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总5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zì):放纵,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一作“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选自《李太白全集》。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越州(绍兴,会稽),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春秋五霸的越国首都,也是魏晋第一大都会。

天横:遮住天空。横,遮断。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更低了。曹娥江上游。

谢公:指魏晋绍兴贵族兼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居住。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升起的太阳。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得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

青冥:青天。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里“黄金银为宫阙”。

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回,回旋、运转。

摧眉折腰:摧眉,即低眉。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陶渊明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此为叙事体。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2)秋高:秋深。

(3)怒号:大声吼叫。号(háo):号叫

(4)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5)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

(6)长(cháng):高。

(7)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8)老无力:年老体弱。

(9)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10)入竹去:进入竹林。

(11)呼不得:喝止不住;大声呼喊,未能制止。

(12)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3)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为押韵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4)布衾(qīn):棉被。衾:被子。

(15)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16)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7)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8)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9)沾湿:潮湿不干。

(20)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21)安得:如何能得到。

(22)广厦(shà) :宽敞的大屋。

(23)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24)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5)俱:都。

(26)欢颜:喜笑颜开。

(27)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28)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9)见(xiàn):通“现”,出现。

(30)庐:茅房。

(31)足:值得。

兵车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1.兵车行:选自《杜详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

西安北部)一役,死数万人。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军大败,死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这是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2.辚(lín)辚:车轮声。《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

3.萧萧:马嘶叫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4.行(xí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5.耶:通假字,同“爷”,父亲。

6.走:奔跑。

7.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8.干(gān):冲。

9.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

10.但云:只说

11.点行(xíng )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

12.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

13.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

14.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15.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

16.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

17.还(huán)

18.边庭:边疆。

19.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

20.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21.汉家: 汉朝。这里借指唐。

22.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

23.荆杞(qǐ ):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24.陇(lǒng)亩:田地。

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间种植农作物。

25.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

26.况复:更何况。

27.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28.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

29.役夫:行役的人。

30.敢:岂敢,怎么敢。

31.且如:就如。

32.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

33.县官:官府。

34.比邻:近邻。

35.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36.烦冤:愁烦冤屈。

37.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旅夜书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通“墙”):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从军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杨炯

原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

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

3.西京:长安。

4.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5.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6.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7.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8.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次北固山下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

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过故人庄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

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过:造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9)斜:[xiá]倾斜。因古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10)开:打开,开启。

(11)轩:指有带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12)面:面对。

(13)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14)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与诸子登岘山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使至塞上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

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

⑽“单车”两句: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⑾候吏:一作“候骑”。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余:又作“馀”。

孤烟:炊烟。

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

自比。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行路难·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直通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太行:太行山。

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⑸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⑵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⑶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⑷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⑸万壑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⑹“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客:人自称。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⑺余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这句诗是说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⑻“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⑼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看,读平声。

3、怜:想。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6、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房兵曹胡马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燕歌行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元戎:军事元帅。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极:穷尽。

凭陵:仗势侵凌。

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腓(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摇: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摇,一作“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

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

一夜:即整夜,彻夜。

血:一作“雪”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长恨歌

(1105人评价)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通:栏)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1.汉皇:原指汉武帝。此处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重色:爱好女色。倾国:绝色女子。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来,“倾国倾城”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2.御宇:驾御宇内,即统治天下。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3.杨家有女:蜀州司户杨玄琰,有女杨玉环,自幼由叔父杨玄珪抚养,17岁(开元二十三年(735))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后被唐玄宗看中,22岁时,玄宗命其出宫为道士,道号太真。27岁被玄宗册封为贵妃。白居易此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作者有意为帝王避讳的说法。

丽质:美丽的姿质。

4.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古代皇帝设六宫,正寝(日常处理政务之地)一,燕寝(休息之地)五,合称六宫。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5.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西安市临潼区南的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747)扩建后改名华清宫。唐玄宗每年冬、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它们以其深邃、含蓄的意境、优美的诗歌语言,影响着世代文化的传承。百花齐放的唐代,有很多杰出的诗人,他们创作的诗歌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精神和情感的魔力。而宋代的词则更加注重曲调的优美和曲式的华丽,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无尽的意境和感动。 下面就是本人精选的唐诗宋词100首及其赏析,让我们一起欣赏: 【唐诗】 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白以写饮酒来发表自己的个人独立精神,传达了“出门如此,亦何足挂心”的态度。文章笔力雄健,雄浑有力,豪气干云,充满了对生命的欣赏和追求。 2.《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描绘了山川壮丽景致,表达了诗人的境遇和境况。杜甫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开篇,抒发自己的苦痛之情,表达了人生的颠沛流离。同时,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山水、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追求。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曲未成,笔下诗先谗。 杞梓悲黄鹤,湘灵病白翎。 谁知青山外,天寒有人行。 诗中所赞美的是一位异乡游士的归来。琅琊王昌龄被贬为远方,但他在那里仍然热爱祖国,忠于尽职的责任。杜甫以诗歌的方式,传递了对王昌龄的敬仰和对他远行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天寒有人行”这句话,在诗中的意义,展现了对那些勇敢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人们的赞美和敬仰。 4.《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人月。 喜看稻菽当窗长,思飞散鸟急如射。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这之中,有很多经典唐诗宋词不仅成为了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本文将为您精选100首经典唐诗宋词,希望通过这些诗词欣赏,能够带给您一些灵感和启发。 唐诗 1.《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杜甫的这首《登高》写的是他登高观景的情景,写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神秘,此诗句势恢宏,气势如虹,融入了杜甫的宏大思想,心潮澎湃。 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杜甫的这首《春望》描绘了一个飘摇不定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疾苦,此诗语境苍凉,悲壮感人,引起人们对战火带来的苦难的深思,在表达疾苦和悲愤的同时,满怀温情与鼓舞向前的力量。 3.《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一首流传最广的古诗之一,诗三句短小,词句优美,发人深思,其写述了对乡愁的怀念,对故园的思念,充满深情,引人咀嚼。 4.《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赏析:李白的《将进酒》句句富有激情,充满豪情,用词豪放,气势磅礴,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振奋。此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属于辞格豪放体,表现了他豁达奔放的胸怀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5.《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赏析,供大家参阅! 唐诗宋词赏析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赏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

