁等以助灰化,混合均匀后,先小火加热,使样品完全炭化,然后放入高温炉中灼烧,使其灰化完全,即可。

本法适用于湿法不易破坏完全的有机药物以及某些不能用硫酸进行破坏的有机药物中的金属元素分析。

不适用于含易挥发性金属(如汞、砷等)有机药物的破坏。

应用本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加热或灼烧时,应控制温度在420℃以下。

②灰化完全与否,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注意检查灰化是否完全。

③经本法破坏后,所得灰分往往不易溶解,但此时切勿弃去。

干灰化法注意事项介绍

干灰化法注意事项介绍

干灰化法注意事项介绍干灰化法是一种将有机废物处理成不具再生和发酵能力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高温干燥和烧结,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害的灰烬。

干灰化法应用广泛,包括处理厨余垃圾、动物粪便、园林废弃物、生物医疗垃圾等废弃物。

在进行干灰化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适宜废物干灰化法适用于大部分有机废物,包括园林废弃物、生物医疗垃圾、厨余垃圾、畜禽粪便等。

使用干灰化法处理废物之前,需要事先了解废物的组成和特性。

对于部分废物,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厨余垃圾需要进行分选、粉碎、混合等。

设备选用干灰化法基本上需要烧结设备和干燥设备。

干燥设备将湿废物除去水分,减少燃烧能耗,提高燃烧效率。

烧结设备将干燥后的废物转化为灰烬。

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产量、能耗、工艺等因素,同时需要注意设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温度控制干灰化法过程中需要将废物加热至高温烧结,一般在500℃以上。

温度控制是干灰化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环。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设备破坏,过低的温度则无法彻底将有机物烧结转化为灰烬。

在设备运行前,需要进行设备测试,确定最佳的温度范围。

风险评估干灰化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

干灰化法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在干灰化设备周围安装排气系统,并且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环境保护要求干灰化法属于废物焚烧类处理技术,对环境保护有一定要求。

在干灰化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废气排放标准,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并防止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同时,干灰化设备周围应保持干净整洁,减少废弃物的外溢。

结论干灰化法是一种逐渐流行起来的废物处理技术,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害灰烬。

在干灰化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选用、温度控制、风险评估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关键问题,确保干灰化处理的安全和高效。

食品分析简答题

食品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汇总1.采样的原则:答:(1)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2)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3)采样及样品制品过程中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4)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所用样品处理装置尺寸应当与处理的样品量相适应。

2.为什么要进行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要求?答:为了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处于适当的状态,以适应分析测定方法的需求,必须对食品试样进行预处理。

样品预备处理的要求:(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3)使被测组分浓缩3.简述有机物破坏法所用的两种方法,以及两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1)干法灰化:样品在坩埚中,先小火炭化,然后再高温灼烧(500-600℃),有机物被灼烧分解,最后只剩下无机物(无机灰分)的方法。

干法灰化:优点是①有机物破坏彻底,②操作简便,③使用试剂少缺点是①耗时长,②温度高,不适合在高温下易挥发金属元素的测定。

(2)湿法消化:样品在强酸、强氧化剂或强碱并加热的条件下,有机物被分解,其中的C、H、O等元素以CO2、H2O等形式挥发逸出,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则留在溶液中的方法。

湿法消化:优点是①加热温度较干法低,减少了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②耗时短缺点是①在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操作需在通风柜中进行。

②在消化初期,产生大量泡沫易冲出瓶颈,造成损失,故需操作人员随时照管,操作中还应控制火力注意防爆。

③耗用试剂较多,在做样品消化同时,必需做空白试验。

4.简述烘箱法水分测定的误差来源。

(已考过)5.简述蒸馏法水分测定的原理及误差来源。

答:原理:将食品中水分与水互不相溶的高沸点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共同蒸出,收集馏出液于接收管内,从所得的水分的容量求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误差来源:(1)样品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发出来(2)水分附集在冷凝器和连接管内壁(3)水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生成了乳浊液(4)馏出了水溶性的成分6.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时,怎样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答:(1)用哪种还原糖表示结果就用相应的已知浓度的还原糖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灰化总结

灰化总结

灰化助剂起着如下若干作用:(a)加速氧化作用; (b)防止一些组分挥发(c)防止灰分组分与坩埚材料反应。

最常用的添加剂是如硝酸或硝酸盐等氧化剂。

后者是以浓的水溶液形式加入的[在以硝酸镁促使脂肪性物质氧化时,加入硝酸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

1若要测定生物试样中的锡,则不可加入硝酸,因为生成的锡酸(水合二氧化锡)倾向于与石英坩埚反应。

2加入硫酸在某种程度上可避免由挥发引起的损失。

以此法,较易挥发的氯化物,诸如氯化铅、氯化镉和氯化钠,被转化为沸点较高的硫酸盐,钒—卟啉化合物等挥发性有机金属络合物也被破坏。

3加入碱能防止氯化物、砷、磷和硼等阴离子的损失。

常用的碱是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乙酸镁、碱土金属硝酸盐,它们加热时分解为氧化物。

干灰化法是利用高温除去样品中的有机质,剩余的灰分用酸溶解,作为样品待测溶液.该法适用于食品和植物样品等有机物含量多的样品测定,不适用于土壤和矿质样品的测定.大多数金属元素含量分析适用干灰化,但在高温条件下,汞、铅、镉、锡、硒等易挥发损失,不适用.该法主要优点是:能处理较大样品量、操作简单、安全。

灰化温度一般在500-600℃,温度升高将会引入坩锅损失而造成的污染。

样品量,干样一般不超过10克,鲜样不超过50克。

样品量过大,易引起灰化困难或时间太长,这势必引入新的误差。

相反,太少,也会引入样品不均匀性的误差。

时间通常控制在4-8小时。

含脂肪、糖类多的样品需要较长时间,而含纤维素、蛋白质多的样品需要较短时间。

灰化是否完全通常以灰分的颜色判断。

当灰分呈白色或灰白色但不含炭粒,则认为灰化完全。

干法灰化是在高温破坏分解有机物, 将残留矿物质成分溶解在稀酸中, 使被测元素呈可溶态。

由于在高温状态, 极易产生元素损失, 且会形成酸不溶性混合物, 产生滞留损失。

如何减少损失, 从而提高方法的准确度是干法灰化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样品在用高温电炉灰化以前, 必须先在电热板上低温炭化至无烟( 预灰化) , 然后移入冷的高温电炉中, 缓缓升温至预定温度( 500~550 ℃) , 否则样品因燃烧而过热导致金属元素挥发。

元素测定中样品的前处理

元素测定中样品的前处理

元素测定中样品的前处理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时,共存的或与无机物结合的的大量有机物质将干扰测定,故预先必须将所有的有机质进行破坏除去,使待测元素转变成无机物的形式,然后进行测定。

破坏有机物质的操作,叫做样品的无机化处理,主要可分为湿消化和干灰化两类。

(一)湿消化法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是常用的样品无机化方法之一。

通常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五氧化二钡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原有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并开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进一步的分析测定。

1.常见的氧化性的强酸在消化中的特点(1)硝酸:通常使用的浓硝酸,其浓度为65%~68%,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在加热和光照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氧、二氧化氮、和水,二氧化氮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氧和一氧化氮。

但氧化不持久,这是由于它本身的沸点较点(121.8 C),不耐高温,故当要补加硝酸时,应稍放冷,以免高温时迅速挥发损失,既浪费试剂,又污染环境。

消化常残存较多的氮氧化物,如氮氧化物对待测成分的测定有干扰时,需加热驱赶,有时还要加水加热,才能除尽氮氧化物。

高浓度的硝酸易使某些金属(如铝、铁、钙、镁)形成钝化膜。

对锡和锑易形成难溶的锡酸和偏锑酸或其盐。

在很多情况下,单独使用硝酸尚不能完全分解有机物,如与其他酸配合使用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硝酸的最大优点是有较强的溶解能力,除铂和金之外,几乎能溶解所有金属。