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7]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

最新高考唐诗宋词赏析

最新高考唐诗宋词赏析 高考唐诗宋词赏析篇1:《春望》 年代: 唐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

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 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 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 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 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 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 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 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 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 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 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 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 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 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 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的头, 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马致远 其一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其二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 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注释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铁马,悬挂在檐边的小铁片或小铃铛。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赏析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的四个代表性的文学类型。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珠玉,形式简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曲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以戏曲为基础,平仄和音韵相结合,形式多样,故事生动,常见 于舞台表演。明清小说则继承了元曲的特点,但是更加注重对人 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丰富性,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下面 进行具体的鉴赏。 唐诗宋词 唐诗是唐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水平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其 他时代的诗歌,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唐诗的特点是“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字字珠玑,独具匠心,具有极高的文学 价值和审美价值。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篇,都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宋词则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极品。宋词的形式优美,语言简练,深情热烈,浓情绵绵,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宋词所描绘的 意境和情感深邃动人,属于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之一。例如,“浪 淘沙”、“满江红”、“离思五首”等名篇,都是中国文学的杰作。

元曲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戏曲为基础,平仄 和音韵相结合,形式多样,故事生动,常见于舞台表演。元曲能 够更好地表现出戏剧的性质,将艺术表现和瞬间效果相结合,形 成独特的视听体验。例如,《西厢记》、《汉宫秋》、《万张补》等名篇,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杰作。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品。它继承了元曲的特点,但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丰富性,成为中国文学 中的巅峰之作。李可染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名著,都是中国文 化的精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总结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下面是唐诗宋词鉴赏大全,请参考!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豪迈情怀。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昨日”和接踵而至“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政治现实感受。他“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所引起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表现形式。破空而来发端,重叠复沓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

“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可以自由驰骋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舒畅,“酣饮高楼”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文章。上句赞美李云文章风格刚健,具有“建安风骨”。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统一。这正是李白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境界所激起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天地,他所看到只是“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这种可憎局面。

唐诗宋词赏析

篇一: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 p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着笔,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物与人不即不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佳作。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p66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既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渭川田家王维 p66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唐诗宋词三百首 (赏析)

目录 唐诗三百首 (19) 卷一、五言古诗 (19) 《感遇.其一》 (19) 《春思》 (21) 《望岳》 (22) 《赠卫八处士》 (22) 《梦李白.其二》 (25)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6) 《送别》 (27) 《渭川田家》 (28) 《西施咏》 (28) 《秋登兰山寄张五》 (29) 《夏日南亭怀辛大》 (30)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30)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31) 《寻西山隐者不遇》 (31) 《春泛若耶溪》 (32) 《宿王昌龄隐居》 (33)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33) 《贼退示官吏.并序》 (34)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35)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36) 《寄全椒山中道士》 (37) 《长安遇冯著》 (37) 《夕次盱眙县》 (38) 《东郊》 (38) 《送杨氏女》 (39)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40) 《溪居》 (41) 卷二、五言乐府 (41) 《塞下曲.其一》 (41) 《塞下曲.其二》 (42) 《关山月》 (42) 《子夜秋歌》 (43) 《长干行》 (43) 《列女操》 (45)