(2)高氯酸:冷的高氯酸没有氧化能力,但加热时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强于硝酸和硫酸,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其分解,消化食品的速度也快。

这是由于高氯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产生氧和氯的缘故。

但要注意的是,在高温下直接接触某些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如酒精、甘油、脂肪、糖类以及磷酸或其盐类时,因反应剧烈而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故一般不单独使用,并勿使消化液烧干,以免发生危险。

干灰化法操作步骤

干灰化法操作步骤

干灰化法操作步骤干灰化法呀,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玩意儿呢!简单来说,就是把样品放在坩埚里,然后通过高温让它发生奇妙的变化。

先把要处理的样品称好重量,小心翼翼地放进坩埚里,就像给它找了个温暖的小窝。

这时候你就得想了,放多了可不行,放少了也不合适,得恰到好处才行。

接下来,把坩埚放进高温炉里,就像送它去了一个超级热的桑拿房。

在这个高温的环境里,样品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啦。

那些有机物质啊,就像遇到了厉害的对手,纷纷败下阵来,逐渐消失不见。

就好像一场激烈的战斗,最后只留下了我们想要的“精华”。

等啊等,等了好久好久,终于等到从高温炉里拿出来的时候啦。

这时候可别着急,得让它慢慢冷却下来,不然一不小心烫到自己可就不好玩了。

等它凉了,再把里面处理好的东西拿出来,这可都是宝贝呀!你说这干灰化法像不像一个魔法过程?把普通的样品通过高温这么一折腾,就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

不过可别小瞧了这个过程哦,要是温度没控制好,或者时间把握不对,那可就前功尽弃啦。

就好像做饭一样,火候和时间都很重要呢!而且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呀!那高温炉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不小心碰到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还有呀,称样品的时候也要仔细,多一点少一点可能都会影响结果呢。

你想想看,要是因为自己的一点小马虎,导致最后结果不准确,那多不值得呀!所以呀,每一步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

干灰化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有细心,还要有足够的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魔法过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你说是不是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要怕呀!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只要我们多练习,多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掌握好这个干灰化法。

总之呢,干灰化法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但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它。

就像对待一个好朋友一样,只有真心付出,才能得到它的回报呀!。

干灰化法注意事项介绍

干灰化法注意事项介绍

干灰化法注意事项介绍1. 概述干灰化法是一种将动植物自然死亡后的尸体通过自然干燥和添加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剂,使其干燥、灰化并消毒的技术手段。

干灰化法消除了传统的掩埋和焚化手段的不足,达到了节约资源、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但是,在使用干灰化法进行动物和植物尸体处理之前,需要了解干灰化法的注意事项。

2. 注意事项2.1 选择适当的干灰化场地在选择干灰化场地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场地位置:最好在远离居民区、食品生产区、水源保护区、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附近选择。

•场地环境:场地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地势高低变化不大,以防止干灰化过程中产生恶臭气味和营养流失等问题。

•当地政府的规定:查看当地政府有关干灰化场地建设和管理的规定,以确保符合地方规定。

2.2 准备工作在进行干灰化处理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尸体:仅接受无传染性疾病和禽流感等疫情的普通动植物死亡尸体。

对于疑似传染性疾病或未知病原菌致死尸体,必须先进行病源检测,待检测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干灰化处理。

•清洁工作:对于死亡动植物尸体进行消毒、清洁和去除异物等工作,以避免热解时产生气味和影响灰化质量。

•工具准备:包括称重器、温度计、湿度计、干灰化设备、小铲子、扫帚等物。

2.3 干灰化过程注意事项在干灰化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事项:•进行记录:对于每个干灰化过程,应该记录每个尸体的重量和灰化时间,以提高干灰化质量,也方便进行标识和管理。

•温度控制:在干燥阶段,应该严格控制环境温度,保持在90-100℃左右。

在干灰和冷却阶段,温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40℃左右。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灰化质量。

•湿度控制:在干燥阶段,应该保持环境湿度在15%左右。

在干灰和冷却阶段,湿度应该尽量保持在30%左右。

过高的湿度会影响干灰化质量。

•空间管理:尸体之间要求有一定的间距,以保证空气的自由流通,避免尸体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蒸汽和异味。

•适量添加药物:干灰化过程中,应该适当添加国家标准规定的消毒药剂,以确保尸体达到消毒标准。

重金属测定样品前处理分类

重金属测定样品前处理分类

重金属测定样品前处理分类频繁的消解办法有干灰化法、湿法消解、高压消解和微波消解。

1.干灰化法指利用高温除去样品中的有机质,剩余的灰分用酸溶解,作为样品待测溶液的办法。

该法适用于食品和植物样品等有机物含量多的样品测定。

把装有样品的器皿放在高温炉内,利用高温(450~850℃)分解有机物。

利用高温下空气中的氧将有机物炭化和氧化,挥发掉易挥发的组分。

同时,试样中不挥发组分也大多改变为单体、氧化物或耐高温盐类。

(1)优点。

干灰化法具有空白低,操作容易,设备廉价,并且可以一次处理大批量样品的优点。

(2)缺点。

干灰化法包括:①因为灰化温度较高,普通都在500℃左右,可能会有部分元素因为蒸发而损失掉(部分样品可被坩锅或器皿吸附,还有些样品可以与坩锅和器皿反应生成难以用酸溶解的物质,如玻璃或耐熔物质等),从而导致元素的部分损失,回收率偏低,精确度低。

②干灰化法的回收率不是很稳定,建议每批次样品都做加标回收实验。

③干灰化法的试验过程比较长,样品炭化时光需要1h左右,灰化时光4~6h,假如灰化效果不好,还需要加入助灰化剂。

2.湿法消解湿法消解又称湿灰化法,是利用氧化性酸和氧化剂对有机物举行氧化、水解,以分解有机物的办法。

优点。

湿法消解是试验室常用的一种消解模式,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处理时光短、办法得当初,元素无损失。

缺点。

湿法消解的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需要随时观看消解状况,费时费劲。

按照所用试剂,湿法消解分为以下几类: (1)硝酸消化法。

(2)-(王水)消化法。

(3)硝酸-消化法。

(4)硝酸--高氯酸消化法。

(5)硝酸--高氯酸消化法。

(6)硝酸-过氧化氢消化法,以及其他多酸全消解消化办法。

湿法消解过程主要用到了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盐酸、等试剂。

试剂分化学纯、分析纯、优级纯等级别,检测所用试剂需根据检测办法要求挑选合适的试剂,并且在试剂选购后要举行试剂符合性检查。

硝酸(HNO3),65%浓度,沸点120℃,加热易分解,是氧化有机物的典型酸,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常与高氯酸、过氧化氢、盐酸和硫酸混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许多情况下,灰化前将试样和某些添加剂(所谓“灰化助剂”)相混合则干灰化法更为有效。

这些灰化助剂起着如下若干作用:(a)加速氧化作用;(b)防止一些组分挥发(c)防止灰分组分与坩埚材料反应。

最常用的添加剂是如硝酸或硝酸盐等氧化剂。

后者是以浓的水溶液形式加入的[在以硝酸镁促使脂肪性物质氧化时,加入硝酸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

在移入马弗炉灰化之前,将试样干燥。

加入硝酸盐不仅促使氧化作用,而且能达到使灰分松散的目的。

同样,硝酸可以在灰化开始时加入,但是,更常用的是不是用酸处理部分灰化的试样以便更快地除去炭化物质。

若要测定生物试样中的锡,则不可加入硝酸,因为生成的锡酸(水合二氧化锡)倾向于与石英坩埚反应。

加入硫酸在某种程度上可避免由挥发引起的损失。

以此法,较易挥发的氯化物,诸如氯化铅、氯化镉和氯化钠,被转化为沸点较高的硫酸盐,钒—卟啉化合物等挥发性有机金属络合物也被破坏。

另一方面,加入碱能防止氯化物、砷、磷和硼等阴离子的损失。

常用的碱是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乙酸镁、碱土金属硝酸盐,它们加热时分解为氧化物。