卷三、七言古诗 (46) 《登幽州台歌》 (46) 《古意》 (46) 《送陈章甫》 (47) 《琴歌》 (47)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48)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49) 《夜归鹿门山歌》 (50)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51) 《梦游天姥吟留别》 (52) 《金陵酒肆留别》 (5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4)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4)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6)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57)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58) 《寄韩谏议》 (59) 《古柏行》 (60)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61)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63) 《山石》 (63)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64)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66) 《石鼓歌》 (67) 《渔翁》 (69) 《长恨歌》 (70) 《琵琶行.并序》 (75) 《韩碑》 (79) 《燕歌行.并序》 (81) 卷四、七言乐府 (83) 《古从军行》 (83) 《洛阳女儿行》 (84) 《老将行》 (85) 《桃源行》 (87) 《蜀道难》 (89) 《长相思.其一》 (91) 《长相思.其二》 (92) 《行路难》 (92) 《将进酒》 (93) 《兵车行》 (94) 《丽人行》 (96) 《哀江头》 (97)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唐诗、宋词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而元曲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最后辉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1: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赏析:《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荆轲歌 / 易水歌》 【先秦】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赏析:“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 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赏析:李商隐一生羁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饱尝世态炎凉。遂借风雨以起兴,抒发抑郁悲愤之情。 作者一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四处漂泊寄寓幕府,穷愁潦倒,全诗喟叹深沉,词哀情苦。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高中唐诗宋词解析

高中唐诗宋词解析篇1:赠孟浩然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 全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高中唐诗宋词解析篇2: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高中唐诗宋词解析篇3: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高中唐诗宋词解析篇4:蝶恋花·庭院深深深 几许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

[唐诗宋词赏析]唐诗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唐诗赏析 唐诗赏析篇1:《望洞庭》刘禹锡唐诗赏析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词君说】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用词精练,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和人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词君说】诗人写梅花不惧严寒,凌寒独开,暗香沁人。亦是以梅花比喻那些具有高洁品质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淮中晚泊犊头》 北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诗词君说】诗人一路行来,看着田野中绿草青青,繁花丛丛,散发着幽香,特别明亮美丽。黄昏时,将船靠在古旧的祠堂里,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夜景。诗人有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词君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回望钟山,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知道,终有一日,他还是会回到让他依恋的故乡的。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及解释(经典唐诗宋词精选大全) 《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词君说】王安石来拜访朋友,友人的家洁净清幽,一如他高雅的生活情趣。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词君说】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极富哲理,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及解释(经典唐诗宋词精选大全)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优美的唐诗宋词及赏析

优美的唐诗宋词及赏析 1:《留别王维》 年代: 唐作者: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

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2:《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年代: 唐作者: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 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韩愈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其人。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1 宿建德江·赏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曾前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求仕无成,于是,又游历吴越一带。这首诗就大概作于游历吴越的途中,诗中表达了羁旅愁思。 从“移舟泊烟渚”句可见诗人以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小洲边的画面为开头,不以或船行在途中,或诗人出发为背景,而是独辟蹊径,精取这样一个静谧的背景,烘托了整首诗的气氛,为诗文下边的抒情做铺垫。 “日暮客愁新”,这一句是整首诗的中心句,“日暮”两字承接上一句的“泊”和“烟”,日暮西山,所以船要停泊靠岸。同时它又引出了“客愁新”,《王风·君子于役》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写的是黄昏中妇人思夫的情景。可见这样黄昏的景色,总是会引起人们的愁绪,孟浩然也不例外。诗人虽然在这里露出一个“愁”字,但没有深写,而是笔调一转又开始描写景物。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用一对写景的句子,将自己的种种愁绪化入到无边无尽的景中。暮色苍苍,平野辽阔,天空好像比树木还要低;清澈江水中的月影,和游子好似最亲近。“旷”和“低”相互映衬,“清”和“近”相互衬托,诗人选取了这个只有在舟中才能领略到的独特江景,寄寓他内心的愁绪。在寂静的夜色中,诗人终于发现明月还和游子亲近,这顿然使愁苦的心情宽慰了许多。诗人看到水中明月又会想到什么呢?诗文写到此突然停止,言止而意未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有明月陪伴可以稍稍安心,但是重重愁绪又怎么能是

一个明月就能驱散得了的呢?诗人没有在最后铺陈写月就说明了这点。其实这其中不仅仅是乡愁,结合孟浩然苦读诗书三十多年,最后求取功名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这个经历,可知他心中自然愁绪难消。在客居他乡之时,他思念家乡,也不免因为自己的坎坷求仕之路而惆怅满怀。整首诗中的幽静气氛,恰恰反衬了诗人心潮澎湃,内心无法平静。 孟浩然的这首五言绝句,短短四句,却情景交融,景色淡中有味,感情表达含而不露,意蕴无穷,思绪和景色和谐统一,精练巧妙,浑然天成。 【后人点评】 《唐人绝句精华》: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2 望月怀远·赏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羁旅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望月思念远方亲人,表达其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始两句诗人用朴素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月亮初升的景象。海面上冉冉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诗人此时想,与自己远隔天涯的亲人们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诗人由景入情,自然过渡联想到家中的亲人。在这里本应该是诗人非常想念亲人,而诗人却对面着墨,想到亲人在此时也在思念他的情形,可见诗人构思之巧妙,同时,亲人思念他的情形写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导语:我国的古诗非常多,那你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著名的古诗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1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点评赏析】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0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 03、《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