这些灰化助剂还起着另一种有用的作用,即灰分的体积比不加助剂时要大得多,因而灰分中持测元素大为“稀释”,这样就可能减少与坩埚壁的接触,并且减少因和坩埚材料反应引起的损失。

应用灰化助剂对灰分的组分同样产生有利的影响。

有人推荐坩埚衬以滤纸,然后将试样炭化,残渣用氯化镁溶液浸渍,并在600度下灰化。

若存在磷酸盐,在此条件下它与镁生成三元磷酸盐,后者形成能与坩埚反应的玻璃状熔融物的倾向远小于由酸性残渣产生的简单偏磷酸盐。

也有人建议在脂肪试样中加入粉末状纤维素,这样,整个试样将平稳燃烧,而不致产生过高的度。

下面格根据新近的一些研究结果,总结在灰化过程中许多元素的特性.砷(As)在没有添加剂存在下灰化有机物质时,即使温度低至400℃砷也部分失去。

已报道甚至在100℃下干燥血液试样,砷也会损失。

加入灰化助剂可排除砷损失的可能性。

最常用的灰化助剂是氧化镁或硝酸镁或二者同时使用。

碳酸钾-氧化镁(3:1) 和碳酸钠也可用。

硫酸不起作用。

推荐的步骡差别甚大,有时只加入氧化镁,例如每克试样用l克氧化镁和2—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有时则加入六水合硝酸镁,硝酸镁须过量较多(每克试样用4克)。

不过往往同时加入这两种化物,每种各0.1~0.3g,氧化镁以固体而硝酸镁以溶液形式加入。

为了得到较为疏松的混合物,常常掺入纤维素粉。

有机砷化合物应以硝酸和溴酸钾处理加热不超过300℃。

灰化开始时温度应缓慢升高。

坩埚先移入马费炉中,然后再将炉子升温。

也可以先在低温下使混合物炭化,此后再加热至灰化温度,灰化温度通常为500一600℃,也有达到680℃,甚至900℃。

最好使用瓷或石英容器,但玻漓容器也可用。

已知二氧化硅在较高温度下(850℃,16小时)会与砷酸钠反应。

灰分用1:1盐酸或稀硫酸浸取。

有人则加入浓盐酸和还原剂以释出三氯化砷后借蒸馏法分离。

即使应用灰化助剂,砷的损失也会发生。

这种情况似乎由于加入助剂的量不够、灰化前混合不充分、或者升温太快等原因所致。

因为生物试样中的砷很可能以挥发性有机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所以建议将灰化助剂与湿试样混合,并取单独一份试样测定干重量。

铋(Bi)试样应在铂或瓷器皿中于450一550℃下灰化,如需要可加入硫酸。

在这些条件下,部分铋可能失去。

对矿物油试样灰化前应加入磺酸钾或磺酸镁。

灰分用浓盐酸或硝酸浸出。

硅酸应以氢氟酸和硫酸加热除去。

镉(Cd)温度高于400℃时氯化镉极易挥发在500℃.仅需1小时就有44%镉失去。

另一方面,硝酸镉和硫酸镉即使温度高达500℃也是稳定的。

硫酸镉试样于600℃加热1小时约损失4%。

植物物质不加助刑在450℃下灰化将失去镉。

对与灰化助刘硝酸或硝酸镁一起加热的有机试样(可可),或与磷酸氢二钠一起加热的生物物质,也有过因挥发作用导致镉大量失去的报道。

尽管有这些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含镉试样仍用于灰化法处理:如酒类不加助剂,在450℃灰化;涂料加碳酸钠在450℃;生物物质与硫酸在550℃,或与硫酸和硝酸镁在550℃;矿物袖与硫酸在550℃或与磺酸钾或磺酸镁在650℃;煤不加助剂在850℃下灰化。

灰化时可以使用石英坩埚或铂坩埚,后者似乎较好。

灰分可溶于稀酸。

锗(Ge)在高于600℃下干灰化有机物质时,已观察到锗的损失,不过,有人在550—600℃或560℃灰化后测定煤中的锗。

加热升温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3—5℃。

因为锗的挥发可能由于四氯化锗的挥发性,所以,试样的氯含量与锗挥发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似乎需要碱性灰化助剂,例如在700一1000℃下灰化需要氢氧化钠[对煤和飘尘,每克煤需4克氢氧化钠]、碳酸钠[每0.5克试样需2克碳酸钠]或氧化钙—硝酸钙[每克煤需0.5克氧化钙和6毫升饱和硝酸钙溶液。

灰化时用铂坩埚或瓷坩埚,灰分溶于酸中。

汞(Hg)在各种条件下干灰化,汞即使不完全挥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

锑(Sb)对以放射性同位素锑标记并在温度范围400一900度灰化的血液试样,锑的损失变化很大,但常常大量失去。

椰子在550℃下加灰化助剂或者加入硫酸或硝酸镁灰化时,只有极少量的锑失去,加入硝酸,则有约8%锑损失。

若试样在600℃并有氯化铵存在时灰化,几乎所有的锑都失去,加入氯化钠,不会引起任何损失,但和坩埚起反应。

锑似乎不从碱性介质挥发。

进行元素分析的有机物质应与足量的氧化镁(保证试样呈碱性)和一定量的硝酸镁混合并在石英容器中灰化。

矿物油产品的分析是在 550℃并加有硫酸和磺酸镁的条件下灰化。

硒(Se)硒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或者完全从进行干灰化的试样中失去,甚至有关于试样在100℃干燥便失去晒的记载.锡(Sn)干灰化法很少用于测定有机物质中的锡,因为出四氯化锡的挥发性或二氧化锡和坩埚之间反应引起的误差多半较大。

不过,仍有一些方法适用在450—500℃或500—600℃灰化生物物质。

硝酸不应加入,灰分不许熔融。

脂肪应以硝酸镁乙醇溶液处理并且小心炭化,继将残余物在450℃和石英皿中灰化。

矿物油可与磺酸镁在650℃下灰化。

锡的灰化可用铂坩埚、瓷釉未破损的瓷坩埚以及石英坩埚。

灰分溶于硫酸、硫酸—硝酸或6M盐酸,最好以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炭熔融。

对果汁的灰化,据报道则存在一些困难.碲(Te)有机材料在没有灰化助剂情况400一600℃温度下灰化,大部分碲将失去。

灰化前同时加入氧化镁和硝酸镁可避免碲的损失。

锌(Zn)干灰化期间,在较低温度下,由于氯化锌的挥发性,或由于与二氧化硅与硅酸盐反应而失去锌。

不过有关锌损失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

以放射性同位素65Zn标记的软体动物软组织进行的实验表明:在干燥时锌失去9%,而在450一600℃灰化时,损失约25%。

与此类似对在450℃灰化的食品试样,已知损失约20%锌。

然而,含锌的血液试样,在500℃灰化也不致失去锌,温度升至70 0℃,损失约30%。

毛发试样在高达900℃灰化没有锌挥发。

锌的挥发性在很大程度下取决于存在的阴离子;氯化物甚至在400℃也很容易挥发,硝酸盐和硫酸盐可分别加热至500~600℃。

据说硝酸盐在铂器皿个加热至700℃后能完全回收,但是假如硝酸盐和氯化铵、氯化镁或氯化钙一起加热,则损失十分严重。

显然,允许的灰化温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试样的性质。

许多方法要求450—506℃而另外一些方法要求550℃或甚至850℃。

碳酸钙(适于500℃以下) 、硫酸(在550℃),硫酸和硝酸镁(在850℃)或磷酸二氢钙(在900℃)等灰化助剂能防止锌的损失。

对脂肪和脂油,建议加入硝酸镁的乙醇溶液。

正确地选择坩埚十分重要,对温度550℃以下,尽管出于与瓷釉反应可能引起锌损失,但常常采用瓷坩埚。

石英坩埚在温度500—550℃或600℃开始与锌化合物反应。

若氯化物存在,锌好象特别容易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锌。

总之,铂坩埚似乎最佳。

尤其是因为瓷、石英、玻璃器皿都能析出含锌[url=]污染[/url]物。

灰分一般溶于较浓的盐酸或硝酸也有将灰分在浓硫酸浸渍一定时间后再以水稀释。

大量的硅酸能明显吸留锌。

必须以氢氟酸处理除去,或者借氢氧化钠熔融使灰分溶解。

铅(Pb)含铅有机物质的干灰化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在很低温度下氧化铅就与二氧化硅和硅酸盐(诸如坩埚表面的釉)反应,也因为氯化铅比较容易挥发以及铅化合物一般说来容易还原为金属,后者与铂形成合金。

对在不同温度下次化时铅的性质的研究表明:存在的阴离子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氯化铅在铂坩埚中于400℃下加热l小时,有22%的铅失去;500℃损失46%;600℃79%,而硝酸铅和硫酸铅在500℃不致失去;600℃略有损失.用石英坩埚也得到类似结果:650℃时硝酸铅和硫酸铅不挥发,在同样温度4小时内氯化铅完全失去。

有磷酸盐时,温度高至300℃,铅也不挥发。

假如铅化合物与氯化铵在600℃一起加热,大部分铅失去。

已经对各种灰化助剂的使用效果进行相当充分研究,每次实验取2微克铅在石英坩埚中加热至650℃,并在此温度下维持16小时。

硫酸、硼酸、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硝酸铝和硝酸镁都能保证铅完全回收在坩埚内,但磷酸盐和硫酸使铅因与坩埚反应而残留在坩埚上。

若氯化钠和硝酸镁一起存在,由于挥发作用以及留在坩埚上两种原因,铅大量损失。

己应用下列灰化助剂:硝酸、硝酸镁、碳酸钠等。

铂坩埚、石英坩埚和瓷坩埚均已采用,而且没有说明这三种坩埚哪种较佳,旧的石英坩埚均倾向于吸附铅故不应采用。

灰分通常溶于稀酸,例如,在lM盐酸小沸腾30分钟,或者溶于3M氢氟酸。

硅酸必须分离除去:将盐酸浸取后遗留的残渣过滤、灰化,以氢氟酸加热,逐去二氧化硅。

留下的残渣用盐酸浸取,所得的溶液与第一次提取液合并。

另一个方法足次分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熔融。

干灰化法是利用高温除去样品中的有机质,剩余的灰分用酸溶解,作为样品待测溶液.该法适用于食品和植物样品等有机物含量多的样品测定,不适用于土壤和矿质样品的测定.大多数金属元素含量分析适用干灰化,但在高温条件下,汞、铅、镉、锡、硒等易挥发损失,不适用.该法主要优点是:能处理较大样品量、操作简单、安全。

灰化温度一般在500-600℃,温度升高将会引入坩锅损失而造成的污染。

样品量,干样一般不超过10克,鲜样不超过50克。

样品量过大,易引起灰化困难或时间太长,这势必引入新的误差。

相反,太少,也会引入样品不均匀性的误差。

时间通常控制在4-8小时。

含脂肪、糖类多的样品需要较长时间,而含纤维素、蛋白质多的样品需要较短时间。

灰化是否完全通常以灰分的颜色判断。

当灰分呈白色或灰白色但不含炭粒,则认为灰化完全。

干法灰化是在高温破坏分解有机物, 将残留矿物质成分溶解在稀酸中, 使被测元素呈可溶态。

由于在高温状态, 极易产生元素损失, 且会形成酸不溶性混合物, 产生滞留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